论剩男剩女现象的制度原因综述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1.宅人现象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社会发展的节奏随之加快,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到,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就可以将很复杂的事在短期内说清楚,与朋友的交流也更多地依赖短信息、QQ等。
我们大家都成了“居室侠”。
“居室侠”都是环保型宅男,因为他足不出户,所以不必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买单,也不必对全球气候变暖负责。
“居室侠”最擅长的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旅行,因为他有互联网。
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Google Reader,把他订阅的全世界的报纸、博客都读一遍。
想看电影,就上“土豆”网,连买盗版碟片的钱都省下了。
而他的人际交往全仰仗MSN,固定电话都不用装了。
“居室侠”把客厅想象成欧洲;阳台上的巴西木代表了热带雨林;浴室的水龙头一开,就想象自己置身于瀑布底下戏水;冰箱里只有速冻饺子,没关系,举起刀叉把饺子想象成带血的上等牛排。
阿昌(网名)这个堂堂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整天蹲在屋里不肯出门,这让老爸老妈很是费解。
三年前阿昌刚毕业,父母四处托关系通门路给他找了份工作,但不到两三个月他就不做了。
用阿昌的话说,钞票太少,事情太多,不高兴。
自此,他便名正言顺地窝在家里上网打游戏。
最近阿昌在网上开了家店,专营计算机硬件产品,收入还可以。
最主要的还是来去自由,不影响他“钻研”网络游戏的时间。
我们的宅男就这样足不出户,真可谓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那么宅女的情况又如何呢?依依(网名)是个白领丽人,但她的生活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多彩。
下班后她会先去超市买菜,再去音像店挑碟,然后直奔家门,断绝和外界一切联系。
放长假的时候,她甚至可以七天不出门,睡到自然醒,聊到眼发黑。
她从不觉得当宅女无聊,按她的话说,有了电脑和网络,有了电视和音响,还有什么理由出门?外面的繁华与她无关。
如果你以为像“居室侠”这样的人毕竟少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宅男宅女这个族群的规模绝对超乎你的预料。
你可能会奇怪,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最不缺的就是社交生活,他们肯定有无数的酒肉朋友和精神伴侣,有无数精彩的或刺激的“腐败”活动,怎么可能甘心在家窝坐一天,守着电脑、漫画、电视,甚至只是发呆。
论改革开放新时期剩男现象
目录一、“剩男”产生原因 (1)(一)女性择偶范围扩大 (1)(二)农村留守男人经济状况 (1)(三)差落后的婚育观念 (1)二、“剩男”现象的社会危害 (2)(一)影响农村稳定 (2)(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2)(三)扭曲社会传统 (2)三、“剩男”现象的解决 (2)(一)培育支柱产业 (2)(二)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3)(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四)更新观念 (2)论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剩男”现象及其解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农村小康社会的建成步伐,和国家的不断富强和人口素质提高,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问题日益彰显出来一一那就是农村的“剩男”问题。
一、“剩男”产生的原因(一)女性择偶范围扩大过去农村女青年,婚姻自主性弱,加上农村传统思想束缚,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择偶的标准很少。
在一个相对封闭和静止的环境里,大多数婚姻是相对稳定的。
但大批女孩子进城务工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独立了人格,择偶范围和婚姻的自主权也理所当然地扩大。
新时代的女孩们外出打工,不少人不仅完成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重任,还在外面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甚至一些已经结婚,有了孩子的妇女还要逃跑,因为觉得农村太落后太穷了。
(二)农村留守男人经济状况差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导致男多女少。
男子需要在家照顾父母,种植农田,因此男子一般难以长时间远离家乡,即使远离家乡打工,也是在父母尚能照顾自身的时候。
男子呆在家乡,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的男子读书少,性格孤僻,不善于表达情感,更不用说主动与女孩交流。
有些人乡土观念重,或对外面的世界心存畏惧,缺少闯劲,再加上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技术专长,长此以往不少男青年思想陈旧,比较懒惰,思想消极,导致经济状况差,形成恶性循环。
女子则可以随时远离家乡,甚至常年累月在外不回,还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姑娘在城市生活惯了,回到村里一看,就觉得村里人穷了、土了,不想回来。
家庭心理学之剩男剩女
家庭心理学之剩男剩女在当今社会,“剩男剩女”这个词汇已经不再陌生。
越来越多的适婚男女在步入婚姻的道路上遭遇了种种阻碍,成为了被贴上这一标签的群体。
这不仅是个人的生活状态,更是一个涉及家庭心理学的复杂现象。
从家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剩男剩女”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个人的成长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人在童年时期可能经历了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氛围紧张等情况,导致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或不信任的心理。
例如,父母频繁争吵、甚至离异,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婚姻充满了冲突和痛苦,从而在成年后对建立自己的家庭望而却步。
社会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传统观念中,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结婚生子,这种观念在家庭中尤为强烈。
亲戚朋友的过度关心和催促,反而会给适婚男女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他们可能会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急于寻找伴侣,或者因为反感这种压力而选择逃避婚姻。
这种外界的压力使得他们在选择伴侣时无法保持冷静和理性,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
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同样影响着婚姻状况。
一些人过于追求完美,对伴侣有着过高的标准和要求,难以接受他人的不足。
他们可能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契合,不愿意在感情中妥协,因此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自己想象的另一半。
还有一些人性格内向、社交圈子狭窄,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和能力,这也增加了他们脱单的难度。
此外,经济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剩男剩女”的出现。
在现代社会,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购房、育儿等经济负担沉重。
一些人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支撑一个家庭的稳定运转,因此选择先专注于事业发展,推迟婚姻。
对于“剩男剩女”自身来说,这种状态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长期的单身生活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尤其是在节假日或看到身边的朋友成双成对时,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
自我怀疑也是常见的心理反应,他们会不断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好,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人。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育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焦虑的来源。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剩男剩女”并不意味着失败或不幸福。
剩男剩女是个人原因辩论赛质询
1、你认为社会因素中很小一部分的拜金主义会影响你的择偶观吗?2、所以你是否就因此而认为剩男剩女多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社会原因呢?3、为什么社会因素中适婚适孕的传统道德观念没有影响到你?1、对方二辩,为什么拜金主义能影响到你方一辩,而传统道德观念则没有影响到你方一辩呢?2、好的,那么再请问为什么这个社会有人受拜金主义的影响而有人没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呢?3、那么对方辩友,同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为什么不同的人受到的影响不同呢?1、对方辩友,你觉得我方四辩能找得到对象吗?(不知道/不能)2、好的,那么我告诉你,我方四辩自身优秀,家境殷实,性格开朗,人缘极佳,追求着从未间断过,选择颇多,现在您觉得能吗?(不知道/能)3、好了,还是我来告诉你吧,我方四辩自视甚高,有感情洁癖,对追求者挑三拣四,所以,很不幸,单了。
请问对方便有这难道不是个人原因吗?1、对方辩友,你觉得我方四辩能找得到对象吗?(能)2、好的,那么对方辩友,不好意思的告诉你,你不幸的答错了,我方四辩至今任然不开心的单着。
请问对方辩友您认为是为什么呢?3、好了,还是我来告诉你吧,我方四辩自视甚高,有感情洁癖,对追求者挑三拣四,所以,很不幸,单了。
请问对方便有这难道不是个人原因吗?第一问会,第三问无所谓感谢对方便有方才耐心的回答,那我们现在来梳理一下对方便有的逻辑,对方便有的逻辑非常简单,他认为单身义会影响到他,因此就类推认为剩男剩女多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
初听似乎有点道理。
但是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适婚适孕的传统观念没有影响到他呢?社会思潮观念何其多,为何对方辩友却偏偏选择了受某种思潮观念而没有选择其他?对方辩友一方面承认面对各种社会因素,自己做出了最后的选择,另一方面却又一再矢口否认自己才是最后行为的决定着,着实矛盾啊!我们再看对方二辩的回答,对方辩友没有正面回答我方的问题,那么我来帮您回答一下,同样的社会不同的人受的影响不同,是因为不同的人选择看社会的角度不同,有人选择去看阳光面,有人却偏偏选择了去看阴暗面。
剩男剩女管理制度背后的社会现实
剩男剩女管理制度背后的社会现实剩男剩女管理制度背后的社会现实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剩男剩女管理制度的话题又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在社会现实的背景下,剩男剩女管理制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
首先,剩男剩女管理制度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婚姻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婚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婚姻不再只是为了生儿育女和家庭生活的维持,而是更注重情感和价值的实现。
因此,很多人对于婚姻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追求心灵上的契合和互补。
这种观念的变化导致了更多的人选择单身,尤其是城市中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享受单身的自由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其次,剩男剩女管理制度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的老龄化和人口问题。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压力也不断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社会都需要鼓励更多的人结婚生子,以保持人口的稳定和延续。
另外,剩男剩女管理制度背后还反映了我国家庭结构和传统观念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和小型化,家庭角色的定位和责任的分工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此外,传统的男女观念和角色定位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虑到上述问题,对于剩男剩女管理制度的管理实践也应当注重现实意义的回应。
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加符合时代背景和人们观念的相关政策,鼓励青年结婚生子,促进人口的平衡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于未婚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鼓励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婚姻观念,增进婚前教育和婚姻法规的宣传以及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以给城市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婚姻选择和丰富的生活方式。
其次,家庭教育应更加关注情感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为年轻人的婚姻观念转变奠定基础。
我们应鼓励人们价值多元化的生活观念,让每个人在婚姻选择中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综上所述,剩男剩女管理制度背后的社会现实需要我们深入反思和处理,只有真正关注和回应这些问题,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注入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力量。
体制内单身原因分析
体制内单身原因分析体制内单身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体制内工作,这种选择往往伴随着一种现象,即体制内单身人群的增加。
体制内单身人群是指在国有、公共机构或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的人,但目前尚未组建家庭的人。
体制内单身人群的增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那么,体制内单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人口结构变化、工作压力以及婚姻观念转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人口结构变化是体制内单身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到城市工作和生活。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性别比例失衡,女性的数量明显多于男性。
在这种情况下,体制内单身的男性要比女性更加多。
此外,在很多大城市,男性的平均工资常常高于女性,这使得一部分女性在找寻伴侣时更加苛刻。
这些因素加上人口流动性增强,也导致了体制内单身人群的增加。
其次,工作压力也是体制内单身的原因之一。
体制内工作通常要求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这对于组建家庭和婚姻来说往往是一种负担。
很多年轻人在面临选择时更倾向于事业发展而不是家庭建设。
他们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工作压力的增加是一个矛盾,一方面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却给他们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困扰。
再次,婚姻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了体制内单身的增加。
过去,人们对于婚姻有着传统的观念,即男人在事业稳定之后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结婚生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姻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由,在与伴侣选择时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契合和性格的匹配。
他们不愿意在婚姻中失去自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这种婚姻观念转变导致了体制内单身人群的增加。
除此之外,社会压力也是体制内单身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结婚是一种社会期待和责任。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朋好友和社会的期待,会给年轻人带来一定的压力。
剩男剩女有社会造成总结陈词2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下面请允许我重申我方观点:1、传统的婚姻观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有自身的传统价值,社会习俗作支撑,作为通过教育高投资的群体,内心总是憧憬着学有所成、衣锦还乡回报父母的美好愿景,然而,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的重重压力让人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此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缺毋滥等新兴的择偶观道出了这一群体的肺腑之言,成为新的社会条件下被重新建构的婚恋观,成为一种流行性婚恋观。
2、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产生了多元价值观:女性在经济上摆脱了过去对男性的依附,从而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和人格上的完善,实现了自身发展的自由,也促使她们有机会和条件自己选择婚姻,不用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种经济权的变化,使得社会分工的越界延伸、生存能力的跨性别发展对传统男女关系中需要与被需要的基本互动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
女性经济独立必然会提高自身择偶要求,而男性的经济状况并没
有发生大的改变,无法达到新的择偶观的要求,就会被剩下。
3、从另一各方面看,为何西方也有剩男剩女,却没有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思想的延续,使得这一群体在舆论的推动下上升为一种社会现象。
剩男剩女这一社会现象作为我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背景下的伴生产物,我们必须正视它。
我想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不仅是要告诉大家原因,更多的是要寻求解决的方法,我想这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
我们要通过大众传媒宣扬至真的爱情主义,重塑正确的婚恋观,同时我们应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理解关怀,力求通过社会的力量让剩男剩女重拾把握真爱的勇气,追寻自己的幸福,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港湾和归宿。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剩男剩女现象主要由社会造成。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我国“剩女”“剩男”现象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我国“剩女”“剩男”现象【摘要】“剩女”“剩男”现象是最近几年十分受关注的一种现象,因为其不仅仅它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也反映了社会转型和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剩女”和“剩男”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并提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以便理性地思考和对待。
关键词:性别,“剩女”、“剩男”、高等教育、社会压力、性别不平等、比例失衡等。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后,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成果走入公众视野,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700万,一成90后男生将单身”,“10年后婚龄男性比女性多2000万”等报道也层出不穷。
同时,随着我国当今教育的不断发展,受到高等教育的男女比例也不断上升。
“剩斗士”、“白骨精”、“3s”等描述和概括未婚大龄男女的新词语也不断见诸报端。
为什么“剩女”、“剩男”现象在我国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状况呢?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社会中“剩女”和“剩男”现象所体现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关于“剩女”、“剩男”的由来以及原因。
1、“剩女”:是指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高智商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她们待遇把男人的要求是“宁缺毋滥”,所以,在用亲等方式找男朋友,可是,因为眼光高的原因,就成了“剩女”。
“剩女”,是那些大龄女青年得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成为“3s女人”:single(单身)、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不过现在很多80后也自称为剩女]、stuck(被卡住了)--单身,这些人一般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优越。
2、“剩男”:所谓“剩男”是指现在比较流行的,称呼年龄在30岁以上还是单身的男性。
“剩男”的称呼相较于“剩女”而言,普遍指代那些年龄在30带45岁之间,仍处于单身状态的男士。
关于剩男剩女成因及问题浅析
关于剩男剩女成因及社会影响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过剩的时期。
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滞销的商品被剩下了。
但这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谁也不曾想到,剩下的也就被剩下了。
在婚姻情感的世界里,也有很多滞销的人也被剩下了。
这些有的是我们能够预料到的,也有些是我们无法想像的。
其实,在这个所谓过剩的时期,有很多的突发事件造成很多事物的滞销,比如商品。
但剩男剩女,不是商品,只是这个时期不断变迁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个代名词,不会被滞销,更不会被滞留。
或许,在爱情的旋涡里,经历了太多,伤的太重,这显然就要看你还能不能够面对的问题。
有些人被爱摧残的已经是伤痕累累却还得忍受痛苦,但只要过段时间还是可以重新站起来;有的人在经历了一段惨痛的爱以后,被爱人,准确的说应该是被自己折磨的精疲力竭,硬是把痛苦压在心底,想面对?但该放下的未能够放下,该丢弃的又不舍丢掉,那种折磨比死还难受。
这样在情剩中也就产生了两种人:一种是在伤痛过后想休息一下,让自己在有一个喘息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剩下只是暂时的;第二种人是真的没有勇气去面对了,那么,剩下也就剩下了,对他们来说,或许已经是永远。
所谓剩男剩女,剩者为王,剩下的并不是逃兵,个个都是精英。
在这个被称为过剩的时期,通常把25到27岁列为初级剩客,被称为“剩斗士”。
这些人有勇气、有大好的青春,他们会为继续寻找自己的伴侣而奋斗,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他们就甘心成为剩者?28到31岁为中级剩客,他们整日忙于事业而无暇寻觅对象,在为事业努力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去经营他们未来的那个家,他们需要的只是精力。
这些被称为“必剩客”,难道也愿意被剩下?32到36岁为高级剩客,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被尊称为“齐天大剩”。
他们有实力、有能力,不管在事业还是情感上,或许比谁都看得清楚,他们需要的只是机会。
等到机会成熟,或者是寻找到合适的机会,能够剩下还有多少?有人说如今社会上的剩男剩女问题已形成一股瘟疫之势席卷中国大地,说法尽管有点夸张但是我赞同这个比喻。
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原因
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原因据统计:2014年上海市办理结婚登记140507对,男女初婚年龄分别为30.11岁、28.14岁。
而近邻韩国男性初婚年龄约为36岁,女性初婚年龄则为33岁,10年内增加了两岁。
同时结婚对数也呈逐渐减少趋势。
这个情况完全符合了改革开放(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后国家提出晚婚晚育。
同样,例子也存在于世界发达国家中。
如:在20 世纪60年代,美国男性的初婚年龄是 22 . 8 岁,女性是 20 . 3 岁。
但到 2004 年,男性的初婚年龄提高到 27 . 4 岁,女性提高到 25 . 8 岁。
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增长。
2001 年,澳大利亚男性的初婚年龄是 28 . 7 岁,女性是 26 . 9 岁,而在 70 年代,男性是 23 . 4 岁,女性是21 . 1 岁。
为什么现在人的结婚年龄推迟了呢?是不是都是说好的呢?结婚很幸福,前路很辛苦结论:很清楚。
没有任何约定存在,只是个中自有规律罢了。
原因之一是,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接受到更多教育,一个人找到工作所需的教育量也因此提高。
比方说吧,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有高中学历的人找一份银行出纳员的工作是十拿九稳的,可如今,大多数银行的这类职位都是大学毕业生来干。
而且,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成绩和其在学校表现对事业成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这就决定了人们需要不断读书,当然指的是学历进修。
其他无用哦由此,对男女双方来说,早结婚的机会成本提高了。
比如,结婚早的人很难拿到大学文凭,生了孩子的年轻家长就更难了(在校准备结婚的人要细细掂量一下啊)。
此外,从人们希望跟成功者结婚的角度而言,预测对方是否能获得成功所需的信息,不如以前那么容易获得了(想傍高富帅、或者白富美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中国聘礼地图传统上,早结婚的一大好处是,趁着好人全被别人抢走之前,找个有魅力的伴侣先下手为强。
但现在的人们似乎并不像从前那样担心落在别人后头。
凭借较高的收入,较高的教育水平,迁居的灵活性也比从前大(中国现在每年的春运就在提醒人们,我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点和传统意义上的移民不同,不能混淆),人们总能碰到潜在的结婚伴侣。
剩男剩女太多是男生的错 还是女生的错 反方四辩总结稿
反方四辩总结稿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的辩论真的非常精彩,但是雄辩终究胜不过事实。
首先,我想的说的是这个辩题暗含两个基本的哲学原理:1、对方辩友一直只看到表面现象(男生的各种错导致了剩男剩女的现象发生),而没看到本质(其实在于女人,女生的各种特质才是这种社会现象的内因,男生充其量只能算是外因,)。
2、(对方一直把男生的错归结为此种现象的主要矛盾,殊不知剩男剩女太多这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它的主要方面在于女生,男生只是这个矛盾的次要方面)其次,我将围绕这两个原理对对方辩友的几处谬论加以指正:(可以事先猜测他们的错误,想好怎样反驳)第一,对方辩友犯了一个概念性问题。
剩男剩女其实是一种文化,一种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文化,但是,剩女现象首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多种电视剧、电影题材已经向我们展现过。
而剩男只是作为剩女的相对性概念而产生的,它是剩女的衍生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第二,对方说过男人花心,才使得小三小四大行其道,剩女尤多,可是却没有看到男人花心的的生理需求来自于女人,若不是女人急功近利,想要直接坐享其成,又怎么会甘当小三而不结婚呢?另外,亚当和夏娃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夏娃引诱亚当吃了智慧之果,上帝就责罚他们成为凡人,可见女人是万恶之源,女人才是生男生女现象的内因,而作为外因的男生是不起决定作用的··········第三,对方辩友说现在伪娘太多,缺乏男子汉气概,殊不知这是女人改造的结果·,女人天生需要被疼爱,女人天生需要被宠溺,男人顺应女人的要求,发挥了自己巨大的潜力,以至于“伪娘”大行其道···········第四,对方辩友说大男子主义吓怕了女生,使之成为剩女,殊不知大男子主义是一个相对性词汇,这都是女生惯出来的,受不了只能是自食其果,咎由自取。
“剩男剩女”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剩男剩女”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作者:李东风陈海萌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摘要:当下存在的“剩男剩女”现象,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如不加以调整,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方面、制度方面等具体阐述,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关键词:剩男剩女;社会问题;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066-02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
时下正热的“剩男剩女”称呼,预示着一个群体正逐渐壮大,反之,如不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和处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那么,“剩男剩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有可能产生的及已经产生的社会问题我们又能提出怎样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呢?一、“剩男剩女”现象的存在及集中群体“剩男剩女”是近几年流行的热门名词,指因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处于未婚状态的大龄青年。
在网络上,更有一些人为此划定了“剩男剩女”级别:25-27岁为初级剩客,称为“剩斗士”;28-30岁为中级剩客,别号“必剩客”;31-35岁为高级剩客,被尊称为“斗战剩佛”;到了35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
2006年教育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剩女”一词解析为“长的漂亮、学历高、有思想、有品位,十分自我和清高,却没有男朋友的那种女孩子”。
[1]比她们大的已经生儿育女,比她们小的也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相比之下,她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剩下来了。
“剩女”有多种类型,而本文中的“剩女”特指“三高”女性,即“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的大龄女青年。
“剩女”并非是因为自身不足等因素而导致,而是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的,她们大都是经济上独立的大龄女青年。
“剩男”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虽然有人将其对照“剩女”概念为“剩男”做定义,笔者认为有所欠缺,他们存在于两个不同的群体中,一类“剩男”是因“低学历、低收入、低身材”而导致的,而这类”剩男“有着其重要的客观原因,下文我们会做具体分析;另一类”剩男“则是“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的男士,这类“剩男”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主观原因,但也存在着社会原因。
社会学
• 5、社会舆论的包容性提高。 • 大龄未婚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丌良风气的影 响。现代社会存在着一些丌良风气,一些人在选择配 偶时心理浮躁,过亍看重对方的物质条件,2010年, 《非诚勿扰》女嘉宾马诺的一句“宁愿坐在宝马上哭 泣,也丌愿在自行车上微笑”让其成为名人,这种所 谓的“拜金女”,的观点幵没有得到社会太多的纠正 反而是得到了更多的认可,社会舆论的包容性在一定 程度上维护了未婚男女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当这种要 求无法满足时,大部分青年会选择观望,从而推迟了 结婚年龄。人们对那些叧同居丌结婚的年轻人丌会做 过多的干涉,不以前相比要宽容许多,这也是造成大 龄未婚青年的另一个原因。
• 绝丌凑合、草率成婚。这些大龄未婚女青年特立独行,宁 缺毋滥,丌愿意像有些已入“围城”的人那样重蹈同床异 梦、没有感情交流的婚姻的覆辙。奵们仍然认为自己非常 优秀,而丏比年轻的女孩成熟,社会阅历也丰富一些。一 般情况下,男性在择偶的标准上定位亍找一个生活上的伴 侣,他们丌以自身条件为标准对女性各方面的要求做去苛 求,所以即使配偶在相貌、职业、学历等各方面都低亍自 己也丌会在意。由亍他们对婚姻的要求和期待比较实际, 所以一个各方面都较优越的女子,也丌一定是男性心中的 •1、独立性的缺失 •现在大部分的青年虽然独立性徆强,但却丌是真正意义上 面的独立,经济的独立和精神的独立幵丌同步,精神独立的 滞后性决定其依赖性,有些人有着成年人的相貌却是一颗孩 童的心,对父母心理上的过分依赖,致使他们意识丌到自己 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可以撑起国家、社会、家庭的人 而存在的。他们在择偶时容易迷失方向,在外力的作用下形 成困惑,特别是那些缺乏主见的人,对亍旁观者的闲言碎语、 种种丐俗观念、父母亲人的褒贬可能会受到徆大程度的影响, 从而错过良缘。一个心理没有“断奶”的人是丌愿意承担家 庭责仸的,因为他从思想上还没有做奶准备。
中国“剩男剩女”问题论文
中国“剩男剩女”问题论文摘要:罗伯特·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当人们不具备为实现自我和获得幸福所必备的条件时,他们将会采取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方面,适婚女性可能因为过分追求物质与情感的双赢,而又迫于同辈群体中没有合乎条件的选择对象,从而一部分人选择了充当别人的情人,来变相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便助涨婚外情、包二奶等丑恶社会现象。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
新节目的互动方式完全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体现了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念。
一、背景分析总的来说,现代社会剩男剩女愈来愈多。
笔者认为,社会变迁是一个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变迁是一个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重新建构的过程。
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物质生活资料日益丰富,所以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从这一面来讲,“剩男剩女”的大量出现也就不足为怪。
简言之,在一个工业化日渐繁荣、城市化急剧变迁的社会里,滞销的商品被剩下了,那在婚姻情感上滞销的那部分人也就可以剩下。
最后,正如前面提到的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转型时期,是从一个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转型,所以我们在节目之中看到的上述现象都是这种价值观的现实化。
剩男剩女”这一群体角色是家庭功能外移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迫使很多人徘徊在理智与情感之间,他们便成为了现实中的剩男剩女。
二、原因浅析笔者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微观的行为解释两方面入手来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1(一)客观的社会原因传统的婚姻观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有自身的传统价值,社会习俗作支撑,而面对迅速变迁的当今社会,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处在一个被重新建构的过程中。
旧有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已不能解释当代生活的种种变化。
作为通过教育高投资逐步成为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的群体,内心总是憧憬着学有所成、衣锦还乡、回报父母的美好愿景。
然而,一旦踏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的重重压力让人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论剩男剩女
论剩男剩女——社会学与中国社会论文From:XXXXXXXXXXXXXX社会现状中国社会的改革势头强劲,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快速转型到工业社会,再由工业社会快速转型为商业社会,进而有加速转入资本社会的趋势。
而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大潮中,70后,80后的这代青年人生活受到的影响是最大、最直接的!因为他们正好在这个时期面临成家、立业两大人生主题。
于是一个话题不断地被提及被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剩男剩女”。
2012,由于天猫的营销手段,今年的光棍节似乎为更多人所注意。
2012年,中国光棍男女的数量依旧在壮大,那些依旧还没“婚上”的男男女女,在忧心的同时,禁不住又要问上一句:“为何,我总是‘剩’下的那个?”剩男剩女概念“剩男剩女”概念提出的具体时间已难以考究,但它的真正流行,却是近几年的事。
一般用于指代一些因客观和主观因素处于未婚状态的大龄青年。
这些人可能是三高人群,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身材”,也有可能是“低学历、低收入、低身材”的三无屌丝。
而在网络上,更有一些人为此划定了“剩男剩女”级别:25—27岁为初级剩客,称为“剩斗士”;28—30岁为中级剩客,别号“必剩客”;31-35岁为高级剩客,被尊称为“斗战剩佛”;到了35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
算是趣味的解读吧,也反映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存在。
剩男剩女产生原因分析客观原因(剩女):1.女性地位与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后,女权主义兴起,女性地位不断提高。
女性逐步走出家门,走入社会,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女性的自由逐渐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同,这是女性解放的革命性变化。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的宽容度也随之增加,使得女性有机会和男性能够同台竞技。
而在当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女性在文化、收入各方面已逐渐逼近男性的水准。
越来越多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敢于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爱情,而不会再直接委身于有经济实力的男性。
有追求自然有剩下,不可避免。
剩男剩女现象的问题分析
剩男剩女现象的问题分析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
如今,剩男剩女在城市中越来越多见,对传统的伦理家庭观念发生了不小的冲击。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对个人和家庭产生影响,甚至会变成一种社会问题。
造成剩男剩女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和探讨。
二、名词解释所谓的剩男剩女,社会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过了一定的年龄仍然保持单身状态的男性和女性。
通常指30岁以上还没有结婚,而被剩下的群体。
三、问题分析(一)为什么会有剩男剩女的大量出现?以下是其产生的原因概况:来自社会的压力:工作加班升职的压力;来自金钱物质的压力:3、物质追求水涨船高,结婚三大件无力负担来自思想观念的变化;4、女性思想更加自由解放,经济独立5、社会包容度更高,如同性恋6、自我性的提高,单生贵族的兴起7、农村多剩男,城市多剩女(二)具体原因分析1.社会压力现在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使得很多年轻人的就业竞争压力、社会工作压力很大,对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加班成为了最常见的事情,周末、节假日等私人休闲时间变成了加班,使得城市中的大量年轻人除去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没有多余闲暇的时间、精力去谈恋爱。
2.金钱物资年轻人大多都奔向城市去谋求自我的提高和发展,发达地区的高房价和高房租也就成了年轻人肩上的一个大负担。
城市的高物价、高消费让原本就没有高薪收入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结余。
他们为了承担在城市的基本消费,没有时间、精力和财力去经营和维持一份爱情或者婚姻。
3.思想观念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化,我国女性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女性的思想更为自由解放,经济独立。
女性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学会了独立思考,她们主张个性张扬和独立自主,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提高了对于自己另一半的要求。
但是,由于她们本身的起点和所具备的条件就高,家中经济条件好,又有高文凭和姣好的容貌,因此,很难再找到与之相配或者条件更加优秀的配偶,反而自己成为了剩下的那部分,也就是现如今,人们常说的:“黄金剩女”。
为什么现在的大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
为什么现在的大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
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一段完美的爱情,而现在是一个自由恋爱时代,照理来说我们找对象应该更加容易了,结果恰恰相反,现在剩男剩女反而越来越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家庭及社会因素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都不允许孩子在读书求学阶段谈恋爱。
大多数人从小学到大学都过得比较压抑。
踏入社会他们才真正获得自由,他们的青春才真正开始,对于婚姻,大多都没有想过。
而社会竞争压力也很大,每天忙着奋斗事业,加班加点,生活节奏快得像坐高铁,谈恋爱的时间就很少了,哪有时间去考虑婚姻?
2.没有成家的想法
现在的年轻人都崇尚自由,一提到结婚,都说还早。
大多数人都觉得晚结婚比较好,为啥呢?因为还没玩够。
等玩累了停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认识的人几乎都结婚生子,猛然惊觉,自己已然成了剩女一枚。
3.择偶要求较高
有车有房有存款已经满足不了广大女性的择偶要求。
大多女性关注的不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多与少,大与小,高档与平凡。
4.对婚姻有恐惧感
现在社会信息流通很快,每天都能接受到婚姻失败的负面信息,这就导致很多人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特别是女性,大多一想到结婚,就想到了生孩子,照顾公婆,服侍丈夫,做家务……想想都觉得可怕。
浅谈当今社会的剩男剩女泛滥的原因
浅谈当今社会的剩男剩女泛滥的原因作者中国当代艺术家、教育学家曹雕在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他(她)们不乏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私企等,他们才华出众,她们温柔细腻。
他们中间不乏俊男美女,不乏君子淑女,但是近30岁了或者已经30有几了,却依然单身,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比以前丰富得多,交往的自由度也比以前大得多,何以婚姻的路子反而越来越窄。
有时候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会谈起来单身的话题,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找一个人恋爱就那么难吗?曹雕油画作品《月下的思绪》规格75x140Cm欣赏以“剩女”为例,通常人们把“剩下”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一、读书时忙于学业,工作时忙于工作,错过了最好的恋爱时机。
二、过于挑剔而高不成低不就。
应试教育使得大部份的教学活动都服从于分数这根指挥棒,使得学生较少有机会从学校教学中获得关于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必要的、正面的启蒙教育;同时过于以分数论英雄的结果,又催生出对人的价值、才能、品格的畸形的评判标准,进而影响年轻一代的择偶标准。
评判标准还分化出过于自卑和过于自信的两种人、两种心态。
使得许多青年在婚姻面前不能找到自己和对方的正确定位。
“三高女”难嫁等现象与此也不无关系。
曹雕先生国画作品《静思图》规格68x68Cmm欣赏三、过于追求婚姻上的物质要求。
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催生的贫富差距和物质主义膨胀的社会心态,使得经济条件在婚姻问题上占据了过多的考量,原本单纯的爱情,加载了诸如金钱、房子、车子等“筹码”,并把这些“筹码”当作了婚姻幸福与否的“标尺”。
试想,正值“恋爱时光”的男男女女,一门心思专注于“筹码”的多寡,岂能不与爱情屡屡擦肩而过?而在正常婚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爱情以及与此相关的仁爱、忠诚、信用等品德被挤压,从而丧失了爱的能力。
没有爱的婚姻注定难以成功、长久。
曹雕先生油画作品《少女的思绪》规格108Ⅹ79cm欣赏四、个性发展导致越来越自我,容不得对方在观念、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今天的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造就了他们中有些人过份的“自我”。
论剩男剩女现象的制度原因
数 还 超 出 10多 万 ; 龄 构 成 以 3 3 年 0岁 一3 9岁 为 主 ;
性别构成 向男性倾斜 ; 城乡结 构偏 重于农村 ; 文化 和 职业分布则显示 出性别反差 , 文化 、 职业 男性 和 低 低 高文化 、 高职业 女性 都相 对容 易成 为非志 愿独 身人
5 [] 1 。
一
市 场 经 济体 制 的 影 响
所谓市场经济 , 就是利 用市场 交换 关系 , 靠市 依 场供求 、 竞争 和价格机制组 织 和调 节社 会经济 , 实现 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 市场经济 的特 ll 6” J
征主要体现在五个 方面 : 市场主体 的 自主性 、 市场 目 的 的利 益性 、 场 运 行 的 开 放 性 、 场 活 动 的竞 争 性 市 市
和 市场 关 系 的平 等性 。 卜
( 市场 目的的利益性引起择偶 时更关 注经济 一)
利 益
有学者 指 出, 人们 在 希望 过上 正 常人 的婚姻 生 活时 , 不得不在其经济地位 与性爱之 间作 一个平衡 , 哪一边更重 要就优先 照顾哪 一边 。 4 J 即, 当年轻 人 收入水平提高 , 有经 济压 力 时 , 会倾 向早 婚 ; 没 就 相 反, 当经 济 收 入 比较 有 限 时 , 会 因 为 手 头 拮 据 不 得 就 不推迟结婚。 教 育 、 房、 住 医疗 、 国有企 业 等改革 , 使得择偶时在各种 因素 中更看重 收入 的比例从 16 96 年 前 的 1 .% 增 加 到 18 92 97年 ~19 9 6年 的 3 . % ; 12 更 看 重 住 房 的 比 例 从 16 96年 前 的 1. % 增 加 到 18 61 97 年 ~ 9 6年的 3 .% ; 看重学历 的比例从 16 19 47 更 9 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剩男剩女现象的制度原因摘要:剩男剩女是指超过晚婚年龄仍未婚嫁的青年男女。
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的市场经济、计划生育、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和婚姻自由等制度对此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剩男剩女;市场经济;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引言婚姻生活是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而且性别差异也不会影响到婚姻状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有婚姻生活者的幸福感要高于无婚姻生活者。
[2]不止于此,婚姻更是与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未婚的女性比已婚女性的死亡率高50%,而未婚的男性比已婚男性的死亡率高250%。
[3]“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也是我国的社会传统。
令人不解的是,今日之中国却有众多过了适婚年龄仍未婚嫁的“大男大女”。
据上海市结婚登记调查报告,2007年男性初婚平均年龄28.64岁,女性初婚年龄26.43岁。
这已经大大高于国家提倡的晚婚年龄。
另据倪晓锋报告,30-34岁和35-39岁这两个年龄组的未婚“大男”占同龄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9.71%和4.82%。
30-35岁组女性大龄单身人口的比例也由1995年的0.8%上升到2.13%。
在已婚有配偶的群体中,各个年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4岁年龄组中,男性已婚有配偶者已从10年前的31%降低到21%,相应的女性也有近10个百分点的下降。
25-29岁年龄组中,男性已婚有配偶者下降的幅度更大,从10年前的80.8%下降到现在的69.5%,下降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同1995年相比,中国大陆居民的结婚年龄有所推迟,晚婚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现象。
[4]除了数量在不断增加外,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规模不小,比海南省的总人口数还超出130多万;(2)年龄构成以30-39岁为主;(3)性别构成向男性倾斜;(4)城乡结构偏重农村;(5)文化和职业分布则显示出性别反差,低文化、低职业男性和高文化、高职业女性都相对容易成为非志愿独身人口。
[5]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利用市场交换关系,依靠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组织和调节社会经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6]p137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目的的利益性、市场运行的开放性、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和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7]p57-591.市场目的的利益性引起择偶时更关注经济利益学者指出,人们在希望能过上正常人所希望过的那种婚姻生活时,不得不在其经济地位与性爱之间作一个平衡,哪一边更重要就优先照顾哪一边。
[8]p416即,当年轻人收入水平提高时,他们没有经济压力,就会倾向早婚;相反,当经济收入比较有限时,他们就会因为手头拮据不得不推迟结婚。
[9]教育、住房、医疗、国有企业等改革,使得择偶时在各种因素中更看重收人的比例从1966年前的19.2%增加到1987-1996年的31.2%;更看重住房的比例从1966年前的16.1%增加到1987-1996年的34.7%;更看重学历的比例从1966年前的8.8%增加到1987-1996年的22.0%;更看重职业的比例从1966年前的17.8%增加到1987-1996年的36.1%。
[10]根据中国婚博会组委会2006-2007进行的全国结婚消费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城镇,结婚平均要花费56万元。
[11]遗憾的是,财富并非旦夕之间可以获得。
2.市场运行的开放性改变了择偶的社会关系网和择偶机会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择偶的社会关系网和择偶机会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择偶的社会关系网存在着从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到业缘关系的发展态势。
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择偶的机会存在着越来越增多的趋势。
[12]从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到业缘关系的变化过程中,社会关系的稳定程度在不断降低,其可靠程度也在不断降低,在人们之间建立信任所需时间也就随之延长。
此外,择偶的机会不断增加,导致决策过程随之延长。
3.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导致择偶过程的优胜劣汰“价高者得”是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原则。
择偶过程也是一个市场运作的过程,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在婚姻市场中进行讨价还价。
[13]婚姻市场是指婚龄期男性和女性择偶关系的总和。
[14]同其他高度发达的市场一样,婚姻市场中也存在大量的选择和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
条件好的青年由于可以选择的机会太多,难以决定,主动推迟了婚期;而条件差的青年由于没有选择的机会,无人问津,被迫推迟婚期。
而且,婚姻市场的易货性质等特征也加剧了这一结果。
只由男女双方都被对方需要时才可能“交易”——缔结婚姻。
婚姻市场的这种易货性无疑会缩小市场范围,降低交易成功机率。
此外,在婚姻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
当事人有很强的动机去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编造虚假信息,这增加了甄别的难度,延长择偶的时间。
4.市场关系的平等性决定了择偶过程的交换性市场关系的平等性意味着人们只能通过交换来获得对方的产品,互惠是交换的固有特性。
在婚姻市场,择偶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自身拥有的条件是否符合对方的偏好。
在择偶的过程中,男女双方有着不同的偏好。
所有的男性比女性更强调未来配偶的身体吸引力和较年轻,而女性比男性则更重视未来配偶的经济能力、雄心和勤奋等特征。
[15]而且,男性认为女性的身体吸引力是他们择偶的一个最基本的必要的因素,其他的属性如活跃、幽默感等则居于从属地位。
[16]女性在择偶过程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而且还存在历时的一致性。
钱铭怡等人对征婚广告分析发现,15年间中国女性的择偶标准中,虽然经济地位在择偶中的重要性有变化,但一直处于各指标的首位。
[17]由此可见,在婚姻市场里的平等交换过程中,男性是否掌握有重要的资源,女性是否具有身体吸引力,成为择偶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也是“低职位、低学历、低收入”男性择偶困难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市场主体的自主性表现在当事人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例如,企业可以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面向什么顾客)等问题。
相应地,在婚姻市场,当事人的自主性表现在自己可以决定结婚或者不结婚、与谁结婚以及什么时候结婚等问题。
当事人自主性对结婚年龄的影响具体见下文关于“婚姻自由”部分的讨论。
最后,市场经济使社会分工愈益细密,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延长。
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影响1.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了女性的教育和就业水平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宪法第48条、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五条、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一条和第二条都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内容,形成了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
在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后,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和行动,使得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王瑛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越高晚婚现象越是普遍。
[18]1992年全国生育率抽样调查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
1992年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依次为:不识字组22.2岁;初识字组21.2岁;小学组21.8岁;初中组22.5岁,高中组23.8岁,中专组23.7岁;大专以上组24.8岁。
[19]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提高婚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摆脱“早生孩子早享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而且,教育使人们对未婚伴侣的要求更高,择偶更慎重。
[20]最后,教育增加了妇女人力资本存量,为其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妇女参与了劳动力市场,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具备了经济自立的能力,摆脱了对婚姻和男人的依赖。
而且,妇女就业也意味着她获得了和工作相关的社会关系网络,婚姻也不再是妇女获得社会资本的惟一途径。
随着社会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扩大了妇女社会参与的范围,增加了择偶的机会,延长了择偶的过程。
除了普遍推迟婚龄,女性教育和就业还造成了结构性晚婚。
择偶梯度理论认为,当男女处于恋爱或亲密的私人交往时,可以肯定女性将寻找地位相当或地位较高的男性,而男性会寻找地位相当或地位较低的女性。
这种趋势被称为择偶梯度。
产生于这种联想,即在上部的男性比在下部的男性择偶面宽;而女性的情况恰恰相反,而顶部的女性比在底部的女性择偶面窄。
[21]p299换言之,“地位高的女子不原意同地位低的男子结婚,所以,她们的择偶范围较小。
另外,地位高的女子为了得到地位高的男子,必须既与同等地位的女子竞争,还要通地位低的女子竞争。
地位高的男性在一定程度上,同地位低的女子结婚;所以,他们剩下了地位高的女性,并使她们成为了老姑娘。
一般说来,地位较低的男子没有资格同地位较高的女子结婚。
但是,地位较高的男人也许选择地位较低的女人为伴侣。
因此,极不相称地,地位高的女人可能成了老姑娘;同时,地位低的男子也许成了大龄青年。
”[22]p4082.妇女获得性自主权后婚前性行为迅速增加既然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承认妇女和男性同样也是公民社会中的法律主体,那么,妇女在性权利方面的主体地位就应当为法律所肯定。
毕竟,妇女的身体是自己的,妇女必须控制她们自己的命运。
[23]p299性自主权是指个人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下处理自我的性表现、性关系和性行为方面的权利。
[24]p302性自由主义认为只要性行为不涉及欺骗、利用、强迫等违反一般道德要求的情况,都是可以接受的。
[25]“性分离论”更是使性交成为自然的独立的现象,不受宗教、道德、家庭、婚姻和爱情的约束。
[26]如果说性自由主义为妇女的性自主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的话,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实现的性别角色的变化则使它成为现实的可能。
性别角色是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同时还包括那些被看作是构成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的态度和情感。
[27]早期人们认为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自身生理性别,心理就越健康。
[28]男性应是自信、坚强、勇敢的、主动的,能够完成较困难的任务及应付失败,不善感情的表露;应是事业上或经济上成功的,能挣钱养家的;女性则应是温柔的,关心他人的,是个好听众,敏感的,被动的,不太好强的;应是贤妻良母,以家庭和孩子的需要为首位。
[29]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性别角色的限制已越来越少,社会赞许的男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已成为当今男女都力求获得的特征。
[30]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当代大学生的意识中已经淡化。
[31]性别角色发生变化后,妇女开始侵入男人的传统领地,社会参与程度大幅度提高。
当妇女可以不依靠男性而独立生活,她会更主动地运用性自主权。
“随着妇女工作机遇的上升,妇女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已经减少。
结果是女子的性战略改变了。
如今女性不再珍视男子提供的保护了,因此也就不那么情愿提供那种习惯用来购买这种保护的商品——女性的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