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及反思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4cf7f8a8114431b80dd826.png)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质疑激趣奇怪的天平: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借来天平,调平后,在天平两端托盘上各放两只质量和大小都相同的烧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和硫酸镁溶液。
接着又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片,此时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等一段时间,取出铝片,发现天平不再平衡了。
是天平出现毛病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本节课我们来找找原因。
二、新课教学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有所不同,这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有关。
金属活动性强弱:与氧气的反应证明:镁>铝>铁,铜>金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证明:镁>锌>铁>铜思考: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证明不同金属的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当两种金属都不能与盐酸和硫酸反应时,例如铜和银,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活动性的强弱?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第五单元时曾经做过的实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反应后在铁钉的表面形成紫红的铜单质。
过渡:我们可以用铁和铜的化合物反应制得铜,说明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提问:其他金属是否有这样类似的反应呢?师: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88274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5.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
Zn+H2SO4=_______________Cu+H2SO4=_______________【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
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
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
【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
【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小组讨论5分钟)【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db1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6.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反应,引发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兴趣。
2.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指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活动性大小关系。
3. 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性: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第二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则。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则和表示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则: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则,如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能力来排列的。
3. 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表示方法,如字母表示法和相关图示。
4. 实践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如将不同金属与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第三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中的应用。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1.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体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回顾前两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则和表示方法。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87900aeefdc8d376ee32e7.png)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1.内容分析本课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学生在之前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部分金属表现出的活泼程度的有所了解。
但是金属的活动性需要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本课时只安排学生重点探究金属活动性。
对于几个化学方程式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先要求学生了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三、教案四、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在本课题中,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
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附件:学案(含答案)[知识疏理]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a)常温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b)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从实验中学习——九年级化学金属活性性顺序实验教案
![从实验中学习——九年级化学金属活性性顺序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1b6f4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1.png)
注:这是一篇生成的作品,可能存在语言表达、事实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
仅供参考。
从实验中学习——九年级化学金属活性性顺序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判断其活性顺序,并了解活性顺序的意义。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具和试剂:小锤、5种不同金属(锌、铁、铜、铝、铅)、0.5mol/L HCl溶液。
2.取一个干净的试管,将3~4片切片细碎的铜片放进试管中,加入适量的0.5mol/L HCl溶液。
3.观察铜片与酸反应的情况。
如果有气体和颜色变化的现象,记录下来;如果没有变化,则不记录。
4.将所有金属都按相同的方法反应,记录反应情况,并按反应的强弱排列。
三、实验结果:1.实验过程中,铜片与酸反应,产生了气体和颜色变化的现象,记录下来。
2.在实验中,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的强弱也不同。
经过实验和观察,按反应的强弱排列如下:铝 > 铅 > 锌 > 铁 > 铜。
四、实验分析:1.活性是指元素或化合物化学反应时发生的强弱程度。
2.金属活性指金属在酸中的反应能力大小,反应能力强的金属,也就是活性大的金属,在酸中会产生剧烈的反应。
3.通过实验得知,金属的活性顺序与其化学反应能力的强弱有关,活性顺序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4.实验结果表明,铝的活性最大,铜的活性最小,这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
铝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它的电子配置是2,8,3,最外层只有三个电子,容易损失减少外层电子,形成Al3+离子,从而在化学反应中更容易发生反应。
铜是第四周期的元素,电子数较多,最外层有11个电子,很难减少电子形成阳离子,不太容易在酸中反应。
五、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时戴上手套,避免酸液溅到皮肤上,造成伤害。
2.在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试管和金属样品,保证它们的洁净和没有腐蚀性。
3.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反应情况,并及时记录结果。
4.实验结束后,要做好试管和器具的清洗,避免酸液残留。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b569a65022aaea998f0f7a.png)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并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与盐的反应。
2)掌握不同金属活动性顺序大小的判断方法及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的再现与深度学习,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与盐的反应。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复习导入】新课导入活动一我会总结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回顾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归纳 Cu Hg Ag Pt Au学生【问题引入】我们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 直观感知序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问题?问题 情景思考【图片展示】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 小组序? (金属与酸、与盐反应) 合作讨论交流金属活动性顺序:学 生 1. 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产梳 理生氢气的速度判断。
归纳 2. 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该金属化合 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转化为个人的学习能力【【】 】活动二我会总结活动三【问题 2】判断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减思考例题展示:将一定质量的锌分别加入下小组列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何合作变化?交流 ①加入 HCl 溶液 回答②加入硫酸铜溶液 ③加入硝酸银溶液判断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减:学生规律:1、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增 梳理加。
归纳 2、金属 A+盐==金属 B+盐相对原子质量金属 A >金属 B 时,溶液质量增加;相对原子质量金属 A < 金属 B 时,溶液质量减少。
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情况:金属活动性顺序内容回顾,例题引导: 思考往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 小组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 合作 渣中只含一种金属,该金属是( ) 交流 A Cu B AgC Fe回答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掌握金属与混合盐溶液【 【6、为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四个实验,其中不必做的是()A、镁和稀盐酸B、铜和稀盐酸C、银和稀盐酸D、铜和硝酸银。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2573e6aeaad1f346933ffb.png)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大矸中学黄述友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在探究中,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②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①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②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①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②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能否反应和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dcacd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6.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海口市三江中学吴多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精确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推断一些反响能否进行;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一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教学重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一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一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习题分析小组商量五、课前打算PowerPoint 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新课引入如何鉴别真假黄金?引导]依据初中所学的知识以及你们的生活经验,你能想出哪些方法?请商量后通过精练的言语表述出来引言]今天我们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知识归纳,练习]请写出初中化学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完成学案习题)练习]学生回忆并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展示台上展示。
提问]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哪些应用思考答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我们推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推断金属跟酸、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响的重要依据课件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㈠推断不同种金属的活动性课件展示,出示练习]练习写出你所填的元素与盐酸、稀硫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引导]通过这道习题的练习,你肯定归纳出了金属与酸反响与否的一些规律,请你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概括出来。
小组商量,总结规律]㈡金属跟酸反响放出氢气的反响规律:①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金属越生动反响越剧烈②酸一般指盐酸和稀硫酸。
③Fe跟酸反响生成的是亚铁盐课件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㈡推断金属能否与酸反响课件展示,出示练习]练习请用第1题中你所填的元素写出四个金属与盐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0bf40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a.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第一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规律。
1.2 教学内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规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和意义。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规律。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
1.4.2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和意义。
1.4.3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规律。
1.4.4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第二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方法。
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技巧。
2.2 教学内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技巧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技巧。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方法。
2.4.2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方法。
2.4.3 指导学生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实验。
2.4.4 引导学生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测定技巧。
第三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领域。
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2 教学内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领域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领域。
采用问题解决法,指导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4.2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领域。
3.4.3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4.4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运用方法的探究》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运用方法的探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0ab5c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a.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运用方法的探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及运用是初中学习的一个难点,它的知识与方法复合性大,思维灵活性要求高。
因为学生记住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表甚至金属活动顺序表的三条依据以后,不能理解这块综合应用型的内容,原因是这类知识只是融合性知识中的一部分。
因此在在综合复习活动中设计这一块内容十分必要。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一般只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表,部分同学也只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的三条依据。
这些知识在应用中往往是复合性的,而且还包含酸碱盐等其它部分知识,在复习课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金属的性质及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的三条依据,但一接触这类应用型知识就无从下手。
本节课从金属的基本性质入手,进而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三条应用的判断依据,再从图像题的解题思路中提炼出数学公式,然后推理、分析不同金属“量”在置换反应后产生“滤渣”与“滤液”成分的方法。
将金属与酸碱盐的知识一起综合,并找到各类学业知识中的基本方法。
这样较好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流畅性和深刻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1.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2.培养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炼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教师的引导,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重新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4.学会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的图像结合,将获取的信息通过图像的方式表达。
三、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方法的探究。
五、教学方法“问题启导,自主探究,练评融合”六、教学过程活动一:【新课引入】【演示趣味实验】“蓝瓶子实验”【引导】请同学们描述实验现象。
【引导】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有颜色的物质。
化学中有很多物质有颜色,请同学们说出下列物质的颜色。
活动二:【知识回顾】【练习1】说出下列物质及溶液的颜色。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c954d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6.png)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3. 学生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掌握。
2.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的操作与观察。
三、教学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稀盐酸、铁、铜、锌、铝等金属。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金属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
2.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3.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金属反应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分析能力。
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金属产业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反思:1. 针对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针对实验环节,反思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简便易行,实验结果是否明显。
3. 针对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反应现象,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329b4d626bec0975f565e2d4.png)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难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第五章同学们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时能发生反应,以及上一课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一些金属能与酸反应,请大家回忆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某些盐溶液还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例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发现铁与铜盐(如硫酸铜)溶液作用,得到金属铜。
这一反应原理不仅可用于“湿法冶铜”,还可以从含铜废水中回收铜。
一、某些盐溶液能与金属发生反应[分析]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过渡]为什么铁置换出铜呢这就涉及到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问题。
上一节课学习酸的性质时我们已经初步探究了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今天我们再次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其他常见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与某些酸、盐溶液的反应可用于说明金属的活动性。
请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比较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1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2相同条件下,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结论]a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b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时现象越剧烈。
[提问]从上面的结论中,大家能推出铁与铜哪种金属活动性强吗[回答]铁比铜活动性强。
[分析]铁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而铜不能。
[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过渡]根据前面我们得出的结论,可以去探究其他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等奖说课稿
![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a7cc7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c.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等奖说课稿1、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等奖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本节属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置换反应,为本堂课学习探究金属的活泼性顺序奠定了基础。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上有很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二、说学情由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充满兴趣,再加上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动手实验、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本节课我会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体会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和意义。
(过渡: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过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大屏幕出示三个置换反应的反应物,让学生来判断产物。
化学微课金属活动性顺序
![化学微课金属活动性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bceb929c84868762caaed5a2.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课题金属与金属材料授课人杨林教学内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材分析本节知识位于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二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11页。
学生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探究实验知道了金属越活泼发生相应的反应就越剧烈。
学习了置换反应中,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氢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知识加工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综合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教案编写,习题作业准备。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复习镁锌铁铜与酸反应的探究导入新课2 活动1:PPT展示并在黑板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草稿本书写并读记活动性顺序通过学生的读写记忆,为下个环节做准备。
活动2:解读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掌握知识,增强知识记忆。
活动3:金属活动性的综合应用讲解并指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
和老师一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领悟解题方法3 课堂小结巩固当堂知识4 作业布置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一、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 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前强后弱。
2、氢前置换酸中氢,氢后与酸不反应。
3、前置后,强置弱。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综合应用的练习三、小结。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9df9c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7.png)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金属性质的认识,为后续学习金属的冶炼、腐蚀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及意义。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验证。
3.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实验验证及应用。
2.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讨论交流、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铁片、铜片、锌片、硫酸亚铁溶液、稀盐酸等。
2. 课件及教学素材。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金属的腐蚀、电池的原理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活性差异。
2.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指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大小关系的排列。
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 练习:让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给定金属在反应中的活性。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验证1. 实验设计:利用金属与酸或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如金属的腐蚀、电池的制作等,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性。
2. 练习: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冶炼1. 讲解:金属的冶炼过程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关系。
2. 实例分析:以铜的冶炼为例,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冶炼过程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的冶炼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f7ee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e.png)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掌握了原子、离子、元素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反应类型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将是一次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拓展和深化。然而,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涉及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3.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尊重客观事实,勇于面对实验失败。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给出一些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其正误,并说明原因。
2.填空题:设计一些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应位置,以检验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掌握程度。
3.应用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要求:
-所有作业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实验类作业需注意实验安全,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以便在下次课堂中讨论解决。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讨论中都能积极参与。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有哪些?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defe8965ce0508763213e0.png)
【总结】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不是所有金属都有这一性质的,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展示】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图片。
回到最初遗留的问题:可以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吗?写一下化学方程式
学生记录现象,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比较铁、铜、铝活动性。
(3).“真金不怕火炼”什么含义呢?
阅读之后将需要补充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好,讨论并回答问题
【播放】金属铝在空气中燃烧动画视频
铝比铁活泼,为什么铝制品耐腐蚀,而铁制品易被锈蚀呢”
【总结】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我们可以知道金属的化学性质之一是金属能和氧气反应,通过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我们可以知道金属的活泼性,在化学中我们称之为活动性,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边听边记笔记
学生思考并回答
我主要采用学生分组探究,这样培养学生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并对上课之初遗留的问题进行解答,使本节课结构浑然一体,回归主题,突破难点。
【设疑】以上三种化学性质都反应了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那你们可以说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吗?
【微课展示】
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
便于学生理解
【课件展示】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
【思考】这些反应方程式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以课件展示回顾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生动的再现,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堂小结
学生观看,记忆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8.2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8.2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6f270bb7360b4c2e3f64aa.png)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同济附中钱彩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习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
重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简单应用教学过程[引入]回忆1:镁、锌、铁、铜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镁、锌、铁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行,这说明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回忆2: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中,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会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这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提问]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学生回答)[小结]一、实验方法1.利用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观察是否能产生氢气2.利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观察是否能发生反应[布置]二、实验设计与实施利用上面的实验方法和提供的仪器药品,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比较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教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做适当的指导)[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方案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设计方案、实验现象)并讲解。
[评价]学生和教师一起点评展示的方案,得出实验结论。
[讲述]经过很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我们刚才的设计正是重演了这一科学结论得出的过程。
[展示]三、实验结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朗读]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培计划”2011年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培训项目孝感学院培训班化学学员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四号楷体,加粗)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四号楷体,加粗)第1课时**: **工作单位 : 监利县新建初级中学二O一一年十一月一、教材分析(标题:五号宋体,加粗)1.内容分析本课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学生在之前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部分金属表现出的活泼程度的有所了解。
但是金属的活动性需要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本课时只安排学生重点探究金属活动性。
对于几个化学方程式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先要求学生了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三、教案课题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学会同学间互相协作、协调完成既订的目标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和运用教学方法回顾—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仪器、用品试管、胶头滴管、试管架、镁、铁、铜、锌、硫酸铜、硫酸铝、稀盐酸、稀硫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总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探讨了金属的活动性。
实验结束后我们把自己桌上的试剂收拾好。
收拾实验用品。
回收剩余金属。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接触金属的回收再用。
板书设计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2、金属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 Zn+2HCl==ZnCl+H2↑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置换反应:A+BC→AC+B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2Al+3CuSO4=Al(SO4)3+3CuCu+2AgNO3=Cu(NO3)2+2Ag金属的活动性:Al>Cu>Ag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四、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在本课题中,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
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附件:学案(含答案)[知识疏理]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a)常温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b)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c)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结论】金属活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记录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很快、较快、较慢还是不反应),另用燃着的火柴试试气体可燃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与探究探究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结论】金属活动性:4、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________逐渐________。
[学习训练]A.基础训练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Zn B.Mg C.Fe D.Cu2.从古至今,铁都被广泛使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铁属于合金 B.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C.铁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 D.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不易生锈3、下列符合题意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证明铜比银要活泼:B、用锌将定影废液(含硝酸银)中回收银Cu + 2AgCl == 2Ag + CuCl2 Zn + 2AgNO3 == 2Ag +Zn(NO3)2C、用稀盐酸清洗试管内壁附有的铜D、古代湿法治金的原理:Cu+H2SO4 ==CuSO4 +H2↑ 2Fe +3CuCl2==2FeCl3 + 3Cu[提高训练]4、为比较4种金属X、Y、Z、W的活动性,小刚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学案答案[知识疏理]1. a Mg Al b Fe Cu c Au Mg Al>Fe Cu>Au2.大量气泡反应最快 Mg+2HCl=MgCl2+H2↑产生气泡反应较快 Zn+2HCl=ZnCl2+H2↑少量气泡反应较慢Fe+2HCl=FeCl2+H2↑无现象Mg>Zn >Fe >Cu3.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有蓝色变成无色铜丝表面有白色物质出现溶液有无色变成蓝色无现象Al >Cu>Ag4.由左向右减弱[学习训练]1.B 2 D 3 B 4 Y>W>X>Z作业(补充的作业题及答案)1、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此漫画情景的是()A.Fe+CuSO4=FeSO4+CuB.CuO+CO Cu+CO2C Cu+FeSO4=CuSO4+Fe D.Fe+H2SO4=FeSO4+H2↑2、废旧家用电器的某部件含有Zn、Fe、Ag三种金属,若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剩余的金属是()A. Zn、FeB. ZnC. FeD. Ag3、已知有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溶解并有气泡产生,Y不溶解,则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的位置由强到弱....可能是()A、X、Z(H)、YB、Z、X(H)、YC、X(H)、Z、YD、Y(H)、X、Z4、伍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Cu、Zn)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红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
下列方法一定不可行...的是()A、滴Mg(NO3) 2溶液B、滴HClC、滴AgNO3溶液D、灼烧5、通过下列物质反应不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 Fe、 CuCl2溶液、 AgB、 FeCl2溶液、AgNO3溶液、 AgC、 Fe、Cu 、 AgNO3溶液、稀盐酸D、 FeCl2溶液、 Cu 、 AgNO3溶液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B .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 .用铁锅炒菜可使食物中增加铁元素D .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7、要除去FeSO 4中含有的CuSO 4杂质。
可以在其溶液中加入_____ _____,充分反应后,再用____________方法除去杂质。
8、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⑴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蚀性,其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应选用的溶液是_________ __ ___。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 。
(4)当金属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金属的活动性会更强。
纳米级的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
“纳米铁”在空气中受撞击时会燃烧,其反应与铁在纯氧中燃烧相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将纳米铁粉掺入麦片中食用可以用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铁,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理 。
作业答案1 A 2D 3 A 4 A 5 B 6 D 7 铁粉 过滤8 (1)其表面生产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2)硫酸镁溶液 (3)金的很不活泼 (4)23432Fe O Fe O +=点燃(5)Fe +2HCl =FeCl 2+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