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10.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D.尖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
不同沉积岩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环境。读某地沉积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据图判断,页岩的岩性是
A.松软易蚀B.坚固致密C.富含矿物D.容易断裂
25.推测该沉积剖面形成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是
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下降-上升-下降D.上升-下降-上升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 )
A.北部盐度高于南部B.西部盐度高于东部
C.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D.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5.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 ②入湖河水减少 ③降水少,蒸发旺盛 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6.死海湖区上空多浓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①B.②C.③D.④
33.袭夺后,两河山区段发生的变化是( )
A.M河河床侵蚀加强B.M河汛期提前
C.N河水位变化加大D.N河阶地发育停止
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如表所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4.该沉积岩层
22.塑造图示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表形态塑造—综合训练含答案
地表形态塑造—综合训练建于 1960 年的瓦依昂水库,横跨意大利东北部的深山峡谷,当地为石灰岩和粘土相互层叠的岩层结构。
1963 年 8-10 月,该区域经历多次大雨。
1963 年 10 月 9 日晚大雨滂沱,22 时 41 分,瓦依昂水库南岸发生大规模滑坡,造成重大损失。
下图为瓦依昂水库滑坡体区南北向剖面图。
据此回答1-3题。
1.相对原冰川谷底,形成现在峡谷形态的主要原因是A. 冰川侵蚀B. 海水侵蚀C. 风力侵蚀D. 流水侵蚀2.导致此次瓦依昂水库滑坡的直接诱因是A. 水位上升B. 植被稀少C. 岩体破碎D. 库岸陡峭3.从地质角度分析,瓦依昂水库坝址区存在的危险因素A. 地处峡谷,坝体抗压能力低B. 坡度太陡,汇水速度快C. 向斜构造,岩体向谷底倾斜D. 断层发育,泉水涌出多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其形成受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的综合作用。
如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地壳抬升前,该地A. 河道位置不易摆动迁移B. 背斜构造使砂岩更趋坚硬C. 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D. 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5.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A. 河曲发育B. 定向侧移C. 持续下切D. 游移不定6.环崖呈弧型主要是因为A. 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成B. 页岩成环形崩塌形成C. 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D. 后期河流侧蚀砂岩形成盐风化作用是指雨水或海水等含盐水分(溶液)渗透岩石并由内部从岩块下方渗出,盐分结晶膨胀而导致岩石露头表面矿物颗粒、碎片或部分盐晶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
一般,岩石露头表面(主要是侧面)因物质脱落,易形成各种形态的风化凹穴,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风化时间越长.风化穴越大。
如图(上一页)为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景观。
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东部沿海海潮平均高潮线与最大涨潮线之间的区域也存在盐风化现象。
【2021新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1.下面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题。
(1)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2)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2.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海浪侵蚀C.风化作用D.流水侵蚀(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冷却凝固B.②—变质作用C.③—重熔再生D.④—沉积作用(3)在该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岩石的主要类型应为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3.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为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3)下列关于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沉积岩越向上层越古老B.所有的岩石要形成新的沉积岩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外力作用先形成沉积物C.所有的岩石要形成新的沉积岩之前都要先经过地壳抬升作用上升到地表D.沉积岩的代表有石灰岩、砂岩、板岩、煤炭4.下图示意滨海某花岗岩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岩石朝向海洋的一侧,主要遭受( )A.风化作用B.波浪侵蚀C.洋流侵蚀D.化学溶蚀(2)图示花岗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岩浆喷发--外力作用--地壳抬升C.岩浆侵入--外力作用--地壳抬升D.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5.鹅颈州立公园位于美国西部犹他州,是一个观赏圣胡安河深切曲流的极佳去处。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表形态塑造—内力作用含答案
地表形态塑造—内力作用我国科考队找寻青藏高原隆起的证据,在雅鲁藏布江谷底发现了蛇绿岩,它是海洋洋底的古老岩石,原生火成岩,可以作为洋盆、古缝合线及古俯冲带存在的直接标志。
但一块蛇绿岩还不能说明什么,随后科考队在几百千米的雅鲁藏布江两岸都发现这种蛇绿岩分布,为青藏高原的隆起找到了直接的证据。
据此完成1-2题。
1.蛇绿岩出露地表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 岩浆活动、板块的挤压、地壳的抬升B. 岩浆活动、地壳的抬升、板块的挤压C. 地壳的抬升、岩浆活动、板块的挤压D. 板块的挤压、岩浆活动、地壳的抬升2.科考队员发现了蛇绿岩,继续沿雅鲁藏布江两岸考察,方法和目的是A. 沿江考查,证明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印度洋板块B. 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发现地势低洼,证明可能是张裂拉伸的结果C. 走走停停,寻找证据,恰好沿江找到这种蛇绿岩D. 分纵向和横向考察,证明蛇绿岩呈线性分布,是古俯冲带存在的表现“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当老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如图所示)。
回答3-4题。
3.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③②①B. ⑤⑥③⑦C. ⑥②⑦①D. ⑦⑥③①4.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A. 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岩层断裂-外力侵蚀B.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D.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图是位于我国吉林松原市乾安县西部,大布苏湖(为盐碱湖)东岸的“泥林”景观,这里有两级阶地,整体高出湖面50米,沟壑纵横、泉水众多、锯齿狼牙,奇峰林立,气势磅薄,像一座森严古城堡。
垛口连绵,影若将士扶望守城,严阵以待。
其景色奇特、千奇百态、变化莫测,是潜蚀地貌的典型代表。
据此完成5-6题。
2021年高考真题《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7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题组3 地球的圈层结构(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解析:1.AD ①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A对;②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B 错;③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外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错;④箭头显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D对。
2.AC 由图可知,生物圈从大气圈中吸收CO2,释放的有机物(含碳)进入土壤/沉积物中,进入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中,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是近现代的事件,而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从地球诞生后就一直出现,B错;火山活动往往释放大量气体,是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中的重要途径之一,C对;大气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其吸收太阳能对地球内部温度影响很小,D错。
题组1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8全国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o>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3~5题。
3.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 T0 B.T1C.T2 D.T34.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5.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3. A 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 0,说明T 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
新高考版地理复习课件:专题5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5 地表形态的塑造
演讲人:
考点18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考点20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目目 录录
考点19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考点18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类型
地质作用及 其形成过程
常见岩石
特点
举例
侵入 岩岩 浆 岩 喷出
岩
岩 浆 活 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
花岗岩
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大,致密
作用。石灰岩
大理岩
经过变质作用可形成
。
2.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过程
地下炽热的岩浆在岩石圈的压力作用下,不断向上运动,
部分岩浆冲破地壳的薄弱部分,形成火山活动,最终岩浆冷却形成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另有部分岩浆侵入
到其他岩层当中,冷却形成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岩在内力作用下,抬升至地表可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搬
岩浆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
;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
熔再生形成
。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几种岩石转化的变式图如下所示:
以上变式图中,①指向岩浆岩,代表冷却凝固作用,②指向沉积岩,代表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代表变 质作用,④指向岩浆,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原物质
地质作用与代码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a
岩浆岩、变质岩或已生成 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b
岩浆岩、沉积岩或已生成 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c
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重熔再生作用d
高三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三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地表形态的塑造对知识的学习,不单单是跟着老师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归纳和总结。
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巩固,同时对日后的学习更是替有很大的帮助。
对理论知识的提炼节省了复习的知识时间,也提高了做题的运行效率。
1.营造地表表现形式的力量(1)内力作用电磁波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中子产生的热能。
内力主要包括作用主要传播方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而令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劳动生产率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截叶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丘帕卡。
塑造重力场对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以使地表趋向平坦。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关键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下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b)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才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c)喷发岩浆沿地壳的沉积物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a)运输线路结构: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88张)
考点一
考点二
微专题(五)
考点三
答案 1. B 2. D 解析 第1题,“片麻岩为距今27亿年前的火山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形成”,由此可知片麻岩形成的环境是变质环境。第2题,图中的岩石为岩浆 岩和变质岩,所以首先会经历岩浆活动,高温高压下出现变质岩;深埋地下 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壳抬升的作用下逐渐到达地面,受外力侵蚀作用裸 露出来。
侵蚀作用为主
峡谷、瀑布等流 水侵蚀地貌
河流 地形平坦、流 河漫滩、冲积扇、
中下 速减慢,以堆积 三角洲等流水堆
游 作用为主
积地貌
示意图
考点一
考点二
微专题(五)
考点三
(2)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风源地附近 风力强,以风蚀 风蚀蘑菇、风蚀城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下图示意华山地区地质概况。华山地区出露花岗岩和片麻岩。片麻岩为 距今27亿年前的火山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形成。据此完成1~2题。 1.片麻岩形成于( ) A.沉积环境 B.变质环境 C.冷凝环境 D.熔融环境
考点一
考点二
微专题(五)
考点三
2.对图中地质概况的形成,推断合理的是( )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B.变质作用→岩浆活动一重熔作用 C.地壳抬升→外力作用→重熔作用 D.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微专题(五)
考点三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板块运动与大地构造地貌
作用 形式
板块张裂区
边界 生长边界
类型
形成 裂谷、海洋、海
地貌 岭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消亡边界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 弧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表形态塑造—外力作用含答案
地表形态塑造—外力作用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如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2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 大小均匀B. 层状结构C. 棱角明显D. 磨圆度好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 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 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如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3题。
3.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乙丙甲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
如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4题。
4.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A.增大流速B. 改变基岩性质C. 对基岩磨蚀强D. 增加地势落差心滩坝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
据了解,该地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关。
据悉,在a-c阶段中,河流流量流速有所增长,且在c阶段前经历过一次洪水过境。
据图完成5-6题5.该河流地貌a阶段特点的主要形成于A. 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B. 河流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C. 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D. 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6.在由a-c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河流地貌A. 数量明显减少B. 位置不发生改变C. 出现新的水道D. 不发生侵蚀作用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统考版):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研析考情解密高考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地球的结构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①C界面——____________,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_______。
②D界面——________________,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________________。
(4)三大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1)A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B___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3)C_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图所示:提示: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活学巧用】[2019·北京卷,11]莫霍面深度不一。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考点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图表填绘·助学助记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________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________、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________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形的塑造-高考题探究
(2020·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断层( D ) A. 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 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 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 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2019·新课标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 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 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5--7题。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 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20--22题
20.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 A.T0 B.T1 C.T2 D.T3
地形的塑造 --高考题探究
高三年级 地理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 活
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020·新课标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是(D )
A. ①
B. ② C. ③
12.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 因是贺兰山东坡( C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017·新课标卷Ⅱ)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 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 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 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 缘。据此完成12--14题。
高考地理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选择题[2021天津南开中学二测]读某小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2.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在地表建设较大规模城市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2021广东深圳一模](新情境:分裂苹果岩)阿贝尔·塔斯曼国家公园位于新西兰南岛,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
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
据此完成3—4题。
3.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球表面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上部4.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A.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B.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C.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D.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2021吉林长春第一次质量监测]自然界中有许多天然的“桥”,下图示意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据此完成5—6题。
5.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黄土桥B.海蚀桥C.岩溶桥D.风蚀桥6.下列与岩溶桥的成因相似的地貌是( )A.雅丹地貌B.冰川地貌C.喀斯特地貌D.火山地貌某地质公园因奇石林立而成为网红打卡胜地,该地质公园内某处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7—8题。
7.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该景观的岩石属于 ( )A.甲B.乙C.丙D.丁8.塑造该景观岩石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B.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D.变质作用和流水堆积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的河段,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
人教版高三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地表形态的塑造
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內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內力作用主要表現形式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結果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以水準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水準運動,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垂直運動,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外力作用對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結果使地表趨向平坦。
(3)岩石圈的物質迴圈岩漿→岩漿岩:在岩漿活動過程中伴隨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岩漿冷卻凝固而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沉積岩:在地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後,經固結成岩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變質岩:經變質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岩漿: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地幔深處)被高溫熔化成為新的岩漿。
2.山地的形成(1)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a)褶皺山褶皺:岩層的一系列波狀彎曲。
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內力作用。
背斜,一般是岩層向上拱起,成為山嶺,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層向下彎曲,成為谷地,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b)斷塊山斷層:岩層斷裂後發生明顯位移,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壓力、張力作用。
上升岩體形成地壘,如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
下降岩體形成地塹,如我國的渭河谷地、吐魯番盆地。
斷層處往往形成溝穀、河流,原因斷層處岩石破碎,易受侵蝕作用。
c)火山岩漿沿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漿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形成火山。
(2)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修建成本高,工程難度大。
a)運輸線路結構: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
b)線路分佈格局: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
c)線路延伸方向:迂回前進,線路彎曲程度和總長度一般大於相應的平原和丘陵地區。
3.河流地貌的發育(1)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a)河流侵蝕地貌:溯源侵蝕,下蝕,側蝕。
(以河谷為例)b)河流堆積地貌:洪積—沖積平原(山前),河漫灘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
2021年湖南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讲义: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近年来,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较大。
试题特别重视对外力作用与地貌的考查。
试题多以自然地质、地形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获取信息、运用地质作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考查备考中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如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板块构造学说、地壳物质循环等;要强化训练运用知识、原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力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岩石圈物质循环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 000米长的“巨人之路”。
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A.变质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喷出岩答案D2.构成“巨人之路”的这类岩石往往()A.具有层理构造B.具有气孔构造C.常常含有化石D.岩石坚硬致密答案B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3.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分别是()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答案A知识2内力作用与地貌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面两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答案C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比甲更可能出现聚落B.丙比丁更可能出现溶洞C.阶地T2的抬升晚于T1D.甲地点以侵蚀作用为主答案A浙江温州雁荡山有许多像鸡蛋大小的石球(球泡),它是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后在流动过程中,气体局部聚集,形成有空腔的球泡。
2021年各地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2021年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1—2题。
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2.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答案及解析】1.C 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
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A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
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1年湖南卷)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
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
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A.3月,5月B.9月,7月C.8月,6月D.5月,9月4.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因是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及解析】3.D 由图2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冬春多大风,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为5月,而M月可能是9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减少,故M应为9月份,D正确,AB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
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主要物源由洪水带来,洪水的规模和搬运能力决定了旱扇的大小。
我国中西部地区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能形成庞大的旱扇群和旱扇平原,如天山、昆仑山。
下图是旱扇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西北地区旱扇发育的活跃期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区,旱扇的形成主要依靠()
A.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
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
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3.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A.海沟B.海岭C.海盆D.裂谷
4.种植海草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①净化水质②提供农副产品③改变洋流性质④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年11月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挑战者深渊的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A.板块挤压B.板块张裂
C.海水侵蚀D.冰川侵蚀
6.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作业需要避开的风险包括()
A.暴雪、酷寒B.火山、高压
C.浮冰、飓风D.台风、海啸
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南部有座沉寂多年,海拔近千米的泥火山,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石油涌出,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
泥火山寸草不生,但随着石油涌出,涌泉口的周围却生长着一圈耐贫瘠的绿色植物。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泥火山出现石油涌泉,表明该地()
A.地壳活动活跃B.地表岩层破坏C.地壳开始下沉D.石油不断形成
8.涌泉口周围出现植物,主要原因是因为石油涌出导致()
A.肥沃火山灰增加B.冰川融水量增多C.地下水随之涌出D.涌泉口气温上升下图示意我国内陆地区某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貌的名称是()
A.峰林B.沙丘C.石林D.风蚀柱
10.推测该地貌分布区()
①风力大②气候干旱③风力小④气候湿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悬移质是指悬浮在河道流水中、随流水向下移动的较细的泥沙及胶质物等。
推移质是指在水流中沿河
底滚动、移动或跳跃运动的泥沙颗粒。
悬移质与推移质之间能进行相应的转化。
下表示意陕西南部部分流域悬移质与推移质的平均状态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陕西南部不同河流悬移质与推移质比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流域面积B.降水特征C.地形特征D.土壤结构
12.据此判断,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最高的是()
A.略阳沮水河流域B.山阳金钱河流域C.安康月河流域D.石泉牧马河流域
13.2020年10月30日,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发生6.9级地震。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这次地震主要发生在()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处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处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处在人们的常规印象中,砂子随处可见,随着几十年间中国基础建设大规模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砂子供不应求,建筑用砂价格急剧上涨的现象。
普通混凝土构成中,除了作为胶结物的水泥之外,约七八成都是
砂子和碎石(统称砂石骨料)。
碎石及不同粒径的砂搭配,能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降低孔隙率,同时与钢筋等共同构建骨架传递应力,增强钢筋混凝土的强度。
在众多天然砂源中,河砂成为人类砂资源的主力担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海砂和沙漠砂相比,河砂更适宜作为建筑用材的原因是()
A.比海砂颗粒更圆润B.比沙漠砂粒径更均匀
C.比海砂杂质更少D.比沙漠砂含盐分更高
15.除砂质优良外,河砂开发还有哪些优势()
A.河砂储藏量极大B.河流沿岸均有分布,可采砂面积广
C.在流水的作用下再生周期很短D.相同粒径的砂相对富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牡丹江流域属长白山脉,东为老爷岭,西为张广才岭,南为威虎岭和牡丹岭。
镜泊湖为高山堰塞湖(位置如图),原是牡丹江干流的一段,形成于距今约8300—4700年前。
1939年在玄武岩台地上修筑人工堤坝建成了镜泊湖水库,控制水位,满足水电站用水。
(1)描述镜泊湖的形成过程。
(2)镜泊湖“南北狭长,南浅北深”。
试简析原因。
(3)镜泊湖水库承担着协调区域内用水的任务。
请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水库在水资源调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17.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滇黔桂交界处的贵州省晴隆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山高坡陡谷深,石灰岩广布,传统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玉米为主,造成了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一度成为全国特困地区。
简述晴隆县发展传统农业造成当地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湖区石灰岩广布。
湖泊岸线较平直,南北两岸是冲积平原,岸带平缓,北岸整体岸线略向北弯曲;东西两岸则为陡峻的断块山,峭壁岸发育了许多河沟。
(1)简述抚仙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说明抚仙湖北岸地势平缓且整体岸线略向北弯曲的成因。
(3)试推断抚仙湖东西两岸“峭壁-河沟”景观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B2.A3.A4.C5.A6.B7.A8.C9.D10.A11.C12.A13.A14.C15.D
16.(1)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域地壳运动剧烈,多座火山喷发的岩浆(或熔岩)外溢后进入河道,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台地,阻挡河水形成镜泊湖。
(2)镜泊湖原为牡丹江干流的一段,东西湖岸都是山地,湖盆处于狭长的山谷地形中;山谷海拔自南向北降低,湖水由南向北汇流,镜泊湖北端由于台地和人工堤坝阻挡,水位提高。
(3)该河流经地区广,协调不同地区用水;优化水库调度,减轻旱涝灾害;合理分配水资源,协调发电用水和旅游用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重,合理调配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
17.晴隆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地形崎岖,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山高坡陡谷深,崩塌作用强;石灰岩广布,成土过程慢,土层薄;植被根系浅,水土保持能力弱;种植玉米破坏植被,易水土流失严重。
18.(1)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
(2)北岸支流多,流速快,挟带大量泥沙流入湖泊时堆积,形成面积较大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由于湖区常年盛行南风和西南风,形成的风浪对北岸侵蚀作用明显,形成略向北弯曲的岸线。
(3)由于地壳运动,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形成南北向的断层,东西两岸岩体相对抬升,形成陡峭的断块山;该流域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的地表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在峭壁上发育大量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