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合集下载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化学品英文名:methane acid;formic acid;methanoic acid化学品别名:蚁酸CASNo.:64-18-6ECNo.:200-579-1分子式:CH2O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腐蚀物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伴有咳嗽、呼吸道阻塞和粘膜损伤。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

如果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甲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制药、染料、防腐剂和农药等领域。

然而,甲酸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安全使用甲酸,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安全技术说明。

一、储存与处理1.将甲酸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避免与空气接触。

2.储存和处理甲酸的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并配备消防设备。

3.避免与氧化剂、强酸、强碱等物质接触,以防发生反应。

4.甲酸应存放在远离热源和明火的地方,避免高温和火花。

二、个人防护1.使用甲酸时,应戴上化学防护眼镜、手套和固定防护服。

2.在操作甲酸时,应穿戴耐腐蚀材质的防护服,以防甲酸溅到皮肤上。

3.如果意外接触到甲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必要时请医生帮助。

三、应急措施1.在发生泄漏或泄露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理,避免甲酸扩散。

2.小量泄漏的甲酸可以用沙土或稀碱溶液吸收,再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

3.大量泄漏需要采取专业清理设备进行清理,以防止甲酸污染环境。

四、安全使用1.在使用甲酸时,应遵循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操作人员收到相关培训。

2.在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温度和压力,以避免甲酸的不稳定性。

3.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设施的防护装置完好。

4.严禁使用破损的容器或装置进行甲酸的储存和处理。

五、紧急救援1.如果发生甲酸泄露、溅出或吸入过量,应立即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2.紧急事故发生时,应使用呼吸器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救援。

3.将中毒人员迅速转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并寻求医生的帮助和治疗。

六、废弃物处理1.严禁直接将废弃的甲酸倒入下水道或自然环境,以免污染水源或土壤。

2.废弃的甲酸应迅速将其收集到特殊的废弃物容器中,并妥善封闭。

3.废弃物应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遵循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

总结:安全使用甲酸需要合理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

在储存、处理、应急和废物处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说明书,才能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健康。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是什么?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是化学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按法律要求必须提供的化学品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毒性、环境危害、以及对使用者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危害的一份综合性文件。它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甲酸钠

甲酸钠

关于甲酸钠一、甲酸钠简介甲酸钠,化学式HCOONa·2H2O,稍有甲酸气味。

易溶于水和甘油,微溶于乙醇。

熔点253℃(无水物),有毒。

强热时分解为氢和草酸钠。

中文名称:甲酸钠俗称:蚁酸钠化学式:CHNaO2相对分子质量:68.01性状:白色粒状或结晶性粉末。

微有甲酸气味。

有吸湿性。

高温时分解成草酸钠和氢气,接着生成碳酸钠。

溶于约1.3份水。

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呈中性,pH为7。

相对密度1.92。

熔点253℃。

有刺激性。

商品常为含2分子结晶水的。

结晶点:≥253°C沸点:360°C密度(ρ20):1.92g/cm储存:密封干燥保存。

用途:用作皮革工业,铬制革法中的伪装酸,用于催化剂和稳定合成剂,印染行业的还原剂,用于生产保险粉、草酸和甲酸。

质量指标:项目技术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含量,% ≥97.0 95.0 93.0 NaOH,% ≤0.50 0.50 1.00Na2C03,% ≤ 1.30 1.50 2.00 NaCL,% ≤0.50 1.50 3.00Na2S,% ≤0.06 0.08 0.10水份,% ≤0.50 1.00 1.5 用差热—热重方法对甲酸钠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滴定分析技术分析了甲酸钠在不同条件下热分解产物的组成。

研究发现:在甲酸钠脱氢制草酸钠的工艺中,加热速率和反应温度是影响草酸钠收率的重要因素。

纯甲酸钠在253℃熔融,在330℃左右缓慢分解为碳酸钠、氢气、一氧化碳和少量草酸钠;高于400℃发生激烈的放热反应,甲酸钠脱氢转化为草酸钠;高于440℃,草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

因此,为了高收率的获得目的产物草酸钠,需要快速升温,生成草酸钠的最佳温度为400~420℃,过度加热将导致草酸钠深度分解。

二、甲酸钠的生产工艺1 反应原理制法: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在160~200℃和2MPa压力下反应生成甲酸钠,然后经硫酸酸解、蒸馏即得成品甲酸。

甲酸钠的药品说明

甲酸钠的药品说明

甲酸钠的药品说明甲酸钠是一种常见的药品,它在医疗和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甲酸钠的药品说明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性质、用途、剂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甲酸钠的性质甲酸钠化学式为HCOONa,分子量为68.01,它是一种无色结晶粉末。

甲酸钠具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并能够与一些有机溶剂如醇和醚反应。

它的物理性质使其在制药和实验室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甲酸钠的用途1. 医疗用途甲酸钠可以作为甲酸盐类药物的原料,常用于制备甲酸类药物。

甲酸盐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哮喘和关节炎等疾病。

甲酸钠还可用于制备某些抗生素和止痛药物。

2. 工业用途甲酸钠在染料和皮革工业中常被用作媒染剂、退色剂和鞣制剂。

此外,甲酸钠在农业上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可用于防治某些农作物病虫害。

3. 其他用途甲酸钠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主要用于面包、面团和糕点的增稠剂和膨松剂。

三、甲酸钠的剂量甲酸钠的剂量应根据具体用途和患者病情来确定。

请务必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指示,并按照所附药品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用药。

四、甲酸钠的注意事项1.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规定使用。

2. 甲酸钠仅限于医疗、工业或食品相关用途,请勿滥用或私自使用。

3.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

4. 请储存于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

请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当的药品,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本药品需在指导下使用。

以上就是对甲酸钠的药品说明的详细介绍。

甲酸钠的用途广泛,但请务必在使用前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进行使用。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甲酸(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酸(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甲酸
标识
中文名:甲酸、蚁酸
英文名:formic acid
分子式:CH2O2
分子量:46.03
CAS号:64-18-6
危规号:8110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酸味。
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熔点(℃):8.2
沸点(℃):100.8
相对密度(水=1):1.23
临界温度(℃):306.8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410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但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新版MSDS——甲酸钠

新版MSDS——甲酸钠

甲酸钠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无资料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 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 、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 、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 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 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化学危险物品 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 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 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无 产品: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按未用产品处置。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甲酸钠可用做化学分析试剂,用作测定砷和磷的含量,还用作消毒剂、媒染 剂等。
LD50:11200mg/kg(小鼠-经口);吸入-大鼠-4h-670 mg/m3 急性毒性: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对鱼类的毒性 LC50-Pimephales promelas(肥头鲦鱼)->954mg/l-96h 好氧的-暴露时间 28 d 结果: 99.6 % - 快速生物降解的。 方法: 67/548/EEC指令,附录V,C4A。 Zahn-Wellens 试验 -暴露时间 7d 结果: 100 % -快速生物降解的。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 人类致癌物。

(202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02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MSDS表编号:001UN No 1888三氯甲烷CN No 61553 警告毒害,避免接触明火、高热危险性泄漏处理∙有麻醉作用∙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引起肝、肾损害∙戴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遇明火、高热产生剧毒的光气、氯化∙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收集处理氢等气体∙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处理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流动清水洗污染部∙库房阴凉、通风∙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远离火种、热源∙误服后,漱口,饮水,催吐∙避免光照∙就医∙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工原料分储∙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02UN No 1773三氯化铁CN No 81513警告具腐蚀性,避免接触明火、高热危险性泄漏处理∙具腐蚀性∙隔离,设警示牌∙引起肝、肾损害∙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受高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避接触泄漏物∙收集后溶于水或酸中,加硫化物沉淀∙大量泄漏,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和肥皂水冲净∙库房阴凉、通风∙如灼伤,按酸灼伤处理∙仓温小于30摄氏度∙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防止阳光曝晒∙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储∙就医∙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破损∙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介质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03UN No硫酸铜CN No 61519 警告毒害,避免接触危险性泄漏处理∙毒害∙戴防毒面具和手套∙具刺激性∙避免接触泄漏物∙对血液、肝、肾有损害作用∙用大量水冲洗,洗水入废水处理系统∙受高热产生有毒的烟气∙大量泄漏,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储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包装密封,切勿受潮∙误服后,洗胃∙应与酸(碱)类、潮湿物品等分储∙就医∙轻装轻卸,防止破损∙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灭火方法∙不燃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04UN No重铬酸钾CN No 51520 危险强氧化性,毒害,避免接触有机物,还原剂危险性泄漏处理∙具强氧化性∙隔离,设警示牌∙具较强的腐蚀性∙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接触能引∙避免泄漏物接触可燃物∙起燃烧和爆炸∙用大量水冲洗,洗水入废水处理系统∙毒害,引起肝、肾损害,致癌∙大量泄漏,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储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输氧或人工呼吸∙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硫、磷∙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等分储∙就医∙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破损∙雾状水、砂土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05UN No 1005氨CN No 23003 危险毒害,易燃易爆,强刺激性,避免接触危险性泄漏处理∙毒害∙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火源∙具强烈刺激性∙戴呼吸器,穿特定化学防护服∙与空气混合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切断气源∙与卤素发生剧烈反应∙高浓度泄漏时,喷含盐酸的雾状水∙强力通风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储∙输氧或人工呼吸∙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就医∙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灭火方法∙按运输路线行驶,中途勿停∙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06UN No 1789盐酸CN No 81013强腐蚀性,避免接触金属、氰化物危险性泄漏处理∙具腐蚀性∙撤离现场无关人员∙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遇氰化物产生剧毒的气体∙禁止直接喷水∙用砂土、干石灰等混合,收集处理∙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处理危险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溴)易(可)燃物等分储∙就医∙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轻装轻卸,防止破损灭火方法∙按规定路线运输行驶∙雾状水、砂土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07UN No 1830硫酸CN No 81007 危险强腐蚀性,有害,避免接触易燃物危险性泄漏处理∙强腐蚀性∙撤离现场无关人员∙毒害∙戴面罩,穿化学防护服∙接触易燃物和有机物能引起燃烧∙避免泄漏物接触可燃物∙与活性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用砂土、干石灰等混合,收集处理∙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处理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储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如灼伤,按酸灼伤处理∙等分储∙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就医∙轻装轻卸,防止破损灭火方法∙砂土,禁止用水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08UN No 1490高锰酸钾CN No 51048 危险强氧化性,避免接触有机物、还原剂等危险性泄漏处理∙具强氧化性∙隔离,设警示牌∙与还原剂等混合有燃烧爆炸危险∙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遇甘油强烈燃烧∙避免泄漏物接触可燃物∙具强烈刺激性∙用砂土、干石灰等混合,收集处理∙大量泄漏,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库房阴凉、通风这离火种、热源∙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注意防潮∙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硫、∙就医∙磷等分储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破损∙雾状水、砂土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09UN No 1823氢氧化钠CN No 82001 危险强腐蚀性,避免受潮危险性泄漏处理∙具强腐蚀性∙隔离,设警示牌∙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避免接触泄漏物∙收集后移至大量水中,中和∙大量泄漏,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库房高燥,清洁∙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注意防潮∙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应与易(可)燃物、酸(碱)类分储∙就医∙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轻装轻卸,防止破损灭火方法∙雨天不宜运输∙雾状水、砂土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0UN No 1170 乙醇(无水)CN No 32061 警告易燃易爆,有害,避免接触明火高热氧化剂危险性泄漏处理∙蒸气与空气混合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撤离现场无关人员∙与氧化剂发生剧裂反应∙切断火源∙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明火引着回燃∙戴防毒面具和手套∙对人体有害∙用大量水冲洗,洗水入废水处理系统∙损害肝、心、神经系统∙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处理储运要求急救∙库房阴凉、通风∙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远离火种、热源∙就医∙应与氧化剂分储∙仓间内照明等设施应防爆∙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灭火方法∙控制充装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1UN No 2693 汽油(闪点<-18℃)CN No 81510 危险易燃,避免接触高热、空气、氧化剂危险性泄漏处理∙极易燃烧∙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火源∙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戴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遇明火、高热或接触强氧化剂有燃烧∙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收集处理∙爆炸的危险∙大量泄漏,围堤收集处理∙有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库房阴凉、通风∙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远离火种、热源输氧或人工呼吸∙应与氧化剂隔离贮运∙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就医∙控制充装流速,防止静电职聚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破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1211 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2UN No 1645硫酸汞CN No 61509 危险高毒,避免接触明火、高热及水危险性泄漏处理∙高毒∙隔离,设警示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戴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遇明火、高热产生有毒的烟气∙避免接触泄漏物∙遇水引起分解∙用砂土等混合,收集处理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库房阴凉、通风∙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远离火种、热源∙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应与食用化工原料等分储∙就医∙应与酸(碱)类分储∙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破损∙水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3UN No 1493硝酸银CN No 51063 危险具氧化性,高毒,避免接触有机物,还原剂危险性泄漏处理∙具氧化性∙隔离,设警示牌∙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混合形成∙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爆炸性混合物∙避免接触泄漏物∙急剧加热可发生爆炸∙用大量水冲洗,洗水入废水处理系统∙高毒∙大量泄漏,收集回收∙具强烈刺激性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库房高燥,清洁,远离火种,热源∙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避免光照∙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包装密封,切勿受潮∙就医∙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硫、潮湿品等分储灭火方法∙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雾状水、砂土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4柴油危险易燃,避免接触明火、高热、氧化剂危险性泄漏处理∙极易燃烧∙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火源∙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戴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遇明火、高热或接触强氧化剂有燃烧∙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收集处理∙爆炸的危险∙大量泄漏,围堤收集处理∙有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库房阴凉、通风∙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远离火种、热源输氧或人工呼吸∙应与氧化剂隔离贮运∙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就医∙控制充装流速,防止静电职聚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破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1211 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5UN No 1267重油CN No 32003危险易燃,避免接触明火、高热、氧化剂危险性泄漏处理∙极易燃烧∙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火源∙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戴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遇明火、高热、氧化剂可能燃烧爆炸∙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收集处理∙大量泄漏,围堤收集处理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库房阴凉、通风∙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远离火种、热源输氧或人工呼吸∙应与氧化剂隔离贮运∙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就医∙仓库内照明等设施应防爆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破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1211 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6UN No氯水CN No危险高毒,强刺激性,避免接触明火、高热、氧化剂危险性泄漏处理∙高毒∙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气源∙具强刺激性∙戴呼吸器,穿特定化学防护服∙在阳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会发生暴∙不要与松节油等接触∙强力通风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库房阴凉、通风,仓温<30度(C) ∙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远离火种、热源输氧或人工呼吸∙应与易(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贮∙轻装轻卸,防止破损∙就医∙按规定路线运输行驶灭火方法∙不要在居民和人口稠密处停留∙不燃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7UN No 迭氮化钠(NaN3)CN No危险有毒,避免接触明火、高热、氧化剂 .酸 .重金属危险性泄漏处理∙第6.1类毒害品∙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火源∙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磨擦.震动时可发生爆炸∙戴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触泄漏物∙∙少量泄漏,:避免扬尘,用铲收集处理∙大量泄漏,用塑料布覆盖,然后收集处理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库房阴凉、通风∙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远离火种、热源输氧或人工呼吸∙应与氧化剂,酸金属粉末隔离贮运∙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就医∙仓库内照明等设施应防爆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震动及容器破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1211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8UN No硝酸CN No危险强腐蚀性,有害,避免接触易燃物和强烈震动危险性泄漏处理∙强腐蚀性∙撤离现场无关人员∙毒害∙戴面罩,穿化学防护服∙接触易燃物和有机物能引起燃烧∙避免泄漏物接触可燃物∙与活性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用砂土、干石灰等混合,收集处理∙与甘油接触会引起暴炸∙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处理急救储运要求∙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储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如灼伤,按酸灼伤处理∙等分储∙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就医∙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灭火方法∙轻装轻卸,防止破损∙砂土,禁止用水防护措施MSDS表编号:019UN N0 P3-Luboklar XT链条润滑剂CN N0注意避免与亚硝酸盐物质混合。

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

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 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

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内容。

MSDS简要说明了一种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并提供如何安全搬运、贮存和使用该化学品的信息。

作为提供给用户的一项服务,生产企业应随化学商品向用户提供安全说明书,使用户明了化学品的有关危害,使用时能主动进行防护,起到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事故的作用。

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并实行了MSDS制度,要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厂家在销售、运输或出口其产品时,同时提供一份该产品的安全说明书。

世界各国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卖方都必须提供产品说明性的法律文件。

由于各个国家,甚至美国各个州的化学品管理及贸易的法律文件不一样,有的每个月都有变动,所以如果提供的MSDS不正确或者信息不完全,将面临法律责任追究。

因此MSDS的编写质量是衡量一个公司实力、形象以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1. 符合美国OSHA要求的MSDS应具备以下内容第一项:制造商和联系方法第二项:危险化学品组分第三项:理化特性第四项:燃烧与爆炸数据第五项:反应活性数据第六项:健康危害数据第七项:安全操作和使用方法第八项:防护方法2. 符合加拿大WHMIS要求的MSDS应具备以下内容第一项:产品名称和制造商信息第二项:危险化学品组分第三项:物理特性第四项:消防或燃爆数据第五项:反应活性数据第六项:毒理学特性第七项:预防措施第八项:急救方法第九项:编制信息3. 美国标准协会ANSI以及国际标准机构ISO建议实行的MSDS内容第一项:化学品名称和制造商信息第二项:化学组成信息第三项:危害信息第四项:急救措施第五项:消防措施第六项:泄露应急处理第七项:操作和储存第八项: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第九项:理化特性第十项: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项:毒理学信息第十二项:生态学信息第十三项:废弃处置第十四项:运输信息第十五项:法规信息第十六项:其他信息我国为同国际标准eqvISO11014-1:1994(E)接轨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规定msds要有十六部分的内容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

甲酸钠安全技术说明

甲酸钠安全技术说明
十四、运送资料
国际运送规定:联合
国编号:
国内运输规定:1、道路交通安全规则第84条
2、船舶危险品装载规则。
3、台湾铁路局危险品装卸运输实施细则。
特殊运送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五、法规资料
通用法规: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
危险物及有害物通用规则劳工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溶于浓度标准事业废弃物储存清楚处理方法及设施标准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经拆封的TMP应尽快用完,或暂时存于密封之容器以防潮。
储存;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及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处。
2、采用有塑料袋内衬包装,严重禁止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以免潮解围甲酸严重污染环境。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控制参数:八小时日时量平均容许浓度(TWA)
短时间时量平均容许浓度(STEL)
眼睛接触:立即撑开眼皮,以缓和流动的温水洗患部20min以上。
食入:引起呼胃部之刺激,先以清水漱口,再喝水稀释,若扔有不适,则紧急送医。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沾到眼睛,产生刺痛。
对急救人员的防护:沾到的衣物,设备只需以大量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对医师的提示:沾到眼睛,以大量清水冲洗约15min即可,若不小心食入,再处理时应先清理口腔,再喝清水稀释催吐
蒸汽压:atm@21.1℃
密度:1.92
形状:白色
粉末或结晶
沸点/沸点范围:℃
闪火点:
爆炸界
蒸汽密度:2.3
测试方法:

溶解度:全溶
九、安定性及反应性
安定性:正常状况下安定特殊状况下可能之危害反应;受热应避免物质:强氧化剂
危害分解物:高温时分解出草酸钠及氢氧而变成碳酸钠
十一、毒性资料
急毒性:吸入: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大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大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大全目录表1-001 乙炔气 (1)表1-002 氧气 (2)表1-003 二氧化碳 (3)表1-004 氢气 (4)表1-005 氩气 (5)表1-006 甲烷 (6)表1-007 四氢噻吩 (7)表1-008 活性炭 (8)表1-009 三乙胺 (9)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表1-011 硫黄 (11)表1-012 甲胺磷 (12)表1-013 多聚甲醛 (13)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表1-015 黄磷 (15)表1-016 氯 (16)表1-017 三氯化磷 (17)表1-018 甲醇 (19)表1-019 液碱 (20)表1-020 氨水 (21)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表1-022 甲胺磷 (23)表1-023 液氨 (24)表1-024 氯仿 (25)表1-025 二氯乙烷 (26)表1-026 二硫化碳 (27)表1-027 甲苯 (28)表1-028 盐酸 (29)表1-029 氯甲烷 (30)表1-030 硫酸 (31)表1-031 二甲苯 (33)表1-032 醋酸酐 (34)表1-033 多聚甲醛 (35)表1-034 草甘膦 (36)表1-035 稻瘟灵 (37)表1-036 异丙胺 (38)表1-037 漂白粉 (39)表1-038 氯化氢 (40)表1-039 氰化氢 (41)表1-040 氰化钠 (42)表1-041 氯乙酸 (43)表1-043 丙烯腈 (45)表1-044 氧化亚铜 (46)表1-045 四氯化锡 (47)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表1-048 松香水 (50)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表1-050 酚醛树脂 (52)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表1-052 一乙胺 (54)表1-053三聚氯氰 (55)表1-054 三氯乙烯 (57)表1-055 磷酸 (58)表1-056 四丁基锡 (59)表1-057 柴油 (60)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表1-059 醋酸乙酯 (62)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表1-061 氮气 (64)表1-062莠去津 (65)表1-063 扑草净 (66)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表1-065 硫化钠 (68)表1-066 异丙醇 (69)表1-067 丙酮 (70)表1-068 二氯丙烷 (71)表1-069 环己酮 (72)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表1-071 锌粉 (74)表1-072 乙醇 (75)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表1-074 石脑油 (77)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表1-076 乙酸丁酯 (79)表1-077 双氧水 (80)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表1-079 丙烯酸 (82)表1-080 苯乙烯 (83)表1-081 过硫酸铵 (84)表1-082 过硫酸钾 (85)表1-083 丙烯酰胺 (86)表1-084 甲醛 (87)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9)表1-087 汽油 (91)表1-088 乙酸 (92)表1-089 丙烯酸树脂 (93)表1-090 丙烯酸清漆 (94)表1-091 丙烯酸漆稀释剂 (95)表1-092 丙烯酸磁漆 (96)表1-093 二乙醇胺 (97)表1-094 煤油 (98)表1-095 漂白粉 (99)表1-096 漂粉精 (100)表1-097 三氯异氰尿酸 (101)表1-098 松香 (102)表1-099 松节油 (103)表1-100 硫化钠 (104)表1-101 保险粉 (105)表1-102 7385聚氨酯清漆(分装) (106)表1-103 甲酸 (107)表1-104 乙酸乙二醇乙醚 (109)表1-105 H-3聚氨酯漆固化剂 (110)表1-106 聚氨酯漆稀释剂 (111)表1-107 263醇酸树脂 (112)表1-108 异噻唑啉酮 (113)表1-109 N-乙基苯胺 (114)表1-110苯胺 (115)表1-111 乙酰甲胺磷 (116)表1-112 亚磷酸 (117)表1-113 亚磷酸二甲酯 (118)表1-114 氯甲烷 (119)表1-115 乙醚 (120)表1-116 丙烯酸甲酯 (121)表1-117 一甲胺 (122)表1-118 硝酸镁 (123)表1-119 硫化氢 (124)表1-120 硫化铵 (125)表1-121 一甲胺水溶液 (126)表1-122 兔宝宝面漆 (127)表1-123 兔宝宝稀释剂 (128)表1-124 硫氢化钠 (129)表1-125丙酸 (130)表1-126乙酰氯 (131)表1-127丙酰氯 (132)表1-128 丁醇 (133)表1-129 醇酸调合漆(未列名) (134)表1-130 硝酸钠 (136)表1-131 溴甲烷 (137)表1-132 磷化铝 (138)表1-133 正丁醇 (139)表1-134 硝基木器漆 (140)表1-135 硝化棉(含氮≤12.6%) (141)表1-136 单丁醚 (143)表1-137 砷 (144)表1-138 碘化汞 (145)表1-139 氯化汞 (146)表1-140 叠氮化钠 (147)表1-141 重铬酸钠 (148)表1-142 高锰酸钾 (149)表1-143 氰化金钾 (150)表1-144丙烯酸 (151)表1-145甲基丙烯酸甲酯 (152)表1-146苯乙烯 (153)表1-147丙烯酸丁酯 (154)表1-148丁醇 (155)表1-149偶氮二异丁腈 (156)表1-150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157)表1-151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58)表1-152 乙酰丙酮 (159)表1-153 2-丁酮 (160)表1-154 生松香 (161)表1-155 硫酸铜 (162)表1-155 硝酸 (163)表1-155 氰化钾 (164)表1-156硝基苯 (165)表1-157 氟化钠 (166)表1-158 氢氟酸 (167)表1-159蓄电池(注有酸液) (168)表1-160 环氧树脂 (169)表1-161 氯苯 (170)表1-162 乙苯 (172)表1-163 樟脑 (173)表1-164 赛璐珞 (174)表1-165 氢氧化钾 (175)表1-166 乙酸丁酯 (176)表1-001 乙炔气表1-002 氧气表1-003 二氧化碳表1-004 氢气表1-005 氩气表1-006 甲烷表1-007 四氢噻吩表1-008 活性炭活性炭 C 12.0Active carbon别名:Activated chlarcoal危规分类及编号:自燃物品。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甲酸(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酸;蚁酸化学品英文名:formic acid;methanoic acid分子式:CH2O2相对分子量:46.03(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甲酸CAS No:64-18-6(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禁止催吐.就医.(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用水喷淋保护堵漏的人员.(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腐蚀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石灰(CaO)、碎石灰石(CaCO3)或碳酸氢钠(NaHCO3)中和.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7)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监测方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9)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PH值:2.2(1%溶液)熔点(℃):8.4沸点(℃):100.8相对密度(水=1):1.2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24℃)燃烧热(kJ/mol):-254.4临界温度(℃):315临界压力(MPa):8.63辛醇/水分配系数:-0.54闪点(℃):69(CC)引燃温度(℃):480爆炸下限(%):12.0 爆炸上限(%):57.0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溶于苯.主要用途: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10)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无资料(11)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1100mg/kg(大鼠经口)LD50LC:15000 ppm(大鼠吸入,15min)50刺激性:家兔经皮:610mg,轻度刺激(开放性刺激试验).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小鼠饮水中含0.01%~0.25%游离甲酸,2~4个月内无任何影响;0.5%则影响食欲并使其生长缓慢.小鼠吸入10g/m3以上时,1~4d后死亡.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大肠杆菌70ppmm(3h).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人淋巴细胞10mmol/L.细胞遗传学分析:仓鼠卵巢10mmol/L.(12)生态学资料:175mg/L(24h)(蓝腮太阳鱼);46mg/L(96h) (金生态毒性:LC50鱼);122 mg/L(48h)(金色圆腹雅罗鱼,静态);34 mg/L(48h)(水蚤)生物降解性:MITI-I测试,初始浓度100ppm,污泥浓度30ppm,2周后降解100%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为36d(理论)(13)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14)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1101UN编号:1779包装类别:Ⅱ类包装包装标志:腐蚀品;有毒品包装方法: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15)法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危险化学品名录。

甲酸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酸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措 10—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熔点:8.2℃ 化
●沸点:100.8℃ 特
●相对密度:1.23 性
●闪点:50℃ ●爆炸极限:18.0%~57.O%


●佩戴全防型滤毒罐

●穿封闭式防化服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0~30min。就 应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m3(15min)
●吸入甲酸蒸气可引起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肺炎
●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和消化道,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
衰竭而致死
●皮肤接触轻者表现为接触部位皮肤发红,重者可致皮肤灼伤
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易溶于水。与碱发生放热中和反 应。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理
甲酸
别名:蚁酸


★有腐蚀性
警OOH

危险性类别
8.1类酸性腐蚀品
燃烧爆炸危险性

可燃,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10mg/m3;PC-SETL20 mg/m3
●1DLH:30ppm

● 急 性 毒 性 : 大 鼠 经 口 LD50 1100mg/kg ; 大 鼠 吸 入 LC50 15000mg /

甲酸钠安全技术说明

甲酸钠安全技术说明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甲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一、物品与厂商资料物品名称:甲酸钠编号;LRY002-2011制造商与供应商名称: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成分辨别资料纯物质中英文名称:甲酸钠(sodium formate)同义名称:乙酸钠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S No。

)414-53-7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92%三、危害辨别资料最重要危害与效应健康危害效应:吸入,未有已知危害食入,毒性低皮肤接触,未有已知危害眼睛接触,有刺激环境影响:若泄漏时以清扫工具清除,残余以水冲洗,增加废水COD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特殊危害:主要症状:物品危害分类四、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径的急救方法:外部接触,一般以清水冲洗,若大量食入或吸入,最好送医诊疗吸入:引起呼吸道之刺激,立刻移往新鲜空气处,严重时送医皮肤接触:以肥皂水及清水冲洗患部20min以上,冲洗时并脱掉受污染的。

眼睛接触:立即撑开眼皮,以缓和流动的温水洗患部20min以上。

食入:引起呼胃部之刺激,先以清水漱口,再喝水稀释,若扔有不适,则紧急送医。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沾到眼睛,产生刺痛。

对急救人员的防护:沾到的衣物,设备只需以大量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对医师的提示:沾到眼睛,以大量清水冲洗约15min即可,若不小心食入,再处理时应先清理口腔,再喝清水稀释催吐五、灭火措施适用灭火剂:化学干粉、二氧化碳、泡沫、喷水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特殊灭火程序: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装备:除穿着防护衣外,也应佩戴自动呼吸器六、泄漏处理方法个人应注意事项:避免身体直接接触环境注意事项:1、对固体:集中处理扫入一容器中,以大量的水稀释之,加碱灰并以6M-MCL 中和之,以大量水排入下水道。

2、对液体:覆以灰碱,混合后转移至一含有水烧杯总,6M-MCL 中和之,以大量水排入下水道。

3、避免身体直接接触。

清理方法:收后所剩之残留应以破布擦拭干净,再以清水清洗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处置:经拆封的TMP 应尽快用完,或暂时存于密封之容器以防潮。

珀斯特罗普化学-甲酸鈉 MSDS 中文说明书

珀斯特罗普化学-甲酸鈉 MSDS 中文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最初编制日期 22-2月-2023修订日期 修订日期 22-2月-2023修订编号 4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标识产品名称 Sodium Formate中文产品名称甲酸鈉组分CAS 号 甲酸钠, Sodium formate141-53-7其他辨识方法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 P-0031 纯物质纯物质//混合物物质化学品的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推荐用途 鞣剂, 漂白剂, 除冰剂, 原材料, 用于采矿(钻探泥浆和矿石浮选) 限制用途未标识。

供应商信息电子邮件地址 应急咨询电话中国(+)86 4001 2001 74 (contract no: 334101) 亚太地区制造商Perstorp Specialty Chemicals AB SE-284 80 Perstorp, Sweden Tel. +46 435 380 00 山东富丰柏斯托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鲁化学工业园乙烯北路76号邮编: 255410.Tel. +86 533 7965195 Fax +86 533 7965806 Perstorp Polyols, Inc. 600 Matzinger Road Toledo, Ohio 43612 Phone: 419-729-5448 800-537-0280Fax: 419-729-3291 供应商柏斯托(上海)化工产品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市淮海中路381号中环广场1501-17室 邮编: 200020电话:+86 21 6391 0531 第2部分: 危害识别GHS 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 - 经口类别5标签元素符号/象形图不适用 信号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03 - 吞咽可能有害危害防范措施 - 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吸入如误吸入: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包含: 甲酸钠, Sodium formate危害识别物理危险不适用。

健康危害急性健康影响: 如大量吞入该物质,立即呼叫医生。

MSDS-012(苯甲酸钠)ok

MSDS-012(苯甲酸钠)ok
危险特性:
燃烧(分解)产物:
稳定性:
聚合危害:
禁忌物:
潮湿
灭火方法:
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存于密闭容害
接触限值:
侵入途径:
食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毒性:
健康危害:
大量食入会很快从体内排出;粉尘会积聚在眼睛、鼻、喉和肺中,使人心烦意乱,工作出易现危险;食入8~10克量会引起恶心、呕吐、胃疼、食欲减退;长期暴露,有过敏反应,加剧对其他物质的过敏症状




外观与性状:
白色无味晶体
主要用途: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溶解性: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
不燃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V%):
爆炸上限(V%):
MSDS-01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文名:
苯甲酸钠
英文名:
SODIUM BENZOATE;Benzoic acid,sodium salt
分子式:
C7H5NaO2;C6H5COONa
分子量:
CAS号:
532—32—1
RTECS号:
DH6650000
UN编号:
危险货物编号:
IMDG规则页码: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中英文对照及翻译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中英文对照及翻译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中英文对照及翻译完整版篇一: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亚硫酸氢钠(中英文对照版本) 5.3.5 Sodium Bisulfite 1) 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MSDS Name: Sodium Sulfite, Anhydrous Catalog Numbers: S80195, 1MSS44-20, 1MSS4420, BP355 500, BP355-500, BP355500, S430 10, S430 3, S430 500, S430-10, S430-3, S430-500, S43010, S4303, S430500, S447 3, S447 500, S447-3, S447-500, S4473, S447500 Synonyms: Sulfurous acid, disodium saltRisk Phrases: 22 36/37/38 3) Hazards Identification EMERGENCY OVERVIEW Appearance: white. Air sensitive. Moisture sensitive. Warning! Causes eye and skin irritation. May cause digestive tract irritation. Causes respiratory tract irritation. May be harmful if swallowed. Target Organ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Eye: Causes eye irritation. May cause chemical conjunctivitis. Skin: Causes skin irritation. Ingestion: May cause gastrointestinal irritation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May be harmful if swallowed. Inhalation: Causes respiratory tract irritation. Can produce delayed pulmonary edema. Chronic: Effects may be delayed. 4) First Aid Measures Eyes: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occasionally lif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eyelids. Get medical aid. Skin: Get medical aid. 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while removing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 Ingestion: If victim is conscious and alert, give 2-4 cupfuls of milk or water.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 Inhalation: Remove from exposure to fresh air immediately.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 Get medical aid. Notes to Physician: Treat symptomatically and supportively. 5) Fire Fighting Measures General Information: As in any fire, wear a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in pressure-demand, MSHA/NIOSH (approved or equivalent), and full protective gear. During a fire,irritating and highly toxic gases may be generat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r combustion.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clothing to prevent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Wear a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SCBA) to prevent contact with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ducts.Extinguishing Media: Substance is noncombustible; use agent most appropriate to extinguish surrounding fire. Do NOT get water inside containers. Use water spray, dry chemical, carbon dioxide, or appropriate foam. 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General Information: Use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s indicated in Section 8. Spills/Leaks: Vacuum or sweep up material and place into a suitable disposal container. Clean up spills immediately, observing precautions in the Protective Equipment section. Avoid generating dusty conditions. Provide ventilation. Place under an inert atmosphere. Do not get water inside containers. 7) Handling and Storage Handling: 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Use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 Minimize dust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void contact with eyes, skin, and clothing. 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Avoid ingestion and inhalation. Handle under an inert atmosphere. Store protected from air. Do not allow contact with water. Wash clothing before reuse. Keep from contact with moist air and steam. Storage: Store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Keep from contact with oxidizing materials. Store in a cool, dry, well-ventilated area away from incompatible substances. Keep away from strong acids. Do not expose to air. Store protected from moisture. Store under an inert atmosphere. 8) Exposure Controls, Person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trols: Facilities storing or utilizing this material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n eyewash facility and a safety shower. Use adequate ventilation to keep airborne concentrations low.listed for this chemical.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Eyes: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yeglasses or chemical safety goggles as described by OSHA s eye and face protection regulations in 29CFR 1910.133 or European Standard EN166. Skin: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loves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 Clothing: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clothing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 Respirators: A respiratory protection program that meets OSHA s 29 CFR1910.134 and ANSI Z88.2 requirements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must be followed whenever workplace conditions warrant a respirator s use. Follow the OSHA respirator regulations found in 29CFR 1910.134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lways use a NIOSH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pproved respirator when necessary. 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Physical State: SolidAppearance: white Odor: odorless pH: Not available. Vapor Pressure: Not available. Vapor Density: Not available. Evaporation Rate: Not available. Viscosity: Not available. Boiling Point: Not available. Freezing/Melting Point: Not available.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Not available. Flash Point: Not availabl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500 deg C NFPA Rating: (estimated) Health: 2; Flammability: 0; Reactivity: 0 Explosion Limits, Lower: Not available. Upper: Not available. Solubility: 23 g/100 mL water (20° C) Specific Gravity/Density: 2.6330g/cm3 Molecular Formula: Na2O3S Molecular Weight: 126.04 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Chemical Stability: Stable at room temperature in closed containers under normal storage and handling conditions. Conditions to Avoid: Incompatible materials, dust generation, moisture, exposure to air, excess heat. Incompatibilities with Other Materials: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acids, organics, moisture, air, combustible materials. 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xides of sulfur. 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RTECS#: CAS# 7757-83-7: WE2150000 LD50/LC50: CAS# 7757-83-7: Oral, mouse: LD50 = 820 mg/kg; Carcinogenicity: CAS# 7757-83-7: Not listed by ACGIH, IARC, NIOSH, NTP, or OSHA. Epidemiology: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Teratogenicity: Noinformation available. Reproductive Effects: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Neurotoxicity: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Mutagenicity: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Other Studies: No data available. 12) Ecological Information Ecotoxicity: No data available.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Environmental: No information found. Physical: No information found. Other: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13) Disposal Considerations Chemical waste generators must determine whether a discarded chemical is classified as a hazardous waste. US EPA guideline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tion are listed in 40 CFR Parts 261.3. Additionally, waste generators must consult state and local hazardous waste regulations to ensure complete and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RCRA P-Series: None listed. RCRA U-Series: None FEDERAL TSCA CAS# 7757-83-7 is listed on the TSCA inventory. Health Safety Reporting List None of the chemicals are on the Health Safety Reporting List. Chemical Test Rules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under a Chemical Test Rule. Section 12b None of the chemicals are listed under TSCA Section 12b. TSCA Significant New Use Rule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material have a SNUR under TSCA. SARA Section 302 (RQ)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material have an RQ. Section 302 (TPQ)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have a TPQ. SARA Codes CAS # 7757-83-7: acute. Section 313 No chemicals are reportable under Section 313. Clean Air Act: 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Class 1 Ozone depletors. 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Class 2Ozone depletors. Clean Water Act: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as Hazardous Substances under the CW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as Priority Pollutants under the CW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as Toxic Pollutants under the CWA. OSH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considered highly hazardous by OSHA. STATE CAS# 7757-83-7 is not present on state lists from CA, PA, MN, MA, FL, or NJ. California NoSignificant Risk Level: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European/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European Labeling in Accordance with EC Directives Hazard Symbols: XN Risk Phrases: R 22 Harmful if swallowed. R 36/37/38 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Safety Phrases: S 24/25 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WGK (Water Danger/Protection) CAS# 7757-83-7: 1 Canada CAS# 7757-83-7 is listed on Canada s DSL List. CAS# 7757-83-7 is listed on Canada s DSL List. This product has a WHMIS classification of D2B. CAS# 7757-83-7 is not listed on Canada s Ingredient Disclosure List. Exposure Limits 16) Additional Information MSDS Creation Date: 7/15/1999 Revision #1 Date: 8/02/2000 The information above is believed to be accurate and represents the best information currently available to us. However, we make no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 or any other warranty, express or implied, with respect to such information, and we assume no liability resulting from its use. Users should make their own investigations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for their particular purposes. In no event shall Fisher be liable for any claims, losses, or damages of any third party or for lost profits or any special, indirect, incidental, consequential or exemplary damages, howsoever arising, even if Fisher has been advised of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damages. 5.3.5亚硫酸氢钠 1)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硫酸氢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bisulfite篇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篇三:详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〇〇六年二月目录表1-001 乙炔气 ............ 1 表1-002 表1-003 表1-004 表1-005 表1-006 表1-007 表1-008 表1-009 表1-010 表1-011 表1-012 表1-013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氩气............. 甲烷............. 四氢噻吩 ......... 活性炭 ........... 三乙胺 ........... 硫代磷酰氯 ....... 硫黄 ............ 甲胺磷 ........... 多聚甲醛 ........ 5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30 32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34 表1-015 黄磷 ............36 表1-016 氯 .............. 38 表1-017 表1-018 表1-019 表1-020 表1-021 表1-022 表1-023 表1-024 表1-025 表1-026 表1-027 表1-028 三氯化磷 ......... 甲醇 ............. 液碱 ............. 氨水............. 硫酸二甲酯....... 甲胺磷........... 液氨............. 氯仿............. 二氯乙烷......... 二硫化碳 ......... 甲苯 ............. 盐酸 ............. 41 45 47 49 52 54 57 59 61 64 66 68表1-029 氯甲烷........... 71 表1-030 硫酸 ............. 73 表1-031 二甲苯 ........... 76 表1-032 表1-033 表1-034 表1-035 表1-036 表1-037 表1-038 表1-039 表1-040 表1-041 表1-042 表1-043 醋酸酐 ........... 多聚甲醛 ......... 草甘膦........... 稻瘟灵........... 异丙胺........... 漂白粉........... 氯化氢........... 氰化氢........... 氰化钠 ........... 氯乙酸 ........... 甲缩醛 ........... 丙烯腈 ..........78 81 82 84 86 88 90 93 95 97 99 102。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沙土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某些金属的氧化物
5.3 特别危险性 本产品不属于易燃品
5.4 特殊灭火方法以及保护消防人员特殊的防护装备 消防人员穿戴灭火防护服,必要时穿戴正压力自给式呼吸装置 (SCBA) 与全套工具
8.1 容许浓度 MAC TWA STEL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8.2 暴露控制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皮肤保护 身体保护 呼吸防护
戴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 合适的防护手套 穿合适的防护衣服 建议使用呼吸防护设备,除非有充分的局部通风排气设 备或经评估证明其危害程度在其建议许可的标准范围内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 给于人工呼吸 用大量水和肥皂清洗,就医
第2页共8页
NRS-320 MSDS
Page:8 MSDS NO.FP-0605103 Date:28/10/2018 Supersedes:19/03/2015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眼 镜,然后继续冲洗,就医
建议处理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国内客 户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来处置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ADR UN 编号 运输危害分类 运输名称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IMDG UN 编号 运输危害分类 运输名称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ICAO/IATA UN 编号 运输危害分类 运输名称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海洋污染 运输注意事项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相对密度(水=1):
1.23
沸点(℃):
100.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
化学品俗名:
蚁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
CAS No.:
64-18-6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酸
≥90.0%
64-18-6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无资料
包装方法
塑料袋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 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 氧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 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分解物
避免条件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中毒
无资料
亚急性/慢性中毒
无资料
刺激性
无资料
致敏性
无资料
致突变性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积累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物质
小心使用产品不会产生生态问题。
填表时间
其他信息
甲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十二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
对化学品残存物的处置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规。化学残存物一 般作特殊废物。处置前应参阅国
和地方有关法规。我们建议您联系相关机构或认可的废物处 置公司,他们会建议您如何处置特殊废物。
废弃注意事项
不要将未用的产品擅自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抹护 肤霜。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无味固体。
熔点
255C
沸点
无资料
分子式
HCOONa
分子量
闪点
210C
蒸汽压
无意义
相对密度(水=1)
无意义
相对密度(空气=1)
无意义
溶解性
820g/l(40°C)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染料、分析试剂、指示剂等。
燃烧分解物
不燃烧。
灭火方法
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火火器。
灭火剂
本身不能燃烧。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避免产生和吸入其粉尘。当粉尘浓度过高时,应急处理人员 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具进入现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
干燥,密封。常温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疋标准
苏联MAC(mg/m3)
未制疋标准
TLVTN
未制疋标准
TLVWN
未制疋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当空气中粉尘浓度过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 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来自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
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formate
别名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
纯品
NO.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
甲酸钠
>99%
141-53-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类有毒物品(低毒)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爆炸危险
不燃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
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
让受害者饮足量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不燃。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
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疋;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