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1500字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观察、描绘泡泡的形状和颜色。
2. 能够想象泡泡是由水和肥皂液组成的。
3. 能够了解泡泡维持形状的原理。
4.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制作泡泡。
5. 激发孩子们对泡泡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泡泡液、肥皂水、可食用色素等材料。
2. 盛水的容器、吸管、漏斗、小盘子等工具。
3. 彩色泡泡液、吹泡泡器等教学道具。
4.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泡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泡泡的形状和颜色。
然后提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泡泡呢?泡泡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图示向孩子们解释泡泡是由水和肥皂液组成的,讲解泡泡维持形状的原理——表面张力。
3. 制作泡泡液(10分钟)将肥皂水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可食用色素,让孩子们观察泡泡液的颜色。
然后让孩子们用漏斗和吸管搅拌均匀,制作出彩色的泡泡液。
4. 实践操作(20分钟)将彩色泡泡液倒入小盘子中,让孩子们用吹泡泡器吹出彩色的泡泡。
让孩子们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并进行描绘和描述。
5. 小结(5分钟)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泡泡的特点和制作的过程,再次强调泡泡是由水和肥皂液组成的。
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对泡泡的见解和感受。
6. 拓展活动(10分钟)将泡泡液倒入洗手盆中,让孩子们用手掌、手指、吹气等不同方法接触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
教师还可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如用什么方法能让泡泡变得更大、更多等,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四、教学后记:本次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此为基础,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泡泡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促进他们在科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了解泡泡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泡泡的特征2.泡泡的形成过程3.泡泡的玩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泡泡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多种玩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泡泡水,邀请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见过泡泡吗?泡泡有什么特点?2.泡泡的特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提问:泡泡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有不同大小的泡泡?3.泡泡的形成过程教师演示泡泡的形成过程,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并提问:泡泡是怎么形成的?需要哪些材料?4.泡泡的玩法(1)吹泡泡:教师示范如何吹泡泡,引导幼儿尝试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2)抓泡泡: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抓泡泡,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抓起泡泡。
(3)泡泡画:教师提供画笔和泡泡水,引导幼儿用泡泡水作画。
(4)泡泡游戏: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泡泡游戏,如“泡泡接力”、“泡泡大战”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泡泡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泡泡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2.评估幼儿在泡泡玩法中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充分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3.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多样,能否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真实反映幼儿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泡泡水,通过加入不同量的洗洁精和清水,观察泡泡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泡泡形成过程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界》,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泡泡”。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探索泡泡的形成、颜色、形状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形状、颜色、易破等。
2. 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制作泡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制作泡泡的方法,了解泡泡的特性。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合作、分享、交流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吸管、各种形状的泡泡圈、毛巾、盆子、彩笔、画纸等。
学具:每组一份泡泡水、吸管、泡泡圈、毛巾、盆子、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易破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制作泡泡的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2)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出漂亮的泡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泡泡活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1)每组展示制作的泡泡,分享制作经验。
5. 创意拓展(5分钟)(1)引导幼儿用泡泡圈制作不同形状的泡泡。
(2)鼓励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泡泡。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特性:形状、颜色、易破2. 制作泡泡方法:泡泡水、吸管、泡泡圈3. 注意事项:轻轻吹、不要戳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漂亮的泡泡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制作一个形状独特、颜色鲜艳的泡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制作泡泡的方法,但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其他有趣的泡泡现象,如肥皂泡、气球等,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的制作方法2. 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个别辅导3. 泡泡特性的观察与理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泡泡的制作方法制作泡泡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制作方法,确保幼儿能够掌握要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泡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如形状、颜色和易破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各种形状的泡泡圈、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课堂上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泡泡的形状、颜色和易破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用不同形状的泡泡圈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吹泡泡活动,观察并记录泡泡的形状、颜色等。
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5. 创意绘画(10分钟)幼儿用画笔、调色盘和水在画纸上创作泡泡画,教师指导。
6. 课程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泡泡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泡泡的基本特性:形状、颜色、易破等泡泡的形成原理不同形状的泡泡圈吹出的泡泡形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泡泡形状,并描述它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泡泡形状是圆形,它像一个气球,透明、易破。
2. 作业要求:幼儿独立完成,家长协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和创作,让幼儿了解了泡泡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和分享。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有趣的科学现象,如彩虹、静电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让幼儿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泡泡》,涉及第三章“空气与水的奥秘”中的第三节“泡泡的诞生”。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泡泡的形成原理、制作方法以及泡泡的多样性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泡泡是由于空气和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形成的,了解泡泡的基本制作方法。
2. 能够动手制作泡泡,观察并描述泡泡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制作泡泡,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泡泡形成原理,掌握制作泡泡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泡泡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吸管、塑料圈、肥皂水、毛巾等。
学具:空矿泉水瓶、湿纸巾、棉签、剪刀、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现场吹泡泡,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泡泡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介绍制作泡泡的方法,展示相关教具。
3. 动手制作泡泡(10分钟)学生分组,按照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自主制作泡泡。
4. 观察与描述(10分钟)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泡泡,描述泡泡的特点,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泡泡,进行比赛,看谁吹出的泡泡最大、最圆。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的制作方法3. 泡泡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最大的泡泡。
答案: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找出能够制作出最大泡泡的方法。
2. 作业题目:观察泡泡的特点,并描述出来。
答案: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用语言描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是否成功激发了学生对泡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能否掌握泡泡的制作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作泡泡?(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践,与家长一起探索泡泡的奥秘。
(3)开展科学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空气和水的知识。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说课稿5篇范文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说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说课稿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说课稿一、设计意图:儿童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学的爱好者,自然界中的无穷奥秘、生活中的奇妙现象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是孩子议论的永恒主题。
因此汲取幼儿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讨论,感受自然与科学的伟大,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
《纲要》中也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吹泡泡”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
本次活动意在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各类带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正方形孔、三角形孔、长方形孔、圆形孔玩具、鞋刷、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纸、树叶、苍蝇拍、剪刀、光盘、泡泡液、盆、托盘、泡泡机等。
2.前期知识准备:幼儿已玩过各类吹泡泡的游戏。
3.教师电教准备:用于猜想、实验、记录的PPT、吹泡泡的音乐四、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难点:能运用操作材料自主探索,并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五、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1)、师与幼儿听《吹泡泡》音乐进入教室,追赶教室内的泡泡。
(2)、谈话活动引出吹泡器。
2.动手实验(一),猜想并验证,只要有洞、缝隙的物体都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环节出示漏勺、吸管、多形状孔的玩具,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分组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师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组取出准备材料试一试,可以相互交换试一试。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泡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泡泡的基本特性,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探索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学习用不同工具和方法吹泡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泡泡的基本特性,学习吹泡泡的方法。
难点:探索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泡泡水、吹泡泡工具(如吸管、圆环等)、教学课件。
幼儿准备:空矿泉水瓶、湿巾、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邀请幼儿尝试用不同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泡泡的基本特性。
(2)引导幼儿思考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用提供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泡泡水。
(2)幼儿相互交流吹泡泡的方法,尝试吹出最大的泡泡。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吹泡泡的体验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1)泡泡的基本特性(2)吹泡泡的方法(3)泡泡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泡泡水,吹出最大的泡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吹泡泡过程中的兴趣点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泡泡水,观察泡泡的变化。
(2)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吹泡泡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精品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精品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有趣的泡泡”,详细内容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如何制作泡泡水以及探索不同工具吹泡泡的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机、泡泡水、各种形状的泡泡工具、实验器材等。
学具:空瓶、吸管、绳子、洗洁精、水、色素、调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泡泡机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使用不同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点。
(2)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方法,演示操作步骤。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制作泡泡水,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用自制的泡泡水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和大小。
(2)讨论如何吹出更大、更稳定的泡泡,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制作泡泡水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泡泡水,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并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泡泡水表现出浓厚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指导幼儿制作泡泡水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出现操作不当现象,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泡泡水,观察泡泡的变化。
(2)开展“泡泡秀”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泡泡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泡泡水的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泡泡机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制作泡泡水,教师巡回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泡泡的形成和特性。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并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二、教学准备1.泡泡液:可用肥皂水或洗洁精加水调配。
2.吸管或稻草:供学生吹泡泡使用。
3.小盆或盛水的容器:用于放泡泡液。
4.实验报告纸及铅笔:供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泡泡的话题,向学生展示泡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泡泡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有看过泡泡吗?泡泡是怎么形成的?3.让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察。
步骤二:观察泡泡(15分钟)1.准备一盆泡泡液,让学生观察泡泡液的颜色、质地和气味。
使用术语引导学生描述泡泡液的特性。
2.选择一个学生,用吸管吹出一个泡泡,让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让其他学生也尝试用吸管吹出泡泡,观察并描述每个泡泡的特征。
步骤三:实验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份泡泡液和吸管。
2.让每个小组用吸管吹出泡泡,并比较各个小组的泡泡。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泡泡比较大?有的泡泡比较小?有的泡泡会爆破?4.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例如:尝试在泡泡液中加入少许糖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步骤四: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他们总结泡泡的特性和形成原因。
2.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做适当的解释。
3.引导学生用实验报告纸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过程,画出泡泡的形状图。
步骤五:拓展活动(15分钟)1.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泡泡液,例如:用牛奶、果汁或食用油调配泡泡液,观察其泡泡的特性是否有所变化。
2.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例如:用吹灯泡、纸杯等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3.让学生探究泡泡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例如:在冷水中制作泡泡和在温水中制作泡泡的差异。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泡泡,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知道泡泡是由水、洗涤剂和吹泡泡的工具形成的。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泡泡的特征。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泡泡的认识: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了解泡泡是由水、洗涤剂和吹泡泡的工具形成的。
2.2 泡泡的比较:让幼儿比较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泡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吹泡泡的道具,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
3.2 主体活动:教师演示如何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3 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并与其他幼儿交流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观察评价:评价幼儿在观察泡泡时的专注程度,以及能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泡泡的特征。
4.2 操作评价:评价幼儿在吹泡泡时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能否与其他幼儿合作交流。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泡泡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5.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泡泡主题的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泡泡作品,提升幼儿的自豪感。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吹泡泡的道具、水、洗涤剂、肥皂水等。
6.2 环境准备: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方便幼儿观察泡泡。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吹泡泡的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泡泡的形成过程。
7.2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7.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第一步:导入教师展示吹泡泡的道具,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
8.2 第二步:演示教师演示如何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特征。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优质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优质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泡泡”一节。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探索不同工具和材料吹泡泡的乐趣,观察与分析泡泡的特性和形状,以及创意泡泡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能够简单描述吹泡泡的过程。
2. 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表达和分享的沟通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及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合作及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泡泡液、吹泡泡工具、各种形状的泡泡圈、画纸、画笔等。
学生准备:空矿泉水瓶、湿巾、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观察、描述泡泡的特点,讨论泡泡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关注泡泡的特性。
演示不同工具和材料吹泡泡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和大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吹泡泡活动,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吹泡泡。
鼓励幼儿观察、描述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性。
4. 创意泡泡画(10分钟)分发画纸、画笔,引导幼儿将吹出的泡泡印在画纸上。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用画笔描绘泡泡周围的景象。
邀请幼儿分享吹泡泡的乐趣和创意泡泡画的心得。
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强调观察、操作和合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不同工具和材料吹泡泡3. 泡泡的特性和形状4. 创意泡泡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吹泡泡,观察并记录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用语言或绘画描述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积极性强。
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泡泡的特性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泡泡秀”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泡泡画,并邀请家长参与。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趣的泡泡”主题活动,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探索泡泡的形成原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了解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基本概念,知道泡泡是由气体、液体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表达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以及表面张力的概念。
重点: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了解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吹泡泡工具、放大镜、彩纸、画笔等。
学具:空矿泉水瓶、吸管、棉签、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引发他们对泡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向幼儿展示泡泡液和吹泡泡工具,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
(2)通过放大镜观察泡泡的表面,让幼儿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动手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鼓励幼儿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将泡泡的形状画下来。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泡泡2. 内容:(1)泡泡的形成原理(2)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3)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泡泡液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泡泡液,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将制作过程和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1)制作方法:将洗涤剂、水、糖按1:4: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2)观察记录:记录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泡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泡泡秀”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泡泡作品。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以“有趣的泡泡”为主题,详细内容见教材第三章《奇妙的科学世界》第二节《泡泡的奥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特性以及如何制作泡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泡泡的基本特性。
2. 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技巧。
重点:泡泡的特性及观察与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水、泡泡机、实验材料(洗洁精、水、吸管等)。
学具:空瓶子、吸管、洗洁精、水、调色盘、小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孩子们观察老师用泡泡机吹出的各种泡泡,引发他们对泡泡的好奇心。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玩泡泡的经历,讨论泡泡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泡泡是如何形成的。
介绍泡泡的特性,如:圆形、透明、易破等。
3. 制作泡泡(15分钟)指导孩子们将洗洁精、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泡泡水。
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泡泡,观察泡泡的形态和特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提问环节:让孩子们回答泡泡的形成原理和特性。
操作环节: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泡泡。
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制作泡泡过程中的发现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的特性3. 泡泡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属于自己的泡泡水,观察并记录泡泡的特性。
答案:洗洁精、水按1:4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为什么泡泡是圆形的?答案:泡泡是圆形的,因为圆形是自然界中最为节省能量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泡泡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探索泡泡的奥秘。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泡泡制作,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的形成原理的讲解;2. 泡泡制作方法的指导;3. 随堂练习的提问和操作环节;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和思考题;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泡泡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泡泡》,详细内容包括泡泡的形成原理、泡泡的性质、如何制作泡泡液以及泡泡的玩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泡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制作泡泡液,观察泡泡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泡泡液、吹泡泡工具、实验器材。
学具:小盆、洗洁精、水、吸管、毛巾、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师在户外吹泡泡,激发他们对泡泡的好奇心。
2. 讲解泡泡的形成原理(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泡泡是由于气体被液体包裹而形成的。
3. 制作泡泡液(10分钟)引导幼儿按照比例将洗洁精和水混合,制作泡泡液。
4. 吹泡泡活动(10分钟)让幼儿使用吹泡泡工具和自制的泡泡液吹泡泡,观察泡泡的性质。
5.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如何通过改变泡泡液的浓度、吹泡泡的速度和角度等来吹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泡泡。
6.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吹泡泡比赛,看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圆。
六、板书设计1. 泡泡的形成原理2. 泡泡液的制作方法3. 泡泡的性质4. 吹泡泡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吹泡泡技巧,给家人吹泡泡,观察并记录泡泡的性质。
答案:幼儿需描述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吹泡泡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在制作泡泡液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比例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下次课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如何通过改变泡泡液的成分来制作五彩斑斓的泡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泡液的制作方法2. 泡泡的形成原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泡泡液的制作方法1. 洗洁精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4至1:6,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及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一次课间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小女孩在吹泡泡,后面跟了一大群孩子,他们又跑又跳地去追打泡泡,玩得甭提有多高兴了。
孩子们玩泡泡的情景触发了我的灵感,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泡泡,那我们就来做一个和泡泡有关的游戏或者活动吧。
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材,利用本土资源制作吹泡泡用的泡泡水和不同形状的吹泡器,让幼儿通过实验来体验发现的乐趣,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
活动准备1.用铁丝做成不同形状的铁丝框,自制的泡泡水,纸杯若干个。
2.儿歌《吹泡泡》。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师幼互问好。
2.导入课题。
师出示泡泡水和吹泡器,请幼儿说说这是用来做什么的。
引起幼儿吹泡泡的兴趣。
二.基础部分(一).出示圆形吹泡器,幼儿观察吹泡器的形状,并想象它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幼儿相互讨论,大胆想象)1.指名回答讨论结果。
2.幼儿动手用准备好的圆形吹泡器吹泡泡,验证自己的想象。
3.请幼儿说说自己实验的结果。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并及时表扬)4.师小结:圆形的吹泡器会吹出圆形的泡泡。
(二)认识其他形状的吹泡器,猜测泡泡形状1,出示正方形吹泡器,指名说出它的形状。
再思考:正方形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2,依次认识长方形吹泡器和三角形吹泡器。
3,分别猜测这两种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泡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ຫໍສະໝຸດ 伸1.课后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表达,培养其合作能力。
(2)关注幼儿在制作泡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拓展延伸:
(1)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幼儿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通过讨论泡泡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减少泡泡对环境的污染,例如使用可降解材料、减少泡泡水的使用等。
3.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幼儿实际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作业设计解析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以及作业答案的引导性如下:
1.作业实践性:设计具有操作性的作业,如与家长一起制作泡泡,观察形态变化,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制作泡泡的方法及观察泡泡的形态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下为详细解析:
1.制作泡泡的方法:
-教师应选用易于操作、安全性高的材料,如洗衣液、水、调色盘等。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需详细讲解配比、搅拌等步骤,确保幼儿能理解并操作。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适当调整泡泡水的浓度,使其易于吹出泡泡。
2.观察泡泡的形态变化:
4.环保教育:将环保意识融入教学,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将环保行动落到实处。
5.作业设计:作业实践性和互动性强,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在作业设计中,要关注作业的难度,确保作业既能巩固知识,又不会给幼儿带来过重的负担。
6.教学反思: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第一节课:泡泡的基本概念【课时目标】1. 了解泡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泡泡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透明的容器。
3. 洗碗液、水、吸管等材料。
4. 实验器材:各种形状的泡泡筒、铁圈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泡泡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泡泡的兴趣,并引出泡泡的基本概念。
2. 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泡泡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包括泡泡的形状、表面张力、气泡膜等内容。
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观察实验(15分钟)让学生观察透明容器中的泡泡,并用吸管吹泡泡。
观察泡泡的形状和表面张力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实验探究(20分钟)准备各种形状的泡泡筒和铁圈,让学生互相使用,并观察各种形状的泡泡。
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泡泡对应的气泡膜表面积不同,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
5. 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泡泡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更多有趣的泡泡现象。
第二节课:泡泡的艺术创作【课时目标】1. 理解泡泡的艺术创作。
2.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各种颜色的食用染料。
3. 洗碗液、水、吸管等材料。
4. 实验器材:各种形状的泡泡筒、铁圈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泡泡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泡泡艺术创作的兴趣,并引出泡泡的艺术创作概念。
2. 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泡泡的艺术创作概念和技巧。
包括颜色的运用、泡泡的堆叠、形状的控制等内容。
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实践操作(30分钟)给学生提供各种颜色的食用染料,并指导他们将染料加入洗碗液中制作彩色的泡泡。
然后,让学生使用各种形状的泡泡筒和铁圈进行艺术创作,尝试用泡泡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和形状。
4. 展示作品(10分钟)让学生互相展示和欣赏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对彼此的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1.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泡泡形态、颜色和飞舞的方式,并尝试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
2.能够理解泡泡形成的原理,区分有泡和无泡的液体。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准备1.泡泡水:在稀释的洗衣液中加入糖粉,用勺搅拌均匀,制成泡泡水。
2.测量杯、勺子。
3.手动吹泡泡器、纸片、吸管。
3. 教学内容及流程3.1 导入环节教师向幼儿介绍“泡泡水”,并询问幼儿对泡泡有哪些认知。
随着幼儿们的介绍,教师们可以引导幼儿们进入此堂课的学习环节。
3.2 探究泡泡的形态1.教师将泡泡水倒入容器中,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形态和颜色。
2.教师用手吹出一个较大的泡泡,让幼儿观察它在空气中的表现,观察其飞舞的方式。
3.3 尝试自己吹泡泡1.教师们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配一点自己调制的泡泡水,并借助内置的吹泡泡器,让幼儿尝试自己吹一个泡泡出来。
2.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们不断调整泡泡水的稀度,让泡泡的形态更加美丽、更加稳定。
3.当一个小组的幼儿们吹出优美且稳定的泡泡后,其他幼儿们可以通过手拍、鼓掌等方式给予小组们鼓励和赞美。
3.4 解释泡泡形成的原理1.教师们再次向幼儿们展示泡泡飞舞的样子,然后引导幼儿思考是什么让泡泡形成的。
2.接着,教师们解释泡泡形成的原理。
首先,泡泡水内的水分会把洗衣液中的肥皂颗粒包裹起来。
然后,气体会在泡泡壁的外部占据一个空间,使泡泡膨胀并漏气。
3.5 区分有泡和无泡的液体1.教师用泡泡水和普通水,向幼儿们演示有泡和无泡的液体的区别。
2.幼儿们通过自己实践,加深对有泡和无泡的液体的认知。
3.6 小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点评每个小组的表现,让幼儿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成果。
同时,引导幼儿们认真思考,总结这堂课他们从中学到的知识。
4. 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对泡泡的形态、颜色和飞舞的方式有没有初步的认知。
2.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在课堂探究中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泡泡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尝试动手制作泡泡水。
并用身体语言表现泡泡的形态。
活动准备:
1、泡泡枪、吹管、小棒、毛巾若干。
2、洗衣粉、餐洗净、洗手液若干,杯子若干。
3、电子琴。
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泡泡枪吹泡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展开:
1、生活联想:提问——平时在哪儿见过泡泡?哪些东西能变出泡泡来?幼儿讨论,交流。
2、幼儿认识操作材料。
老师准备了什么东西?洗衣粉、水等。
3、幼儿初次尝试做泡泡水。
(1)水是什么样子的?加入洗衣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幼儿用洗衣粉制作泡泡水。
提问:“洗衣粉到哪儿去了,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