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原文、赏析
杨慎《出郊》原文、译文及赏析
杨慎《出郊》原文、译文及赏析《出郊》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作者的视角,描写了南方山乡水田的优美富庶,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出郊》原文明代:杨慎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及注释译文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
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注释①郊:泛指城外、野外、郊外。
②高田:沿着山坡开辟的田畦,又叫梯田。
③平田:指山下平地上的田块。
④棋局:象棋盘。
⑤鹭:一种长颈尖嘴的水鸟,常在河湖边、水田、沼泽地捕食鱼虾。
⑥点破:打破了。
⑦秧针:水稻始生的秧苗。
赏析诗人被贬于云南永昌卫,被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所感染,突然白鹭飞来,打破诗人心田的平静,古代诗人、画家常以鹭鸶喻乡思情绪,这是诗人浓郁思乡之情的写照。
首二句写水田的形态,喻之以楼梯、棋盘,都属整饬之美,写出了高田和平田的壮观,高田系仰视所见,层层如楼梯;平田系俯视所见,纵横如棋盘。
田畦井井有条,秧苗长势喜人,通过诗人视角和所处位置的变化描写了不同方位的田野的景色。
后两句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静谧的画面带有动态,诗人化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写出“万绿苗中一点白”的奇观。
末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诗眼在“点破”二字。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此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独具匠心。
全诗以郊外踏青者的目光为描写的触角,先由仰视和俯视描绘了从远处到近处的秧苗所染出来的浓浓的春色,从而凸现了南方水乡水田的静态春光。
紧接着,目光随突然掠来的白鹭而转移,在被“点破”的“秧针绿”的特写镜头上定格,由静而动,再配之以色彩的强烈对比,鹭之白与秧之绿使得嘎然而止的诗篇更富有自然的情趣。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勾画了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
在一坡坡修整得非常精致的梯田旁,有一片片棋盘般的平整水田,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及注释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赏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古诗词原文鉴赏
古诗词原文鉴赏古诗词原文鉴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词原文鉴赏1南歌子〔宋〕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释】(璞如子)①疏雨池塘见──疏雨:零散飘落的细雨。
此句描写:零散飘落的雨点,只有在池塘水中溅出的波纹上才看得到。
笔在细微之处独见功夫。
②微风襟袖知──细微的风丝儿,只有衣襟与袖口能够感知。
此句与上句对仗,依然是在景物细微之处落笔。
③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浓荫。
夏木:泛指夏天的树木。
啭黄鹂:黄鹂啼啭。
此句静中有动。
④立移时──立:停立。
移时:片刻,一会儿。
⑤扶头──原指入醉后以手掺头之态,又指味浓醇烈的酒。
后来“扶头”二字常被诗人用来说酒。
⑥难逢敌手棋──难以逢遇与自己堪称敌手的人下棋。
⑦日长偏与睡相宜──夏日天长,正好与没事睡觉相适宜。
偏:恰好,正好。
相宜:相适宜。
【赏析】(赵木兰)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
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
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南歌子》便是一例。
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见”,知觉的意思,可与第二句的“知”字互证。
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
这景致并无多少新奇,到是“见”“知”二字颇见功力。
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
便是主人公观物,这里用笔也曲回婉转,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与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与鉴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诗意: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鉴赏: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的意思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的意思春暖花开,大地回春,绿色苍翠,醉人心花。
如果说春天有一个最佳声音,那么,这便是“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这句话,从美丽的民谣中传唱开来。
白鹭,它是一种身形巨大的白色鸟,传说它唯一的羽毛就能遮住太阳,这种比喻令人倍感惊艳。
传说中的白鹭,像一团能量,在空中来来去去,把万物按大小顺序拼凑组合,将绿色的大地慢慢变得更加美丽华丽。
于是,嘈杂的声音中掀起一阵惊叹: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看,太阳下白鹭翱翔着,笔直的鸟影点破秧针绿的天空,开启了一场大自然的歌谣,整个广袤的土地都被它点缀了一道绿色的金线。
每当白鹭忽飞在蓝天白云之间,它总是伴随着一阵轻风,一片绿草,一派幽香,一片清脆的笑声,美丽的天蓝色绽放出迷人的微笑,生动的把景象拼接在一起,把大地和天空细腻的缝在一起,整个芳草如画的田园场景在白鹭的编织之下翩翩起舞,宛如一只大提琴,把围抱在田园中的乐章奏响出来。
除此之外,白鹭也有其他几种独特的特征。
它有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它总是把所有物事,把所有乌黑深邃的黑暗,都看在眼底;它有一双长长的长翅,就像一只仙女挥舞着这双长翅,在河水和湖水的彼岸,把美丽的图案画在天地之间,穿过天空,透过雾茫茫,在浩瀚的大海中留下一道道风景线;它还有一抹美丽的羽毛,它总是轻轻搅动,时而云淡风轻,时而风卷残云,就像一抹轻盈的笔画,把大自然最美丽的画面押在心里,永远不忘。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这句话,代表着春天绿色的气息。
当它忽然飞来,点亮了绿色大地,它表达的不仅是希望与生机,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在美丽的旋律中,让一片绿色,沉浸在大地的深处,让大自然充满着温馨的深情。
愿一个温馨的绿色,在每一个春天里,点亮我们心灵深处最深沉的思念,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在这绿色中,迎来一段美丽的旅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杨慎的诗_杨慎的诗歌鉴赏
杨慎的诗_杨慎的诗歌鉴赏明代杨慎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咏柳明代杨慎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
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
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
游子魂锁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明代杨慎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
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明代杨慎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
说甚龙争虎斗。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明代杨慎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敦煌乐明代杨慎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卖花声·春梦似杨花明代杨慎春梦似杨花,绕遍天涯。
黄莺啼过绿窗纱。
惊散香云飞不去,篆缕烟斜。
油壁小香车,水渺云赊,青楼珠箔那人家。
旧日罗巾今日泪,湿尽铅华。
古诗出郊·高田如楼梯翻译赏析
古诗出郊·高田如楼梯翻译赏析《出郊·高田如楼梯》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杨慎。
其古诗全文如下: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前言】《出郊》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勾勒描绘了南方山乡水田的优美富庶,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最后一句尤为点睛之笔,将春日郊外的田畴景色写的秀丽如画,美不胜收。
【注释】①郊:泛指城外、野外、郊外。
②高田:沿着山坡开辟的田畦,又叫梯田。
③平田:指山下平地上的田块。
④棋局:象棋盘。
⑤鹭:一种长颈尖嘴的水鸟,常在河湖边、水田、沼泽地捕食鱼虾。
⑥点破:打破了。
⑦秧针:水稻始生的秧苗。
【翻译】山上的田,高高低低就像楼梯;山下的田,块块分割犹如棋盘。
忽然一群白鹭飞过田野,点破了秧田里秧苗成片的绿色。
【鉴赏】我国西南地区的农业经济自两宋以来得到了较大的开发,到了明代中叶,愈见发展。
如果说吟咏中原农田春光的诗篇早就涌现在诗人们的笔下,刻划江南一带水乡**的诗作自魏晋以来也迭有佳句的话,那么,广大西南丘陵地区的田园春景,大致是在明代以来才开始为诗人们描摹的。
在同类的作品中,杨慎(四川新都人)这首《出郊》诗,堪称为代表作。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前两句写水田的形态,喻之以楼梯、棋盘,都属静态的美,后两句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然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画面带上动态。
诗人在寂静秧田的画面上,抓住一个美妙的瞬间,用一群白鹭的活动点缀画面,使全诗显得色彩亮丽,生动有趣。
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意象:在一坡坡修整得非常精致的梯田旁,有一片片棋盘般的平整水田,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
偶尔有白鹭飞来止息,点破如针芒般的绿色秧田,留下洁白的身影。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此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独具匠心。
全诗以郊外踏青者的目光为描写的触角,先由仰视和俯视描绘了从远处到近处的郁郁葱葱的秧苗所染出来的浓浓的**,从而凸现了南方水乡水田的静态春光。
辛弃疾《摸鱼儿 观潮上叶丞相》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
②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③朝又暮。
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④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⑤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
⑥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⑦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⑧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⑨【注释】①观潮:指观赏钱塘江潮。
叶丞相:名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此时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②“望飞来”二句:鸥鹭,喻潮水卷起的白色浪花。
须臾(yu鱼),一会儿,片刻。
鼙(pi皮)鼓,古代军用的一种大鼓。
③“截江”二句:将潮水喻为千军万马在交战。
组练,“组甲被练”的省写,指军队。
《左传·襄公三年》:“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
”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鹍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稼轩语出此。
鏖(qo熬)战:激战。
貔(pi皮)一种似熊的猛兽。
诗文中常用貔虎喻士兵。
这里亦用以喻潮水。
④悄:直,浑。
吴儿:江浙一带弄潮的青少年。
⑤红旆(pei配):镶红边的旗帜。
蹙(cu促):踢。
⑥“人间儿戏千弩”:据《宋史·河渠志》载,五代吴越王钱镠曾在杭州候潮门外布置士兵用强弩数百射潮,想止住潮水,以便筑堤。
⑦白马素车:形容潮水缓缓退走的样子。
⑧“堪恨”二句:春秋时,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话,与越勾践讲和。
后又听信奸臣伯嚭(pi痞)的谗言,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剑,令其自杀。
传说子胥遇害后,冤魂不散,年年八月在钱塘江驱水作潮。
属镂,宝剑名。
⑨陶朱:指越大夫范蠡(li里)。
他帮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弃官而去,带上西施,隐入五湖(太湖的别称)。
后来发了财,改名陶朱公。
舸(ge葛):大船。
【译文】举目望去,潮水从天边奔涌而出,好象鸥鹭密密飞来,把半个天空遮住。
顷刻之间,潮水轰响,如同擂动了震撼天地的战鼓。
题春江渔父图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春江渔父图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题春江渔父图原文、翻译及赏析题春江渔父图原文、翻译及赏析题春江渔父图原文、翻译及赏析1题春江渔父图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范文5篇)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横溪堂春晓宋代:虞似良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译文: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
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
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
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
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
注释:一把青秧(yāng)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míng)冥。
青秧:绿色的秧苗。
趁手:顺手、就手。
趁,随即。
轻烟:淡淡的烟雾。
漠漠:烟雾迷漫的广大无边的样子。
冥冥(mǐng):形容天气昏暗。
雨冥冥:天气阴沉沉的,将要下雨。
东风染尽三千顷(qǐng),白鹭(lù)飞来无处停。
染尽:这里形容春风把田里的稻苗全部吹绿,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
三千顷:形容稻田面积广阔。
顷,地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
白鹭:水鸟名,羽毛洁白,腿长,能入水捕食鱼虾。
方。
趁手青:插秧下田,随手就青。
漠漠:漫无边际。
冥冥:昏暗的样子。
染:这里指东风把秧苗吹成青色。
东风:春风。
整首诗没有一个字用到“绿”,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生意盎然的绿,一幅人和自然和睦交融的春之画卷,生机勃勃。
赏析:首句“一把青秧趁手青”,写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说明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
前一个“青”做形容词,后一个“青”做动词。
第二句“轻烟漠漠雨冥冥”,写春天的季节特点:薄雾弥漫,细雨朦朦,这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
这样的天气特点,是江南水乡春天常见的景象,有鲜明的地区色彩。
第三句“东风染尽三千顷”写春风吹绿了广阔的田野。
这里用“东风”代替春风,并用“染尽”强调春风的力量。
到底染尽了什么?诗人不说,也不需说,读者自然会想到和煦的春风把一望无际的稻田都吹绿了,大地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第四句“白鹭飞来无处停”以白鹭飞来没有落脚的地方作结,反衬禾苗长得密密麻麻,热情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大地的面貌。
和白鹭有关的古诗词
和白鹭有关的古诗词1.《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赏析:一群白鹭在小溪中忘情追捕着鱼虾,忽然受到惊吓,向葱翠的山林飞去,远远望着白鹭的丽姿,犹如晚风中落下的片片梨花,令人陶醉。
2.《白鹭鹚》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赏析:一只白鹭从空中飞入秋日的水中,像是白霜坠入水中那样洁白鲜亮。
秋水泛白,蓝天之上孤飞,其白鲜明。
李白用“孤飞”、“心闲”、“独立”充分表达了对白鹭的清高、安适和独行状态的向往。
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4.《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5.《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赏析: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地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6.《白鹭》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赏析:诗人借写白鹭表达自己的愁闷心情,一是思念亲人,一是仕途坎坷。
自己真值壮年,年富力强,却怀才不遇,怎能不感慨万千。
用白鹭代表自己,用借代手法。
7.《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赏析:白鹭鸶拳着一条腿,单足立在冰凉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洒满大江。
明代诗田园诗词
明代诗田园诗词
1、《出郊》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山坡上的畦田就像楼梯一样,上下平地上的畦田就像棋盘。
忽然白鹭飞到水稻田中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2、《春暮西园》明代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3、《首夏山中行吟》明代祝允明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译文】梅子熟了,从青色变成了黄色,地里的菜和麦子也都成熟了,又到了忙着养蚕缫丝的时节。
山寺里悠闲自在的僧人,烹煮着老茶树的茶汤,村里的姑娘站在酒垆边煮酒,酒香四溢。
《出郊》杨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出郊》杨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诗人首先从宏观上描绘了郊外的景色,将高田比作楼梯,平田比作棋局,形象地写出了田畦的整齐和稻田的广袤。
“如”字用得生动形象,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这句诗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将白鹭的出现比作点破秧针绿的一笔,使静态的画面瞬间灵动起来。
白鹭的出现不仅打破了秧田的宁静,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点破”二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的轻盈和灵动,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尤为经典,它不仅描绘了春日郊外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杨慎的代表作之一。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这两句诗描绘了水田的形态,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高田比作楼梯,将平田比作棋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田和平田的壮观。
稻田整齐有序,宛如一级级楼梯,一望无际;平田平整如棋盘,阡陌纵横。
诗人通过俯瞰和仰视的角度,展现了田畦的规整和稻田的广袤。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诗人描绘了一片绿色的秧田,忽然飞来一只白鹭,打破了秧田的宁静,给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点破”二字用得巧妙,形象地写出了白鹭的出现给秧田带来的变化,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诗人以“点破”来形容白鹭的动作,寓意着白鹭如同一个点,打破了秧田的绿,也打破了画面的沉寂,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动态美,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被贬谪云南永昌卫。
在被贬期间,诗人远离朝堂的纷争,享受宁静的乡间生活。
在这片绿色的田野中,诗人看到白鹭飞翔,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整首诗描绘了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南方山乡的美丽风光。
田园诗《横溪堂春晓》原文翻译鉴赏
田园诗《横溪堂春晓》原文|翻译|鉴赏《横溪堂春晓》宋朝文学家虞似良写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田园即景诗,描写江南水乡春天插秧后的优美的田野景色,透露出清新迷人的田园气息。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横溪堂春晓》原文宋代:虞似良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横溪堂春晓》译文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
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
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
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
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
《横溪堂春晓》鉴赏首句“一把青秧趁手青”,写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说明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
前一个“青”做形容词,后一个“青”做动词。
第二句“轻烟漠漠雨冥冥”,写春天的季节特点:薄雾弥漫,细雨朦朦,这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
这样的天气特点,是江南水乡春天常见的景象,有鲜明的地区色彩。
第三句“东风染尽三千顷”写春风吹绿了广阔的田野。
这里用“东风”代替春风,并用“染尽”强调春风的力量。
到底染尽了什么?诗人不说,也不需说,读者自然会想到和煦的春风把一望无际的稻田都吹绿了,大地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第四句“白鹭飞来无处停”以白鹭飞来没有落脚的地方作结,反衬禾苗长得密密麻麻,热情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大地的面貌。
天上细雨霏霏,地上绿茵一片,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插秧,田野上白鹭飞翔,这就是诗人描绘的一幅江南田园风光图,而这幅图画中突出一个“青”字,展示了春风春雨的力量。
诗歌画面鲜明,语言优美,情趣盎然。
虞似良简介虞似良,南宋诗人。
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好宝莲山人。
虞似良,横溪(今大吕乡横溪村)人,祖籍余杭。
宋建炎初父官于台,遂居属黄岩横溪淳熙年间为兵部侍郎,后任成都府路运判官。
工诗,擅篆隶书。
(今属温岭城南其诗词清婉,得唐人旨趣。
善篆隶,尤工隶书,家藏汉碑刻数千本,心摹手追,尽得旨趣,晚自成一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出自明代杨慎的《出郊》
原文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
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
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
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
贬谪以后,特多感愤。
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
著作达百余种。
后人辑为《升庵集》。
创作背景: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居云南30余年,此诗便写于杨慎被贬期间。
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堂的争斗,享受宁静的乡间生活;另一方面,在一片绿色的田野,诗人看到白鹭飞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