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2)
高性能的并行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
高性能的并行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
并行计算算法可以有效地将计算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利用多个处理器同时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本文将探讨高性能的并行计算算法的设计与分析,介绍一些常用的并行计算算法和评估方法。
在设计高性能的并行计算算法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任务的划分与调度。
任务划分是将一个大的计算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的过程,而任务调度是将这些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进行计算的过程。
合理的任务划分和调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并行计算的性能。
常用的任务划分策略包括数据划分和任务划分。
数据划分是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小块,并将每个小块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进行计算。
而任务划分则是将计算任务分为多个子任务,并将每个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进行处理。
这两种划分策略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计算资源的分布选择合适的方式。
与任务划分相对应的是任务调度。
任务调度决定了每个处理器计算哪些子任务,并控制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和同步。
常用的任务调度策略包括静态调度和动态调度。
静态调度在计算开始前就确定每个处理器的计算任务,而动态调度则是在计算过程中根据处理器的负载情况动态地调整任务分配。
除了任务划分与调度,算法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数据通信和同步的问题。
并行计算中,不同处理器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和同步操作,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通信和同步的效率对并行计算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和优化。
在进行高性能并行计算算法的分析时,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加速比、效率和可扩展性。
加速比定义为串行算法的执行时间与并行算法的执行时间的比值,反映了并行计算的效率。
效率表示并行计算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效果之间的比例。
可扩展性表示并行算法在不同规模问题上的可扩展性能力。
为了更好地评估并行算法的性能,可以采用实际测试或者理论分析的方法。
实际测试包括在真实的并行计算环境中进行测试,收集运行时间等信息进行评估。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
出版工作
2018年8月1日,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全书由12章构成,各章的内容如下。
第1章概论:介绍算法的概念、算法分析方法和STL在算法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该教材配有配套教材——《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学习与实验指导》,该配套教材涵盖所有练习题、上 机实验题和在线编程题的参考答案。
该教材每个知识点都配套了视频讲解,提供PPT课件、源码、答案、教学大纲、题库、书中全部源程序代码 (在VC++6.0中调试通过)等教学资源。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
20xx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源 06 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是由李春葆主编,201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数据结构课程系列 教材。该教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ACM和各类程序设计竞赛者参考。
第5章回溯法:介绍解空间概念和回溯法算法框架,讨论采用回溯法求解0/1背包问题、装载问题、子集和问 题、n皇后问题、图的m着色问题、任务分配问题、活动安排问题和流水作业调度问题的典型算法。
第6章分枝限界法:介绍分枝限界法的特点和算法框架、队列式分枝限界法和优先队列式分枝限界法,讨论 采用分枝限界法求解0/1背包问题、图的单源最短路径、任务分配问题和流水作业调度问题的典型算法。
该教材介绍了各种常用的算法设计策略,包括递归、分治法、蛮力法、回溯法、分枝限界法、贪心法、动态 规划、概率算法和近似算法等,并讨论了各种图算法和计算几何设计算法。书中配有图表、练习题、上机实验题 和在线编程题。
02_6并行算法设计
串行算法的直接并行化
方法描述
发掘和利用现有串行算法中的并行性,直接将串行 算法改造为并行算法。 由串行算法直接并行化的方法是并行算法设计的最 常用方法之一; 不是所有的串行算法都可以直接并行化的; 一个好的串行算法并不能并行化为一个好的并行算 法; 许多数值串行算法可以并行化为有效的数值并行算 法。
PCAM设计过程
问题 划分
通信
组合
映射
划分
方法描述 域分解 功能分解 划分判据
划分方法描述
充分开拓算法的并发性和可扩放性; 先进行数据分解(称域分解),再进行计算功 能的分解(称功能分解); 使数据集和计算集互不相交; 划分阶段忽略处理器数目和目标机器的体系 结构; 能分为两类划分:
w w w w 员工 w p p p ppp 经理 w
非集中模式
w
映射判据
采用集中式负载平衡方案,是否存 在通讯瓶颈? 采用动态负载平衡方案,调度策略 的成本如何?
并行语言实现方式与难度
实现难度
提供并行库
扩充语法成分
新语言
CPU 2
h()
q()
r()
s()
2013-8-4
27
任务分解
CPU 1 g()
CPU 0 f()
CPU 2
h()
q()
r()
s()
2013-8-4
28
任务分解
CPU 1 g()
CPU 0 f()
CPU 2
h()
q()
r()
s()
2013-8-4
29
划分判据
划分是否具有灵活性? 划分是否避免了冗余计算和存储? 划分任务尺寸是否大致相当? 任务数与问题尺寸是否成比例? 功能分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分解, 是否合理?
并行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
并行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一、引言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并行计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并行计算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是研究并行计算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并行计算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挑战。
二、并行计算算法的分类1. 数据并行算法数据并行算法采用将计算任务分割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在不同的处理单元上并行执行的方式。
典型的数据并行算法包括矩阵乘法算法、并行排序算法等。
2. 任务并行算法任务并行算法是将计算任务分解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子任务,并行执行的方式。
各个子任务之间没有数据依赖关系,可以同时进行计算。
典型的任务并行算法包括并行搜索算法、并行图算法等。
3. 流水线并行算法流水线并行算法是将计算任务分解为多个阶段,不同处理单元在不同阶段上并行执行,通过流水线的方式提高计算效率。
典型的流水线并行算法包括多级缓存机制的并行计算算法、指令级并行计算算法等。
三、并行计算算法的设计方法1. 并行分解并行分解是指将原始的计算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的过程。
在并行分解过程中,需要考虑任务的划分方式、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负载均衡等问题。
2. 并行通信并行通信是指多个处理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同步。
在并行计算算法的设计中,合理的并行通信方式能够提高计算效率。
常用的并行通信方式包括消息传递接口MPI、共享内存等。
3. 并行合并并行合并是指将多个子任务的计算结果合并为最终的结果的过程。
在并行合并过程中,需要考虑合并方式以及结果的正确性验证等问题。
四、并行计算算法的分析方法1. 速度up与加速比速度up表示并行计算与串行计算相比的计算速度提升程度。
加速比表示并行计算中处理单元数量增加时,计算速度相对于串行计算的提升比例。
通过对速度up与加速比的分析,可以评估并行算法的性能优劣。
2. 并行性的度量与评估并行性是指并行计算中各个子任务可以同时进行的程度。
通过对并行性的度量与评估,可以确定并行计算算法的最佳并行度。
黄宇《算法设计与分析》课后习题解析(二)精选全文
黄宇《算法设计与分析》课后习题解析(⼆)第2章:从算法的视⾓重新审视数学的概念2.1:(向下取整)题⽬:请计算满⾜下⾯两个条件的实数的区间解析:根据向下取整的含义,令,讨论a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令,则可得:即:故的取值区间为:2.2: (取整函数)题⽬:证明:对于任意整数,(提⽰:将n划分为)。
解析:根据提⽰将n进⾏划分,根据取整函数的定义⽤k表⽰取整函数,即可证明;证明如下:因为对于任意整数,可划分为,则:① ;② ;综上:对于任意整数,, 得证;2.3: (斐波拉契数列)对于斐波拉契数列,请证明:1)题⽬:是偶数当且仅当n能被3整除解析:由斐波拉契数列的递归定义式,容易联想到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采⽤数学归纳法)i)当n = 1,2,3时,依次为1,1,2,符合命题;ii)假设当(k>=1)时命题均成⽴,则:① 当n = 3k+1时,是奇数,成⽴;② 当n = 3k+2时,是奇数,成⽴;③ 当 n = 3(k+1)时,是偶数,成⽴;综上:归纳可得为偶数当且仅当,得证;2)题⽬:x x =1+a (0<a <1)x =1+a (0<a <1)⌊x ⌋=1⇒⌊x ⌋=21⌊x ⌋=2⌊1+a +22a ⌋=1a +22a <1⇒0<a <−21⇒1<a +1<⇒21<x <2x (1,)2n ≥1⌈log (n +1)⌉=⌊logn ⌋+12≤k n ≤2−k +11n ≥12≤k n ≤2−k +11k +1=⌈log (2+k 1)⌉≤⌈log (n +1)⌉≤⌈log (2)⌉=k +1k +1=>⌈log (n +1)⌉=k +1k =⌊log (2)⌋≤k ⌊logn ⌋≤⌊log (2−k +11)⌋=k =>⌊logn ⌋=k n ≥1⌈log (n +1)⌉=k +1=⌊logn ⌋+1F n F n n ≤3k F =n F +n −1F =n −2F +3k F =3k −1>F 3k +1F =n F +3k +1F =3k >F 3k +2F =n F +3k +2F =3k +1>F 3k +3F n 3∣n F −n 2F F =n +1n −1(−1)n +1解析:同1)理,容易联想到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采⽤数学归纳法)i)当n = 2时,, 易知成⽴;ii)假设当 n = k 时命题成⽴,① 若k = 2m, 则,当n = k+1 = 2m+1时,要证命题成⽴,即证: => ,代⼊递推式, 得:, 易知是恒等式,故命题成⽴;②当 k=2m+1时,同①理可证命题成⽴;综上:归纳可得,得证;2.4:(完美⼆叉树)给定⼀棵完美⼆叉树,记其节点数为,⾼度为,叶节点数为,内部节点数为1)题⽬:给定上述4个量中的任意⼀个,请推导出其他3个量解析:根据完美⼆叉树的结构特点易得解答:(仅以已知⾼度h推导其他三个量为例,其余同理)已知⾼度为h,可得:节点数:叶节点数:内部节点数:2)题⽬:请计算完美⼆叉树任意⼀层的节点个数:① 如果任意指定深度为的⼀层节点,请计算该层节点个数;② 如果任意指定⾼度为的⼀层节点,请计算该层节点个数;解析:根据完美⼆叉树的结构特点易得(注意节点深度和节点⾼度是互补的,相加为树⾼)解答:① ; ② ;2.5: (⼆叉树的性质)对于⼀棵⾮空的⼆叉树T,记其中叶节点的个数为,有1个⼦节点的节点个数为,有两个⼦节点的节点个数为1)题⽬:如果T是⼀棵2-tree,请证明。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2版)
作者简介
王晓东,男,1957年3月出生,福州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福建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是算法设计与 算法评价,基于计算机络和信息安全的大规模问题求解算法与数据结构,信息可视化技术。几何计算,并行和分 布式算法设计,计算复杂性理论。先后主持了与算法设计与分析有关的国家自一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优秀留学 回国人一员基金项目、福建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7个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国家精品课程“算法与数据结构”,和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算法设计与 分析”的课程建设,获2005年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创见性的论文50余篇;正 式出版《算法设计与分析》等学术著作7部,在算法复杂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例如, 在对著名的凸壳问题的计算复杂性研究成果中推广了关于判定树模型下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下界的著名的Ben-Or, 并应用于分析凸壳问题的计算复杂性,在较_般的情况下改进和完善了国际算法界知名学者Aggarwal、Steele和 Yao等提出的关于凸壳问题计算复杂性下界的结果。研究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并被国内权威刊物所引用。
内容提要
为了适应培养我国21世纪计算机各类人才的需要,结合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现状,立足培养学生能跟上 国际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书以算法设计策略为知识单元, 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算法的设计方法与分析技巧,以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提供广泛而坚实的计算机算 法基础知识。
目录
第1章算法引论 1.1算法与程序 1.2表达算法的抽象机制 1.3描述算法 1.4算法复杂性分析 小结 习题 第2章递归与分治策略 2.1递归的概念 2.2分治法的基本思想 2.3二分搜索技术
并行算法
定义
并行算法是并行计算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并法研究应该确立一个“理论-设计-实现-应用”的系统方法, 形成一个完善的 “架构—算法—编程”方法论,这样才能保证并行算法不断发展并变得更加实用。
简介
简单的说,算法就是求解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行算法,就是在并行机上用很多个处理器联合求解问题的方 法和步骤。实际上,在自然界中并行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很好的利用。由于人们的思维 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并行不太习惯,且并行算法理论不成熟,所以总是出现了需求再来研究算法,不具有 导向性,同时实现并行算法的并行程序性能较差,往往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并行算法的研究历史可简单归纳为: 上世纪70到80年代,并行算法研究处于高潮;到上世纪90年代跌入低谷;目前,又处于研究的热点阶段。现在, 人们已经可以自己搭建PC cluster,利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纸上谈兵,这也为我们提供 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以上是并行算法的常规研究内容 。
未来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需要不断调整研究方向。目前并行算法研究的新走向是:并行算法研究内容不断拓宽, 并行计算被纳入研究范畴;与广大用户领域结合,注重应用,强调走到用户中去,为用户解决问题;重视新的、 非常规计算模式,如神经计算、量子计算等,这些模式能够解决某类特定问题,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访存模型
并行计算机有以下五种访存模型:均匀访存模型(UMA)、非均匀访存模型(NUMA)、全高速缓存访存模型 (COMA)、一致性高速缓存非均匀存储访问模型(CC-NUMA)和非远程存储访问模型(NORMA)。
计算模型
不像串行计算机那样,全世界基本上都在使用冯·诺伊曼的计算模型;并行计算机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模型。 不过,人们已经提出了几种有价值的参考模型:PRAM模型,BSP模型,LogP模型,C^3模型等 。
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1
m n1
1mD a O M (x E m /2,n/2)D ,O M (E m /2,n/2) 其他
普通地有 D O M ( m E ,n ) 1 D O M ( m E /2 , n /2 )
当m=n=2t时,不D 难O M推(E n,得n)long1
Parallel Algorithms 9 / Ch3
假设一个n输入的网络能排序一切2n种0,1序列, 那么它也能排序n个数的恣意序列。
Parallel Algorithms 5 / Ch3
3.1.2 奇偶归并网络
1. 网络构造 有序序列A:a1,a2,…,an
B: b1,b2,…,bm 归并思想: A, B中奇数号元素进入奇
归并器; A, B中偶数号元素进入偶
MIN MAX
Parallel Algorithms 11 / Ch3
3.1.3 双调归并网络
3. 例:双调序列(8,6,4,2,0,1,3,5)的(4,4)双调归并网络
8
80
6
08
MIN归并
0
1
4
61
2
16
0
43
1
34
2 3
MAX归并
4
5
3 5
22 55
6 8
两两比较 2个(2,2)双调归并网络
Knuth ==>
CO M(E n,n)O (nlon)g
当mCO M =En(n=,2n)t时2,CO 不ME(难n/推2,n得/2)n122CO ME(n/2,n/2)(n1)12
2CO ME(n/2,n/2)(n1)2(2CO ME(n/4,n/4)n/21)(n1)
22CO ME(n/22,n/22)(n2)(n1)...
高性能计算中并行算法设计与优化技巧分析
高性能计算中并行算法设计与优化技巧分析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高性能计算已成为各行各业所追求的技术目标之一。
并行算法设计与优化技巧对于高性能计算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性能计算中并行算法设计与优化技巧,以期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并行计算的方法和技术。
一、并行算法的设计原则在高性能计算中,设计一个高效的并行算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并行算法设计的原则:1. 分解: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可以并行计算的子问题,以提高计算效率。
2. 负载平衡:确保各个并行计算单元上的负载均衡,避免出现某个计算单元计算量过大,影响整体性能。
3. 通信开销:尽量减少计算节点之间的通信量,提高计算效率。
4. 数据局部性:利用数据局部性原理,在并行计算中尽可能使用局部数据,以减少通信开销。
5. 同步:保证并行算法的正确性,合理地使用同步机制,避免数据竞争和死锁。
二、并行算法的优化技巧为了更好地发挥并行计算的优势,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并行算法优化技巧,以提高并行计算的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行算法优化技巧:1. 数据分布优化:合理安排数据在不同计算节点之间的分布,以减少数据传输和通信开销。
可以根据算法的特点和数据的访问模式进行数据分布的优化。
2. 局部性优化:为了利用数据局部性,可以将计算节点上的数据分割为更小的块,以减少数据响应时间。
3. 异步计算:采用异步计算模式,将计算与通信相分离,同时进行,提高并行计算的效率。
4. 线程池技术:合理地利用线程池技术,动态地创建和管理线程,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
5. 缓存优化:充分利用缓存的特性,减少缓存失效,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6. 数据并行与任务并行结合:合理选择和结合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的方式,以充分发挥并行计算的优势。
三、案例分析:矩阵乘法的并行算法设计与优化技巧矩阵乘法是高性能计算中常见的应用之一。
下面将以矩阵乘法为例,分析其中的并行算法设计与优化技巧。
1. 并行算法设计:矩阵乘法可以通过划分矩阵为多个子矩阵,使用并行计算来加速。
并行计算模型设计与分析
并行计算模型设计与分析1. 引言并行计算模型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多个处理器或计算单元同时执行不同的指令,以提高计算速度和系统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需求的增加,设计高效的并行计算模型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并行计算模型的设计与分析,并分析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 并行计算模型2.1 任务并行模型任务并行模型是将一个大任务划分为多个小任务,并由多个处理器或计算单元同时执行这些小任务。
每个处理器独立地执行自己负责的小任务,并通过通信机制共享数据和结果。
这种模型适用于那些可以被划分为独立子问题的应用,如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
2.2 数据并行模型数据并行模型是将大量数据划分为多个子集,并由多个处理器或计算单元同时对这些子集进行操作。
每个处理器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数据子集进行运算,并通过通信机制共享中间结果。
这种模型适用于那些可以被划分为相互依赖但相互独立的数据集的应用,如矩阵计算、图像处理等。
2.3 流水线模型流水线模型是将一个大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并由多个处理器或计算单元按照固定的顺序依次处理这些子任务。
每个处理器负责执行自己负责的子任务,并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
这种模型适用于那些具有明确执行顺序和依赖关系的应用,如编译器、图像渲染等。
3. 并行计算模型设计3.1 任务划分在设计并行计算模型时,首先需要对原始任务进行合理划分。
对于任务并行模型和数据并行模型,可以根据应用特点和需求将大任务划分为小任务或数据子集。
对于流水线模型,则需要明确每个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执行顺序。
3.2 通信机制在并行计算中,不同处理器或计算单元之间需要进行通信以实现数据共享和结果传递。
设计合理的通信机制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常见的通信机制包括消息传递、共享内存等。
3.3 调度策略调度策略是指如何合理地安排不同处理器或计算单元之间的任务执行顺序。
合理的调度策略可以平衡负载,减少通信开销,提高系统的并行度。
并行计算的算法设计与优化研究
并行计算的算法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大规模计算,而并行计算成为一种重要的计算方式。
在并行计算中,算法的设计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问题的求解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并行计算的算法设计与优化研究。
一、并行计算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并行计算是指在多个处理器上同时进行计算,通过分割大问题为多个小问题,每个处理器分别计算一个小问题,然后将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在并行计算中,不同的处理器之间可以通过共享内存、消息传递等方式进行通信,从而协同工作完成任务。
并行计算在众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天气预报、音视频处理、机器学习、大规模数据处理等。
在这些领域中,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并行算法,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二、并行计算的算法设计和优化算法设计和优化是并行计算中的核心问题,一个好的算法可以大幅度提升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在并行计算中,算法设计和优化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任务分解和工作分配在并行计算中,大问题需要分解为多个小问题,然后通过合适的算法将这些小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进行计算。
任务分解和工作分配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并行计算的速度,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合适的任务分解和工作分配策略,提高并行计算的效率。
2. 数据通信和同步在并行计算中,不同的处理器之间需要进行数据通信和同步,才能完成任务。
因此,在设计并行算法时需要考虑数据通信和同步的效率和准确性。
合适的数据通信和同步策略可以提高并行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 算法并行化算法并行化是指将原本串行的算法转化为并行算法,利用多个处理器同时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并行计算中,通常需要针对不同的算法进行并行化设计,从而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4. 硬件优化在并行计算中,硬件优化也是提高计算效率的重要途径。
例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内存、磁盘等硬件组件,可以大大提高并行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应用实例:并行计算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大规模数据处理是并行计算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涉及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高性能计算中的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
高性能计算中的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高性能计算是指利用高速计算机和优化算法来解决复杂问题的领域。
在高性能计算中,提升计算速度和效率的关键是并行算法的设计和分析。
本文将讨论高性能计算中的并行算法设计和分析的相关内容。
在高性能计算中,计算任务通常需要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操作。
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可以利用并行计算的方式来同时进行多个计算操作。
并行算法是为并行计算设计的算法,可以将计算任务划分为多个可以并行执行的子任务,以实现更快的计算速度。
在设计并行算法时,首先需要考虑如何将计算任务合理地划分为多个子任务。
这种划分通常基于数据的分解或者任务的分解。
数据的分解是将大规模的数据分为多个小数据集,每个小数据集在一个计算节点上进行独立的计算。
任务的分解是将一个大型的计算任务分为多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在一个计算节点上进行独立的计算。
根据计算任务的特点和计算机集群的架构,选择合适的划分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计算资源并提高计算效率。
其次,需要考虑并行算法的通信和同步机制。
在并行计算中,不同的计算节点需要进行通信来交换数据或者共享计算结果。
通信的开销会影响并行计算的效率,因此需要选择高效的通信方式和合适的通信模式,以减少通信开销。
同时,不同的子任务在并行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依赖关系,需要进行同步操作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有效的通信和同步机制是设计并行算法的关键。
另外,考虑并行算法的负载均衡也是十分重要的。
负载均衡是指将计算任务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计算节点,以使得各个节点的计算负载相对均衡。
负载均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体计算的效率和性能。
因此,在设计并行算法时,需要在各个计算节点之间动态地分配计算任务,以保持负载均衡。
除了并行算法的设计之外,对于高性能计算中并行算法的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分析并行算法的性能可以评估其计算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为优化算法和改进设计提供指导。
常用的分析指标包括加速比、效率和可扩展性等。
加速比是指并行算法相对于串行算法的计算速度提升程度。
并行计算多媒体课件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ch15GraphA.ppt
=G
Parallel Algorithms 17 / Ch15
15.3 图的连通分量
012345678
0100100101
1010010010
2001001000
3100100101 4010010010
=C
5001001000
6100100101
7010000010
8100100101
15.1 图的并行搜索
3.三种并行搜索示例 (1)p-深度优先搜索
6
5
4
1
7
2
3
9
8
(a) 图G
(5)
1
(1)
(1)
2
3
(2)
7
(2)
8
(3)
6
(6)
(3) 9
5 (4)
(7)
4
(b) 两个处理器的p-深度优先搜索
2019/10/20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Parallel Algorithms 4 / Ch15
2019/10/20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Parallel Algorithms 2 / Ch15
15.1 图的并行搜索
15.1.1 算法原理 1.并行搜索的一般方法
(1)建立一个主表和p个子表; (2)开始时主表空, 任取一个顶点作为待搜索顶点, 并置入主表; (3)p个处理器分别搜索与该顶点相邻的边, 将搜索到的顶点加入子表; (4)以一定的策略, 将子表链到主表, 并从主表中任取一个作为待搜索顶点; (5)重复(3)、(4)直至所有的顶点加入到主表.
ij有长为0或1的有向路径
对于B2=(A+I)2=(b(2)ij)n×n, b(2)ij=∨k=1~nb(1)ikb(1)kj, 这里∨为逻辑或
高性能计算环境下的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
高性能计算环境下的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和计算任务的复杂性不断提升,高性能计算环境下的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成为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并行计算的背景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串行计算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并行计算作为一种有效的计算模式迅速崭露头角。
并行计算是指将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同时在不同的处理单元上并行执行,以提高计算效率。
并行计算的主要形式包括多线程、多进程、分布式计算等。
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下,如何设计高效的并行算法成为了重要课题。
二、并行算法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设计并行算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任务划分:将计算任务合理地划分成多个子任务,以便并行执行。
2. 数据划分:将数据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单元,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传输造成的性能损失。
3. 通信开销:减少处理单元之间的通信开销,避免通信成为性能瓶颈。
4. 负载均衡:保持各个处理单元的负载均衡,避免因部分处理单元工作负载过重而造成整体性能下降。
三、典型的并行算法1. 并行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并行排序算法可以显著提高排序效率。
2. 并行图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聚类算法等,图算法的数据结构复杂性和计算复杂性往往需要并行计算来提高效率。
3. 并行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进行训练和推断,因此并行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四、并行算法性能分析在设计并行算法之后,性能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速比分析:衡量并行算法相对于串行算法的加速比,即并行计算相对于串行计算的性能提升程度。
2. 效率分析:衡量并行算法的计算资源利用率,让所有处理单元都能尽可能充分地工作。
3. 精度分析:对比并行算法的计算结果与串行算法的结果的精度差异,确保并行算法的正确性。
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
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并行算法旨在提高计算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通过同时执行多个子任务来加速计算过程。
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算法设计、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算法分析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
在并行算法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并行计算模型。
常用的并行计算模型包括共享内存模型和分布式内存模型。
共享内存模型中,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同一块内存来进行通信和同步;而分布式内存模型中,不同处理器之间的通信通过消息传递来实现。
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并行计算模型对于算法的设计和实现至关重要。
在并行算法设计阶段,还需要考虑任务的划分和调度。
任务的划分是将原始任务分解为多个可并行执行的子任务,从而实现任务的并行化。
划分任务的方式可以是任务划分成相等的子任务,也可以根据任务的特点和计算资源的情况划分不等大小的子任务。
同时,需要合理调度子任务的执行顺序和调度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小通信开销和提高计算效率。
随后,通过对并行算法进行分析,评估其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以及并行性等指标。
并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描述了算法所需的计算时间与问题规模的关系。
并行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则描述了算法所需的存储空间与问题规模的关系。
并行算法的并行性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算法的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性。
通过对并行算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算法的性能特点和优化空间,并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并行算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并行算法的正确性是指并行执行的结果与串行执行的结果一致,即所得到的并行解为问题的有效解。
为了保证并行算法的正确性,需要正确处理并发问题、同步问题和竞态条件等并行计算中常见的问题。
稳定性则指并行算法在不同硬件平台和输入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稳定,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可复现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并行算法的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的目标是提高并行算法的运行效率和性能,包括减少时间开销、降低通信开销、增加负载均衡性等。
高效并行计算算法设计与优化
高效并行计算算法设计与优化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并行计算已成为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计算机科学中,高效并行计算算法的设计和优化是解决大规模计算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效并行计算算法的设计和优化。
一、高效并行计算算法设计高效并行计算算法的设计具有很多挑战性,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任务划分任务划分是实现算法并行化的重要基础,它将算法分解为可以同时执行的子任务。
在任务划分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2)任务的计算量和负载均衡(3)运算中产生的通信开销2. 数据通信和同步在并行计算过程中,数据通信和同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据通信和同步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在各个节点上同步数据(2)如何进行通信(3)如何减少通信开销3. 性能评估性能评估是高效并行计算算法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测试来评估算法的性能,并优化算法的设计。
高效并行计算算法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1. 分治法分治法是将问题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还要与合并法结合使用。
2. 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一种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高效并行计算算法。
它可以将一个问题分解为多个相似的子问题,从而使计算能够并行化。
3.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基于以某种标准对问题进行优化的算法,具有易于实现的优点。
但是,贪心算法不能保证每个阶段都是最优的,因此也存在局限性。
二、高效并行计算算法优化针对高效并行计算算法的缺陷和问题,人们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法,以期优化算法的性能和效率。
其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重用和局部性数据重用和局部性是提高算法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数据重用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的读写操作,从而提高效率。
局部性是指相邻的数据存储在相邻的内存中,这种存储方式有利于优化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性能。
2. 内存管理和算法分析内存管理和算法分析是算法优化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并行算法设计
并行程序的设计方法余筱(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本文通过有系统的方法来设计简单的并行算法,并可识别减低效率或可扩展性的设计缺陷。
本文使用域分解和功能分解方法来剖析划分计算,并了解如何识别并执行本地和全局、静态和动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及同步和异步通信结构。
并且能够通过聚合来降低通信和执行成本的方法,并熟悉一系列负载平衡策略。
关键词:并行算法剖析划分计算中国分类号:TP 319.9Design Method of Parallel ProgramXiao Y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000)Abstract: The paper design simple parallel algorithms in a methodical fashion and recognize design flaws that compromise efficiency or scalability. It adopts partition computations, using both domain and function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and knows how to recognize and implement local and global, static and dynamic,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and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The paper also uses agglomeration as a means of reducing commun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osts and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a range of load-balancing strategies.Key words: Parallel Algorithm Partition Computing1.引言并行算法设计并不仅限于一种方法的提出,还需要一种创造性的整体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从最大化考虑范围的研究方法入手,它提供了评价选择方案的机制,并且减少了错误抉择引起的回溯开销。
并行算法设计与(2)概述
//该结点为其父结点左儿子
B[h,j]=B[h-1,2j-1]*B[h-1,2j]
C[h,j]=C[h+1,(j-1)/2]*B[h,j]
end for end for
end if end for end for
End
复杂度分析: 步(1)时间:O(1),步(2):logn O(1)= O(logn),步(3):logn O(1)= O(logn), t(n)= O(1)+ O(logn) +O(logn)= O(logn) , p(n)=n/2 , c(n) = n/2 O(logn) =O(nlogn) 代价非最优(原因:活跃处理器数目逐层减半)
a0
a1
.
. .
a
n 2
-1
an 2
a
n 2
+1
.
.
.
a n-1
+
a 0+a n
2
+
a 1+a
n 2
+1
.
.
.
+
a
n 2
-1+a n-1
1 -
ω -
n
ω2
-1
-
a 0-a n 2
ω(a 1-a
n 2
+1
)
.
.
.
n
ω2
-1(a n 2
-1 -an-1 )
.
DFT(n/2) .
.
DFT(n/2)
. .
.
❖ 分治策略的重点:如何归并子问题的解。 ❖ 如果归并的开销太大,那么可以使用流水线方式的级联分
治策略进行归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O(nlogn) ,代价非最优(原因:活跃处理器数目逐层减半)
2.1.2 前缀和的并行计算
前缀和问题定义:n个元素S={x1,x2,…,xn}, S的第i 个前缀和 Si=x1*x2*…*xi, 1≤i≤n, 这里*可以是+或×。 (递归)前缀和串行算法: Si=Si-1*xi ,i=2~n, S1=x1, 计算时间 为 O(n) 。 前缀和并行算法的设计思想 令A[i]=xi, i=1~n, 引入辅助数组B[h,j]和C[h,j],h=0~logn, j=1~n/2h B[0,j]保存第j 个前缀和的初始值, j=1~ n。 数组B记录由叶到根逐层正向并行遍历树中各结点的信息(并行 求“前缀子和”)。 数组C记录由根到叶逐层反向并行遍历树中各结点的信息(并行 播送“前缀子和”) 。 C[0,j]保存最终的第j个前缀和, j=1~ n。
End
复杂度分析: 步(1)时间:O(1),步(2):logn O(1)= O(logn),步(3):logn O(1)= O(logn), t(n)= O(1)+ O(logn) +O(logn)= O(logn) , p(n)=n/2 , c(n) = n/2 O(logn) =O(nlogn) 代价非最优(原因:活跃处理器数目逐层减半) W(n)=n+(n/21 + n/22 +… + n/2logn)+(n/2logn + … n/21 + n/20)=n+(n-1)+(2n-1)=3n-2=O(n)
• 求森林根并行算法:算法2.5, p69-70, 时间t(n)=O(logn)
8 6 5 3 4 1 2 9 (a) 10 7 13
示例
初始时 P[1]=p[2]=5;p[3]=p[4]=p[5]=6;P[6]=p[7]=8;[8]=8 P[9]=10;p[10]=11;p[11]=12; p[12]=13;p[13]=13 s[i]=p[i]
a (1) (2)
2 4 4 2 4 4 3 6 5 2 1 3 1 0 0 2 1
b
2
1
c
1
d
2
1
e
1
f
2
1 1
g
0 0
(3)
(4)
2.2.2 求森林的根
问题描述
一组有向树F中, 如果<i, j>是F中的一条弧,则p[i]=j(即j是i的双亲);若i为根, 则p[i]=i。求每个结点j(j=1~n)的树根s[j].
2.1.1 并行求n个元素的最大值
算法2.1 SIMD-SM上求最大值算法 Begin // m=logn——逻辑二叉树的高度
for k=m-1 to 0 do // k为树的层号 for j=2k to 2k+1-1 par-do // k层上2k结点(处理器)并行求最大值 A[j]=max{A[2j], A[2j+1]} end for end for End 复杂度分析:t(n)=m×O(1) =O(m) =O(logn),p(n)=n/2
n-1
2
-
算法2.7
SIMD-EREW上FFT并行算法
Procedure Para-FFT(x,y) // t(n), W(n) Begin (1) if n=2 then {y0=x0+x1; y1=x0-x1; return} // O(1), W1(n)=1 (2) for l=0 to n/2-1 do in parallel // O(1), W2(n)=2(n/2)=n (2.1) ul=xl + xn/2+l ; (2.2) vl=wl(xl - xn/2+l ); (3) Do in step (3.1), (3.2) in parallel // 并行分治、递归 (3.1) Para-FFT((u0,u1,..un/2-1 ), z(1)=(z0(1), z1(1),…, zn/2-1(1))); // t(n/2), W(n/2) (3.2) Para-FFT((v0,v1,..vn/2-1 ), z(2)=(z0(2), z1(2),…, zn/2-1(2))); // t(n/2), W(n/2) (4) For j=0 to n-1 do in parallel //并行归并;O(1), W3(n)=2n (4.1 ) if j=even then yj= zj/2(1) (4.2 ) if j=odd then yj= z(j-1)/2(2)
这里 e 2i / n ,
i 1
b0 0 0 0 b 0 1 2 1 0 n 1 2 ( n 1) b n 1
a0 a1 ( n 1)( n 1) a n 1
算法2.4
SIMD-EREW上求元素表序并行算法
引入指针数组next(k),定义next(k)为k 的下一个元素,若为最后一个元素, 则next(k)=k
Begin
(1) for all k in L do in parallel // O(1)
(1.1) (1.2) P(k)=next(k); // P(k)表示k的后继
2.2 倍增技术(指针跳跃技术,pointer jumping)
设计思想 对于规模为n的问题,每当递归(迭代)调用时,将所 要处理数据之间的距离(下标,规模)逐步加倍,经过 k=logn步后,即可完成距离(规模)为2k =n的所有数据的 计算(处理)。 倍增技术特别适合于处理链表或有向树之类的数据结构。 2.2.1 表序问题 设L为n个元素的线性表,求出L中每个元素k在L中的次第 号rank(k) (位序,秩), rank(k) =L中“小于”k的元素数 目。
0 n 1
串行直接计算DFT的算法需要O(nlogn) 时间
2、FFT递归并行算法思想:将20个规模为n的原问题的DFT划分为21个规模 为n/2的子问题的DFT;将21个规模为n/2的子问题DFT划分为22个规模为 n/22的子问题的DFT;依次类推;直到将2logn-1个规模为n/2logn-1=2的子问题 为止直接求解 。
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
第2章 并行算法的设计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 • 2.1 平衡树方法 2.2 倍增技术 2.3 分治策略 2.4 划分原理 2.5 流水线技术 2.6 加速级联策略 2.7 破对称技术
2.1 平衡树方法
设计思想
将树叶结点作为输入,中间结点作为处理结点,由叶向根 或 由根向叶逐 层并行处理。 并行处理过程相当于由底向上(自顶向下)动态生成一个逻辑平衡二叉树。
a a
+
0
a 0+a n
2
+
1
a 1+a n
2
+1
. . .
. . . + 1 ω
n a2
DFT(n/2)
. . .
a a
n
2
-1
-1 +a n-1
n
2
a 0-a n
2
an
2
+1
ω (a 1-a n
2+1 )来自. . .-. . . ω
n
2
DFT(n/2)
-1 -an-1 )
-1
a
ω2
n
-1(a n
. . .
2.3.2 SIMD-SM上FFT并行算法
1、串行FFT递归算法
DFT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给定向量 A (a0 , a1,...,an1 )T ,DFT将A变换为 B (b0 , b1,...,bn1 )T,即
n 1
b j ak kj
写成矩阵形式为
k 0
0 j n 1
算法2.2 SIMD-SM上非递归并行求前缀和高层描述算法
Begin //高层描述并行算法——不考虑可用处理器的数目 // 自顶向下反向遍历二叉树播送前缀子和 (1)for j=1 to n par-do //初始化 (3) for h=logn to 0 do // h为树层号 B[0,j]=A[j] for j=1 to n/2h par-do //n/2h 为h层结点数 (i) if j=even then // 该结点为其父结点右儿子 end for C[h,j]=C[h+1,j/2] //由叶到根生成高为logn的逻辑二叉树 end if // 正向遍历二叉树求前缀子和 (ii) if j=1 then //该结点为最左结点 C[h,1]=B[h,1] (2)for h=1 to logn do // h为树层号 end if for j=1 to n/2h par-do //n/2h 为h层结点数 (iii) if j=odd>1 then //该结点为其父结点左儿子 B[h,j]=B[h-1,2j-1]*B[h-1,2j] C[h,j]=C[h+1,(j-1)/2]*B[h,j] end if end for end for end for end for
if P(k) != k then distance(k) =1 else distance(k) =0 // distance(k)为k的距离 // O(logn)
(2) repeat logn 次
(2.1) for all k in L do in parallel
if P(k)!=P(P(k)) then
End.,
算法复杂度:t(n)=O(1)+O(1)+t(n/2)+O(1)=t(n/2)+O(1)=O(logn), p(n)=n/2. C(n)=n/2O(logn)=O(nlogn),代价最优, Sp(n)=O(nlogn)/O(logn)=O(n),线性加速 W(n)= W1(n)+ W2(n)+ 2W(n/2) + W3(n) =1+ n+ 2W(n/2) +2n= 2W(n/2) +O(n) = 22W(n/22) +2O(n) = 23W(n/23) +3O(n) =O(nlo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