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机身及行走机构设计

合集下载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足底结构:足底结构是机器人与地面接触的部分,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抓地力。

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设计有凹凸纹路或者类似动物脚掌的结构,以增加摩擦力和抓地力。

2. 关节设计:双足仿生机器人的每个腿部都需要多个关节来实现自由运动。

关节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一般采用电机驱动的旋转关节或者液压/气动驱动的线性关节。

3. 动力系统:机器人行走需要动力系统提供能量。

一般采用电池或者电源供电,驱动关节的电机需要具备足够的扭矩和速度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4. 传感器:为了实现机器人的平衡和姿态控制,需要配备各种传感器。

例如,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可以用来检测机器人的倾斜角度,力传感器可以用来感知地面反作用力,视觉传感器可以用来感知周围环境。

5. 控制系统: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需要一个高效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实时调整关节的运动,以保持机器人的平衡和稳定。

总体来说,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稳定性、灵活性、能量效率和控制系统的要求。

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

管道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行走动力特性分析

管道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行走动力特性分析

管道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行走动力特性分析一、结构设计:1.机器人主体结构:管道攀爬机器人的主体结构一般由多个可伸缩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一个电机、行走轮和一个伸缩杆。

2.伸缩机构:机器人通过伸缩杆来适应不同管道尺寸。

伸缩杆一般采用多节设计,每个节段之间通过齿轮或链条进行连接,以实现伸缩功能。

3.行走轮和传动机构:机器人采用行走轮来实现在管道内的行走。

行走轮通常由橡胶材料制成,提供良好的摩擦力。

传动机构一般为电机与行走轮的传动装置,通常采用齿轮传动或链条传动。

4.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

传感器可以感知机器人的位置、姿态和环境条件等信息,以便进行自主导航和任务执行。

执行器包括电机和伸缩杆等组件,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伸缩。

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信息,并根据预设的算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二、行走动力特性分析:1.爬行速度:管道攀爬机器人的爬行速度取决于行走轮的直径、电机的转速和传动机构的设计等因素。

一般来说,机器人爬行速度应该足够快,以提高任务完成效率。

2.负载能力:机器人承载工具和传感器进行任务执行,因此需要具有较大的负载能力。

负载能力的大小与机器人的结构强度和设计参数有关。

3.自稳定性:机器人在管道内行走时需要具备较好的自稳定性,以应对管道内的复杂环境。

自稳定性主要通过控制系统实现,通过传感器检测机器人的姿态和环境条件,并及时做出调整。

4.能耗与动力供应:管道攀爬机器人通常采用电池供电,因此需要考虑能耗和续航时间。

一般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控制算法,减小阻力和能耗,延长电池寿命。

5.适应性:管道攀爬机器人需要适应多种管道的尺寸和形状。

因此,其结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能够根据管道的不同尺寸进行伸缩和调整。

综上所述,管道攀爬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行走动力特性是保证机器人能够在管道内进行任务执行的关键要素。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动力调节,可以使机器人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管道。

机器人机身及行走机构

机器人机身及行走机构

2.回转与俯仰机身:
机器人手臂的俯仰运动,一般采用活塞 缸与连杆机构实现。手臂俯仰运动用的 活塞缸位于手臂的下方,其活塞杆和手 臂用铰链连接好,缸体采用尾部耳环或 中部销轴等方法与立机器人行走机构
1.行走机构的构成:
机器人行走机构通常由驱动装置、传 动装置、位置检测装置、传感器、电 缆和管路等构成。
构成:
主要由升降缸体、齿条缸、齿轮套筒、固定立柱和升降回 转台等部分构成。
工作原理:
回转运动:
齿条缸的齿条活塞杆直线运动→齿轮套筒6回转运动→齿轮 套筒6 和升降缸体2及升降回转台1固联→升降回转台1 回转
升降运动:
升降缸体2、齿轮套筒6、回转台1整个一起升降运动
齿条活塞缸—升降缸机构图例:
履带式行走机器人图例(1):
履带式行走机器人图例(2):
6.脚踏行走机器人:
脚踏行走机器人即步行机器人,典型特 征是不仅能在平地上,而且能在凹凸不 平的地上步行,能跨越沟壑,上下台阶,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主要设计难点是机 器人跨步时自动转移重心而保持平衡的 问题。
两足步行机器人图例:
控制特点:
四足机器人步行 时,一只脚抬起, 三只脚支撑自重, 这时有必要移动 身体,让重心落 在三只脚接地点 组成的三角形内。
四足机器人图例(2):
四足机器人图例(3):
7.其它行走机器人:
爬壁机器人: 车轮和脚混合式机器人:
行走机构设计的注意点:
平稳性-静态和动态的平稳 灵活性—转向、越障、爬坡
这种类型的机器人 主体结构的三个自 由度均为回转运动, 构成机器人的回转 运动、俯仰运动和 偏转运动。通常仅 把回转运动归结为 机身。
9、经验显示,市场自己会说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凡是轻视市场能力的人,终究会吃亏的!21.9.12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第5章 机器人本体结构

第5章 机器人本体结构

5.3.2 机器人手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一、机器人手部的特点 (1) 手部与手腕相连处可拆卸。 (2) 手部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3) 手部的通用性比较差。 (4) 手部是一个独立的部件。
二、手部的分类 1.按用途分 1) 手爪 2) 工具
2.按夹持原理分
3.按手指或吸盘数目分 (1) 按手指数目可分为二指手爪及多指手爪。 (2) 按手指关节可分为单关节手指手爪及多关节手 指手爪。 (3) 吸盘式手爪按吸盘数目可分为单吸盘式手爪及 多吸盘式手爪。
5.3.1 机器人腕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驱动方式:远程驱动和直接驱动。 直接驱动:驱动器安装在手腕运动关节的附近 传动路线短,传动刚度好,尺寸和质量大,惯量大。 远程驱动:驱动器安装在机器人的大臂、基座或小 臂远端上,通过连杆、链条或其他传动机构间接驱动腕 部关节结构紧凑,尺寸和质量小,但传动设计复杂,传 动刚度也降低了。
油缸和齿轮齿条手臂机构
气缸和齿轮齿条增倍手臂机构
1—运动齿条;2—齿轮;3—活塞杆
三、传动件的定位和消隙
1.传动件的定位 1) 电气开关定位 2) 机械挡块定位 3) 伺服定位
利用机械插销定位的结构 1—节流阀;2—圆盘;3—插销;4—定位油缸;
2.传动件的消隙
消隙齿轮
1、2—薄齿轮;3—螺钉
k (l l0 )r1r2 M0 cos l
三、气动和液压平衡方法 气动和液压平衡的原理和弹簧平衡的原理很相似 优点: 1)平衡缸中的压力是恒定的; 2)同时平衡缸的压力很容易得到调节和控制. 缺点: 1)需要动力源和储能器,系统比较复杂 2)需考虑动力源一旦中断时的防范措施。
5.3 腕部及手部结构
(3) 链轮传动机构。回转角度可大于360°。

管道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行走动力特性分析

管道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行走动力特性分析

虽然串联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及结构优化设计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仍 然存在许多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例如,如何建立更加精确、高效的动力学 模型,以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如何将新型优化算法应用于结构优化设计中,以 获得更好的优化效果;如何提高机器人的柔性和自适应性,以适应更加复杂和动 态的环境等。
此外,随着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串联机器 人的设计和控制中。例如,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自适应控制、 故障诊断和维护等。这为串联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综合考虑这两种方法,设计一种混合式的控制 策略,以实现机器人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攀爬。此外,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机器人 感知和决策等方面的技术,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能力。
感谢观看
控制算法
管道攀爬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包括位姿估计、轨迹跟踪等。位姿估计是指对机 器人在管道中的位置和姿态进行估计,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实现。 轨迹跟踪是指根据位姿估计结果,控制机器人按照预设的轨迹行走,通过对电机 进行控制来实现。
在控制算法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为了提高 作业效率,需要缩短位姿估计的时间,提高轨迹跟踪的精度。为了确保安全性, 需要加入防抖动和异常情况处理等功能,以避免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出现问题。
爬杆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垂直杆上自主攀爬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在电力线 路巡检、救援、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要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攀爬, 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包括对环境的感知、运动规划、控制策略等方面。 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爬杆机器人的攀爬控制。
机器人攀爬控制是实现自主攀爬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攀爬过程中,机器人需 要通过对环境的感知,获取关于杆子位置、姿态等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 身的运动状态,实现稳定的攀爬。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第四章-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工业机器人第四章-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优点
缺点
直接连结传动
直接装在关节上
结构紧凑
需考虑电机自重,转动惯量大,能耗大
远距离连结传动
经远距离传动装置与关节相连
不需考虑电机自重,平衡性良好
额外的间隙和柔性,结构庞大,能耗大
间接传动
经速比远>1的传动装置与关节相连
经济、对载荷变化不敏感、便于制动设计、方便一些运动转换
传动精度低、结构不紧凑、引入误差,降低可靠性
直接驱动
不经中间关节或经速比=1的传动装置与关节相连
传动精度高,振动小,传动损耗小,可靠性高,响应快
控制系统设计困难,对传感元件要求高,成本高
一 工业机器人总体设计
模块化结构设计 模块化工业机器人 由一些标准化、系列化的模块件通过具有特殊功能的结合部用积木拼搭方式组成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经济性 灵活性 存在的问题 刚度比较差 整体重量偏重 模块针对性待提高
谐波齿轮传动是靠柔性齿轮(柔轮)所产生的可控弹性变形来实现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它的基本构件有:柔轮、波发生器和刚轮。三个构件中可任意固定一个,其余两个一为主动、一为从动,可实现减速或增速(固定传动比),也可变换成两个输入,一个输出 ,组成差动传动。
当刚轮固定,波发生器为主动,柔轮为从动时,柔轮在椭圆凸轮作用下产生变形,在波发生器长轴两端处的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完全啮合;在短轴两端处的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完全脱开;在波发生器长轴与短轴区间,柔轮轮齿与刚轮轮齿有的处于半啮合状态,称为啮入;有的则逐渐退出啮合处于半脱开状态,称为啮出。由于波发生器的连续转动,使得啮入、完全啮合、啮出、完全脱开这四种情况依次变化,循环不已。由于柔轮比刚轮的齿数少2 ,所以当波发生器转动一周时,柔轮向相反方向转过两个齿的角度,从而实现了大的减速比。

机器人本体结构_图文

机器人本体结构_图文

腕部及手部结构
机器人腕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机器人的手部作为末端执行器是完成抓握工件或执行特定作业的重要部件,也需要有多种结构。腕部是 臂部与手部的连接部件,起支承手部和改变手部姿态的作用。目前,RRR型三自由度手腕应用较普遍。
腕部是机器人的小臂与末端执行器(手部或称手爪)之间的连接部件,其作用是利用自身的活动度确定手部 的空间姿态。对于一般的机器人,与手部相连接的手腕都具有独驱自转的功能,若手腕能在空间取任意 方位,那么与之相连的手部就可在空间取任意姿态,即达到完全灵活。 从驱动方式看,手腕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远程驱动和直接驱动。直接驱动是指驱动器安装在手腕运动关 节的附近直接驱动关节运动,因而传动路线短,传动刚度好,但腕部的尺寸和质量大,惯量大。远程驱 动方式的驱动器安装在机器人的大臂、基座或小臂远端上,通过连杆、链条或其他传动机构间接驱动腕 部关节运动,因而手腕的结构紧凑,尺寸和质量小,对改善机器人的整体动态性能有好处,但传动设计 复杂,传动刚度也降低了。 按转动特点的不同,用于手腕关节的转动又可细分为滚转和弯转两种。滚转是指组成关节的两个零件自 身的几何回转中心和相对运动的回转轴线重合,因而能实现360°无障碍旋转的关节运动,通常用R来标 记。弯转是指两个零件的几何回转中心和其相对转动轴线垂直的关节运动。由于受到结构的限制,其相 对转动角度一般小于360°。弯转通常用B来标记。
一、腕部的自由度
手腕按自由度个数可分为单自由度手腕、二自由度手腕和三自由度手腕。
腕部实际所需要的自由度数目应根据机器人的工作性能要求来确定。在有些情况下,腕部具 有两个自由度,即翻转和俯仰或翻转和偏转。一些专用机械手甚至没有腕部,但有些腕部为 了满足特殊要求还有横向移动自由度。
6种三自由度手腕的结合方式示意图

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ppt课件

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ppt课件

2.2.1 钳爪式手部的设计
四、钳爪式手部结构及其夹紧力的计算公式举例
N
N
P
N=P/2 注:①两手指平移 ②增力比(N/P)小
齿轮齿条式手部结构
No.32
2.2.1 钳爪式手部的设计
四、钳爪式手部结构及其夹紧力的计算公式举例
α
γB A β
P
C
EN
N
N=PLcos(α+β+γ)/(2lsinαcosβ)
2、开式连杆系中的每根连杆都 具有独立的驱动器,属于主动连 杆系,连杆的运动各自独立,不 同连杆的运动之间没有依从关系, 运动灵活。
No.5
2.1 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结构
二、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特点:
3、连杆驱动扭矩的顺态过程在 时域中的变化非常复杂,且和执 行器反馈信号有关。连杆的驱动 属于伺服控制型,因而对机械传 动系统的刚度、间隙和运动精度 都有较高的要求。
应根据被抓取工件的要求确定吸盘的形 状。由于气吸式手部多吸附薄片状的工 件,故可用耐油橡胶压制不同尺寸的盘 状吸头。
No.41
2.2.2 吸附式手部的设计
三、气吸式手部的吸力计算
吸盘吸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真空度(或 负压的大小)与吸附面积的大小。
真空吸盘吸力F计算公式:
F nD2 ( H )
4K1K2K3 76
注:①AB=DE,DB=AE,L=BC杆长,l=AB杆长; ②两手指保持平行;③当α角较小时,可获得较大的力比。
平行连杆杠杆式手部结构
No.33
2.2.1 钳爪式手部的设计
四、钳爪式手部结构及其夹紧力的计算公式举例
P
φ
α
c
bN
N
N=Pcsin(α+φ)/2bsinαsinφ

第2章机器人机械系统2概要

第2章机器人机械系统2概要

大臂 机身
基座
小臂
腕部
连接手部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回转与升降机身
回转运动在 下,升降运 动在上
(a)单杆活塞气缸
(b)双杆活塞气缸
链条链轮传动实现机身回转的原理图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回转与俯仰机身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机身设计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ABB的IRB4400
ABB的IRB 4600
采用优化设计,开链结构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
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和仿真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 采用新的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结构的负载/自重比, 使机器人机构进一步紧凑,速度和范围指标进一步提高;
动部分的质量;②使臂部的重心与立柱中心尽量靠近;③采取“配重” 的方法来减小和消除偏重力矩。
➢ 运动要平稳、定位精度要高。影响因素:①惯性冲击的
影响;②定位方法的影响;③结构刚性的影响;④控制及驱动 系统的影响等。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二十三分。
平衡机器人手臂的重力矩优点如下:
如果是喷漆机器人,则便于人工手把手示教。
Euler腕关节的特色在于给定第四轴和第五轴一定角度后(J4,J5),可将安装腕关节上 之手指向任意方向,再给定第六轴角度可调整手的姿态,如Fig- 所示。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三点 二十三 分。
經由特殊設定,可進一步將Owc_s 與Owc 點重合(Fig-8)。如此,Fig-8 便形成理
臂部的作用是引导手指准确地抓住工件,并运送到所需要的位 置上。 在运动时,直接承受腕部、手部和工件(或工具)的静、动载荷, 尤其高速运动时,将产生较大的惯性力(或惯性力矩),引起冲 击,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1. 引言双足仿生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步行方式的机器人,其行走机构的设计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行走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原理、结构与控制方法。

2. 设计原理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基于人类步行的原理。

人类步行是一种交替进行的两足动作,每步分为摆动相和支撑相。

在摆动相中,一只脚离地,并向前摆动;在支撑相中,另一只脚着地支撑身体。

机器人的行走机构需要模拟这一过程,通过控制各关节的运动实现机器人的步行。

3. 结构设计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包括传感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

传感模块用于感知机器人身体姿态和环境信息,如倾斜角、步长和地面状态等。

控制模块根据传感器信号和预设的步态参数计算关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控制信号。

执行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控制各关节运动,实现机器人的步行。

具体的结构设计包括:3.1 关节设计双足仿生机器人的关节设计需要考虑力矩传输、运动范围和结构强度等因素。

一般采用电机驱动的关节设计,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角度和力矩,实现机器人的步行动作。

3.2 脚底设计机器人的脚底设计需要考虑地面的摩擦力、稳定性和抗震性等因素。

一般采用具有摩擦力的材料作为脚底,例如橡胶或塑料材料。

同时,在脚底设计中还可以添加传感器,用于感知地面的状态和表面特征。

3.3 稳定性设计双足仿生机器人的稳定性设计是保证机器人能够在不倒地的情况下行走。

稳定性设计包括重心的控制、姿态的调节和动态平衡控制等。

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和重心转移,使机器人能够保持平衡并行走。

4. 控制方法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方法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

4.1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根据预设的步态参数,通过控制各关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实现机器人的步行。

开环控制简单但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

4.2 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根据传感器信号和控制模块的反馈信息,实时调整关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以实现更加稳定的步行。

四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

四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

四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篇一: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系部: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和三维制图软件SolidWorks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设计思想并对行走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在此软件基础上四足步行机器人腿进行了绘制,对已绘制的零部件进行了装配和三维展示。

展示了SolidWorks强大的三维制图和分析功能。

同时结合模仿四足动物形态展示出了本次设计。

对设计的四足行走机器人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该机构的优缺点。

本文对四足机器人腿的单腿结构分析比较详细,并结合三维进行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SolidWorks;足步行机器人腿AbstractIn this paper, fou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wo-legged walking robo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Works software, focused on an analysis of designconcepts and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walking and (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四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the basis of this software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legs have been drawn on components have been drawn to the assembly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olidWorks demonstrated a strong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and analysis function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four-legged animal patterns to imitate the design show. The design of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legs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rrive at a summary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stitution. In this paper, four single-legged robot more detailed structur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ree-dimensional.Keywords: SolidWorks;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目录摘要 ................................................ ................................................... . (I)Abstract .......................................... ................................................... (II)1 绪论 ................................................ ................................................... .. (1)1.1 步行机器人的概述 ................................................ .. (1)1.2 步行机器人研发现状 ................................................ . (1)1.3 存在的问题 ................................................ .. (5)2 四足机器人腿的研究 ................................................ .. (6)2.1 腿的对比分析 ................................................ . (6)2.1.1 开环关节连杆机构 ................................................ (6)2.1.2 闭环平面四杆机构 ................................................ . (9)2.2 腿的设计 ................................................ (11)2.2.1 腿的机构分析 ................................................ (12)2.2.2 支撑与摆动组合协调控制器 ................................................ . (18)2.3 单条腿尺寸优化 ................................................ . (21)2.3.1 数学建模 ................................................ .. (21)2.3.2 运动特征的分析 ................................................ .. (23)2.4 机器人腿足端的轨迹和运动分析 ................................................ . (24)2.4.1 机器人腿足端的轨迹分析 ................................................ .. (24)2.4.2 机器人腿足端的运动分析 ................................................ .. (27)3 机体设计................................................. ................................................... . (30)3.1 机体设计 ................................................ (30)3.1.1 机体外壳设计 ................................................ (30)3.1.2 传动系统设计 ................................................ (31)3.2 利用Solid Works进行腿及整个机构辅助设计 (35)4 结论 ................................................ ................................................... (36)4.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 (36)4.2 总结 ................................................ ................................................... .. 36参考文献 ................................................ ................................................... .. (37)致谢 ................................................ ................................................... (39)1 绪论1.1 步行机器人的概述机器人相关的研发和应用现如今早已变成每个国家的重要科研项目之一,通过运用机器人来代替人们的某些危险工作或者帮助残疾人完成自己所不能完成的事情。

机器人的总体和机械结构设计

机器人的总体和机械结构设计

15
2.2.3 仿真分析
(1)运动学计算。分析是否达到要求的速度、加速度、位置。 (2)动力学计算。计算关节驱动力的大小,分析驱动装置是否 满足要求。 (3)运动的动态仿真。将每一位姿用三维图形连续显示出来, 实现机器人的运动仿真。 (4)性能分析。建立机器人数学模型,对机器人动态性能进行 仿真计算。 (5)方案和参数修改。运用仿真分析的结果对所设计的方案、 结构、尺寸和参数进行修改,加以完善。 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是机器人设计的重要部分。其他系统 的设计尽管有各自的独立性,但都必须与机械系统相匹配,相 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
21
12
2.2.1 系统分析
机器人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 工具。首先确定使用机器人是否需要与合适,决定采用后需 要做如下分析工作: (1)明确采用机器人的目的和任务。
(2)分析机器人所在系统的工作环境,包括设备兼容性等。
(3)认真分析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方 案。如机器人的自由度数、信息的存储容量、定位精度、抓 取重量…… (4)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搜集国内外的有关技术资料。
20
2.7 臂部设计 2.8 手腕设计 2.9 手部设计
机器人手也叫末端操作器,相当于人的手抓。 主要作用是夹持工件或让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 指定的工作。 手抓用于抓取物体,并进行细微的操作。人的 五指有20个自由度,通过关节的伸曲,可以进行各 种复杂的动作。 手部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柔性化、标准化、 智能化。
3
2.1.1 机பைடு நூலகம்人的基本组成
如图所示,机器人由 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 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 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
统、机械结构系统、 感受系统、机器人— 环境交互系统、人机 交互系统、控制系统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6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6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机器人行走机构是指用于控制机器人移动和行走的结构和装置。

它是实现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自由移动和执行任务的关键部件。

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和原理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稳定性、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

1. 基本概念在探讨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原理之前,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步态(Gait):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支撑腿与摆动腿之间的相对运动规律。

不同步态适用于不同环境和任务需求。

•支撑腿(Support Leg):指在行走过程中用于支撑和稳定身体的腿。

•摆动腿(Swing Leg):指在行走过程中用于推进身体向前移动的腿。

•步态周期(Gait Cycle):指完成一次完整步态所需要的时间。

•步幅(Stride Length):指每一步前进的距离。

2. 行走方式2.1. 轮式行走轮式行走是最常见且简单的行走方式之一。

它使用轮子作为机器人的运动部件,通过控制轮子的转动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轮式行走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差速驱动和全向驱动。

2.1.1. 差速驱动差速驱动是指通过控制左右两侧轮子的转速差异来实现机器人的转弯和定位。

当左右两侧轮子转速相等时,机器人直线行走;当两侧轮子转速不等时,机器人会产生转向力矩,从而实现转弯。

差速驱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平坦且无障碍物的环境。

然而,它在不同地面上的摩擦力变化较大时容易出现滑移现象,并且在越野或不平坦地形上表现较差。

2.1.2. 全向驱动全向驱动是指通过控制多个轮子(通常是三个或四个)以不同方向和速度旋转来实现机器人的任意方向移动。

全向驱动可以通过组合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来实现复杂路径的行走。

全向驱动的优点是机器人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在狭窄空间中进行精确移动和定位。

然而,全向驱动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对地面摩擦力要求较高。

2.2. 腿式行走腿式行走是模仿生物行走方式的一种机器人行走方式。

它使用类似于生物的腿部结构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行走机构模型设计方案

行走机构模型设计方案

行走机构模型设计方案行走机构是机器人最基本的动力传输组件之一,其设计方案需要考虑机械结构、动力传输和控制系统等因素。

下面是一个行走机构模型的设计方案,包括机构结构、动力传输和控制系统。

机构结构:行走机构的机构结构可以采用六足机器人的设计,六足机器人由六个腿组成,每个腿包括几个连杆和关节。

连杆由附着在关节上的电机驱动,通过关节的运动实现腿部的伸缩和转动。

整个机构结构应该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动力传输:行走机构的动力传输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每个腿部都需要一个电机来驱动其运动。

这些电机应该具备足够的扭矩和转速,以便使机器人能够行走在不同的地形上。

电机的控制可以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通过改变电机转速和方向来控制腿部的运动。

控制系统:行走机构的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嵌入式控制器来实现。

嵌入式控制器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的姿态信息和环境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控制电机的运动。

控制系统应该具备实时性和稳定性,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和机器人姿态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加入自动避障算法,使机器人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

自动避障算法可以通过激光或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周围的障碍物,并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机器人的行走路径。

避障算法应该能够高效地计算机器人的最佳行走路径,并能够避开复杂的障碍物。

同时,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行走效率和稳定性,可以在行走机构中加入一些附加装置,如惯性传感器和阻尼器。

惯性传感器可以感知机器人的姿态和运动状态,并根据需要来调整机器人的行走步态。

阻尼器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稳定性,减小机器人的震动和抖动。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行走机构模型设计方案应该考虑机构结构、动力传输和控制系统等因素。

这些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机器人的行走效率和稳定性。

四摆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四摆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四摆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四摆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行走机构是一种新型的机器人行走系统,其行走机构主要由四摆臂和履带组成。

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
1. 四摆臂设计
四摆臂作为机器人的行走支撑系统,需要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设计方案中,四摆臂的杆件采用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并且重量较轻。

通过对杆件的优化设计,使得四摆臂的重心与机器人的中心保持一致,可以使得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具备更好的稳定性。

2. 履带设计
履带是机器人行走的关键部件之一,需要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同时具备较好的抗磨损性和承载能力。

设计方案中,采用橡胶履带作为机器人的行走轮胎,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滑性能。

同时,增加了履带的支撑点,可以增加其承载能力,使得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上顺利行走。

3. 驱动系统设计
机器人的驱动系统主要由直流电机、减速器、液压缸等组成。

设计方案中,驱动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人履带的前进和后退控制,从而保证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综上所述,四摆臂履带式搜索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方案,通过对四摆臂和履带的优化设计,保证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控制性,同时可以适应各种地形的行走。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的概述:1. 机械结构:双足仿生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通常由两个对称的机械腿组成,每个机械腿由多个关节连接而成。

关节可以采用电机驱动,例如直线电机或旋转电机。

关节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运动范围、力矩需求以及稳定性等因素。

2. 步态规划:双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规划是指确定机器人腿部关节的运动轨迹和步伐。

一种常见的步态是通过将机器人的步伐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来实现。

在支撑相,机器人的一只腿着地支撑身体重量;在摆动相,机器人的另一只腿离地向前摆动。

步态规划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稳定性、能耗和速度等因素。

3. 动力学模型:为了实现双足仿生机器人的稳定行走,需要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可以通过运动学和力学方程来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控制系统设计和运动规划。

4. 控制系统:双足仿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需要实时监测机器人的姿态、关节角度和力矩等信息,并根据预定的步态规划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控制算法和执行器。

传感器可以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压力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等,用于获取机器人的状态信息。

控制算法可以根据传感器数据实时计算出控制指令,例如关节角度和力矩。

执行器则将控制指令转化为机械运动。

5. 传感器:双足仿生机器人的传感器可以用于感知环境和监测机器人状态。

例如,视觉传感器可以用于识别障碍物和地面形状,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脚底的接触力,IMU可以用于测量机器人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给控制系统有关机器人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信息,以便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和导航。

以上是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的一般概述,具体的设计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机器人的尺寸、负载和预期性能等因素进行进一步详细设计和优化。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1)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1)

二、机器人的臂部机构
根据臂部的运动和布局、驱动方式、传动和导向装置的不同,可分为: (1)伸缩型臂部结构; (2)转动伸缩型臂部结构; (3)屈伸型臂部结构; (4)其他专用的机械传动臂部结构。
伸缩型臂部结构可由液(气)压缸驱动或直线电机驱动; 转动伸缩型臂部结构除了臂部做伸缩运动,还绕自身轴线运动,以便使 手部旋转运动。转动可由液(气)压缸驱动或机械传动
杆升降台。
一、机器人的机身机构
(2)俯仰型机身结构; 由实现手臂左右回转和上下俯仰的部件组成: 它用手臂的俯仰运动部件代替手臂的升降运动部件。 俯仰运动大多采用摆式直线缸驱动。
一、机器人的机身机构
(3)直移型机身结构; 多为悬挂的;机身实际是悬挂手臂的横梁。 为使手臂能沿横梁平移,除了要有驱动和传动机构 外,导轨是一个重要的部件
一、机器人的机身机构
机身是直接联接、支承和传动手臂及行走机构的部件。它 是由臂部运动(升降、平移、回转和俯仰)机构及有关的导向装置、 支撑件等组成。由于机器人的运动型式、使用条件、负载能力 各不相同,所采用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导向装置也不同, 致使机身结构有很大差异。
一般情况下,实现臂部的升降、回转或或俯仰等运动的驱 动装置或传动件都安装在机身上。臂部的运动愈多,机身的结 构和受力愈复杂。机身既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行走式的, 即在它的下部装有能行走的机构,可沿地面或架空轨道运行。
二、机器人的臂部机构
机身和臂部的配置形式
机座式:机身设计成机座式,这种机器人可以是独立的、 自成系统的完整装置,可以随意安放和搬动。
单臂回转式
双臂回转式多臂回转式二、机器人的臂部机构机身和臂部的配置形式
屈伸式:屈伸式机器人的臂部由大小臂组成,大小臂间有相对运 动,称为屈伸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