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教学提纲
《小麦的一生》大班教案

《小麦的一生》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麦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2.观察和感受小麦的生长变化;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或图片资料,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2.直播或实地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3.纸、铅笔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先介绍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问学生们有没有听说过小麦?2.引导学生们回忆小麦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
呈现(20分钟)1.给学生展示小麦的图片或课件,讲解小麦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
包括播种、生长、抽穗、灌浆、成熟等阶段。
2.可以结合PPT或故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麦的一生。
实践活动(40分钟)1.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可以进行实地观察。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提前准备一块小麦田,让学生亲自体验小麦的生长过程。
总结与拓展(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们讲述小麦的一生。
可以用画图、口头叙述等形式。
2.提醒学生们关注自然的变化,也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3.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小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进行简单科普。
作业布置:让学生们回家观察家里的小麦制品,如面包、馒头等,了解小麦的用途和意义。
并完成一篇作文,写一写自己对小麦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小麦的生长过程,增强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同时,实践活动和讨论环节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和思维能力。
此外,作业的布置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小麦的一生中班教案

小麦的一生中班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各个阶段
•知道小麦的用途和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小麦种植知识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小麦种子
•小麦生长示例图片
•小麦种植器具模型(如:铲子、水壶等)
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小麦田,了解小麦的外观特点。
–引发学生对小麦的好奇心。
2.导入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小麦的用途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辩论。
3.观察小麦种子(10分钟)
–给每个小组发放小麦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和触感。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发芽生长。
4.PPT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15分钟)
–使用PPT课件,依次介绍小麦的播种、发芽、生长和结果的过程。
–结合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要的条件。
5.小组实践(20分钟)
–每个小组分配一块小麦田地,学生根据PPT内容,种植自己的小麦种子。
–学生使用小麦种植器具模型进行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6.分享和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种植小麦的过程和成果。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小麦的生长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延伸
•给学生带领到小麦田实地考察,观察真实的小麦生长过程。
•安排小组比赛,比较各组种植小麦的生长情况和成果。
参考资料
•无。
大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活动导入目标1.了解小麦的一生。
2.熟悉小麦的生命周期,关注自然环境对小麦的影响。
3.学习社会合作,培养集体观念。
实施步骤1.教师把装好小麦的透明玻璃罐放到讲台,并留出一只没有装小麦的透明玻璃罐。
2.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区别出有无小麦的透明玻璃罐。
3.对孩子们提出问题:“小麦是怎么来的?它的一生是怎样的?”引导孩子们往下思考。
4.给孩子们发放小麦种子,让他们在玻璃罐里种植,并且观察、记录、护理小麦生长情况。
5.让孩子们结合教材和自然环境,发表自己对小麦生长的感想和认识,并分享自己种植小麦的体验。
6.教师做出把小麦加工成食物来作为总结的活动,提高孩子们对小麦的认识和关注,培养集体意识。
二、教材链接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来自《社会》的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谁把种子种入土地”。
该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植物的一生,其中包括植物种子的来历,种子成长过程,以及成熟后的结果。
三、教学实施1.教学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小麦的一生,并了解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培养孩子们的集体协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让孩子们了解环境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如阳光、水分等因素。
3.教学步骤3.1 进入教学主题教师放置玻璃罐,让孩子们观察其中是否有小麦,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2 导入知识点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解释种子、土地和阳光和一个植物的生命现象等概念,帮助孩子们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3.3 细节处理教师就小麦生长需要的条件、种植方法、发芽生长等细节问题进行讲解,通过学生互助配对,让学生在小组内更好的讨论和合作。
3.4 活动设计(1)为孩子们分发小麦种子,并让他们在玻璃罐内种植,观察、记录、护理小麦的成长情况。
在孩子们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导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快感。
(2)通过形象逼真的图片和课件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小麦胚芽的细节,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护理和照顾,慢慢找到兴趣,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3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精选3篇(一)班级:幼儿园中班课题:社会教育《小麦的一生》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3. 培养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小麦的一生》绘本;2. 视频或图片资料:小麦的种子、发芽、生长、结实的过程;3. 实物:小麦种子、小麦苗、小麦穗等;4. 笔、纸、水彩笔、色彩纸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引入:1. 教师展示小麦的种子,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种子的形状和颜色。
2.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种子吗?它能变成什么呢?”探究:1. 教师出示《小麦的一生》绘本,与幼儿一起读故事,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观看小麦种子发芽、生长、结实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3.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颗小麦种子,让他们亲手埋种并进行观察记录。
4. 利用实物展示小麦苗、小麦穗等,引导幼儿触摸、感受小麦的不同阶段。
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小麦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小麦的种子长成了什么?小麦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小麦结出了什么果实?”2. 教师向幼儿解释小麦的用途,并强调小麦的重要性。
展示与评价:1. 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绘制小麦的生长发展图或制作小麦的手工作品。
2.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
拓展活动:1. 参观农田或农场,实地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民或专业人员来幼儿园,讲解小麦的种植与收割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亲手埋种小麦、制作手工作品等方式,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
小麦的一生小班科学教案

小麦的一生小班科学教案序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以小班科学教育为切入点,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本教案以小麦为例,通过对小麦的一生进行观察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小麦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并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成长、开花和结果等基本情况。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小麦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麦种子、花盆、土壤、水壶、放大镜、标志笔。
2. 知识准备:教师需要对小麦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进行了解,并准备一些背景知识用于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颗小麦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引导学生思考,了解种子是植物的孩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起点。
2. 学习小麦的发芽过程:a. 教师将小麦种子放在湿润的土壤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麦种子的变化。
b. 引导学生发现小麦种子发芽时,从地下钻出来的根和茎,并通过观察说明小麦发芽的过程。
c. 教师与学生一起记录并绘制小麦发芽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 学习小麦的生长过程:a. 学生将已发芽的小麦种子移植到花盆中,定期观察和浇水,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麦的生长状态。
b. 引导学生了解小麦的叶子、茎和根的结构,并与其生长过程相对应。
c. 教师与学生一起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并引导学生发现小麦生长的规律和特点。
4. 学习小麦的开花和结果过程:a.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麦的开花过程,了解小麦的花朵结构和花粉传播的方式。
b.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麦的结果过程,了解小麦籽粒的形成和传播方式。
c. 教师与学生一起记录小麦的开花和结果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小麦的生命规律。
5. 活动延伸:a.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麦的茎、叶子和根,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教学文案

第二节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
(二)生育时期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以月/日表示)。
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返青1.生长中心: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麦的一生》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小麦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认得小麦这一植物,并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2.通过活动学习小麦的新学问,进展幼儿的古怪心;3.让幼儿了解小麦的作用,学会珍惜食物;4.磨练幼儿的语言本领和动手本领。
二、教学准备:1.小麦种子;2.小麦生长图片;3.小麦面团、擀面杖;4.小麦神秘盒子(里面装有小麦制品,如面包、馒头);5.音乐。
三、教学过程:1.引入(1)导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唱一首歌曲,学习“小麦好伙伴”的歌词,引导同学了解小麦。
(2)活动启示老师问孩子们:“谁知道什么是小麦?它有什么用呢?”引导孩子们思考。
2.活动开始(1)察看小麦老师拿出一袋小麦种子,让同学们察看。
然后,让同学们把小麦种子放进洗涤器里清洗,学习如何认真察看事物。
(2)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老师通过图片或PPT向同学呈现小麦生长的过程,让同学们了解小麦的生命历程,并将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麦的成长。
同学们可以选择小麦的一生中的任意阶段进行呈现,同时进行语言表达和角色扮演的综合训练。
(3)制作面团老师向幼儿介绍小麦面粉的用途,然后给同学们供给一些已准备好的小麦面粉制作面团。
老师引导同学合理调配材料,把握制作过程,强调把握做事方法,培育幼儿的动手本领。
(4)制作小麦制品并品尝老师让同学本身发挥想象力制作小麦制品,如面团、馒头、面包等,并介绍吃小麦食物的好处。
在制作完成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品尝小麦食品,让同学了解小麦的作用。
3.活动结束(1)回归老师向同学们回顾今日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小麦的目的、意义和遗传的美好价值。
(2)总结老师让同学们本身归纳今日学习中把握的学问,共享小麦的一生。
老师提问,让同学回答本身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今日学习内容的把握程度。
(3)课后作业老师布置关于小麦的探究和讨论作业,并激励同学积极尝试、突破难点和提高个人表达本领。
四、教学评价通过察看同学在活动中的动作、语言、情感和反馈等方面,对其对小麦、生命哲学、品尝食品的理解程度、表述本领和制造力进行评价。
小麦的生命周期——小麦的生长过程及相关植物学知识教案

小麦的生命周期——小麦的生长过程及相关植物学知识教案。
一、小麦的生长周期1.种子发芽期种子发芽期是小麦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
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种子外壳破裂,胚芽开始萌发,并向外生长。
这个过程需要很多营养物质的支持。
2.幼苗生长期幼苗生长期是小麦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
小麦幼苗外观呈绿色,整个叶子尚未打开,表现为长条状,下面紧贴着地面。
在这个阶段,小麦的根系开始形成,茎和叶片也逐渐长大。
3.生长期生长阶段是小麦生命中最长的期间。
在这个阶段,小麦的根系、茎和叶片继续生长,植株逐渐增高。
在很多年的培育里,人们已经通过基因改造使得小麦在生长阶段逐渐抵御了生长过程中的疾病,使得小麦的抗旱干旱能力和寒害能力逐渐增强。
4.抽穗期当小麦生长到一定高度时,生长阶段会进入抽穗期。
这个阶段是小麦生命周期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麦的蒂支持倒伏的抗力进一步增强,小麦之间逐渐形成自然分区,有助于仿真高效的采收,大幅降低了损失。
5.成熟期成熟期是小麦的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麦开始黄化成熟。
小麦的叶片逐渐干燥变黄,稻谷也逐渐成熟,即将达到收获的状态。
收获结束后,小麦的生命旅程也就结束了。
二、相关植物学知识教案1.小麦生长的影响因素小麦的生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环境因素:小麦生长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包括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等因素。
(2)土壤因素:小麦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包括土壤肥力、水分状况等。
(3)品种因素:不同的小麦品种在生长时表现不同,品种的耐寒、适温能力、抗病能力、抗旱能力等都会对小麦生长产生影响。
2.小麦生长的几个环节(1)休眠期:小麦种子在休眠期内处于睡眠状态,需要灌溉、施肥等措施刺激其生长。
(2)发芽期:小麦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壳破裂,胚芽伸出来。
(3)生长期:小麦在生长阶段进行伸长,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过程:一是力量增加,二是细胞分裂,三是细胞伸长。
幼儿园中班主题小麦的一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小麦的一生教学设计前言小麦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作物之一。
它的生命周期很长,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每一个阶段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了解。
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而言,通过学习小麦的一生,可以让他们学会观察现象、关注周围的事物,并对自然的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套幼儿园中班主题小麦的一生教学设计,并附带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通过小麦的一生教学,使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1.了解小麦的生命周期,从发芽到成熟,以及小麦的重要性;2.学会观察现象,关注周围事物,并对自然的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4.培养他们保护环境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从种子到发芽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会学习小麦的种子结构,种植小麦种子并观察其发芽、生长的过程。
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小麦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且可以观察到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发芽的速度和效果。
阶段二:从苗期到抽穗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会学习小麦的生长过程,包括小麦的根、茎、叶子的发育过程,以及小麦的花穗的形成和生长。
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小麦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氧气等条件的合理调节,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自然条件下的小麦生长和人工干预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的区别。
阶段三:从开花到成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会了解到小麦的花期和成熟期。
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小麦的花粉和果实的结构,了解到小麦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和小麦的关系。
同时,孩子们还可以表演小麦的种植、生长和收割的全过程,加深对小麦一生的认识。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探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的方法,具体包括:1.展示式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的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小麦的结构和生命周期;2.种植体验:让孩子们亲手种植小麦种子,并观察小麦的发芽、生长过程;3.实地考察: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小麦的生长和收割过程,并和当地农民交流;4.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方式,让孩子们模拟小麦的种植、生长、收割过程;5.表演演出:让孩子们自行安排小麦的种植、生长、收割过程的表演,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培养对农田劳动的尊重和关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幼儿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内容:活动一:引入(时间估计:10分钟)1. 通过幼儿园周边的田地或绿地,引导幼儿思考“这里是种什么作物的地方呢?”2.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作物是如何生长的呢?”“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里面有哪些东西?”等等。
活动二:信息获取与观察(时间估计:20分钟)1. 展示小麦的种子给幼儿,并引导他们观察种子的外形、色彩和质地。
2. 分发小麦种子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触摸、闻味、尝试发现种子的特点和变化。
3.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下关键的生长阶段。
活动三:小组合作(时间估计:30分钟)1. 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种植一小块小麦。
2. 给每个小组提供种植小麦所需的材料(土壤、种子、水壶等),并指导他们进行种植。
同时,鼓励幼儿做出自己的尝试和创新。
3. 让每个小组负责照料他们的小麦,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生长情况。
活动四:总结与讨论(时间估计:15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小麦的生长情况,并让他们分享他们对小麦生长过程的观察和体会。
2. 引导幼儿总结小麦的一生,了解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并梳理出其中的关键环节。
3. 引发讨论:“为什么农民要劳动种植小麦呢?”“小麦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等。
活动五:拓展游戏(时间估计:15分钟)1. 准备小麦收获游戏:利用纸箱等材料制作一个迷你农田,将一些小麦的剪影贴在纸箱里面,并让幼儿进行“收割”小麦的游戏。
2. 这个游戏可以模拟收割的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农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活动六:延伸活动(时间估计:20分钟)1. 利用图书分享小麦的故事或小麦种植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麦和农田劳动的理解与关注。
2. 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他们对小麦和农田劳动的认知和思考。
小麦的一生教案

小麦的一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重要作用。
2. 掌握小麦的种植、收割、加工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1. 种子发芽:小麦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经过吸水、呼吸、分裂等过程,发芽生长。
2. 幼苗生长:小麦幼苗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才能健康地生长。
3. 抽穗开花:小麦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抽穗开花,形成小麦花序。
4. 结实成粒:小麦花受粉后,逐渐形成小麦籽粒。
5. 成熟收割:小麦籽粒成熟后,可以进行收割。
二、小麦的种植、收割、加工等基本知识1. 种植:小麦需要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管理。
2. 收割:小麦成熟后,可以进行收割。
收割时间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天气条件来确定。
3. 加工:小麦可以进行加工,制成面粉、面条、馒头等食品。
三、学生实践活动1. 种植小麦: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家里种植小麦,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
2. 制作面食:学生可以学习制作面食,了解小麦的加工过程。
3. 参观农场: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农场,了解小麦的种植和收割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小麦的重要作用。
2. 实践法: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参观法:通过参观农场等实地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麦的种植和收割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小麦的种植、收割、加工等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小麦的一生,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掌握小麦的生长特点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植物、关注环境、从小事做起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小麦的一生与人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种子的一生”,复习种子的功能和生长过程。
2.提问:小麦是怎么来的?小麦的一生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积极思考。
Step 2:呈现知识1.展示小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麦植株。
2.导入视频《小麦的一生》,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
学生并且要注意观察小麦的生长特点。
Step 3: 探究讨论1.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小麦的生长环境有哪些要求?-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小麦的生长特点有哪些?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找寻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
Step 4: 综合归纳1.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2.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适当引导和总结,梳理出小麦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
Step 5: 拓展延伸1.邀请一位农民来学校为学生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讲座,让学生亲身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组织学生到校园农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检查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小麦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的把握程度。
小麦的一生大班科学教案

小麦的一生大班科学教案导言: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述小麦的一生,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探索小麦的生命周期,学生将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求与生命周期,并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命周期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各个生长阶段。
3. 培养保护植物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小麦的图片或PPT。
2. 介绍小麦的相关资料。
3. 种植小麦所需的播种盆、土壤和小麦种子。
4. 画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话题(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小麦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小麦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小麦的介绍(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小麦的相关知识,如外形、产地等。
2. 提问:小麦是如何生长的?你们知道吗?三、小麦的生命周期(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如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实。
2. 老师用画板和彩色粉笔绘制小麦的生命周期示意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提问:你们觉得小麦的哪个生长阶段最重要?为什么?四、小麦的种植体验(20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种植小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盆土和小麦种子。
3.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播种小麦。
4.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小麦,保护环境。
五、小结(5分钟)1. 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小麦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意义。
2. 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会如何保护植物和环境?六、拓展学习(15分钟)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植物进行研究和报告。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并用PPT或海报形式进行展示。
扩展活动:1. 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记录并绘制小麦生长的过程图。
2. 邀请农民或植物学家来学校分享关于小麦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小麦的一生

小班科学教案:小麦的一生教学背景小班的幼儿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事物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节课以小麦为例,通过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同时提高他们对于小麦和其他植物的认识度,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认识小麦的种子、幼苗、成熟期和收割期•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孩子对于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度和兴趣教学内容和步骤内容:1.小麦的种子2.小麦的幼苗3.小麦的成熟期4.小麦收割期步骤:1.引入–利用孩子们熟知的食物(如面包)提问:“面包是用什么做的?”引出小麦2.展示种子–准备买来的小麦种子,给孩子们看,放大镜观察–让孩子们描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触感–跟孩子解释种子需要水、阳光、土壤等环境才能生长3.展示幼苗–准备小麦种子和土,现场播种–让孩子们每天观察、照顾小麦苗的生长情况,画画记录观察结果–当小麦苗子长到一定高度时,让孩子们观察比较不同长势的小麦苗子的高度、叶子等差异4.展示成熟期–展示小麦的茎、穗和小麦粒–说明小麦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营养才能生长茂盛–让孩子们描述小麦成熟前后的变化,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的差异5.展示收割期–让孩子们观察小麦收割场景,了解小麦的收割方式和步骤–让孩子们了解小麦一旦被收割,将会用于为人类生产面食等食品6.结尾–通过观察和学习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认识植物的基本生长规律–帮助孩子们培养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评价和总结本节课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通过小麦生长的跟踪观察和现场实践,帮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小麦的基本生长规律和环境要求,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他们自行探索和发现,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感受。
最终,通过互动交流和总结回顾,巩固和加深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麦的一生》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麦的一生》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麦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ppt演示。
2. 小麦种子、土壤、麦苗、麦穗等实物或图片。
3. 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小麦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小麦的外观,引导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植物。
2. 探究:向学生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生长、开花和结果四个阶段。
通过播放课件中的视频,向学生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放实物,让他们模拟小麦的生长过程。
每个学生都扮演一个角色,有的是播种者,有的是植物,有的是太阳等等。
通过合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麦的生长过程。
4. 总结:带领学生回顾小麦的生长过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小麦的生长规律。
5. 拓展:向学生展示小麦的其他用途,如制作面食、酿酒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关于小麦的问题。
6. 结束:向学生展示小麦的面食和酒类制品,鼓励学生品尝。
四、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到了小麦的生长过程,并探讨了小麦的其他用途。
通过活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此外,可以在课前进行调研,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些小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掌握小麦的生态习性与适应环境;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了解小麦成长的必备条件;3.引导学生学习团队合作,感受农业生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导入(5min)•播放小麦生长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小麦是怎样生长的?小麦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小麦的生长环境是什么?了解小麦的生态习性与适应环境(10min)•分组观察小麦的生态习性,让学生了解小麦的适应环境及生长条件;•让学生分组在卡片上搜集关于小麦的信息,然后让学生分享出来,进行整理并进行展示。
实践体验小麦的成长过程(25min)•将种好的小麦草移到花盆中,进行模拟种植小麦的过程;•让学生亲手完成浇水、施肥、松土等环节;•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感受小麦的成长并了解小麦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温度和一定的肥力”。
形成规律,总结小麦的生长过程(10min)•教师总结引导,帮助学生用一种直观易懂的方式来形象描述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明白收获的过程需要经过努力的经验和努力的坚持;•快速练习,让学生对小麦的成长过程进行模仿,让学生通过动作一步一步的模拟小麦的成长过程。
团队合作,完成小麦种植的展示(15min)•将小麦种植过程和小麦的生长经历,让学生分组来完成展示;•队长进行带领讲解,其他队员进行辅助,课堂上其他的伙伴对自己展示的部分进行提问和答辩。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小麦的一生教案”为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生态特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整节课程设计完全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通常靠读教材或听老师讲课来掌握知识,但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更集中。
尤其在实践环节的时候,老师提供教材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主选择操作的时间,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思想,培养了孩子的实践环节。
第二章 小麦生产技术 第一节小麦的生长发育

第二章小麦生产技术第一节小麦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了解小麦的生育期、生育时期、春化阶段、光照阶段的概念,以及小麦产量的形成;理解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标准;掌握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小麦的生育期、生育时期、春化阶段、光照阶段的概念;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标准。
◆课时安排:2◆教学内容一、小麦的一生小麦的一生是指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
(一)小麦的生育期小麦的生育期是指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小麦生育期的长短,常随品种特性、生态条件与播期早晚而变化。
(二)小麦的生育时期一般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不同的生育时期。
各生育时期划分的标准如下:表2-1 冬小麦生育时期划分及标准(三)小麦的阶段发育在小麦一生中,必须通过几个内部质变阶段,才能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周期。
这些内部的质变阶段,称为阶段发育。
小麦的阶段发育包括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
1、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发以后,其生长点除要求一定的综合条件外,还必须通过一个以低温为主导因素的影响时期,才能使结实器官抽穗结实,这段低温影响时期叫小麦的春化阶段。
小麦能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温度,所以这个阶段又称感温阶段。
根据小麦春化阶段要求低温的程度与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将小麦品种分为3个类型(表2-2)。
表2-2 小麦冬性强弱类型比较2、光照阶段小麦是长日照农作物,要通过光照阶段,必须经过一定天数的长日照,才能完成内部的质变过程而抽穗结实。
小麦这段长日照的影响时间,叫做光照阶段,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是日照的长短,所以这个阶段又称感光阶段。
根据小麦光照阶段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将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表2-3)。
表2-3 小麦对日照长短的反应类型比较3、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种;二是确定适宜播期和播量;三是肥水管理。
二、小麦产量的形成(一)小麦产量的形成因素小麦产量分为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麦的一生》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麦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粮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一生,掌握小麦的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小麦的一生2.小麦种子、土壤、水杯等实验材料3.视频素材:小麦生长过程4.教学场地:教室、户外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大米、面条是从哪里来的吗?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粮食是哪种植物吗?生:小麦。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麦的一生,看看它是如何从一粒种子长成金黄的麦穗的。
2.讲解小麦的一生师:我们来看看小麦的一生,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播放PPT课件:小麦的一生)生:小麦种子发芽了,长出了绿绿的麦苗。
师:很好,这是小麦的发芽期。
小麦会进入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时期的特点。
(讲解每个时期的特点,播放相应的图片和视频)3.小组讨论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在小麦的一生中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4.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生1:我们小组发现,小麦种子发芽后,会长出绿绿的麦苗。
生2:我们小组发现,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好几个不同的时期。
生3:我们小组发现,小麦成熟后,会变成金黄的麦穗。
5.实验观察师: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
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份实验材料,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教师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幼儿进行实验)师: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了解了小麦的一生,知道了它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呢?生1:我觉得小麦很神奇,它能从一粒种子长成这么高的麦穗。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2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设计思路:麦子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分析: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
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
小麦的一生教案高中生物

小麦的一生教案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2. 掌握小麦种子的播种、生长发育过程;3. 理解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需求;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 小麦的生长特点;2. 小麦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3. 小麦种子的播种和发芽过程;4. 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要求。
教学重点:1. 小麦的种子播种和生长发育过程;2. 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需求。
教学难点:1. 理解小麦生长期中的花期和结果期;2. 掌握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2. 实地观察;3. 实验操作;4. 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些小麦种子和小麦秸秆,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对小麦一生的兴趣;2. 提问:小麦的一生包括哪些阶段?你们知道小麦生长的特点吗?二、整体介绍(10分钟)1. 讲解小麦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2. 展示小麦生长发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小麦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
三、播种与发芽(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小麦种子,介绍小麦种子的特点;2. 讲解小麦的播种方式和发芽过程;3. 让学生模拟种小麦,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四、生长发育(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麦生长发育的实地观察;2.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系、茎叶等部位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3. 讨论小麦生长发育中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
五、环境要求(10分钟)1. 讲解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需求;2. 让学生总结和讨论小麦生长中的关键环境要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学生是否掌握;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小麦的一生》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小麦的知识;2. 确认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对小麦的一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第二节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
(二)生育时期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以月/日表示)。
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返青1.生长中心: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3.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决定穗数的时期。
4.主攻方向: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起身到抽穗1.生长中心: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
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用于营养体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逐渐加快,需肥水逐渐达到高峰。
3.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巩固和决定穗数,决定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的时期,奠定粒重基础的时期。
4.主攻方向:调节群体合理发展,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
(三)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到成熟1.生长中心:生殖器官的生长。
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充实,形成收获产品,营养生长基本停止,需肥水逐渐减少。
3.与产量的关系: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
4.主攻方向:防止营养器官早衰,维持一定强度的光合生产率(干物质克/日?米2),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运输到生殖器官。
三、小麦的阶段发育(一)阶段发育的概念小麦的一生,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
(二)阶段发育的特性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水、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停止但不能倒行。
3.顺序性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
(三)春化阶段(感温阶段)小麦种子萌发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实的时期,此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宜的温度条件,不同的小麦品种对温度及所需天数要求不同表2-1。
(四)光照阶段(感光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以后,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就进入第二发育阶段,即光照阶段,此阶段主导因素是光照、温度也起很大作用,高于25℃或低于10℃都会延缓光照发育的进行,低于4℃则光照阶段不能进行。
(五)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1.春化阶段是小麦分化叶原基、分蘖原基、次生根及原始茎节的时期,春化和分蘖同时进行,春化阶段长分化的叶片及分蘖原基的数量就多,进入光照阶段后数量不再增加。
春化阶段茎生长锥处于未伸长期,顶端分生组织不转入幼穗的分化。
2.光照阶段是分化小穗小花的时期,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穗大粒多。
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到4℃以上时,茎生长点开始伸长,穗分化开始,标志着进入了光照阶段,到穗分化到♀、♂原基形成(顶端小穗形成)时(植株开始拔节),光照阶段结束。
(六)阶段发育理论的实践意义:1.有助于正确引种南→北,年前过早进入光照阶段,易受冻害;北→南,年前可能通不过春化阶段,造成不结实或延迟成熟。
2.有助于决定不同品种的播期、密度小麦进入光照阶段以后,生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代谢强度提高,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增强、抗寒力减弱;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较长,分蘖力强,因此秋播时应先播冬性品种,后播半冬性,春性品种,冬性品种应适当稀播。
3.加速育种世代对通过春化以后的小麦,可增加光照,提高温度加速光照阶段的进行,缩短生育期,提前收获。
总之三个生长阶段决定着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三个阶段的生长中心不同,各有其矛盾,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也不一样。
第三节小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小麦的产量决定于:品种特性(内因)和环境条件(外因),后者是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水、肥、气、热、光等,其中水、肥、气是人工可以控制的。
一、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一)耕层深厚,结构良好耕作层20厘米以上,(根系60~70%集中在此,是小麦养分和水分的主要供给层),上层耕性好,下层质地少重(有利于保水保肥,有利于协调供肥,提高抗旱能力)。
结构良好,土壤容重1.1~1.2克/cm3,(孔隙度50~55%),有机质含量较高,有丰富的水稳性团粒结构。
(二)土壤肥沃,供肥能力强 N、P、K含量高且协调,400公斤以上的田块要求播前有机质1%以上,全N0.06~0.08%,速N30~40ppm,速P20~40ppm,速K 60~80ppm。
(三)适宜的土壤质地和化学成分粘土、砂土都不宜种小麦,最适宜的是壤土,化学成分:PH 6.8~7;含盐量高于0.25%受抑,高于0.4%死亡。
(四)土地平整,能排能灌地面坡度,应控制在0.1~0.3%。
二、小麦对水分的要求(一)小麦的耗水量和耗水系数1.小麦的耗水量(需水量):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间麦田耗水总量(包括棵间土地蒸发,占30~40%,植株蒸腾,占60~70%,重力水流失(很少)),约为400~600毫米,即260~400立方米/667 m2。
2.小麦的耗水系数:每生产1kg小麦经济产量的耗水量,即耗水量与产量的比值称为耗水系数,是衡量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指标,一般为600~1300,随产量提高而降低。
3.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①随着产量的提高,耗水量增加。
②随着产量的提高,耗水增值减少,耗水系数减少,水分利用率提高。
③当水分不能满足小麦生长时,产量与水分成正比。
(二)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耗水特点1.出苗到拔节前出苗后日平均气温降低,日耗水量下降,出苗—越冬前,占15~19%,越冬到返青占5~10%,返青—拔节以前虽气温升高,日耗水量增至0.7~1.4方/667m2,但耗水只占12%±。
总之拔节前,时间占整个生育期的2/3或以上,但耗水量只占30~40%。
2.拔节—抽穗前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时期,耗水量急剧增加,其中挑旗期是小麦一生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这段时间一个月左右,耗水量占20~35%,日耗水2方/667m2以上。
3.抽穗到成熟时间35天±,耗水占26~42%,日耗水量在抽穗—开花期达最大3方/667m2以上。
(三)冬小麦灌溉的一般原则1.根据需水规律“麦收八、十、三场雨(即八月、十月、三月)”“灌浆有墒,子饱穗方”,这些农谚都是十分宝贵的种麦经验,也是对小麦需水关键时期的科学概括。
小麦灌水分为底墒、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孕穗)、灌浆、麦黄水,但不是都浇,视情况而定,麦黄水如果后期不套种的话可以不浇。
2.据土壤墒情确定适宜的土壤水指标如下(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表2-2)。
表2-2 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水指标(%)生育阶段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成熟适宜范围75~8060~8070~8570~9075~9070~85灌水60以下55以下60以下65以下70以下65以下3.根据气候条件气温下降至0℃时不能冬灌,以免冻害。
4.根据苗情冬前没分蘖的麦苗,不浇冬水,主要看群体大小和单株生长健壮与否。
三、小麦对土壤养分的要求小麦必须的营养元素有C、H、O(90%)、N、P、K(5%)、S、Ca、Mg,微量元素有Fe、B、Zn、Cu、Mo、Mn等。
(一)N、P、K等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1.氮小麦一生中都需要N,是蛋白质、叶绿素、激素、核酸的组成成分。
①作用前期促根、叶、蘖生长,增加绿叶面积,中期增加小穗、小花数,提高结实率,后期提高千粒重。
② N素与小麦生产的关系低产—中产阶段,小麦产量随土壤N素含量增加而提高。
中产—高产阶段,N的增加要适量和适期,有一定增产作用,但不成比例,要防止倒伏和贪青晚熟。
③缺N症状单株分蘖少,叶片黄瘦而稍硬,根数少,穗数少且小,粒重偏低,成熟偏早。
(早表)2.磷是小麦核蛋白等物质的主要成分。
①作用前期能提高N肥利用率和吸收速度(以P增N);促进麦田早分蘖、生根,根系发育健壮,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
中后期:促进糖分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利于物质运转,加快灌浆过程,提早成熟。
②与小麦生产关系多数地区普遍缺N,严重缺P,施P增产效果较施N更为明显。
③缺P症状苗期分蘖少,叶色暗绿(叶鞘)发紫,无光泽,根系发育不良,呈“鸡爪根”不伸展,变成小老苗,发苗慢,抽穗开花延迟,千粒重下降。
3.钾①作用促进CH2O的形成与转化,使叶片中糖分向正在生长的器官输送,能提高小麦抗病,抗旱及抗冻能力,促进维管束发育,茎秆粗壮坚韧,抗倒伏。
②与小麦生产的关系部分地块缺K,中低田一般不缺K,高产田要补充K肥。
③缺K症状生长延迟茎秆矮、易倒伏,叶片尖端发生褐斑,逐渐向下蔓延,下部叶片早期干枯,根系生长不良,抽穗和成熟提早,落黄差,穗小,粒轻,品质劣。
4.微量元素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调节者,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都不能缺乏。
缺铁时则发生失绿现象,脉纹中间的叶肉组织呈黄色,而脉纹为绿色;缺Mg时,叶子起皱或卷起,生育期推迟;缺Ca时,根系发育停止;缺Mn时叶面有不规则的灰色、浅黄色、或浅褐色的斑点;缺Zn、Cu、Mo时植株都表现矮小,白化或死亡,缺B还导致雄性器官发育受阻,花粉败育,不能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