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课《登鹳雀楼》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登鹳雀楼》是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仅四句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诗歌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这两句诗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的所思所想。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教材地位本诗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接触的较早的古诗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也能够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有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会诗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楼、依、尽、欲、穷、层”六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河、入、海、流、穷、层”十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诗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蕴含的哲理。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登鹳雀楼》的简单故事情节,能够流畅朗读课文;2.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写景”手法;3.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登鹳雀楼》故事情节;2.熟练掌握《登鹳雀楼》的诗歌意境;3.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唐代诗歌的审美意境和“写景”手法;2.如何正确读懂课文并流畅朗读。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鼓励学生对唐诗有初步的了解和理解;2.教师讲解并解读《登鹳雀楼》;3.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和个人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4.小组抢答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唐诗或唐代诗人的相关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唐诗的世界,对唐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内容呈现1.教师讲解并解读《登鹳雀楼》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重点内容,分段讲解并演示诵读,帮助学生掌握每个词语和句子的具体含义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意境。

2.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和个人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掌握《登鹳雀楼》的诗歌意境和语言表达方式,组织学生定期集体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老师可以选几个学生进行个人朗读,以达到流畅朗读的目的。

3.小组抢答和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分小组,组织小组进行抢答活动,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和深度理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对课文深度理解的一个良好途径。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小测或分类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成长变化进行评价,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调整,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机制,让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不足和需要补充的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可以进行改进和调整。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一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宏伟壮观。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中的字词、句式和意象,通过理解诗句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有关鹳雀楼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登鹳雀楼》。

3. 讲解诗句:逐句讲解诗中的字词、句式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如“白日依山尽”,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其他句子。

6. 课堂互动:分组让学生进行诗句接龙,提高他们对诗句的熟练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句,标注生字词。

2. 在诗句下方列出重点词语,如“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3. 在黑板一侧列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豪情壮志、壮志凌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请用你自己的话解释《登鹳雀楼》的诗意。

答案:学生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表示太阳落山,山峦轮廓逐渐消失。

2. 作业题目:请尝试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

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句、互动练习等方式,学生对《登鹳雀楼》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深入研究了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这一课文,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三单元中的这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2. 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及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黑板、粉笔,以及学生的学习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于这座楼的了解和想象,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

2. 朗读: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解释:我会解释诗中的生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4. 讲解:我会讲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体会诗的美。

5. 练习: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会设计如下的板书: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如下:1. 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2. 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片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还会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他们阅读其他相关的古诗,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至关重要,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登鹳雀楼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这首诗。

2、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 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 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

(出示鹳雀楼的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2、对啦,这就是鹳雀楼。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登鹳雀楼》就和这座楼有关。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楼、依、尽、层”的写法。

(1)“楼”:左窄右宽,“女”的横要长。

(2)“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人”的撇要长。

(3)“尽”:上下结构,上面的“尺”要扁一些,捺变成点。

(4)“层”:半包围结构,“尸”的撇要长,“云”字要写得扁一些。

(四)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二句诗(1)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入海流: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大海。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说一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傍晚的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4)指导朗读,读出壮丽的景象。

2、学习第三、四句诗(1)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理解“欲”“穷”“千里目”“更”的意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1.1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所见的景色,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高度形象地概括了万里河山落日黄昏的宏大景象。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写景转为说理,把哲理与景物、情感融合得天衣无缝,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激励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1.2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体系中,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想象力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它处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重要范例,对于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结构、韵律、意境有着重要意义。

2. 学情分析2.1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对于古诗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字义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依”“尽”等字。

2.2 在理解诗句意境方面,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相对较少,他们可能难以想象出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场景以及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

2.3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对于古诗中蕴含的哲理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挑战。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3.1.2 认识“鹳、雀、楼”等生字,会写“日、山、云、层”等生字。

3.1.3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

3.2.2 学习借助插图、生活经验理解古诗的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3.3.2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4. 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识字、写字。

引导学生准确认读生字,规范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例如,在教学“楼”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字形结构,是左右结构,左边的“木”字旁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右边部分笔画较多,要引导学生按笔画顺序书写,这样可以让学生牢记字形,书写规范。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中,学习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之涣在鹳雀楼上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哲理。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文字,领略其深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2. 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哲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古诗,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建筑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过程一:让学生观察鹳雀楼的图片,描述其外观特点。

过程二:讲述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过程一: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过程二:学生自主朗读,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理解诗意:通过解读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过程一: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过程二:讲解诗句的含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古诗为例,分析其结构,讲解写作技巧。

过程一: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过程二:讲解古诗的写作技巧,如对偶、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创作。

过程一:学生自主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过程二: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原文,标注韵律和节奏。

2. 列出诗中的关键词语,解释其含义。

3. 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写作技巧,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五言绝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重点讲解第八单元中的古诗二首,其中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这首诗,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背诵诗句,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句的意义,并能够背诵。

难点是帮助学生们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展示和图片,以及生字词的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询问学生们是否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楼,并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我将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并解释一些生字词的含义。

我会用动画和图片来展示诗句中的景象,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3. 朗读与背诵:我会带领学生们朗读诗句,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背诵。

我会提醒他们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诗句的主要内容,并突出一些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背诵《登鹳雀楼》并默写。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查找其他有关鹳雀楼的资料,或者尝试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设计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一、教学内容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今天要教授的章节是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具体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内容是王之涣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长江的浩瀚。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能够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掌握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课件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我会逐句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意图,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诗的《登鹳雀楼》和诗的内容。

我会将诗的内容逐句写在黑板上,并用相关的图片和图表来辅助说明。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让学生默写《登鹳雀楼》,二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鹳雀楼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鹳雀楼和相关的诗歌。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我可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一课。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壮阔画面。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的每一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和背诵,以及诗中描绘景象的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讲述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想象画面:让学生根据诗句,发挥想象,描绘出鹳雀楼所见的景象。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6. 朗读体会: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怀。

7. 背诵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2. 板书诗句: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板书关键词:壮阔、远望、高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登鹳雀楼》的诗意,发挥想象,写一段描绘鹳雀楼景象的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逐句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登鹳雀楼》的诗意。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大自然的壮阔美丽。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登鹳雀楼》人教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8登鹳雀楼》一课。

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笔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宏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学习生字词,掌握诗句的朗读与背诵;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诗句的朗读与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诗人王之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登鹳雀楼》。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4. 理解诗句:分析诗句的意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例,分析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小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2. 板书生字词: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 板书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登鹳雀楼》的诗意,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小诗。

例:答案太阳落山了,天空染上了红霞。

河水流淌不息,流向远方的家。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进行欣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和诗句的朗读与背诵。

但在讲解诗句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今后需加强引导和启发。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

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

3、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

(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登鹳雀楼》)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3、揭示挂图。

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

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四、初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

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看拼音识字,巩固所学鼻韵母。

2、通过看图,绘画理解诗的大意,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3、会认7个生字,能写5个生字,认识一种新笔画"",学习新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设计意图古诗是教材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使用传统教材,贯彻落实《新课标》,充分体现新理念呢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各年级对古诗的学习要求也不同。

一,二年级的古诗教学只要求读读背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堪称盛唐佳作的《登鹳雀楼》被北师大版一册教材编入第八单元,作为阅读内容。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所著,写了诗人登高远望祖国山河的壮观,表达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情怀。

教学时,我根据年段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爱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教材,重点放在读读背背,学习生字,写字上。

在理解诗句时采用以读代讲,以画促读的教法。

一改逐句,逐词讲解翻译的传统教法。

注重创设情境,再现画中景,体现画中情,让孩子们在美的景物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前三分钟交流,看谁背的古诗多。

过渡:同学们背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2、读课题(正音,读准"登"字,强调后鼻韵母)。

3、鹳雀楼是什么样的呢(播放课件鹳雀楼图景,配乐解说: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它共有三层,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在这楼上能看到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游览胜地。

因为常有一种鹳鸟停栖上面,所以得名鹳雀楼。

)(板书:中条山和黄河的简笔画。

)4、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诗人登上鹳雀楼,你们想不想知道诗人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4,一边看书一边听诗人吟诵。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大意及诗意表达方式•记忆整首古诗《登鹳雀楼》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朗读及背诵古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学习整首古诗《登鹳雀楼》•理解古诗的诗意表达方式三、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古文古诗的诗意表达方式理解。

四、学情分析针对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更好的理解古诗。

针对《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其含义深远,需要师生合作完成,进行深度的阅读理解。

五、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在教学之初,让学生先读一遍《登鹳雀楼》,并思考自己不懂的生僻字,并提前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想象穿过山水之间登楼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诗意。

2. 诗歌鉴赏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这首古诗的大意。

例如:“老师为什么要让你们学习《登鹳雀楼》?”等等。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字眼(修辞),以及诗意进行寻找和理解。

3. 意义解读学生们读完诗歌后,针对其内容,自由浏览老师提供的图片,找到诗歌中的人和物,然后进行简要介绍;接下来老师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以及诗歌的意义。

例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集中自己的精力,才能有所成就。

”4. 诵读背诵学生们口朗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老师另安排三个学生合作,协助完成朗读,要求每个学生都至少朗读一句,以此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

在课堂结束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把最喜欢的一句话背起来,以便下节课的检验。

六、教学方法文本解读法、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全课合作、借助图片等多种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考查形式普查、朗读、自主评价2.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和对古文古诗的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们帮助学生理解和识别了《登鹳雀楼》古诗中的修辞方式,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

欲:想要。

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这首古诗。

2. 培养学生对景物、感情的感知及想象力、理解该诗的艺术价值。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登鹳雀楼》的意义及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的语言律动、形象描写等方面深入理解、感受。

教学准备:1.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

2. 展示《登鹳雀楼》古诗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们说到:“小朋友们,你们是否见过高高的“鹳雀楼”?是否听过这首《登鹳雀楼》古诗呢?”2. 引导学生们窥探课文背景,感受老师主题发言:“我们中国有很多别具特色的古建筑,如紫禁城、长城等等,你们可能去参观过,也可能听过,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描述了一座古建筑——登鹳雀楼这座塔楼,那么,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古诗《登鹳雀楼》是怎样的?”二、正文(30分钟)1. 听课文(或唱歌):老师朗读课文,或者放录音让学生们跟读,感受其中的韵律、情感。

也可以根据音乐解析其中的韵律。

以分段朗读的方式,将《登鹳雀楼》的诗歌韵律感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听后感受其中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研究乐趣。

2. 理解与欣赏:讲解《登鹳雀楼》诗的内涵,幅度,用古时候的人们所见所闻描述独特的感染力。

1、现场拍照2、试图移动距离将楼房照片放在数码屏幕。

3、钻出一个d4,学生们边祈祷边数骰子,几就是几步远。

4、将现场拍摄的楼放在他们中间,其他学生就会看不到它。

现在他们只能通过判断彼此所说的话的距离来找到目标。

5、请学生试图将楼房纸彩卡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后,让他们现场大喊高兴的话。

6、展示《登鹳雀楼》古诗图,让学生动手辨认和它相对应的内容。

7、听《登鹳雀楼》的乐曲,感受古诗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8、分小组让学生扮演古代诗人,让学生们在讲台前在古代衣服穿上演讲,加以趣味性。

三、拓展(10分钟)1. 学生操作:在自然场景中模仿古诗表现所描述的环境,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创造一个自然的场景,并在这个场景中模仿古诗中所描述的环境,如:“白云江上往来鹤,目断清碧几重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包括《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阅读理解。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才华,以及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重点: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阅读材料;3.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韵律和节奏,然后进行背诵;4. 讲解诗文:解释诗文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文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文填空练习,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将《登鹳雀楼》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3. 画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并附上诗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更多关于鹳雀楼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重点之一,因为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登鹳雀楼》,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

2. 诗歌内容:诗句内容丰富,描绘了夕阳、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进行诗句描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韵律等。

3. 讲解: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诗句,提高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自然景观的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登鹳雀楼》2. 诗句:夕阳、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的描绘。

3. 诗人:王之涣4. 情感: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

2. 用自己的话进行诗句描述,写一篇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反馈: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参与度,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读: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读中想象画面,读出意境。

说:3、联系生活和画面说说“依”、“尽”、“欲”、“穷”的意思。

4、说说诗歌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任务一:读准题目1、板题,读题,认读写好“楼”字。

2、用“登”字说话:登泰山、黄山……登沭滨大厦、东方明珠……任务二:读准节奏和韵味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任务三:读想象画面读一句1、诗人等鹳雀楼看到什么景物?(看:白日、黄河)2、自由读,想象画面。

3、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相机点拨理解“依、尽”。

4、加上动作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二句1、诗人想到什么?(想:)2、自由读。

3、说说诗人想到什么?相机点拨理解:欲、穷。

(板书:欲穷、上)4、加上动作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加上动作感情背诵全诗。

任务四:拓展运用新年,收到表格短信,他祝我新的一年,学习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祝福什么?工作、生意、研究、成绩……给你的亲戚朋友送上一句祝福?【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

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

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

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

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

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

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

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

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

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

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

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 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

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
依(依靠)(依然)
尽(尽头)(尽力)
欲(欲望)(欲念)
穷(贫穷)(穷人)
层(云层)(层次)
瀑(瀑布)(飞瀑)
布(一匹布)(瀑布)
炉(火炉)(炉子)
烟(烟雾)(烟气)
遥(遥远)(遥望)
川(山川)(四川)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

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

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

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

三个字了。

依河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

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

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

千:去掉一笔是“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四、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

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

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

问:白日指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
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

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

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

(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
人在想什么
引读——
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

(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

(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

(登高才能望远)
引出——所以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
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

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

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

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

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

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

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
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

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