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板
合集下载
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PPT课件
03
梁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梁的平法识图
梁的平法图集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 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信息,原 位标注表达梁的详细信息。
梁的钢筋算量
根据平法图集,计算梁的钢筋用量, 包括底筋、面筋、箍筋等,需要考虑 到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板的平法识与钢筋算量板的平法识图
板的平法图集包括板的标准图和板带 图,标准图表达板的通用信息,板带 图表达板的详细信息。
钢筋平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标准化的符号和图例,将复杂的结构构件进行拆分, 并标注出各部分所需的钢筋规格、数量、排布方式等信息。
钢筋平法的历史与发展
钢筋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满足大 规模建筑工程的需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国内主要设计 机构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
•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增加,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因此, 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THANKS.
钢筋平法的基本知识
02
钢筋的种类与规格
热轧光圆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通常用于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 在6-12mm之间。
用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在 4-14mm之间。
热轧带肋钢筋
分为HRB335、HRB400和HRB500三 个级别,直径在6-50mm之间,广泛 用于建筑和桥梁工程。
钢筋的符号与表示方法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提高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能力的关 键。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建议
提高对规范和标准的理解 和掌握,确保工作的准确 性和合规性。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多参与实际项目以积累经 验。
梁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梁的平法识图
梁的平法图集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 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信息,原 位标注表达梁的详细信息。
梁的钢筋算量
根据平法图集,计算梁的钢筋用量, 包括底筋、面筋、箍筋等,需要考虑 到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板的平法识与钢筋算量板的平法识图
板的平法图集包括板的标准图和板带 图,标准图表达板的通用信息,板带 图表达板的详细信息。
钢筋平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标准化的符号和图例,将复杂的结构构件进行拆分, 并标注出各部分所需的钢筋规格、数量、排布方式等信息。
钢筋平法的历史与发展
钢筋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满足大 规模建筑工程的需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国内主要设计 机构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
•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增加,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因此, 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THANKS.
钢筋平法的基本知识
02
钢筋的种类与规格
热轧光圆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通常用于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 在6-12mm之间。
用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在 4-14mm之间。
热轧带肋钢筋
分为HRB335、HRB400和HRB500三 个级别,直径在6-50mm之间,广泛 用于建筑和桥梁工程。
钢筋的符号与表示方法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提高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能力的关 键。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建议
提高对规范和标准的理解 和掌握,确保工作的准确 性和合规性。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多参与实际项目以积累经 验。
板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 Y向根数=(3500-300-150)/150+1
10
现浇板构件 ❖板顶钢筋构造11G101-1p92
• 端支座构造:伸至支座对边弯折15d(与端支座负 筋构造相同)
• 中间支座有高差:同端支座 • 悬挑板:同端支座 11G101-1p95 • 遇洞口:弯折至板底11G101-1p101 • 折板:锚固la 11G101-1p95 • 光圆钢筋末端加弯钩 • 起步距离s/2
现浇板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现浇板的类型
现浇板平法识图
2
现浇板构件 ❖现浇板钢筋骨架
• (1)板底钢筋网+四周支座负筋 • (2)双层双向钢筋网 • (3)板底钢筋网+四周支座负筋+中间顶部温度筋
3
现浇板构件 ❖现浇板平法识图
• 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11G101-1P36
4
现浇板构件 ❖集中标注识图
8
现浇板构件
光圆钢筋带180度弯钩
9
现浇板构件 ❖板底钢筋构造
• X向底筋长=3500-300+2Xmax(150,5d),下块根数= (2000-300-150)/150+1,上块根数=(2000-150-100150)/150+1
• Y向底筋长=2000+1800-150+Max(150,5d)100+max(100,5d)
5
❖原位标注识图
现浇板构件
6
现浇板构件 ❖现浇板钢筋骨架
• (1)板底钢筋网+四周支座负筋 • (2)双层双向钢筋网 • (3)板底钢筋网+四周支座负筋+中间顶部温度筋
7
现浇板构件 ❖板底钢筋构造
• 端支座构造:max(b/2,5d) 11G101-1P92 • 悬挑板:锚固12d 11G101-1P95 • 遇洞口:11G101-1P101 • 折板:锚固la 11G101-1P95 • 光圆钢筋末端加弯钩 • 起步距离s/2
10
现浇板构件 ❖板顶钢筋构造11G101-1p92
• 端支座构造:伸至支座对边弯折15d(与端支座负 筋构造相同)
• 中间支座有高差:同端支座 • 悬挑板:同端支座 11G101-1p95 • 遇洞口:弯折至板底11G101-1p101 • 折板:锚固la 11G101-1p95 • 光圆钢筋末端加弯钩 • 起步距离s/2
现浇板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现浇板的类型
现浇板平法识图
2
现浇板构件 ❖现浇板钢筋骨架
• (1)板底钢筋网+四周支座负筋 • (2)双层双向钢筋网 • (3)板底钢筋网+四周支座负筋+中间顶部温度筋
3
现浇板构件 ❖现浇板平法识图
• 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11G101-1P36
4
现浇板构件 ❖集中标注识图
8
现浇板构件
光圆钢筋带180度弯钩
9
现浇板构件 ❖板底钢筋构造
• X向底筋长=3500-300+2Xmax(150,5d),下块根数= (2000-300-150)/150+1,上块根数=(2000-150-100150)/150+1
• Y向底筋长=2000+1800-150+Max(150,5d)100+max(100,5d)
5
❖原位标注识图
现浇板构件
6
现浇板构件 ❖现浇板钢筋骨架
• (1)板底钢筋网+四周支座负筋 • (2)双层双向钢筋网 • (3)板底钢筋网+四周支座负筋+中间顶部温度筋
7
现浇板构件 ❖板底钢筋构造
• 端支座构造:max(b/2,5d) 11G101-1P92 • 悬挑板:锚固12d 11G101-1P95 • 遇洞口:11G101-1P101 • 折板:锚固la 11G101-1P95 • 光圆钢筋末端加弯钩 • 起步距离s/2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第一章
平法简介
• (12)当选用 ATa、ATb、ATc、CTa或 CTb型楼梯时, 设计者应根
据具体工程情况给出楼梯的抗震等级.当选用 ATa、ATb、CTa或
CTb型楼梯时,可选用图集中滑动支座的做法. 当采用与16G101
-2图集不同的构造做法时,由设计者另行处理.
• (13)16G101-2图集不包括楼梯与栏杆连接的预埋件详图, 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平法简介
• 二、 平法图集与其他图集的区别
• 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图集,都是“构件类”标准图集, 例如, 预制混凝土
板图集、预制混凝土拱形屋架图集等,该类图集对每一个具体的构件,
除标明了其工程的做法外, 还给出了明确的工程量,如混凝土体积、各
种钢筋的用量及预埋铁件的用量等.
• 平法的实质是将结构设计师的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区分开来. 一
方面, 将结构设计中的重复性部分,做成标准化的节点构造; 另一方面,
将结构设计中的创造性部分, 使用标准化的设计表示法———“平法”
来进行设计,从而达到简化设计的目的. 所以, 每一本平法标准图集,一
半的篇幅是平法的标准设计规则,另一半的篇幅是标准节点构造详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平法简介
• 使用平法绘制施工图后,尽管结构设计工作得到了简化, 图纸大大减少,
返回
第一节
平法简介
• (2)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
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此图集是
对 G101-1 图集构造内容在施工时钢筋排布构造的深化设计.其
适用于一般非抗震设计和抗震烈度为6、7、8、9 度地区的现浇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第2章 梁构件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图2-1 梁构件知识体系
2.1 梁构件基本知识
1
梁的分类
2
梁钢筋的分类
3
梁的各种情况
2.1 梁构件基本知识
2.1.2 梁平法施工图概述
1
梁传统施工图的表达方式
2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
2.2
梁构件平法 识图
2.2 梁构件平法识图
2.2.1 梁构件的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 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如图2-4所示。
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在梁平法施工图的平面图中, 当局部区域的梁布置过密时,除了采用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外,也可以将过密区用虚线框出,适当放大 比例后再用平面注写方式表示。当表达异形截面梁的尺寸与配筋时,用截面注写方式相对比较方便。
2.3
梁构件钢筋 构造与计算
2.3 梁构件钢筋构造与计算
图2-5 梁构件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梁构件平法识图
1 2 3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框架扁梁
2.2 梁构件平法识图
2.2.2 梁构件的截面注写方式
梁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上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用截面配筋图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的一 种方式。
对标准层上的所有梁应按表2-2的规定进行编号,并从相同编号的梁中选择一根用单边截面号 引出截面配筋图,并在截面配筋图中注写截面尺寸(b×h)和配筋数值(上部筋、下部筋、侧面构造筋 或受扭筋以及箍筋),其他相同编号的梁仅需标注编号,如图2-18所示。
2.3 梁构件钢筋构造与计算
图2-24 侧面构造纵筋和侧面受扭纵筋搭接及拉筋布置构造
钢筋平法识图和算量(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计算公式:外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钢筋长度=(5000+2×150-2×15)+(3000+
过程
2×150-2×15)+2×15×14 = 8960
4-2-18
3.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计算
基础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mm且不小于两道水平
总结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 筋计算——以转角 处遇暗柱墙为例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数量计算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以转角处遇暗柱墙为例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1.转角墙水平分外侧钢筋
内侧钢筋
计算公式:内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1号筋长度=5000+2×150-2×15+2×15×14=5690 过程 2号筋长度=3000+2×150-2×15+2×15×14=3690
分布筋与拉筋间距。
各楼层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 = (层高-2*0.05)/间距+1
起步距离
4-2-22
计算 过程
基础底-3.4
基础内水平分布筋根数 = 2根 -1至3层水平分布筋根数=[(3000-2*50)/200+1]+[
(3600-2*50)/200+1]*3 = 73根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件
肋
热轧
细晶粒
HRBF400
钢筋
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MPa
01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基础知识
常见热轧带肋钢筋的符号和直径
01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基础知识
混凝土钢筋结构钢筋选用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1)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PB300、
架立筋钢筋构造三维图
02 梁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6.侧部钢筋构造——侧部构造纵筋的锚固
搭接和锚固长度
可取15d,d为侧
部钢筋直径。
侧部构造纵筋的锚固
02 梁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6.侧部钢筋构造——侧部受扭纵筋的搭接
抗震搭接长度取值为 ,位置在梁中部 /3范围内。其
抗震锚固长度为 ,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或上部纵筋。
30
40
小于表中数据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
三b
40
50
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1)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混凝土强度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
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4)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
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01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基础知识
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条 件
一
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二a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冷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热轧
细晶粒
HRBF400
钢筋
屈服强度标准值为400MPa
01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基础知识
常见热轧带肋钢筋的符号和直径
01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基础知识
混凝土钢筋结构钢筋选用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1)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PB300、
架立筋钢筋构造三维图
02 梁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6.侧部钢筋构造——侧部构造纵筋的锚固
搭接和锚固长度
可取15d,d为侧
部钢筋直径。
侧部构造纵筋的锚固
02 梁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6.侧部钢筋构造——侧部受扭纵筋的搭接
抗震搭接长度取值为 ,位置在梁中部 /3范围内。其
抗震锚固长度为 ,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或上部纵筋。
30
40
小于表中数据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
三b
40
50
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1)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混凝土强度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
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4)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
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01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基础知识
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条 件
一
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二a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冷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筋—设计不注写。 • 洞口补强钢筋不伸至支座时,图中应画出所有补强钢筋,
并标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的长度。
.
板翻边—FB
• 板翻边可以为上翻(实线)也可以为下翻 (虚线),翻边尺寸(构造图中,翻边高 度≤300mm)。
.
角部加强筋--Crs
.
悬挑板阳角附加筋--Ces
.
抗冲切箍筋--Rh
.
抗冲切弯起筋--Rb
(2*弯钩长度) 分布筋与负筋搭接时: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2*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
度+(2*弯钩长度)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弯钩长度) 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时 分布筋长度=净跨-2*50+(2*弯钩长度)
.
板负筋计算 支座负筋(端支座和中间支座)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板平法 板平法制图规则
.
一、钢筋混凝土板的分类 1、板式(墙上板)
双向板 、单向板 2、梁板式
有梁板 3、无梁式
.
.
二、板钢筋的分类
1、板钢筋可分为X向钢筋和Y向钢筋 2、板钢筋可分为下部钢筋和上部钢筋,下部
钢筋用B代表,上部钢筋用T代表。 3、板钢筋可分为贯通钢筋和非贯通钢筋。
.
三、板钢筋
如果配有板构造钢筋,则X向以Xc,Y向 以Yc表示。
.
集中标注表示的内容:
1、板块的编号
2、板厚(悬挑板厚度不一致时,h=根部高度 /端部高度)
3、贯通纵筋
4、标高高差
.
集中标注中特殊的表达方式:
.
原位标注
•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
.
2、板的原位标注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负 筋和悬挑板配筋。
2.板面钢筋计算 2.1板面通长钢筋计算(X和Y方向)
板面通长钢筋计算与板底通长钢筋计算相同
.
2.2板负筋长度的计算(板平负41筋) 计算
?区分端支座与中间支座。 端支座负筋计算
.
板面端支座负筋长度=板面钢筋锚入长度+(弯 钩增加长度)+钢筋板内净长度+弯折长度
锚入支座长度:支座宽-支座保护层+15d 弯折长度=板厚-2*板保护层厚度
筋(100%) • 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柱帽--ZM
.
升降板--SJB
• 引注内容: • 升降板的板厚、壁厚、配筋 • 升降高度限定在300mm以内。
.
板加腋--JY
• 板底加腋—虚线,板面加腋—实线 • 引注内容:腋高、腋宽、配筋。 • 腋高与腋宽同板厚时,设计不注。
.
板开洞--BD
• 引注内容:板洞编号、洞口尺寸 • 洞口尺寸≤1000mm、洞口无集中荷载,按构造设置补强钢
板内钢筋
板内钢筋类型
受力筋
面筋 底筋
负筋
边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分布筋
温度筋
.
四、板钢筋标注
1、板钢筋集中标注 板钢筋集中标注的内容为:板块编号、板
厚、贯通钢筋和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 差。
.
贯通钢筋: 按上部和下部分别注写(如果上部钢筋
不设,可不注写)上部钢筋用T表示,下部 钢筋B表示;X向钢筋表示X轴方向,Y向钢 筋表示Y方向。
(弯勾*2)
.
温度筋根数计算 板受力筋计算
温度筋根数=(净跨长度-两侧负筋伸入板内净长)/温度
筋布置间距+1
.
悬挑板钢筋构造(平95)
.
悬挑板钢筋构造(平95)
.
5.制图规则
.
纵筋加强带--JQD
.
纵筋加强带--JQD
.
后浇带--HJD
• 后浇带引注内容: • 后浇带编号及留筋方式:贯通留筋(GT),100%搭接留
负筋分布筋根数计算=(负筋板内净长-起步间距)/分布筋 间距+1(向上取整)
起步间距,取分布筋的1/2,S/2 .
2.4温度筋计算
在楼板和屋面板 未设置钢筋的部位 或钢筋不足的部位 ,特别是较大跨度 双向板的上部,沿 两个正交方向布置 有助减少有温度引 起裂缝的钢筋叫温 度筋。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板的原位标注的表达方式:在需要配 置板负筋的支座(梁、墙)的任意垂直 位置,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 表示支座负筋。
.
2.1支座负筋上方注写内容 钢筋编号、配筋直径、间距、(负筋布置
的跨数)、 2.2支座负筋下方注写内容
注写板支座负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 长度。当向两端延伸长度相同时,可只写在 一边;当向两端延伸长度不同时,分别注写。
.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板底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起步间距)/间距+1 (向上取整)
=(Ln-S/2*2)/S+1
Ln:净跨
S:板底钢筋间距
.
板底钢筋的支座的伸板进受长度力(平筋92计,书算204)
✓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 /2,5d)
✓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 d)✓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
中间支座负筋计算板负筋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弯折长度=板厚-2个板保护层
.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端支座和中间支座)
负筋根数=钢筋分布范围长度/钢筋间距+1 =(Ln-S/2*2)/. 负筋间距+1
2.3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板计负算 筋计算
.
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分布筋与负筋参差150MM时: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2*负筋标注长度+2*150+
.
.
.
.
二、板钢筋算量 1.板底通长钢筋的长度计算(X和Y)
.
• 板底钢筋单根长度=板的净跨长度+左端、右端 板底钢筋伸进长度+2*弯钩增加长度
• 弯钩的增加长度:一般为弯180°钩,取6.25d • 左端、右端板底钢筋的伸进长度: • 当端支座为砼梁或剪力墙时:l=max(支座宽/2,5d) • 当端支座为砌体墙时:l=max(板厚,120)
筋—设计不注写。 • 洞口补强钢筋不伸至支座时,图中应画出所有补强钢筋,
并标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的长度。
.
板翻边—FB
• 板翻边可以为上翻(实线)也可以为下翻 (虚线),翻边尺寸(构造图中,翻边高 度≤300mm)。
.
角部加强筋--Crs
.
悬挑板阳角附加筋--Ces
.
抗冲切箍筋--Rh
.
抗冲切弯起筋--Rb
(2*弯钩长度) 分布筋与负筋搭接时: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2*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
度+(2*弯钩长度)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弯钩长度) 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时 分布筋长度=净跨-2*50+(2*弯钩长度)
.
板负筋计算 支座负筋(端支座和中间支座)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板平法 板平法制图规则
.
一、钢筋混凝土板的分类 1、板式(墙上板)
双向板 、单向板 2、梁板式
有梁板 3、无梁式
.
.
二、板钢筋的分类
1、板钢筋可分为X向钢筋和Y向钢筋 2、板钢筋可分为下部钢筋和上部钢筋,下部
钢筋用B代表,上部钢筋用T代表。 3、板钢筋可分为贯通钢筋和非贯通钢筋。
.
三、板钢筋
如果配有板构造钢筋,则X向以Xc,Y向 以Yc表示。
.
集中标注表示的内容:
1、板块的编号
2、板厚(悬挑板厚度不一致时,h=根部高度 /端部高度)
3、贯通纵筋
4、标高高差
.
集中标注中特殊的表达方式:
.
原位标注
•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
.
2、板的原位标注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负 筋和悬挑板配筋。
2.板面钢筋计算 2.1板面通长钢筋计算(X和Y方向)
板面通长钢筋计算与板底通长钢筋计算相同
.
2.2板负筋长度的计算(板平负41筋) 计算
?区分端支座与中间支座。 端支座负筋计算
.
板面端支座负筋长度=板面钢筋锚入长度+(弯 钩增加长度)+钢筋板内净长度+弯折长度
锚入支座长度:支座宽-支座保护层+15d 弯折长度=板厚-2*板保护层厚度
筋(100%) • 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柱帽--ZM
.
升降板--SJB
• 引注内容: • 升降板的板厚、壁厚、配筋 • 升降高度限定在300mm以内。
.
板加腋--JY
• 板底加腋—虚线,板面加腋—实线 • 引注内容:腋高、腋宽、配筋。 • 腋高与腋宽同板厚时,设计不注。
.
板开洞--BD
• 引注内容:板洞编号、洞口尺寸 • 洞口尺寸≤1000mm、洞口无集中荷载,按构造设置补强钢
板内钢筋
板内钢筋类型
受力筋
面筋 底筋
负筋
边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负筋分布筋
温度筋
.
四、板钢筋标注
1、板钢筋集中标注 板钢筋集中标注的内容为:板块编号、板
厚、贯通钢筋和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 差。
.
贯通钢筋: 按上部和下部分别注写(如果上部钢筋
不设,可不注写)上部钢筋用T表示,下部 钢筋B表示;X向钢筋表示X轴方向,Y向钢 筋表示Y方向。
(弯勾*2)
.
温度筋根数计算 板受力筋计算
温度筋根数=(净跨长度-两侧负筋伸入板内净长)/温度
筋布置间距+1
.
悬挑板钢筋构造(平95)
.
悬挑板钢筋构造(平95)
.
5.制图规则
.
纵筋加强带--JQD
.
纵筋加强带--JQD
.
后浇带--HJD
• 后浇带引注内容: • 后浇带编号及留筋方式:贯通留筋(GT),100%搭接留
负筋分布筋根数计算=(负筋板内净长-起步间距)/分布筋 间距+1(向上取整)
起步间距,取分布筋的1/2,S/2 .
2.4温度筋计算
在楼板和屋面板 未设置钢筋的部位 或钢筋不足的部位 ,特别是较大跨度 双向板的上部,沿 两个正交方向布置 有助减少有温度引 起裂缝的钢筋叫温 度筋。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板的原位标注的表达方式:在需要配 置板负筋的支座(梁、墙)的任意垂直 位置,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 表示支座负筋。
.
2.1支座负筋上方注写内容 钢筋编号、配筋直径、间距、(负筋布置
的跨数)、 2.2支座负筋下方注写内容
注写板支座负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 长度。当向两端延伸长度相同时,可只写在 一边;当向两端延伸长度不同时,分别注写。
.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板底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起步间距)/间距+1 (向上取整)
=(Ln-S/2*2)/S+1
Ln:净跨
S:板底钢筋间距
.
板底钢筋的支座的伸板进受长度力(平筋92计,书算204)
✓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 /2,5d)
✓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 d)✓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
中间支座负筋计算板负筋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弯折长度=板厚-2个板保护层
.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端支座和中间支座)
负筋根数=钢筋分布范围长度/钢筋间距+1 =(Ln-S/2*2)/. 负筋间距+1
2.3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板计负算 筋计算
.
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分布筋与负筋参差150MM时: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2*负筋标注长度+2*150+
.
.
.
.
二、板钢筋算量 1.板底通长钢筋的长度计算(X和Y)
.
• 板底钢筋单根长度=板的净跨长度+左端、右端 板底钢筋伸进长度+2*弯钩增加长度
• 弯钩的增加长度:一般为弯180°钩,取6.25d • 左端、右端板底钢筋的伸进长度: • 当端支座为砼梁或剪力墙时:l=max(支座宽/2,5d) • 当端支座为砌体墙时:l=max(板厚,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