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专家讲座
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情况介绍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
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
革。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2、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科学教育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核心课程,从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2) 强调手、脑结合。
(3) 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
(4) 采用探究法。
(5) 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
(6) 实施写实性评价。
3、自然教学取得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拓宽了学科教学的功能,加强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从过去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发展到进一步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多方面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家在教学中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与学生身边有关事物与现象的联系,从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除了知识技能以外,还关注学生与社会有关的
思想、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
二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即由过去的以讲生物与环境、物质与能、地球与宇宙的学科知识为主,发展到更关注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入了许多环保、资源、生态、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然”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同时,还增加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
三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作业,练习,考试,发展到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动手实践。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实验教学是这一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模式。教师比较重视提出问题,创设各种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做,从中学到东西,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实际上,早在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就出现了“课程标准”一词,直到1952年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时,改用教学大纲。现行教育大纲明显存在以下弊端:从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它环节;“刚性”太强,弹性不足。
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毕竟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但在国家的课程方案中应该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么一个教学过程达到这一素质要求。这样,从
总体出发点和思路上就明确了国家方案中应该包括的是规定各方面国民素质基本要求的各科课程标准,而不是直接指导教学的各科教学大纲。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际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科学课程改革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国际上和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都说明科学课程改革是必要的。
5、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区别和突破
目标上的突破:
(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3)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于思想品德教育。
(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内容上的突破:
(1)列出了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更加
有利于这两部分课程目标的落实与检测。
(2)每一部分通过主要概念框图的形式,给内容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都是以学生为第一人称,用他们的学习结果方式表述,是可以检测的。
(4)配以相关的活建议,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与贯彻这些标准。
内容案例
大纲无内容案例
课程标准的内容案例主要从两方面提出,一方面是紧跟在内容标准后面的活动建议,另一方面是附录部分的案例,包括科学探究的案例,教学设计的案例、科学游戏的案例和学生课业作品的案例,另外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也有少量的例子。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理念,并作为他们实际的参考。
由于在本次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中贯穿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思想,在标准的呈现方式,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备和教室要求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新的理念,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案例的示范作用,可以提高教师对标准的理解,有利于更好实施。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