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思考题要点整理稿(080808)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思考题:

1、简述中国主流经济学为什么缺乏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1)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2)此理论必须体现创新

3)上述两点为经济理论界公论

而中国主流经济学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关于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向方面所形成的一种影响中央决策,掌握理论话语权的思潮。而在此思潮中几乎没有符合上述经济学家标准的标志性人物。

2、简述中国主流经济学为什么缺乏中国国情?

根据十七大报告内容,中国的基本国情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经济结果上看,社会主义是“经济发展、共同富裕” 。邓小平也曾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在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时,其关于市场化改革取向的理论中已经包含了两级分化的主张,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推行倾斜制发展战略等。且当真正出现两级分化的格局后,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继续为其辩护,将两极分化的结果强加于中国人民的头上,抛弃了“社会主义”含义中“共同富裕”这一应有之意,缺乏了中国国情。

中国两极分化存在的原因是生产资料两极分化,而生产资产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特征。从社会主义角度考虑,其资源的所有权应属于全体社会成员。中国推行倾斜制发展战略时,资源必然会倾斜性配置,意味着部分地区或个人放弃了对其资源的配置权。而目前对于因放弃资源配置权而受到的损失,除了国家的税收调节外,没有其他的任何补偿。特别是当以投资的回报率来配置资源时,先进地区或个人将永远都高于落后地区或个人,而发展的不均衡、两极分化的格局将逾加严重。

3、简述中国主流经济学为什么缺乏马克思立场?

马克思经济学立场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利益服务,但是当前的中国主流经济学未能坚守该立场,原因有二:

1)中国主流经济学对待马克思经济学不科学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流经济学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由改革开放前的过于神话转向了冷漠化,90 年代后开始妖魔化。尔后,又以形而上学的态度来对待,表面上极为拥护,有许多语录式的口号,但实质上却是反马克思经济学的。

马克思经济学的好体现在它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服务的。中国主流经济学本应站在马克思经济学的立场,但在发展中,却缺乏其立场,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例如农民工工资问题)时,未全盘考

虑全体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

对马克思经济学不科学,因而对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立场也无法坚持。

2)中国主流经济学对待西方经济学不科学表现在在中国改革浪潮中出现的负面影响或结果,总是归结为西方经济

学弊端影响的结果,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客观对待。

4、简述中国主流经济学为什么缺乏理论创新?中国既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又要走市场经济道路,它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从未经历过的社会体制,它需要前无古人的经济学理论创新,需要一套与之相契合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但中国主流经济学却非常缺乏理论创新,究其原因,可从两方面说明:

1)从客观原因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来得太突然,中国主流经济学没有理论准备,没有办法在短时期内完成理论创新,只是在原本已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不科学的基础上,照搬某些经济制度去契合全新的社会主义;

2)从主观原因看,是因为中国主流经济学研究者在不进行理论创新时也能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理论创新工作艰难无比且需耗费巨大精力,而且成功率也极低,在可以不进行理论创新就能获得较大收益的情况下,研究者们往往难以继续坚持,而此种情形还会形成示范效应,这又无形增加了出现理论创新的难度。

第二讲第一次课思考题:

1、简述基本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的关系。

1)资源配置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逻辑延伸;没有基本经济制度就无所谓资源配置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基础;

2)基本经济制度是资源配置制度的制度,资源配置制度是具体经济制度之一,无法脱离基本经济制度的约束和制度制约。资源配置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服从于基本经济制度。任何资料配置制度都有基本经济制度所表示的姓氏。

3)经济制度和源配置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两者同时发生。一切经济结果(包括生产力、绩效等)是两种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单独分割来看。基本经济制度的运行过程实际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反之亦然。

(答题提示:阐述两者在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联系,以及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表现形式从而推倒结果)

2、为什么说公有制和私有制并非水火不相容的所有制?

公有制和私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无论在那种生产资料所有制中,都存在着公有与私有的相互融合以及对立又统一的情形。表现在生产资料以股份存在于一个相对范围内的集体中,而最终所有却分散到个人私有。

3、试论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初衷及其要解决的问题来看,可以假设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研究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回忆说:“我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学和历史之次当作辅助学科来研究。1842--1843 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

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

最初动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 前进"愿望大大超过实际知识的当时,在《莱茵报》

上可以听到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曾表示反对这种肤浅言论,但是同

时在和《奥格斯堡总汇报》的一次争论中坦率承认,我以往的研究还不容许我对法兰西思潮的内容本身妄加评判。”

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研究的问题是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及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而其中

关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引发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是:林木盗窃的讨论;冯•沙培尔先生就

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以上问题均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畴。

2)上述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假设,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各阶段经济学

著作中得以论证:

①论证I: 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一标志着马克思转向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其确定以市民社会为经济学研究对象。

“ 法的关系正象国家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生活的关系总和,黑格尔按照18 世纪美国和英国的

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 ,开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寻找。”

马克思在论述相关问题时提到市民社会,其表述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

②论证n:1849年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现在,在我们读者看到了1848 年以波澜壮阔的政治形式展开的阶级斗争后,我想更贴近的考查一下资产阶级的生存及阶级统治和工人的奴役地位为基础的经济关系。”

1891 ,恩格斯《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发行,其在序中说:这就是我们全部当代社会的经济制度。

即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