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山西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五_0004标准答案
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

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作者:————————————————————————————————日期:2018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二_0004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卷,共20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新产业区是一个由()企业组成的地域系统。
A. 大型B. 中型C. 中小D. 小2. 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的比较成本学说。
A. 杜能B. 韦伯C. 大卫·李嘉图D. 亚当·斯密3.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4. 区域产业布局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区理论的出现。
B. 新经济C. 新工业D. 新农业5.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约等于6.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A. 国家B. 团体C. 企业D. 个人7. 区域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问题。
A. 地理B. 选择C. 合理D. 定位8. 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A. 经济增长C. 经济危机D. 经济滞涨9. 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A. 熊彼特B. 内尔森C. 赖宾斯坦D. 赫希曼10.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 科技B. 创新C. 知识D. 能力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卷,共40 分。
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即()。
A. 成本最低B. 市场份额最大C. 利润最大D. 效益最大E. 聚集效益2.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
A. 人口B. 劳动力C. 资金D. 市场E. 运输3.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三点即()。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1-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 × )7.区域 ( ? )(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2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9e5ae3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d.png)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18秋山西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5标准答案

18秋山西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5标准答案
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5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508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亦即经济发展()战略。
A. 部门
B. 单一
C. 总体
D. 局部
参考答案:C
2.
支柱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将会引起()现象,形成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A. 分散
B. 聚集
C. 汇集
D. 排斥
参考答案:B
3.
区域规划应当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发展的详细安排。
A. 产业
B. 工业
C. 农业
D. 商业
参考答案:A
4.
区域经济政策分化为两种类型即超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和()
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
A. 国家
B. 地区
C. 团体
D. 民间
参考答案:A
5.
美国学者认为“区域政策是处理区域问题和在何处进行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
A. 政治
B. 经济
C. 区域
D. 国家
参考答案:B
6.
()环境是投资环境最根本的组成要素。
A. 政治
B. 经济。
18秋山西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6标准答案

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四_0006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508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美国学者认为“区域政策是处理区域问题和在何处进行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
A. 政治
B. 经济
C. 区域
D. 国家
参考答案:B
2. 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是要发展有创新能力的新的()部门。
A. 工业
B. 产业
C. 农业
D. 经济
参考答案:B
3.
支柱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将会引起()现象,形成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A. 分散
B. 聚集
C. 汇集
D. 排斥
参考答案:B
4.
工业赶超战略主张以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A. 工业
B. 农业
C. 产业
D. 商业
参考答案:A
5.
产业发展的资源组合即劳动力、资金、技术、原材料等的配合情况,只有通过()才能达到合理的平衡。
A. 交易
B. 供求
C. 市场
D. 交换
参考答案:C
6.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区域应当是()级。
A. 市
B. 县
C. 乡镇。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区域经济学作业答案及综合题

区域经济学作业答案及综合题《区域经济学》一、判断题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度。
(×)二、单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20世纪5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市场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科林·克拉)首先提出来的。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D资源缺乏型)区域。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建筑)三、多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A B C )。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 A B 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 A B )。
电大《区域经济学》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册

讨论一:上网学习记录表上的登陆平台,请认真的写完整,不要用“同上”或者“のの”代替,会扣分的。
抄的时候注意时间,要修改,要看清楚再抄。
讨论题和学生上网学习记录表都要填写,不要空着。
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按国内价格计算的单位产量的增值价值与按国际价值计算的单位产量的单位产量的增值价值的差别,以二者的差值与后者的百分比表示。
2.是外向型企业经营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和预期总成果,它反映了外向型企业一定时期在已确定的经营战略方向下总体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
3.是反映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差别,以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百分比来表示。
4.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经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5.代理是指XX省对外贸易中习惯采用的一种贸易方式,它是指代理人按照本人的授权代表本人订立合同或作其他法律行为,而由本人直接负责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
6.是指其经营范围不限于某个行业的产品,而是尽其所能涵盖各行业产品的外贸公司。
7.又称独家经销,是指进口商(包销商)与国外出口商(供货商)之间达成协议,承担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独家经销指定商品的义务。
8.投资环境就是指影响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个外部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状况等客观环境。
9.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制定财政和金融法规以与有关经济政策对外向型企业进行协调和管理。
10.指由专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叫价竞购的方法,最后由拍卖人把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现货交易方式。
11.是指一国派出技术人员、工人或其他人员,前往另一国为需要劳务的业主提供各种不同的技术服务,工程建设服务或其他专业服务,并由此创汇的交易活动。
12.是指世界各国商品交换的领域,也是世界各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国际间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2.√ 3.× 4.× 5.×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A.经济地理学B.区位理论C.均衡增长理论D.非均衡增长理论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3.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
A. 区域自然环境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A.前向关联效应B.后向关联效应C. 集聚效应D.旁侧关联效应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C.开发的时效性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7.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工业化后期阶段D.后工业化社会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AB)。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特点、产业分布情况等,帮助理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与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企业为什么选择特定地理区域进行投资和生产活动,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比较优势,帮助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指导。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地理区域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和体制条件。
•区域间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研究不同地理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和模式,推动区域间经济融合发展。
•区域政策与规划:分析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帮助指导区域经济的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
2. 请简单描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主要类型。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描述和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帮助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地理区域或企业的实践案例,了解其特点、经验和成功因素。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和整理具体地理区域的经济数据和信息。
•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总结和归纳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和行为的规律性。
具体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导。
•数量模型:通过建立和运行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地理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和数据回归分析来检验和验证经济假设和关系。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相互补充和支持,可以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18年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形考任务1_共5页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品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区域经济学》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
(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开发
2、区域经济发展
3、区域经济规划
4、自然资源
5、人力资本
6、区域经济增长
7、均衡增长理论
8、非均衡增长理论
9、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10、增长极
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
12、区域经济开发部门空间转移规律
13、区域空间结构
二、简单题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
4、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5、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8秋山西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五_0006标准答案

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五_0006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508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努力发展()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核电
参考答案:D
2.
工业贸易合作包括合作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合作和()贸易合作两个方面。
A. 出口
B. 加工
C. 进口
D. 技术
参考答案:B
3.
大都市统计区是()提出的概念。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英国
参考答案:B
4.
()最早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内容是研究距离对农业土地效益的影响。
A. 韦伯
B. 杜能
C. 胡佛
D. 廖什
参考答案:B
5.
1968年()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首次系统阐述了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A. 日本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参考答案:D
6.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山西电大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18春第四次形考作业_0005标准答案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18春第四次形考作业_0005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879、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对城市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的主要方面,按环境要素和主要指标进行定时、定量考核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是()。
A.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B.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限期治理制度参考答案:A2. 生态农业的概念是由美国土壤学家( )提出的。
A. 奥德姆B. JorgensonC. MitschD. 威廉姆.阿尔伯卫奇参考答案:D3.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1992年世界各国在()签订的。
A. 华盛顿B. 里约热内卢C. 维也纳D. 蒙特利尔参考答案:B4. ()指污染治理应该走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而以集中控制为发展方向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A.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B.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C.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限期治理制度参考答案:B5. 以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规定各级政府领导(省长、市长、县长、厂长)在任期内的环保目标和任务,并作为政绩考核内容之一。
根据其完成好坏,给予其奖惩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A.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B.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限期治理制度参考答案:C6.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哪一年制定并经国务院通过的。
()A. 1978年B. 1991年C. 1950年D. 1999年参考答案:D7. 生态工程主要应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五_0004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508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铁路
B. 公路
C. 高速公路
D. 航空
参考答案:C
2.
()是我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
A. 铁路
B. 公路
C. 高速公路
D. 航空
参考答案:A
3. 1909年()出版了研究区位问题的著作《区位的纯粹理论》。
A. 韦伯
B. 杜能
C. 胡佛
D. 廖什
参考答案:A
4. 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转变。
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C. 商品经济
D. 自然经济
参考答案:B
5.
()最早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内容是研究距离对农业土地效益的影响。
A. 韦伯
B. 杜能
C. 胡佛
D. 廖什
参考答案:B
6.
国际上最通行的城市确定方法是根据人口()的规模来确定。
A. 集聚
B. 居住
C. 生长
D. 数量
参考答案: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