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经过“_____”“_____”“_____”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 思索怀疑辨别B. 辨别思索怀疑C. 怀疑辨别思索 D. 怀疑思索辨别2.关于《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做学问必须抱怀疑态度B.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 学者要会疑D. 学则须疑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青少年成长问题令人堪忧。
B. 经过“辨别”“思索”““怀疑”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C. 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快速疾驰向前。
D. 90多岁的黄旭华仍坚持工作,将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毕生钟爱的核潜艇事业。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 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 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 “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②③①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⑤①③②④D.⑤②④①③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语言理解运用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颇足发人深省。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划实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加粗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题择一、选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国难.(nán)步骤.(zhòu)折.扣(zhé)B. 大儒.(yú)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 塾.师(shú)譬.如(pì)辨伪去妄.(wàng)D. 停滞.(zhì)墨.守(mài )融.化(r óng)2. 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 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 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 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 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 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 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 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B.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D.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5.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1B.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就信了。
C.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 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6. (2019 四川遂宁蓬溪12 月月考)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描写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并将“迁客骚人”的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负。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思疑与学识》同步练习知能操练活用夯基达标1. 以下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故步自封不名一格举步维艰富国强兵B. 囫囵吞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高快乐兴C.寸土必争力透纸背孤方自赏困难困苦D.耳闻目击见多识广开卷有利拾金不昧2. 挨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的词语, 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经过“”“”“”三步此后 ,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 那种学识才是自己的学识。
A. 考虑思疑鉴别B. 鉴别考虑思疑C.思疑鉴别考虑D.思疑考虑鉴别3.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在尽人皆知的事实眼前 , 谎话不攻自破。
....B. 念书不要拘泥于书中的学说或迷信书籍, 说的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C.对古人的学说 , 我们不可以一味地迷信, 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 辨伪去妄。
....D.博物馆里陈设着大批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 画上的花鸟虫兽绘声绘色, 美轮美奂。
....4.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遇到人们的喜欢, 是由于其形式新奇、有文化内涵的原由。
B. 对于《摔交吧 , 爸爸》 , 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 实则深刻反应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跟着“绿满蓉城, 花重锦官 , 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 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升节目的文化特点, 《朗诵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加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5.模仿画线的句子 , 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 使之与画线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暖和需要传达。
用拥抱传达暖和, 能让人冰释前嫌 ; 用浅笑传达暖和 , 能让人如沐春风;,。
课内品读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第 6~8 题。
思疑不单是悲观方面辨伪去妄的一定步骤, 也是踊跃方面建设新学说、启示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他人的话, 都不打折扣地认可, 那是思想上的懒散。
这样的脑筋永久是被动的, 永久不可以治学。
只有经常思疑、经常提问的脑筋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习题(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基础练习一、选择正确的一项1.对文章开头两段的特点概括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一项是()A.引用了名言B.提出了中心论点C.提出了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D.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2.第四段中,“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这”指代的是()A.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B.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C.对传说提出问题D.不轻信传说3.“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句中的“是”和“非”是指()A.正确不正确B.事实非事实C.没有所指,只是说明有一番事前思索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并回答问题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完善的学说产生。
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①句在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
它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________和________。
2.这段话中11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请用“/”在下面标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3.②③④⑤句同①句有什么关系?⑥⑦⑧句同①句有什么关系?4.⑨句中“要这样……”句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5.举例说明本段的论证方法。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10.文章开头引用冯英子讲的故事,有何作用?
11.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作者认为,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3.结合实际,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四、其他
14.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两个因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参考答案
2.B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B改为:锻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biàn lùn(______),常常评判(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mò shǒu(______)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______),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②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这位满族贵族,乃是一个标准书呆子,其“死喻”书本,“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故而把自己的思想禁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③“死”书本,其实就与守株待兔者一样,腐可笑,更可慈可叹。忆起“空城计”是在马谡违抗命今、蜀军缺兵少将、司马懿大军突然来临的情况下发生的。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其时倘有半点惊慌,举止失措,便会造成军心动摇、土崩瓦解的局面。在“空城”的形势下,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的特别布阵,竟令敌方以为城里定有伏兵,从而化解了一起必败的危局。兵不厌诈,“空城计”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军事谋略,但并非唯一的谋略,并非屡试不爽的产物,且总须视情择而用之。如果死啃《三国演义》,把小说当成历史,思想僵化,行动教条,最终必走入死胡。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18置疑与学识01堆集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比如(pì)进程(zhòu)懒散(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阻滞(zhì) 虚妄(wàng)2.将下列句子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践的景象,只要靠自己亲自观察(观察自省)。
2.因置疑而思索,因思索而区分(辨认区分)对错。
3.置疑是活跃方面建造新学说、启迪(启示启迪)新发明的根本条件。
4.关于他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供认,那是思维上的懒散(懒散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咱们传闻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早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置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便是教咱们有一点置疑的精力,不要随意顺从或迷信。
D.只要常常置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答复。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边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批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A.接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寂静下来,我总喜爱在洁白的月光下,仰视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天穹”)B.在这次校园举行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扮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沛展现了他们芳华的风貌。
(把“大多”删去)C.咱们之所以要阅览优异的文学著作的原因,是因为阅览优异的文学著作能够添加常识、进步涵养、丰厚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只今日手留余香,可是明日也有或许得到他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只……可是……”改为“尽管……可是……”)(解析:D.相关词语运用不当,应改为“不只……并且……”。
)6.校园正在展开以“爱阅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活跃参与并完结下列使命。
1.阅览下面的资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定论。
2022年部编版语文《怀疑与学问 》考点与同步练习附答案
18 疑心与学问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生平著述宏富,出版有《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局部)等。
— 易错字音 —步骤.(zhòu) 停滞.(zhì) 譬.如(pì) 懒惰.(duò) 盲.从(máng) 凶险.(xiǎn) 虚妄.(wàng) 塾.师(shú) 折⎩⎪⎨⎪⎧〔zhé〕折扣〔zhē〕折腾〔shé〕折本 解⎩⎪⎨⎪⎧〔jiě〕解答〔jiè〕解元〔xiè〕解数 便⎩⎪⎨⎪⎧〔biàn 〕随便〔pián 〕廉价 — 易错字形 —视chá(察) liú(流)俗 腐草为yíng(萤)⎩⎪⎨⎪⎧mò〔墨〕守沉mò〔默〕⎩⎪⎨⎪⎧不gōng 〔攻〕自破gōng 〔功〕不可没⎩⎪⎨⎪⎧biàn 〔辨〕伪去妄biàn 〔辩〕论 ⎩⎪⎨⎪⎧评pàn 〔判〕反pàn 〔叛〕河pàn 〔畔〕⎩⎪⎨⎪⎧duàn 〔锻〕炼绸duàn 〔缎〕duàn 〔煅〕烧⎩⎪⎨⎪⎧rú〔儒〕术rú〔蠕〕动rú〔濡〕染【视察】 观察,审察。
【大儒】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虚妄】 没有事实根据的。
【停滞】 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开展。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修正】修改使正确。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
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第二课时一、基础知识过关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海水的潮汐________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综合性学习1.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A.②①④③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③①⑤④2. 看下面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为漫画起一个名字。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3.语文综合性学习。
据新华网报道 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做了一场学术报告。
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要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这的确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意外,但丁教授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不久就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如果你是学校校报的记者,要采访丁肇中教授,你会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3)这则新闻在网上公布后,网友们纷纷留言,请你也发一个帖子来表达你的心情和感悟。
【新新子聪】大师就是大师!向其致敬!【花开有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我们的个别教授有勇气对学生们回答“不知道”吗?我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思疑与学识》同步练习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程颐 (y íng) 步骤 (zh òu) 阻滞不前 (zh ì)...B.大儒 (r ú) 考虑(su ǒ) 腐草为萤 (y íng)...C.塾师(sh ú) 比如(p ì) 辨伪去妄 (wàng)...D.懒散 (du ò) 墨守(mò) 流俗传说 (s ú)...2.以下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故步自封鉴别是非举步维艰富国强兵B.囫囵吞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高高兴兴C.寸土必争力透纸背孤方自赏困难困苦D.耳闻目击见多识广开卷有利拾金不昧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关系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全部学识家, ______关于流俗传说,就是关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经常要抱思疑的态度。
(2)我们关于 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识,都要经过自己的思疑。
(3)思疑 ______是悲观方面辨伪去妄的一定步骤,也是踊跃方面建设新学说、启示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 经常思疑、经常提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单无论不仅只有B.不仅只有不单无论C.不单不仅无论只有D.不仅无论不单只有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据检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取不足,致使 B 族维生素、饮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就都高出了预期。
1C.经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青读者深入认识了汪曾祺。
D.我们不单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鼎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5.以下句子的次序摆列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可是这些优势并不是全能,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②客观状况、四周环境即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为劣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
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譬.如(pì)塾.师(shú) 停滞.(zhì)2.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凶险脑筋腐草为荧荧改为萤②视查墨守国难危急查改为察③流俗锻练不打折扣练改为炼④作风大儒明辩是非辩改为辨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2)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D)经过“”“”“”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C.怀疑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辨别【解析】D项,先持怀疑的态度,再认真地加以思索,这样才能辨别是非、真伪。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怀疑与学问B.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学者要会疑D.学则须疑【解析】A项是本文论述的话题,不能作为论点。
基础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遂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ì,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án)步骤.(zhòu)折.扣(zhé)B.大儒.(yú)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辨伪去妄.(wàng)D.停滞.(zhì)墨.守(mài)融.化(róng)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D.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1B.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C.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6.(2019四川遂宁蓬溪12月月考)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描写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并将“迁客骚人”的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停滞.(zhì) 虚妄.(wàng)2·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视察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辨认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启示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懒惰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
(把“大多”删去)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解析: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仅……而且……”。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不绝对。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他们对于过 去学者的学说持怀疑的态度,强调了怀疑的普遍性。
2. 不可以。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 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不相符。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点拨:
部编 9 年级上册语文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 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怀疑精神的内涵是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意义: 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 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的句子: [ 示例 ]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条件。 中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
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 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 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 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 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 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 整?为什么? 参考答案:
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并熟记,利用课外书、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 的名言警句,可与同学相互交流。 参考答案: [ 示例 ]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8《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参考答案: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要抱怀..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 对此,你怎么看?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 为什么?参考答案:1.不绝对。
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
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
“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
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1)课内名言: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
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怀疑精神的内涵是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
意义: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
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中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
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
问题。
一切
..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
疑的态度,常常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参考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18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及答案
18怀疑与学问【课前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án)步骤.(zhòu)折.扣(zhé)B.大儒.(yú)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辨伪去妄.(wàng)D.停滞.(zhì)墨.守(mài)融.化(róng)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文章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4.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层进的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课堂检测】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停滞.(zhì) 虚妄.(wàng)2·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视察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辨认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启示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懒惰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
(把“大多”删去)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解析: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仅……而且……”。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示例】2017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6年略有增加。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一: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
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示例】少上网,多读书;家庭要创造阅读的条件或氛围,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02 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8·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提出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以及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不能。
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要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03 拓展阅读“知入”与“知出”张运辅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
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
“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
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 1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1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第②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读者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1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 15·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
通过举苏轼阅读陶渊明《饮酒》诗的事例,论证了“在熟读基础上的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这个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典型例题】“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话,深刻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技法点睛】要掌握以下四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①特点: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作用:列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分论点的,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①特点: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作者所做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观点。
②作用:用……(论据),深刻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对比论证:①特点: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
②作用:将……和……(填论据)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4·比喻论证:①特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②作用: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