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一、教学纪律(一)任课教师应做到衣着整洁、佩戴校牌、精神状态良好,正式上课前2分钟进入教室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体育课要指定集合地点,提前2分钟集合。
凡课堂教学不在固定地点上课的,应提前通知学生做好准备。
(二)课前应检查学生人数和上课准备情况。
(三)上课前要认真备课、编写教案,不准用旧教案或无教案上课。
(四)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旷教,不拖堂。
(五)上课应将手机关闭或调至振动状态,上课时间不能打电话或接听电话,不允许随意离开课堂。
(六)严格按照课程安排表上课,严禁私自代课、调课或不按规定手续请假(包括晚自习辅导)。
无教务科的停课通知单,任何人不允许随意停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七)必须依据学期授课(理论、实验、实习)计划教学进度上课,不得随意更改授课内容。
(八)上课要维持好秩序,保证课堂纪律良好。
发现课堂违纪现象应作适当的批评教育并登记在《教学日志》上,以便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汇总处理。
对课堂突发情况,要冷静处理,保证教学安全。
(九)严禁挖苦、讽刺、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二、课堂教学(一)理论课堂教学1、按规定携带教材、教案及有关教具上课。
2、授课应组织严密、不松散,要注意讲课的几个基本环节(即:复习旧课与新课引入、讲解新课、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小结与布置作业等)。
3、在授课过程中要正确贯彻教学的六大原则(即: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直观性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巩固性的原则)。
4、课堂板书和板图应布局合理、标题明显、板书清楚。
5、讲普通话,用规范字,语言表达力求达到规范、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二)实验课堂教学1、课前应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检查实验设施、器材的完好情况。
2、课前应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提出安全和纪律要求。
3、讲解实验原理、方法、操作过程、实验步骤,示范教学准确。
4、教师和实验员要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实验。
5、教师或实验员要明确学生填写实验报告的要求,并指导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一、基本要求1. 教师应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 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行为规范1. 准备工作(1)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教师应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和其他教学资源。
2. 课堂教学(1)教师应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调课。
(2)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教态,衣着整洁,言谈举止得体。
(3)教师应尊重学生,以鼓励、关爱、引导为主,避免体罚、讽刺、挖苦学生。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
(5)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堂纪律(1)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2)教师应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师长和同学。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及时制止并给予适当处理。
4. 作业布置与批改(1)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控制作业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学评价(1)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教师应定期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后工作1. 教师应主动参与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3.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引言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绪。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与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
正文1. 温和亲和教师应该以温和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用友善的语言激励学生、赞赏学生的努力,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反馈。
2. 尊重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包括学习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给予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身潜力。
3. 课堂管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建立良好的秩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专注于学习。
教师应该有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在处理纪律问题时要注意合理、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4. 灵活多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活力。
5. 授之以渔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6. 严守纪律教师应该自觉遵守教学纪律,按照教学计划有序进行教学。
教师要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严禁私自离开教室。
同时,教师要遵守教学纪律,不得在课堂上随意打电话、上网和聊天等。
7. 与家长沟通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与家长协商解决学生的问题。
家长是学生的重要监护人,与家长的积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8.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保证课堂的安全和舒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的卫生、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维护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努力。
9. 独立反思和专业成长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寻求改进和提高。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十条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十条1.认真组织教学过程。
上课提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下课延后2分钟为学生答疑解惑或师生交流。
(统一标准口号: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师:“下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师:“请坐”)2.教师要带备课上课,除常规备课内容外,还要体现“八备”。
备早读、备目标、备预习、备学生活动、备当堂达标习题、备板书、备课后作业、备反思。
每节课、每一环节都必须展示或板书学习目标(简明扼要,最多3条)或明确要求,依据目标和要求,依据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问题或达标练习,精心设计问题或达标练习,精心设计问题或达标练习,最后最后5分钟要用于课堂小结巩固,课后要及时填写“教后反思”。
3.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不看书不讲;学生不做习题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每堂课教师导学、点拨所支配总时间不超过25分钟。
4.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教学目标要当堂完成,常识课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主科设计配餐作业,作业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应,体现基础性、变式性、层次性,导学案、作业必须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5.课堂用语简明扼要,声音要洪亮,语文教师和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不带口语和方言,要使用学科语言,增加讲课的逻辑性与科学性。
组织语言要有诱导性、启发性,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杜绝一切讽刺、挖苦、否定的语言。
6.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在正常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时,但该板书的不能全用多媒体代替。
7.板书要规范,板书要规范,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书写要工整、书写要工整、书写要工整、大方、大方、大方、清晰,清晰,一笔一划,不连写,克服字写的小、乱、草等现象,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要用彩笔勾出。
8.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自主探究、当堂评价”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七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结论或中心思想放手让学生概括。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一、提前3分钟候课,整肃班级纪律,确保准时上课;
二、不准旷课或上课期间无故脱岗外出;不得提前下课,不得自行调课,不得随便将新授课改为自习、练习课等;
三、不准酒后进课堂,不准带手机进课堂,上课时不准抽烟,无特殊情况教师应站立授课,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四、教师在课堂上要衣着端庄、举止文明,上课使用普通话;
五、不准无教案进课堂,教案撰写要规范,各环节要清楚;注重对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深入研究学生,以学定教,提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三次备课;
六、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帮助学困生,教师要对课堂进行调控,引导学生积极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对学生停课处罚;
七、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做到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重点与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式的讲课方式,力求做到脱稿授课,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要规范、清晰;
八、要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独立制作多
媒体课件、参与网上教研,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50岁以上的教师可放宽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现存的设施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要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任何书面作业都要批阅、统计、讲评;要定期进行学情分析(每月至少一次),重点从错误率、错误内容、错误题型三个方面分析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侧重点。
认真进行辅导,特别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单科成绩较弱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十、每年要自主研读一套学科教学专业期刊或一本学科教学专著,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每周均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叙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指导方案
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指导方案一、引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的行为规范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才,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指导方案是必要的。
二、教师行为规范1. 尊重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持尊重和关怀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嘲笑、不体罚学生。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做到引以为傲、不懈努力。
3. 精心备课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资料的准备等,确保每节课都能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4. 温和严明教师在管理课堂秩序时应既温和有亲切,又不能放松警惕,保持一种严明的态度来维护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5. 激发兴趣教师应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学生行为规范1. 尊重师长学生应尊重教师,尊重课堂纪律,不得随意打断教师讲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2. 自觉参与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考,与教师和同学们互动交流。
3. 课堂纪律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离座、大声喧哗,不得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娱乐活动,保持课堂安静和整洁。
4. 诚实守信学生应敢于承认错误,不撒谎、不作弊,诚实守信地完成课堂作业和考试。
5. 行为礼貌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仪表和举止,尊重他人,遵守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四、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规范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实施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的策略1. 制定相关政策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政策,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2. 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举办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行为规范。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
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一、课前准备1. 提前到达教室,做好教学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准备好教学资料,包括教案、课件、教材等。
3.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 保持教室环境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教学1. 仪表端庄,穿着得体,言谈举止文明礼貌。
2.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5.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6.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 严格执行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8.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问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9. 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课后工作1. 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4. 关注学生学习进步,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四、教师职业道德1.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4. 严谨治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 团结协作,尊重同事,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6. 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一、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和旷工。
有事履行正常请假手续。
二、严格落实课程“三开”,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
三、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发现缺课学生要及时反馈报告。
四、讲究师德修养,衣着整洁、得体。
五、严格课堂纪律,不提前下课,不拖堂,无特殊原因不坐着上课,不随便出教室,要关闭手机,不接打电话,严禁酒后上课,严禁在教室吸烟。
六、教师课前要认真准备,切实搞好备课工作;上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注部分优秀学生,应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课后要认真总结反思,提高业务能力。
七、课堂评价注重针对性和激励性。
多用肯定、赏识性语言,不打击、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八、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音像、图书、网络、教具等)的辅助作用,为教学服务。
九、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
教学语言要清晰流畅、语速适当、富有条理性、启发性。
课堂板书要规范清晰,字迹工整,简洁科学。
十、音乐、美术、体育、实验、劳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要严密组织,注意安全,不得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学生体育活动要在教师指导、监控下进行,杜绝“放羊”式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10条(整理精校版)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10条教学相长1102 09:52::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10条第一条:教师进入课堂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应带齐基本的教学要件,做到“四有”:有教材、有教学设计、有教学备件、有所教班级学生名单。
第二条:课前候课。
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未进教室的学生迅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第三条: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课堂走上讲台,巡视全体学生,说:“上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起立,学生齐说“老师好”后,教师鞠躬后说:“同学们好”,学生在班长“坐下”中入座。
(行礼过程中,气氛应庄重,态度要亲切。
)第四条:课程第一堂课,任课教师要以适当方式作自我介绍。
第五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个同学的站姿、坐姿、看书姿势和听课状态。
提问时要照顾到好、中、差。
问题要有梯度,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生。
第六条: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导,严格管理课堂纪律,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对任教课内的常规纪律负全责。
对学生违犯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
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
第七条: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礼貌用语,使用普通话;要讲究语言艺术,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
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在课堂上发泄个人怨气。
第八条:教师要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中途不随便离开,站立上课。
如果学校安排有眼保健操,任课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做操,待做完后才离开教室。
在课堂上不准吸烟,不准拨打和接听手机,手机要关机或调整为静音振动。
第九条:教师要重视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恰当分配课堂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力求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协调一致。
第十条:下课铃响后,教师应立即结束并说:“下课”,全体学生起立站好后齐说“老师再见”,教师向学生鞠躬说:“同学们再见”。
如有人听课,教师应示意学生请听课人先离开教室,必要时鼓掌欢送。
课堂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十种有效教学行为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4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00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
;主地对话。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
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
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高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高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和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作用。
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准备工作。
在授课前,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工具,将课堂内容组织得井井有条,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校优秀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展现出良好的教学风范和教学态度。
教师应该充满热情,主动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态度,及时进行疑惑解答和学习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其三,高校优秀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技巧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教师还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高校优秀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教育教学规范,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高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包括良好的教学准备工作、教学风范和教学态度、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还包括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特点和行为,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水平。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十条-教师行为规范10条准则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十条1.认真组织教学过程。
上课提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下课延后2分钟为学生答疑解惑或师生交流。
(统一标准口号: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师:“下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师:“请坐”)2.教师要带备课上课,除常规备课内容外,还要体现“八备”。
备早读、备目标、备预习、备学生活动、备当堂达标习题、备板书、备课后作业、备反思。
每节课、每一环节都必须展示或板书学习目标(简明扼要,最多3条)或明确要求,依据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问题或达标练习,最后5分钟要用于课堂小结巩固,课后要及时填写“教后反思”。
3.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不看书不讲;学生不做习题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每堂课教师导学、点拨所支配总时间不超过25分钟。
4.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教学目标要当堂完成,常识课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主科设计配餐作业,作业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应,体现基础性、变式性、层次性,导学案、作业必须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5.课堂用语简明扼要,声音要洪亮,语文教师和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不带口语和方言,要使用学科语言,增加讲课的逻辑性与科学性。
组织语言要有诱导性、启发性,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杜绝一切讽刺、挖苦、否定的语言。
6.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在正常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时,但该板书的不能全用多媒体代替。
7.板书要规范,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书写要工整、大方、清晰,一笔一划,不连写,克服字写的小、乱、草等现象,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要用彩笔勾出。
8.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自主探究、当堂评价”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七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结论或中心思想放手让学生概括。
课堂教学行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歌;在数学课上,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耐心讲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鼓励他们挑战自我,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
例如,在科学课上,我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例如,在英语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精心备课。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细则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细则一、课前准备1. 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认真备课,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应提前到达教室,检查教学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 教师应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课堂上。
二、课堂教学1. 教师应按时上下课,不得随意提前下课或推迟上课。
2. 教师应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生动,注重语音、语调、语速的把握。
3.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5. 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得过度依赖,影响教学效果。
6. 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和管理。
7.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后工作1. 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职业道德1. 教师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 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3.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教师应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共同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5. 教师应遵纪守法,严守教育教学纪律,不得有违背教育方针、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
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在校园中,学校课堂教学的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行为规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教师端和学生端两个角度探讨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一、教师端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1. 课前准备充分。
教师要提前备课,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课堂教学内容要明确。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目标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研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二、学生端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应当自觉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1. 课前预习。
学生要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积极参与。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笔记整理。
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提炼核心知识点,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4. 课后复习。
学生应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鼓励学生表达。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及时反馈。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1. 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提供类似的练习题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解题过程,完成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的知识和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在模仿练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引导他们探索更多 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及时反馈和纠正错误
对学生的模仿练习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 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和改进。
04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考核方式与标准的调整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分布情况 ,适当调整考核方式和标准,使 考核更加公正、客观、全面地反 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
效果。
08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hapter
提供学习资源与指导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包括课 本、参考书、网络资源等,以满足不 同学习需求。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归 纳总结、对比分析、图表展示等,提 高学习效率。
规则与奖惩结合
明确规则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强化规则的执行效果。
及时处理违纪行为
及时发现问题
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行为,防止问题 扩大化。
公正处理问题
处理违纪行为时,要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避免偏袒或歧视现象 。
注重教育引导
处理违纪行为时,要注重引导和教育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 非简单惩罚。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 示和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和想法,即使这些想法可能与主流观点不同。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 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课堂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讲堂十种有效教课行为依据新程理念的要求,我十种有效教课行:1、在教课关系上,表:引与帮助因为在改中教角色,所以教的教课行也在化,我,在教课关上,生互中的教课行主要表:引与帮助。
用“引”与“帮助”的有效互,来支撑学生的学,使之有效教课。
所引,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
要引学生与文本;引学生自我;引学生与学生 ;引学生与情境;引学生的察与;引学生提出;引学生浑身心的投入学程。
在教课中,是要因利,即在学生思受阻、迷惑不解引,使其通;在学生理解浅薄、就事事引,使其深刻;在学生点,出失引,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北引,使清晰;在学生思限制、以拓展引,使其开;⋯⋯4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学生,把判断交学生,把想象的空留学生,把新的时机学生。
所帮助,帮助就是服,要帮助学生找、采集和利用学源;帮助学生解决学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合适的学方式和学策略;帮助学生学程和果行价与反省;帮助学生自己的潜能等。
帮助不是包,在堂中要消除教的“霸” 象,要战胜学生的“盲从” 象。
2、在生关系上,表:尊敬与我,在生关系上的和,教的教课行主要表:尊敬与。
尊敬,就是要尊敬每一位同学人的尊和价,在堂中要民主、00同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忱,浓浓的爱意,真挚的浅笑,平易可亲地与学。
;主地对话。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议与商讨,增补与议论,聆听与交流,尊敬与相信,同等与合作。
在师生互动中,赞同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好,赞同增补,不理解的赞同发问,有不一样建议的赞同争辩,赞同学生向老师“发难”。
在讲堂中应没有训诫、责备、欺侮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惧怕、担忧和不安,应是一个富裕人情味的和睦讲堂。
欣赏。
就是要欣赏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独到性、兴趣、喜好、专长;欣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好心;欣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怀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讲堂教课效益减少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课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行为摘要: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及教学实践的根本,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行为成为体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质性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对促进学生的有效的学习行为有积极作用。
教学行为可分为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实行教师角色反思、教学实施行为反思和教学评价行为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行为教学活动教师行为反思教学效果教学行为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与有效教学的研究密切相关,六十年代以前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品质,六十年代以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教师教学行为就是人们研究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纯粹的教学行为研究逐渐让位于有效教学行为研究,人们把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主要研究那些能够引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
九十年代以后,教学行为研究是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结合在一起的,更强调其情境性和实践性。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表现出来,而这些方式又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实体部分,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也是教学系统中最具能动性的部分。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之间是动态的、互动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和知识水平的假设,从而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行为虽然不一定必然地导致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但它的确是课堂学习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沿着“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这样的轨迹发展的。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学理念是先导,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有效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行为按功能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率;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
综上所述,将教学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
主要教学行为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或需要处理的教学内容,表现为展示行为(如语言、文字、声像、动作等)、对话行为(如问答、讨论等)、指导行为(如阅读指导、练习指导、活动指导等),决定其因素是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质量,教学知识专业与技能,事先准备程度。
辅助教学行为指课堂中的学生或情景中的问题,表现为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和积极的教师期望,决定其因素是教师的课堂经验与教师的人格素养,教学机智。
课堂管理行为是指课堂中的学生所发生的破坏性行为或偶发事件,影响教学效率,表现为课堂规则,课堂问题行为管理,课堂管理模式,课堂时间管理,决定其因素是教师的课堂经验与专业技能,人格素养。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行为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教学的评价行为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从评价活动的组成来看,学生的学业成就的评价包括确定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编制学业评价的试题、实施以测验为主的评价活动、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等几个方面。
这里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需要教师具备试题编制技能,而目前由于大量的试题集,有部分教师经常照搬照抄练习题和考试题,导致自己本来应该具备的试题编制技能的丧失,这样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如目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作业量过大等问题,其中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编制试题,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情境),经过研究,会编制试题的教师如果心态正常,一般说来,学生课业负担就不会太重。
反之,教师自己很少编制试题,因此学生的负担就过重。
课堂教学行为具体可分为陈述行为、指导行为、展示行为、提问行为、反馈行为、管理行为、观察行为、倾听行为、反思行为、评价行为等十种行为,但常用的教学行为是陈述行为、展示行为、提问行为、指导行为和评价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表现是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课堂上所有活动是否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让教师了解这些教学行为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技能,有些教学行为并非依靠培养或培训能获得,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人格素质。
然而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
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是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
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
同样,内容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体育与数学的目标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所采用的教学也应该不一样,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不同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同一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准备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
新课程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对课程、教学、学习和知识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学习是社会性的知识构建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与互动的活动,教师要超越文本,与学生一起创生课程,让课堂能动态生成,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这些新的理念、探索新的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表现与信息时代和学习社会相一致的新理念与新特点。
这些变动涉及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师生关系、课程意义、知识获得、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基本方向。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和互动;在对待教师专业发展上,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提倡通过积极地反思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在教学评价方面,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等。
了解与认识当代课程教学的新变化与新理念,对于教师按照时代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行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的反思在传统教学中原有的教师角色行为可以用“教书匠”三个字来概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表演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研究者、服务者,是教学全程的管理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知识的训导、传授只是教师的一种角色,而不是唯一的角色。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传统教师角色单一性的弊端,树立教师角色复合性特点的新理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实现其多重角色行为的有效转换。
二、教学准备行为的反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是为讲授做准备的,是以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析为目的的。
备课的形式也是教师各自为战,以教师教学用书为依据写出教案―――教师教的内容和程序步骤,有的甚至是照抄现成教案,这样的备课行为不仅不能真正实现从文本备课向大脑备课的转变,更不能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而新课程要求的备课行为从目的上看是以研究指导学生怎样以自主学习促进自主发展,以指导学生怎样学为目的。
强调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年级教研组研讨交流的集体单元备课方式。
备课时应按照新课标与学情、根据集体研究与个人体会,参阅教师用书和相关资料信息,写出教学方案―――教与学双边活动程序。
强调重点研究某学科本章,本单元内容的预定目标、基本程序方法,以及有争议的问题。
而将分节内容备课留给个人,要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完成备课任务。
课前重预测设计,课中重个别服务,课后重反馈调控。
在教学设计方面,强调教学目标是站在学生角度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面向不同差异学生设计目标,采取分类目标设计或个别目标设计,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设计,且应根据新内容将教学目标与要求分类设计。
三、教学实施行为的反思在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三中心式”,即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展开教学;“三转式”即教师围着书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师生围着分数转。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基本程序上的表现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以教论学,学服从于教,师讲生听,师写生抄。
新课程则主张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问题情境、学生内部等进行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多元智能的个性构建。
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中做”,学、做、教互动合一;先做后导,以做论导,导“做中学”,做、学、导协调发展,坚持教为学服务,课前的教学设计服从于课中学生学习需求实际。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虽然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但课堂教学思维方式的性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行为,进而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课堂教学思维方式是否影响课堂教学行为,而在于课堂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思辨性、生活性、启示性、愉悦性、感染性、鼓动性、体验性、实践性、展示性、互动性及生成性等各种教学情境,使其既具有生动的形式,又包含丰富的内容,促进学生在思想、知识、情感、能力和个性等各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实现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