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12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12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世则字仲贻,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

当高宗艰难中,世则尝在左右,寝处不少离。

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进遥郡承宣使,不拜。

高宗承制,转越州观察使。

世则居温州,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节选自《明史·卷四百六十四列传》,有删改)(1)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2)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节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宝,河北人。

尝陷金,拔身从海道来归。

谍闻,高宗谓宰臣曰:“李宝顷因召对,询以北事,历历如数。

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

”乃授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驻割平江,与守臣督海舟捍御。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

2.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江)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

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3.又明年,(梁)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李)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4.弘治元年以王恕荐,(秦纮)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

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

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5.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

6.世祖与(张)欣泰早经款①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注】①款:诚挚7.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8.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9.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

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

明府必欲立功明义。

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羡曰:“然则何向而可?”10.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11.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

狱具,法不至死,(吴)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12.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

13.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

君(指传主典韦)战于门中,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君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

太祖退住舞阴,闻君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14.(始安王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不肯答。

15.黄河以西。

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

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16.熊概,字元节,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在高三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提升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以下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


2.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没有什么比节约更能养护心灵了。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了解自己的限度后才能稳定,稳定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后才能安心,安心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后才能取得成果。

4. “患得患失,忽若迷离。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5. “巧言令色,鲜矣仁!”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虚伪的言辞和假装友善,那不是真正的仁爱!
通过以上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
构和含义,同时也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性。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相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试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HY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7、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橘生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9、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0、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者师焉,或者否焉,而大遗。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尉。

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三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6、不所怙,惟兄嫂是依。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也。

8、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假设也。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HY,羽化而登仙。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四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3. 婴已而试补县吏。

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

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夏侯)婴,婴证之。

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4.其夕,上与(徐)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

湛之惊起趣北户,未及开,见害。

5. 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6.真德秀,字景元,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

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7.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杨)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8. 庄名廷鑨,不甚通晓古今,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9.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刘)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10.大德初,(虞集)授大都路儒学教授,除国子助教。

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11. (郭)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12. 贺兰祥字盛乐。

十四年,除荆州刺史。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多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萧詧钦其节俭。

13. 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

(高)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

14.(潘)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15.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考⽂⾔⽂翻译专题训练⾼考⽂⾔⽂翻译专题训练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夜谈茶事。

(⽻⾐、⽻客)遗药数剂,不索直⽽去.亡是公(⼈名)复留兼旬⽽后别,唯不敢纵饮矣.⽆虑吾农事所谓岿然独存者,⽆虑⼗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下,犹未能也,⼦何恃⽽往?-吏民皆安堵如故赵简⼦按兵⽽不动既⽽中州板荡,戎狄交侵匈奴⼈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宽尝于坐被酒倍道、倍⽇⽐年⼀⼩聘⽐年以来,曾⽆宁岁1、阅读下⽂,翻译⽂中画横线的句⼦昔周⼈有仕数不遇,年⽼⽩⾸,泣涕于途者。

⼈或问之:“何为泣乎?”对⽈:“吾仕数不遇,⾃伤年⽼失时,是以泣也。

”⼈⽈:“仕奈何不⼀遇也?”对⽈:“吾年少之时,学为⽂,⽂德成就,始欲仕宦,⼈君好⽤⽼。

⽤⽼主亡,后主⼜⽤武。

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亡。

少主始⽴,好⽤少年,吾年⼜⽼。

是以未尝⼀遇。

⑴⼈或问之:“何为泣乎?”译⽂: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亡。

译⽂:2、阅读下⽂,翻译⽂中画横线的句⼦(2002年北京卷)管仲⽈:“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者⽗母,知我者鲍⼦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鲍叔能知⼈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鲍叔能知⼈也。

译⽂: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史公⽈:“《传》⽈:‘其⾝正,不令⽽⾏;其⾝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不能道辞。

及死之⽇,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诚信于⼠⼤夫也?谚⽈:‘桃李不⾔,下⾃成蹊。

’此⾔虽⼩,可以喻⼤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译⽂:⑵及死之⽇,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2003年全国)太宗初即位,务⽌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以财物试之。

高考语文历年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例题一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解析:本句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翻译时要注意直译,即把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同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善者”和“不善者”是名词,分别翻译为“优点”和“缺点”,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二、例题二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世界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解析:本句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翻译时要注意直译。

同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的“常有”和“不常有”是动词,分别翻译为“经常有”和“不经常有”,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动词活用现象。

三、例题三原文: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翻译:燕赵的收藏,韩魏的经营,齐楚的精英,历经几世几年,掠夺他们的财富,堆积如山。

解析:本句中的“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是文言文中的并列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将各个并列成分分别翻译出来。

同时,“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中的“剽掠”和“倚叠”是动词,分别翻译为“掠夺”和“堆积”,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动词活用现象。

四、例题四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流,就无法汇成江海。

解析:本句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将各个并列成分分别翻译出来。

同时,“跬步”和“小流”是名词,分别翻译为“小步”和“细流”,体现了文言文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总结: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将文言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直译:将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不添加自己的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8分)1.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挚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②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

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愿车马衣轻裘,与挚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子曰:“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2.厉王虐,国人谤王。

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

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

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译文: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

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高中文言文短句翻译题

高中文言文短句翻译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短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 夫妻者,人之大伦也。

如乐之和,不可失和也。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 楚人三闾大夫,忠而不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二、翻译要求:1. 翻译要准确、通顺,力求做到“信、达、雅”。

2.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官职等。

3. 对于省略、倒装等特殊句式,要适当添加或调整。

三、答案:1. 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受到饥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所作所为受到干扰,这样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变得坚韧,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从前,关于师道的传承已经很久没有了!想要让人们没有疑惑是很困难的!3. 夫妻关系,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伦理关系。

就像音乐的和声一样,不能失去和谐。

4.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5. 楚国的大夫屈原,忠诚却不被任用,忧虑忧愁,思考深奥的问题,因此创作了《离骚》。

四、注意事项:1.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以及句子的结构。

2. 要注意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如省略、倒装等。

3. 在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使翻译后的句子通顺、流畅。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开皇初进爵为侯。

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

母丧,服阕,起故官。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

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

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

”(选自《明史·杨爵》,有删改)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①故:所以。

②终:最终。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易:容易B. 终:最终C. 犹:还D. 故:所以【答案】A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B.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C.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D. 故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答案】A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

B. 文章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的观点。

C. 文章最后指出,如果圣人能够“终不为大”,那么就可以“成其大”。

D. 文章通过论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进一步阐述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的观点。

【答案】C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答案】(1)轻易地许下的诺言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2)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参考译文】所以天下所有困难的事情,一定是从容易的事情开始的;天下所有巨大的工程,一定是从细微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功,所以能够做成大事。

那些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人,一定很少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困难。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训练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020年全国一卷1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翻译: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关键词: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

坊:①城市中住宅区②店铺、工厂、作坊③牌坊2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翻译: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关键词: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压倒);鲜,①少、②鲜艳、明亮、明艳粜tiào卖粮食饘zhān稠(粥)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2020年全国二卷3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翻译: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关键词: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

蠹:蛀蚀,危害。

悚然:害怕的样子4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翻译: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

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

第,只管。

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第:①副词,但,只管②次第、次序③按照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④科举考试的等级专:①单独占有②独断专行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黼fǔ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2020年全国三卷5永和末,多疾疫。

高考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高考文言文逐字翻译真题

高考文言文逐字翻译真题

真题示例:(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魏,亦终将为秦所易。

安陵君弗听,吾恐安陵君国之危,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对曰:“否,臣闻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大王以地求安陵君,安陵君以地应大王,此乃传道、授业、解惑之事也。

且大王之求地,非求安陵君之地,乃求安陵君之心也。

大王若能以心求地,安陵君必以地应大王。

”秦王曰:“然则安陵君之心,寡人已得之矣。

寡人愿与安陵君共守此地,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对曰:“大王之许寡人,乃所以成大王之志也。

然臣闻之:‘智者见利思义,勇者见义思利。

’今大王欲以地求安陵君,安陵君欲以地应大王,此乃智者见利思义之事也。

大王若能以义求地,安陵君必以地应大王。

”秦王曰:“善。

”于是秦王乃与安陵君共守此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师”指老师,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人。

B. “义”指道德、道义,与“利”相对。

C. “共”指共同,表示一起、一同。

D. “善”指好、善,表示同意、赞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②大王之求地,非求安陵君之地,乃求安陵君之心也。

解题思路:(1)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

选项A、B、C、D分别对应“师”、“义”、“共”、“善”四个加点词。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可以知道,A项“师”确实指老师;B项“义”与“利”相对,表示道德、道义;C项“共”表示共同;而D项“善”在原文中表示同意、赞赏。

因此,正确答案为D。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翻译时,要注意字词的正确理解,以及句子的通顺。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一)唐才子传15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一)唐才子传15篇

《唐才子传》(8):王维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安禄山的叛军攻陷两京,玄宗出奔。 王维没有来得及跟上随从,被叛军擒获, 于是吃药,假称得了哑病。 2、当时这首诗传到皇帝所在之地。叛乱 平定之后,被授予伪职的人都被判罪,只 有王维得以幸免。
《唐才子传》(9):李白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于是把李白推荐给玄宗,玄宗很高兴, 赏赐给他御食,亲手为他调和羹汤。李白曾 经饮酒大醉,在玄宗面前草拟诏书,让高力 士为他脱靴。 2、李璘失败,李白受连累被囚禁在浔阳监 狱。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觉 得他非同一般,曾解救过的死罪。
众人嫉妒他的才能,没有肯替他尽心的人。 2、柳宗元擅长写诗,语意真挚恳切,在简
朴古雅中现出富丽优美,在朴素的文字中寄寓深 情,不是其他人能比得上的。
《唐才子传》(14):李贺源自【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他写诗从不事先命题。等到天晚回家,他的母 亲让婢女摸摸口袋里面,看到写得多了,就生气地 说:“这个孩子要把心吐出来才罢休啊!” 2、李贺曾感叹道:“我二十岁了还不得志,一生 内心愁苦,生命要像梧桐叶一样凋谢了。”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文明年间,徐敬业起兵想要匡复唐室, 骆宾王前往投奔,担任匡复府的属官。 骆宾王替徐敬业撰写传布天下的讨伐文 书,痛斥武则天的罪行。
《唐才子传》(3):杜审言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杜审言应考写判,出来时对人说:“苏味 道一定死。”别人惊讶地问他原因,他说: “苏味道看到我写的判,应该羞愧而死。” 2、宋之问、武平一前往探望,杜审言说: “我深受造化小儿的折腾,还有什么可说呢? 但我活在世上,会把你们长久压在下面。我将 要死了,只是遗憾见不到能代替我的人啊!”
《唐才子传》(15):贺知章
【划线句子参考译文】 1、贺知章年轻时凭借擅写文章而为人所知,他性 情旷达坦荡,喜欢高谈阔论嬉笑戏谑。晚年更加恣 肆放诞,不遵循礼仪法度。 2、等到清醒以后,上表申请做道士,请求还乡, 就把自己的住宅施舍了做千秋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8分)1.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

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2.厉王虐,国人谤王。

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

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

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译文: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

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译文:5.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6.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译文:(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译文:(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译文:7.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注:①咻:喧哗打扰。

②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

(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译文:(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译文:(3)王谁与为善?译文:8.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杂篇》)(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译文:(2)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3)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文:9.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译文:(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译文:(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10.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①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②盗粮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注:①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

②赍(jī):送东西给别人。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译文:(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译文:(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文:11、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翻译题目(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顷之,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

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尔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

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

”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上曰:“然汝曹无心,其如汝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不可得也。

”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怜,指示以可生之途。

”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骨肉也。

”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所以慰抚赐责之甚厚,与结婚姻。

(司马迁《涑水纪闻》)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译文:2、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

译文:3、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译文:4、惟陛下哀怜,指示以可生之途。

译文: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参考答案1.(1)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2分)(2)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3分)(3)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3分)【文段参考译文】颜渊、季路两人陪侍着孔子。

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2.(1)京城里的人没有人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来表示心中的怨恨)。

(2分)(2)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

(3分)(3)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3分)【文段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京城里的人指责厉王。

邵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政令了。

”厉王大怒。

找来一个卫国的巫人,叫他监视批评的人。

只要把批评的人告发,就杀掉他们。

京城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

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消除批评了,京城里的人竟不敢说话了。

”邵公说:“这是堵塞住它啊!封闭人的嘴,比阻挡洪水更危险。

河水堵塞而使河堤决口,伤害百姓一定很多,人们的嘴被封闭也象这样。

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

……老百姓在心里考虑而在嘴里说出来,考虑成熟了而自然地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它呢?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周厉王不听从。

于是京城里的人不敢说话了。

三年以后,就把厉王驱逐到彘地去了。

3.(1)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4分)(2)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4分)【文段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

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

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

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

”4.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

(3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2分)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

(3分)【文段参考译文】庞葱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

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