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八年级语文第一课1消息二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年级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

八年级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

八年级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一、课文内容。

- 内容概述。

- 这则消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战况。

开篇点明时间“二十一日”,接着写地点“长江前线”,人物是“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为“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文中用“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概括地叙述了事件的核心内容。

然后描述了渡江战斗的具体情况,如“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还提到了国民党军的毫无斗志,“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语言特色。

- 简洁准确:全文短小精悍,用简短的文字传递了大量信息。

例如“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简洁地描绘出渡江时的环境和我军的气势。

- 用词生动:“摧枯拉朽”一词形象地写出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把国民党军的不堪一击表现得淋漓尽致。

- 内容概述。

-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文章首先总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接着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分别叙述。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西路军三十五万大军与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路军三十五万大军则遇到较为顽强的抵抗,但我军英勇善战,也顺利渡江。

文章最后指出“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 语言特色。

- 层次分明:按照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依次叙述,条理清晰。

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这样的叙述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整个渡江战役的进展。

- 富有气势:“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的战线”等词语,展现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宏大规模和磅礴气势。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 复习要点

01 消息二则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yào sài)业已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败势力被迅速摧毁。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kuì)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形容平静无事。

锐不可当(dāng):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二、文学常识《消息二则》是毛泽东主席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撰写的消息。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新闻作品集》等。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们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过报道渡江战役的情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知识点1、消息写作的“五要素”消息的五个要素,现在国内外新闻界一致公认的所谓“五何”或“五个W”: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

这五项是缺一不可的,缺了任何一项,消息就不完整,不容易使读者理解了。

现在西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除了五个“W”,还有一个“H”(如何)或(何果),这就是新闻六要素说。

2、结构层次消息的结构层次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部分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展开: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西路军渡江情况(同时辅以议论);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生字词语及解释【完整版】

2018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生字词语及解释【完整版】

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kuìtuìxièqìdūzhàn yào sài yèyǐcuīkūlāxiǔruìbùkědānɡ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溃退:(军队)被打垮而退却泄气:泄劲督战:监督作战要塞:险要的关隘业已:已经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bān fāyízhǔjiàn shùjùé颁发遗嘱建树巨额颁发:发布,授予遗嘱:生前对其死后遗产所作的处分和处理其他事务的嘱咐或嘱托建树:建立的功绩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巨额:巨大的数额3.《“飞天”凌空》línɡkōnɡqiáo shǒu kùsìxiāo sǎqīnɡyínɡqiǎo rán yóu zhōnɡ凌空翘首酷似潇洒轻盈悄然由衷xīn xiùbǐnɡxīliǎn shēnɡyǎn huāliáo luàn rúmènɡchūxǐnɡ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凌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翘首:仰起头来眺望远处酷似:极其相似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悄然:形容安静而无声由衷:出自内心新秀:新出现的优秀人才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恍然醒悟4.《一着惊海天》wéi ɡān hào hàn xián shúpáo xiào jǐn běnɡjuān kèyìsībùɡǒu 桅杆浩瀚娴熟咆哮紧绷镌刻一丝不苟bái shǒu qǐjiādān jīnɡjiélǜ白手起家殚精竭虑桅杆:船上悬挂帆和旗帜浩瀚:水盛大貌,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咆哮:形容人的暴怒喊叫紧绷:心情紧张、表情不自然镌刻:雕刻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殚精竭虑:用尽心思,费尽精力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xiéyīnɡhuāfēi hónɡwǎn rúzhǎnɡɡùluòdìjīxínɡbùxùn挟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nìmínɡjiézéwūhūqīrán jiāo huìyóu ɡuānɡkějiàn匿名诘责呜呼凄然教诲油光可鉴yǎo wúxiāo xīyìyánɡdùn cuòzhènɡrén jūn zǐshēn wùtònɡjué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正人君子深恶痛绝挟:用胳膊夹着樱花:一种花名绯红:中国传统色彩名称宛如:好像;仿佛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或考试不及格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不逊:没有礼貌,骄傲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即指隐瞒身份、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诘责:质问并责备呜呼:对事务的一种感叹发语,或赞颂、或愤慨等凄然:凄凉悲伤貌教诲:老师的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本文写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

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

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

【播放录音】二新闻的相关知识:1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消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概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学,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迈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反映迅速,语言简洁明确。

3结构:每则消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教案#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

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

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新闻的一条完全式标题,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揭示新闻的核心事实;肩题在主题的上面,从一个侧面对主题作引导说明;副题在主题下面,对文体作补充注释。

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应是虚实相济相得益彰。

主题要“实”肩题,前题可“虚”。

#教案#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

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教案#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对#教案#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 消息二则 (共33张PPT)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 消息二则 (共33张PPT)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 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 强烈。
板书设计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 勇
胜我 (利三
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善 战
标南十 题渡万
时间:20日午夜至21日

) 长 大 主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披靡 东路军遭遇顽强抵抗
叙(略) 叙议结合(详) 叙(详)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 军写得最详。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 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 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品味语言
试举例分析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 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 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 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 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 抵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 势力被迅速摧毁。
整体感知
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 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初二上册课文1《消息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初二上册课文1《消息二则》教案

1消息二则(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掌握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关于新闻的文体常识。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

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最先看到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学习两则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首先来学习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3.文体知识。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加一个H)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有时省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理解“二则”中的寓意和作用。

•学习《消息二则》课文的语言知识、思想内容和阅读方法。

•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二则”寓意和作用,学习课文的语言知识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在理解“二则”和掌握阅读方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发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出课文的主题和内容,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复述让学生复述“二则”的寓意和作用。

(3)阅读通过老师的导读和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阅读方法,理解语言的意义和逻辑关系。

(4)分析通过分析课文的语句结构、修辞手法、意义表达等方面,让学生深入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5)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6)评价通过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 教学反思评估本节课教学效果,认真总结做好教学反思,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知识点1. 寓言《消息二则》是一篇寓言类的文章。

寓言是一种把动物或人类的特征和行为放在其他事物上以传达某种思想或道德的文学形式。

寓言是一种娓娓道来、轻松幽默的叙述方式,常用于教育与讽刺。

2. 语言技巧课文中用了很多语言技巧,包括比喻、排比、对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文采和气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3. 词语解析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如“消息”、“飞蛾”等,在字面意义上并不能完全理解其内涵,需要理性思考并进行解释。

4. 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等方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和产生深刻的思考。

5. 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其思想、艺术特征、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消息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消息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课《消息二则》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香过大年,____________徐忠彪①大众网日照2月8日讯(记者张丽)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

据统计,8日当天,日照图书馆累计入馆人次千余人。

②春节假期,除了购物与旅游外,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正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而日照图书馆随着开馆后迎来的首个春节假期,更是点燃了日照市民们的阅读热情。

8日下午,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楼大厅悬挂着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为图书馆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无论是在图书馆一楼还是三楼,各个阅读区的读者都不少。

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③“孙女的爸妈上班,我带着孙女来看书。

”在儿童阅读区,65岁的宋进尚正在陪着4岁的小孙女读书。

宋进尚告诉记者,假期还是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希望带着孙女从小多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来图书馆看看书多学知识。

④“今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书任务,列下很多名单,正好可以来图书馆借书了。

”今年正在日照开发区兰州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陈祥鹏还是第一次到图书馆,找到要借的图书,陈祥鹏迫不及待地在少年阅读区外的休息椅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神秘岛》《吹牛大王历险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陈祥鹏的父亲告诉记者,从明天开始就要带儿子四处走亲戚串门,这样儿子就可以在走亲戚之余,灵活利用时间多读课外书。

⑤春节假期,市民的读书热情高涨。

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阅读需求,鸡年春节日照图书馆春节假期持续开馆,同时还特意新上架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全套图书。

在图书馆三楼阅读区工作的人员张金花,一边整理着新上架的图书,一边忙着在入口处随时做引导。

张金花告诉记者,因为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连续三天加班,这也是她第一次大年初一没有给亲戚朋友拜年。

得知是记者正在采访,张金花特意跟记者嘱咐道,“很多人会在书上乱写乱画”,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市民文明读书、文明借书,尤其是一些图书馆的条例规定,建议市民在借阅之前仔细了解。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消息一:学校将开展“读好书,做好人”主题活动近日,我校宣布将开展一项以“读好书,做好人”为主题的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首先,学校将组织全校师生共同阅读一本指定图书,通过集体讨论、分享读书心得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开展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相互推荐好书,丰富彼此的阅读经验。

学校还将组织各年级的读书比赛,通过阅读理解、文学常识等方面的考核,评选出优秀的读书之星,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学校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读书,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培养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心的好学生。

消息二: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列入中学必读书目最近,教育部宣布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列入中学必读书目。

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的刻画展现了清代贵族社会的兴衰变迁,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虚伪和残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将《红楼梦》列入中学必读书目,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培养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思考,学生们还能够提高自己的人生智慧和人格修养。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们品读与回味的。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消息⼆则》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的真实准确。

3.感受⼈民解放军排⼭倒海、所向披靡的⽓势和⼀往⽆前、压倒敌⼈的⼤⽆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法,是教学重点 2.运⽤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渡江战役1949年4⽉20⽇晚开始,6⽉2⽇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泽东亲⾃撰写《⼈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民和全军将⼠以极⼤⿎舞,对于⽡解敌军⽃志,⿎舞我军⼠⽓发挥了极⼤的作⽤。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类战争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江⾯上,万船齐发,冒着炮⽕,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夜夜盼解放的江南⼈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长达⼀千余华⾥。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玩弄的和谈阴谋⽡解了⽃志。

这篇新闻,⽓势磅礴。

⽑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势,表现了恢宏的⽓度。

这篇新闻,语⾔准确精练,铿锵有⼒,书⾯语和⼝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内容部编版一、《消息二则》主要内容《消息二则》包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战况。

-内容简洁明了,语言准确生动。

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主体,即“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接着描述了渡江战斗的过程,突出了我军的势如破竹和敌军的不堪一击,“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最后强调了战斗的胜利成果,“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

-消息开头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主体部分按照中、西、东三路军的顺序,分别叙述了各路军的渡江情况,展现了我军的强大攻势和辉煌战果。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具体数据,如“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等,增强了消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结尾指出渡江战役的重大意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已成定局”。

二、解析1. 文体特点-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明扼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对导语内容进行具体阐述和展开,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等条件的介绍,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对消息内容进行总结或升华。

2. 语言特色-准确简洁:消息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例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时间、人物、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
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4.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
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目标导学三: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1.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

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
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朗读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3.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三十万(兵力)胜利南渡(结果)
导语 英勇 渡过(自豪)
主体⎩⎪⎨⎪⎧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 占领(英勇无畏)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 溃退(不堪一击)结语 英雄式 坚决地执行(赞扬)
第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明确: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个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

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

次写西路,详写。

最后写东路。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

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1.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1)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宽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