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大灭绝

合集下载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3)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3)

地球生物大灭绝探秘(3)胡经国四、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解说1、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简介据认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现代人类真正经历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由人类活动引发。

其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到21世纪末,预计全球变暖会导致1/2的植物面临生存威胁,超过2/3的维管植物可能完全消失。

专家警示,人类应尽快认识到这一现状,面对可能来临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采取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当年7月18日,在中国首都科学讲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指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也许正在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

甚至有国外学者认为,当代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1000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年物种红色名录中,包括15589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

这其中包括:12%的鸟类、23%的兽类、32%的两栖类、25%的裸子植物、52%的苏铁类和42%的龟鳖类。

2、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原因据报道,在马达加斯加,一种名为德氏小鸊鷉(Alaotra grebe)的湿地鸟类,如今已经灭绝。

不少科学家根据这一现象推断,地球正在迎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大家知道,此前地球已经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其中,距今最近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当时,共导致20%的陆地脊椎动物、16%的海洋生物以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死亡。

不过,前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由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而即将到来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则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那么在过去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研究报告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研究报告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报告,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指地球上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末期。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75%以上的物种灭绝,包括恐龙等众多生物。

研究表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可能与地球上发生的大规模火山喷发有关。

据推测,当时地球上的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海洋酸化、全球变暖、气候极端事件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段与“指示化石”中的灭绝事件对应。

指示化石是一些生物的化石,它们对特定的时间段具有指示意义。

根据研究,灭绝事件期间有很多指示化石出现了明显的断层,说明物种的灭绝频率大大增加。

这次生物大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尤为显著。

大量的海洋生物灭绝,海洋食物链发生了严重的中断。

这次灭绝事件还改变了地球上的植物群落结构,并对陆地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总而言之,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地球生物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影响深远且持久。

通过深入研究该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灭绝的原因和机制,为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the sixth extinction解析

the sixth extinction解析

“the sixth extinction”是指**第六次大灭绝**,这是人类正在经历的灾难性事件之一。

在地球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其中一次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类似的威胁。

“the sixth extinction”这个词语翻译为“第六次灭绝”或“第六次大灭绝”,它指的是人类正在经历的全球性物种灭绝事件。

这个灭绝的速度比地球上任何一次物种灭绝都要快,而且影响范围广泛,许多物种因此濒临灭绝。

在科学上,这个现象被称为“现代生物大灭绝”,它指的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捕猎、采矿、农业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物种的消失和濒临灭绝。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许多物种已经永远消失,而且更多的物种面临着同样的威胁。

因此,“the sixth extinction”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提醒人们关注全球性物种灭绝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缓这个过程,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the sixth extinction教案

the sixth extinction教案

the sixth extinction教案课程名称:《第六次大灭绝》教案目标学生:高中生课程目的:通过学习《第六次大灭绝》,了解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破坏,以及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影响,引起学生对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和关心,激发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使命感。

教学内容:1. 第六次大灭绝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第六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3. 学习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步骤:Step1.引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先引导学生思考,询问学生是否了解“第六次大灭绝”,并引导学生对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有初步认识。

2. 分组讨论,学生表达对环保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看法,了解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紧迫意识和责任心。

Step2.讲解与探究1. 讲解第六次大灭绝的定义、历史、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本认知。

2.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地区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现状和改变,对大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思考影响因素和问题根源。

3. 学生分组讨论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和措施,展示维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方法和意义。

Step3.交流和总结1. 生态知识交流研讨:结合案例、视频等多种形式,学生分享、比较和探讨不同环保措施的实际需求和效益,以及预测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总结和评价: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开展资源调查、信息搜集,为总结和归纳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教训打下基础。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负责感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1. 参加讨论和知识交流研讨,及时记录评估,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贡献度。

2. 课堂作业和总结,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能否熟练应用,思考能力。

3. 自主学习报告,评价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作业:1. 小组调查或搜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信息和案例,分析原因和影响,写一份小组讨论报告。

2. 反思自己家庭和生活环境的生态质量、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六次大灭绝

第六次大灭绝

第六次大灭绝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说:“大灭绝可能是今天的孩子们必须要面对的第一个科学概念。

”拜儿童玩具巨头所赐,恐龙玩具无处不在。

一岁的孩子们开始玩这些玩具,两岁大的孩子们开始懂得这些玩具代表的是一些巨大的生物。

再过一段时间,他们还会明白,这些巨大的生物,只能以玩具的形式出现。

他们不会有机会看到这些巨大生物在面前奔跑追逐,除了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中还原出的那些版本。

但是,人类发现地球上曾经存在一些现在不再存在的物种,即所谓“灭绝”这件事情本身,是到18世纪后半叶才发生的。

一些美洲乳齿象的骨头在野外考察中被发现,然后所有研究者都被发现的骨头难倒。

他们猜测这些骨头究竟属于哪一种动物。

显然它们不属于地球上已知的动物。

英国女王的主治医师称之为“美洲未知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称这些骨头分属3种动物:大象、河马以及一种目前未知的物种。

布丰说,最后的未知物种似乎已经消失了。

美国的建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也参加了这场争论。

他不认为这种动物已经消失,在他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之后,他还在派人去西部远征时,希望派去的人能碰到这种体型是大象的五六倍的“未知动物”。

就职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居维叶是坚定的“灭绝”物种支持者。

在研究了所能拿到的骨头之后,居维叶提出,“对我而言,这似乎证明了在我们的世界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

”“但是,原来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样的变革将那个世界抹除?”居维叶问道。

他认定,“地球上的生命常常受到可怕事件的干扰,不计其数的生物成为这些灾难的受害者。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曾经发生过5次大灭绝。

根据两位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戴维·劳普和杰克·塞普考斯基1984年发表的对海洋化石记录的全面分析,地球经历过5次规模较大的灭绝,以及许多规模较小的灭绝事件。

物种大灭绝以2600万年为周期发生。

天体物理学家们推测说,这一2600万年的周期性灭绝可以用太阳的一颗“伴星”来解释。

第六次大灭绝:我们或已置身其中?

第六次大灭绝:我们或已置身其中?

“作为也在这片海里游来荡去的渺小人类,我觉得你坚持不了多久了。

”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詹姆斯•维茨(JamesWitts )沉思道,此刻他正在电脑前观看屏幕上艺术家刻画的白垩纪时期海洋生物。

白垩纪起于约1.45亿年前,是恐龙存世的最后一纪。

这些古老海洋里的食物网与陆地一样,可能也由大型爬行动物主宰。

这些如今已经灭绝的物种与鲨鱼一起,也许曾以栖息海底的甲壳动物和四处游动的头足动物与鱼类为食。

如今,这些生物的化石残骸埋在一层显眼的沉积物/岩石层下,地质学家将其称为白垩纪-古近纪(K-Pg )界限。

这层界限富含铱元素,典型地由珠穆朗玛峰大小的小行星在6 600万年前决定性的一天砸进现今墨西哥所在之处后破碎而释放产生的,这一撞击为白垩纪画上了粗暴的句号。

“基本上它发生在了最糟糕的地方。

”布里斯托尔大学讲师维茨说道。

他与他的同事在2022年早些时候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撞击地点(如今的尤卡坦半岛)基岩的巨量硫黄溅入大气层,形成遮挡阳光数月之久的气溶胶,让气候冷却了几十年,最终化为酸雨落回地面——上述一切导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与K-Pg 界线相比,之后的化石记录相当沉寂,举例来说,估计约76%的海洋物种被消灭。

而在接下来生命复苏的100万年里,曾经漫布地球的纷繁物种仅有一个亚支复归其位。

如同它们曾四处可见的陆地同类一样,“大型第六次大灭绝:我们或已置身其中?编译 舒愉棉BIOSCIENCE生命科学如今,物种灭绝率直逼云霄,而这一指标是否足以得出地球正经历大规模灭绝事件这一结论,甚至是不是个有用的指标,对此科学家仍争论不止。

海洋爬行动物——它们再也没回来了。

”维茨说道。

在地球的历史上,科学家认定为大规模灭绝的事件有五次,而K-Pg大灭绝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

古生物学家将“大规模灭绝”定义为超过75%的物种在地质学时间短期内消失的事件,通常这个短期不超过200万年。

前四次大灭绝也被认为涉及气候变化——例如归因于大规模火山爆发——并在一种情况下消灭了除了5%物种以外的全部生物。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谁先灭亡?海洋大型生物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谁先灭亡?海洋大型生物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谁先灭亡?海洋大型生物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说明,体形较大的海洋生物,例如:蓝鲸,最容易在物种大灭绝事件中灭绝消逝。

据报道,地球海洋生物数量大约23万种,意味着海洋世界充满了各种生物。

然而目前最新研究说明,假如地球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体形较大的海洋生物更容易灭绝。

科学家指出,海洋生物子家族物种生长得更大,相伴着它们体形越来越大,以后灭绝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迄今已显现5次全球物种大灭绝事件,最近一次发生在2.5亿年前。

科学家认为,目前全球正在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假如一旦显现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专门可能体形较大的海洋生物最先灭亡。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比生物化石记录,分析了之前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并与当前的威逼因素进行了对比。

研究负责人、古生物学家乔纳森-佩恩(Jonathan Payne)博士称,在过去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中,体形较小的海洋生物更容易死亡,或者与体形大小关系并不大。

尽管没有体长平均1厘米长的生物在过去灭绝事件中遭受威逼,然而目前体长10米的大型生物86%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佩恩博士说:“相伴着体形增大,这些大型生物将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危机。

例如:蓝鲸,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目前被评定为濒危灭绝生物,在过去三代历史中其数量已减少90%。

佩恩指出,6500万年前物种大灭绝事件导致恐龙灭绝,但死亡的大型海洋生物数量却不及小型海洋生物,这与当前的情形并不一致。

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海洋科学家鲍里斯-沃尔姆(Boris Worm)博士称,这项研究说明当前存在不同平常的生物多样化危机。

尽管研究人员并未试图说明什么缘故体形较大海洋生物更容易遭受威逼,但他们暗示这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佩恩博士称,这要紧是人类大肆渔业捕捞,环境恶化现象严峻,例如:海洋更加温顺,酸性更高,人类活动对体形较大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威逼。

尽管这是一项令人担忧的科学发觉,然而研究人员表示当前仍有一线期望,因此这些生物并未完全消逝灭绝。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地球的生命诞生于约37亿年前的克林比纪时期,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形成了多样而繁盛的物种。

然而,地球上的生命历经了5次大灭绝,其中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更是抹杀了绝大部分的生命,成为了地球历史上一次震撼的大事件。

那么,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究竟是什么,引起了怎样的影响呢?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定义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指继迄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约6,500万年前的地质年代界限,是地球史上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绝灭事件。

二、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对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存在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以下因素是造成了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

1. 海底火山喷发据估计,地球上约有1700万个海底火山,其中一些暴发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而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对生物演化和种群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 海平面降低随着北美和南美大陆的磕合,一些珊瑚礁、海藻、极地海洋生物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

同时,在这一时期内,板块活动也导致了海底的减少,海洋生物和陆地动植物的栖息地也受到了影响,生存空间变得更加有限。

3. 海洋酸化海水酸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海洋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导致了以碳酸钙为主要结构材料的生物(如珊瑚等)生长出现问题,海洋食物链也随之断裂。

4. 全球气候恶化长时间的持续暴雨和暴晒等气候极端事件,进一步加大了生物的灭绝风险。

人类的破坏和环境的变迁不断加重,地球的气候也在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带来未来环境变化和生物群落演化的巨大重要影响。

三、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所带来的影响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地球生命历史的一次转折点。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种数剧减据统计,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灭绝了全球约75%的物种,这对地球生命的多样性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2. 生态网络遭到瓦解随着物种数量的大量减少,不同物种之间建立的生态网络也遭到了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损害。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阅读答案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郭建光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曾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在李欣海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言论并非全然是危言耸听。

作为供职于非政府组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生物学专家,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

目前,由他负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有一个饶有意味的名字:“蓝图”计划。

李欣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鼠兔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

”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任何种群的灭绝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场灾难。

”一个常识是,人类不能独自存在。

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的灭绝。

因此,保护所有生物及其基因和生存环境,即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一项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台,并于次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公约》第一次承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任务”,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及“公平合理地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

中国在大会上签署了此《公约》,成为世界上率先加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

实际上中国的形势并不容乐观。

人类正制造“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人类正制造“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人类正制造“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2015年06月23日
科学家们警告说,现代社会正在经历动物物种的“第六次大灭绝”。

6月20日报道,他们说,20世纪物种的灭绝速度是没有人类影响情况下的100倍。

许多生态环境保护主义者多年来一直警告说,由于人类影响和破坏栖息地,地球正在发生一场类似恐龙灭绝的大规模灭绝事件。

6月2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的作者称,尽管他们分析的灭绝速度是最保守的,脊椎动物的灭绝速度还是远远快于以往五次大灭绝。

以往的研究警告说,人类占用土地盖房、耕种和伐木的影响,导致物种在以地球45亿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

科学家说,他与合作的研究是保守的,因为它只着眼于已经宣布灭绝的物种,而一个物种实际灭绝后,由于严格的规定,可能要花多年时间才能宣布灭绝。

这项研究指出,在“自然”灭绝率下,每100年每1万个物种中有两个灭绝,而之前的研究说是一个物种灭绝。

研究的作者发现,现代社会的物种灭绝率是以往的8到100倍。

例如,自1900年以来,有477种脊椎动物灭绝,而不是根据自然灭绝率所预测的9种。

《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的生态启示

《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的生态启示

《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的生态启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第六次大灭绝》作为非虚构小说,在撰写新闻报道的同时引入了小说的写作技巧,使读者在面对枯燥的数据之时,更能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读者能够对新闻所报道之事件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读者更容易体会到作家对现实社会事件的真实感受。

《第六次大灭绝》的出版在非虚构小说界大受欢迎,被《纽约时报》授予“年度十大好书”称号,被《经济学人》、《财富》、《华尔街日报》等权威杂志被评为年度佳作。

中国上海译文出版社经过调研,出版了“译文纪实”系列丛书,一经面世,顿时在中国的文学界引起了非虚构纪实文学的热议,满足了中国读者对美国纪实文学的渴望。

一.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和《第六次大灭绝》《第六次大灭绝》的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主要从事生态环境调研工作,她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科普作家,身兼《纽约客》环境观察员和评论员。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写作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同时不乏辛辣的幽默感,她善于观察,并且逻辑清晰,描述生动,因此深受美国民众的欢迎。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曾经出版《灾变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等作品,其在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感与敏锐的观察力和社会生态前沿意识深受读者的喜爱,将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称之为是最有生态使命感的文学作家,毫无为过。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为使她的科普作品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曾经亲临全球生态现场,运用强有力的数据加以支撑,与自己对于生物界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加之时代变迁所产生的新锐的生态整体主义理论,于2021年为读者撰写了现代版的《寂静的春天》——《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The Sixth Extingction-An Unnatural History)。

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在欧美社会乃至中国社会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受到媒体的追捧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地球是否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地球是否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地球是否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讨论地球是否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美国科学家萨弗拉罗森伯格发起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概念,根据研究表明,物种的衰亡率已经超出了自然历史上的正常水平,并提出了物种灭绝的三要素:物种的减少;物种的空间分布减少;和物种的数量变少。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破坏,像鱼类和海洋动物等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严重威胁。

研究发现,全球的物种正在急剧减少,每年消失的物种数量高达1000万种。

这表明,自然界正处于大规模灭绝的边缘,让人们担心地球是否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部分海洋动物无法适应新环境,因此面临灭绝的风险。

此外,人类还会毁坏环境,大量采矿和捕杀动物,导致动物的多样性大大减少,许多物种的衰亡率也逐渐提高。

此外,人工栽培的种子和受到化学污染的土壤也严重影响了物种的繁殖能力,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另外,人类的经济活动也会对物种发生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许多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采将会破坏大量生态环境,从而使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此外,人工合成新物种也可能会破坏物种的多样性,从而导致物种的大规模灭绝。

尽管人类有很大的责任,但仍有一些措施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首先,人们可以加强环境保护,从根本上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侵蚀。

其次,可以加强对物种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减少对物种的全灭。

最后,可以改善物种的繁殖条件,提高物种的生存能力,从而抵御大规模灭绝的威胁。

综上所述,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影响了大量物种的生存能力,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可以保护物种免受大规模灭绝的威胁,从而防止地球正在经历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如何解释地球第6次生物大灭绝?

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如何解释地球第6次生物大灭绝?

福建发现全球新物种,如何解释地球第6次生物大灭绝?在福建三明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全新物种“步甲虫”,已经被认定为全球首次发现的新物种,被国际最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学分类》,并以其发现者郭亮为名,叫“郭亮珠步甲”。

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其实地球上一直在出现新的物种。

可是,发现新物种的速度远远低于物种人类已知物种灭绝的速度,此前不久刚过北部白犀牛唯一的一头雄性个体死亡,目前该物种只剩下2头已经步入中老年的雌性个体,灭绝的日子估计也不遥远了。

除了这些灭绝的案例,有更多的大型动物已经濒危,若不采取措施也有灭绝风险。

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正在进入第6次生物大灭绝,灭绝的速度将超越历史上各个时期,等于是生物界的大洗牌。

然而,在这种论调中,每年都有一些新物种被发现,这和生物大灭绝这种消极的观点不是矛盾的吗?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根据地球地质遗存下来的生物信息,地球历史上至少经历过5次生物大灭绝,更早时期由于地球生物多是结构简单的微生物、古细菌之类的,难以留下化石,更难以被记录到。

然而,最近的5次生物大灭绝,都是发生在地球环境剧变的时代,最近的一次是6500万年前,是包括恐龙在内的生物灭绝事件。

地球整体环境一直在变化,生物所需要的光照、温度、pH、氧气等环境都决定着地球很多生物的存亡。

在距今2.5亿多年的时候,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就是因为海洋产氧效率下降,发生过程是地球大陆移动聚成一块古大陆,这减少了海岸线,而海岸线因为河流输入矿物质等成分,十分丰饶,这已经导致很多生物的灭绝。

而大陆架的大量暴露又急速地消耗了氧气,同时火山等活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物质成分增加,最终导致有氧呼吸的动物大量灭绝。

据估计,在这次灭绝事件中,96%的生物灭绝,其中包括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生物。

然而,在大灭绝之后地球生物又有所谓的“生命大爆发”,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在一个不是很长的时期,大约2000万年左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很多种类的无脊椎动物,现如今的一些无脊椎动物的祖先就可以追溯到那个时代。

地球进入了第6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进入了第6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进入了第6次生物大灭绝许汉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关键词 地球 生物 大灭绝 地球自距今5.4亿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由于环境变化等自然因素,已先后造成了5次生物大灭绝。

尽管每次大灭绝使大批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了,但也有些更能适应环境、更进化的生物保留下来并得到大发展,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一步一步地由低等进化为高等,而且最后成为最多样性、最繁盛的阶段。

但自200年前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已导致大批物种消失,使地球进入了第6次生物大灭绝。

由于这次大灭绝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引起的,因此其后果特别严重,如若不采取措施,最后灭绝的将是人类自己。

由于人类的乱捕乱杀、乱砍乱伐各种生物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了地球物种迅速消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担心和关注。

联合国2002年组织编写的《全球环境了望》一文中,1100位科学家认为,若不采取措施,30年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许多物种将灭绝。

此前也有科学家指出,地球已贴上“死亡标签”,第6次大的生物灭绝已经到来了!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有些言过其实。

究竟是非如何,有待人们进一步探讨。

1地史上的5次生物大灭绝历史是最好的见证。

自从距今5.4亿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生物数量猛增。

但由于地球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当环境恶化时,就会有大批生物灭绝,以正常年份,平均每百万年有2~4科级生物灭绝,而大灭绝期,灭绝的生物会猛增至10~20科。

依据这一标准,地史上共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发生在距今4.4亿年的奥陶纪末期;第二次在距今3.75亿年的晚泥盆世早期;第三次在距今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第四次在距今2.08亿年的三叠纪末期;第五次在距今65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见图1)。

由于大灭绝的规模之大,化石依据之充分,使得科学家对这5次生物大灭绝看法基本一致。

以离现在最近的第5次白垩纪末期大灭绝为例,当时统治地球1.6亿年的陆地霸主———恐龙类(见图2)、控制天空的翼龙类、占据海洋的鱼龙类、蛇颈龙类全部灭绝了。

第六次灭绝

第六次灭绝

大约66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比曼哈顿大一点的小行星以每小时4.5万英里的速度撞向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海床。

撞击的力量大约是全世界目前核武器能量之和的1500倍,撞击产生了大量沸腾的蒸汽,大气温度升高到几百摄氏度,没有受到土壤、岩石和深水保护的生物全部死亡。

包括恐龙在内的3/4的动物遭到灭绝。

《纽约客》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第六次大灭绝》一书中说,今天,另一颗小行星正在撞向地球,它就是人类。

人类的活动正在导致1/3的珊瑚虫、1/3的鲨鱼、1/4的哺乳动物、1/5的爬行动物和1/6的鸟类走向灭绝。

在记录生物的灭绝时,在全球各地实地探访的科尔伯特也面临着许多危险。

在考察一种濒危的青蛙时,她不得不“睡在一张像棺材一样的吊床上”;在调查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而酸化对生物的影响时,她在那不勒斯附近游泳,因为害怕淹死而感到惊慌。

她还介绍了“生物灭绝”这一概念的产生。

直到18世纪,科学家们还不知道物种会灭绝。

许多研究自然史的人认为,生物只会在很长时间内缓慢地灭绝。

这种观点跟达尔文的进化论一致,物种会灭绝,但是非常缓慢,在其竞争对手对环境适应得更成功时,它们才会灭绝。

但路易斯和瓦尔特·阿尔瓦雷茨父子提出,小行星的撞击急遽地改变了地球的环境。

当动物们突然要面对它们在进化史上没遇到过的环境时,缓慢的适应就没有意义了。

科尔伯特描写了许多拯救濒危动物的努力。

有一种大型蝾螈,叫大儿鱼,长得很丑,像恐怖片中的动物一样。

它们属于濒危物种,布朗克斯动物园在繁殖它们,然后在纽约州把它们放归自然。

这家动物园还有一个项目是拯救大西洋岛屿上的一种鸟——苏拉冢雉,它们下的蛋要在火山灰中孵化。

它们会把蛋埋起来,借助当地火山的活动给蛋保温。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制作了一个孵化箱,模仿火山灰。

鸟下蛋后,工作人员会骗它们,把蛋拿走,它们就会再下一只蛋。

该书最后一章的标题是“长着翅膀的东西”,用的是艾米莉·迪金森诗中的典故:“希望是长着翅膀的鸟儿,栖居在人们的灵魂之中,吟唱着没有歌词的曲调,永无止息……我已在最荒凉的陆地上,听到过它的歌唱,也在最陌生的海洋中听到,但它纵然身处绝境,也不向我索取分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次大灭绝”将来临人类能否挺过?
五次大规模灭绝过程曾经差点把地球上的生命完全消灭。

第六次即将来临。

在过去4年里,蜜蜂蜂群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变化。

在养蜂人无助的注视之下,这些群居昆虫原本所具有的机器一般的效率退化成为无法解释的混乱。

工蜂飞走后再也不会回巢,幼蜂在蜂巢中漫无目的地走动,蜂群的日常劳作无人过问,直到蜂蜜生产完全停止,蜂卵因为得不到照料而死去。

自从2007年以来,这种被称为“蜂群崩溃综合征”的现象每年冬天都会使蜂群数量减少大约30%。

如果蜜蜂灭绝,它们的消失将引发物种灭绝的多米诺效应,因为从苹果到花椰菜的各类农作物都依赖蜜蜂为其授粉。

与此同时,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物种有超过1/3面临灭绝威胁,据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兼自然资源保护论者E・O・威尔逊估计,每年有2.7万种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我们是否处在一次大规模灭绝过程的序幕之中,而这一过程最终将导致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消亡?“第六次灭绝”假设的支持者们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处于新的大灭绝初期
我们的地球此前已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灭绝过程。

恐龙的灭绝是最近的一次,但却并非最致命的一次:那时地球上所有物种的76%被消灭了,恐龙只是跻身其中。

但是在那之前的1.85亿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极具破坏性的大规模灭绝,古生物学者甚至用“大灭绝”来作为那次过程的别名。

发生在“大灭绝”期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包括在西伯利亚持续了数百年的巨型火山的爆发--与我们地球目前正在经历的气候变化有些相似。

不管人类是否对此负有责任,地球的第六次大规模灭绝都将会发生。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地球正在走向灾难--从鸟类和两栖动物灭绝速度的加快,到超级风暴以及最近的美国中西部干旱,这些证据都强化了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可能正处于一次新的大规模灭绝过程的初期。

比起寻找指责的对象,搞清如何准备好应对不可避免的灾难并幸存下来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物种,现代人目前的长期目标应该是至少再生存100万年。

这一要求并不算高。

我们知道,有一些物种已经生存了数十亿年,更多的物种已经生存了数千万年。

当然,我们近期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自救:建立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的模型;建设更安全和更可持续的城市;使食物的来源离家更近。

而且关键是控制我们的碳排放。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将不得不使用我们全部的技术知识来彻底改变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然后找到逃出地球,在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建造城市的办法。

而最后,我们的前途将存在于恒星之间。

我们需要改造地球
不管我们下多大力气控制矿物燃料的使用和碳的排放,地球上今后1000年的气候已经被永久地改变了。

为了防止地球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将不得不进一步对环境加以控制,同时让自己变成地球工程师,利用技术去影响地质过程。

作为地球工程师,我们并不是要“治愈”地球或者把地球恢复成人类诞生之前的“天然状态”。

这将意味着让我们在地球碳循环的变动中随波逐流,而地球的碳循环已经造成了多次大规模的灭绝过程。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完全反自然的:我们必须防止地球经过一次次周期性的变化,最终变成一个不适合人类以及人类曾经赖以演化的食物链网的大温室。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改造地球,使之适合于人类。

要让地球变得对人类更友好,我们的地球工程项目需要给地球降温,并且从大气层中清除二氧化碳。

这些项目分成两类。

第一类被称为“太阳管理”,其目的是减少让地球升温的阳光;第二类被称为“二氧化碳清除”,也就是清除大气层中的碳。

为了找到给地球遮蔽阳光的办法,笔者曾经造访过牛津大学。

迄今为止,人们还几乎没有有意尝试过地球工程项目,不过着眼于未来的牛津马丁学院的宗旨是着手解决今后一个世纪里将会变得重要的科学问题。

西蒙・德里斯科尔是其中的一位研究者,这位年轻的地质物理学家把自己的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历史上的火山爆发,另一部分时间用来考虑地球工程师怎样才能在地球大气层中复制出火山爆发的效果,同时不会炸坏任何东西。

德里斯科尔希望建立计算机模型对历史上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进行模拟。

之后他将利用这些模型预测地球工程项目的结果。

在迄今为止人们尝试过的仅有的几项地球工程努力中,有一项是利用地球上适应性最强的生物--硅藻--来清除大气层中的碳。

在多个实验中,地球工程师们在某些海域投入铁粉以促进
那里的海藻生长。

这导致了海藻的茁壮成长。

科学家希望,作为其自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这种单细胞生物可以除去空气中的碳,从而把讨厌的碳分子留在体内,同时向四周释放氧气。

另一种可能性是利用岩石的帮助。

有关通过人为操纵降低地球大气层碳含量的最吸引人的一种假设是由蒂姆・克鲁格想出来的,克鲁格是牛津马丁学院地球工程计划的负责人。

不管我们如何做这件事,我们都必须开始让气候保持在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上。

我们不能听凭地球的碳循环来控制我们,而是应该去控制它。

我们将通过利用从地球异常气候变化及地质演变历史中所学到的办法,让地球适应我们的需要。

我们还需要让气候作出调整,以适应那些和我们共享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

如果我们希望人类继续存在100万年,我们就别无选择。

我们必须掌控地球。

寻找通向太空的通道
不过最后,我们将不得不走向地球之外的地方,开始为建立真正的行星际文明奠定基石。

这个日子总有一天会到来。

针对小行星的防御和地球工程只能让我们走这么远了。

我们将需要把人们分散到新世界的前哨基地和城市中,这样我们的生存就不会完全依赖于地球----尤其是当地球上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安全的情况下。

托里诺等级是用来衡量“近地天体”撞击的危险的。

仅仅一次托里诺等级达10级的撞击就会摧毁地球上所有的人类聚居地。

可怕的是,当这种大撞击发生时,只有依靠我们在火星、太空以及其他任何地方拥有的繁荣城市,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才能幸存下来。

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把我们拥有的东西都放到手推车上一走了之,就像公元一世纪罗马局势恶化时我的祖先所做的那样。

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使人类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到达太空的唯一方式是利用火箭,这需要消耗大星能源和金钱,特别是在人们要把体积稍大一些的东西送入太空轨道的时间。

如果我们要建立一种行星际文明,那么我们需要有一种在地球与新世界之间长期往返的交通方案,这是火箭无法胜任的。

更不用说恒星际文明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个国际科学家和投资人团队正打算建造一台高达62英里的太空升降机,它将利用很少的能量使乘客完全摆脱地球引力,从而到达宇宙飞船码头。

这听起来有些荒谬,不过它已经不再是一个仅仅属于科幻想像的方案了。

这样一种升降机将如何工作?这就是2011年夏末我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微软公司总部参加的一次为期三天会议的主题。

与会的科学家和热心人士探讨了有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些人表示,该项目可以在10年内启动,美国航天局已经悬赏高达200万美元用于奖励可以制造出实现该计划的材料的人士。

太空升降机将成为前往太空的永久性通道,从而使人们可以每天往返太空轨道一次甚至多次。

乘客可以随身带去材料,从而开始在太空中建造飞船和聚居点。

等到我们开始在太空进行采矿作业后,也可以用升降机运回货物。

最为重要的是,一台正常运转的太空升降机的成本只有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一次性“联盟”号火箭的几千分之一,而且它是利用拉力使货物脱离地球引力,而不是通过燃烧碳排放水平很高的燃料把货物推上太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