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行为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行为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5-07-14T11:09:31.38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中供稿作者:农江兰[导读]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农江兰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学生、教师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甚至是相当难解决的。因此,在取得可喜的变化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将新课程不断地引向深处。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行为;反思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教师的言行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一、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跟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并为学生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教育还可以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灵具有可塑性,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学生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学生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育真正称为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二、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纵观上述所言,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要以关怀、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探究行为的原因,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必须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以便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
[1]刘金星.语言技能强化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2]林永裕.对语文教学导语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9(10).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龙茗中学 532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