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狄仁杰的选拔任用看武则天用人之道_张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哲专题研究

公元660年,唐高宗病重,上至国家大事,下及民生琐事都不能审理,而武则天在太宗时就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自然成为高宗的得力助手。从那时起,“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1]。到705年武则天病逝,她实际执掌大唐政权将近50年。她的掌权一开始就同传统的关陇军事贵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培养一支既拥护自身统治,又能铲除异己的政治力量就显得极为迫切。

一、从狄仁杰科举出仕看武则天发展科举

(一)狄公科举出仕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630年出生于一个庶族官僚家庭,良好的教育背景为其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后以明经及第,步入仕途。在唐朝,科举考试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和相关注释就能中试,而进士则需要较高的才华和文学水平,因此进士“为时所尚”,莘莘学子都竞相攻取此科,所得人才也是最多的。但就进士而言,既可以博览群书积淀文学素养,又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多是世家子弟,不利于寒门学子的选拔。狄仁杰以明经出仕并且能两次拜相,这就与武则天重用寒门子弟,发展和改革科举制度密切相关。

(二)武皇革除选官弊端

武则天虽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但却以经商发

家,寒微的出身给她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诸多不便。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就曾因此极力反对她成为皇后。为提高武氏一族的政治等级和社会地位,她通过唐高宗下命修改《氏族志》,把武氏列入第一等级,但这一举措收效甚微。“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突厥默啜起兵进犯河北,武则天曾经希望以武氏女儿嫁与突厥可汗默啜以止兵革,但突厥以‘我可汗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为由,拒绝与武氏联姻”[2]。这一系列事件,加深了武则天与族望高贵的士族地主的矛盾,也迫使她在政治上开始寻求庶族地主的支持。

为此,武则天对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改革选官重心,“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犹与进士并列;咸亨之后,凡由文学一举子有司者,竞集子进士矣”[3]。由此拓展了人才选拔的来源,使许多有天赋的寒门子弟得以依靠自己的才学脱颖而出;其次,改革考试内容,“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4]。多方面选拔各种人才。690年首创殿试,亲自在洛成殿考问贡生,使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有效避免了结党营私和党派纷争现象。702年初,设武举以选拔将帅之才。另外,为了防止考官在考试中徇私舞弊,又颁布了《停试糊名考制敕》,令考生“试日自糊其名,

从狄仁杰的选拔任用看武则天用人之道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在武则天登上皇位及建立武周政权的过程中,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采取“拉拢庶族,打击关

陇贵族”的策略。而狄仁杰作为武则天时期最著名的庶族宰相,从对他的选拔、重用等方面也能窥视武则天的用人之道,这些举措在武氏政权的统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则天发展科举,广开仕途,一步步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大力提倡和鼓励举荐人才,为贤良之士实现治国抱负和政治才能提供了政治沃土。另外,她为排除异己,巩固统治,大兴酷吏,为其统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用人措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武则天;狄仁杰;庶族;士族中图分类号:K242.1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23(2013)02-0085-03

收稿日期:2013-05-13

作者简介:张欣(1989-),女,山西临汾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Jun.,2013Vol.12,No.2

2013年6月第12卷第2期

85

暗考以定其等第”[5]。这样,候选人的社会出身就不再成为影响选拔结果的条件,寒门学子也能凭借真才实学踏上仕途。据统计,“武则天亲擢宰相67人,门荫特恩入相的仅占10%,而明经、进士和杂色入流为相的占90%”[6]。狄仁杰等一批庶族地主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由门阀士族完全垄断仕途的局面。

二、从狄仁杰官至宰相看武则天选拔人才

狄仁杰由豫州刺史得以官至宰相,除了政绩突出为人称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夏官侍郎娄师德在武则天面前的极力举荐,而这也反映了武则天时期另外一个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天授元年,武则天派承抚使十人寻访诸道,搜揽人才,而时任豫州刺史的狄仁杰政绩突出,第二年,她破格将狄仁杰从一般的地方官员提拔到首席宰相的位置上。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武则天思贤若渴,处处搜荐有才能之人,而且一旦发现,则不吝官职,尽授予高官厚禄。此外,武则天为了寻求更多的有才之士,增加武周政权可用的统治人才,又先后颁布了《求访贤良诏》、《求贤制》、《搜访贤良诏》等三篇诏令。令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以此为己任,甚至把各级官吏应举荐的人数以硬性指标的形式分配下去,同时还鼓励官民自荐。《旧唐书·则天皇后》中记载:“其有志行可录,才用未申,亦听自荐。”[1]685年武则天又下诏:“内外百官九品以上及百姓有才能者皆可自荐。”[7]这就使得一批有才能但却出身一般的低等级官吏和身份低微的知识分子得以进入上层统治集团,一些有才能但却未及第的士人和乡村教师也都得以被选拔出来,让他们临时担任职务,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和考核之后,合格者就得以正式任命为官。

正是由于武则天思贤若渴,用人不疑,并大力提倡和鼓励人们举荐人才,因此上至宰相下至一些低级官吏都将推举贤达之士作为自己的责任。狄仁杰到中央为官后更是常常以荐贤为己任,他荐举的“桓彦节、敬晖、窦怀贞、姚崇等至公卿者数十人”[8],真正达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境界。对此,有人就曾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对曰:“荐贤为国,非为私矣。”[9]武则天对推举的人才也“不问贤愚,尽加擢用”,唯才是举,重用了包括狄仁杰在内的一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笼络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三、从狄仁杰位居“国老”看武则天爱惜人才

(一)狄公德高望重

狄仁杰为官初期一直在地方任职,他深知百姓疾苦,多次为民请命,宁州、豫州等地的百姓都很爱戴他,甚至还为他立祠以纪念他的功绩。武则天也很倚重狄公。据记载:“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入朝朝见时,免去其叩拜之礼,谓之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为了表彰狄仁杰的功绩,还赏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绣下“敷正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狄仁杰死后,她还哭曰:“朝堂空矣!”“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9]

(二)武皇善于纳谏

狄仁杰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诤臣。一次,武则天要造大佛,狄仁杰便上疏谏说,认为这样劳民伤财,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武则天听后说:“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9]便停止了这项活动。狄公一生中多次直言上疏,主要内容包括:任人唯贤,重用才能;省傜薄赋,与民休息,重视农业,抚恤百姓,宜宽征伐。禁造佛寺宫殿,反对宗教迷信等,这些都被武则天采纳接受,对武周政权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10]也正因此,促使武则天先后多次下诏,“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1]。

武则天不仅爱惜人才,更勇于承认错误。不仅不会仇视那些锋芒毕露,并敢于当面指责自己的大臣,还一再褒奖诤臣,所以,在她统治时期,谏诤之风盛行。除狄仁杰外,还有苏安恒上疏劝她还政于唐;朱敬则禁选美少年入侍,当面批评武则天生活腐化;侍御史周钜因宠臣薛怀义一些不合礼节的行为,将其流放等。她总是善于听取有利于巩固统治、繁荣经济、稳定社会的建议,从而使君臣相互匡辅,促进了武周政权的稳固。

四、从狄仁杰智斗酷吏看武则天保护直臣

(一)狄公蒙冤

武则天曾重用索元礼、来俊臣等一批酷吏充当自己的耳目,排除异己。狄公耿直的性格和严格执法的作风,势必与酷吏水火不容。史书记载:“长寿元年,左台中臣来俊臣罗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谋反。先是,来俊臣奏请降敕,一问即承反者得减死……狄仁杰既承反,有司待报行刑,不复严备。仁杰裂衾帛书冤状,置绵衣中,谓王

从狄仁杰的选拔任用看武则天用人之道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