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2018-2019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 王国维《观堂集林》载:“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其所肯定的周王朝崭新政治制度有①立嫡立长之制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③封建子弟之制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稣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缴纳贡赋4.有学者认为:“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味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的认识反映了西周时期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B.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C.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5.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A.大宗、小宗是相对的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C.周朝形成嫡长子继承制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6.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情等事”,为“天下耳目风纪词”。

该机构可能是A.中书省B.枢密院C.宣政院D.都察院7.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版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有一个为士的官员,20岁时,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甲,22岁时,他又娶了一个妾并生大儿子乙,24岁时,他的妻子又生儿子丙,25岁时,他的妾又生儿子丁,这个官员后来不幸去世,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按周朝规定,主要由谁继承家业和爵位A.甲 B.乙 C.丙 D.丁2.“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实行()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王位世袭制3. xx年新年伊始,一场几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但大雨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5. 秦《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6.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为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的剧名明显犯了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历史学家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8.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宜王。

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

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

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在此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郡国并行制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8.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河北邯郸永年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邯郸永年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48分)1. 《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2. 据记载,周人的婚嫁年龄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但至迟在春秋时代,周人的晚婚习俗已开始被早婚所替代。

齐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一些思想家,如墨子,也竭力主张早婚。

这主要是因为( )A.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D.人地矛盾不断激化3。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

"吕思勉意在说明(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4。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

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

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 )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C.士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5。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招募平民煮盐,政府统一收购发卖。

唐中期时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政策,在产盐之地设立机构将食盐收购并卖给商人。

这一变化()A.增加了盐业市场化成分B.废除了政府对盐业垄断C.提高了手工业者积极性D.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6。

别驾本为刺史随员,负责协助刺史处理各类文书,东汉末年多为各州刺史自行任命;隋以后别驾则由朝廷统一任命,职权也有所不同。

这一变化( )A.加强了刺史的监察职能B.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C.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D.打破了士族对政权的垄断7。

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根据中国考古发现,在晚更新世(年代为距今12万年至1万年)的遗址中,除了被吃剩的兽骨外,一般很难见到食物遗存,尤其是碳化的粮食作物;而在全新世(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会有一些完整的碳化粮食遗存。

材料可用于说明( )A.粮食储存技术进步B.渔猎不能满足人类需要C.原始农业得到发展D.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2、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

某原始人墓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B.原始人群社会C.母系氏族社会D.父系氏族社会3、有学者说:“商人所谓‘上帝’(卜辞多称“帝”),既是至上神,也是宗祖神。

按照上古的宗教政治理论,‘王’正是由于它是上帝的嫡系后代,所以才有统治天下的权力。

”据此可知,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等级森严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4、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

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

这种现象的影响是( )A.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提升B.官僚政治得以确立C.形成开放自由的文化风气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5、2022年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在构建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系统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成为设计团队的灵感源泉、文化根脉。

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墨子6、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社会制度改革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说明各国变法( )A.推动了社会转型B.消除了兼并战争C.确立了官僚政治D.促进了华夏认同7、王同学的历史小论文中有“从争霸到兼并”“从世袭到流动”“从贵族到民间”等标题,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秦始皇及其遗产B.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C.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D.豪强士族与中央集权政府之矛盾8、汉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残破,刘邦及其大臣在总结秦朝短命的教训时,认为秦朝之所以失天下,“乃举措暴政而用刑太极故也”,决定惩秦之失,改弦易辙,在统治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含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发掘,山东城子崖遗址自下而上呈现出三层叠压。

最下层是一种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黑陶文化层”,其出土的陶器、卜骨与殷墟出土相近;第二层为岳石文化层,大致与二里头文化相当;第三层为周文化城址,出土较多的铜器。

据此,可推知()A. 该遗址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B. 黑陶文化是商周文化的直接来源C. 该遗址有力证明了夏王朝的存在D. 该遗址印证了远古文明演进历程2. “西周分封制是较商朝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

”这里的“更进一步”主要指的是西周分封制()A. 推动了世袭制形成与发展B.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 确立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D. 开启了政治与血缘关系的结合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经济性分区用地比例陡增,政治性分区用地比例相对有所降低。

由于增的加了经济性分区及工商业者居住区,当时各国诸侯纷纷于郭内或近郊修建离宫别馆和苑囿。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 工商业经济繁荣B. 农本思想依旧突出C. 经济型城市出现D. 宫廷生活日益奢靡4. 前214年,始皇征发戴罪之人、赘婿、商人等参与讨伐岭南的战争,后又把一些贪墨蠹政的官员贬谪到岭南,同时,政府也迁移了一些北方人到岭南居住。

如赵佗在行戌南海之时,就曾派人上书“求女无夫家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秦始皇这些举措旨在()A. 澄清朝廷吏治B. 加强对岭南的统治C. 推动民族交融D. 促进国内人口迁徙5.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诏书形式将统一度量衡的命令颁发给全国,并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刻在度量衡器物上。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指定位置上用黑色签字笔清楚地填写姓名、班级,并用铅笔正确涂写考试号。

2.第Ⅰ卷(1~23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或答题栏的空格内。

若在答题卡涂写,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3.第Ⅱ卷(24~28题),该部分答案一律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试卷指定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漳州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朝”。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集权于中央D .提高外戚和宦官地位,打击重臣、排挤丞相,加强皇权4.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A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 .周朝的分封制C .秦朝的郡县制D .元朝的行省制度5.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水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

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A. 周幽王的荒唐B. 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C. 周王室的衰微D. 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3.“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那么,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枢密使4.“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肯定了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公九卿制D. 察举制5.“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所以,采取的地方制度是A. 郡县制B. 郡国并行制C. 分封制D. 行省制6.阅读右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图片反映的是元的行省制B. 图片反映的是清的疆域图C. 当时的地方长官都有封国D. 当时的地方容易出现割据7.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结果把这事闹黄了。

魏征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 三公九卿制延续B. 魏征所在中书省部门有审核权C. 君主专制被否定D. 制度赋予魏征驳回诏令的权力8.《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六校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六校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1.5*30=45分)1.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

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2.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

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3.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A.维护周的统治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4.人们一直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

这表明我国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5.“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6.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是为了确保以君主专制为轴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且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

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废井田,开阡陌 D.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7.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河北省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I)卷(新版)

河北省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I)卷(新版)

河北省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20高三上·运城月考) 从发现的商代铸铜遗址来看,铸铜作坊主要分布在都城遗址和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一般的村落遗址中基本不见。

都城遗址中的铸铜作坊在规模、铸造技艺、生产铜器的数量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商代()A . 官营手工业集中在都城B . 手工业文明相对发达C . 社会各个阶层等级分明D . 都城的经济职能突出2. (2分) (2020高一上·辽阳月考) 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 . 姜寨遗址B . 仙人洞遗址C . 二里头遗址D . 殷墟遗址3. (2分) (2020高二下·西安期末) 王惠岩、张创新著《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权力更为集中。

”这可以表明()A . 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 . 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 . 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 . 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4. (2分)有人在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 .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 .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 . 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 .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5. (2分)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欲拜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将,两人以“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相拒。

有学者据此推论,秦朝的统一形态是不完善、不完备、不彻底的。

该推论的研究视角是()A . 军事制度B . 法律制度C . 政治制度D . 文化心理6.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邯郸市永年区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邯郸市永年区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 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A. 分散质直径大小B.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C. 是否稳定D. 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答案】A【解析】【详解】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是浊液,小于1nm的是溶液,介于1nm和100nm之间的是胶体,答案选A。

【点睛】该题容易错选B。

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但不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 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A. 淀粉溶液B. 有色玻璃C. 饱和食盐水D. 雾【答案】C【解析】【详解】A.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分散系,故A不选;B.有色玻璃属于胶体分散系,故B不选;C.食盐水是氯化钠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不是胶体,故C选;D.雾属于胶体,故D不选。

答案选C。

3. 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静置不易产生沉淀B. 胶体是不均一、不稳定的分散系,静止易产生沉淀C. 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答案】B【解析】【详解】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静置不易产生沉淀,故A正确;B. 胶体是介稳体系,比较稳定,静置不易产生沉淀,故B 正确;C.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具有的性质,溶液没有,故C 正确;D.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之间,溶液小于中分散质粒子1nm ,故D 正确; 答案选B 。

4. 下列各组选项按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 HCl 、2SO 、石墨、液氯 B. 蔗糖、4CuSO 、氮气、胆矾 C. NaCl 、乙醇、铁、空气 D. KCl 、3NaNO 、氯气、石灰水【答案】C 【解析】【详解】A .液氯是单质,故A 错误; B .蔗糖是非电解质,故B 错误;C .NaCl 、乙醇、铁、空气分别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故C 正确;D .NaNO 3是电解质,故D 错误; 答案选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1.5*30=45分)1.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

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2.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

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3.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A.维护周的统治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4.人们一直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

这表明我国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5.“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6.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是为了确保以君主专制为轴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且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

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废井田,开阡陌 D.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7.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8.《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包括《尚贤》、《非攻》、《兼爱》、《修身》、《天志》《明鬼》、《备城门》、《备梯》等,涉及哲学、逻辑、军事、工程、几何学等,这反映出《墨子》A.最能体现各国统治者的需求B.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C.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D.对自然规律进行了系统概括9.瞿兑之在《秦汉史纂》中云:“中国成为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

二千年来如一日,此秦汉之所赐也。

”据此,该学者强调秦汉时期A.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统一的基础B.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一定合理性C.形成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统一D.思想嬗替是王朝取得成功的经验10.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

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

这反映当时A.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B.国家管理运用法家思想C.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D.器物制造技术领先全球11.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之争刘邦取胜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了改朝换代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D.推动社会转型12.西汉建国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于法家政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

这表明汉代儒学A.分化为不同的派别B.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理论体系丰富完善D.紧密结合现实政治13.《史记》曰“(汉)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解释说:“言封子弟境土交接,若犬牙不正相当而相衔入也。

”这些史料说明汉初A.承袭了秦的治理模式B.刘邦极力稳固皇权的治国用心C.郡国并行制度的实行D.王国严重威胁中央统治的权威14.侍中原本主要是服侍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逐渐发展为顾问议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特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物,卫青、霍去病任侍中时因功升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右。

侍中的权责变化反映了( )A.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人员B.丞相阻碍汉武帝积极进取C.汉武帝利用侍中加强皇权D.就任侍中的官员功勋卓著15.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造纸、印刷等技术传入了西方;引进了葡萄、苜蓿、芝麻、黄瓜、马铃冀等新植物品种,玻璃及糖等制造技术。

上述传播()A.构成了丝绸之路主要物质内涵B.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与发展C.改善了沿线各民族的生活水平D.推动了中外农业技术的发展16.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将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

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

这说明A.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B.壁画已经丧失装饰功能,C.绘画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D.地方豪强主导艺术审美17.两汉时期,政府虽多次严禁百姓私自为血亲复仇,但这一行为却屡禁不止。

官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也往往对血亲复仇者宽大处理,甚至予以褒扬。

这说明两汉时期A.官员没有法律意识 B.社会矛盾尖锐C.儒家伦理观念强化 D.中央集权削弱18.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立国号为“汉”,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并声称“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

材料反映出西晋末年A.匈奴族与汉族关系较好B.司马氏的统治已难以维系C.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明显D.蜀汉政权的影响较为巨大19.如表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郡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表A.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郡国制盛行C.中央集权加强D.地方制度更替频繁20.流行服饰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反映着社会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服饰呈现不同的特色。

依据所学知识推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色是A.等级分明B.丰富多彩C.清新自然D.简朴传统2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而北方编户就有了引人瞩目的增长迹象:如北魏末年的河北括户曾使当地丁口增加了一倍之多。

出现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经济发展速度更快B.南方佛道空前盛行C.北朝国家管理能力更强D.南朝士族更为腐朽22.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这反映了唐太宗A.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B.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议C.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根本D.充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23.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24.“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

”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A.轻赋省刑 B.开明的民族政策C.广开言路 D.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25.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

……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

上述现象得以改变始于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6.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27.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

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行政权B.削弱三省权限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D.加强皇权28.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29.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30.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石窟风气盛行。

其中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等。

这些石窟中的佛像无论何种形象,很多都身着汉族形式的衣饰。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北方经济地位上升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中外文化交融增强 D.三教思想趋于融合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三小题,共55分)31.(15分)图1、图 2、图 3、图4是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照示例,从图 2、图 3、图 4中分别提取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信息,判断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示例:图1:信息:都城咸阳;统一;长城;桂林、南海、象郡;西南夷纳入管辖范围;灵渠时期:秦朝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史记·平淮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秦末农民起义摧毁了秦代商人地主的政权,同时在客观上缓解了土地问题的严重性。

一方面,在战争中农民大量死亡减少了人口的数量;另一方面,旧的土地所有者随着政权的崩溃也抛出了大量的土地。

材料二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陈苏镇《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汉高帝五年,诸侯王领22郡,刘邦自领24郡,而高帝十二年,诸侯王领38郡,中央直辖15郡。

7个诸侯王国的封地,不仅占据了当时汉朝整个疆域的一半,而且还是位于汉疆东部最富庶的地区。

相比之下,此时由高帝刘邦所亲自统辖的汉郡却只有15个,比高帝五年异姓诸侯王国存在时的汉郡领域还小。

——葛剑雄、安介生、李晓杰《地图上的中国:历史.疆域与政区》材料三在中原种族四周的诸种族中,尤以北方的匈奴对中原政权的威胁最大。

楚汉之际,“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

他们“东击东胡”,“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侵燕、代”,征服了北部大片土地。

……其领土南缘最接近中原政权的中心,所以总是弯弓跃马,南侵中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