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思考题要点整理稿(080808)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生产力的要求2、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3、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要求计划经济形成原因1、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2、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都面临着严峻的战争环境3、面对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工业以及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显差距4、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般都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采取强制措施迫使私有阶级就范5、我国较之苏联和东欧国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更低,工业更不发达,还陷于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整个社会缺乏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氛围与条件,但认为可以跳跃过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阶段,直接由自然经济进入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不能合理有效地调节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比例频频失调,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2、企业缺乏活力,劳动者缺乏积极主动性3、计划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清一色的公有制,不容许任何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而且对外封闭,不能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交流,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动员、利用国家所有以外的其他经济资源,造成资源的大量闲置与浪费。

总的来说,就是生产力发展速度慢,质量不高,经济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能提高和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现在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激进式转轨道路:是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转轨道路,它特点是转轨彻底,速度快,时间短。

优点:短时间内完成转轨任务,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成功避免了两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矛盾与摩擦。

缺点:操之过急,脱离实际;完全照搬外国模式,不一定符合本国国情;休克疗法本身具有副作用。

主要内容:加快所有制改革,实行私有化;放开价格,实现经济自由化;紧缩银根,控制信贷,回笼货币;使本国货币在国际上自由兑换,并且实行外贸自由化渐进式转轨道路:与激进式转轨道路相对,它主要存在于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匈牙利、白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其特点是转轨分阶段推进,分步到位,速度慢,时间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党校研究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党校研究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1、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资源的含义及分类、资源的稀缺性含义。

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资源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

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资源稀缺性:一个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

资源的稀缺性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任何社会都要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2、辨析:任何社会都要解决好资源配置的问题。

一个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

资源的稀缺性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任何社会都要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3、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划分的三种经济模式。

资源配置方式可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三种方式。

根据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4、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第一,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属性或制度属性,却和社会经济制度有紧密的联系;第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由经济体制来实现的;第三,经济体制是较为灵活的,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选择同样的经济体制。

5、商品经济生产的条件。

商品经济生产和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考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考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考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唐整理)1、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内容,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就与问题,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这一框架包括五个部分: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运行的基础。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决定》提出的重点是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

三、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必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四、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试述你是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并谈谈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该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的,是同该阶段的特殊历史定位相一致的。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思考题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思考题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请你评论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政治口号”的说法。

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成分为哪三个阶段?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是什么?第二章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经过了哪些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所有制认识取得了哪些进展?2、为什么要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4、社会初级阶段还存在哪些非公有制经济形式?5、你对不少地方存在的“外资依赖症”有哪些看法?第三章1、什么是公有制、公有制存在形式以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如何正确理解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哪些基本的企业制度?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你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有哪些应该加以关注的问题?第四章1、什么是市场,对待市场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2、市场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3、如何做到在制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4、当前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通过工资制度改革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5、如何通过资源价格改革来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6、你认为应该如何扩大市场在形成土地价格中的作用,以整治土地市场中的权钱交易行为?第五章1、简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与手段。

2、分析宏观调控中新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区别。

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潮涌”现象与宏观调控理论构建有什么关系?4、如何实现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5、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如何做到政府职能的强化、弱化与转化?6、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论述,谈谈如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六章1、什么是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其客观必然性是什么?3、如何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4、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是什么?如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如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5、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论界有哪些不同的看法?你认为应当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七章1、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哪些内容与功能?2、为什么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3、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还面临哪些问题?4、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是什么?第八章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方法与核心是什么?2、你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采取哪些措施?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哪些政策要点?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哪些政策要点?5、如何通过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财政政策如何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服务?7、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一、简答题:1、资源配置的涵义: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解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资源或经济资源涵义: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科院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理和财力。

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一类为社会资源。

4、资源稀缺性:就是社会对资源的无限要求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造成资源的稀缺性。

5、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划分的三种经济模式是什么?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好计划配置三种。

按照资源配置的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市场经济的含义: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为什么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也可能出辨析题)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正是在这种联系和波动中,供求趋向平衡,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最基本的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得以实现。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决定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0、产权的含义及其特征:产权式由社会或法律规定保护的一组财产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产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排他性,即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二是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四是产权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五是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一种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整理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整理重点

和危机处理能力。

第二,高风险带来高收益,这会激发企业家们进行各种创新活动,从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风险机制是企业竞争力的筛选机制, 企业墨守成规或经营不善,就难以获得高回报,难以扩大市场影响力,业务逐渐萎缩并被迫退岀市场。

作用条件:1 •企业成为独立自主的法人主体2•实行严格的企业破产制度3. 完善的商业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第二章一、自山市场经济:以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实践为理论依据,主张国家对私人企业尽可能少干预,实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企业高风险、高利润: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制泄经济发展规划。

(百度定义)二、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课本无准确左义)三、简述经济学说史上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

(P21)四、简述经济学说史上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P26)第三章一忌进式转轨:是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等人为拉美、东欧国家设计的, 其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它的特点是转轨彻底、速度快、时间短。

二、渐进式转轨:是与激进式转轨道路相对的另一种转轨道路,它的特点是转轨分阶段推进,分步到位,速度慢,时间长。

我国的渐进式转轨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要求四、评价激进式转轨道路、渐进式转轨道路,并比较,分析优缺点激进式转轨:是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等人为拉美、东欧国家设计的,其理论基础是新自山主义,它的特点是转轨彻底、速度快、时间短。

它的优点是: 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转轨任务,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②成功避免了两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矛盾与摩擦;缺点:操之过急,脱离实际;②完全照搬外国模式,不一定符合本国国情;③“休克疗法”本身具有副作用。

渐进式转轨:是与激进式转轨道路相对的另一种转轨道路,它的特点是转轨分阶段推进,分步到位,速度慢,时间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考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考题

习题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考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答案要点:(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计划与市场可以有机结合。

(5)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具有一定的共性: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控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本质特征:①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

②在分配制度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结构。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需要国家的参与,强调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

④在价值观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

在政治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领导,有强大的政治优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答案要点::(1)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

(3)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1)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法。

(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公有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类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

3.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4.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一些非法手段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改写:第四章一、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内涵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标准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标准,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其他条件为标准;2. 每个劳动者分配的个人收入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部分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二、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1. 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企业的总劳动在产品市场上实现。

第二阶段,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

第三阶段,劳动者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的消费。

2. 按劳分配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

3. 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比较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2. 按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事前进行了若干扣除;3. "劳"的计量没有准确尺度,全民所有制内部只有计划的劳动量没有实际劳动量,集体所有制内部则按个人实际劳动量计量,再以集体劳动量进入市场;4. 分配最终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个别劳动本质上仍然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劳动;四、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1. 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3. 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4. 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5. 一些非法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doc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doc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是什么?答: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 •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共同書裕是社会主义的实现目标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4.市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4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功能2市场的剌激和创新功能3约束与监督功能4外部竞争压力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一)计划经济的弊端:1・权力高度集中,企业没有自主权;2.企业不能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效益低下;3.造成企业失去活力,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比较:1计划经济的优缺点优点:a可以根据预先决定的比例来配置资源,使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防止宏观经济周期性的波动b便于形成明确统一的发展目标,根据行政权威和计划指令进行的资源集中和分配,可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迅速发展凭市场作用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的重点产业和技术有可能从養体利益出发,协调处理各种主体之间复杂的利益矛盾。

缺点:a计划者对经济规律的认知水平不高、运用能力不强、信息不完备.各种利益主体的特殊影响等等都会降低计划本身的科学性,均可能导致计划失误这种最大的失误。

b计划通过科层组织自下而上地制定,自上而下地执行,多层次的信息传递可能导致计划调节的滞后效应,对经济的调节难以及肘有效。

权利的高度集中可能会压抑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市场的功能:实现资源合理配at功能;市场的剌激和创新功能;约束与监督功能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a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b引导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b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c市场调节对经济外部性问题无能为力就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三)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取代的必然性1、计划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II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完全信息假定;利益一体化假定。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市场机制市场“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产权产权制度“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股东至上”逻辑社会保障知识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市场失灵
思考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
2、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
5、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
6、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
7、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治理结构的特征
8、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9、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0、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11、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区域?
12、对外贸易如何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定地区内以货币为媒介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人们对市场的认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不断深化、充实和完善。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正如列宁所说:“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189页)。

而且市场的含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

“市场”最初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就是买卖,“场”就是场所,“市场”即买者和卖者于一定的时间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分工更加精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货币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商品交换并不固定局限在某些场所,而可以采取电话、电报、邮汇、电汇、传真等多种形式和方式达到商品交换的目的,因而,市场这一定义,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微观市场学观点看,即从卖方立场来研究买方市场。

那么,市场是由那些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望,而愿意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求或欲望的全部的潜在顾客所构成。

从宏观市场学观点看,市场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而把市场的概念定义为:市场是具有需求欲望和购买能力而进行交易活动的个人、企业和组织这一需求主体与商品所有者这一客体的关系。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是指主要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是商品经济的高级的、成熟的发展阶段。

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的、纯粹的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

如果某一社会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计划方式为主,就叫计划经济;如果以市场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就称为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统治地位。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主要内容1.必然性。

(1)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建立在极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

(2)错误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无条件地必然优越于私有制,把所有制结构当成了可以脱离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抽象的制度框架。

(3)“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不仅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正常发展,还带来一系列问题。

2.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一是公有制的形式突破了单一全民所有制的框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快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实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三)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办法1.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长期性。

2.重点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组,一是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改变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

前提:国有资产在企业、行业之间分布过散,战线过长,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

二是进行国有资产重组和存量的调整。

3.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

1.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混合型所有制结构。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混合型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存在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反映了公有制经济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的同时并存;二是表明现阶段的按劳分配要借助按要素分配的形式得以实现。

二.我国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从市场化程度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毛思考题

毛思考题

第八章课后思考题答案: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1)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就其联系而言,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就其区别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如下制度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归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3)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总结[新版].ppt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知识点总结[新版].ppt
➢ 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义财产 权的经济性流动。
精心整理
29
二、产权交易的意义及方式
1、企业产权转让的意义 • 有利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化 • 是解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有效途径 • 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 有利于实现企业产权
结构的多元化
精心整理
30
2、产权交易方式
根据交易形式划分: 购买式 承债式 吸收入股式 控股式 人员接受式
精心整理
39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基本条件
一、内部条件
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个经济 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 2、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3、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 制。
精心整理
40
二、外部条件:
1、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企 业的微观经济活动。 2、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制度。 3、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制度。
精心整理
34
产权制度的功能
• 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 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 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即 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 行为。
精心整理
35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精心整理
3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计划和市场的基本思想
一、计划配置方式
(一)计划配置方式的含义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 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 程实现资源的配置。中央计划机构以行政指 令形式层层下达计划指标,通过计划平衡决 算的差额或者缺口显示产品稀缺程度,从而 进行资源配置。
精心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要点

第一篇基本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1.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2.什么叫市场经济?答: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形式。

3.商品经济发展经历的阶段?答: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近现代商品经济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中通过市场获得资源,主要是调剂余缺和互通有无,市场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是古代的原始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萌芽,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末期属于这种状况;近现代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获得全部所需资源,销售全部产品,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为条件。

市场成为一个发达的体系,生产要素广泛、市场地域范围广,已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成了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

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

4.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答:(一)古典自由市场经济。

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鄂产生发展起来的,是18、19世纪市场经济的典型形式。

经济圆形完全靠市场机制调节,政府的作用仅限于维护法律和秩序,承担一些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障,但不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干预。

(二)现代市场经济。

是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后期,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自由市场经济的局限性日益明显,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更加严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

美国推行新政采取一系列措施干预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开始被有调节的市场经济代替。

二战后,各种矛盾的产生与国际国内经济联系的空前广泛,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运行采取了现代市场经济形式。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市场经济取向改革基础上,逐步明确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市场经济。

5.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答: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控制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实现总供求平衡;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推动基础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通过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通过政府投资和消费支持新兴产业部门发展;通过限制进口、支持出口政策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制定各种中长期计划引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资源配置的手段有两种:计划和市场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市场所以只能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不能说“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不能说“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不能说“税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也不能说“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3、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价值规律调节价格、供求和竞争,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反对:强买强卖、贸易保护、以假乱真5、诚实守信:形成以道德为核心、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1)为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违背诚信的现象?(制假售假、网购陷阱、三鹿奶粉……)①市场具有自发性。

②企业缺乏诚信意识。

③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健全.④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2)为什么市场经济呼唤诚信?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思考题:1、简述中国主流经济学为什么缺乏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1)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2)此理论必须体现创新3)上述两点为经济理论界公论而中国主流经济学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关于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向方面所形成的一种影响中央决策,掌握理论话语权的思潮。

而在此思潮中几乎没有符合上述经济学家标准的标志性人物。

2、简述中国主流经济学为什么缺乏中国国情?根据十七大报告内容,中国的基本国情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经济结果上看,社会主义是“经济发展、共同富裕” 。

邓小平也曾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在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时,其关于市场化改革取向的理论中已经包含了两级分化的主张,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推行倾斜制发展战略等。

且当真正出现两级分化的格局后,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继续为其辩护,将两极分化的结果强加于中国人民的头上,抛弃了“社会主义”含义中“共同富裕”这一应有之意,缺乏了中国国情。

中国两极分化存在的原因是生产资料两极分化,而生产资产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特征。

从社会主义角度考虑,其资源的所有权应属于全体社会成员。

中国推行倾斜制发展战略时,资源必然会倾斜性配置,意味着部分地区或个人放弃了对其资源的配置权。

而目前对于因放弃资源配置权而受到的损失,除了国家的税收调节外,没有其他的任何补偿。

特别是当以投资的回报率来配置资源时,先进地区或个人将永远都高于落后地区或个人,而发展的不均衡、两极分化的格局将逾加严重。

3、简述中国主流经济学为什么缺乏马克思立场?马克思经济学立场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利益服务,但是当前的中国主流经济学未能坚守该立场,原因有二:1)中国主流经济学对待马克思经济学不科学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流经济学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由改革开放前的过于神话转向了冷漠化,90 年代后开始妖魔化。

尔后,又以形而上学的态度来对待,表面上极为拥护,有许多语录式的口号,但实质上却是反马克思经济学的。

马克思经济学的好体现在它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中国主流经济学本应站在马克思经济学的立场,但在发展中,却缺乏其立场,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例如农民工工资问题)时,未全盘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

对马克思经济学不科学,因而对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立场也无法坚持。

2)中国主流经济学对待西方经济学不科学表现在在中国改革浪潮中出现的负面影响或结果,总是归结为西方经济学弊端影响的结果,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客观对待。

4、简述中国主流经济学为什么缺乏理论创新?中国既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又要走市场经济道路,它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从未经历过的社会体制,它需要前无古人的经济学理论创新,需要一套与之相契合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

但中国主流经济学却非常缺乏理论创新,究其原因,可从两方面说明:1)从客观原因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来得太突然,中国主流经济学没有理论准备,没有办法在短时期内完成理论创新,只是在原本已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不科学的基础上,照搬某些经济制度去契合全新的社会主义;2)从主观原因看,是因为中国主流经济学研究者在不进行理论创新时也能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

理论创新工作艰难无比且需耗费巨大精力,而且成功率也极低,在可以不进行理论创新就能获得较大收益的情况下,研究者们往往难以继续坚持,而此种情形还会形成示范效应,这又无形增加了出现理论创新的难度。

第二讲第一次课思考题:1、简述基本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的关系。

1)资源配置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逻辑延伸;没有基本经济制度就无所谓资源配置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基础;2)基本经济制度是资源配置制度的制度,资源配置制度是具体经济制度之一,无法脱离基本经济制度的约束和制度制约。

资源配置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服从于基本经济制度。

任何资料配置制度都有基本经济制度所表示的姓氏。

3)经济制度和源配置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

两者同时发生。

一切经济结果(包括生产力、绩效等)是两种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单独分割来看。

基本经济制度的运行过程实际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反之亦然。

(答题提示:阐述两者在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联系,以及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表现形式从而推倒结果)2、为什么说公有制和私有制并非水火不相容的所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无论在那种生产资料所有制中,都存在着公有与私有的相互融合以及对立又统一的情形。

表现在生产资料以股份存在于一个相对范围内的集体中,而最终所有却分散到个人私有。

3、试论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初衷及其要解决的问题来看,可以假设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而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研究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回忆说:“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

1842--1843 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另一方面,在善良的" 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当时,在《莱茵报》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

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

”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研究的问题是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及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而其中关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引发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是:林木盗窃的讨论;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

以上问题均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畴。

2)上述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假设,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各阶段经济学著作中得以论证:①论证I: 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一标志着马克思转向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其确定以市民社会为经济学研究对象。

“ 法的关系正象国家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

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这种物质生活的关系总和,黑格尔按照18 世纪美国和英国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 ,开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寻找。

”马克思在论述相关问题时提到市民社会,其表述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

②论证n:1849年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现在,在我们读者看到了1848 年以波澜壮阔的政治形式展开的阶级斗争后,我想更贴近的考查一下资产阶级的生存及阶级统治和工人的奴役地位为基础的经济关系。

”1891 ,恩格斯《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发行,其在序中说:这就是我们全部当代社会的经济制度。

即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③论证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阐明:“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本题”④论证W: 1857-1858完成《经济学手稿》后,马克思将其著作定为名《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出版了第一分册。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说,我考查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称“六分册计划” )⑤论证V: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从以上马克思一生各个时期不同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到,其经济学研究对象经历了“市民社会” —“资产阶级的生存及阶级统治和工人的奴役地位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最终清晰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上述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以论证成立。

(答题提示:引经据典逻辑推倒,从客观事实得出结论,从而论证假设的真实性)第二讲第二次课思考题:1、简述马克思的制度变迁过程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变化过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

这是否定的否定。

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即:人类发展初期出现的私有制在经过否定之否定发展后仍旧是私有制,也将出现与之前发展时期截然不同的全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更高速的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肯定阶段的制度及变迁2)否定阶段的制度及变迁3)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制度及发展(上述三个分论点的内容,请见《笔记整整稿》P8-12)2、为什么说马克思制度变迁终点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制度变迁终点是新型私有制以及与之匹配的新型新的经济市场制度,其科学性在于理论上的逻辑推演的不可否定性。

(加:推演过程)非科学性表现在这样的变迁终点并没有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出现或实现过,(加:原因分析)需要历史的证明。

3 、中国制度起点是什么?中国制度起点是社会主义私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原因分析以及相关名词注解)4、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制度也是一种计划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计划经济制度,但不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

如社会存在大量、普通的自由交易,则认为其采用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它是一种新型的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X-- 每个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交易过程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计划实施过程。

(评判理由或依据并逐条拓展分析)第三讲第一次课思考题:1、简述新古典市场竞争模型的主要内容。

1)市场自由竞争必然达到均衡点2)市场自由竞争均衡点必然是帕累托最优3)帕累托最优必然是社会福利最优(逐点论证,详见《笔记整整稿》P13-14 )第三讲第二次课思考题:1、什么叫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帕累托陷阱?在中国执行多年的传统计划经济失败后,为实现快速经济起飞,提升国民财富,而在没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较科学客观的认识,更不可能拿出具体、有效的体制政策的前提下,中国主流经济选择了借鉴和照搬实行了几百年的西方经济政策。

而以获得“帕累托最优1”为由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I”的理论思路,就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帕累托陷阱。

其所实现的不是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而是少数人的经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