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地》看杜拉斯小说中爱情三要素的描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去.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里有一大段环境描写。并综合运用 了多种操作方法.让-米歇尔・亚当在‘描写》一书中指出。描 写的操作方法各异:或建立空间关系,以借喻的方式使用某一 特定空间的连续链:或采用同化方法,通过比较和隐喻运用事 物的类似之处进行描写:或进行体态化操作,将事物的某些主 要特征和组成部分呈现出来.这段环境描写中,作家首先通
20 0
9年第8期安徽文学
万 方数据
他们相遇后的第三天,他想见她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当时,他已认定,她那份自制有好处。不然的话,他就没机会看 到她了.他对此感到满意。 “第一天夜晚”、“第二天”、“第三天”这些时间状语明确 显示了男人心理活动的时间顺序.短短三天之内,他先是对 女孩异常的举动和心态产生了兴趣,既希望她因害怕工地而 离开旅馆,以保持他的兴趣,又不想就此失去与她见面的机 会,因而陷入了矛盾之中:而后。他对女孩本身的兴趣战胜了 一时的好奇心,欣然认同了她留在旅店的决定。就像她敢于 接受工地那样,男人也敢于接受最初设想的幻灭。同时,他想 要接近她、结识她的渴望也与日俱增,使他寝食难安,甚至在 工地前足足等待了十几天. 经过第二次邂逅,男人焦躁的心理却奇迹般地平复了. 从女孩的态度中,他找到了信心.他故意不同她讲话,装出对 她毫不在意的样子,因为他确定两人的关系正朝着他所希望 的方向发展,无论他做什么,他们的最后一次邂逅都为期不远 了。那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他知道“这个时刻还没有到来,中断 事物的发展不会有什么用处。因为提前中断造成的失败”将比 一时的煎熬更为惨重.
2 00
9年第8期安徽文学
万 方数据
这段描写是从男主人公的视角展开的。几乎没有涉及肖 像描写,只有“浅色的罐子”、“侧影”等模糊的轮廓,可以看出 女孩的外表并不出众,男人并未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侧重的 是女孩对工地的专注、“既不惊恐也不拘谨”、微笑等神态描写 以及简练的对话描写,短短几笔勾勒出女孩坦率自然的性格, 使男人从中窥探到她内心的隐秘,发觉她对工地的难以理解 的恐惧,从而对她产生兴趣,在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渴望结识 她,甚至得到她. 第二次邂逅是等待的收获.从初次邂逅的第二天起,男 人每天都在工地旁等着女孩。他认为,那天晚上不管是谁遇 上她,都会问她同样的问题.她也会作出同样的回答,然而不 管是谁,都不可能像他那样在这儿等待,并且天天等待,因此, 他相信自己比别人更理解她,更适合她. 她朝他走过来时,他仍躺在长椅上. 这次,她在他面前停了下来。她看了看工人,不再往前 走。她好像在竭力克制自己,她的眼神已不再是那晚他们相 遇时的眼神,不那么专注,而是比较紧张,比较克制. 整个谷地洒满阻光。工人在阳光下干活.一些人脱掉衬 衣,光着上身,用大车运沙子。…… “他们还在继续.”女孩说。 女孩仿佛在竭力回亿着什么.他明白她已经把工地撇开 了。她力图记起他来,如同他那样记着她。男人含笑望着她. 她也嫣然一笑……有点夸张地继续注视着他…… 她离开了,朝旅店走去.她没有朝小径上走. 女孩的动作描写与前一次截然不同:从漫无目的地徘锯、 发呆转变为有目的地“在他面前停了下来”:最后离开时也没 有朝小径上走,而是直接回了旅店,说明她此行的目的是跟男 人碰面,而不是像往常那样去林中散步。神态描写上也不同 于前次的坦率自然,面是带着“嚷张”与“克制”,她的注意力已 经从工地转移到男人身上,她对工地的专注转变为对男人的 “夸张的注视”.中间一段对工人劳动场景的描写则起到了延 缓叙事节奏的作用。似乎给了女孩一个缓解紧张心情和主动 发起谈话的契机。自此,两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 们开始互相打招呼了,男人由单方面的渴望转为按兵不动、若 即若离,女孩由漫不经心转为频频试探、焦躁不安.他们都明 白,等待该结束了,只是不知道如何结束这种等待,如何选择 结束等待的时间与地点. 第三次邂逅是必然的结果.工地即将竣工,结束等待的 时机到来了.男人向湖边的草地走去,他确信会遇到女孩,因 为他们都知道该在什么地点邂逅. 在湖边,有一个几乎完全被芦苇遮住的小水湾.……要 去湖边,男人非得穿过芦苇地,踏出一条小路。因此,他只能 踩着折断的芦苇……在芦苇丛中。他看到两种不同的植物,开 着花。其中一种只有芦苇一半高,开黄花,与另一种植物开的 紫花相比,要饱满的多.墨绿色的芦苇开着极相配的墨色的 花・分布在芦苇周围的黄花散发出淡黄的光,和别的花刚好 相反,它们的茎又硬又直,在微风吹拂下并不晃动.它们仿佛 被赋予了一种令人担忧的清醒头脑,总是保持警惕,永远都不 能屈服于威胁它们的孱弱,这孱弱源于温柔的水,温柔的湖. 源于它们生长的水域.在它们旁边,有几朵紫花,很柔弱,根 部有毛-而且很柔韧。在微风下轻轻摇动,微微弯曲,那是雌性 的花. 走出芦苇地,他看到她站在小湾的另一边。正看着他向她
过建立“湖边——小水湾一芦苇一黄花”的空间关系引出 黄花这种植物;然后采用同化的方法,将它与芦苇的大小,与
紫花的形状进行比照:继而对其进行体态化操作。分别描绘 “散发出淡黄的光”的花朵和“又硬又直”、风吹不动的茎;最后 又使用拟人手法,赋予它清醒和顽强的品质。细细品来,这段 描写的功能不完全是为人物的邂逅提供环境指示,其中不乏 隐喻之意。要到达小湾的另一头,男人必须“踩着折断的芦 苇”。在芦苇丛中“踏出一条小路”,不免令人联想到主人公的 爱情道路上也阻碍重重,充满了顾虑和威胁:那又硬又直、时 刻保持警惕、永不屈服的黄花正是男性的象征,而那较弱柔 韧、随风轻摆的紫花。正如文中所言,是女性的象征。花与花 的相配,象征了男女主人公的结合,于是出现了默契的最后一 幕. 这三段描写各有特点,或侧重对话,或侧重神态动作,或 侧重环境,分别对应着男女主人公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各个 阶段,这就不得不谈到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 二、心理描写 传统的爱情小说往往十分注重对心理动机的描写,描写 人物的对话,表白、优缺点的发现、感情的进展、暂时的冷漠. 主人公的过去,对感情的需求、相互的吸引等等这些因素是如 何在爱情的产生、发展、成功或失败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的,这 是传统小说的特点。当然,‘工地》中也有大量心理层面的描 写.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之后的几天中,他们虽然没有交谈, 但男人总是利用旅客们共同用餐的时机来仔细观察女孩,而 晚上则思考他所发现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心理活动有 一个发展过程:他起先觉得女孩的实际形象与他想象中的形 象存在差距,后来却欣喜地发现女孩越来越接近他想象中的 形象,一步步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种有些“刻意为 之”的心理描写在杜拉斯的其他作品中也常常可以见到,与传 统小说不同的是,它的功能并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相反,是为 了延缓情节发展的节奏。在杜拉斯的小说世界中,人物相互 接近的过程必须遵循一种缓慢的节奏,一种必然等待.这是 对将要投入的感情的一种不确定性:是明知某些事情必将发 生,却故意延缓其进程的一种乐趣:更是建立在明智的基础之 上的一种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笔下的心理描写是与 时间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是在时空中展开的,主人公的每一段 心理活动几乎都有明确的时问标志.如初次邂逅之后的几天 内男人的心理变化: 他们相遇后的第一天夜晚,男人以为她也许会因为发现 附近有个工地而离开旅店.这种担心,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 一种期待.要是她脾气真那么怪,只是因为附件有个工地就 要离开旅店,他似乎觉得还挺有趣. 在他们相遇的第二天,在餐桌上又看到她肘,就算他有些 失望的话,这种失望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他思忖,她不大可能 没想到,不论她在什么别的地方,在随便哪个安静点的角落。 她都会碰到工地这一类的东西.
一、邂逅的描写 “邂逅”这一情节颁给人以陈词滥调之感,几乎所有的爱 情小说都不会放弃对邂逅的描写.在这个人类感到孤独的时 代,杜拉斯也乐此不疲地描写人和人的相遇,她的作品想要表 现的首先是一种相遇的奇迹,或者说是相遇的可能性:<直布 罗陀水手》中叙述者与游艇女主人安娜的邂逅,‘广场》中女佣 与小贩的邂逅,‘琴声如诉》中安娜?戴巴莱斯德与肖万的邂逅 ……虽然杜拉斯对这一类型的题材青眼有加,但她笔下的邂 逅却绝非传统的一见钟情。相反,她塑造的人物从相识,相 知,到相爱,是一个逐步的,缓慢的.有意识的过程。伊夫?勃 泰认为,小说中的描写有四种主要功能:模仿功能、资料功能、 叙事功能和美学功能。其中,叙事功能是指描写在小说中起 环境指示、参与评价、延缓节奏、设置标志等作用。‘工地》中 男人与女孩的三次邂逅,都是在工地或工她附近这一特殊空 间发生的。从描写的叙事功能上看,它们标志着人物的爱情从 萌生,酝酿,到成熟的过程. 主人公的第一次邂逅是偶然的开始。女孩不断徘徊于工 地和树林之间,这一奇异的举动引起了男人的注意: 他们分别站在工地的一端.他转向她,不再往前走。她 转身向着工地,浅色的裙子映衬在深色的树丛上.天几乎全 黑了.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模糊地看到她立在工地前的侧影.此时,尽管 他只知道她是旅店的客人,可他从看见她的那一刻起,看到她 仿佛被工地迷住了,天色这么晚,还独自在那儿呆着,他便意 识别。自己在无意中发现了她最隐秘的生活瞬间,意识到即使 对她有更多的了解,也不可能再发现什么秘密了. 她显得既不惊恐也不拘谨,上前和他交谈起来.她似乎 觉得还挺自然. “以前您注意过这工地吗?”他问. “第一次看到.”她说,“直到现在我还不认为它是工地. 这想法太奇怪了……” “想法奇怪?” “挺可怕的,”她说,。离旅店那么近.” “旅店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工地。”男人说. 他们一起走到栅栏前.在旅店门廊的路灯下,他稍微清 楚地看到了她的脸。 “这很平常。”他说,笑得更深. 女孩也笑了.
由《工地》看杜拉斯小说中爱情三要素的描写
。解薇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擅耍杜牡斯的中篇小说《工地》足其爱情小说的典型。其中对邂逅,人物心理和爱情象征物三大要素的描写,标志着主 人公的爱情从萌生。酝酿,到成熟的过程.同时.这三个要素也是杜拉斯多郝爱情小说共有的元素.本文将对这三类描写 避一进行分析,揭示其与人物内心情感及情节发展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杜缸斯描写邂逅心理象征物
文章编号:1671-0703(2009)08-005.04
描写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深厚的修辞学渊源。法国文学批评家让-米歇尔・亚当认为. 描写在文学史上出现过三个高峰:描写型诗歌、自然主义小 说、新小说。其中,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小说更强调主 观性,主张“通过人物的心理、感觉、情欲、想象,甚至通过一个 既没有名字也不加以任何交代的入物的错乱思想行为来描写 事物”.而人物总是处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阃之中,他的视角必 然受时空的限制及其内心情感的支配。因此,新小说中的描 写往往放弃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解构了人物和情节.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文学史上向来是一个难以归类的作 家,但不可否认,她独特的风格和手法具备了某些新小说的特 质.她在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处理和叙事台q策略上别具一格, 不同于传统小说中曲折的情节以及对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 细致刻画,而是力求用一种平淡的风格去挖掘人物内心的变 化.她的小说中很难看到故事的产生、发展、高潮与结局,情 节往往是无序的、破碎的,人物往往是模糊的、多变的,仅仅 立足于描写一些细小的局部和片断。我们与其去还原她笔下 的故事情节,不如从这些描写片段中寻找乐趣。杜拉斯虽然 在写作手法上匠心独运,却似乎并不热衷于题材和情节的创 新,她更习惯于就她所擅长和偏爱的主题孜孜不倦地挖掘下 去,这就使得作家在描写上难以避免地出现某种重复.纵观 她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某些相似的描写片段和成分:一 个男人、一个女人、另一个男人或另一个女人、酷暑、假期、大 海、酒、情杀或致命的事故。她那些以假期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如‘直布罗陀水手》、‘塔吉尼亚的小马》,‘夏夜十点半》等)描 写的大都是夫妻感情生活的危机,或是在地中海的酷暑中展 开的新恋情。 她的中篇小说‘工地》正是这类作品的典型。小说的主人 公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年轻女孩,作者没有表明他们的身份,甚 至连姓名也末提及.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度假,下榻在同一家 旅店。旅店附近有一处工地,工人们正在修建围墙.故事始 于男女主人公在工地前的邂逅,女孩坦言这个奇怪的工地让 她感到恐惧,她甚至因此想要离开旅店。此后的十几天中,男 人默默地观察着女孩,却从不与她攀谈,直到再次在工地前相 遇。他们又就此交换了一些看法.几天后,工程结束了,男人 和女孩在工地附近的湖边第三次邂逅,仿佛也完成了爱情的 酝酿过程。爱情的产生、困难、威胁是杜拉斯作品永恒的主 题,这部小说中。作家同样描绘了爱情的几个要素;三次邂逅、 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工地这个爱情的象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