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态综合试题

合集下载

课标版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动态型试题(含答案)

课标版数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动态型试题(含答案)

动态型试题动态几何问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常见的压轴试题,它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例1(2005年杭州)在三角形ABC 中, 60,24,16B BA cm BC cm ∠=== . 现有动点P 从点A 出发, 沿射线AB 向点B 方向运动; 动点Q 从点C 出发, 沿射线CB 也向点B 方向运动. 如果点P 的速度是4cm /秒, 点Q 的速度是2cm /秒, 它们同时出发, 求:(1)几秒钟以后, PBQ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2)这时, ,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分析:本题是动态几何知识问题,此类题型一般利用几何关系关系式列出方程求解。

解:(1) 设t 秒后, PBQ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 则2,4CQ t AP t ==, 根据题意, 列出方程11222(162)(244)sin601624sin60t t ⨯--⋅=⨯⨯⨯,化简, 得214240t t -+=,解得122,12t t ==. 所以2秒和12秒均符合题意; (2) 当2t =时, 12,16,BQ BP ==在PBQ ∆中,作/QQ BP ⊥于/Q ,在/Rt QQ B ∆和/Rt QQ P ∆中, //6QQ BQ ==,所以/10,PQ PQ ==;当12t =时, 18,24,BQ BP ==同理可求得11PQ = 1P1QB/Q PQ A C说明:本题考查了用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函数等有关知识进行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练习一1、(2005年南京)如图,形如量角器的半圆O的直径DE=12cm,形如三角板的⊿ABC中,∠ACB=90°,∠ABC=30°,BC=12cm。

半圆O以2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D、E始终在直线BC上。

设运动时间为t (s),当t=0s时,半圆O在⊿ABC的左侧,OC=8cm。

(1)当t为何值时,⊿ABC的一边所在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切?(2)当⊿ABC的一边所在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线DE围成的区域与⊿ABC三边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6月最新整理全国各地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2--55动态综合型问题.doc

6月最新整理全国各地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2--55动态综合型问题.doc

动态综合型问题一、选择题 1、(2012年浙江绍兴县一模)如图,C 为⊙O 直径AB 上一动点,过点C 的直线交⊙O 于D 、E 两点,且∠ACD =45°,DF ⊥AB 于点F ,EG ⊥AB 于点G .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设AF =x ,DE =y ,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答案:A2、(广东省2012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六)如右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3-,1),点B 是x 轴上的一动点,以AB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 . 当),(y x C 在第一象限内时,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A3、(2012广西合浦县模拟)如图,已知⊙O 是以数轴的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1的 圆,45AOB ∠=︒,点P 在数轴上运动,若过点P 且与 OA 平行的直线与⊙O 有公共点, 设x OP =,则x 的取值范围是A .-1≤x ≤1B .2-≤x ≤2C .0≤x ≤2D .x >2\答案:BP AOB第1题11题图A B CNO M P xy 4、(2012四川乐山市市中区毕业会考) 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60°,距离为72海里的A 处,上午10时到达C 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南方向,则这艘船航行 的速度为(A )18海里/小时 (B )318海里/小时 (C )36海里/小时 (D )336海里/小时 答案:B5、(2012年河北一模) 如图,已知A 、B 是反比例函数ky x(k >0,x <0)图象上的两点,BC ∥x 轴,交y 轴于点C . 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O →A →B →C (图中“→”所示路线)匀速运动,终点为C . 过P 作PM ⊥x 轴,PN ⊥y 轴,垂足分别为M 、N .设四边形OMPN 的面积为S ,P 点运动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OtSOtSOtSOtSC .D .答案:A6、(2012年周口二模)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 ) A 、(0,0) B 、(,-) C 、(-,-) D 、(-,-)答案:C7、(2012南京江宁区九年级调研卷)如图,把Rt △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 =90°,BC =5,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直线y =2x -6上时,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 ▲ )A .4B .8C .82D .16答案:D8、(2012江苏江阴青阳九年级下期中检测,8,3分)如图,一只青蛙在圆周上标有数字的五个点上跳,若它停在奇数点上,则下次沿顺时针方向跳两个点;若停在偶数点上,则下次沿逆时针方向跳一个点.若青蛙从5这点开始跳,则经过2012次后它停在哪个数对应的点上 A .1 B .2 C .3 D .5 ( ) 答案:D9、. 如图所示,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 ,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 (阴影部分),则S 与t 的大致图象为( )答案:A10、 (2012北京市东城区)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3cm ,动点M 自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B 点运动,同时动点N 自A 点出发沿折线AD —DC —CB 以每秒3cm 的速度运动,到达B 点时运动同时停止.设△AMN 的面积为y (cm 2),运动时间为x (秒),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stO A stO BstO Cst O D第12题A B C D 答案:C二、填空题 1、(2012荆门东宝区模拟)如图,动点P 在坐标系中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答案:(2011,2)2、(2012鄂州市梁子湖区模拟)如图,Rt ⊿ABC 中,∠C =90°,∠ABC =30°,AB =6.点D 在AB 边上,点E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且DA =DE ,则AD 的取值范围 . 答案:32<≤AD3、(2012年杭州一模)在Rt △ABC 中,∠C =90°,BC =6cm ,CA =8cm ,动点P 从点C 出发, 以2cm /秒的速度沿CA ,AB 移动到B ,则点P 出发_________秒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3或5.4或6或6.54、(2012江苏江阴华士片九年级下期中检测,17,2分)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4,∠BAC =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是 .答案:22AB CD NM(第1题)5、(2012荆门东宝区模拟)如图,动点P 在坐标系中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答案:(2011,2)6、(.2012江西省新余市一摸) 如图,直径AB 为12的半圆,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此时点B 到了点B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24π7、. (. 2012江西省新余市一摸)如图,△ABC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C =90゜,∠A =30゜,BC =6;O为AB 上一点,且OB =3, ⊙O 是一个以O 为圆心、OB 为半径的圆;现有另一半径为333-的⊙D 以每秒为1的速度沿B →A →C →B 运动,设时间为t ,当⊙D 与⊙O 外切时,t 的值为 ****** . (本题为多解题,漏写得部分分,错写扣全部分)答案:3612或3312或333+++8、.将点M 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M ′(—2,—3),则点M 的坐标是答案:.()1,1-9.在ABC △中,BC 边不动,改变点A 的位置,使得A ∠减少α度,B ∠增加β度,C ∠ 增加γ度,则αβγ,,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答案: γβα+=三、解答题1、(2012年浙江金华模拟)已知:正方形OABC 的边OC 、OA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设(第1题) BADO点B (4,4),点P (t ,0)是x 轴上一动点,过点O 作OH ⊥AP 于点H ,直线OH 交直线BC 于点D ,连AD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十动态几何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十动态几何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十动态几何问题试题特点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为动态几何问题,此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个元素(如点、线段、三角形等)或整个图形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互相依存、和谐统一,体现了数学中“变”与“不变”、“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思想.其主要类型有:1.点的运动(单点运动、多点运动);2.线段(直线)的运动;3.图形的运动(三角形运动、四边形运动、圆运动等).方式趋势动态几何题已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热点题型.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以动点问题、平面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剪拼问题等为代表的动态几何题频频出现在填空、选择、解答等各种题型中,总体呈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入口宽、难易适度、梯度分明,考查同学们对图形的直觉能力以及从变化中看到不变实质的数学洞察力.热点解析一、点的运动【题1】(2011盐城)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x+7与正比例函数y=43x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点B.(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直线l∥y轴,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直线l从点B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交x轴于点R,交线段BA或线段AO于点Q.当点P到达点A时,点P和直线l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②是否存在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1)联立方程y=-x+7和y=43x即可求出点A的坐标,令-x+7=0即可得点B的坐标.(2)①只要把三角形的面积用t表示,求出即可.应注意分P在OC上运动和P在CA上运动两种情况.(D只要把有关线段用t表示,找出满足AP=AQ,AP=PQ,AQ=PQ的条件时t的值即可,应注意分别讨论P在OC上运动(此时直线∠与AB相交)和P在CA上运动(此时直线∠与AO相交)时AP=AQ,AP=PQ,AQ=PQ的条件.【失分点】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多种可能,容易考虑不周.【反思】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牛刀小试】1.(2010湖北咸宁)如图6,直角梯形ABCD中,AB∥DC,∠DAB=90°,AD=2DC=4,AB=6.动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点P以相同的速度,从点C沿折线C-D-A向点A运动,当点M到达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直线∠∥AD,与线段CD的交点为E,与折线A-C -B的交点为Q.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时,求线段QM的长.(2)当0<t<2时,如果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3)当t>2时,连接PQ交线段AC于点R,请探究CQRQ是否为定值.若是,试求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2010湖南娄底)如图7,在梯形ABCD中,AB∥CD,AB=2,DC=10,AD=BC=5,点M,N分别在边AD,BC上运动,并保持MN∥AB,ME⊥DC,NF⊥DC,垂足分别为E,F.(1)求梯形ABCD的面积.(2)探究一:四边形MNFE的面积有无最大值?若有,请求出这个最大值;若无,请说明理由.(3)探究二:四边形MNFF能否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正方形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2010广西钦州)如图8,将OA=6,AB=4的矩形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M,N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其中点M沿AO向终点0运动,点N沿CB向终点B运动,当两个动点运动了ts时,过点N作NP⊥BC,交OB 于点P,连接MP.(1)点B的坐标为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点P的坐标为_______.(2)记△OMP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0<t<6).并求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3)试探究:当S有最大值时,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T,使直线MT把△ONC分割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且三角形的面积是△ONC面积的13?若存在,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线的运动【题2】(2010云南昭通)如图,已知直线l的解析式为y=-x+6,它与x轴,y 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n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n∥l.直线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线段CD的中点为P,以P为圆心,以CD为直径在CD上方作半圆,半圆面积为S.当直线n与直线l重合时,运动结束.(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直线n在运动过程中,①当t为何值时,半圆与直线l相切?②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得半圆面积S=12S梯形ABCD?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3:动态综合题

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3:动态综合题

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编 动态综合题一、选择题1、如图,A ,B ,C ,D 为圆O 的四等分点,动点P 从圆心O 出发,沿O —C —D —O 路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APB =y (度),右图函数图象表示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则点M 的横坐标应为( )A .2B .2πC .12π+D .2π+2答案:C二、填空题1、如图,动点P 在坐标系中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第8题)D图4M答案:(2011,2) 2、(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11~2012学年期中考试)如图,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半径为2的圆的圆心坐标为(3,-3),当该圆向上平移 ▲ 个单位时,它与x 轴相切.答案1或53. 如图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E =EB ,MN =1,线段MN 的两端在CB 、CD 上滑动,当CM = 时,△AED 与以M 、N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答案CM =552或CM =55;4、(2012石家庄市42中二模)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在y轴上,AB 的中点与原点重合,AB =2,AD =1,过定点Q (2,0)和动点P (0,a )的直线与矩形ABCD 的边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2≤a ≤25、(2012年浙江省金华市一模)如图,直角梯形OABC的直角顶点是坐标原点,边OA ,O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

OA ∥BC ,D 是BC 上一点,14BD OA ==AB =3, ∠OAB =45°,E ,F 分别是线段OA ,AB 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DEF =45°,设OE =x ,AF =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如果△AEF 是等腰三角形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一、一元二次方程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ɑ=4,若b 、c 是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4(k ﹣12)=0的两个实数根,求△ABC 的周长. 【答案】△ABC 的周长为10. 【解析】 【分析】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当a=4为腰长时,将x=4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 值,将k 值代入原方程可求出底边长,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求出△ABC 的周长;当a=4为底边长时,由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 值,将其代入原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b+c 的值,由b+c=a 可得出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当a =4为腰长时,将x =4代入原方程,得:()214421402k k ⎛⎫-++-= ⎪⎝⎭解得:52k = 当52k =时,原方程为x 2﹣6x +8=0, 解得:x 1=2,x 2=4,∴此时△ABC 的周长为4+4+2=10;当a =4为底长时,△=[﹣(2k +1)]2﹣4×1×4(k ﹣12)=(2k ﹣3)2=0, 解得:k =32, ∴b +c =2k +1=4. ∵b +c =4=a ,∴此时,边长为a ,b ,c 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10.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a 为腰长及底边长两种情况考虑是解题的关键.2.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22(21)1y x k x k =--++的图象与x 轴有2个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2,x x ,且它们的倒数之和是32-,求k 的值. 【答案】(1)k <-34;(2)k=﹣1【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交点得个数,让y=0判断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然后根据判别式△= b 2-4ac 的范围可求解出k 的值;(2)利用y=0时的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直接列式求解可得到k 的值.试题解析:(1)∵二次函数y=x 2-(2k-1)x+k 2+1的图象与x 轴有两交点,∴当y=0时,x 2-(2k-1)x+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2-4ac=[-(2k-1)]2-4×1×(k 2+1)>0. 解得k <-34; (2)当y=0时,x 2-(2k-1)x+k 2+1=0. 则x 1+x 2=2k-1,x 1•x 2=k 2+1,∵=== 32-, 解得:k=-1或k= 13-(舍去), ∴k=﹣13.由图看出,用水量在m 吨之内,水费按每吨1.7元收取,超过m 吨,需要加收.4.如图,在Rt ABC 中,90B =∠,10AC cm =,6BC cm =,现有两点P 、Q 的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沿边AB ,BC 向终点C 移动.已知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2/cm s ,1/cm s ,且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移动,设P ,Q 两点移动时间为xs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x ,使得四边形APQC 的面积等于216cm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假设不成立,四边形APQC 面积的面积不能等于216cm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列出BQ 、PB 的表达式,再列出方程,判断根的情况. 【详解】解:∵90B ∠=,10AC =,6BC =, ∴8AB =.∴BQ x =,82PB x =-;假设存在x 的值,使得四边形APQC 的面积等于216cm , 则()1168821622x x ⨯⨯--=, 整理得:2480x x -+=, ∵1632160=-=-<,∴假设不成立,四边形APQC 面积的面积不能等于216cm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方程根的判别方法、理解方程的意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5.解方程:(x +1)(x -1)=x.【答案】x 1,x 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程的特点,根据平方差公式化为一般式,然后可根据公式法求解即可.试题解析:(x +1)(x -1)=x 2-2x-1=0∵a=1,b=-c=-1 ∴△=b 2-4ac=8+4=12>0∴∴x 1x 2.6.阅读下面的例题,范例:解方程x 2﹣|x|﹣2=0,解:(1)当x≥0时,原方程化为x 2﹣x ﹣2=0,解得:x 1=2,x 2=﹣1(不合题意,舍去). (2)当x <0时,原方程化为x 2+x ﹣2=0,解得:x 1=﹣2,x 2=1(不合题意,舍去).∴原方程的根是x 1=2,x 2=﹣2请参照例题解方程x 2﹣|x ﹣10|﹣10=0.【答案】x 1=4,x 2=﹣5. 【解析】 【分析】分为两种情况:当x≥10时,原方程化为x 2﹣x=0,当x <10时,原方程化为x 2+x ﹣20=0,分别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当x≥10时,原方程化为x 2﹣x+10﹣10=0,解得x 1=0(不合题意,舍去),x 2=1(不合题意,舍去);当x<10时,原方程化为x2+x﹣20=0,解得x3=4,x4=﹣5,故原方程的根是x1=4,x2=﹣5.【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去掉绝对值符号.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正整数,求m的最小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解析】【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情况与根的判别式关系可以证出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根据题意利用十字相乘法解方程,求得,再根据题意两个根都是正整数,从而可以确定的取值范围,即求出吗的最小值.【详解】(1)证明:依题意,得.,∴.∴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由.可化为:得,∵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正整数,∴.∴.∴的最小值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根的个数关系和利用十字相乘法解含参数的方程,熟知根的判别式大于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等于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只有一个实数根,判别式小于零无根和十字相乘法的法则是解题关键.8.如图,要利用一面墙(墙长为25米)建羊圈,用100米的围栏围成总面积为400平方米的三个大小相同的矩形羊圈,求羊圈的边长AB,BC各为多少米?【答案】羊圈的边长AB,BC分别是20米、20米.【解析】试题分析:设AB的长度为x米,则BC的长度为(100﹣4x)米;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试题解析:设AB的长度为x米,则BC的长度为(100﹣4x)米.根据题意得(100﹣4x)x=400,解得 x1=20,x2=5.则100﹣4x=20或100﹣4x=80.∵80>25,∴x2=5舍去.即AB=20,BC=20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9.工人师傅用一块长为10dm,宽为6dm的矩形铁皮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需要将四角各裁掉一个正方形.(厚度不计)求长方体底面面积为12dm2时,裁掉的正方形边长多大?【答案】裁掉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dm,底面积为12dm2.【解析】试题分析:设裁掉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dm,则制作无盖的长方体容器的长为(10-2x)dm,宽为(6-2x)dm,根据长方体底面面积为12dm2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裁掉的正方形边长.试题解析:设裁掉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dm,由题意可得(10-2x)(6-2x)=12,即x2-8x+12=0,解得x=2或x=6(舍去),答:裁掉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dm,底面积为12dm2.1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4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如果k是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且一元二次方程x2-4x+k=0与x2+mx-1=0有一个相同的根,求此时m的值.【答案】(1)k<4且k≠2.(2)m=0或m=8 3 .【解析】分析:(1)由题意,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列出关于k 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求得对应的k 的取值范围;(2)由(1)得到符合条件的k 的值,代入原方程,解方程求得x 的值,然后把所得x 的值分别代入方程x 2+mx -1=0即可求得对应的m 的值.详解:(1)∵一元二次方程(k-2)x 2-4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6-8(k-2)=32-8k >0且k-2≠0. 解得:k <4且k≠2.(2)由(1)可知,符合条件的:k=3,将k=3代入原方程得:方程x 2-4x+3=0,解此方程得:x 1=1,x 2=3.把x=1时,代入方程x 2+mx-1=0,有1+m-1=0,解得m=0. 把x=3时,代入方程x 2+mx-1=0,有9+3m-1=0,解得m=83-.∴m=0或m=83-.点睛:(1)知道“在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中,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40b ac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是正确解答第1小题的关键;(2)解第2小题时,需注意相同的根存在两种情况,解题时不要忽略了其中任何一种情况.1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1)204x m x m +++-=.(1)若此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求没m 的最小整数值; (2)若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1x ,2x ,且满足22211221184x x x m x +=--,求m 的值. 【答案】(1)-4;(2)m=3 【解析】 【分析】(1)利用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得到△≥0,然后解不等式得到m 的范围,再在此范围内找出最小整数值即可;(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12(1)x x m +=-+,212124x x m =-,然后解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确定m 的值. 【详解】解:(1)∵221(1)204x m x m +++-=有两个实数根,∴221(1)41(2)04m m ∆=+-⨯⨯-≥,∴290m +≥, ∴92m ≥-; ∴m 的最小整数值为:4m =-;(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1)x x m +=-+,212124x x m =-, 由22212121184x x x x m ++=-得: ()22211121844m m m ⎛⎫⎡⎤-+--=- ⎪⎣⎦⎝⎭∴22150m m +-=, 解得:3m =或5m =-;∵92m ≥-, ∴3m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两根时,则12bx x a +=-,12c x x a=.也考查了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根的判别式.12.解方程:(x 2+x )2+(x 2+x )=6. 【答案】x 1=﹣2,x 2=1 【解析】 【分析】设x 2+x =y ,将原方程变形整理为y 2+y ﹣6=0,求得y 的值,然后再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详解】解:设x 2+x =y ,则原方程变形为y 2+y ﹣6=0,解得y 1=﹣3,y 2=2.①当y =2时,x 2+x =2,即x 2+x ﹣2=0, 解得x 1=﹣2,x 2=1;②当y =﹣3时,x 2+x =﹣3,即x 2+x+3=0, ∵△=12﹣4×1×3=1﹣12=﹣11<0, ∴此方程无解;∴原方程的解为x 1=﹣2,x 2=1. 【点睛】本题考查了换元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设出元化简原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阅读材料:若22228160m mn n n -+-+=,求m 、n 的值.解:22228160m mn n n -+-+=,222(2)(816)0m mn n n n ∴-++-+= 22()(4)0m n n ∴-+-=, 0,40m n n ∴-=-=, 4,4n m ∴==.根据你的观察,探究下面的问题:(1)己知2222210x xy y y ++++=,求x y -的值.(2)已知△ABC 的三边长a 、b 、c 都是正整数,且满足2268250a b a b +--+=,求边c 的最大值.(3) 若己知24,6130a b ab c c -=+-+=,求a b c -+的值. 【答案】(1)2(2)6(3)7 【解析】 【分析】(1)将多项式第三项分项后,结合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根据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两非负数分别为0求出x 与y 的值,即可求出x ﹣y 的值;(2)将已知等式25分为9+16,重新结合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根据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两非负数分别为0求出a 与b 的值,根据边长为正整数且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c 的长;(3)由a ﹣b =4,得到a =b +4,代入已知的等式中重新结合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根据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两非负数分别为0求出b 与c 的值,进而求出a 的值,即可求出a ﹣b +c 的值. 【详解】(1)∵x 2+2xy +2y 2+2y +1=0∴(x 2+2xy +y 2)+(y 2+2y +1)=0 ∴(x +y )2+(y +1)2=0 ∴x +y =0 y +1=0 解得:x =1,y =﹣1 ∴x ﹣y =2;(2)∵a 2+b 2﹣6a ﹣8b +25=0∴(a 2﹣6a +9)+(b 2﹣8b +16)=0 ∴(a ﹣3)2+(b ﹣4)2=0 ∴a ﹣3=0,b ﹣4=0 解得:a =3,b =4∵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c <a +b ,c <3+4,∴c <7.又∵c 是正整数,∴△ABC 的最大边c 的值为4,5,6,∴c 的最大值为6;(3)∵a ﹣b =4,即a =b +4,代入得:(b +4)b +c 2﹣6c +13=0,整理得:(b 2+4b +4)+(c 2﹣6c +9)=(b +2)2+(c ﹣3)2=0,∴b +2=0,且c ﹣3=0,即b =﹣2,c =3,a =2,则a ﹣b+c=2﹣(﹣2)+3=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中,∠B=90°,AB=6 cm,BC=8 cm,若点P从点A沿AB边向B点以1 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沿BC边向点C以2 cm/s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出发.(1)问几秒后,△PBQ的面积为8cm²?(2)出发几秒后,线段PQ的长为cm ?(3)△PBQ的面积能否为10 cm2?若能,求出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 2或4秒 cm;(3)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设P、Q经过t秒,使△PBQ的面积为8cm2,则PB=6-t,BQ=2t,根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PBQ=12BP×BQ,列出表达式,解答出即可;(2)设经过x秒后线段PQ的长为cm,依题意得AP=x,BP=6-x,BQ=2x,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3)将△PBQ的面积表示出来,根据△=b2-4ac来判断.【详解】(1)设P,Q经过t秒时,△PBQ的面积为8 cm2,则PB=6-t,BQ=2t,∵∠B=90°,∴12(6-t)× 2t=8,解得t1=2,t2=4,∴当P,Q经过2或4秒时,△PBQ的面积为8 cm2;(2)设x秒后,PQ= cm,由题意,得(6-x)2+4x2=32,解得x1=25,x2=2,故经过25秒或2秒后,线段PQ的长为 cm;(3)设经过y秒,△PBQ的面积等于10 cm2,S △PBQ =12×(6-y)× 2y =10, 即y 2-6y +10=0,∵Δ=b 2-4ac =36-4× 10=-4< 0, ∴△PBQ 的面积不会等于10 cm 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熟练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5.阅读材料:各类方程的解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把方程转化为x=a 的形式。

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专题试题

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专题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中考复习之动点问题1、如图6所示,一艘轮船以20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40里/时的速度由南向北挪动,距台风中心2010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都属台风区.当轮船到A 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A 正南方向B 处,且AB=100里.〔1〕假设这艘轮船自A 处按原速度继续航行,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假设会,试求轮船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是;假设不会,请说明理由;〔2〕现轮船自A 处立即进步船速,向位于东偏北300方向,相距60里的D 港驶去.为使台风到来之前,到达D港,问船速至少应进步多少〔进步的船速取整数,1336≈.〕?2、如图10,在菱形ABCD 中,AB =10,∠BAD =60°.点M 从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AD 边向点D 挪动;设点挪动的时间是为t 秒(100≤≤t).(1)N 点为BCM 挪动过程中,线段MN 是否一定可以将菱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局部,并说明理由;(2)N 点从点B (与点M 出发的时刻一样)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BC 边向点C 挪动,在什么时刻,梯形ABNM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3)点N 从点B (与点M 出发的时刻一样)以每秒)2(≥a a 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射线BC 方向〔可以超越C 点〕挪动,过点M 作MP ∥AB ,交BC 于点P .当MPN ∆≌ABC ∆时,设∆MPN 与菱形表示S 的关系式,并求当0=S 时a 的值.3、如图12,在矩形ABCD 中,AB =12厘米,BC =6厘米.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场向点B 以2厘米D 开场向点A 以1厘米/秒的速度挪动.假设P 、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挪动的时间是(0≤t ≤6),那么: (1) 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 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3)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4、如图12,A 为∠POQ 的边OQ 上一点,以A 为顶点的∠MAN 的两边分别交射线OP 于M 、N 两点,且∠MAN =∠POQ =α〔α为锐角〕.当∠MAN 以点A 为旋转中心,AM 边从与AO 重合A B图10BP图12A的位置开场,按逆时针方向旋转〔∠MAN 保持不变〕时,M 、N 两点在射线OP 上同时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平行挪动.设OM =x ,ON =y 〔y >x ≥0〕,△AOM 的面积为S .假设cos α、OA 是方程2z 2-5z +2=0的两个根.〔1〕当∠MAN 旋转30°〔即∠OAM =30°〕时,求点N 挪动的间隔; 〔2〕求证:MN ON AN ⋅=2;〔3〕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试写出S 随x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S 的取值范围.5、:如图12,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6,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AD =AE =2.假设点F 从点B 开场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射线BC 方向运动,设点F 运动的时间是为t 秒.当t >0时,直线FD 与过点A 且平行于BC 的直线相交于点G ,GE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AB 与GH 相交于点O . 〔1〕设△EGA 的面积为S ,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2〕当t 为何值时,AB ⊥GH ; 〔3〕请你证明△GFH 的面积为定值;〔4〕当t 为何值时,点F 和点C 是线段BH 的三等分点.6、如图12,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C =90°,BC =16,DC =12,AD =21.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射线DA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运动,点P ,Q 分别从点D ,C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B 时,点P 随之停顿运动.设运动时间是为t 〔秒〕. 〔1〕设△B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t 为何值时,以B ,P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当线段PQ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O ,且2AO =OB 时,求∠BQP 的正切值;〔4〕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Q ⊥BD ?假设存在,求出t 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10所示,一段的两边缘所在直线分别为AB ,PQ ,并且AB ∥PQ.建筑物的一端DE 所在的直线MN ⊥AB 于点M ,交PQ 于点N .小亮从成功街的A 处,沿着AB 方向前进,小明一直站在点P 的位置等候小亮.〔1〕请你在图10中画出小亮恰好能看见小明时的视线,以及此时小亮所在位置〔用点C 标出〕;〔2〕:MN =20 m ,MD =8 m ,PN =24 m ,求〔1〕中的点C 到成功街口的间隔CM .PONMA图12Q BFC H图12AB C DPQ 图128、如图13,在Rt △ABC 中,∠C =90°,AC =12,BC =16,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Q 从点C 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停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 关于直线PQ 对称的图形是△PDQ .设运动时间是为t 〔秒〕.〔1〕设四边形PCQ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假设存在,求出t 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通过观察、画图或者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D ⊥AB ?假设存在,请估计t 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是段内〔0≤t ≤1;1<t ≤2;2<t ≤3;3<t ≤4〕;假设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9、如图16,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50,AD =75,BC =135.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段BA -AD -DC 以每秒5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B 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过点Q 向上作射线QK ⊥BC ,交折线段CD -DA -AB 于点E .点P 、Q 同时开场运动,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停顿运动,点Q 也随之停顿.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是t 秒〔t >0〕. 〔1〕当点P 到达终点C 时,求t 的值,并指出此时BQ 的长; 〔2〕当点P 运动到AD 上时,t 为何值能使PQ ∥DC ?〔3〕设射线QK 扫过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分别求出点E 运动到CD 、DA 上时,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 〔4〕△PQE 能否成为直角三角形?假设能,写出t 的取值范围;假设不能,请说明理由.10、如图15,在Rt △ABC 中,∠C =90°,AB =50,AC =30,D ,E ,F 分别是AC ,AB ,BC 的中点.点以每秒7个单位长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以每秒4BC -CA 于点G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P 绕行一周回到点D 时停顿运动,点Q 也随之停顿.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是t 秒〔t >0〕.〔1〕D ,F 两点间的间隔是;〔2〕射线QK 能否把四边形CDEF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局部?假设能,求出t 的值.假设不能,说明理由; 〔3〕当点P 运动到折线EF -FC 上,且点P 又恰好落在射线QK 上时,求t 的值;图13PCQB图P N图10Q〔4〕连结PG ,当PG ∥AB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 12、如图16,在Rt △ABC 中,∠C =90°,AC =3,AB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 -BC -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顿运动,点P 也随之停顿.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是t 秒〔t >0〕.〔1〕当t =2时,AP =,点Q 到AC 的间隔是;〔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为直角梯形?假设能,求t 的值.假设不能,请说明理由;〔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 1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90°,AD=6,BC=8,AB =33,点M 是BC 的中点.点P 从点M 出发沿M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到达点B 后立即以原速度沿BM 返回;点Q 从点M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射线MC 上匀速运动.在点P ,Q 的运动过程中,以PQ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EPQ ,使它与梯形ABCD 在射线BC 的同侧.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P 返回到点M 时停顿运动,点Q 也随之停顿.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是t 秒〔t >0〕.〔1〕设PQ 的长为y ,在点P 从点M 向点B 运动的过程中,写出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t 的取值范围〕;〔2〕当BP=1时,求△EPQ 与梯形ABCD 重叠局部的面积;〔3〕随着时间是t 的变化,线段AD 会有一局部被△EPQ 覆盖,被覆盖线段的长度在某个时刻会到达最大值,请答复:该最大值能否持续一个时段?假设能,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假设不能,请说明理由.14、如图,梯形ABCD 中,AB ∥DC ,DE ⊥AB ,CF ⊥AB ,且AE=EF=FB=5,DE=1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DC-C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到点B 停顿.设运动时间是为t 秒,y=S △EPF ,那么y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CBPQED图1615、如图151-和图152-,在ABC △中,51314cos .13AB BC ABC ===,,∠ 探究在如图151-,AH BC ⊥于点H ,那么AH =_______,AC =_______,ABC △的面积ABC S △=___________.拓展如图152-,点D 在AC 上〔可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A C ,作直线BD 的垂线,垂足为E F ,.设.BD x AE m CF n ===,,〔当点D 与点A 重合时,我们认为ABC S △=0.〔1〕用含x m ,或者n 的代数式表示ABD S △及CBD S △;〔2〕求()m n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m n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对给定的一个x 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D ,指出这样的x 的取值范围.发现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A B C ,,三点到这条直线的间隔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并写出这个最小值.16、一透明的敞口正方体容器ABCD-A ′B ′C ′D ′装有一些液体,棱AB 始终在程度桌面上,容器底部的倾斜角为α〔∠CBE=α,如图1所示〕.探究 如图1,液面刚好过棱CD ,并与棱BB ′交于点Q ,此时液体的形状为直三棱柱,其三视图及尺寸如图2所示. 解决问题:〔1〕CQ 与BE 的位置关系是,BQ 的长是dm ;〔2〕求液体的体积;〔参考算法:直棱柱体积V 液=底面积S △BCQ ×高AB 〕 〔3〕求α的度数.〔注:sin49°=cos41°=43,tan37°=34〕 拓展:在图1的根底上,以棱AB 为轴将容器向左或者向右旋转,但不能使液体溢出,图3或者图4是其正面示意图.假设液面与棱C ′C 或者CB 交于点P ,设PC=x ,BQ=y .分别就图3和图4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α的范围. 延伸:A .B .C .D .在图4的根底上,于容器底部正中间位置,嵌入一平行于侧面的长方形隔板〔厚度忽略不计〕,得到图5,隔板高NM=1dm,BM=CM,NM⊥BC.继续向右缓慢旋转,当α=60°时,通过计算,判断溢出容器的液体能否到达4dm3.17、某景区内的环形路是边长为800米的正方形ABCD,如图1和图2.现有1号、2号两游览车分别从出口A和景点C同时出发,1号车顺时针、2号车逆时针沿环形路连续循环行驶,供游客随时免费乘车〔上、下车的时间是忽略不计〕,两车速度均为200米/分.探究:设行驶吋间为t分.〔1〕当0≤t≤8时,分别写出1号车、2号车在左半环线离出口A的路程y1,y2〔米〕与t〔分〕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两车相距的路程是400米时t的值;〔2〕t为何值时,1号车第三次恰好经过景点C?并直接写出这一段时间是内它与2号车相遇过的次数.发现:如图2,游客甲在BC上的一点K〔不与点B,C重合〕处候车,准备乘车到出口A,设CK=x米.情况一:假设他刚好错过2号车,便搭乘即将到来的1号车;情况二:假设他刚好错过1号车,便搭乘即将到来的2号车.比较哪种情况用时较多?〔含候车时间是〕决策:己知游客乙在DA上从D向出口A走去.步行的速度是50米/分.当行进到DA上一点P 〔不与点D,A重合〕时,刚好与2号车迎面相遇.〔1〕他发现,乘1号车会比乘2号车到出口A用时少,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设PA=s〔0<s<800〕米.假设他想尽快到达出口A,根据s的大小,在等候乘1号车还是步行这两种方式中.他该如何选择?。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9 动态几何定值问题学案(原版+解析)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9 动态几何定值问题学案(原版+解析)

专题九动态几何定值问题【考题研究】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

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

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解题攻略】动态几何形成的定值和恒等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常见问题,其考点包括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角度(和差)为定值问题;面积(和差)为定值问题;其它定值问题。

解答动态几何定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分两步完成:先探求定值. 它要用题中固有的几何量表示.再证明它能成立.探求的方法,常用特殊位置定值法,即把动点放在特殊的位置,找出定值的表达式,然后写出证明.第二种是采用综合法,直接写出证明.【解题类型及其思路】在中考中,动态几何形成的定值和恒等问题命题形式主要为解答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动态几何之定值(恒等)问题的重点是线段(和差)为定值问题,问题的难点在于准确应用适当的定理和方法进行探究。

【典例指引】类型一【线段及线段的和差为定值】【典例指引1】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记旋转角为α,当90°<α<180°时,作A′D⊥AC,垂足为D,A′D与B′C交于点E.(1)如图1,当∠CA ′D =15°时,作∠A ′EC 的平分线EF 交BC 于点F .①写出旋转角α的度数;②求证:EA ′+EC =EF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设P 是直线A ′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 ,PF ,若AB =2,求线段PA +PF 的最小值.(结果保留根号)【举一反三】如图(1),已知∠=90MON o ,点P 为射线ON 上一点,且=4OP ,B 、C 为射线OM 和ON 上的两个动点(OC OP >),过点P 作PA ⊥BC ,垂足为点A ,且=2PA ,联结BP .(1)若12PACABOP S S ∆=四边形时,求tan BPO ∠的值; (2)设PC x =,AB y BC=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如图(2),过点A 作BP 的垂线,垂足为点H ,交射线ON 于点Q ,点B 、C 在射线OM 和ON 上运动时,探索线段OQ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它的值。

202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一:动点探究)含答案

202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一:动点探究)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专题一动点探究一、单动点1.(2015•成都)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弦AB=8,P是弦AB所对的优弧上的动点,连接AP,过点A 作AP的垂线交射线PB于点C,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线段BC的长为8,或.解:①当BA=BP时,易得AB=BP=BC=8,即线段BC的长为8.②当AB=AP时,如图1,延长AO交PB于点D,过点O作OE⊥AB于点E,则AD⊥PB,AE=AB=4,∴BD=DP,在Rt△AEO中,AE=4,AO=5,∴OE=3,易得△AOE∽△ABD,∴,∴,∴,即PB=,∵AB=AP=8,∴∠ABD=∠P,∵∠PAC=∠ADB=90°,∴△ABD∽△CPA,∴,∴CP=,∴BC=CP﹣BP==;③当PA=PB时如图2,连接PO并延长,交AB于点F,过点C作C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OB,则PF⊥AB,∴AF=FB=4,在Rt△OFB中,OB=5,FB=4,∴OF=3,∴FP=8,易得△PFB∽△CGB,∴,设BG=t,则CG=2t,易得∠PAF=∠ACG,∵∠AFP=∠AGC=90°,∴△APF∽△CAG,∴,∴,解得t=,在Rt△BCG中,BC=t=,答案为:8,,.2.(2015•连云港)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直线AB上一动点,⊙P的半径为1.(1)判断原点O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P过点B时,求⊙P被y轴所截得的劣弧的长;(3)当⊙P与x轴相切时,求出切点的坐标.解:(1)原点O在⊙P外.理由:∵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A(2,0),点B(0,﹣2),在Rt△OAB中,tan∠OBA===,∴∠OBA=30°,如图1,过点O作OH⊥AB于点H,在Rt△OBH中,OH=OB•sin∠OBA=,∵>1,∴原点O在⊙P外;(2)如图2,当⊙P过点B时,点P在y轴右侧时,∵PB=PC,∴∠PCB=∠OBA=30°,∴⊙P被y轴所截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80°﹣30°﹣30°=120°,∴弧长为:=;同理:当⊙P过点B时,点P在y轴左侧时,弧长同样为:;∴当⊙P过点B时,⊙P被y轴所截得的劣弧的长为:;(3)如图3,当⊙P与x轴相切时,且位于x轴下方时,设切点为D,在PD⊥x轴,∴PD∥y轴,∴∠APD=∠ABO=30°,∴在Rt△DAP中,AD=DP•tan∠DPA=1×tan30°=,∴OD=OA﹣AD=2﹣,∴此时点D的坐标为:(2﹣,0);当⊙P与x轴相切时,且位于x轴上方时,根据对称性可以求得此时切点的坐标为:(2+,0);综上可得:当⊙P与x轴相切时,切点的坐标为:(2﹣,0)或(2+,0).3.(2015•潍坊)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mx2﹣8mx+4m+2(m>0)与y轴的交点为A,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B(x1,0),C(x2,0),且x2﹣x1=4,直线AD∥x轴,在x轴上有一动点E(t,0)过点E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直线AD的交点分别为P、Q.(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0<t≤8时,求△APC面积的最大值;(3)当t>2时,是否存在点P,使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知x1、x2是方程mx2﹣8mx+4m+2=0的两根,∴x1+x2=8,由解得:∴B(2,0)、C(6,0)则4m﹣16m+4m+2=0,解得:m=,∴该抛物线解析式为:y=;(2)可求得A(0,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要构成△APC,显然t≠6,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t<6时,设直线l与AC交点为F,则:F(t,﹣),∵P(t,),∴PF=,∴S△APC=S△APF+S△CPF===,此时最大值为:,②当6<t≤8时,设直线l与AC交点为M,则:M(t,﹣),∵P(t,),∴PM=,∴S△APC=S△APM﹣S△CPM===,当t=8时,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2,综上可知,当0<t≤8时,△APC面积的最大值为12;(3)如图,连接AB,则△AOB中,∠AOB=90°,AO=3,BO=2,Q(t,3),P(t,),①当2<t<8时,AQ=t,PQ=,若:△AOB∽△AQP,则:,即:,∴t=0(舍),或t=,若△AOB∽△PQA,则:,即:,∴t=0(舍)或t=2(舍),②当t>8时,AQ′=t,PQ′=,若:△AOB∽△AQP,则:,即:,∴t=0(舍),或t=,若△AOB∽△PQA,则:,即:,∴t=0(舍)或t=14,∴t=或t=或t=144.(2015•铁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与点C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2)如图1,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匀速运动,到达点B时停止运动.以AP为边作等边△APQ(点Q在x轴上方),设点P在运动过程中,△APQ与四边形AO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2,连接AC,在第二象限内存在点M,使得以M、O、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坐标.解:(1)∵抛物线y=ax2+bx+经过A(﹣3,0),B(1,0)两点,∴,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则D点坐标为(﹣2,).(2)∵点D与A横坐标相差1,纵坐标之差为,则tan∠DAP=,∴∠DAP=60°,又∵△APQ为等边三角形,∴点Q始终在直线AD上运动,当点Q与D重合时,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P=AD==2.①当0≤t≤2时,P在线段AO上,此时△APQ的面积即是△APQ与四边形AOCD的重叠面积.AP=t,∵∠QAP=60°,∴点Q的纵坐标为t•sin60°=t,∴S=×t×t=t2.②当2<t≤3时,如图1:此时点Q在AD的延长线上,点P在OA上,设QP与DC交于点H,∵DC∥AP,∴∠QDH=∠QAP=∠QHD=∠QPA=60°,∴△QDH是等边三角形,∴S=S△QAP﹣S△QDH,∵QA=t,∴S△QAP=t2.∵QD=t﹣2,∴S△QDH=(t﹣2)2,∴S=t2﹣(t﹣2)2=t﹣.图1③当3<t≤4时,如图2:此时点Q在AD的延长线上,点P在线段OB上,设QP与DC交于点E,与OC交于点F,过点Q作AP的垂涎,垂足为G,∵OP=t﹣3,∠FPO=60°,∴OF=OP•tan60°=(t﹣3),∴S△FOP=×(t﹣3)(t﹣3)=(t ﹣3)2,∵S=S△QAP﹣S△QDE﹣S△FOP,S△QAP﹣S△QDE=t﹣.∴S=t﹣﹣(t﹣3)2=﹣t2+4t﹣.综上所述,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图2图3图4(3)∵OC=,OA=3,OA⊥OC,则△OAC是含30°的直角三角形.①当△AMO以∠AMO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如图3:过点M2作AO的垂线,垂足为N,∵∠M2AO=30°,AO=3,∴M2O=,又∵∠OM2N=M2AO=30°,∴ON=OM2=,M2N=ON=,∴M2的坐标为(﹣,).同理可得M1的坐标为(﹣,).②当△AMO以∠OAM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如图4:∵以M、O、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或=,∵OA=3,∴AM=或AM=3,∵AM⊥OA,且点M在第二象限,∴点M的坐标为(﹣3,)或(﹣3,3).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M的所有可能的坐标为(﹣3,),(﹣3,3),(﹣,),(﹣,).5.(2015•绵阳)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G是AD延长线时的一点,且DG=AD,动点M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A→C→G的路线向G点匀速运动(M不与A,G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BM并延长AG于N.(1)是否存在点M,使△ABM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分析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点N在AD边上时,若BN⊥HN,NH交∠CDG的平分线于H,求证:BN=HN;(3)过点M分别作AB,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矩形AEMF与△AC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 的最大值.(1)解:存在;当点M为AC的中点时,AM=BM,则△ABM为等腰三角形;当点M与点C重合时,AB=BM,则△ABM为等腰三角形;当点M在AC上,且AM=2时,AM=AB,则△ABM为等腰三角形;当点M为CG的中点时,AM=BM,则△ABM 为等腰三角形;(2)证明:在AB上截取AK=AN,连接KN;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C=90°,AB=AD,∴∠CDG=90°,∵BK=AB﹣AK,ND=AD﹣AN,∴BK=DN,∵DH平分∠CDG,∴∠CDH=45°,∴∠NDH=90°+45°=135°,∴∠BKN=180°﹣∠AKN=135°,∴∠BKN=∠NDH,在Rt△ABN中,∠ABN+∠ANB=90°,又∵BN⊥NH,即∠BNH=90°,∴∠ANB+∠DNH=180°﹣∠BNH=90°,∴∠ABN=∠DNH,在△BNK和△NHD中,,∴△BNK≌△NHD(ASA),∴BN=NH;(3)解:①当M在AC上时,即0<t≤2时,△AM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M=t,∴AF=FM=t,∴S=AF•FM=×t×t=t2;当t=2时,S的最大值=×(2)2=2;②当M在CG上时,即2<t<4时,如图2所示:CM=t﹣AC=t﹣2,MG=4﹣t,在△ACD和△GCD中,,∴△ACD≌△GCD(SAS),∴∠ACD=∠GCD=45°,∴∠ACM=∠ACD+∠GCD=90°,∴∠G=90°﹣∠GCD=45°,∴△M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G=MG•cos45°=(4﹣t)•=4﹣t,∴S=S△ACG﹣S△CMJ﹣S△FMG=×4×2﹣×CM×CM﹣×FG×FG=4﹣(t﹣2)2﹣(4﹣)2=﹣+4t﹣8=﹣(t﹣)2+,∴当t=时,S的最大值为.6.(2015•抚顺)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①所示,A点坐标为(﹣6,0),B点坐标为(4,0),点D为BC的中点,点E为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DE经过点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①,将△BDE以DE为轴翻折,点B的对称点为点G,当点G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时,求G 点的坐标;(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B上运动时,抛物线y=ax2+bx+8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y=ax2+bx+8经过点A(﹣6,0),B(4,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x+8.(2)如图①,作DM⊥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设G点的坐标为(﹣1,n),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D=DG,∵B(4,0),C (0,8),点D为BC的中点,∴点D的坐标是(2,4),∴点M的坐标是(﹣1,4),DM=2﹣(﹣1)=3,∵B(4,0),C(0,8),∴BC==4,∴,在Rt△GDM中,32+(4﹣n)2=20,解得n=4±,∴G点的坐标为(﹣1,4+)或(﹣1,4﹣).(3)抛物线y=ax2+bx+8的对称轴上存在点F,使得以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①当CD∥EF,且点E在x轴的正半轴时,如图②,由(2),可得点D的坐标是(2,4),设点E的坐标是(c,0),点F的坐标是(﹣1,d),则解得∴点F的坐标是(﹣1,4),点E的坐标是(1,0).②当CD∥EF,且点E在x轴的负半轴时,如图③,由(2),可得点D的坐标是(2,4),设点E的坐标是(c,0),点F的坐标是(﹣1,d),则解得∴点F的坐标是(﹣1,﹣4),点E的坐标是(﹣3,0).③当CE∥DF时,如图④,,由(2),可得点D的坐标是(2,4),设点E的坐标是(c,0),点F的坐标是(﹣1,d),则解得∴点F的坐标是(﹣1,12),点E的坐标是(3,0).综上,可得抛物线y=ax2+bx+8的对称轴上存在点F,使得以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点F的坐标是(﹣1,4)、(﹣1,﹣4)或(﹣1,12).二、双动点1.(2015•辽阳)如图,点A是双曲线y=﹣在第二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底作等腰△ABC,且∠ACB=120°,点C在第一象限,随着点A的运动,点C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但点C始终在双曲线y=上运动,则k的值为()A.1 B.2 C.3 D.4解:连接CO,过点A作AD⊥x轴于点D,过点C作CE⊥x轴于点E,∵连接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底作等腰△ABC,且∠ACB=120°,∴CO⊥AB,∠CAB=30°,则∠AOD+∠COE=90°,∵∠DAO+∠AOD=90°,∴∠DAO=∠COE,又∵∠ADO=∠CEO=90°,∴△AOD∽△OCE,∴===tan60°=,则=3,∵点A是双曲线y=﹣在第二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xy|=AD•DO=×6=3,∴k=EC×EO=1,则EC×EO=2.选:B.2.(2015•衢州)如图,在△ABC中,AB=5,AC=9,S△ABC=,动点P从A点出发,沿射线AB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线段AC上由C向A运动,当Q点运动到A 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EF(P、Q、E、F按逆时针排序),以CQ为边在AC上方作正方形QCGH.(1)求tanA的值;(2)设点P运动时间为t,正方形PQEF的面积为S,请探究S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正方形PQEF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正方形QCGH的边上,请直接写出t的值.解:(1)如图1,过点B作BM⊥AC于点M,∵AC=9,S△ABC=,∴AC•BM=,即×9•BM=,解得BM=3.由勾股定理,得AM===4,则tanA==;(2)存在.如图2,过点P作PN⊥AC于点N.依题意得AP=CQ=5t.∵tanA=,∴AN=4t,PN=3t.∴QN=AC﹣AN﹣CQ=9﹣9t.根据勾股定理得到:PN2+NQ2=PQ2,S正方形PQEF=PQ2=(3t)2+(9﹣9t)2=90t2﹣162t+81(0<t<).∵﹣==在t的取值范围之内,∴S最小值===;(3)①如图3,当点E在边HG上时,t1=;②如图4,当点F在边HG上时,t2=;③如图5,当点P边QH(或点E在QC上)时,t3=1④如图6,当点F边C上时,t4=3.(2015•大连)如图1,在△ABC中,∠C=90°,点D在AC上,且CD>DA,DA=2,点P,Q同时从点D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射线DC、射线DA运动,过点Q作AC的垂线段QR,使QR=PQ,连接PR,当点Q到达点A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x,△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S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x≤,<x≤m时,函数的解析式不同).(1)填空:n的值为;(2)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解:(1)如图1,当x=时,△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就是△PQR的面积,∵PQ=,QR=PQ,∴QR=,∴n=S=×()2=×=.(2)如图2,根据S关于x的函数图象,可得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有两种情况:当0<x≤时,S=×PQ×RQ=x2,当点Q点运动到点A时,x=2AD=4,∴m=4.当<x≤4时,S=S△APF﹣S△AQE=AP•FG﹣AQ•EQ,AP=2+,AQ=2﹣,∵△AQE∽△AQ 1R1,,∴QE=,设FG=PG=a,∵△AGF∽△AQ1R1,,∴AG=2+﹣a,∴a=,∴S=S△APF﹣S△AQE=AP•FG﹣AQ•EQ=(2)(2)﹣(2﹣)•(2)=﹣x2+∴S=﹣x2+.综上,可得S=4.(2015•宿迁)已知:⊙O上两个定点A,B和两个动点C,D,AC与BD交于点E.(1)如图1,求证:EA•EC=EB•ED;(2)如图2,若=,AD是⊙O的直径,求证:AD•AC=2BD•BC;(3)如图3,若AC⊥BD,点O到AD的距离为2,求BC的长.(1)证明:∵∠EAD=∠EBC,∠BCE=∠ADE,∴△AED∽△BEC,∴,∴EA•EC=EB•ED;(2)证明:如图2,连接CD,OB交AC于点F∵B是弧AC的中点,∴∠BAC=∠ADB=∠ACB,且AF=CF=0.5AC.又∵AD为⊙O直径,∴∠ABC=90°,又∠CFB=90°.∴△CBF∽△ABD.∴,故CF•AD=BD•BC.∴AC•AD=2BD•BC;(3)解:如图3,连接AO并延长交⊙O于F,连接DF,∴AF为⊙O的直径,∴∠ADF=90°,过O作OH⊥AD于H,∴AH=DH,OH∥DF,∵AO=OF,∴DF=2OH=4,∵AC⊥BD,∴∠AEB=∠ADF=90°,∵∠ABD=∠F,∴△ABE∽△ADF,∴∠1=∠2,∴,∴BC=DF=4.5.(2015•荆门)如图,在矩形OABC中,OA=5,AB=4,点D为边AB上一点,将△BCD沿直线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OA上的点E处,分别以OC,OA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OE的长及经过O,D,C三点抛物线的解析式;(2)一动点P从点C出发,沿C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E点出发,沿E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DP=DQ;(3)若点N在(1)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M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与点N,使M,N,C,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M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CE=CB=5,CO=AB=4,∴在Rt△COE中,OE===3,设AD=m,则DE=BD=4﹣m,∵OE=3,∴AE=5﹣3=2,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D2+AE2=DE2,即m2+22=(4﹣m)2,解得m=,∴D(﹣,﹣5),∵C(﹣4,0),O(0,0),∴设过O、D、C三点的抛物线为y=ax(x+4),∴﹣5=﹣a(﹣+4),解得a=,∴抛物线解析式为y=x(x+4)=x2+x;(2)∵CP=2t,∴BP=5﹣2t,在Rt△DBP和Rt△DEQ中,,∴△DBP≌△DEQ(HL),∴BP=EQ,∴5﹣2t=t,∴t=;(3)∵抛物线的对称为直线x=﹣2,∴设N(﹣2,n),又由题意可知C(﹣4,0),E(0,﹣3),设M(m,y),①当EN为对角线,即四边形ECNM是平行四边形时,则线段EN的中点横坐标为=﹣1,线段CM中点横坐标为,∵EN,CM互相平分,∴=﹣1,解得m=2,又M点在抛物线上,∴y=×22+×2=16,∴M(2,16);②当EM为对角线,即ECMN是平行四边形时,则线段EM的中点横坐标为,线段CN中点横坐标为=﹣3,∵EN,CM互相平分,∴=﹣3,解得m=﹣6,又∵M点在抛物线上,∴y=×(﹣6)2+×(﹣6)=16,∴M(﹣6,16);③当CE为对角线,即四边形EMCN是平行四边形时,则M为抛物线的顶点,即M(﹣2,﹣).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其坐标为(2,16)或(﹣6,16)或(﹣2,﹣).三、面动探究1.(2015•青岛)已知,如图①,在▱ABCD中,AB=3cm,BC=5cm,AC⊥AB,△ACD沿AC的方向匀速平移得到△PNM,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移动,速度为1cm/s,当△PNM停止平移时,点Q也停止移动,如图②,设移动时间为t(s)(0<t<4),连接PQ,MQ,MC,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MN?(2)设△QM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QMC:S四边形ABQP=1:4?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Q⊥MQ?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在Rt△ABC中,AC==4,由平移得MN∥AB,∵PQ∥MN,∴PQ∥AB,∴=,∴=,t=,(2)过点P作PD⊥BC于D,∵△CPD∽△CBA,∴=,∴=,∴PD=﹣t,∵PD∥BC,∴S△QMC=S△QPC,∴y=S△QMC=QC•PD=t(﹣t)=t﹣t2(0<t<4),(3)∵S△QMC:S四边形ABQP=1:4,∴S△QPC:S四边形ABQP=1:4,∴S△QPC:S△ABC=1:5,∴(t﹣t2):6=1:5,∴t=2,(4)若PQ⊥MQ,则∠PQM=∠PDQ,∵∠MPQ=∠PQD,∴△PDQ∽△MQP,∴=,∴PQ2=MP•DQ,∴PD 2+DQ2=MP•DQ,∵CD=,∴DQ=CD﹣CQ=﹣t=,∴()2+()2=5×,∴t1=0(舍去),t2=,∴t=时,PQ⊥MQ.2.(2015•徐州)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含30°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落在第二象限.其斜边两端点A、B分别落在x轴、y轴上,且AB=12cm(1)若OB=6cm.①求点C的坐标;②若点A向右滑动的距离与点B向上滑动的距离相等,求滑动的距离;(2)点C与点O的距离的最大值=12cm.解:(1)①过点C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如图1:在Rt△AOB中,AB=12,OB=6,则BC=6,∴∠BAO=30°,∠ABO=60°,又∵∠CBA=60°,∴∠CBD=60°,∠BCD=30°,∴BD=3,CD=3,所以点C的坐标为(﹣3,9);②设点A向右滑动的距离为x,根据题意得点B向上滑动的距离也为x,如图2:AO=12×cos∠BAO=12×cos30°=6.∴A'O=6﹣x,B'O=6+x,A'B'=AB=12在△A'O B'中,由勾股定理得,(6﹣x)2+(6+x)2=122,解得:x=6(﹣1),∴滑动的距离为6(﹣1);(2)设点C的坐标为(x,y),过C作CE⊥x轴,CD⊥y轴,垂足分别为E,D,如图3:则OE=﹣x,OD=y,∵∠ACE+∠BCE=90°,∠DCB+∠BCE=90°,∴∠ACE=∠DCB,又∵∠AEC=∠BDC=90°,∴△ACE∽△BCD,∴,即,∴y=﹣x,OC2=x2+y2=x2+(﹣x)2=4x2,∴取AB中点D,连接CD,OD,则CD与OD之和大于或等于CO,当且仅当C,D,O三点共线时取等号,此时CO=CD+OD=6+6=12,故答案为:12.第二问方法二:因角C与角O和为180度,所以角CAO与角CBO和为180度,故A,O,B,C四点共圆,且AB为圆的直径,故弦CO的最大值为12.3.(2015•深圳)如图1,水平放置一个三角板和一个量角器,三角板的边AB和量角器的直径DE在一条直线上,AB=BC=6cm,OD=3cm,开始的时候BD=1cm,现在三角板以2cm/s的速度向右移动.(1)当B与O重合的时候,求三角板运动的时间;(2)如图2,当AC与半圆相切时,求AD;(3)如图3,当AB和DE重合时,求证:CF2=CG•CE.(1)解:由题意可得:BO=4cm,t==2(s);(2)解:如图2,连接O与切点H,则OH⊥AC,又∵∠A=45°,∴AO=OH=3cm,∴AD=AO﹣DO=(3﹣3)cm;(3)证明:如图3,连接EF,∵OD=OF,∴∠ODF=∠OFD,∵DE为直径,∴∠ODF+∠DEF=90°,∠DEC=∠DEF+∠C EF=90°,∴∠CEF=∠ODF=∠OFD=∠CFG,又∵∠FCG=∠ECF,∴△CFG∽△CEF,∴=,∴CF2=CG•CE.4.(2015•温州)如图,点A和动点P在直线l上,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Q,以AQ为边作Rt△ABQ,使∠BAQ=90°,AQ:AB=3:4,作△ABQ的外接圆O.点C在点P右侧,PC=4,过点C作直线m⊥l,过点O作OD⊥m于点D,交AB右侧的圆弧于点E.在射线CD上取点F,使DF=CD,以DE,DF为邻边作矩形DEGF.设AQ=3x.(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BQ,DF.(2)当点P在点A右侧时,若矩形DEGF的面积等于90,求AP的长.(3)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①当AP为何值时,矩形DEGF是正方形?②作直线BG交⊙O于点N,若BN的弦心距为1,求AP的长(直接写出答案).解:(1)在Rt△ABQ中,∵AQ:AB=3:4,AQ=3x,∴AB=4x,∴BQ=5x,∵OD⊥m,m⊥l,∴OD∥l,∵OB=OQ,∴=2x,∴CD=2x,∴FD==3x;(2)∵AP=AQ=3x,PC=4,∴CQ=6x+4,作OM⊥AQ于点M(如图1),∴OM∥AB,∵⊙O是△ABQ的外接圆,∠BAQ=90°,∴点O是BQ的中点,∴QM=AM=x∴OD=MC=,∴OE=BQ=,∴ED=2x+4,S矩形DEGF=DF•DE=3x(2x+4)=90,解得:x1=﹣5(舍去),x2=3,∴AP=3x=9;(3)①若矩形DEGF是正方形,则ED=DF,I.点P在A点的右侧时(如图1)∴2x+4=3x,解得:x=4,∴AP=3x=12;II.点P在A点的左侧时,当点C在Q右侧,0<x<时(如图2),∵ED=4﹣7x,DF=3x,∴4﹣7x=3x,解得:x=,∴AP=;当≤x<时(如图3),∵ED=4﹣7x,DF=3x,∴4﹣7x=3x,解得:x=(舍去),当点C在Q的左侧时,即x≥(如图4),DE=7x﹣4,DF=3x,∴7x﹣4=3x,解得:x=1,∴AP=3,综上所述:当AP为12或或3时,矩形DEGF是正方形;②连接NQ,由点O到BN的弦心距为l,得NQ=2,当点N在AB的左侧时(如图5),过点B作BM⊥EG于点M,∵GM=x,BM=x,∴∠GBM=45°,∴BM∥AQ,∴AI=AB=4x,∴IQ=x,∴NQ==2,∴x=2,∴AP=6;当点N在AB的右侧时(如图6),过点B作BJ⊥GE于点J,∵GJ=x,BJ=4x,∴tan∠GBJ=,∴AI=16x,∴QI=19x,∴NQ==2,∴x=,∴AP=,综上所述:AP的长为6或。

备战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综合题附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综合题附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综合题附答案一、一元二次方程1.如图,在△ABC中,AB=6cm,BC=7cm,∠ABC=30°,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B点移动,点Q从B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C点移动.如果P、Q两点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答案】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解析】【分析】作出辅助线,过点Q作QE⊥PB于E,即可得出S△PQB=12×PB×QE,有P、Q点的移动速度,设时间为t秒时,可以得出PB、QE关于t的表达式,代入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Q作QE⊥PB于E,则∠QEB=90°.∵∠ABC=30°,∴2QE=QB.∴S△PQB=12•PB•QE.设经过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则PB=6﹣t,QB=2t,QE=t.根据题意,12•(6﹣t)•t=4.t2﹣6t+8=0.t2=2,t2=4.当t=4时,2t=8,8>7,不合题意舍去,取t=2.答: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注意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对于不合适的值舍去.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1=0.(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的两根恰好是一个矩形两邻边的长,且k =2,求该矩形的对角线L 的长.【答案】(1)k >34;(2 【解析】 【分析】(1)根据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出△>0,再解不等式即可;(2)当k=2时,原方程x 2-5x+5=0,设方程的两根是m 、n ,则矩形两邻边的长是m 、n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m+n=5,mn=5,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2k +1)]2-4×1×(k 2+1)=4k -3>0, ∴k >34; (2)当k =2时,原方程为x 2-5x +5=0,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m ,n , ∴m +n =5,mn =5,==.【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矩形的性质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4mx +4m 2-1=0. (1)不解方程,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2)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BC =5,另外两条边是方程的根,求此三角形的周长.2 【答案】(1)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周长为13或17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4>0,由此可得出:无论m 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0,可得出5是方程x 2﹣4mx +4m 2﹣1=0的根,将x =5代入原方程可求出m 值,通过解方程可得出方程的解,在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结论.试题解析:解:(1)∵△=(﹣4m )2﹣4(4m 2﹣1)=4>0,∴无论m 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ABC 为等腰三角形,另外两条边是方程的根,∴5是方程x 2﹣4mx +4m2﹣1=0的根.将x=5代入原方程,得:25﹣20m+4m2﹣1=0,解得:m1=2,m2=3.当m=2时,原方程为x2﹣8x+15=0,解得:x1=3,x2=5.∵3、5、5能够组成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周长为3+5+5=13;当m=3时,原方程为x2﹣12x+35=0,解得:x1=5,x2=7.∵5、5、7能够组成三角形,∴该三角形的周长为5+5+7=17.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3或17.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牢记“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代入x=5求出m值.4.已知为正整数,二次方程的两根为,求下式的值:【答案】【解析】由韦达定理,有,.于是,对正整数,有原式=5.解下列方程:(1)2x2-4x-1=0(配方法);(2)(x+1)2=6x+6.【答案】(1)x1=1x2=11=-1,x2=5.【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先移项,再加减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完成配方,再根据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即可;(2)根据因式分解法,先移项,再提公因式即可把方程化为ab=0的形式,然后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由题可得,x2-2x=12,∴x2-2x+1=32.∴(x -1)2=32.∴x -1=±2.∴x 1=1+2,x 2=1-2. (2)由题可得,(x +1)2-6(x +1)=0,∴(x +1)(x +1-6)=0. ∴x +1=0或x +1-6=0. ∴x 1=-1,x 2=5.6.已知两条线段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8120x x -+=的两根, (1)解方程求两条线段的长。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跨学科的综合题(含解答)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跨学科的综合题(含解答)

专题复习五跨学科的综合题一、知识系统网络由于数学是学好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以其他学科的知识为背景,或以其他学科的问题为载体设计的数学问题随机可见,令人耳目全新。

既能体现数学科的工作作用,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今后的中考试题中,跨学科的综合题仍是命题的热点。

二、中考题型例析1.与物理相结合的题例1 (2003·临沂)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3-5-1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解析:由物理知识可知: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小球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答案:B.2.与生物相结合的题例2 (2004·吉林)某种树木的分枝生长规律如图和下表所示,则预计到第6年时,树木的分枝数为_________.年份分枝数第1年 1第2年 1第3年 2第4年 3第5年 5 解析:本题以生物中树木的分枝生长为背景设计了一道探索规律的中考题.由题目不难看出从第3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答案:8.3.与化学相结合的题例 3 (2003·安徽)用“84”消毒液配制药液,对白色衣物进行消毒,要求按1:•200的比例进行稀释.现要配制此种药液 4020g,则需“84”消毒液________g.解析:本题以“非典”时期常用的“84”消毒液为题材,•设计了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涉及到化学中的配制药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答案:20.4.与地理相结合的题例4 (2002·福州)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图中a 、b 、c 为等高线,海拔最低的一条为60m,•等高距为10m,•结合地理知识写出等高线a•为______m,••b•为_____m,c 为______m.分析:由地理知识可知,海拔最低的一条等高线为a,海拔最高的一条等高线为c,所以,a 为60m,而等高距为10m,则b 为70m;c 为80m. 答案:60,70,80.5.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题例5 (2004·长沙)如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若输入的a 值为2,•则输出的结果应为( ).A.2B.-2C.1D.-1解析:它以数值转换机的程序为背景,既联系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又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意得,输出结果为(a 2-4)×0.5=-1.答案:D.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03·淄博)某同学学习了编程后,写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当输入一个数值后,屏幕输出的结果总比该数的平方大1.若该同学按此程序输入5后,•把屏幕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则最后屏幕输出的结果为( ). A.6 B.35 C.36 D.372.(2003·仙桃)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其导电性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量的变化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氢氧化钡导电性B 氢氧化钡导电性C 氢氧化钡导电性D氢氧化钡导电性3.(2004·黑龙江)一束光线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 ).A.45°B.60°C.75°D.80°4.(2004·河北)图所示的电路的总电阻为10Ω ,若R1=2R2,则R1,R2的值分别是(• ).A.R1=30Ω,R2=15ΩB.R1= 203Ω ,R2=103ΩC.R1=150Ω,R2=30ΩD.R2= 103Ω,R2=203Ω5.(2004·青岛)生物学指出:生态系统中,•每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在H1→H2→H3→H4→H5→H6,这条生物链中(H n表示第n个营养级,n=1,2,…,6),要使H获得10千焦的能量,那么需要H 提供的能量约为( ).A.104千焦B.105千焦C.106千焦D.107千焦6.(2004·黄石)如图,测量队为了测量某地区山顶P的海拔高度,选M点作为观测点,从M点测量某地区山顶P的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与水平线所夹的角)•为30°,在比例尺为1:50 000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这两点的图上距离为6cm,则山顶P的海拔高度为( ).A.1 732mB.1 982mC.3 000mD.3 250m二、填空题1.(2004·北京海定)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某种植物标本(如图所示)时,测得叶片①最大宽度是8cm,最大长度是16cm;叶片②最大宽度是7cm,•最大长度是14cm;叶片③最大宽度为6.5cm.•请你用所学数学知识估算叶片③的完整叶片的最大长度,结果约为________cm.2.(2004·南通)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_________.(3)2x→⨯-→-→输入输出3.(2004·泉州)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它的密度ρ(kg/m3)是它的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当V=5m3时, ρ=1.98kg/m3;则当V=10m3时, ρ=_______kg/m3.4.(2004·黄石)医生检查视力时,经常让被查人通过对面的镜子观察自己上方一张视力表(人从镜子看到的是视力表的虚像),若需测被查人对5m距离的视力时,视力表和镜子的距离是________m.三、解答题:1.(2004·南通)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ρ(kg/m3)与体积V(m3)的函数关系式是ρ=9.9V.(1)求当V=5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2)请写出二氧化碳的密度ρ随体积V的增大(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2.(2003·济南)检查视力时,规定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如图(1).现因房间两面墙的距离为3m,因此使用平面镜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若使墙面上的镜子能呈现完整的视力表,如图 (2).由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光路图,其中视力表AB的上下边沿A、B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M′的上下边沿反射后射入人眼C处.如果视力表的全长为0.8m,请计算出镜长至少为多少米?3.(2002·济南)有一特殊材料制成的质量为30g的泥块,现把它切开为大、•小两块,将较大泥块放在一架不等臂天平的左盘中,称得质量为27g;又将较小泥块放在该天平的右盘中,称得质量为8g.若只考虑该天平的臂长不等,其他因素忽略不计,请你依据杠杆的平衡原理,求出较大泥块和较小泥块的质量.4.(2004·常州)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I与R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12A时,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一、1.D 2.D 3.A 4.A 5.C 6.B二、1.13 2.1 3.0.99 4.2.5三、1.(1)当v=5m3时, ρ=9.9V=9.95=1.98(kg/m3);(2)密度ρ随体积V的增大而减小(或密度ρ随体积V的减小而增大).2.作CD⊥MM′,垂足为D,并延长交A′B′于E.∵AB∥MM′∥A′B′,∴CE⊥A′B′,△CMM′∽△CA′B′.∴'''MM CD A B CE=.又∵CD=5-3=2,CE=5,A′B′=AB=0.8,∴'20.85MM=,∴MM′=0.32(m).∴镜长至少为0.32m.3.设较大泥块的质量为xg,则较小泥块的质量为(30-x)g,若天平左、•右臂长分别为acm,bcm,由题意得27,8(30)ax ba b x=⎧⎨=-⎩,两式相除,得27830xx=-.解得x1=18,x2=12.经验检x1=18,x2=12都是原方程的解,由题意可知,x2=12应舍去.∵当x=18时,30-x=12.∴较大泥块的质量为18g,较小泥块的质量为12g.4.(1)I与R的函数关系式为:I=36R.(2)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R≥3(Ω).。

中考数学复习《综合实践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综合实践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综合实践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题型解读此类题考查形式多样,但都与实际问题结合,且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会用到前面的结论,解题时要多结合前面的问题,大胆猜想.综合性较强,入手简单,但要得满分较难,此类题型是今后中考命题的方向,应引起重视.1.如图①,△ABC 和△DEF 中,AB =AC ,DE =DF ,∠A =∠D. (1)求证:BC AB =EFDE;(2)由(1)中的结论可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顶角∠A 的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即底边BC)与邻边(即腰AB 或AC)的比值也就确定,我们把这个比值记作T(A),即T(A)=∠A的对边(底边)∠A的邻边(腰)=BCAB .如T(60°)=1.①理解巩固:T(90°)=________,T (120°)=________,若α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则T(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学以致用:如图②,圆锥的母线长为9,底面直径PQ =8,一只蚂蚁从点P 沿着圆锥的侧面爬行到点Q ,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精确到0.1).(参考数据:T(160°)≈1.97,T (80°)≈1.29,T (40°)≈0.68)2. (1)如图①,已知△ABC,以AB、AC为边分别向△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证明:BE=CD;(2)如图②,已知△ABC,以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FD和正方形ACGE,连接BE、CD,猜想BE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③,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3.问题:如图①,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试判断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证明】小聪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从而发现EF=BE+FD,请你利用图①证明上述结论.【类比引申】如图②,四边形ABCD中,∠BAD≠90°,AB=AD,∠B+∠D=18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则当∠EAF与∠BAD满足__________关系时,仍有EF=BE+FD.【探究应用】如图③,在某公园的同一水平面上,四条道路围成四边形ABCD.已知AB=AD=80米,∠B=60°,∠ADC =120°,∠BAD=150°,道路BC、CD上分别有景点E、F,且A E⊥AD,DF=40(3-1)米,现要在E、F 之间修一条笔直的道路,求这条道路EF的长.(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2≈1.41,3≈1.73)4.理解: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如何求tan 15°的值,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到以下思路: 思路一 如图①,在Rt △ABC 中,∠C =90°,∠ABC =30°,延长CB 至点D ,使BD =BA ,连接AD.图① 设AC =1,则BD =BA =2,BC = 3.tan D =tan 15°=12+3=2-3(2+3)(2-3)=2- 3. 思路二 利用科普书上的和.(.差.).角正切公式.....: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 假设α=60°,β=45°代入差角正切公式:tan 15°=tan (60°-45°)=tan 60°-tan 45°1+tan 60°tan 45°=3-11+3=2- 3.思路三 在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中,作腰上的高也可以… 思路四 …请解决下列问题(上述思路仅供参考). (1)类比:求出tan 75°的值;(2)应用:如图②,某电视塔建在一座小山上,山高BC 为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点A ,则得A 、C 两点间距离为60米,从A 测得电视塔的视角(∠CAD)为45°,求这座电视塔CD 的高度;(3)拓展:如图③,直线y =12x -1与双曲线y =4x 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将直线AB 绕点C 旋转45°后,是否仍与双曲线相交?若能,求出交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②图③备用图5.【操作发现】在计算器上输入一个正数,不断地按“ ”键求算术平方根,运算结果越来越接近1或都等于1.【提出问题】输入一个实数,不断地进行“乘以常数k ,再加上常数b”的运算,有什么规律? 【分析问题】我们可用框图表示这种运算过程:也可用图象描述:如图①,在x 轴上表示出x 1,先在直线y =kx +b 上确定点(x 1,y 1),再在直线y =x 上确定纵坐标为y 1的点(x 2,y 1),然后在x 轴上确定对应的数x 2,…,依次类推. 【解决问题】研究输入实数x 1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不断增加,运算结果x n 怎样变化. (1)若k =2,b =-4,得到什么结论?可以输入特殊的数如3,4,5进行观察研究; (2)若k>1,又得到什么结论?请说明理由;(3)①若k =-23,b =2,已在x 轴上表示出x 1(如图②所示),请在x 轴上表示x 2,x 3,x 4,并写出研究结论;②若输入实数x 1时,运算结果x n 互不相等,且越来越接近常数m ,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及m 的值(用含k ,b 的代数式表示).6.问题提出(1)如图①,已知△ABC.请画出△ABC关于直线AC对称的三角形.问题探究(2)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4,AD=6,AE=4,AF=2.是否在边BC、CD上分别存在点G、H,使得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它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问题解决(3)如图③,有一矩形板材ABCD,AB=3米,AD=6米.现想从此板材中裁出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四边形EFGH部件,使∠EFG=90°,EF=FG=5米,∠EHG=45°.经研究,只有当点E、F、G分别在边AD、AB、BC上,且AF<BF,并满足点H在矩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才有可能裁出符合要求的部件.试问能否裁得符合要求的面积尽可能大的四边形EFGH部件?若能,求出裁得的四边形EFGH部件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 (1)证明:∵AB=AC,DE=DF,∴ABDE=ACDF,又∵∠A =∠D ,∴△ABC ∽△DEF ,∴BC EF =ABDE ,∴BC AB =EF DE. (2)解:①2,3,0<T (α)<2.【解法提示】①如解图①,在Rt △ABC 中,∠A =90°,∠B =∠C =45°, ∴设AB =AC =x ,由勾股定理得BC =2x , ∴T(90°)=BC AB =2x x=2;第1题解图①第1题解图②如解图②,在△ABC 中,∠A =120°,AB =AC , 过点A 作AD ⊥BC , ∴∠BAD =60°,BD =12BC ,设AD =y ,在Rt △ABD 中,∠BAD =60°, ∴BD =AD·tan 60°=3y ,AB =2AD =2y , ∴BC =2BD =23y , ∴T(120°)=23y2y=3; ∵∠A<180°,当∠A =180°时,此时AB =AC =12BC 即T(A)=BC AB =BC 12BC =2,∵要构成三角形,∴T(A)<2, ∵T(A)>0,∴0<T (α)<2.第1题解图②如解图,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圆锥的底面圆周长=圆锥展开图扇形的弧长,即2πr =n πl180,∴rl=n360,∵r=4,l=9,∴n=160.∵T(80°)≈1.29,∴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T(80°)×l≈1.29×9≈11.6.2. 解:(1)作图如解图①,第2题解图①证明:∵△ABD和△ACE为等边三角形,则AB=AD,AE=AC,∠DAB=∠EAC=60°,又∵∠DAC=∠DAB+∠BAC=∠EAC+∠BAC=∠BAE,∴△DAC≌△BAE(SAS),∴BE=CD.(2)BE=CD.理由如下:∵四边形ABFD和四边形ACGE为正方形,∴AB=AD,AC=AE,∠DAB=∠EAC=90°,又∵∠DAC=∠DAB+∠BAC=∠EAC+∠BAC=∠BAE,∴△DAC≌△BAE(SAS),∴BE=CD.(3)如解图②,以AB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BAD=90°,第2题解图②则AD=AB=100米,∠ABD=45°,∴BD=100 2 米,连接CD,则由(2)可得,BE=CD,∵∠ABC=45°,∴∠DBC=90°,在Rt△DBC中,BC=100米,BD=100 2 米,由勾股定理得CD=1002+(1002)2=100 3 米,则BE=CD=100 3 米.3. 【发现证明】证明:如解图①,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到△ADG,则AB与AD重合,第3题解图①∴∠BAE =∠DAG ,∠B =∠ADG ,BE =GD , AE =AG ,∴∠GAF =∠DAF +∠GAD =∠BAE +∠DAF =45°, 在正方形ABCD 中,∠B =∠ADC =90°, ∴∠ADG +∠ADF =180°,即G 、D 、F 在一条直线上, ∵∠EAF =45°,在△EAF 和△GAF 中,AE =AG ,∠EAF =∠GAF =45°,AF =AF , ∴△EAF ≌△GAF(SAS ), ∴EF =GF ,∴EF =FG =FD +DG =FD +BE. 【类比引申】∠EAF =12∠BAD.【解法提示】如解图②,延长CB 至M ,使BM =DF ,连接AM , ∵∠ABC +∠D =180°,∠ABC +∠ABM =180°, ∴∠D =∠ABM , 在△ABM 和△ADF 中, ⎩⎪⎨⎪⎧AB =AD ∠ABM =∠D BM =DF,第3题解图②∴△ABM ≌△ADF(SAS ),∴AF =AM ,∠DAF =∠BAM , ∵∠BAD =2∠EAF , ∴∠DAF +∠BAE =∠EAF =12∠BAD , ∴∠EAB +∠BAM =∠EAM =∠EAF , 在△FAE 和△MAE 中,⎩⎪⎨⎪⎧AE =AE ∠FAE =∠MAE AF =AM, ∴△FAE ≌△MAE(SAS ), ∴EF =EM ,又∵EM =BE +BM =BE +DF , ∴EF =BE +DF.【探究应用】解:如解图③,连接AF ,延长BA 、CD 交于点O , ∵∠BAD =150°,∠ADC =120°, ∴∠OAD =30°,∠ODA =60°, ∴△OAD 是直角三角形. ∵AD =80,∴AO =403,OD =40,∵OF =OD +DF =40+40(3-1)=403, ∴AO =OF ,第3题解图③∴∠OAF =45°, ∵∠OAD =30°, ∴∠DAF =15°, ∵∠EAD =90°,∴∠EAF =∠EAD -∠DAF =75°=12∠BAD ,又∠B +∠ADC =180°,由(2)知EF =BE +DF.∠BAE =∠BAD -∠EAD =150°-90°=60°=∠B , ∴△ABE 为等边三角形, ∴BE =AB =80,∴EF =BE +DF =80+40(3-1)≈109(米). 4. 解:(1)如解图①,在Rt △ABC 中,∠C =90°,∠ABC =30°,延长CB 至点D ,使BD =BA ,连接AD.第4题解图①设AC =1,则BD =BA =2,BC =3,tan ∠DAC =tan 75°=DC AC =BD +BC AC =2+31=2+ 3.【一题多解】tan 75°=tan (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1+331-33=3+33-3=2+ 3.第4题解图②(2)如解图②,在Rt △ABC 中,AB =AC 2-BC 2=602-302=303, sin ∠BAC =BC AC =3060=12,即∠BAC =30°,∵∠DAC =45°,∴∠DAB =45°+30°=75°.在Rt △ABD 中,tan ∠DAB =DBAB =2+3,∴DB =AB·tan ∠DAB =303·(2+3)=603+90, ∴DC =DB -BC =603+90-30= 603+60.(米)答:这座电视塔CD 的高度为(603+60)米.第4题解图③(3)直线AB 能与双曲线相交, 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理由如下:若直线A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45°后,与双曲线相交于点P 1、P 2,如解图③,过点C 作CD ∥x 轴,过点P 1作P 1E ⊥CD 于点E ,过点A 作AF ⊥CD 于点F.解方程组⎩⎨⎧y =12x -1y =4x,得⎩⎪⎨⎪⎧x =4y =1,或⎩⎪⎨⎪⎧x =-2y =-2, ∴点A(4,1),点B(-2,-2).对于y =12x -1,当x =0时,y =-1,则C(0,-1),OC =1,∴CF =4,AF =1-(-1)=2, ∴tan ∠ACF =AF CF =24=12, ∴tan ∠P 1CE =tan (∠ACP 1+∠ACF)=tan (45°+∠ACF)=tan 45°+tan ∠ACF 1-tan 45°·tan ∠ACF=1+121-12=3,即P 1ECE =3.设点P 的坐标为(a ,b), 则有⎩⎪⎨⎪⎧ab =4b +1a =3,解得⎩⎪⎨⎪⎧a =-1b =-4,或⎩⎪⎨⎪⎧a =43b =3, ∴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ii )若直线AB 绕点C 顺时针旋转45°后,与x 轴相交于点G ,如解图④. 由(i )可知∠ACP =45°,P(43,3),则CP ⊥CG .过点P 作PH ⊥y 轴于H , 则∠GOC =∠CHP =90°,∠GCO =90°-∠HCP =∠CPH ,第4题解图④∴△GOC ∽△CHP , ∴GO CH =OCHP. ∵CH =3-(-1)=4,PH =43,OC =1,∴GO 4=143=34, ∴GO =3,G(-3,0).设直线CG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3k +b =0b =-1,解得⎩⎪⎨⎪⎧k =-13b =-1,∴直线CG 的解析式为y =-13x -1.联立⎩⎨⎧y =-13x -1y =4x,消去y ,得4x =-13x -1,整理得x 2+3x +12=0,∵b 2-4ac =32-4×1×12=-39<0, ∴方程没有实数根,∴直线绕点C 顺时针旋转45°,与双曲线无交点.(综上所述,直线A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45°后,能与双曲线相交,交点P 的坐标为(-1,-4)或(43,3).5. 解:(1)若k =2, b =-4,①x 1=3时,x 2=2×3-4=2,x 3=2×2-4=0,x 4=2×0-4=-4,x 5=2×(-4)-4=-12; ②x 1=4时,x 2=2×4-4=4,x 3=2×4-4=4,x 4=2×4-4=4,x 5=2×4-4=4; ③x 1=5时,x 2=2×5-4=6,x 3=2×6-4=8,x 4=2×8-4=12,x 5=2×12-4=20, 由上面的特殊值可得,y =2x -4与y =x 交点的横坐标为4, 所以当输入的值x>4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增大; 当输入的值x =4时,x n 的值不变;当输入的值x<4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减小.(2)当k>1时,y =kx +b 与y =x 的交点坐标横坐标为x =-bk -1,所以当输入的值x>-bk -1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当输入的值x =-bk -1时,x n 的值不变;当输入的值x<-bk -1时,x n 的值会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大而减小.理由如下:直线y =kx +b 与直线y =x 的交点坐标为(b 1-k ,b 1-k ),当x >b 1-k时,对于同一个x 的值,kx +b >x ,∴y 1>x 1,∵y 1=x 2,∴x 1<x 2,同理x 2<x 3<…<x n ,∴当x 1>b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的增加,x n 越来越大,同理,当x 1<b 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增加,x n 越来越小,当x =b1-k 时,随着运算次数n 的增加,x n 保持不变.(3)①画如解图,第5题解图结论:通过画图可得,x n 的值越来越靠近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即65;②|k|<1且k ≠0时,m =-bk -1.即-1<k <1且k ≠0, 【解法提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满足kx +b =x ,解得x =-bk -1,且k ≠0,由(1)得|k|<1.6. (1)【思路分析】要作对称图形,先要考虑对称的性质,即对应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只需作出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D ,连接AD ,CD 即可.第6题解图①解:如解图①,△ADC 即为所求作三角形.【作法提示】(1)过点B 作直线AC 的垂线,垂足为点O ;(2)在垂线上截取OD =OB ,连接AD ,CD ,则△ADC 即为所要求作的三角形.(2)【思路分析】四边形EFGH 的周长=EF +FG +GH +HE ,由题意可知AF 和AE 的长均为定值,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EF 的长为定值,所以要求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只需令FG +GH +HE 最小即可,利用作对称线段将所求线段和转化到三角形中进行求解,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线段和最小值.第6题解图②解:存在.理由如下:如解图②,作点E 关于CD 的对称点E′,作点F 关于BC 的对称点F′,连接E′F′,交BC 于点G ,交CD 于点H ,连接FG 、EH ,则F ′G =FG ,E ′H =EH ,所以此时四边形EFGH 的周长最小.这是因为:在BC 上任取一点G′,在CD 上任取一点H′,则FG′+G′H′+H′E =F′G′+G′H′+H ′E ′≥E ′F ′.由题意得:BF′=BF =AF =2,DE ′=DE =2,∠A =90°, ∴AF ′=6,AE ′=8.∴E ′F ′=10,EF =2 5.∴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EF +FG +GH +HE =EF +E ′F ′=25+10.∴在BC、CD上分别存在满足条件的点G、H,使四边形EFGH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25+10.(3)【思路分析】要使四边形EFGH面积最大,因为E、F、G的位置确定,即△EFG的面积是固定的,只要求以EG为底边的△EGH最大面积即可,且∠EHG为45°,作△EFG关于EG的对称图形,以点F 的对称点O为圆心,作以EG为弦的圆,根据圆的基本性质,即EG的中垂线与圆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H′,然后再由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能裁得.∵∠EFG=∠A=90°,∴∠2+∠AFE=∠1+∠AFE=90°,∴∠1=∠2,∵EF=FG=5,∴△AEF≌△BFG(AAS),∴AF=BG,AE=BF.设AF=x,则AE=BF=3-x,∴x2+(3-x)2=(5)2解得x1=1或x2=2,∵AF<BF,∴x2=2舍去,∴AF=BG=1,AE=BF=2,∴DE=4,CG=5.如解图③,连接EG,作△EFG关于EG的对称图形△EOG,则四边形EFGO为正方形,∠EOG=90°.以点O为圆心,OE长为半径作⊙O,则∠EHG=45°的点H在⊙O上.连接FO,并延长交⊙O于点H,则点H在EG中垂线上.第6题解图③连接EH、GH,则∠EHG=45°.此时,四边形EFGH就是想要裁得的四边形EFGH中面积最大的.连接CE,则CE=CG=DE2+CD2=5.∴点C在线段EG的中垂线上,连接HC,∴点F、O、H、C在一条直线上,又∵EG=EF2+FG2=10,∴FO=EG=10.又∵CF=BF2+BC2=210,∴OC=10.又∵OH=OE=FG=5,∴OH<OC,∴点H 在矩形ABCD 的内部,∴可以在矩形板材ABCD 中,裁得符合条件的面积最大的四边形EFGH 部件,这个部件的面积即S 四边形EFGH=12EG·FH =12×10×(10+5)=(5+522)m 2. ∴所裁得的四边形部件EFGH 是符合条件的面积最大的部件,这个部件的面积为(5+522) m 2.难点突破本题的难点在于第(3)问点H 位置的确定,题中已知点E 、F 、G 的位置,即解决本题的实质是求以EG 为底边的△EGH 的面积最大时点H 的位置,由于∠EHG =45°,想到作直角△EFG 关于EG 的对称图形,则以点F 的对称点为圆心、EG 为弦的圆在矩形ABCD 内的点H 满足题意,根据圆的基本性质,则点H 为EG 的中垂线与所作圆的交点.。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9课时 动态型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9课时 动态型问题(含答案)

第9课时动态型问题动态型试题比较侧重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翻折,在这里重点考察学生几何图形的认识,对称、全等、相似,是对数学综合能力的考察动态型试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对题目的理解要清晰,明确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明确不变的量有那些,抓住关键,理清思路。

动态几何型问题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这里常把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联系起来,实际上是一般化与特殊化方法.当求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解;当求特殊位置关系和值时,常建立方程模型求解.类型之一探索性的动态题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

探索型问题一般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探索活动来确定所需要的结论或方法或条件,用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1.(宜昌市)如图,在Rt△ABC中,AB=AC,P是边AB(含端点)上的动点,过P作BC的垂线PR,R为垂足,∠PRB的平分线与AB相交于点S,在线段RS上存在一点T,若以线段PT为一边作正方形PTEF,其顶点E、F恰好分别在边BC、AC上.(1)△ABC与△SBR是否相似?说明理由;(2)请你探索线段TS与PA的长度之间的关系;(3)设边AB=1,当P在边AB(含端点)上运动时,请你探索正方形PTEF的面积y的最小值和最大值.O A C B xy 2.(南京市)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6cm ,射线PM 经过点O ,10cm OP =,射线PN 与O 相切于点Q .A B ,两点同时从点P 出发,点A 以5cm/s 的速度沿射线PM 方向运动,点B 以4cm/s 的速度沿射线PN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求PQ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直线AB 与O 相切?类型之二 存在性动态题存在性动态题运用几何计算进行探索的综合型问题,要注意相关的条件,可以先假设结论成立,然后通过计算求相应的值,再作存在性的判断.3.如图,直线434+-=x y 和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B 、C ,点A 的坐标是(-2,0). (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动点M 从A 出发沿x 轴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他们都停止运动.设M 运动t 秒时,△MON 的面积为S .①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② 设点M 在线段OB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S =4的情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当△MON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4.(湖州市)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白银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B 的坐标为(4,3).平行于对角线AC 的直线m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m 与矩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直线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点C 的坐标是__________;(2) 当t = 秒或 秒时,MN =21AC ; (3) 设△O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4) 探求(3)中得到的函数S 有没有最大值?若有,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要说明理由.类型之三 开放性动态题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给出,即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想像,大胆猜测,发现问题的结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选择解题思路。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2套测试题(23)动态性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32套测试题(23)动态性问题

专题:动态问题(总分100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李鹊二中)崔建利动态性问题分类 1: 点动.. 2:线动.. 3:图动..4:变换..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620,则∠AED ’等于( )A 、580B 、600C 、620D 、5602.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5厘米,BC =4厘米,动点P 从A 点出发,在折线AD —DC -CB 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那么表示△ABP 的面积S (厘米2)与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3在直角坐标系中A (-3,-2)圆A 的半径为1,P 为X 轴上一动点,PQ 切圆A 于Q 则PQ 值最小时P 点坐标为( )A (-4,0)B (-2,0)C (-4,0)或(-2,0)4将y=2x+2向右平移3个单位,相当于y=2x+2向下平移()个单位 A 4 B 2 C 3 D 65点A 是为直径为MN 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B 点是弧AN 的中点,点P 是直径MN 上一个动点,半圆o 的半径为1,则PA+PB 的最小值为:( ) A :1 B :3/2 C :√2 D :3-16.如图,两枚同样大的硬币,其中一个固定,另一个沿其周围滚动,滚动时,两枚硬币总是保持有一点相接触(相外切),当滚动的硬币沿固定的硬币周围滚动2圈,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滚动的那个硬币自转的周数为( ) A 、1 B 、2 C 、3 D 、47.如图,直线AB 经过⊙O 的圆心,与⊙O 相交于A 、B 两点,点C 在⊙O 上,且∠AOC=300,点E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O 不重合),直线EC 交⊙O 于D ,则使DE=DO 的点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 个 D 、4个8、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900,AD +BC >DC ,若腰DC 上有点P ,使AP ⊥BP ,则这样的点( )(A )不存在(B )只有一个 (C )只有两个 (D )有无数个EBC 'FCD62D 'A4题图。

2012年全国各地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55动态综合型问题

2012年全国各地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55动态综合型问题

D图4M 动态综合型问题一、选择题1、(2012山东省德州三模)如图,A ,B ,C ,D 为圆O 的四等分点,动点P 从圆心O 出发,沿O —C —D —O 路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APB =y (度),右图函数图象表示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则点M 的横坐标应为( )A .2B .2πC .12π+D .2π+2答案:C二、填空题1、(2012荆门东宝区模拟)如图,动点P 在坐标系中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答案:(2011,2)2、(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11~2012学年期中考试)如图,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半径为2的圆的圆心坐标为(3,-3),当该圆向上平移 ▲ 个单位时,它与x 轴相切.答案1或53. (盐城市亭湖区2012年第一次调研考试)如图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E =EB ,MN =1,线段MN 的两端在CB 、CD 上滑动,当CM = 时,△AED 与以M 、N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答案CM =552或CM =55;(第8题)第17题4、(2012石家庄市42中二模)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在y轴上,AB 的中点与原点重合,AB =2,AD =1,过定点Q (2,0)和动点P (0,a )的直线与矩形ABCD 的边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2≤a ≤25、(2012年浙江省金华市一模)如图,直角梯形OABC的直角顶点是坐标原点,边OA ,O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

OA ∥BC ,D 是BC 上一点,14BD OA ==AB =3, ∠OAB =45°,E ,F 分别是线段OA ,AB 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DEF =45°,设OE =x ,AF =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如果△AEF 是等腰三角形时。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试题(2020江苏版)专题07 几何动点综合性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试题(2020江苏版)专题07 几何动点综合性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试题(2020江苏版)专题07 几何动点综合性问题【真题再现】1.(2019年南通中考第27题)如图,矩形ABCD 中,AB =2,AD =4.E ,F 分别在AD ,BC 上,点A 与点C 关于EF 所在的直线对称,P 是边DC 上的一动点.(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2)当△PEF 的周长最小时,求DPCP 的值;(3)连接BP 交EF 于点M ,当∠EMP =45°时,求CP 的长.2.(2019年苏州中考第27题)已知矩形ABCD 中,AB =5cm ,点P 为对角线AC 上的一点,且AP =2√5cm .如图①,动点M 从点A 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A →B →C 的方向匀速运动(不包含点C ).设动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s ),△APM 的面积为S (cm 2),S 与t 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直接写出动点M 的运动速度为 cm /s ,BC 的长度为 cm ;(2)如图③,动点M重新从点A出发,在矩形边上按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运动,同时,另一个动点N从点D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D→C→B的方向匀速运动,设动点N的运动速度为v(cm/s).已知两动点M,N经过时间x(s)在线段BC上相遇(不包含点C),动点M,N相遇后立即同时停止运动,记此时△APM与△DPN的面积分别为S1(cm2),S2(cm2)①求动点N运动速度v(cm/s)的取值范围;②试探究S1•S2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S1•S2的最大值并确定运动时间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9年扬州中考第27题)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20,BC=10,以CD为一边向矩形外部作等腰直角△GDC,∠G=90°.点M在线段AB上,且AM=a,点P沿折线AD﹣DG运动,点Q沿折线BC﹣CG运动(与点G不重合),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线段PQ∥AB.设PQ与AB之间的距离为x.(1)若a=12.①如图1,当点P在线段AD上时,若四边形AMQP的面积为48,则x的值为;②在运动过程中,求四边形AMQP的最大面积;(2)如图2,若点P在线段DG上时,要使四边形AMQP的面积始终不小于50,求a的取值范围.4.(2019年无锡中考第28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BC=3,动点P从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移动,作△P AB关于直线P A的对称△P AB′,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若AB=2√3.①如图2,当点B′落在AC上时,显然△P AB′是直角三角形,求此时t的值;②是否存在异于图2的时刻,使得△PCB′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P点不与C点重合时,若直线PB′与直线CD相交于点M,且当t<3时存在某一时刻有结论∠P AM=45°成立,试探究:对于t>3的任意时刻,结论“∠P AM=45°”是否总是成立?请说明理由.5.(2019年淮安中考第27题)如图①,在△ABC中,AB=AC=3,∠BAC=100°,D是BC的中点.小明对图①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线段AD上任取一点P,连接PB.将线段PB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点B的对应点是点E,连接BE,得到△BPE.小明发现,随着点P在线段AD上位置的变化,点E的位置也在变化,点E可能在直线AD的左侧,也可能在直线AD上,还可能在直线AD的右侧.请你帮助小明继续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1)当点E在直线AD上时,如图②所示.①∠BEP=°;②连接CE,直线C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2)请在图③中画出△BPE,使点E在直线AD的右侧,连接CE.试判断直线C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时,求AE的最小值.6.(2018年苏州中考第28题)如图①,直线l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笔直公路,四边形ABCD是一块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草地,点A,D在直线l上,小明从点A出发,沿公路l向西走了若干米后到达点E处,然后转身沿射线EB方向走到点F处,接着又改变方向沿射线FC方向走到公路l上的点G处,最后沿公路l回到点A处.设AE=x米(其中x>0),GA=y米,已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求图②中线段MN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试问小明从起点A出发直至最后回到点A处,所走过的路径(即△EFG)是否可以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可以,求出相应x的值;如果不可以,说明理由.【专项突破】【题组一】1.(2019•东台市模拟)如图1,在△ABC中,BA=BC,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连接DE,且DE =DC.(1)问题发现:若∠ACB=∠ECD=45°,则AEBD=.(2)拓展探究,若∠ACB=∠ECD=30°,将△ED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0°<α<180°),图2是旋转过程中的某一位置,在此过程中AEBD 的大小有无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AEBD的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3)问题解决:若∠ACB=∠ECD=β(0°<β<90°),将△EDC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则AEBD的值为.(用含β的式子表示)2.(2019•六合区二模)【初步认识】(1)如图①,将△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MNO,连接AM、BM,求证△AOM∽△BON.【知识应用】(2)如图②,在△ABC中,∠BAC=90°,AB=√2,AC=3√2,将△ABC绕着点A旋转得到△ADE,连接DB、EC,直线DB、EC相交于点F,线段AF的最大值为.【拓展延伸】(3)如图③,在等边△ABC中,点E在△ABC内部,且满足AE2=BE2+CE2,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所有的点E(保留作图的痕迹,不写作法).3.(2019•建邺区校级二模)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AD=∠BDC=90°,AB=AD,∠DCB=60°,CD=8.(1)若P是BD上一点,且P A=CD,求∠P AB的度数.(2)①将图1中的△ABD绕点B顺时针旋转30°,点D落在边BC上的E处,AE交BD于点O,连接DE.如图2,求证:DE2=DO•DB;②将图1中△ABD绕点B旋转α得到△A'BD′(A与A',D与D′时对应点),若DD′=CD,则cosα的值为.4.(2020•常熟市校级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P为边CD上一点,把△BCP沿直线BP折叠,顶点C折叠到C',连接BC'与AD交于点E,连接CE与BP交于点Q,若CE⊥BE.(1)求证:△ABE∽△DEC;(2)当AD=13时,AE<DE,求CE的长;(3)连接C'Q,直接写出四边形C'QCP的形状:.当CP=4时,并求CE•EQ的值.【题组二】5.(2019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m,点P从A点出发,沿A →B→C→D路线运动,到D点停止:点Q从D点出发,沿D→C→B→A运动,到A点停止.若点P、点Q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点Q的速度为每秒2cm,a秒时点P、点Q同时改变速度,点P的速度变为每秒b(cm),点Q的速度变为每秒c(cm),如图②是△APD的面积S1(cm2)与点P出发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图③是△AQD的面积S2(cm2)与Q点出发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则a=;b=;c=.(2)设点P出发x(秒)后离开点A的路程为y(cm),请写出y与x的关系式,并求出点P与Q相遇时x的值.6.(2019•常熟市二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分别在y轴和x轴上,AB∥x轴,cos B=3 5.点P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边BA匀速运动,点Q从点A出发,沿线段AO﹣OC﹣CB匀速运动.点P与点Q同时出发,其中一点到达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BPQ 的面积为S(cm2),已知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中的曲线段OE、线段EF与曲线段FG.(1)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点B的坐标为;(2)求曲线FG段的函数解析式;(3)当t为何值时,△BPQ的面积是四边形OABC的面积的110?7.(2017秋•苏州期末)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CD,∠B=90°,AB=2CD.动点P从点A出发,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沿A→B→C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移动,到达点C时停移动.已知△APD 的面积S(cm2)与点P运动的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①中,AB=cm,BC=cm(2)如图③,设动点P用了t1(s)到达点P1处,用了t2(s)到达点P2处,分别过P1、P2作AD的垂线,垂足为H1、H2.当P1H1=P2H2=4时,求t2﹣t1的值8.(2019秋•海州区校级期末)如图甲,在△ABC中,∠ACB=90°,AC=8cm,BC=6cm,PH⊥AC,垂足为H.如果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s.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8),解答下列问题:(1)①AP=,PH=.(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设△APQ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S的最大值是多少?(2)当t为何值时,△APQ是直角三角形?(3)如图乙,连接PC,将△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当四边形PQP′C为菱形时,求t的值.【题组三】9.(2020春•泰兴市校级月考)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CD,∠B=90°,AB=2CD.动点P从点A出发,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沿A→B→C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移动,到达点C时停止移动.已知△APD的面积S(cm2)与点P运动的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根据题意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①中,AB=cm,BC=cm.(2)求图2中线段MN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3)如图③,设动点P用了t1(s)到达点P1处,用了t2(s)到达点P2处,分别过P1、P2作AD的垂线,垂足为H1、H2.当P1H1=P2H2=4时,连P1P2,求△BP1P2的面积.10.(2019•宜兴市一模)如图1,B、D分别是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的点,AD∥x轴,AB∥y轴(AD>AB),点P从C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C﹣D﹣A﹣B匀速运动,运动到B点时终止;点Q从B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D匀速运动,运动到D点时终止.P、Q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s),△PCQ的面积为S(cm2),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图2中的曲线段OE,线段EF、FG表示.(1)求A、D点的坐标;(2)求图2中线段FG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这样的时间t,使得△PC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2019•太仓市模拟)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8,BC=6,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A向C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B→C方向运动,它们到C点后都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2.5时,PQ=;(2)经过t秒的运动,求△ABC被直线PQ扫过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3)P,Q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时间t,使得△PQ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9•徐州二模)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PD⊥AC于点D(点P不与点A,B重合),作∠DPQ=60°,边PQ交射线DC于点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DC的长:;(2)当t=时,点Q与点C重合时;(3)当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经过△ABC一边中点时,求出t的值.【题组四】13.(2019•玄武区二模)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D为AB边上的动点,过点D作DE⊥AB交边AC于点E,过点E作EF⊥DE交BC于点F,连接DF.(1)当AD=4时,求EF的长度;(2)求△DEF的面积的最大值;(3)设O为DF的中点,随着点D的运动,则点O的运动路径的长度为.14.(2020春•玄武区校级期中)在矩形ABCD中,AB=3,BC=4,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其中0≤t≤5.(1)若G,H分别是AB,DC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E、F相遇时除外).(2)在(1)条件下,若四边形EGFH为矩形,求t的值.(3)若G,H分别是折线A﹣B﹣C,C﹣D﹣A上的动点,与E,F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若四边形EGFH 为菱形,求t的值.15.(2020•张家港市模拟)如图,△ABC中,∠ACB=90°,AC=CB=2,以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BCDE,动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A→C→D的路线向D点匀速运动(M不与A、D重合);过点M作直线l⊥AD,l与路线A→B→D相交于N,设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当点M在AC上时,BN=(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M在CD上时(含点C),是否存在点M,使△DE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过点N作NF⊥ED,垂足为F,矩形MDFN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16.(2020•海门市一模)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CD、AD上,连接BE、BF、EF,且有AF+CE=EF.(1)求(AF+1)(CE+1)的值;(2)探究∠EBF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3)将△EDF沿EF翻折,若点D的对应点恰好落在BF上,求EF的长.【题组五】17.(2020•稷山县校级一模)如图1,长方形ABCD中,∠DAB=∠B=∠DCB=∠D=90°,AD=BC=6,AB=CD=10.点E为射线DC上的一个动点,把△ADE沿直线AE翻折得△AD′E.(1)当D′点落在AB边上时,∠DAE=°;(2)如图2,当E点与C点重合时,D′C与AB交点F,①求证:AF=FC;②求AF长.(3)连接D′B,当∠AD′B=90°时,求DE的长.18.(2019秋•张家港市期末)如图1,在▱ABCD中,AB=3cm,BC=5cm,AC⊥AB,△ACD沿AC的方向匀速平移得到△PNM,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移动,速度为1cm/s,当△PNM停止平移时,点Q也停止移动,如图2,设移动时间为t(s)(0<<4),连结PQ,MQ,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MN?(2)当t为何值时,∠CPQ=45°?(3)当t为何值时,PQ⊥MQ?19.(2019秋•江都区期末)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B=√2,BC=√6,点E在边CD上移动,连接AE,将多边形ABCE沿AE折叠,得到多边形AB'C'E,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B',C'.(1)连接AC.则AC=,∠DAC=°;(2)当B'C'恰好经过点D时,求线段CE的长;(3)在点E从点C移动到点D的过程中,求点C'移动的路径长.20.(2019秋•滨海县期末)已知:矩形ABCD,AB=2,BC=5,动点P从点B开始向点C运动,动点P 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以AP为对称轴,把△ABP折叠,所得△AB'P与矩形ABCD重叠部分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t 秒.(1)当运动到第几秒时点B '恰好落在AD 上; (2)求y 关于t 的关系式,以及t 的取值范围; (3)在第几秒时重叠部分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14;(4)连接PD ,以PD 为对称轴,将△PCD 作轴对称变换,得到△PC 'D ,当t 为何值时,点P 、B '、C '在同一直线上?【题组六】21.(2019秋•金湖县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AB =6cm ,AD =8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沿A →B →C 的方向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 →C →D 的方向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后两点都停止运动.设两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t = 时,两点停止运动; (2)设△BPQ 的面积面积为S (平方单位) ①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求t 为何值时,△BPQ 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22.(2019秋•清江浦区期末)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 =∠B =∠B =∠D =90°,AB =CD =4米,AD =BC =8米,点M 是BC 边的中点,点P 从点A 出发,以1米/秒的速度沿AB 方向运动再过点B 沿BM 方向运动,到点M 停止运动,点O 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点D 出发沿着DA 方向运动,到点A 停止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秒.(1)当x =2秒时,线段AQ 的长是 米;(2)当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发生改变吗?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BP=13DQ?若存在,求出点P的运动时间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2019秋•淮阴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6,0),B(6,4),D是BC的中点,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D 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0<t<13).(1)点D的坐标是;(2)当点P在AB上运动时,点P的坐标是(用t表示);(3)求△POD的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对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4.(2019•徐州一模)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图1摆放,其中∠C=90°,∠EDF=90°,∠B=60°,∠F =45°,等腰直角三角尺的直角边DF恰好垂直平分AB,与AC相交于点G,BC=4√3cm.(1)求DG的长;(2)如图2.将△DEF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角边DF经过点C,另一直角边DE与AC相交于点H,分别过点H,D作AB,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猜想HM与C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在旋转的过程中,若△DEF两边DE,DF与△ABC两边AC,BC分别交于K、T两点,则KT的最小值为.。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复习训练试题汇总(附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复习训练试题汇总(附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复习训练试题汇总(附答案)一、代数部分1. 题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 x^2 3x + 2 = 0 $ 的解。

答案:$ x_1 = 1, x_2 = 2 $。

2. 题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 x^2 + 4x 5 = 0 $ 的解。

答案:$ x_1 = 5, x_2 = 1 $。

3. 题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 x^2 5x + 6 = 0 $ 的解。

答案:$ x_1 = 2, x_2 = 3 $。

二、几何部分1. 题目:求直角三角形 $ ABC $ 中,已知 $ AB = 3 $,$ AC = 4 $,求 $ BC $ 的长度。

答案:$ BC = 5 $。

2. 题目:求直角三角形 $ ABC $ 中,已知 $ BC = 5 $,$ AC = 4 $,求 $ AB $ 的长度。

答案:$ AB = 3 $。

3. 题目:求直角三角形 $ ABC $ 中,已知 $ AB = 3 $,$ BC =4 $,求 $ AC $ 的长度。

答案:$ AC = 5 $。

三、应用题部分1. 题目:某工厂生产的产品,每件成本为 50 元,销售价为 80 元。

已知该工厂生产 100 件产品的总成本为 5000 元,求该工厂生产的产品数量。

答案:该工厂生产的产品数量为 100 件。

2. 题目:某商店销售一款商品,原价为 100 元,打 8 折后的售价为 80 元。

求该商品的折扣率。

答案:该商品的折扣率为 20%。

3. 题目:某水果店购买一批苹果,每千克进价为 5 元,销售价为 10 元。

已知该水果店购买了 100 千克苹果,求该水果店的利润。

答案:该水果店的利润为 500 元。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复习训练试题汇总(附答案)四、函数部分1. 题目:已知一次函数 $ y = 2x + 1 $,求 $ x = 3 $ 时的$ y $ 值。

答案:当 $ x = 3 $ 时,$ y = 7 $。

2. 题目:已知二次函数 $ y = x^2 4x + 4 $,求该函数的顶点坐标。

决胜2020中考数学压轴题全揭秘下专题15动点综合问题试题

决胜2020中考数学压轴题全揭秘下专题15动点综合问题试题

当点 D 在矩形 AOCB 的内部时,如图,过 D 作 x 轴的平行线 EF,交直线 OA 于 E,交 BC 于 F,
设 D(x,− 2x+6),则 OE=2x− 6,AE=6− (2x− 6)=12− 2x,DF=EF− DE=8− x,
中考 2020
由(1)可得,△ADE≌△DPF,则 DF=AE,即:12− 2x=8− x, 解得 x=4, ∴− 2x+6=− 2, ∴D(4,− 2), 此时,PF=ED=4,CP=6=CB,符合题意; 当点 D 在矩形 AOCB 的外部时,如图,过 D 作 x 轴的平行线 EF,交直线 OA 于 E,交直线 BC 于 F,
设 D(x,− 2x+6),则 OE=2x− 6,AE=OE− OA=2x− 6− 6=2x− 12,DF=EF− DE=8− x,
同理可得:△ADE≌△DPF,则 AE=DF,即:2x− 12=8− x,
20
解得 x= ,
3 22
∴− 2x+6= ,
3 20 22
∴D
( , ),
3
3
20
4
16
此时,ED=PF= ,AE=BF= ,BP=PF− BF=
∴AQ=OB=4,
∴Q1(7,0),Q2(-1,0),
中考 2020Biblioteka ②当∠APQ=90°时,如图 2,∵△AOB≌△AQP, ∴AQ=AB=5, ∴Q3(8,0),Q4(-2,0). ③当∠PAQ=90°时,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点 Q 的坐标为:(7,0)(8,0)(-1,0)(-2,0).
4
4
39
3
(2)在直线 ABy=- x+4 中,得到 k1=- ,在直线 ACy= x− 中,得到 k2= ,由于 k1•k2=-1,即可得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试题九年级最新中考专题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20套)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试题九年级最新中考专题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20套)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试题九年级最新中考专题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20套)1.32的倒数是(). A .32 B .23 C .32- D .23-2.据报道,2010年苏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在市区完成130万平⽅⽶⽼住宅⼩区综合整治⼯作.130万(即1 300 000)这个数⽤科学记数法可表⽰为().A .1.3×104B .1.3×105C .1.3×106D .1.3×1073.记n S =n a a a +++ 21,令12n n S S S T n+++=,称n T 为1a ,2a ,……,n a 这列数的“理想数”。

已知1a ,2a ,……,500a 的“理想数”为2004,那么8,1a ,2a ,……,500a 的“理想数”为(). A .2004 B .2006 C .2008 D .20104.某汽车维修公司的维修点环形分布如图。

公司在年初分配给A 、B 、C 、D 四个维修点某种配件各50件。

在使⽤前发现需将A 、B 、C 、D 四个维修点的这批配件分别调整为40、45、54、61件,但调整只能在相邻维修点之间进⾏。

那么要完成上述调整,最少的调动件次(n 件配件从⼀个维修点调整到相邻维修点的调动件次为n )为().A .15B .16C .17D .185.在2,1,0,1-这四个数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A )1- B )0 C )1 D )26. 2010年⼀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数为289万⼈,⽤科学记数法表⽰289万正确的是()A )2.89×107.B )2.89×106 .C )2.89×105..7.下⾯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法得到的:将第⼀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

对第2位数字再进⾏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的每⼀位数字都是由前⼀位数字进⾏如上操作得到的。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专题解析及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专题解析及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专题解析及答案一、平行四边形1.(1)、动手操作:如图①: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处,折痕为EF,若∠ABE=20°,那么的度数为 .(2)、观察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②);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③).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3)、实践与运用: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下步骤操作:将纸片对折得折痕EF,折痕与AD边交于点E,与BC 边交于点F;将矩形ABFE与矩形EFCD分别沿折痕MN和PQ折叠,使点A、点D都与点F 重合,展开纸片,此时恰好有MP=MN=PQ(如图④),求∠MNF的大小.【答案】(1)125°;(2)同意;(3)60°【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AEB=70°,根据折叠重合的角相等,得∠BEF=∠DEF=5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FC=125°,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FC′=∠EFC=125°;(2)根据第一次折叠,得∠BAD=∠CAD;根据第二次折叠,得EF垂直平分AD,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AEG=∠AFG,则△AEF是等腰三角形;(3)由题意得出:∠NMF=∠AMN=∠MNF,MF=NF,由对称性可知,MF=PF,进而得出△MNF≌△MPF,得出3∠MNF=180°求出即可.试题解析:(1)、∵在直角三角形ABE中,∠ABE=20°,∴∠AEB=70°,∴∠BED=110°,根据折叠重合的角相等,得∠BEF=∠DEF=55°.∵AD∥BC,∴∠EFC=125°,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FC′=∠EFC=125°.;(2)、同意,如图,设AD与EF交于点G由折叠知,AD平分∠BAC,所以∠BAD=∠CAD.由折叠知,∠AGE=∠DGE=90°,所以∠AGE=∠AGF=90°,所以∠AEF=∠AFE.所以AE=AF,即△AEF为等腰三角形.(3)、由题意得出:∠NMF=∠AMN=∠MNF,∴MF=NF,由折叠可知,MF=PF,∴NF=PF,而由题意得出:MP=MN,又∵MF=MF,∴△MNF≌△MPF,∴∠PMF=∠NMF,而∠PMF+∠NMF+∠MNF=180°,即3∠MNF=180°,∴∠MNF=60°.考点:1.折叠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是直线AD上两动点,且AE=DF,CF所在直线与对角线BD所在直线交于点G,连接AG,直线AG交BE于点H.(1)如图1,当点E、F在线段AD上时,①求证:∠DAG=∠DCG;②猜想AG与BE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在(1)条件下,连接HO,试说明HO平分∠BHG;(3)当点E、F运动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请将图形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BHO的度数.【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AG⊥BE.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BHO=45°.【解析】试题分析:(1)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DA=DC,∠ADB=∠CDB=45°,则可根据“SAS”证明△ADG≌△CDG,所以∠DAG=∠DCG;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B=DC,∠BAD=∠CDA=90°,根据“SAS”证明△ABE≌△DCF,则∠ABE=∠DCF,由于∠DAG=∠DCG,所以∠DAG=∠ABE,然后利用∠DAG+∠BAG=90°得到∠ABE+∠BAG=90°,于是可判断AG⊥BE;(2)如答图1所示,过点O作OM⊥BE于点M,ON⊥AG于点N,证明△AON≌△BOM,可得四边形OMHN为正方形,因此HO平分∠BHG结论成立;(3)如答图2所示,与(1)同理,可以证明AG⊥BE;过点O作OM⊥BE于点M,ON⊥AG于点N,构造全等三角形△AON≌△BOM,从而证明OMHN为正方形,所以HO 平分∠BHG,即∠BHO=45°.试题解析:(1)①∵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A=DC,∠ADB=∠CDB=45°,在△ADG和△CDG中,∴△ADG≌△CDG(SAS),∴∠DAG=∠DCG;②AG⊥BE.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DC,∠BAD=∠CDA=90°,在△ABE和△DCF中,∴△ABE≌△DCF(SAS),∴∠ABE=∠DCF,∵∠DAG=∠DCG,∴∠DAG=∠ABE,∵∠DAG+∠BAG=90°,∴∠ABE+∠BAG=90°,∴∠AHB=90°,∴AG⊥BE;(2)由(1)可知AG⊥BE.如答图1所示,过点O作OM⊥BE于点M,ON⊥AG于点N,则四边形OMHN为矩形.∴∠MON=90°,又∵OA⊥OB,∴∠AON=∠BOM.∵∠AON+∠OAN=90°,∠BOM+∠OBM=90°,∴∠OAN=∠OBM.在△AON与△BOM中,∴△AON≌△BOM(AAS).∴OM=ON,∴矩形OMHN为正方形,∴HO平分∠BHG.(3)将图形补充完整,如答图2示,∠BHO=45°.与(1)同理,可以证明AG⊥BE.过点O作OM⊥BE于点M,ON⊥AG于点N,与(2)同理,可以证明△AON≌△BOM,可得OMHN为正方形,所以HO平分∠BHG,∴∠BHO=45°.考点:1、四边形综合题;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正方形的性质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夹角互补,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互补三角形,如图2,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ACGF,则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就是互补三角形.(1)用尺规将图1中的△ABC分割成两个互补三角形;(2)证明图2中的△ABC分割成两个互补三角形;(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再以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BCHI.①已知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17、13、10,在如图4的网格中(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画出边长为、、的三角形,并计算图3中六边形DEFGHI的面积.②若△ABC的面积为2,求以EF、DI、HG的长为边的三角形面积.【答案】(1)作图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①62;②6【解析】试题分析:(1)作BC边上的中线AD即可.(2)根据互补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3)①画出图形后,利用割补法求面积即可.②平移△CHG到AMF,连接EM,IM,则AM=CH=BI,只要证明S△EFM=3S△ABC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1中,作BC边上的中线AD,△ABD和△ADC是互补三角形.(2)如图2中,延长FA到点H,使得AH=AF,连接EH.∵四边形ABDE,四边形ACGF是正方形,∴AB=AE,AF=AC,∠BAE=∠CAF=90°,∴∠EAF+∠BAC=180°,∴△AEF和△ABC是两个互补三角形.∵∠EAH+∠HAB=∠BAC+∠HAB=90°,∴∠EAH=∠BAC,∵AF=AC,∴AH=AB,在△AEH和△ABC中,∴△AEH≌△ABC,∴S△AEF=S△AEH=S△ABC.(3)①边长为、、的三角形如图4所示.∵S△ABC=3×4﹣2﹣1.5﹣3=5.5,∴S六边形=17+13+10+4×5.5=62.②如图3中,平移△CHG到AMF,连接EM,IM,则AM=CH=BI,设∠ABC=x,∵AM∥CH,CH⊥BC,∴AM⊥BC,∴∠EAM=90°+90°﹣x=180°﹣x,∵∠DBI=360°﹣90°﹣90°﹣x=180°﹣x,∴∠EAM=∠DBI,∵AE=BD,∴△AEM≌△DBI,∵在△DBI和△ABC中,DB=AB,BI=BC,∠DBI+∠ABC=180°,∴△DBI和△ABC是互补三角形,∴S△AEM=S△AEF=S△AFM=2,∴S△EFM=3S△ABC=6.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2、三角形面积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6cm,D为边AB中点.动点P、Q在边AB上同时从点D出发,点P沿D→A以1cm/s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点Q沿D→B→D以2cm/s的速度运动,回到点D停止.以PQ为边在AB上方作等边三角形PQN.将△PQN绕QN的中点旋转180°得到△MNQ.设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cm2),点P运动的时间为t(s)(0<t<3).(1)当点N落在边BC上时,求t的值.(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求t的值.(3)当点Q沿D→B运动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4)设四边形PQMN的边MN、MQ与边BC的交点分别是E、F,直接写出四边形PEMF 与四边形PQMN的面积比为2:3时t的值.【答案】(1)(2)2(3)S=S菱形PQMN=2S△PNQ=t2;(4)t=1或【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当点N落在边BC上时,点Q与点B重合,此时DQ=3;(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点N在边AB的中线上,此时PD=DQ;(3)当0≤t≤时,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四边形PQMN;当≤t≤时,四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PQFEN.(4)MN、MQ与边BC的有交点时,此时<t<,列出四边形PEMF与四边形PQMN的面积表达式后,即可求出t的值.试题解析:(1)∵△PQN与△ABC都是等边三角形,∴当点N落在边BC上时,点Q与点B重合.∴DQ=3∴2t=3.∴t=;(2)∵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点N在边AB的中线上,∴PD=DQ,当0<t<时,此时,PD=t,DQ=2t∴t=2t∴t=0(不合题意,舍去),当≤t<3时,此时,PD=t,DQ=6﹣2t∴t=6﹣2t,解得t=2;综上所述,当点N到点A、B的距离相等时,t=2;(3)由题意知:此时,PD=t,DQ=2t当点M在BC边上时,∴MN=BQ∵PQ=MN=3t,BQ=3﹣2t∴3t=3﹣2t∴解得t=如图①,当0≤t≤时,S△PNQ=PQ2=t2;∴S=S菱形PQMN=2S△PNQ=t2,如图②,当≤t≤时,设MN、MQ与边BC的交点分别是E、F,∵MN=PQ=3t,NE=BQ=3﹣2t,∴ME=MN﹣NE=PQ﹣BQ=5t﹣3,∵△EMF是等边三角形,∴S△EMF=ME2=(5t﹣3)2.;(4)MN、MQ与边BC的交点分别是E、F,此时<t<,t=1或.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N分别从O,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 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M作MP⊥OA,交AC于P,连接N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1)P点的坐标为多少(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试求△NPC面积S的表达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值;(3)当x为何值时,△NP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P点坐标为(x,3﹣x).(2)S的最大值为,此时x=2.(3)x=,或x=,或x=.【解析】试题分析:(1)求P点的坐标,也就是求OM和PM的长,已知了OM的长为x,关键是求出PM的长,方法不唯一,①可通过PM∥OC得出的对应成比例线段来求;②也可延长MP交BC于Q,先在直角三角形CPQ中根据CQ的长和∠ACB的正切值求出PQ的长,然后根据PM=AB﹣PQ来求出PM的长.得出OM和PM的长,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2)可按(1)②中的方法经求出PQ的长,而CN的长可根据CN=BC﹣BN来求得,因此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S,x的函数关系式.(3)本题要分类讨论:①当CP=CN时,可在直角三角形CPQ中,用CQ的长即x和∠ABC的余弦值求出CP的表达式,然后联立CN的表达式即可求出x的值;②当CP=PN时,那么CQ=QN,先在直角三角形CPQ中求出CQ的长,然后根据QN=CN﹣CQ求出QN的表达式,根据题设的等量条件即可得出x的值.③当CN=PN时,先求出QP和QN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PNQ中,用勾股定理求出PN 的长,联立CN的表达式即可求出x的值.试题解析:(1)过点P作PQ⊥BC于点Q,有题意可得:PQ∥AB,∴△CQP∽△CBA,∴∴解得:QP=x,∴PM=3﹣x,由题意可知,C(0,3),M(x,0),N(4﹣x,3),P点坐标为(x,3﹣x).(2)设△NPC的面积为S,在△NPC中,NC=4﹣x,NC边上的高为,其中,0≤x≤4.∴S=(4﹣x)×x=(﹣x2+4x)=﹣(x﹣2)2+.∴S的最大值为,此时x=2.(3)延长MP交CB于Q,则有PQ⊥BC.①若NP=CP,∵PQ⊥BC,∴NQ=CQ=x.∴3x=4,∴x=.②若CP=CN,则CN=4﹣x,PQ=x,CP=x,4﹣x=x,∴x=;③若CN=NP,则CN=4﹣x.∵PQ=x,NQ=4﹣2x,∵在Rt△PNQ中,PN2=NQ2+PQ2,∴(4﹣x)2=(4﹣2x)2+(x)2,∴x=.综上所述,x=,或x=,或x=.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6.如图,矩形ABCD中,AB=6,BC=4,过对角线BD中点O的直线分别交AB,CD边于点E,F.(1)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BEDF是菱形时,求EF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3.【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ABCD的性质,判定△BOE≌△DOF(ASA),得出四边形BEDF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而得出结论;(2)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BE,由勾股定理求出BD,得出OB,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O,即可得出EF的长.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O 是BD 的中点,∴∠A=90°,AD=BC=4,AB ∥DC ,OB=OD ,∴∠OBE=∠ODF ,在△BOE 和△DOF 中,OBE ODF OB ODBOE DOF ∠=∠⎧⎪=⎨⎪∠=∠⎩∴△BOE ≌△DOF (ASA ),∴EO=FO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BEDF 是菱形时,BD ⊥EF ,设BE=x ,则 DE=x ,AE=6-x ,在Rt △ADE 中,DE 2=AD 2+AE 2,∴x 2=42+(6-x )2,解得:x=133, ∵∴OB=12∵BD ⊥EF ,∴∴EF=2EO=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的关键7.在△ABC 中,AB=BC ,点O 是AC 的中点,点P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A ,O ,C 重合).过点A ,点C 作直线BP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和点F ,连接OE ,OF . (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 与OF 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 与OF 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CF ﹣AE|=2,△POF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 的长.【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的长为62或233.【解析】【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得OF=OE;(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由已知证明△ABE≌△BCF,△AOE≌△COK,继而可证得△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OF⊥EK,OF=OE;(3)分点P在AO上与CO上两种情况分别画图进行解答即可得.【详解】(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AE⊥BE,CF⊥BE,∴AE∥CK,∴∠EAO=∠KCO,∵OA=OC,∠AOE=∠COK,∴△AOE≌△COK,∴OE=OK,∵△EFK是直角三角形,∴OF=12EK=OE;(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ABC=∠AEB=∠CFB=90°,∴∠ABE+∠BAE=90°,∠ABE+∠CBF=90°,∴∠BAE=∠CBF,∵AB=BC,∴△ABE≌△BCF,∴BE=CF,AE=BF,∵△AOE≌△COK,∴AE=CK,OE=OK,∴FK=EF,∴△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F⊥EK,OF=OE;(3)如图3中,点P在线段AO上,延长EO交CF于K,作PH⊥OF于H,∵|CF﹣AE|=2,EF=23,AE=CK,∴FK=2,在Rt△EFK中,tan∠FEK=3,∴∠FEK=30°,∠EKF=60°,∴EK=2FK=4,OF=12EK=2,∵△OPF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形可知,只有OF=FP=2,在Rt△PHF中,PH=12PF=1,HF=3,OH=2﹣3,∴OP=()2212362+-=-.如图4中,点P在线段OC上,当PO=PF时,∠POF=∠PFO=30°,∴∠BOP=90°,∴323综上所述:OP622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综合性较强,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CO,BO=DO,且∠ABC+∠ADC=180°.(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DF:∠FDC=3:2,DF⊥AC,求∠BDF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8°.【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出∠ABC=90°,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求出∠FD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CO,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OD=OC,求出∠CDO,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AO=CO,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ABC+∠ADC=180°,∴∠ABC=∠AD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2)解:∵∠ADC=90°,∠ADF:∠FDC=3:2,∴∠FDC=36°,∵DF⊥AC,∴∠DCO=90°﹣36°=54°,∵四边形ABCD是矩形,∴OC=OD,∴∠ODC=54°∴∠BDF=∠ODC﹣∠FDC=18°.【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DB,垂足为点D,将平行四边形ABCD折叠,使点B落在点D的位置,点C落在点G的位置,折痕为EF,EF交对角线BD于点P.(1)连结CG,请判断四边形DBC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E=BD,求∠EDF的度数.【答案】(1)四边形BCGD是矩形,理由详见解析;(2)∠EDF=120°.【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解答即可;(2)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1)四边形BCGD是矩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即BC∥DG,由折叠可知,BC=DG,∴四边形BCGD是平行四边形,∵AD⊥BD,∴∠CBD=90°,∴四边形BCGD是矩形;(2)由折叠可知:EF垂直平分BD,∴BD⊥EF,DP=BP,∵AD⊥BD,∴EF∥AD∥BC,∴AE PD1==BE BP∴AE=BE,∴DE是Rt△ADB斜边上的中线,∴DE=AE=BE,∵AE=BD,∴DE=BD=BE,∴△DBE是等边三角形,∴∠EDB=∠DBE=60°,∵AB∥DC,∴∠DBC=∠DBE=60°,∴∠EDF=1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10.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AD=6,点P是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连接PA,PC过点P作PE⊥PC交直线AB于E.(1)求证:PC=PE;(2)延长AP交直线CD于点F.①如图2,若点F是CD的中点,求△APE的面积;②若ΔAPE的面积是21625,则DF的长为(3)如图3,点E在边AB上,连接EC交BD于点M,作点E关于BD的对称点Q,连接PQ,MQ,过点P作PN∥CD交EC于点N,连接QN,若PQ=5,MN=72,则△MNQ的面积是【答案】(1)略;(2)①8,②4或9;(3)5 6【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每个角都是90°,对角线平分对角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等角对等边等性质容易得证;(2)作出△ADP和△DFP的高,由面积法容易求出这个高的值.从而得到△PAE的底和高,并求出面积.第2小问思路一样,通过面积法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已经条件证出△MNQ是直角三角形,计算直角边乘积的一半可得其面积.【详解】(1) 证明:∵点P在对角线BD上,∴△ADP≌△CDP,∴AP=CP , ∠DAP =∠DCP ,∵PE ⊥PC ,∴∠EPC=∠EPB+∠BPC=90°,∵∠PEA=∠EBP+∠EPB=45°+90°-∠BPC=135°-∠BPC,∵∠PAE=90°-∠DAP =90°-∠DCP ,∠DCP=∠BPC-∠PDC=∠BPC-45°,∴∠PAE=90°-(∠BPC-45°)= 135°-∠BPC,∴∠PEA=∠PAE,∴PC=PE;(2)①如图2,过点P 分别作PH ⊥AD,PG ⊥CD,垂足分别为H 、G.延长GP 交AB 于点M.∵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 在对角线上,∴四边形HPGD 是正方形,∴PH=PG,PM ⊥AB,设PH=PG=a,∵F 是CD 中点,AD =6,则FD=3,ADF S n =9,∵ADF S n =ADP DFP S S +n n =1122AD PH DF PG ⨯+⨯, ∴1163922a a ⨯+⨯=,解得a=2, ∴AM=HP=2,MP=MG-PG=6-2=4,又∵PA=PE,∴AM=EM,AE=4,∵APE S n =1144822EA MP ⨯=⨯⨯=, ②设HP =b,由①可得AE=2b,MP=6-b,∴APE S n =()121626225b b ⨯⨯-=, 解得b=2.4 3.6或,∵ADF S n =ADP DFP S S +n n =1122AD PH DF PG ⨯+⨯, ∴11166222b DF b DF ⨯⨯+⨯=⨯, ∴当b=2.4时,DF=4;当b =3.6时,DF =9,即DF 的长为4或9;(3)如图,∵E 、Q 关于BP 对称,PN ∥CD,∴∠1=∠2,∠2+∠3=∠BDC=45°,∴∠1+∠4=45°,∴∠3=∠4,易证△PEM ≌△PQM, △PNQ ≌△PNC,∴∠5=∠6, ∠7=∠8 ,EM=QM,NQ=NC,∴∠6+∠7=90°,∴△MNQ 是直角三角形,设EM=a,NC=b 列方程组222252372 3a b a b ⎧+=⎪⎪⎨⎛⎪+= ⎪⎝⎭⎩, 可得12ab=56, ∴MNQ 56S V =,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注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11.(1)问题发现如图1,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EAF =45°,连接EF 、则EF =BE +DF ,试说明理由;(2)类比引申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AD =90°,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EAF =45°,若∠B ,∠D 都不是直角,则当∠B 与∠D 满足等量关系 时,仍有EF =BE +DF ;(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猜想BD、DE、EC 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

2020中考数学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达标测试题2(附答案)

2020中考数学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达标测试题2(附答案)
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
3.A
【解析】
分析:根据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计算即可.
详解: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8.计算 的结果是_________.
19. 的相反数是________, 的倒数是________, ________.
20.在数 、 、 、 、…、 、 的每个数字前添上“+”或“-”,使得算出的结果是一个最小的非负数,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式子:________.
21.对于任意有理数 、 、 、 ,我们规定 ,求 的值.
2020中考数学复习数与式综合复习达标测试题2(附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三次二项式B. 是一次二项式
C. 是单项式D. 的系数是-1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B.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有理数
C.2 与2.75都是﹣ 的相反数
D.0没有相反数
3. ()
4.B
【解析】
【分析】
根据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可得答案.
【详解】
-7<-3<0<5,
即在-7,5,0,-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是解题关键.
5.A
【解析】
【分析】
根据幂的乘除法则进行分析.
【详解】
A、正确;
B、x+x=2x,选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综合专题动态综合型试题是近年来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热点和焦点,她集多个知识点于一体,综合性高,探究型强. 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在动中取静,在静中探动,也就是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的全过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不变关系和特殊位置关系.点动型例1(2015·凉山州)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图1分析:点B的对称点是点D,如图2,连接ED交OC于点P,易知ED的长度即为EP+BP 的最短值.图2解:如图2,连接ED,因为点B的对称点是D,所以DP=BP,所以ED的值即为EP+BP 的最短值.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顶点B(2,0),∠DOB=60°,所以点D的坐标为(1,3),所以点C的坐标为(3,3),所以可得直线OC的解析式为xy33=.因为点E的坐标为(0,-1),所以可得直线ED的解析式为()131-+=xy.因为点P事直线OC和直线ED的交点,所以点P的坐标为方程组()⎪⎩⎪⎨⎧-+==13133xyxy的解,解方程组可得⎩⎨⎧-=-=32332yx,所以点P的坐标为(32-3,2-3),故填(32-3,2-3).评注:本题中的变量是EP+BP的值,不变量是点B与点D的位置关系,借助菱形的对称性将EP +BP 的值转化为ED 的值,由“两点间线段最短”即可知道此时EP +BP 的值最短,将变量转化为不变量是解决运动型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跟踪训练:1.(2015·贵港)如图,已知P 是⊙O 外一点,Q 是⊙O 上的动点,线段PQ 的中点为M ,连接OP 、OM. 若⊙O 的半径为2,OP =4,则线段OM 的最小值是( )A.0B.1C.2D.3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已知线段AB=10,AC=BD=2,点P 是CD 上一动点,分别以AP 、PB 为边向上、向下作正方形APEF 和PHKB ,设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分别为O 1、O 2,当点P 从点C 运动到点D 时,线段O 1O 2中点G 的运动路径的长是______.线动型例2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B 的坐标为(4,3).平行于对角线AC 的直线m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m 与矩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直线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点A 的坐标是______,点C 的坐标是_____;(2)当t=_____秒或____秒时,MN=21AC ; (3)设△O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4)在(3)中得到的函数S 有没有最大值?若有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要说明理由.图3分析:(1)根据B 点的坐标即可求出A 、C 点的坐标;(2)当MN=21AC 时,有两种情况:①Mn 是△OAC 的中位线,此时OM =21OA =2,因此t =2;②当MN 是△ABC 的中位线时,OM =23OA =6,因此t =6; (3)本题要分类讨论:①大直线m 在AC 下方或与AC 重合时,即当0<t ≤4时,可根据△OMN ∽△OAC ,用两三角形的相似比求出面积比,即可得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当直线m 在AC 上方时,即当4<t <8时,可用矩形OABC 的面积-△BMN 的面积-△OCN 的面积-△OAM 的面积求得;(4)根据(3)得出的函数的性质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出面积S 的最大值及对应的t 的值.解:(1)A (4,0),C (0,3); (2)当MN=21AC 时,有两种情况:①Mn 是△OAC 的中位线,此时OM =21OA =2,因此t =2;②当MN 是△ABC 的中位线时,AM =21AB =23,OA =4,AD =4323tan =∠EDO AM =2,所以OD =OA +AD =4+2=6,故t =6;(3)当0<t ≤4时,OM =t ,因为△OMN ∽△OAC ,所以OC ON OA OM =,所以ON =43t ,S =283t .当4<t <8时,如图4,因为OD =t ,所以AD =t-4,由△DAM ∽△AOC ,可得AM =()443-t ,所以BM =6-t 43;由△BMN ∽△BAC ,可得BN =34BM =8-t ,所以CN =t-4,所以S =矩形OABC 的面积-Rt △BMN 的面积-Rt △OCN 的面积-Rt △OAM 的面积=12-23(t-4)-21(8-t )(6-t 43)-23(t-4)=-283t +3t ;图4(4)有最大值,当0<t ≤4时,因为抛物线S =283t 的开口向上,在对称轴t =0的右边,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t =4时,S 可取到最大值83×42=6;当4<t <8时,因为抛物线S =-283t +3t 的开口向下,顶点是(4,6),所以S ≤6. 综上所述,当t =4时,S 有最大值6.评论:相对于点的运动来讲,线的运动在中考中相对要少点儿,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直线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特别注意一些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 ,AD ∥BC ,若动直线l 垂直于BC ,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BP 为x ,则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A B C D第1题图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32-+=bx ax y (a ,b 是常数)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3.0)和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动直线y =t (t 为常数)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P 、Q.(1)求a 和b 的值;(2)求t 的取值范围;(3)若∠PCQ =90°,求t 的值.第2题图面动型例3 已知:把Rt △ABC 和Rt △ABC 按如图1摆放(点C 与点E 重合),点B 、C(E)、F 在同一直线上,∠ACB=∠EDF=90°,∠DEF=45°,AC=8cm ,BC=6cm,EF=9cm. 如图2,△DEF 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CB 向△ABC 匀速移动,在△DEF 移动的同时,点P 从△ABC 的顶点B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移动,当△DEF 的顶点D 移动到AC 边上时,△DEF 停止移动,点P 也随之停止运动. DE 与AC 相交于点Q ,连接PQ ,设移动时间为t(s)(0<t <4.5),解答下列问题:①当t 为何值时,点A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②连接PE ,设四边形APEC 的面积为y(cm 2),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面积y 最小?若存在,求出y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P 、Q 、F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①因为点A 在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P=AQ. 因为∠DEF=45°,∠ACB=90°,∠DEF+∠ACB+∠EQC=180°,所以∠EQC=45°,所以∠DEF=∠EQC ,所以CE=CQ. 又由题意得CE=t, BP=2t ,所以CQ=t ,所以AQ=8-t ,解得t=2;②过点P 作PM ⊥BE ,交BE 与点M ,所以∠BMP=90°,在Rt △ABC 和Rt △BPM 中,sinB=AC AB=PM BP ,代入,解得PM=85 t.因为BC=6cm,CE=t,所以BE=6-t ,所以y=S △ABC-S △BPE =12(BC ·AC-BE ·PM) 化简得y=45 (t-3)2+845 ,所以当t=3时,y 最小=845; ③假设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点P 、Q 、F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P 点作PN ⊥AC ,交A C 于点N ,所以∠ANP=∠ACB=∠PNQ=90°. 因为∠PAN=∠BAC 所以△PAN ∽△BAC ,所以PN 6=10-2t 10=AN 8 ,所以PN=6- 65 t, AN=8- 85 t. 因为NQ=AQ-AN ,所以NQ=8-t-(8- 85 t)=35t. 因为∠ACB=90°,B 、C(E)、F 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QCF=90°∠QCF=∠PNQ. 因为∠FQC=∠PQN ,所以△QCF ∽△QNP ,所以PN FC =NQ CQ ,所以6-1.2t 9-t =35,因为0<t <4.5,所以t=1. 解后反思:面的运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许多创新题、探究题都源于此,解决此类型问题的关键:一是要抓住几何图形在运动过程中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这一特性,充分利用不变量来解决问题;二是要运用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究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三是要运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探究相同运动状态下的共同性质,这种方法能够使得问题解决的过程更加简捷,结论更加明确.跟踪训练:已知,在矩形ABCD 中,E 为BC 边上一点,DE AE ⊥,AB=12,BE=16,F 为线段BE 上一点,EF=7,连接AF.如图1,现有一张硬质纸片GMN ∆,090=∠NGM ,NG=6,MG=8,斜边MN 与边BC 在同一直线上,点N 与点E 重合,点G 在线段DE 上.如图2,GMN ∆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EB 向点B 匀速移动,同时,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 向点D 匀速移动,点Q 为直线GN 与线段AE 的交点,连接PQ.当点N 到达终点B 时,GMN ∆和点P 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解答下列问题:(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G 在线段AE 上时,求t 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P ,使APQ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GMN ∆与A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动态综合型专题点动型:1.B2.23线动型:1.A2.解:(1)将点A 、点B 的坐标代入可得⎩⎨⎧=--=-+033903b a b a ,解得⎩⎨⎧==21b a ; (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322-+=x x y ,直线y =t ,联立两解析式可得t x x =-+322,即()0322=+-+t x x . 因为动直线y =t (t 为常数)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所以△=4+4×(3+t )>0,解得t >-4;(3)因为()413222-+=-+=x x x y ,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 当x =0时,y =-3,所以C (0.-3). 设点Q 的坐标为(m ,t ),则P (-2-m ,t ). 如图,设PQ 与y 轴交于点D ,则CD =t +3,DQ =m ,DP =m +2. 因为∠PCQ =∠PCD +∠QCD =90°,∠DPC +∠PCD =90°,所以∠QCD =∠DPC. 因为∠PDC =∠QDC =90°,所以△QCD ∽△CDP ,所以PD DC DC DQ =,即3+t m =23++m t ,整理得m m t t 29622+=+=. 因为Q (m ,t )在抛物线上,所以t =322-=m m ,即322+=+t m m ,所以3962+=++t t t ,化简得0652=++t t ,解得21-=t ,32-=t .当t =-3时,动直线y =t 经过点C ,故不合题意,舍去,所以t =-2.面动型:解:(1)在Rt △GMN 中,GN =6,GM =8,所以MN =10. 由题意,易知点G 的运动线路平行于BC. 由题意易知点G 的运动线路平行于BC. 如答图1所示,过点G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AE 、AF 于点Q 、R. 因为∠AED =∠EGM =90°,所以AE ∥GM ,所以四边形QEM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QG =EM =10,所以t =110=10秒;答图1(2)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在Rt △ABE 中,AB =12,BE =16,由勾股定理得AE =20. 设∠AEB =θ,则sin θ=53,cos θ=54. 因为NE =t ,所以QE =NE•cos θ=t 54,AQ =AE-QE =20-t 54. △APQ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的情形:①AP =PQ ,如答图2所示,过点P 作PK ⊥AE 于点K ,则AK =AP•cos θ=t 54. 因为AQ =2AK ,所以20-t 54=2×t 54,解得t =325; ②AP =AQ ,如答图3所示,有t =20-t 54,解得t =9100; ③AQ =PQ ,如答图4所示,过点Q 作QK ⊥AP 于点K ,则AK =AQ•cos θ=(20-t 54)×54=16-t 2516. 因为AP =2AK ,所以t =2×(16-t 2516),解得t =57800.综上所述,当t =325,9100或57800秒时,存在点P ,使△APQ 是等腰三角形. (3)如答图1所示,点N 到达点F 的时间为t =7;由(1)知,点G 到达点Q 的时间为t =10;QE =10×54=8,AQ =20-8=12,因为GR ∥BC ,所以AE AQ EF QR =,即20127=QR ,所以QR =521,所以点G 到达点R 的时间为t =10+521=571;点N 到达终点B 的时间为t =16. 在△GMN 运动的过程中:①当0≤t <7时,如答图5所示:QE =NE•co s θ=t 54,QN =NE•sin θ=t 53,S =21QE•QN =21•t 54•t 53=2256t ; ②当7≤t <10时,如答图6所示:设QN 与AF 交于点I ,因为tan ∠INF =34=GN GM ,tan ∠IFN =34=BF AB ,所以∠INF =∠IFN ,△IFN 为等腰三角形. 底边NF 上的高h =21NF•tan ∠INF =21×(t -7)×34=32(t -7). S △INF =21(t -7)×32(t -7)=()2731-t ,所以S =S △QNE -S △INF =2256t -()2731-t =3493147572-+-t t ;③当10≤t <571时,如答图7所示:由②得S △INF =()2731-t ,所以S =S △GMN -S △INF =24-()2731-t =323314312++-t t ; ④当571<t ≤16时,如答图8所示:FM =FE -ME =FE -(NE -MN )=17-t. 设GM 与AF 交于点I ,过点I 作IK ⊥MN 于点K. 因为tan ∠IFK =34=BF AB ,所以可设IK =4x ,FK =3k ,则KM =3x +17-t.因为tan ∠IMF =431734=-+=t x x KM IK ,解得x =73(17-t ),所以IK =4x =712(17-x),所以S =21FM•IK=()21776-t .综上所述,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165711776571103233143110734931475772562222ttttttttt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