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仁义礼智信
仁 义 礼 智 信
仁义礼智信的真正含义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社会的和谐既源于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它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过程,它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
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疑,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会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自古以来,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它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准则,影响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家庭的团结与和睦、支撑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儒家所倡导的“五常”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教,而更有深刻的内涵!“仁”的涵义什么叫五常?作为常人,需要守住这最基本的五种要求。
做人要有爱心、仁厚之心、仁慈之心,不然,对人发狠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发狠。
拿刀去割人家皮肤很残忍,如果拿刀去捅人家就更加残忍。
大家可以看,有些人打架的时候发狠,眼睛血红血红的,就想拿刀去捅人家。
如果人一动这个念头就呈现了动物相,就像动物世界里面狮子追着兔子咬,吃的时候眼睛会显得通红!还有魔鬼吃人的时候瞪大眼睛也是没有仁慈之心的。
大家到寺庙、道观的时候,看到一些佛祖和神仙的相都是慈眉善目的,那种光是柔和、仁慈的,让人感觉到温暖,让人愿意去拥抱,让人感觉抱在怀里很舒服很坦然,就是因为人家佛祖神仙有仁慈之心。
从对亲友的仁慈之心,扩展到天下众生的仁慈之心就是人由凡到圣的过程!所以儒家说“兄友弟恭”,对兄弟的有爱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扩展到更大的爱心,对所有人都有仁爱之心,就不要分彼此了。
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
仁义礼智信和勇勤俭廉洁孔孟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
常者恒也,其精神可以超越地域和时代而恒久也。
这是古人的认识。
不过,也确实,这“五常”作为中华伦理主体的重要部分,贯穿中华伦理的发展中。
它们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形成一种道德意识和理念,作为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中华大地已影响人们两千多年,成为民族精神的构成元素,成为全世界华人精神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能发挥凝聚剂作用的重要因素。
仁:仁者爱人,爱人是人对于自我的发现、自我肯定和自我尊重;为仁之方,人自己欲立、欲达也使别人立和达,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仁由己,仁是由己及人及物,要求从己做起,树立主体人格;欲仁得仁,仁是从自我到家庭、社会、天下的道德规范。
孔孟的仁学,核心是讲人,是人的哲学升华。
仁不仅能协调君与民的等级关系,而且能调节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
仁即慈悲为怀。
我们按照“地球文明”的价值观,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当作自己本身,遵守、维护大千世界赋予给我们的一切生态平衡、社会平衡及心理平衡等方面的法则,追求一种完美和谐的崇高境界,到达天人合一目的。
所以我们以极为博爱的胸襟对待一切事物,包括反对我们的敌人。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自孔子倡导“仁者爱人”的仁学以来,仁几乎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成为一种道德理念。
基督教讲博爱,中国人讲仁爱,至今仍称有德者为“仁人”,骂无德者为“不仁”。
在中华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仁爱之心人皆应有。
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并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
而现代人文精神应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基本元素甚至是核心。
义:事之宜,作为道德规范和理想人格,是处理人际关系,遵守言约信用的道德行为,是君子应具的调节勇而使之不乱、不盗的价值导向。
国学五常选读仁义礼智信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 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 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 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 再次传播; 对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许诺;如果轻易答应, 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短处;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 生非。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缓揭帘,勿有声:古时候的建筑,每一间的间隔不是用门 而用帘子,在帘子的时候,动作要轻缓,不要发出很大的 声响。 宽转弯,勿触棱:在碰到有角需要转弯的时候,要有一点 间隔,不要触到棱角,受到伤害或是碰坏物品。 执虚器,如执盈:拿空的器皿,要感觉象拿满的东西。
第一部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教育的内容和顺序;
第三部分:基本的文化常识;
第四部分:中国文化重要经典和读书次第;
第五部分:中国通史纲要;
《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五篇]
《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五篇]第一篇:《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2013年01月22日 12:45 来源:作者:字号仁义礼智信五者谓之五常,亦谓之五性,即关于人性的修养。
就造化上推原来,只是五行之德。
仁在五行为木之神,在人性为仁;义在五行为金之神,在人性为义;礼在五行为火之神,在人性为礼;智在五行为水之神,在人性为智。
人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位,却无信位。
如五行木位东,金位西,火位南,水位北,而土无定位,只寄旺于四位之中。
木属春,火属夏,金属秋,水属冬,而土无专气,只分旺于四季之间。
四行无土便都无所该载,犹仁义礼智无信,便都不实了。
只仁义礼智之实理便是信。
信却易晓。
仁义礼智须逐件看得分明,又要合聚看得脉络都不乱。
且分别看仁是爱之理,义是宜之理,礼是敬之理,智是知之理。
爱发见于外乃仁之用,而爱之理则在内。
事物各得其宜乃义之用,而宜之理则在内。
恭敬可见处乃礼之用,而敬之理则在内。
知个是、知个非是智之用,而知之理则在内。
就四者平看,则是四个相对底道理。
专就仁看,则仁又较大,能兼统四者,故仁者乃心之德。
如礼义智亦是心之德,而不可以心之德言者,如人一家有兄弟四个,长兄当门户,称其家者只举长兄位号为言,则下三弟皆其家子弟,已包在内矣。
若自曰三弟者之家,则拈掇不起,道理只如此。
然仁所以长众善,而专一心之全德者,何故?盖人心所具之天理全体都是仁,这道理常恁地活,常生生不息。
举其全体而言则谓之仁,而义礼智皆包在其中。
自为仁言,才有一毫人欲之私插其间,这天理便隔绝死了,便不得谓之仁。
须是工夫至到,此心纯是天理之公,而绝无一毫人欲之私以间之,则全体便周流不息,无间断,无欠阙,方始是仁。
所以仁无些少底仁。
仁义起发是恻隐羞恶,及到那人物上,方见得爱与宜,故曰“爱之理,宜之理。
”仁道甚广大精微,何以用处只为爱物,而发见之端为恻隐?曰:仁是此心生理全体,常生生不息。
故其端绪方从心中萌动发出来,自是恻然有隐,由恻隐而充及到那物上,遂成爱。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五常注解: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五常注解:中华传统美德之注解一、“礼、义、廉、耻”四维之注解:春秋时代刘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
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贵族等级制的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
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注解: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仁:仁者,人人心德也。
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仁义礼智信的释义
仁义礼智信的释义“仁、义、礼、智、信”的释义一,仁、仁仁字并没有简化,只是一般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
《说文解字》说人是“天地之生,最贵者也。
”还说,凡是属于人的都从人。
二,是会意字,古文作“丄”,就是上字。
二、上都是高的意思。
《说文解字》说,二是地之数。
那么,结合起来看,仁就是专属于世上的人的高尚情怀。
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仁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
《说文解字》说,“仁,亲也。
”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
《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
”“温良者,仁之本也。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春初·元命苞》说,“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仁者是对有仁德者之称。
有时候,用仁来指有恩于万物生育的事物。
古代历来推崇仁政,认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
现在称果实的核为“仁”,其实古代称其实为“人”,果人、核桃人。
明代后才改作“仁”。
二,义、义义字被简化得面目全非了。
正体的“义”是会意字,从我,从羊。
我是会意字,从戈,从戈。
戈是兵器。
象形字羊表祭牲。
这个金属的戈使得义字充满了铿锵的阳刚气氛,因为要承担风险和责任;而献祭的羊又表明了义是富含自我牺牲敬神的。
古人讲:义不杀生,义不杀少。
义的本意是,合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
舍生取义是因为古人笃信义不容辞。
而简化字“义”已失去原意。
三,礼、礼《说文》讲,“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最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儒家历来重礼,这个礼字可是有的说的。
礼是会意字,从示,从丰。
丰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如果用于事神就叫礼。
示是会意字,小篆字形,示字上面的“二”是古文“上”字,下面的“小”字本是三竖,三竖代表日月星,《周易》讲“天垂象,见吉凶。
”只有观察上天的天文,才能洞察世间的变化,这是因为天象是神用来垂示人类的手段。
示作为一个汉字部首,其字多与祭祀神明有关,比如:祝,祭主的赞词;福,天神佑护才叫福;禅,帝王祭天;社,是土地之神。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八德的意思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八德的意思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这可真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咱先说这“仁”,那不就是一颗善良的心嘛。
就好比你在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小猫,你心疼它,想办法帮它治伤,这就是仁。
仁就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你想想,要是人人都有这颗仁心,那这世界得多温暖呀,哪还会有那么多纷争和矛盾呢?“义”呢,就是讲义气呀!朋友有难,你拔刀相助,绝不退缩。
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大侠一样,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这可不是傻,这是义薄云天!要是朋友遇到困难你都不管不顾,那还算什么朋友呢?再说说“礼”,那就是懂规矩,有礼貌。
见到长辈问声好,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都是礼。
这就像走路得沿着人行道走一样,要是都乱走,那不就乱套啦?礼让人相处得更加和谐融洽,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智”呢,可不是仅仅指学习成绩好,那是要有智慧,会思考。
遇到问题能冷静分析,找出解决办法。
可不是一味地蛮干哟!这就像开锁,得找到合适的钥匙,不能瞎捅一气呀。
“信”就是要讲信用啦!答应别人的事就得做到,不然你以后还怎么让人相信你呢?这就像盖房子,信用就是那根基,根基不稳,房子能盖得好吗?然后是“忠”,对国家忠诚,对工作忠诚。
上班就好好工作,别整天偷奸耍滑的。
为国家效力那更是义不容辞呀,国家好了,咱们大家才能好嘛。
“孝”那可是最重要的啦!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我们得好好孝敬他们呀。
多陪陪他们,别嫌他们唠叨,等你老了你就知道啦。
这就像树和根,树再高再大也不能忘了根呀!最后是“悌”,兄弟姐妹之间要友爱互助呀。
别为了一点小事就吵吵闹闹的,大家互相扶持,共同成长,多好呀!你看,这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哪一个不重要呢?这可不是老古板的东西,这是咱过日子的法宝呀!咱要是都能做到这些,那咱的生活不就美如画啦?咱的社会不就和和睦睦,快快乐乐的啦?这可不是我瞎说,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呢?所以呀,咱都得把这些好好放在心上,努力去做到。
别觉得难,一点一点来,总会做到的。
道德经仁义礼智信的意思
《道德经仁义礼智信的意思》咱先唠唠“仁”呀。
“仁”呢,就是心里头存着对别人的那份关爱和善良呀。
就好比看到有人遇到难处了,你主动去帮一把,不是为了啥回报,就是打心底里觉得该这么做,这就是“仁”啦。
在生活里呀,像小朋友摔倒了,你赶紧跑过去扶起来,问问疼不疼,这小小的举动那可就是“仁”的体现呢。
大家相互之间都怀着这份“仁”,那相处起来得多温暖呀,整个世界都好像充满了爱的味道呢。
再说说“义”呗。
“义”呀,就是遇到事儿的时候,知道啥是该做的,啥是不该做的,坚守正义,不退缩呢。
假如看到有人在欺负弱小,你勇敢地站出来制止,哪怕自己可能会面临点危险,也不怕,这就是有“义”气呀。
又或者答应了别人的事儿,不管多难,都努力去做到,这也是“义”的一种表现呢,做人就得有这样的担当,不能言而无信,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
“礼”也挺有意思呀。
它可不是光说那些繁文缛节,更多的是一种待人接物的礼貌和尊重呢。
见到长辈主动问好,说话客客气气的,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懂得谦让,不抢别人的东西,这都是“礼”呀。
就像大家一起玩游戏,按顺序来,不争不抢,有礼貌地参与,那氛围别提多和谐了,“礼”能让咱们的生活变得规规矩矩又很舒心呢。
“智”呀,可不是说光有小聪明哦,而是有着明事理、辨是非的智慧呢。
遇到问题了,能冷静思考,想出好办法去解决,而不是瞎着急或者胡来呀。
比如说做数学题,开动脑筋,找到解题的思路,或者在生活中和小伙伴闹别扭了,能理智地分析,知道怎么去化解矛盾,这都是“智”在发挥作用呢,有了“智”,咱们就能把日子过得更顺溜啦。
“信”可重要啦。
就是说话算数,答应别人的话一定要做到呀。
就像和小伙伴约好了几点见面,那就得按时到,不能让人家干等着,要是老是失信,以后别人可就不愿意和你打交道啦。
做生意的人讲“信”,那生意才能长久,人与人之间讲“信”,感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呢,“信”就像黏合剂,把大家紧紧地黏在一起啦。
《道德经》里讲的这“仁义礼智信”呀,其实就是告诉咱们怎么去做个好人,怎么在生活里和别人好好相处,让自己变得更好,也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呀。
“仁义礼智信”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
“仁义礼智信”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范畴,具体内涵中已积淀了中华民族许多优良道德传统,具有普遍意义,早已被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德准则。
仁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仁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同情和关怀。
儒家认为,“仁”是为人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家园。
义“义”这个字的本来含义就是适宜。
“义者,所以合宜也。
”“义”就是是指一个社会里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
“义”的原则往往也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也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前提。
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义”,人不能不讲“义”。
完全不讲“义”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无法维系的。
尽管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义”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义”也有其共性和延续性。
随着人类交往日益密切频繁,人类在道德原则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共识,那些被人类普遍认为是“适宜”的道德原则,就是“天下之公义”。
我们常说见义勇为,就是道德对我们的召唤。
礼古代所谓“礼”是一系列程式化、仪文化规则,内容十分庞杂,既包括国家的典章制度,也包括宗教仪式、社会习俗、礼仪规范。
礼一是表达“恭敬”、“辞让”之心,让人们有一种适当的形式,互相谦让,互相表达恭敬与尊重。
二是“礼之用,和为贵”,通过在政治、宗教、社交、家庭、娱乐等不同场合人们必须遵循的各种礼节、仪式,并配以音乐,来融洽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睦安定。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是什么
关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根据传统整理出“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做为“君子”的标准。
“信”指的是信用,其文字上的含义是“人言”,意思是对自己的承诺过的事情负责任,“信”字被放在“五常”的最后,代表着最基础的道德准则,道德的原则是责任,假如一个人“言而无信”,意味着这个人根本就不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智”指的是我们在处理事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用智慧,而不要用情绪来作决定,尤其是不要让怒气来左右你,当你的怒火起来了之后,一定要提醒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礼”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言行规范,其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另一个是保持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
很多年轻人香港黑社会片看多了,动不动就“拜把子”,说什么“为朋友两肋插刀”,这都属于活得迷迷糊糊的“小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出自《论语》,“不孙”指的是无礼)
“义”简单来说就是责任,是一个人对家庭、朋友、社会、国家所应负的责任,“负义”这两个字一般与“忘恩”搭配到一起使用,很简单,你对一个对你有恩的人都不愿意负责任,更何况对其他人了,所以老祖宗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
“仁” 作为“君子”的最高标准,指的是怜悯他人的疾苦,积极帮助他人从苦难当中摆脱出来,其实就是佛教里面所讲的慈悲。
顺便说一下,我们这个星球上“流俗众,仁者希”。
“五常”是一个简单实用的道德准则,因为就五个字,容易记,也容易理解。
剩下的只是你愿意做“小人”,还是做“君子”了。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中华民族传统十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中华民族传统十德“仁”:仁人、爱人、仁爱。
“仁”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
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
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
“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信”:诚信、信任。
“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诚信求和。
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
“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忠”:忠诚、忠良、忠恕。
“忠”,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
“仁义礼智信”释义
“仁义礼智信”释义
在东汉公元79年的白虎观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为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仁谊(通义)礼知(通智)信五常之道”,是我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
“仁义礼智信”作为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总纲和根本,牵动、影响和辐射着我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推动着我国传统社会思想道德的教化与进步。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春秋时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德目被分别提出和确立的阶段。
“仁”的提出,最初与氏族宗族血缘关系相连,主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其完整思想首先是由孔子阐释和传播的。
“义”最初的含义,既指仪表和风貌,也指适宜和正当,后来泛指一切道义,其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经过儒家的改造,其内容由单纯的习俗仪式发展成规范婚姻、血统、长幼、尊卑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并逐渐制度化、法律化。
“智”最初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后来被春秋时期的儒家赋予明辨是非善恶、自知知人等道德内涵,予以倡导。
“信”最初是指祭祀上天和先祖时诚实不欺、不敢妄言,后来逐渐摆脱其宗教色彩,特别是经过春秋时期儒家学者的倡导,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
首先把“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的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
在《孟子》一书中,“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
同时,孟子还提出了“孝悌忠信”四德整体德目,要求人们“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孟子·梁惠王上》)。
儒家的为人之道——仁义礼智信
儒家的为人之道——仁义礼智信儒家的为人之道——仁义礼智信区分人与兽的根本标志是:真正的人坚持“仁、义、礼、智、信”五条做人的道德标准;衣冠禽兽奉行“仇、利、暴、蠢、骗”五条禽兽的恶劣行为!就这简简单单的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是由儒家文化的三位圣人历经三百多年才完整提出的:儒家文化创始人——圣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义、礼三条做人道德标准;儒家文化继承人——亚圣孟子在孔子提出的仁、义、礼三条做人道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智”,形成仁、义、礼、智四条做人标准;儒家文化完成人——季圣董子(董仲舒)在孔孟提出的仁、义、礼、智的四条做人道德标准的基础上,又提出“信”,从而形成儒家文化完整的科学的亘古不变的五条做人道德标准,这五条做人道德标准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也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更是中华民族的人格魅力。
所以,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人兽的根本标志,而且是区分人兽的五条亘古不变的道德标准: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涵义是:仁者爱人、不害人,这是做人最低的道德底线;义者助人、帮助人,这是做人最高的道德境界;礼者敬人、尊敬人,这是做人起码的道德礼仪;智者明人、聪明人,这是做人必备的道德素质;信者诚人、不骗人,这是做人应有的道德修养。
二、仁义礼智信是区别人兽的亘古不变的五条道德标准。
即“五常”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人会思维、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这些技能有些动物也具备。
那么人和动物的唯一本质区别在于人有“仁义礼智信”这五条亘古不变的道德标准。
孟子曰: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也。
人没有恻隐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义也。
人没有羞恶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恭敬之心,恭敬之心,礼也。
人没有恭敬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智也。
人没有是非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诚实之心,诚实之心,信也。
人没有诚实之心,非人也。
(最后这句话是我根据孟子的思路概括的,因为“信”字是汉代的董仲舒才提出的)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诚实之心。
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篇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儒家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氛围的春秋战国时期。
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儒家思想流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而立世不坠。
人类社会虽进入了现代社会,但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思想仍在发挥着作用,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更是我们构建现代社会新文化,传承中华历史优秀文化的源泉之一。
今天我们重温――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更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定位。
给与了我们更多的启迪。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何谓仁?仁者,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之信(青苗教育)
技能教育
4
何为义?
义者,人信其字一出:头如,何加“一做点。在别人 有难时出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 义。 孔子古首字先义说,:离“吾不日开三我省,吾用身我—身—上为人的谋而不 忠王乎去?辨与别朋是友非交,而不在信人乎家?需传要不时习,乎及? 时出手,帮人家一下,即为义。
技能教育
5
试想一下,在社会之间,人如何立足? 最重要的是什么?说到根本就是自我修 养和自我意识,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考虑,尽了心没有?交朋友, 有没有不信实的地方?所传授给别人的 东西,自己实践过吗?这是多么深刻的 警语!看当今社会,“谬种流传,误人 子弟,特别是言行不一,品学分离者, 盖亦多矣!(李泽厚语)”
技能教育
3
何为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信的本意是 真心诚意、专一不移。人的言论应当是 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
《说文解字》说,“直言曰言,论难曰
语。”就是说,心里有什么直接表白才 叫言,而推理辩论诘问的话应该叫语了。 因此《法言义疏·问神》曰,“言,心声 也。”如果一个人言不由衷、说假话, 肯定是不会有信誉。
技能教育
20
诚信伴随着孔子的一生,他的高尚品德, 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 沐浴诚信的阳光,树立诚信 的形象,赢得一片最广阔的 天地吧!
技能教育
21
谢谢同学们观看!
技能教育
22
技能教育
7
信其二:言行一致。
孔子仁说是:仁“爱君子之不心重,,则义不是威处;世学 得宜,礼 是则懂不固得。礼主数忠信,”智君是子明对自辨己是不非严,信是诚 实肃可、不信自。重,就没有权威,所以学
的东西就不稳固,这也是一种不诚
心的孟表子现以。仁所以义要礼以智忠诚为信四实端为:主。恻隐之心、 仁这之几句端话也听;起来羞简恶单之,心其实、很义难之。端也;辞 让特人之别,是 行心现 动、在 的礼, 矮有子之太”端多,也的台;“上语一是言套非的,之巨台心、智之 端下也又一。套,说的与做的完全是两回 事,仁这爱样、是忠不行义的、。礼和、睿智、诚信。
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内涵
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内涵“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基本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持久普泛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内涵。
一、人际交往活动的五大基本原则人际交往是社会分工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人际交往活动的价值效率,并使这种价值效率保持着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人们必须遵循五大基本原则。
1、“表达热情与主动”的基本原则。
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时,必须积极主动并充满热情,才能快速地启动和激发人际交往的程序,并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的成功概率,这就是要求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经常关心他人,勇于奉献,才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得到他人的价值回报。
2、“追求长远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基本原则。
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时,必须讲求更加长远、更加深刻、更加整体的价值,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高层次利益与低层次利益之间的关系。
3、“讲究形式与程序”的基本原则。
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程序,只有大家一致认同并认真遵守一定的规则与程序,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际交往过程的时间浪费与价值浪费,以提高人际交往活动过程中的清晰性、直接性、简便性、确定性,以降低人际交往活动过程中的模糊性、间接性、繁琐性、不确定性。
4、“尊重知识与人才”的基本原则。
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时,必须依靠知识与学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提高人际交往活动的技术特性和价值效率。
信息是价值的真正源泉,信息的创造、传播与运行,必须通过知识与人才来完成,没有基本的知识与学问,人际交往活动的沟通与协调就难以进行,人与人的分工与合作,就不能达到最佳的技术高度,就不能产生最佳的价值效率。
5、“坚持诚实与守信”的基本原则。
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时,一方面必须真实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价值内容与价值诉求,并严格遵守已经确定的交往活动规定的双方的义务与权利;另一方面还应该准确地了解他人的价值内容与价值诉求,并使他人严格遵守已经确定的交往活动规定的双方的义务与权利,这样的人际交往活动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义礼智信
(儒家“五常”)
编辑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他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三字经之中的“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
中文名
仁义礼智信
提出人
儒家“五常”,孔子
延伸人
孟子、董仲舒
扩充
“仁、义、礼、智、信”
目录
1. 1构成及发展
构成及发展
编辑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仁义礼智信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什么意思
匿名|浏览10566 次|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邀请更新
2013-10-19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礼义仁智信,就是指“五常”,即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
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礼义仁智信,就是指“五常”,即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
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礼义仁智信,就是指“五常”,即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
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处世端
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