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免疫荧光染色

合集下载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组织或细胞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标记。

下面是一般的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步骤一:取样步骤二:切片将固定的组织样本或细胞样本进行切片处理。

可以使用切片刀或者切片机来获得薄片。

切片的厚度往往是几微米到几百微米。

切片完成后,可以将其放在载玻片上。

步骤三:预处理载玻片上的切片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步骤,以去除可能会影响后续染色的物质,如脂质或其他杂质。

预处理步骤可能会包括洗涤、脱水和透明化等。

步骤四:抗原修复细胞或组织样本中的抗原有时会受到固定过程的影响,使得抗原无法与抗体结合。

因此,需要进行抗原修复步骤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处理、酸碱处理或酶解等方式进行。

步骤五:阻断非特异结合物为了减少非特异抗体的结合,需要使用一种阻断剂来防止非特异结合。

典型的阻断剂包括牛血清蛋白、胎牛血清等。

阻断剂可以在洗涤缓冲液中加入。

步骤六:初级抗体染色在预处理和阻断步骤之后,将含有特定初级抗体的溶液加到样本上,进行孵育。

初级抗体是特异性结合到目标蛋白质的抗体。

孵育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来确定。

步骤七:洗涤之后,用缓冲液洗涤样本,将未结合的抗体和杂质去除。

洗涤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通过多次洗涤来提高特异性和背景的对比度。

步骤八:二级抗体染色二级抗体通常是带有荧光标记的抗体。

与初级抗体相比,二级抗体对特定的初级抗体更具选择性,并且能够增强荧光染色的信号。

将含有二级抗体的溶液加到样本上,进行孵育。

步骤九:洗涤与前面的步骤类似,需要用缓冲液洗涤样本,去除未结合的二级抗体和杂质。

步骤十:荧光显微镜观察片片染色完成后,放入荧光显微镜中观察。

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看到标记的荧光信号并进行图像记录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步骤根据具体实验目的的不同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具体的步骤和实验条件可以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进行优化和修改。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1 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操作步骤标本的处理:石蜡切片经脱蜡、梯度酒精脱水后,进行抗原修复,然后用0.01M PBST漂洗5min × 3/次;• 2%BSA或10%BSA 37 C湿盒内封闭30min•抗体染色:C孵育30min;︒–在标本片上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抗体(1:8或1:16稀释),放在湿盒中,37• 0.0lmol/L PBS(pH 7。

4) 漂洗5min × 3/次,不时震荡(洗去多余游离的荧光素标记的抗体)。

•缓冲甘油封片–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 9.2,0。

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镜检: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优点: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缺点: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若检测多种抗原需制备多种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

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注意事项μ•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染色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C的低温,延长染色时间。

︒C可加强染色效果,但对不耐热的抗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采用0—2︒C),高于37︒–染色温度:多采用室温(25C 30 min效果好的多。

︒–低温染色过夜较37•试验时需设置下列对照:–自发荧光对照(空白对照):标本加0。

01mol/L,pH7.4的PBS代替一抗。

–阳性对照:用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对照(抑制试验):标本加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再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若标本自发荧光对照和特异性对照呈无荧光或弱荧光,阳性对照和待检标本呈强荧光,则为特异性阳性染色。

•一般标本在高压汞灯下照射超过3min,就有荧光减弱现象;•经荧光染色的标本最好在当天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会逐渐下降。

组织cd14抗体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cd14抗体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cd14抗体免疫荧光染色1. 介绍在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中,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样本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进行染色,使其形成荧光,从而观察和分析细胞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围绕组织CD14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展开深入探讨,包括其原理、方法、应用以及在研究中的意义。

2. 组织CD14抗体CD14是一种表达在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肝细胞等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它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D14受体能够结合细菌脂多糖和细菌内毒素,激活炎症反应,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研究人员常常使用CD14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细胞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从而揭示疾病发生的机制,评估免疫炎症状态及治疗效果。

3.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免疫荧光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免疫学的特异性反应,通过将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标记上荧光物质,使其发出荧光信号。

而在组织CD14抗体免疫荧光染色中,首先需要进行抗原的预处理,如脱水、脱脂、抗原修复等步骤,然后加入CD14抗体与细胞中的CD14受体结合,随后再加入二抗(如荧光标记的抗兔IgG),形成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通过荧光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并记录荧光信号。

4. 方法步骤进行组织CD14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步骤如下:- 取材及固定:首先需要获取待测样本组织,如器官、细胞培养物等,然后进行固定,如冰冻切片或石蜡包埋切片。

- 抗原修复:对于石蜡包埋切片,需要进行抗原修复处理,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 抗体孵育:加入CD14抗体,使其与样本中的CD14受体结合。

- 洗脱步骤:为了去除未结合的抗体,需要进行洗脱步骤,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进行洗涤。

- 加入二抗: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如荧光标记的抗兔IgG,使其与CD14抗体结合。

- 荧光观察: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记录荧光信号。

5. 应用及意义组织CD14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在疾病诊断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细胞CD14受体的表达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在免疫学研究中,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免疫细胞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预测炎症状态及治疗效果,促进新药的研发。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和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主要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和荧光标记两个方面。

首先,抗原-抗体反应是免疫荧光染色的基础。

当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时,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特异性结合是免疫荧光染色能够准确检测抗原位置和分布的关键。

在免疫组织化学中,通常会使用一抗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然后再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这种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使得免疫荧光染色能够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准确地检测特定的抗原。

其次,荧光标记是免疫荧光染色的关键步骤。

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抗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产生荧光信号。

这种荧光信号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成像系统来观察和记录。

荧光标记的二抗通常会选择与一抗的宿主动物种不同的二抗,以避免交叉反应。

荧光标记的抗体通常会选择与待检测抗原特异结合的荧光标记物。

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抗体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细胞生物学中,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器的位置和分布,研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功能。

在病理学中,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用于诊断肿瘤、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总之,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和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的优点。

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和荧光标记两个方面,通过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和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抗体的使用,能够准确检测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简称IF)是常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分布和定位的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和定位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它包括将组织切片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使用染色试剂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染色反应,从而可视化目标蛋白质的位置。

该技术常用于研究细胞分化、组织病理学和肿瘤学等领域。

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是利用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的二抗或直接标记的一抗)结合目标抗原的方法来检测和定位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

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或直接标记的一抗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使目标蛋白质在显微镜下产生荧光信号,以观察其位置。

免疫荧光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免疫学和医学诊断领域。

这两种技术在原理上非常类似,但在应用上有一些区别。

免疫组化主要用于固定的组织切片,可用于定量和定位分析。

而免疫荧光通常用于固定的细胞,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定位信息,并可以进行多色荧光共标记以研究多个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定位。

无论是免疫组化还是免疫荧光,都依赖于合适的抗体选择和样本处理步骤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的选择应根据研究
的目的和样本的性质进行评估和决策。

组织-免疫荧光染色protocol

组织-免疫荧光染色protocol

组织-免疫荧光染色protocol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种通用的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协议。

实验材料•甲醛(37%)•磷酸缓冲液(PBS)•甲醛溶液(4%)•阻止血清(10%)•抗体(一抗和二抗)•DAPI荧光染色试剂盒•荧光显微镜实验步骤1. 组织采集和固定采集所需组织,配制4%甲醛溶液,将组织浸泡在甲醛溶液中定期搅拌,一般固定2小时,以防止过度固定。

然后用PBS洗涤组织,重复3次,并将组织在PBS中存放,以备进一步处理。

2. 抗体处理将组织切片后加入0.3%的Triton X-100在PBS中处理15分钟,以增强细胞膜对抗体的渗透性。

用PBS洗涤组织,重复3次,每次5分钟。

接下来加入阻止血清阻止非特异性结合,处理1小时。

取出后用PBS洗涤组织,重复3次,每次5分钟。

加入稀释后的一抗,处理一晚,常温摇动。

隔天使用相应的二抗标记,处理1小时,室温摇动。

一定要注意一抗和二抗之间的适当稀释比例。

将组织用PBS洗涤,重复3次,每次5分钟。

3. DAPI染色DAPI荧光染色是为了标记细胞核位置和数量。

将DAPI荧光染色试剂盒配置好后,取出组织切片放置其中处理15分钟,常温摇动。

对切片用PBS洗涤,重复3次,每次5分钟。

轻轻擦去切片周围多余的液体,然后在组织上滴入荧光显微镜增强剂和抑制剂,使标志更加鲜明,定焦、拍照。

注意事项•确保足够的样本。

•抗体的浓度与样本之间的配合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将试管区分清楚,不要混淆不同处理步骤的培养基。

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用于验证前期的基因或蛋白质表达的变化。

它操作简单,高效,精度高,适用于细胞、组织和动物实验样本。

经过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免疫测定、免疫组化、免疫染色和免疫检测等在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领域。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是生物医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技术,它们在细胞和组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都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在生物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但在操作方法、原理和应用范围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技术的区别,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技术。

1. 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表达的技术。

它的操作流程大致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抗原修复、蛋白质检测、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样本切片,并通过特定的固定、脱水和包埋步骤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

随后,利用抗原修复方法还原蛋白的空间结构,以便后续的免疫染色。

接下来,通过加入特定的抗体和标记物,可以对目标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并最终通过显微镜观察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 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利用特定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方式来标记和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表达。

它的操作流程也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与免疫组化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类似。

不同的是,在免疫荧光染色法中,需要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素-抗素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样本中荧光的分布情况,从而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位置和水平。

在应用范围方面,免疫组化法主要用于研究组织切片或细胞样本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定量地评估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适用于体内和体外实验样本。

而免疫荧光染色法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蛋白的定位、表达和相互作用等,是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绍了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操作原理、步骤和应用范围,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开展生物医学研究。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1 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操作步骤标本的处理:石蜡切片经脱蜡、梯度酒精脱水后,进行抗原修复,然后用0.01M PBST漂洗5min × 3/次;•2%BSA或10%BSA 37 C湿盒内封闭30min•抗体染色:C孵育30min;–在标本片上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抗体(1:8或1:16稀释),放在湿盒中,37•0.0lmol/L PBS(pH 7.4) 漂洗5min × 3/次,不时震荡(洗去多余游离的荧光素标记的抗体)。

•缓冲甘油封片–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 9.2,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镜检: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优点: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缺点: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若检测多种抗原需制备多种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

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注意事项•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染色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C的低温,延长染色时间。

C可加强染色效果,但对不耐热的抗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采用0-2C),高于37–染色温度:多采用室温(25C 30 min效果好的多。

–低温染色过夜较37•试验时需设置下列对照:–自发荧光对照(空白对照):标本加0.01mol/L,pH7.4的PBS代替一抗。

–阳性对照:用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对照(抑制试验):标本加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再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若标本自发荧光对照和特异性对照呈无荧光或弱荧光,阳性对照和待检标本呈强荧光,则为特异性阳性染色。

•一般标本在高压汞灯下照射超过3min,就有荧光减弱现象;•经荧光染色的标本最好在当天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会逐渐下降。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简称IF)是两种常用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用于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检测特定蛋白质或抗原的存在和分布。

这两种技术都依赖于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使用酶标记抗体来检测抗原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将组织切片与特定的初级抗体(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孵育,然后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接下来,将切片与带有酶标记的次级抗体(针对初级抗体的抗体)孵育。

再次洗涤后,加入酶的底物,它会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颜色沉淀,使得抗原的位置在显微镜下可见。

常用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产生永久性的记录,因为颜色沉淀是稳定的。

免疫荧光染色则涉及使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来检测抗原。

在这个过程中,初级抗体和次级抗体都带有荧光标记。

当这些抗体与抗原结合时,它们发出的荧光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使用多种颜色的荧光染料来检测多个不同的抗原,而且荧光信号通常比免疫组织化学的颜色反应更强。

两种技术都有其应用范围。

免疫组织化学常用于病理学诊断,因为它可以用于存档的组织样本,并且结果可以用常规显微镜观察。

而免疫荧光染色则更适合于研究目的,特别是在活细胞成像和多标记实验中,因为它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更高的灵敏度。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都是强大的工具,它们使得科学家能够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可视化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

选择哪种技术取决于实验的具体需求和可用的设备。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方法。

它们都是通过利用抗体与目标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尽管它们的目的相似,但在具体实验步骤、原理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常见实验技术。

一、实验步骤和原理1.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通过使用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技术,将抗体标记物(一般为酶)转化为可见信号,并用于检测和分析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其步骤包括抗原取样、固定、脱水、透明化、抗原恢复、阻断、抗体结合、洗涤、二抗结合、再次洗涤和显色等。

2.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和定位目标抗原的一种技术。

其步骤包括抗原取样、固定、脱水、透明化、抗原恢复、阻断、抗体结合、洗涤、二抗结合和荧光染色等。

从实验步骤和原理上看,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

它们都需要进行对抗原的取样和固定等预处理步骤,以及对目标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结合。

然而,主要的区别在于信号检测和可见性。

免疫组化法使用酶标记物并在显色反应中产生可见的染色物质,而免疫荧光染色法则通过荧光标记的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直接可视化。

二、应用领域1.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研究中,常用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肿瘤标记、蛋白质表达和定位、细胞内分子信号通路等。

2.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在细胞和组织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常用于细胞活力检测、细胞分子定位、免疫分型、细胞凋亡检测等。

免疫组化法更适合定性分析和形态学研究,而免疫荧光染色法则更适合定量分析和定位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根据具体需求结合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三、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作为两种常见的免疫化学实验技术,都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研究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这种染色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取得组织样本:通常从动物(如小鼠、大鼠)或人体中取得组织样本。

样本可以是固定的组织块或细胞培养物。

2. 制备组织切片:将组织样本固定、包埋、切片,得到薄片。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醛或乙醛等。

切片可以通过切片机或手工操作。

3. 抗原解露:将组织切片进行抗原解露处理,使得目标抗原能够与特异抗体结合。

解露方法包括热解露或酶消化等。

4. 抗原结合:将特异性抗体加入到切片上,与目标抗原结合。

这些抗体通常是通过动物免疫反应获得的。

5. 检测染色:使用荧光染料或酶联二抗法等方法标记抗体,以可视化与抗原结合的抗体。

荧光染料通常是荧光素和荧光素衍生物。

6.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的组织切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

荧光显微镜能够通过荧光染料的发射光进行可视化。

通过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研究者可以可视化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从而了解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以及疾病的机制。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1 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操作步骤标本的处理:石蜡切片经脱蜡、梯度酒精脱水后,进行抗原修复,然后用0.01M PBST漂洗5min × 3/次;• 2%BSA或10%BSA 37 C湿盒内封闭30min•抗体染色:C孵育30min;︒–在标本片上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抗体(1:8或1:16稀释),放在湿盒中,37• 0.0lmol/L PBS(pH 7.4) 漂洗5min × 3/次,不时震荡(洗去多余游离的荧光素标记的抗体)。

•缓冲甘油封片–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 9.2,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镜检: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优点: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缺点: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若检测多种抗原需制备多种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

直接免疫荧光法的注意事项μ•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染色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C的低温,延长染色时间。

︒C可加强染色效果,但对不耐热的抗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采用0-2︒C),高于37︒–染色温度:多采用室温(25C 30 min效果好的多。

︒–低温染色过夜较37•试验时需设置下列对照:–自发荧光对照(空白对照):标本加0.01mol/L,pH7.4的PBS代替一抗。

–阳性对照:用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对照(抑制试验):标本加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再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若标本自发荧光对照和特异性对照呈无荧光或弱荧光,阳性对照和待检标本呈强荧光,则为特异性阳性染色。

•一般标本在高压汞灯下照射超过3min,就有荧光减弱现象;•经荧光染色的标本最好在当天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会逐渐下降。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引言: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该技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并通过荧光染料的发射来可视化抗原的位置。

本文将介绍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步骤以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原理: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基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它利用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染色。

在该技术中,首先将待研究组织样本切片,然后使用一种或多种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这些抗体通常标记有荧光染料,如荧光素(fluorochrome)或荧光素同分异构体(fluorescent isothiocyanate, FITC)等。

当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时,这些荧光染料会发射出可见光,从而可视化目标抗原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二、步骤:1. 组织固定:将待研究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醛、甲醛等。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组织结构完整,并防止抗原的损失和降解。

2. 组织切片:使用组织切片机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

3. 抗原解脱:对于某些抗原,需要进行抗原解脱的处理。

解脱的目的是改变组织样本的结构,使得抗体能够更好地与抗原结合。

4.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羊血清蛋白等)进行处理,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5. 抗体染色:将特异性的抗体与待研究组织样本进行孵育,使其与目标抗原结合。

这些抗体通常标记有荧光染料。

6. 洗涤:对于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杂质进行洗涤,以减少背景信号。

7. 封片:将组织切片与抗体染色后的结果用封片剂封装,以固定样本并保持免疫荧光染色的稳定性。

三、应用: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免疫组织学研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以研究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brdu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brdu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brdu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步骤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是一种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能够在DNA合成期(S期)代替胸腺嘧啶掺入到DNA中,常用于标记活细胞中新合成的DNA,以研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rdU 组织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步骤大致如下:1.样本处理:将待检测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和切片。

固定通常使用4%的多聚甲醛,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以确保组织中的蛋白质和其他成分得到妥善保存。

切片厚度通常为5-10μm,以便于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2.DNA变性:由于BrdU已经掺入到DNA中,因此需要对DNA进行变性处理,使BrdU暴露出来,以便与抗体结合。

这一步通常使用2N的HCl进行处理,室温下变性30分钟,随后用0.1M的硼酸钠(pH 8.5)中和酸,再用PBS洗涤。

3.封闭和一抗孵育:在切片上滴加封闭液(如含5%BSA的PBS),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背景染色。

然后,滴加BrdU特异性抗体(一抗),在湿盒中4°C孵育过夜。

一抗的浓度和使用时间应根据实验条件和抗体说明书进行优化。

4.二抗孵育:次日,用PBS洗涤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然后,滴加荧光标记的二抗(如CY-2或CY-3等),在避光条件下室温孵育1小时。

二抗的选择应与一抗的种属和荧光染料相匹配。

5.洗涤和封片:用PBS洗涤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然后,用抗荧光淬灭封片剂进行封片,以防止荧光染料的淬灭和样本的干燥。

封片后,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

6.观察和分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可以看到BrdU阳性细胞发出明亮的荧光信号。

可以通过计数阳性细胞的数量或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染色方法(如DAPI染色)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BrdU免疫荧光染色时,应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强光照射和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以防止荧光染料的淬灭和样本的干燥。

免疫荧光染色名词解释

免疫荧光染色名词解释

免疫荧光染色诊断是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显微镜做病理的一种诊断手法,通常用于检查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各类标本。

免疫荧光染色又叫做FISH,主要是通过荧光标记抗原抗体,观察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来做疾病的诊断。

比如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那么就必须做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可以分为直接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诊断。

1、直接免疫荧光染色诊断:所用的染色方法为直接染色法,直接染色法常使用被标记的特异荧光抗体,使之与抗原反应一段时间后,洗去未参加反应的抗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阴阳标本对照得出诊断结果;
2、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诊断:所用的染色方法为间接染色法和抗补体染色法。

间接染色法常用已标记和未标记的抗体分别与抗原反应,将形成的两种复合物再次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洗去多余抗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出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应根据疾病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基本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缺点是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此法常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肾炎活检、皮肤活检的免疫病理检查。

试剂与仪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的PBS进行稀释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9.2 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的PBS 1500ml)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荧光显微镜玻片架滤纸H37℃温箱等。

试验步骤1、滴加0.01mol/L,pH7.4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肯定湿度。

2、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掩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肯定时间(参考:30min)。

3、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0.01mol/L,pH7.4的PBS冲洗后,再按挨次过0.01mol/L,pH7.4的PBS三缸浸泡,每缸3-5 min,不时振荡。

4、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掩盖。

5、马上用荧光显微镜观看。

观看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晰可见;(++)荧光光明;(+++ --++++)荧光闪亮。

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比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留意事项1、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肯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看。

2、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已足够。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原理和操作流程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原理和操作流程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原理与意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是一种荧光抗体染
色法。

该方法比较简单,适合做细菌、螺旋体、原虫、真菌及浓度较
高的蛋白质抗原如肾、皮肤的检查和研究。

此法每种荧光抗体只能检
查一种相应的抗原,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低。

二、操作流程
1、染色:切片经固定后,滴加经稀释至染色效价如1:8或1:16的荧
光抗体(如兔抗人γ-球蛋白荧光抗体或兔抗人IgG或IgA荧光抗体等),在室温或37℃染色30min,切片置入能保持潮湿的染色盒内,防止干燥。

2、洗片:倾去存留的荧光抗体,将切片浸入pH7.4或pH7.2 PBS中洗两次,搅拌,每次5min,再用蒸馏水洗1min,除去盐结晶。

3、用50%(用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甘油封固,并镜检
拍照。

4、对照染色
①正常免荧光血清染色,如上法处理切片,结果应为阴性。

②染色抑制试验(一步法):将荧光抗体和未标记的抗体球蛋白或血
清(相同)等量混合,如上法处理切片。

结果应为阴性。

为证明此种
染色抑制不是由于荧光抗体被稀释所致,可用盐水代替未标记抗血清,染色结果应为阳性。

此法结果较二步法稳定。

③类属抗原染色试验,前面已作叙述。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免疫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存在的蛋
白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它简单、可靠,因此,它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
被广泛应用。

一、免疫荧光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技术,它利用特异性的抗
体与抗原被调控基因的表达蛋白结合,使用发射光谱来检测和定量分
析抗原蛋白的存在以及表达大小。

二、样本准备
对要分析的样本进行合适处理,例如脱水、剪切或悬液,根据要分析
的材料及应用类型,将样品分成多份,分别加入特异的抗体和标记物。

三、反应条件
将标记物和抗体混合,在恒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将被检测的抗原
与抗体结合,构成一种被称为抗原抗体复合体的结构,以达到发射或
吸收该抗体特定光谱波长的效果。

四、染色分析
染色后,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获取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块染
色区域的分布和染色强度情况。

可以根据染色结果来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从而了解被调控的产物的存在以及表达大小。

五、分析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后,根据抗体结合抗原特定的光谱,获得各个检测块的染色强度,从而比较不同抗体染色区域和染色强度差异情况,从而了解抗原定量分布情况,进而分析细胞物种表达状态。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精华版)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精华版)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精华版)免疫荧光染色大全(精华版)组织免疫荧光法1.将待染组织切片置于65摄氏度恒温箱烤片1小时,脱蜡。

2.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3.在室温下,使用0.5% Triton X-100(PBS配制)通透10分钟。

4.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注意:步骤3和4用于检测细胞核抗原,细胞膜抗原可以直接跳过这一步骤。

5.进行抗原修复: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微波炉微波高火3分钟,后转成低火15分钟。

6.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7.在室温下,使用3% H2O2孵育30分钟,目的是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8.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9.使用1% BSA进行室温封闭30分钟,用于封闭非特异性抗原表位。

10.按照抗体推荐使用说明书孵育特异性一抗,4℃湿盒中静置过夜。

11.次日取出切片,室温下复温30分钟。

12.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13.选取相应的免疫荧光二抗滴加于血管组织上,37℃避光孵育30分钟。

14.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15.在避光条件下,使用DAPI染液染细胞核,浓度和时间根据试剂说明书使用。

16.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17.在血管组织上滴加抗荧光淬灭剂进行封片。

18.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

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法1.在培养板中接种的带染色的细胞爬片用PBS泡洗3次×3分钟。

2.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爬片15分钟。

3.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4.在室温下,使用0.5% Triton X-100(PBS配制)通透10分钟。

5.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6.使用1% BSA室温封闭30分钟。

7.弃掉封闭液,细胞爬片滴加适量稀释至适当比例的一抗,4℃孵育过夜。

8.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免疫荧光步骤:
1)取出切片,用 M PBS冲洗5min×3次;
2)滴加10%正常山羊血清37℃封闭45 min;
3)吸去多余液体,加入抗TSHR的一抗(1:100),放入湿盒中,37℃孵育1h后置于4℃冰箱中过夜(保持在湿盒中);
4) M PBS冲洗5min×3次;
(至下一步开始要适度避光操作,防荧光淬灭!)
5)在黑暗条件下加入山羊抗兔IgG-FITC(1:200),37℃温育45 min;6)在黑暗条件下吸弃二抗 (注:不再冲洗),加入DAPI染液(μg/ml),室温作用20 min;
7)在黑暗条件下 PBS冲洗5min×6次;
8)在黑暗条件下防荧光淬灭剂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合适波段激发,照相保存实验结果。

核实好下边的问题你就可以操作了:
1、准备 M PBS 500 ml,冲洗时动作既要轻柔防脱片,又要保证冲洗
彻底;
2、抗TSHR的一抗用1:100,用抗体稀释液稀释;
3、实验室有没有山羊抗兔IgG-FITC,使用浓度是1:200;
4、DAPI染液(μg/ml)实验室有吗
5、防荧光淬灭剂封片实验室有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