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人才引进制度的创新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165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出要构建人才资源的创新机制。他们都把人才资源全球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国际经营人才的本土化,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与培养的全球化,以望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更多的人才资源。

一、政府在人才市场中的角色定位

虽然人才资源市场的核心和灵魂是市场机制,即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人才市场的失灵以及人才流动的高成本,使得在人才市场中仅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来达到真正的供求平衡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借助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补市场失灵。

1、转变政府职能,克服“自利”倾向

解决政府在人才市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就是要实现政府在人才市场管理中的职能回归。政府应当转变观念,进行职能改革,最大限度地退出人才市场竞争,还权于市场。要把经政府人事部门办的人才市场从现有的盈利性竞争职能转变为非盈利性的公益职能,将政府部门办的人才

政府人才引进制度的创新分析

[内容摘要]

当今,人才资源进一步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把人才资源全球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在积极培养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人才。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大战,中国应加快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合理定位政府在人才市场中的角色,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关键词]

政府;人才引进;创新

盛 晖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人事劳动局 315000

市场转制为企业,使之与政府人事部门完全脱钩,自主经营,独立参与市场竞争。2、填补政府缺位,真正服务于市场

要“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现有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要“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人才流动是有效解决人才供求矛盾、优化人才结构、整合人才质量、促进人才使用社会化的根本途径。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确保市场机制有效发挥

首先,政府应完善法律,规范人才市场。政府应制定宏观管理人才市场及中介组织的法规,建立人才市场的主体制度,制定人才市场竞争法规,反对不正当竞争,从制度上规范人才市场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出台内容更加细化、针对性更强、更有可操作性的单项法规及实施细则,提高立法层次,建立行业标准,规范收费方式。同时要抓紧建立人才安全体系,在人才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防止人才流失,对人才流动、智力技术流动、人才资源信息流动划定保护范围和领域,建立“人才防火墙”;对于人才利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领域的高层人才保护也应该有具体的规定。

其次,政府应制定各种政策调节人才余缺。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幅度和速度不断加大,区域经济不断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在人才市场上具体反映为,不同时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供求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某种人才“突发性”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现象,人才市场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调节,所以政府应当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来

调节人才余缺,对供大于求的人才限制引进或不引进,对供不应求的人才放开引进,甚至实行特殊优惠制度,从而有效调节人才市场供求结构的平衡。而且随着目前人才争夺战表现出的较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要求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规划、组织、协调功能,密切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规划,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组织协调用人单位,有计划、有组织的引进人才。

二、政府人才引进制度的创新对策

1、逐步建立统一、连续、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单位承办就业福利保障会造成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保障待遇不公正,使得社会的部分人员不能正常流动,影响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育,所以政府应制定硬性措施,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纳入到政府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真正满足各类人才的保障需求,切实保障人才的切身利益。应建立人才产权制度,明确人才产权边界,逐步将人才的社保承办者由单位转向社会,让个人直接向社会投保,人才的福利、就业、社保都交给社会管理。大力完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尽快建立统一、连续、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才流动不受社会保障的影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同时要鼓励企业普遍建立人才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解除人才的后顾之优。

2、优化人才收入分配制度

分配作为对人才劳动的一种价值报偿,应当与人才的贡献、业绩相联系。分配差距的适当拉开既是对人才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分配机制不创新,将严重制约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对于党政机关而言,可以通过改革相应的工资制度,使公务员工资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保持动态增长,与企事业相当人员的收入大体持平,完善党政机关职级工资制度及附加津贴制度和奖金制度,适当拉开工资差距。对于柔性引进的专业紧缺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等特殊工资政策。完善福利制度,按照福利货币化、节约成本费用的原则,逐步实现福利项目和待遇的规范化、制度化。

对于事业单位,应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收入分配向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真正体现人才价值和人才市场价格。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改革现行工资待遇主要与职》转164页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164

[参考文献]

1、沈琨,浅论环境审计,时代经贸2007年8月

题的决定》中的有关内容也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制衡和监督机制在我国国家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2、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我国建立和推行绩效审计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伴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公众民主意识的提高,只有对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与绩效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才能促使政府实现自我变革,加强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也才能为政府责任的绩效评价和责任政府的建立创造条件。

3、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法制环境的改善为我国建立和推行绩效审计制度奠定了法制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把国家审计定位到权力制衡重要工具的高度,要求审计机关“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是我们党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方面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二)审计环境对审计理论的影响

审计理论密切依存于审计实践,从审计实践中产生。因此,审计理论不可避免地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等环境的影响。审计环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进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决定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决定着审计动因,进而决定着审计目标。因此,审计本质与职能、审计动因与目标最终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的审计环境中。早期的审计理论研究忽略了审计环境。近年来,审计环境对审计理论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对此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1、审计环境影响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理论结构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与所依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审计环境要求理论结构的构建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并随环境的变革而变革;而审计理论结构对审计环境的反作用则表现在,审计理论通过对审计实践的反作用而不断改善环境状况。

2、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构建审计理论结构应以审计环境为起点,审计环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包含了审计实践的全部内容;从审计环境出发构建审计理论结构,可以揭示审计发展过程的全

部因素和发展规律,从而具有全面性、完整性,是比较科学的审计理论结构。

3、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体系中的一个要素。审计目标的不断演进,审计准则和审计理论的从无到有以及它们的不断丰富,无一不是审计环境影响的结果,可以说,审计环境是促进审计理论完善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4、环境对审计系统的影响,会产生多方面的效应,表现在:(1)影响目标。或有利于审计系统目标的实现,或不利于审计系统目标的实现而需要对目标进行修订,或造成不能实现审计系统的目标;(2)影响结构,多方面影响审计系统的结构,如影响要素结构,使系统的审计人员、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的关系等发生变化;(3)影响稳定。使审计系统在各方面都保持协调关系而正常运行,如审计组织体系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变化而相应作出调整,使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保持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1、葛庆华,我国引进留学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浅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1期

2、刘茂,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政府角色探讨,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0期3、姜晓萍,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新视野,2006年第5期

位身份挂钩的做法,逐步实行以岗位工资

为主体的多种分配莉度。

对于企业部门,应根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改革经营管理者的薪酬制度,实行战略性激励的经营者年薪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与企业资产规模、效益、经营管理者岗位职责、经营风险、工作业绩、资产保值增值相联系,以年薪制、期权、股权等多种形式为内容的多元化分配体系。3、进一步改善人才市场的软硬环境,强化人才市场的培育

健全的人才市场是人才得以自由流动的基础,人才市场的培育及其环境的优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因此,要不断深化组织人事劳动管理体制改革,改变部门分割、地区分界、相互封闭的格局,克服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打破按人员身份划分市场的弊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形成管理

部门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市场体系统一、政策法规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

要切实加强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可以建立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定期公布人才市场需求、人工成本、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各类人才工资标准等,通过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和人才市场价格信息,盘活人才存量,调剂人才余缺,引导人才流向,调整人才分布与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不失时机地网络人才,寓人才于高校、科研、企事业单位之中,形成人才供求纵横交叉的网络系统。可以建立覆盖全市并与国内外联网的人才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加强与周边市场及国外的信息交流,如建

立各地政府人才资源信息库,组建高科技人才顾问团等。

此外,政府人事部门还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他要素市场,特别是招商引资市场、科技、项目市场、名特新产品市场,因为这些市场往往是领导、企业家和各类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人事部门可进入后,应随时掌握科技、项目、资金流动情况,分析他们对人才流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必要时可以附设人才市场,及时进行跟踪服务。

》接16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