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长方体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与圆柱体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四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长方体一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
(积木四散放在幼儿座位后面。
请配班老师在幼儿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将玩具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 活动过程: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小兔子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
(幼儿建构房子)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四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四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2.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能够自己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各种形状的积木、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幼儿一套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吗?”(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1.教师将长方体模型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观察长方体的形状。
2.教师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教师提问:“长方体的棱有几个?顶点有几个?”5.教师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1.教师分发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幼儿自己操作,找出长方体的特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邀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2.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长方体。
(五)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让幼儿拼搭出长方体。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结束1.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幼儿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课我采用了观察、操作和分享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在操作活动中,部分幼儿对长方体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巡回指导时给予更多的引导。
2.教学内容的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长方体的形状、棱、顶点以及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虚实结合: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实验课
虚实结合: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实验课引言:数学教育在幼儿园是一个重要的课程。
幼儿园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然而,幼儿时期的儿童对于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课程来帮助幼儿接受数学概念。
本文介绍了一项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课程:长方体认知实验课。
课程目标:在这堂课中,孩子们需要学会:1.认知长方体的特。
2.识别各个表面的名称:上表面、下表面、左表面、右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
3.了解长方体的数量与大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长方体形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3D长方体图形,要求孩子们观察、记忆,并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老师可以问:“这个形状的长和宽是怎样的?”、“这个形状有几面?这些表面的名称是什么?”等类似的问题,来引导孩子探索长方体的可以形状与特征。
第二步:通过模型展示形状。
为了能更好地介绍长方体这样的几何概念,老师准备了几个长方体的模型,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形状与特征。
老师让孩子们感觉每个框的重量、形状和大小,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些相同或不同的框,并描述每个框子形状的不同之处。
第三步:身临其境的学习。
在幼儿时期,通过一些具体的自己可以感知的事物,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抽象的概念,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并且主动去学习。
因此,本课程重点设计了一个身临其境模拟体验过程。
在布置好道具后,孩子们来到了一个“建筑现场”,现场有许多的石材以及对接合理的长方体砖块。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将石材转化成长方体,并拼合砖块,最后制出一个完整的模型。
老师提供给孩子们工具、指导以及充足的讨论时间和帮助,让他们逐渐理解长方体的特性并且应用到实际中。
第四步:巩固学习为了巩固孩子们对长方体的真正理解,老师设定了一系列的练习。
孩子们要逐一拼接具有不同长度、宽度和高度的长方体,并找到区别并描述这些表面名称,最后孩子们计算出这些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长方体的定义,认识长方体的例子;2.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如底面、侧面、棱、面、角等;3.能够练习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4.能够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和理解;5.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方体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1.长方体模型或图片;2.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3.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4.游戏道具:骰子、积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了解长方体的定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长方体的认识和看法。
2. 认识长方体(20分钟)1.明确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几何图形,有六个面,分别是底面、顶面和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一个矩形。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物体,如房子、纸箱等。
2.分析长方体结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矩形,侧面是四个相等的矩形,棱是八个,每两个棱之间是一个直角,角是直角或锐角或钝角。
3. 思维游戏(30分钟)1.教师分组安排学生,每组1-2人。
2.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模型,要求模型四边不倾斜。
3.游戏开始。
每组掷骰子,骰子点数代表能放置的长方体表面上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学生根据掷出的点数摆放相应的几何图形。
4.摆放成功后,学生计算模型的表面积和体积,并向全班汇报。
5.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过程中的操作方法、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表现和不足之处。
4.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0分钟)1.教师出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讲解每个符号的含义和作用。
2.教师给学生出几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例题,指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并核对答案。
3.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因材施教,分层辅导。
5. 教学反思(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2.教师以“学生们最享受和受益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为题,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搜集意见和建议。
认识长方体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认识长方体大班数学教案反思教案名称:认识长方体本次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学会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能够用长方体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运用长方体的性质解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长方体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实物展示:准备长方体的实物模型,用以示范和说明。
3.问题设计: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长方体的性质解决。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图示,请学生观察并讨论长方体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定义,并写在黑板上。
然后,解释长方体的基本性质。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中的动画和图示,详细讲解长方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包括底面、侧面、顶面以及它们的性质等。
3.计算表面积和体积(20分钟)教师讲解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物模型示范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几个实例。
4.合作探究(15分钟)教师分小组,每组发放一个长方体的实物模型和一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解答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5.总结讲评(15分钟)教师邀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和展示。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并强调长方体的特点和应用。
6.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更复杂的问题给学生,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长方体问题,并尝试找到解题的方法。
7.课堂练习(10分钟)在黑板上提供一些练习题,请学生在纸上完成,然后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
六、板书设计:1.长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的基本性质3.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运用长方体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几何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形状。
它的特点是在三维空间中有六个面,其中相邻两个面是矩形,而其它四个面则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面长方体有六个面,分别是顶面、底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顶面和底面:顶面和底面是两个平行且相等的矩形,它们所对应的边相互平行且相等。
•前面和后面:前面和后面是两个平行且相等的矩形,它们所对应的边相互平行且相等。
•左面和右面: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平行且相等的矩形,它们所对应的边相互平行且相等。
边长方体有12条边,每条边所对应的边都是平行且相等的。
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是三条边的交汇点。
对角线长方体有4条对角线,每条对角线连接长方体中的两个顶点。
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度、宽度和高度来计算,公式为体积 = 长 × 宽 × 高。
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的所有面的总面积之和。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表面积 = 2 × (长 × 宽 + 长 × 高 + 宽 × 高)。
长方体的应用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家具制作:例如我们常见的书柜、衣柜等家具,往往是由长方体构成的。
•邮政包裹箱:邮政包裹箱往往是长方体的形状,便于包裹的装运和检查。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长方体是很常见的形状,例如大楼的设计。
•篮球场:篮球场的球篮常常是长方体的形状。
练习题1.一个长方体的长为6 cm,宽为4 cm,高为3 cm,求其体积和表面积。
2.如果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为54 cm³,宽度为3 cm,高度为2 cm,求其长度。
3.某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96 cm²,宽为3 cm,高为4 cm,求其长度。
小结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几何体,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和八个顶点。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家具制作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 认识长方体 -仅供参考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目的: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1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长方体玩具让孩子轻松学习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
关于长方体玩具让孩子轻松学习——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在家中玩电子产品,而忽视了那些传统的益智玩具,比如长方体玩具,这一类的玩具不仅可帮助孩子们培养数学视觉触觉感觉和想象力,同时也可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使用长方体玩具帮助幼儿园大班学生认识长方体,并进行相关游戏活动。
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基本图形,2.培养幼儿数学视觉触觉感觉和想象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提高幼儿的耐心性和观察能力,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更好的理解、记忆、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学准备1.长方体玩具:不同大小、颜色的长方体玩具若干,2.填充物:如沙子、棉花球、小珠子等,3.图案卡:24张长方体的图案卡,4.班内设备:若干小桶、两个大桶。
三、教学方法1.自主发现法:让幼儿自己利用长方体玩具通过自己所感知的颜色和大小特征将它们分组。
2.实验法:通过使用长方体玩具并向学生介绍长、宽、高等与长方体有关的概念,以达到幼儿认识长方体的目的。
3.游戏法:通过设计游戏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提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用具和材料。
2.导入:老师可自己动手拼几个长方体,然后把这几个长方体称作“卡方体”(这是长方体的玩具名,孩子们更容易接受)让孩子们观察、探索、发现。
3.自由探索:让孩子们随意发挥,将卡方体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将孩子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先激发出来,随后老师再引导孩子们进入主体探究。
4.主要教学:教师可通过让大家看图说话的形式进行教学,先让孩子们充分想象一下,然后在班内展示今天要教的长方体相关的24个图案卡片。
然后老师让孩子们研究这些图案卡片,慢慢的引导大家认识长方体,随着引导,让孩子们探索、体验、发现、揣测。
5.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分组,参与比赛,每组拿到若干个卡方体,根据卡片上的图案在规定时间内用卡方体拼出相应的图案,最后评出比赛结果。
长方体大班数学教案
长方体大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长方体的公式和性质;3.学会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3.长方体的特殊性质。
教学难点:1.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已知条件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
教学准备:教师:投影仪、教学课件;学生:笔、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几张长方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兴趣;2.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吗?它有哪些特征?二、概念讲解(10分钟)1.讲解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个有六个矩形面的几何体,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2.引导学生画出一个长方体的示意图,并标注出相应的边长;3.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所有的边都是直线边,相邻两个面是垂直的。
三、公式推导(2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示意图,提问:如果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2.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条件分析,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 = abc;3.随后,教师向学生解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公式背后的几何意义;4.类似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四、计算练习(30分钟)1.基础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基础计算题,要求学生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2.拓展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五、巩固和扩展(10分钟)1.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几何体是长方体?请举例说明;2.鼓励学生讨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找到判断长方体的特征;3.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强调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公式;2.学生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与长方体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完成一些计算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题目;2.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考虑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篇作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分享
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教育不仅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们逻辑思维、认知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关键部分。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结合幼儿园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精心的教案,以引导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份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的教案,旨在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
1、教学目标通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使幼儿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了解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并应用长方体。
2、教学重点学生要求能够准确的将长方体进行分类,学生要能够学会测量和计量长方体的各种长度参数,学生要能够学会识别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准备黑板、彩笔、白纸、相框、十字绣网4、教学过程(1)彩笔画出长方体通过彩笔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并引导幼儿们逐步认识长方体的各个部分:长、宽、高。
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引导幼儿们用数字来描述长方体的各个部分的长度,以此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数学思维。
(2)找出实物长方体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寻找各种形状的日常用品,引导幼儿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例如可乐瓶、纸盒、书包、桌子等等。
(3)让幼儿手工制作长方体模型引导幼儿们使用彩纸、剪刀等材料,手工制作自己的长方体模型,期间,教师们可以帮助幼儿们纠正错误,进行指导和教育,以此巩固幼儿们对长方体的认识。
(4)巩固长方体的测量和计量知识在课堂的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和计量的活动,帮助幼儿们掌握长方体不同参数的测量方法,例如长、宽、高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们培养准确测量、计量的习惯,并加深幼儿们对长方体的印象和记忆。
5、总结本次数学认识长方体教学活动,从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化了幼儿们对长方体的认识。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指导、辅导和小组合作活动,帮助幼儿们逐步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反思
本次大班数学活动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为目的,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活动。
通过实物操作、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点、应用等内容,并锻炼学生的相关知识运用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原则、方法、技巧是三者紧密结合的重要部分。
本次活动中,我们采用实物操作和课堂游戏等方式来实现相关知识的活跃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它们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识别几何形状,认识角落、面、边,了解角落与边之间的关系,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区别等内容。
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正方体和长方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还让他们用自制的“魔方”进行拼装游戏,看看有多少组合。
利用立体图形,引导孩子们体会形体的角落、面、边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
本次数学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加深认识,对目标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可谓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页眉可删)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1目标:1、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能找到共同属性。
2、学习运用非平面的内的计数方法。
3、感受到体积的存在,萌发探索的兴趣。
准备:自带一个小纸盒、记号笔每人两只、油泥每桌一份,米、两个杯子过程:1、介绍自己的纸盒,引出课题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听的话说说你的纸盒是什么样的?2、认识长方体的面(1)用一支笔数一数它的脸(面),用数字写在中间,要有顺序的数。
(2)汇报自己数的情况,让幼儿介绍数的方法(怎样数不会漏掉?)(3)每个盒子都有6个面,6个面它们都一样吗?(4)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小结。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1)除了这些面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2)给顶点用一点点油泥做一顶小帽子,一边戴帽子,一边数一数有几个顶点(幼儿不知道是顶点时不要直接说顶点)?(3)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顶点8个。
3、认识长方体的棱(1)除了这些面和顶点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2)用记号笔画棱,一边画一边数棱有几条(幼儿不知道是棱时不要直接说棱)?(3)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
(4)教师小结这种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叫立体的。
4、了解长方体的体积(1)摘掉帽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什么?(2)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盒子问,如果里面装满东西,哪个盒子装的多?(3)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师用米进行演示)5、延伸我们用牙签把盒子打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面、顶点、棱还在吗?)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2一、活动目标1、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异同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二、活动准备1、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二)初步感知长方体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三)仔细观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师:它有几个面呢?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活动目的: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总结: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电脑一台、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二、初步认识手语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
(教师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师还帮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教授,请他来教你们做手语。
播放小熊FLASH学习:你好、早上好、我爱你、等等三、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讲述:出现小女孩的图片(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
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
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
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
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
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
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
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
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
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T: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
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
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
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T: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
观看录像《千手观音》小结: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让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