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

合集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要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运算方法,还需要熟练运用一些快速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快速浏览材料:在阅读资料时,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名称、单位等关键信息,了解资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指标:重点关注与问题相关的指标数据,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标记重要数据:对于关键数据和容易混淆的数据,可以用铅笔进行标记,以便在计算时能够快速找到。

2、计算技巧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先计算出商的首位数,从而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估算法: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估算出结果的范围。

特殊值法:将百分数转化为特殊分数,如25%=1/4,50%=1/2 等,可以简化计算。

3、分析技巧观察选项差距:在计算之前,先观察选项之间的差距大小。

如果差距较大,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如果差距较小,则需要精确计算。

分析数据趋势:通过观察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判断答案的大致范围。

比较大小技巧:对于比较大小的题目,可以采用分子分母同乘或同除一个数的方法,将数据化为相同形式进行比较。

二、练习题【例 1】2019 年,某地区 GDP 为 5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8%。

2018 年该地区 GDP 为多少亿元?A 462963B 475000C 480000D 487500【解析】首先,根据公式: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可得 2018 年该地区 GDP 为 5000÷(1 + 8%)≈5000÷108 ≈ 462963(亿元),故答案选 A。

资料分析公式与例题[最全]

资料分析公式与例题[最全]

一、增长增长量 = 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 = 增幅 = 增速 = 增长量÷基期量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如果初值为A,第n+1年增长为B,年均增长量为M,年均增长率为,则:M=增长量= ,当m0 时,m越大,越大。

现期量高,增长率高,则增长量高。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乘除法转化法:当x 时,【例1】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

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

问题:与上一年相比,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增长率约为()A.2.0% B.4.4% C.5.2% D.8.1%【例2】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其中,出口额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额139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

问题: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万亿美元。

A.1.6B.2.2C.2.6D.3.0二、比重比重 = 分量÷总体量×100%已知本期分量为A,增长率为a%,总量为B,增长率为b%,则:基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如果a%b%,则本期A占B的比重()相较基期()有所上升。

如果a%b%,则本期A占B的比重()相较基期()有所下降。

本期比重较基期变化: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

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如:n个百分点,代表n%。

当我们进行实际量之间的比较时,一般使用“百分数”来表示,需要除以参考值。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及例题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及例题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及例题技巧一首数法首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首位数字或前两、三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常用于加、减、除法中,尤其在除法中最常用。

适用范围:1.计算某一数值时,如果选项中首位数字或者前几位数字各不相同,可以通过首数判断正确答案。

2.比较几个分数大小时,如果各个分数的分子位数相同、分母位数也相同,可以根据化为小数时首数最大、最小的分别找出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分数。

技巧二尾数法尾数法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在资料分析中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偶尔用于乘法运算。

适用范围:计算某一具体数值时,如果选项末尾一位或几位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尾数判断正确答案。

技巧三取整法在计算多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时,可将其个位、十位或百位等的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舍位,得到相对简单的数据,再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就是取整法,多用于乘除法运算中。

适用范围:当题目选项差距较大且对计算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根据进舍位原则进行取整。

技巧四分子分母比较法分子分母比较法是指通过分别比较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来判断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一般只应用于对若干个数据大小进行比较或排序的题型中,通常按照数据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大小的比较。

基本原则: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当两个分数的分子存在倍数关系,可以将分子化同或近似化同再比较大小;当两个分数的分母存在倍数关系,可以将分母化同或近似化同再比较大小。

扩展原则:分子分母反向变化比较——两个分数,如果前者的分子大于后者且分母小于后者,那么前者大;同理,如果前者分子小于后者且分母大于后者,那么前者小。

2021年二季度,我国税收月收入同比增速逐步提高,分别为7.9%,8.3%和12.9%.截至2021年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60.61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6.6%和14.2%,较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1.5和3.1个百分点;房产税同比增长11%,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9.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6%.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24.5和22.9个百分点。

资料分析题型及例题讲解

资料分析题型及例题讲解

题型及讲解:资料分析(1)一、题型介绍: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 1 ~ 5 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在资料分析测验中,资料后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依据资料的内容而设计的。

试题的难度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是容易题,这种题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的、最小的或找出资料中的某一具体数值;第二级是中等难度的题,这类题往往是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之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这类题往往是给出一组判断,要求考生判断这组判断中的正误。

这样的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对资料进行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而这一类试题相对来说较难些。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统计图(图形资料)。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

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

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各种类型的统计图举例( 一)条形统计图例题:下图是我国历年各类经济类型结构的比较图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 、集体经济所占比重最大的年份是:A .1952B .1957C .1978D .19852 .没有集体经济的年份A .1952B .1957C .1978D .19853 .1978 年,国营经济比重所占:A .8 .5%B .3 .5%C .8 .5%D .85 %4 .取消个体经济是在哪一年?A .1952B .1957C .1978D .1985解答:正确答案1.D 2.A 3.D 4.C这是一个条形结构图,由于统计图是将统计资料直观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而且部分试题也是依据图形的直观特征来设计的。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十大速算技巧实例详解.doc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十大速算技巧实例详解.doc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十大速算技巧实例详解:直除法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难度较高也同时是分值最高的题型,而资料分析这部分试题的区分度较高,掌握比较好的同学能获得较多的分数,而大部分同学往往持有“放弃”的态度。

单纯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资料分析的难度远远比不上数学运算,但资料分析的困难之处在于时间的长消耗性。

对于资料分析这一模块,考生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4篇材料共20道题目,而解决一道题目需要阅读材料——寻找数据——计算数据——涂答题卡四个步骤,考生要在一分钟内完成四个步骤,这是一项何等艰巨的任务。

【前置导读】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难度较高也同时是分值最高的题型,而资料分析这部分试题的区分度较高,掌握比较好的同学能获得较多的分数,而大部分同学往往持有“放弃”的态度。

单纯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资料分析的难度远远比不上数学运算,但资料分析的困难之处在于时间的长消耗性。

对于资料分析这一模块,考生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4篇材料共20道题目,而解决一道题目需要阅读材料——寻找数据——计算数据——涂答题卡四个步骤,考生要在一分钟内完成四个步骤,这是一项何等艰巨的任务。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四个步骤,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是寻找数据、计算数据这两个步骤,尤其是计算数据,数据的计算往往成为广大考生的阿喀琉斯之踵。

华图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魏华刚老师在此给大家介绍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计算方法之一:“直除法”,希望能通过实例的讲解对考生够提高数据计算的速度与准度有所帮助。

【方法点睛】“直除法”是通过首两位、首三位来判断答案,具体的分析包括四个层次、三个细节。

华图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魏华刚老师提示:这是直除法最基础的层次,但是考生需要注意三个细节:1. 被除数保持不变(因为除不尽可以落位);2. 除数四舍五入取前两位;3. 商最后取前两位。

不用管答案是26点多,260多、2600多或者是0.026等,只要是26开头就是正确答案了。

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通用3篇)

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通用3篇)

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通用3篇)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第1篇分析技巧是利用新思维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除硬算。

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或基期量的题目,当增长率可以用百化分的方式转换成分数后,我们就可以利用份数法来进行计算。

如果增长率R可表示为a/b的分数形式,则基期量为分母b份,增长量为分子a 份,现期量为b±a份(R为负数时减)参考答案:C解题步骤:第一步:增长率R=,可看成1/6第二步:基期量6份,增长量1份,则现期量7份第三步:现期量29144对应7份,则1份=29144/7约等于4200当无法应用份数法(增长率R不能化成熟悉的分数),或选项离得近,份数法误差大时,可利用假设法求增量。

第一步:假设增长量,主要依据四个选项答案并结合着材料中已知的现期量和增长率进行假设第二步:真实的现期量-假设的增长量=假的基期量第三步:假的前期量×增长率=增长量(答案)材料:参考答案:B解题步骤:第一步:假设增长量=第二步:第三步:50000×8%=40001、原理以盐水为例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里边分别装满浓度为30%和浓度为50%的盐水,然后将两杯盐水倒到一起,问倒到一起后的盐水浓度?一大一小两个的杯子,大的里边装满浓度为30%的盐水,小的里边装满浓度为50%的盐水,问混合到一起后的盐水浓度?很显然,杯子一模一样,则混合后为平均浓度40%,杯子一大一小,则混合后一定在30%-40%之间。

结论:混合溶液浓度一定在两个溶液浓度之间,且靠近于质量大的溶液浓度2、如何鉴别类浓度资料分析中不会给大家一杯溶液去分析,都是类浓度题。

类浓度题存在两个特征:一是比值,二是总分关系。

例如,增长率R,平均值等参考答案:错误分析过程:增长率R是比值,并且存在总分关系,全国是总,手机移动设备和非手机移动设备是分,根据混合溶液思想,全国的R一定在他们两者之间,即非手机R<<,因此非手机移动设备上网的流量同比增长R<,没超过2倍对于除法计算,选项设置为区间范围的题目,可以将区间断点的数值与分母相乘再与分子比较,判断大小关系,进而实现快速秒杀的方法参考答案:B解题过程:根据题意,计算就能得到答案,由于选项都是区间形式,我们可以把区间断点带入验证,例如带入50,用50×发现略小于,说明应该比50略大,因此选B资料分析掌握技巧总结第2篇加减乘除的应试技巧既简单又实用,是提升资料分析计算环节速度的基础。

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

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资料分析公式及例题(最全)

资料分析公式及例题(最全)

A B 一、增长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增长率 = 增幅 = 增速 = 增长量 ÷ 基期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如果初值为 A ,第 n+1 年增长为 B ,年均增长量为 M ,年均增长率为 %,则:M=B −A = A( +x %)nn 增长量 = A × m , 当 m>0B 时, m 越大, m% 越大。

%现期量高,增长率高,则增长量高。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乘除法转化法: 当0 <x < 5%时, = ≈ × (1 ∓ x)B【例 1】2011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5278 万人,比上年增加 1055 万人,增长 4.4%。

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 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明显提 高。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 2011 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16537 万人, 比上年增加 324 万人;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4438 万人,比上年增加 334 万 人, 增长 8.1%;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4215 万人, 比上年增加 370 万人, 增 长 9.6%。

问题: 与上一年相比, 2011 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增长率约为( )A . 2.0%B . 4.4%C . 5.2%D . 8.1%【例 2】2010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2972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7%。

其 中,出口额 15779.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3%;进口额 13948.3 亿美元,同比增 1+m% 1+m%1±x 1长 38.7%。

问题: 2009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 )万亿美元。

A.1.6B.2.2C.2.6D.3.0二、比重比重 = 分量÷总体量× 100%已知本期分量为 A,增长率为 a%,总量为 B,增长率为 b%,则:基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A ÷ (1 + a%) A 1 + b%= ×B ÷ (1 + b%) B 1 + a%如果 a%>b%,则本期 A 占 B 的比重(B A)相较基期(B A× )有所上升。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析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析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中,资料分析题通常是考查考生解读、分析和推理数据信息能力的一种题型。

本文将从解题思路和技巧两个方面进行行测资料分析题的解析。

解题思路:1.审题:仔细阅读题目和给出的资料,了解背景信息和要求,分析题目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2.整理资料:将给出的资料进行整理,包括统计表、图表、文字描述等,可以使用标注、画图或总结等方法,将重要信息和关键数据标记出来,形成数据框架。

3.观察分析:对整理出的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关联、趋势、规律和异常等重要信息,并进行比较、推理和推断,形成初步的结论。

4.推理推断: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推理和推断,探究可能的原因和结果,考虑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形成综合性的分析和解释。

5.快速判断: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解题思路,快速判断选项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有选择地阅读选项内容,排除明显错误或不符合逻辑的选项。

6.选答案:根据分析和判断的结果,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进行确认,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正确”、“错误”、“可能”等特定词汇。

技巧:1.熟悉常见图表:掌握常见的统计表、折线图、饼图、柱状图、散点图等各种图表的阅读和分析方法,了解图表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注重关键信息:在阅读和整理资料时,注重关键信息和数据,忽略次要信息和噪音,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解题有帮助的内容上。

3.善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资料的数据和趋势,找出规律和变化,进行推理和推断;同时,对于选项也可以通过比较进行判断,找出最佳答案。

4.谨慎操作:在解题过程中,要认真细致,避免因粗心漏掉重要信息或数据,尽量减少计算、填写和阅读错误,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5.逻辑推理:在分析和判断过程中,遵循逻辑思维的原则,合理推理和推断,注意避免陷入非常规的推理方式和结论。

以上是关于行测资料分析题解析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在行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资料分析例题及答案

资料分析例题及答案

资料分析做题技巧?答:资料分析做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浏览材料:- 在开始答题之前,先快速浏览一遍所给的资料,大致了解资料的内容、结构和数据分布。

- 注意资料中的时间、地点、单位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与后面的题目紧密相关。

2.审题要仔细:-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避免因为误解题意而导致答案错误。

- 注意题目中的时间范围、比较对象、计算方式等细节。

3.定位关键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在资料中快速定位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 可以利用资料中的标题、段落首句、图表标题等来帮助定位。

4.掌握估算和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题目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计算,因此掌握一些估算和速算技巧非常重要。

- 例如,可以利用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转换来简化计算;利用四舍五入、取整等方法来估算结果。

5.注意数据单位和量级:-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量级是否一致,避免因为单位或量级错误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差。

- 如果遇到单位或量级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先进行单位换算或量级调整。

6.比较和排除法:- 在做选择题时,可以利用比较法和排除法来提高答题效率。

- 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不同选项之间的差异来缩小答案范围;排除法是指根据题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7.练习和总结:- 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资料分析的做题技巧。

-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8.注意时间管理:- 资料分析题目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某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 如果遇到难题或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等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来解答。

资料分析公式与例题(最全)

资料分析公式与例题(最全)

一、增长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 增幅= 增速= 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如果初值为A,第n+1年增长为B,年均增长量为M,年均增长率为,则:M=增长量= ,当m0 时,m越大,越大。

现期量高,增长率高,则增长量高。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乘除法转化法:当x时,【例1】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

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

问题:与上一年相比,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增长率约为()A.2.0% B.4.4% C.5.2% D.8.1%【例2】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其中,出口额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额139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

问题: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万亿美元。

A.1.6B.2.2C.2.6D.3.0二、比重比重= 分量÷总体量×100%已知本期分量为A,增长率为a%,总量为B,增长率为b%,则:基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如果a%b%,则本期A占B的比重()相较基期()有所上升。

如果a%b%,则本期A占B的比重()相较基期()有所下降。

本期比重较基期变化: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

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如:n个百分点,代表n%。

当我们进行实际量之间的比较时,一般使用“百分数”来表示,需要除以参考值。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完成资料分析题目,掌握一些快速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先略读材料:在开始答题之前,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和主题,了解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信息: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单位等关键信息,便于在答题时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2、数据处理技巧尾数法:当选项尾数不同时,可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适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快速判断选项。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简化计算。

例如,将 25%视为1/4,50%视为 1/2 等。

3、估算技巧截位法:对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减少计算量。

可以根据选项差距和数据特点选择截位的位数。

放缩法:在计算过程中,适当放大或缩小数据,以快速判断结果的范围。

4、分析选项技巧排除法: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和逻辑关系,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提高答题效率。

特殊值法:代入特殊值进行计算和比较,快速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二、练习题目及解析【例题 1】2019 年,某地区粮食产量为 12345 万吨,比上年增长56%。

上年该地区粮食产量为多少万吨?A 11691B 11782C 11856D 11928【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基期量的计算。

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列式为:12345÷(1 +56%)≈12345÷1056。

可以使用首数法,12345÷1056 的首位数字约为 11,排除 C、D 选项。

然后计算12345÷1056 ≈ 11691,故选 A 选项。

【例题 2】2020 年,某企业销售额为 5678 万元,同比增长 18%,利润为 890 万元,同比增长 25%。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资料(如文字、图表、数据等)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部分题目通常信息量较大,数据繁多,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很容易在这部分花费过多时间,从而影响整个考试的进度和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快速浏览材料在开始做题之前,先快速浏览一下给定的材料,了解其主要内容和结构。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数据单位、统计指标等,为后续解题做好准备。

2、识别题型资料分析的题型通常包括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在阅读题目时,要迅速判断出题型,以便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3、巧用估算和简化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善于运用估算和简化计算的方法。

例如,对于除法运算,可以将除数或被除数近似地转化为整十、整百的数,以方便计算。

同时,要注意结合选项,有时候通过简单的估算就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4、观察数据特点在面对数据时,要善于观察其特点。

例如,若数据呈现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或等差数列等,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快速计算。

5、掌握常用公式熟练掌握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公式,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的计算公式,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6、重视选项分析很多时候,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得出答案。

比如,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采用较为粗略的估算;选项之间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或大小关系时,可以据此进行判断和排除。

二、练习题【例 1】2019 年,某地区的 GDP 为 5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10%。

2018 年该地区的 GDP 是多少亿元?A 4500B 4545C 4000D 4400【解题思路】这是一道计算基期量的题目。

已知现期量为 5000 亿元,增长率为 10%,则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 5000÷(1+ 10%)≈ 5000÷11 ≈ 4545(亿元),答案选择 B 选项。

资料分析例题分析(附答案)

资料分析例题分析(附答案)

资料分析例题分析一、文字资料2005年全国专利审查与专利代理业务研讨会宣布,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将达346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4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8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17万件。

据介绍,我国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在“十五”期间大幅提高,审查周期大幅缩短。

发明专利人均待审量由“十五”初期(2001年)的154件下降到“十五”末期(2005年)的85件,平均结案周期从“十五”初期的53个月缩短至“十五”末期的24个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增长速度迅猛。

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三类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58.5万件,其中前100万件历时15年整,而第二个100万件历时仅4年零2个月;至2005年8月31日,三种专利的授予总量达到140.38万件。

其中,2004年共受理专利申请35.38万件,同比增长14.7%;2004年共授予专利19.02万件,同比增长4.4%。

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为国内申请。

(2007年国考131—135题)131.与2003年相比,2004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授予比例;专利申请授予量/专利申请受理量):( B )A.提高了5.3个百分点 B.降低了5.3个百分点C.提高了9.5个百分点 D.降低了9.5个百分点132.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最后约58.5万件专利的受理历时( A )A.15个月 B.14个月 C.10个月 D.8个月133.与1985年4月1日至2000年4月1日间专利申请平均受理时间相比,2000年4月1日至2004年6月1日间专利申请的平均受理时间下降了( C )A.64% B.68% C.72% D.82%13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①预计“十一五”期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将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1/3强②“十五”末期平均结案周期不到“十五”初期的一半③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间,我国专利的授予比例超过了50%④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中,第二个100万件所用时间不到总时间的20%A.1项 B.2项 C.3项 D.4项1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我国的专利审批总体能力已居世界前列B.目前我国的各项专利年申请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一C.“十五”末期,我国的专利在提交申请后两年内都可完成审查D.若同比增长不变,2005年全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将超过40万件二、表格资料2009年国考真题131—135题131.2007年该港口货物吞吐量最高的季度是:( B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132.2006年4月到200了年12月间,港口货物吞吐量高于900万吨的月份有多少个?( A )A12 B.13 C.10 D.11133.2007年4—12月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率最高的月份是:( B )A.8月 B.5月 C.6月 D.7月134.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的月份有几个?( D ) A.5 B.4 C.3 D.213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D )A.2006第一季度,月均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00万吨B.2007年第一季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于全年平均水平C.2006年4—12月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低于6万TEU的月份有3个D.2007年第四季度的所有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均比上一年同期有所下降三、图形资料条形图(柱状图)1990至1992年和2000至2002年全球发展中地区饥饿人口的比例示意图127.1990-2002年间,当地人民食物获取状况恶化的地区是( D )A.拉丁美洲和加勒比B.南亚C.撒哈拉以南非洲D.西亚128.按1990-2002年间的发展趋势,有几个地区将能够达到或超过2015年发展中地区(总体)的目标水平( B )A.3个B.4个C.5个D.6个129.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C )A.3.30B.3.96C.4.02D.4.82130.下列说法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 C )I.1992-2002年间,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II.1992-2002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基本能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III.1992-2002年间,发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IV.1992-2002年间,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A.IB.II和IIIC.I和IIID.I和IV扇形图(饼图)根据下图提供信息回答136-140题。

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附例题)

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附例题)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大分数小分数9/5 7/49-7/5-1=2/1(差分数)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李委明提示: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资料分析全攻略+例题分析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

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

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分明显。

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

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

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200米 B.2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C.11.6%D.9.3%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 B.27.8% C.72.2% D.29.5% 【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 ;2.A;3.B ;4.C;5.C。

第1题,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第2题,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第3题,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

第4题,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

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

[例题2]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

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

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

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

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

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

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 A.23.8% B.17.6% C.6.2% D.6.3%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 A.1/2弱 B.1/2强 C.1/4弱 D.1/4强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 A.310.29亿元 B.288.29亿元 C.32亿元 D.22亿元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A.12% B.19.7% C.30.3% D.8.7%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 A.9545.46亿元 B.6495.66亿元C.4592.38亿元D.310.29亿元【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 ;2.B ;3.D ;4.D;5.C。

第1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2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

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第3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

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第4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

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

第5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例题3]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占16.1%;国库券占8.4%。

2000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8491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

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元。

1.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 )。

A .股票 B.商业和服务业 C.国库券 D.不能确定2.私营企业主比职业股民月均收入高多少?( )A.2451元 B.4954元 C.4594元D.3728元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 )A.16.1% B.8.4% C.10.1% D.11.1%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行投资活动?( )A.50.7% B.26.2% C.34.6% D;42.3%5.如果要缴纳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 )A.8491 B.13445 C.849.1 D.7641.9 【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C;2.B;3.C;4.A;5.D。

第1题,投资股票比重为26.2%,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16.1%,国库券占8.4%,比较5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

A .玉米 B.谷子 C.小麦 D.大豆2.该地1992年与1976年相比,新增加的粮食作物是( )。

A .玉米,大豆 B.谷子,小麦 C.高粱,谷子 D.大豆,高粱3.与1976年相比,该地1992年小麦构成比重下降多少?( )A.4.8 B.4.8% C.3.8 D.3.8个百分点4.1992年,该地构成比重相同的粮食作物是( )。

A .大豆,玉米 B.谷子,小麦 C.大豆,高粱 D.小麦,玉米5.1976年,该地谷子所占比重为( )。

A .21.4% B.14.3% C.10.5% D.64.3%【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A ;2.D;3.D;4.B;5.A。

第1题,在各种格式的扇形中,空白应是最惹人注目的,因此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到空白扇形的面积最大,稍一看数据即可得到本题答案为A。

第2题,需要仔细比较这两个图形,经过观察,对照图标,我们可以知道,新增的是大豆和高粱,即答案选D。

第3题,需要对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首先要找出小麦的图标,然后在两个平面图的相应部分找出数据,进行相差处理即可,需要注意的是,3.8和3.8%是完全不同的,绝不能相互替代,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4题,只需在第二个图形中进行比较即可,只要不将各种粮食作物的图标搞混弄错,应该很容易就得出本题答案为谷子和小麦,答案选B。

第5题,该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找出需要的是哪一个平面图;第二,根据谷子的图标在相应的平面图中找出答案。

这类题主要考查的是细心,只要稍微仔细一点,是很容易做好的。

[例题2] 根据下图回答l-5题:1.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A.大学 B.高中 C.中专 D.初中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上说法都对3.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A.大学和中专 B.大学和高中 C.中专和初中 D.高中和初中4.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凭的职工有多少?( )A.3 B.30 C.300 D.不能确定5.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A.5人 D.7人 C.7% D.5%【师说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B;2.D;3.C;4.B;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