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4古诗三首 最新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诗歌不是⽆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产⽣共鸣,从⽽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课⽂原⽂ 暮江吟 [唐]⽩居易 ⼀道残阳铺⽔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 露似真珠⽉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境。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介绍诗⼈。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诗《草》,记得吗? (师⽣齐背《草》) 这⾸诗的诗⼈是谁?(⽩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居易的另⼀⾸脍炙⼈⼝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2)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出⽰课件——⽩居易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

4 古诗三首第1课时:学习《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四、指导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朗读+微课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附答案-4 古诗三首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附答案-4 古诗三首

类文阅读-4 古诗三首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我言秋日胜春朝”中“春朝”的意思是。

该句运用了表达手法。

2.这首诗,作者是()。

A.悲秋B.赞秋C.叹秋3.对“晴空一鹤排云上”理解错误的是()A.“排”是推、冲的意思B.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凄美的画面C.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春天对比2.B3.C4.表达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A.清:冷清B.碧:碧绿C.“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澄鲜”的意思是。

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里:十五公里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C.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2.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B4.悠闲清静的心境5.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

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

口语交际专项训练答案(人教三上)1.点拨:想好要讲的内容,要注意:一是要把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暑假生活,不是胡编乱造;二是要说出心里话,把自己心中理想的暑假生活表达出来,说出你在暑假里最喜欢的,最想做的事情。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2023秋新课标版)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2023秋新课标版)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 来了什么启发呢?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 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 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 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填写观察档案
古诗
诗人
《题西林壁》 苏轼
观察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
庐山
各不同
表现手法
即景说理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 〔题〕书写,题写。 ②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 庐山脚下。 ③ 〔缘〕因为。
明诗意,品诗句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题①西林②壁 从正[面宋看] 苏,轼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 巍横峨耸看立成;岭从侧远成处峰、,近处、注释高处、低处看,庐山 会远呈现近出高各低种各不不同同的。样子。① ② 之〔 〔题 西所〕林以书 〕写西认林,不寺题清,写在。庐今山江西真庐 正不的只面缘识貌③庐身,山在是真此因面山为目中我,。正身处山 ③脚庐〔下缘山。〕之因为中。。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与卢钺共赏雪梅
知诗人
卢钺,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一作 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 有《雪梅》,因此也被叫做卢梅坡。
读古诗
雪梅
[宋]卢钺



春/未
xiáng
肯 降①,
sāo

人②阁③笔/费

章④。
xùn
梅 须 逊⑤雪/三 分 白 ,
shū
雪 却 输 梅/一 段 香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 〔题〕书写,题写。 ②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 庐山脚下。 ③ 〔缘〕因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要点梳理一、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四、古诗赏析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释义】:(1) 山行:在山中行走。

(2) 远上:登上远处的。

(3)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 石径:石子的小路。

(5) 斜:弯弯曲曲的意思。

(6)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7) 车:轿子。

(8) 坐:因为。

(9)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词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⑪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⑫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径斜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 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 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 指秋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情:
2、勾起对童年往事 的回忆。
理解诗意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 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 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理解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1、秋风袭来天气寒凉。
寒 2、远离家乡感到心寒。
情 理解诗意 江上秋风动客
→ 孤单、寂寞
思念家乡
1、思念家乡之情。
可谓“

夜 书 所 见
熟读成诵
迁移运用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书写指导:
“大”横较长,撇、捺舒展,
横间等距。
36
生字书写
yín

组词: 吟唱 呻吟 造句:溪水在岩石间欢快地吟唱着。
书写指导:
“口”小且偏上,“今”的
撇、捺舒展。
37
生字书写
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38
拓展提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2
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 整首古诗。
2、请把自己当作诗人身临其境,想一想身 在画境中的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把想
9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题西林壁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4444
12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 所写。当时的朝廷政治昏暗,党争激烈,诗人尝 尽了在朝为官的艰辛,于是自求外任。所以这首 诗渗透了他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快乐情绪和获 得自由后的个性色彩,成了白居易在特定境遇下 的心境和审美的艺术载体。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生 活、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给后人带来无尽 的美之享受。
52
写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 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 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 干首庐山记游诗。
53
新知讲解
《题西林壁》题目是什么意思?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 下。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54
26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课⽂朗读、知识点、图⽂解读电⼦教材▼▼▼▼《塞下曲》塞下曲[唐]卢纶⽉⿊/雁/飞⾼,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雪/满/⼸⼑。

作者介绍:卢纶(约742—约799)字允⾔,唐代诗⼈,⼤历⼗才⼦之⼀。

从军多年,他所做的边塞诗富有战⽃⽣活⽓息,雄壮感⼈。

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等。

主题:《塞下曲》的⼤意是:敌军溃逃,将⼠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逃⼀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法,让读者⾃⼰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的艰苦性和将⼠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译⽂:没有⽉亮的晚上,⼤雁⾼飞,单于趁着⿊夜逃跑。

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雪堆满了⼸⼑。

注解:【⽉⿊】没有⽉光。

【单于】匈奴的⾸领,这⾥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领。

【遁】逃⾛。

【将】率领,这⾥读jiàng。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鉴赏:本诗情景交融。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场⾯,但留给⼈们的想象是⾮常丰富的。

表现了战⼠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

第⼀、⼆句,写敌军的溃退。

趁着漆⿊寂静的夜晚,敌⼈悄悄地逃跑了。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掩护,敌⼈的⾏动还是被我军觉察了。

第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表现了将⼠们威武的⽓概。

最后⼀句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的艰苦性和将⼠们奋勇的精神。

情景交融,⼀逃⼀追,虽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场⾯,但留给⼈们的想象是⾮常丰富的。

《墨梅》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夸/好颜⾊。

只留/清⽓/满乾坤。

作者介绍: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农,亦号 “⾷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篆刻家。

⼀⽣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

主要作品:《⽩梅》《梅花》《读史》等。

主题:《墨梅》这⾸诗表⾯是诗⼈赞美墨梅不求⼈夸,只愿给⼈间留下清⾹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喻,表达⾃⼰对⼈⽣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尚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賞析重點 這首詩通過荷、菊、橙、橘等花果的變化,描寫秋末初冬的景色。
詩人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之景:那曾經舖滿碧葉紅花的荷塘,早已紅衰翠減,枯敗的莖 再也撐不起如傘子般的荷葉了;園圃裏的菊花,凋謝枯萎,花葉無全,惟有枝幹傲霜鬥雪,依然挺拔。在 這初冬時節,荷與菊不得不讓位給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詩人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 一年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這橙黃橘綠的時節。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我会写 寒

我会写 菊

我会写 送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
你知道叶绍翁吗?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
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叙宋高宗、孝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
长沙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 充满生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简析
•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 。诗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山行时所 见 到 的 枫 林 晚 景 。 写 秋 景 的 诗 历 来悲凉,可是,诗人笔下的秋景却充满了生机,真可谓是秋天里的春天。
关于秋天的古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扇扑流萤。 色凉如水, 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栏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 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 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 高豔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並發,梅蕊妒先芳。 一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詩人巧妙地運用虛字來表達遞進的詩意。「已無」、「猶有」、「最是」三詞,寫出冬日裏荷不如菊、 菊不如橙、橘的真實情狀,層層襯托,從而突出「橙黃橘綠」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橘樹在古人心目中, 一直是品格高尚的嘉樹。詩人借物喻人,在此也有讚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的含意。
蘇軾這首詩把那些悲秋傷春的詩人們眼中最為蕭條的初冬寫得富有生氣和詩意,可見蘇軾曠達開朗、 不同尋常的性情和胸襟。
•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山的活动,写了诗人登山时看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登山时 的思想感情。写人、写景、写情,三者紧密结合,又以写景为主,这就是本诗 的独到之处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这屡屡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這首詩的結構…
山行
因為愛看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坐:因为、由于。 于:比。
動動腦,想一想…
• 這首詩押什麼韻? • 它是寫什麼時侯的景致?由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呢? • 「石徑斜」表示路是怎樣的? • 「白雲生處」指的是怎樣的地方?為什麼詩人會說「有人家」?他如何知道呢?
再想一想…
• 作者看到住在深山中的人家,心裡會有怎樣的感受? • 為什麼作者要停下馬車? • 「山行」的最後一句表現出楓林怎樣的狀態?
房子
—人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白云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 的 一 个 特 定 场 景 , 在 白 云 浮 动 的 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隐约可见。
重陽席上賦白菊 滿園花菊鬱金黃, 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 白頭翁人少年場。
城東寺菊 黃花漠漠弄秋暉, 無數蜜蜂花上飛。 不忍獨醒辜爾去, 殷勤為折一枝歸。
到田野里走一走,写写你对秋天的感受。
你可以說出這首詩的大意嗎?
「提示」 作者上山時,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深秋,駕車行於山中, 被火紅的楓葉深深吸引。
远上寒山石径斜
jìng xié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
小路
| 径
山 —远山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那红色的枫叶 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简 析]
这 是 一 首 优 美 的 写 景诗 。 诗 中 描 绘 了 深 秋 季 节 山 行时 所 见 到 的 枫 林 晚 景 。 写 秋 景 的 诗 历 来 悲 凉 , 可 是 ,诗 人 笔 下 的 秋 景 却 充 满 了 生 机 , 真 可 谓 是 秋 天 里 的春 天 。
寒白山雲 Nhomakorabea楓


楓 葉 比







還 紅
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的“坐”是什么意思?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所看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
由(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之情。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之情。
注釋 ➢ 荷盡已無擎雨蓋:凋零枯敗的莖再也撐不起像傘子的。 ➢ 盡:此處指荷花凋萎。 ➢ 擎:舉的意思。 ➢ 雨蓋:擋雨的傘子。此處指像傘子的荷葉。 ➢ 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凋零,只剩那不怕霜打的花莖依 然挺拔。 ➢ 傲霜:不怕霜打。 ➢ 最是:最好。 ➢ 橘:常綠灌木,葉長卵形,莖有刺,初夏開白色花,花後結實;至冬成熟,色紅或黃,味酸甜可食。
风霜雨雪 远走高飞 凉亭 停车 远近 车身
赠刘景文
苏轼简介: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 多艺的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 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山窝窝里 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鲜艳夺目, 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这句诗成为千百年来人 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
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停车坐爱枫晚 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
霜叶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yú 霜叶红于二月花 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后 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近景 。 “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一 行 , 生 机 勃 勃 , 鲜 艳 夺 目 , 清 新 刚 劲 , 形 象 鲜 明 , 给 人 一 种 秋 光 胜 似 春 光 的 美 感 。 这 行诗 成 为 千 百 年 来 人 们 广 为 传 诵 的名句。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觉

江上的秋风使



夜知
深有 篱儿 落童 一挑 灯促 明织 。,
他知道
, 你看,

(他看见)
,知道

一阵阵
吹动 (他看见)
,发出 的秋风使
的声音,让人感觉
不禁

,知道

,江上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
山行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返回
山行 远处/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季季不同。詩人首先選擇了夏秋最茂盛的荷、菊,寫出它們入 冬後的衰殘,來襯托歲寒的橙、橘獨艷。首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流水對。流水對的要求嚴格,既要 保持詞語對偶工整,又要使前後兩個詩句的意思連貫。「荷盡」和「菊殘」相對,「已無」和「猶有」相對, 「擎雨蓋」和「傲霜枝」相對。經這兩句一抑,到下面兩句一揚,使得詩人認為冬天是「一年好景」的看法, 具有強烈的說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