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武则天的告密制度
历史趣谈武则天无字碑里的三个秘密 为何墓碑上会无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武则天无字碑里的三个秘密为何墓碑上会无字?导语:中国古代的每个帝王将相可能都有这样的愿望:活着的时候大富大贵,建功立业;死了以后有人能给自己树碑立传,流芳千古。
当然,遗臭万年的也中国古代的每个帝王将相可能都有这样的愿望:活着的时候大富大贵,建功立业;死了以后有人能给自己树碑立传,流芳千古。
当然,遗臭万年的也有不少。
但是,唯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没有希望能谁给她树碑立传。
在陕西咸阳有个古代帝王的坟墓叫乾陵,里头埋葬着两个皇帝,一个是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另外一个就是大周皇帝武则天。
这两口子葬在一个坟墓里边。
唐高宗李治那边立着一个碑,叫述圣记碑,就是讲述圣人事迹的碑。
这个述圣记碑上面有五千多字,是武则天给她丈夫写的。
可是,在她自己那里,虽然也立了个碑,而且碑上的格都打出来了——有三千多个格,意思是三千多字——但那上面却一个字都没有。
所以,后世武则天这个碑叫作“无字碑”。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份儿,没有任何一个帝王的碑文上是一个字都没有的。
有人说了,皇帝死后的碑一般都是下任皇帝立的,我们为什么会说是武则天自己给自己立的无字碑呢?这是因为这个石碑并不是后人立的,而是武则天活着的时候就建好的,也是她自己提出要求不在这个碑上面刻一个字的。
至于其中缘由为何,历史学家们经过多方考证也没有能够统一出一个标准答案。
第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功绩太多,用文字无法记述。
这种说法都没有史料记载,只是后人猜测。
那么,我们在这里可以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仔细说说,武则天是不是像民间传说的那样,认为自己功劳大得都没法用文字描述了,这才立了个无字碑。
生活常识分享。
武则天发明意见箱引发告密风
武则天发明意见箱引发告密风>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掌握了唐王朝的朝政大权。
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是由朝廷置匦,匦字读音为“轨”,其意思就是匣子。
因此,这个匦应该就是我国最早的意见箱。
说起来武则天是为了广开言路,征求意见,实际效果后来却变成了鼓励告密。
据《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记载: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为能及时阅读和处理这些意见,武则天特地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匦使院,隶属中书省,并以谏议大夫补缺拾遗一人任“知匦史”。
凡臣民有冤滞和匡正补过、进献赋颂的,皆可写成书面材料,分别投入不同的匦中。
《资治通鉴·唐纪》具体记述了匦的使用方法:“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申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技者投之。
”据称,由于设置了匦和匦使院,从此“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
然而奇特的是,当时武则天还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
”这可是十分优厚的待遇了。
这五品食的标准据《唐六典》:“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
”所以“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因为“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
第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二,说错了,也不追究,胡说八道,朝廷还管饭;即使造谣诬陷,残害无辜,照样有五品食吃,说不定还有五品官做,告密者还有什么顾忌呢?于是,告密风起云涌。
“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
尤其是武则天使用了来俊臣等一批酷吏,更是无法无天,滥杀无辜。
当时的官员或因入朝密遭掩捕。
每朝日,官员辄与家人诀曰:“未知复相见否?”一时,冤案无数,许多正直之士都是因为匦而遭到迫害以至于惨死。
这种黑暗持续了十几年,直到公元697年(神功元年),酷吏来俊臣等被杀后,才使这股告密之风渐渐落下帷幕。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故事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其在位时间长,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武则天历史故事,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1——武则天识小人武则天晚年时,各地天旱灾害不断。
信佛的武则天下令赈灾的同时颁布了一条禁屠令,禁止民间屠宰牲畜。
慑于武则天威严,全国上下无不遵守。
恰在这时,开国元勋秦叔宝家的孙媳妇一胎双子,喜事临门,摆了个满月酒宴请百官。
席间,秦叔宝突然想起了“禁屠令”这事儿,心中不免惴惴。
于是敬酒时对百官说:“若说禁屠令,今天不该有此宴。
可老母亲晚年喜得俩曾孙,实在高兴。
既然各位来了还希望尽情喝酒的同时,多多包涵!”在场的人无不答应。
可这一说偏偏提醒了来吃酒的傅游艺、杜肃两个小人。
二人相视一笑,心里有了小九九。
散席时,神不知鬼不觉地各揣了一个肉包子。
两人其实跟秦家无仇无怨,只是觉得邀功请赏的机会到了。
第二天他们就向武则天密报此事。
添油加醋的同时,还将两个肉包子呈上。
武则天立即宣秦叔宝的儿子秦怀玉和其亲家上殿。
问明此事后,让人拿出俩肉包子让他们辨认。
秦怀玉和亲家一见大惊失色,急忙叩头谢罪。
武则天此时却笑了起来:“我禁止屠宰,只是禁止无端地屠宰,像你们家有这么大的喜事。
理应庆贺,屠宰并不过分。
今天叫你们来,只是告诉你们,请客时不要什么人都叫。
”武则天顺手指了指旁边的傅游艺、杜肃说,“像这样表面应承,却偷揣包子出来的人,就不要叫。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2——历史的温度有一年,武则天下令禁止屠宰牲畜。
有一位左拾遗,姓张,恰巧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
他想瞒着皇帝,小范围内庆祝一下,于是悄悄宰杀了一只羊。
然后,邀约平时要好的几个同事来吃饭。
大家都秘密地来了,自是一番庆贺,然后,推杯换盏,饱餐了一顿羊肉。
朋友当中,有一个人叫杜肃,官拜补阙,跟左拾遗一样,都属于监察部门。
中国的告密制度
中国的告密制度一、引言在中国古代,告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安全管理手段,发挥了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古代告密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以期对这一神秘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古代告密制度的发展历程1.起源: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设立了专门的举报机构,负责查处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
当时,举报机构直接向国家最高领导人负责。
2.秦汉时期:秦朝实行严密的告密制度,加强对官员和百姓的监控。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做法,并在地方设立“举报亭”,鼓励民众互相监督。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告密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设立了专门的举报机构“捉搦使”,并规定举报人可获得一定的奖励。
4.宋朝:宋朝时期,告密制度逐渐完善。
设立了“监司”、“提举”等职务,负责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降低举报门槛。
5.明朝:明朝时期,告密制度达到顶峰。
设立了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强化了对官员和百姓的监控。
此外,明朝还实行“奸党罪”,严惩举报人。
6.清朝: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告密制度,但在举报机构设置和举报奖励方面有所调整。
同时,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降低举报门槛。
三、中国古代告密制度的主要特点1.权力集中:告密机构直接向国家最高领导人负责,体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严密监控:通过对官员和百姓的严密监控,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3.奖惩分明:设立举报奖励制度,激发民众的举报积极性;同时,严惩举报人,防止恶意举报。
4.依法治国:告密制度遵循国家法律,确保国家的正常运行。
四、中国古代告密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1.演变:从西周到清朝,告密制度在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完善。
2.影响:告密制度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容易导致权力滥用、损害民众利益。
五、结语中国古代告密制度是国家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虽然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借鉴古代告密制度的经验,建立健全国家安全管理体系,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告密制度及其影响_历史师范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告密制度及其影响_历史师范
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朝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她的统治极具
争议性和标志性。
在她统治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其中告
密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武则天在位期间,极度重视维护政权的稳定和自身的地位安全。
而告密制度就成为她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
这种制度主要是对
百姓之间的举报行为进行鼓励和奖励,以挖掘出隐秘的反抗势力,
甚至是动摇她权力基础的异端思想。
具体来讲,武则天实行的告密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设
立告密机构,负责接受百姓的告密信件或口头举报,二是举报者可
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从而吸引更多的百姓参与告密活动。
三是对于
被告发者,如果证据确凿,一般会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包括软禁、监禁、贬官甚至斩首等。
然而,这种告密制度的实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奖惩不当可能导致大量的冤假错案;其次,告密制度可
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打击了社会上的独立思考和言论自由;再次,告密制度也会给地方官员带来压力和不必要的繁琐工作,影响
了地方治理效率。
总的来看,武则天时期的告密制度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政策,同
时也是一个非常典型和特殊的历史现象。
它对唐朝社会和政治格局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提醒我们探讨如何处理好政权稳定与社
会自由的关系。
易中天:武则天的告密制度
易中天:武则天的告密制度编者按:本书是“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之一种。
本书勾沉史实,从文化角度品评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独具只眼,新颖的评说、生动的文笔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
而这一章则着重描写了武则天的政治手段,让读者从故事中还原了历史真相。
武则天赢了,但赢得并不光彩。
因为她在这一场较量中,使用了最可耻的手段——告密,建立了最卑劣的机制——告密制度。
告密肯定是人类社会中最卑鄙下流的行为之一。
无论武则天是出于何种动机奖励告密,无论这些动机如何地被说成是迫不得已或冠冕堂皇,也无论武则天登基后做了多少好事,有过多少贡献,为她奖励告密而作的任何辩解都是最无耻的谰言。
我们可以不苛求武则天这个人,但不能不谴责告密。
告密和举报是不同的。
举报出于公愤,告密出于私欲;举报出于正义,告密出于邪恶。
告密的动机无非两种:或是陷害他人,以泄私愤;或是邀功请赏,讨好卖乖。
反正不是为了损人,就是为了利己。
而且,告密往往意味着出卖。
因为只有告发最隐秘之事才是告密,而若非关系极为亲密者,这些事情又何以知晓?可见告密不仅是报告秘密,也是告发亲密,或者说是出卖。
历史上那些告密者,不是卖主求荣,便是卖友求荣,不是出卖亲人,就是出卖同志。
所以,告密之风一开,社会风气就会迅速污染,人类那些美好的情感,如亲情、爱情、友情,便都荡然无存了。
武则天当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她的告密制度,便是以举报之名出笼的。
她最初的做法,是在庙堂的四周各放一个类似于信箱的东西——铜匦,分别收集劝农务本、朝政得失、申冤告状和天象军机四个方面的常人表奏,颇有些广开言路、下情上达的意思。
她自己也声称:“铜匦之设,在求民意畅达于朝廷,正义得张于天下。
”可惜,在专制政治体制下,这些说法即便不是掩人耳目,也会变成一纸空文。
真正的民意并不可能反映上来,反映上来也不会被采纳,邪恶反倒可能假正义之名横行于天下。
原因就在于体制是“君主”而不是“民主”。
女皇武则天为何能够两次宽恕上疏请她退位者
女皇武则天为何能够两次宽恕上疏请她退位者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舞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
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
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供应便利,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
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
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状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
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
在历史上,以高官级别上疏指责国君过失者,已是凤毛麟角;而以草根身份两次上疏请皇帝退位者,唯恐也只有唐朝的苏安恒了。
苏安恒(?—707),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史书称他“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
虽然是一介平民,且无任何政治背景和门阀优势,但苏安恒却有一颗拳拳忠唐之心,尤其对武则天篡位一事骨鲠在喉。
由于身份限制,苏安恒始终没有机会当面上疏;于是,铜匦成了他冒死进谏的渠道。
长安元年(701)八月,苏安恒上《请复位皇太子疏》。
内容主要有两点:一,他认为武则天年事已高,处理繁重的国事,不利于圣体安泰;而皇太子年富力强,不如禅位于太子,自己安享天年。
二,他主见将武氏诸王全部降为公侯,任其闲居,同时要将二十多个李姓子孙全部裂土封王。
苏安恒还威逼似的说,假如不这样做,一旦陛下死后,武氏诸王将难以自处(《全唐文》)。
对此,武则天“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资治通鉴》)。
次年(702)五月,苏安恒又上《请复位皇太子其次疏》。
与上次相比,这份奏疏措辞尖锐,态度激烈。
苏安恒认为,武周政权“运祚将衰”,完全是因武则天“微弱李氏,贪天之功”而致。
他讽刺武则天占据皇帝宝座,是“鸠占鹊巢”。
假如连续这样,“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他劝武则天尽快将神器归还李家,否则“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全唐文》)。
武则天既“不纳”,也“不之罪”(《资治通鉴》)。
苏安恒两次上书的目的很明确,即女皇禅位,恢复李唐。
武则天与理匦信访制度
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以五品官员的食品标准接待是相当诱 遍于近甸膏腴”。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部分农民失去私有土地沦为
人的了,据《唐·六典》载“: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 奴隶,这样一来,底层民众与统治政权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化。二是
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这与当时老百姓 通过兼并土地而涌现的一大批普通地主对现状不满,尤其是对贵族
“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 载“:汉时赵广汉为颖川太守,设缿筩,言事者投书其中,匦亦缿筩之 闻”[1]6433,以利于百姓能够申冤。“立肺石”,即站在红石头上,此制始 流也。梁武帝诏于肺石、谤木之旁各置一函,横议者投谤木函,求达
设于西周,《周礼·秋官》“:以肺石远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 者投肺石函,即今之匦也。”此材料说明唐前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规
则是古已有之。唐代是我国古代信访制度相对完备的朝代。唐初就 匦由专职官员管理,以确保言路畅通,下情上达,称为“知匦使”和
已经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确立了“邀车驾”“、挝登闻鼓”“、立肺石”、 “理匦使”。投匦制度开辟了一条最高统治者了解下情的渠道,在我
“上表”等信访方式,并由相应官署或官员受理臣民的申冤上访。“邀 国信访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批评性“信访”,因此类信访要求对朝政和时事不能诬陷、虚构,要 法审判职能。当御史中丞或侍御史再兼理匦使,拥有办理匦使院转
实事求是,故冠之以“信”。西方申冤匦受理吏民上书申斥性“信访”, 来的信访案件的法定职能时,其监察百官的功能也就大大加重了。
因要求公正、正义,故冠之以“义”。北方通玄匦受理吏民上书检举揭 换言之,理匦信访制度的设置并和谏官制度、御史台监察制度相结
历史趣谈:唐朝武则天究竟是怎样整肃吏治及整治贪官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武则天究竟是怎样整肃吏治及整治贪官的
导语:1、设立铜匦(举报箱) 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于是四方告
1、设立铜匦(举报箱)
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在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除了极少数肆无忌惮的酷吏和内宠外,官员们只好收敛起贪赃枉法之心。
2、分设肃政左右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唐初沿袭隋制,朝廷最高的监察部门是御史台,负责检查自宰相以下各级官员遵法守纪的情况,举报弹劾处理各类违法乱纪的官员,武则天将御史台改为肃政台,不仅增置监察官员,而且加强其监察职能。
武则天刚一登上帝位,就将原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专司纠察中央百官和军旅,另外增设右肃政台,专门负责京畿地区和地方各州县官员的按察,并将监察官员由此前的十八人增至四十人,旋即又打破“左以察朝廷,右以澄郡县”的格局,使左、右两台迭相纠正,左台官员亦兼察州县。
与此同时,为使监察的运作有法可依,武则天命令尚书省刑部侍郎韦方质起草了专供考查地方官员用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由于武则天时代的监察官员有相当一部分是酷吏,且被赋予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地方官员畏之如虎,所以胆敢以身试法、搞各种腐败行为者少而又少。
特别是到了武则天后期,风闻朝廷使者到来而自杀的地方官员,史不绝书,可见这种监察制度的威慑力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上历代皇帝的听力与口才都不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历代皇帝的听力与口才都不行导语:我想用“十聋九哑”来形容中国历代皇帝的听力与口才可谓恰如其分。
所谓“十聋九哑”并非指中国历代皇帝先天多有残障,而是因为他们获取信息我想用“十聋九哑”来形容中国历代皇帝的听力与口才可谓恰如其分。
所谓“十聋九哑”并非指中国历代皇帝先天多有残障,而是因为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中国历代人物不论英雄狗熊,一旦成为皇帝,就基本上养尊处优于宫廷内,长期处于“鸟笼”状态的人,听力与口才好得起来吗?如果一个人听力不行,他怎么会有口才呢?说中国历代皇帝的口才不行,关键是因为“聋”——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虽然分“大小两道”,但两通道却狭窄得可怜。
“大道消息”不外乎层层官府的奏折,而“小道消息”就是少数“亲信”的“密告”。
由于地方官府代表的地主集团巧取豪夺的本性所决定,编织欺上瞒下的花样谎言几乎成为他们的本能,其真实性通常不是半信半疑、而是完全可疑。
而皇帝“亲信”的“密告”真实性怎么样呢?不仅同样可疑,而且还有“三人成虎”般的可憎!有武则天与朱元璋两个“告密时代”的崩塌为证——历史记录浓重一笔,三人成虎的告密“黄金期”发生在中唐武则天的“大周”时代。
武则天的“大周”时代,告密者都生逢其时。
武则天作为女皇的特别统治手段,就是鼓励朝野上下检举、掀起一代告密之风。
和告密珠联璧合的,就是酷吏横行。
这些酷吏多是靠告密发的家,所以“狗咬狗”很是流行。
大家知道成语“请君入瓮”就是发生在两个告密专家即著名酷吏周兴和来俊臣间的故事,当时的官员就是通过“狗咬狗”来“斗智斗勇”。
在告密的“黄金时代”,人人都似卧底,人人生活在恐怖中,大家见了面也不敢打招呼。
告密之风在武则天统治期间盛行十几年,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告密史
南汉大宝二年(公元959年)秋,17岁的荒淫皇帝刘长(左金右长)正在宫中与赐名“媚猪”的波斯女及嫔妃宫女玩耍嘻乐,突然,宦官许彦真神色紧张地跑进来,他跪伏于地,声称尚书右丞参政事(副宰相)钟允章在外谋反。
原来南汉重用宦官,有“太监王朝”之称,钟允章秉政后肃整纲纪,几次奏请诛除几个声名狼藉的宦官,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这一天,钟允章去南郊巡视祀天的祭坛,他与礼官登坛后,四顾指挥摆设神位,许彦真望见,大呼:“这是谋反!”于是拔剑升坛,钟允章迎头喝叱,许彦真驰走进宫。
刘长闻报后,不辨真假,下令将钟允章逮捕入狱,并派礼部尚书薛用丕负责审讯。
钟允章与薛用丕是相交多年的朋友,便泣不成声地对他说:“吾今无罪,自诬以死固无恨,然吾二子皆幼,不知父冤,俟其长,公可告之。
”没想到薛用丕竟将此话告诉了许彦真,“彦真闻之,骂曰:…反贼欲使尔子报仇邪?‟复入白长,并捕二子系狱,遂族诛之”(《新五代史.南汉世家》),钟允章因朋友的出卖而遭灭门之灾。
三年后许彦真也被宦官龚澄枢使人告发“谋反”,全族被诛。
一、“告奸连坐”与“亲亲相隐”“告密”,又可称为“告发”、“告讦”、“告奸”等,指向上司或有关部门揭露、揭发别人的隐私或短处。
“告密”是为社会上的多数人所不齿的行为,但在几千年里却如长了翅膀的瘟疫虐行于大地,催残和折磨着无数人的肉体和心灵。
中国成了“告密者”的天堂和乐土,“告密”成为缠绕中华文化挥斥不去的梦魇。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告密者”是崇侯虎,那是商纣王时代,距今约3100年。
纣王任命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的女儿被纣王纳入后宫,因为不喜淫乐,纣王就把她杀掉,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争辩几句,也被做成肉干,“西伯昌闻之,窃叹。
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史记.殷本纪》)。
崇侯虎能知道姬昌背后叹息一事,可见他和姬昌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但为了讨好纣王,竟干起了出卖朋友的下作事。
姬昌心怀宏图大略,被囚七年里忍辱负重,甚至在长子伯邑被纣王杀死、作成肉羹时,“文王食之。
有关武则天的故事1000字
有关武则天的故事10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有关武则天的故事1000字武则天故事。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模棱两可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夺取帝位的过程中任用酷吏,屡兴大狱,冤杀了许多无辜。
宗室贵戚、朝臣文武经常突遭逮捕族诛,死者不可胜数。
她为了查获谋反者,创立了告密制度,在朝堂设置一个铜匦,中分四隔,上面各有孔穴,其中一隔专门收受告密文书。
从此,告密之风盛行,弄得人人自危,朝不虑夕。
当时宰相之中,有个名叫苏味道的人,本是一位文学家。
此人处事圆滑,身居相位,出入朝廷数年,只用心于附顺权势,求得自己太平。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正月,内史李昭德获罪,苏味道受到牵连,被贬为集州刺史。
他满怀沮丧,千里迢迢去集州赴任。
后来,苏味道一度被召回,官复原职,过不数年又获罪下狱。
那时拘押三品以上大官的监狱叫做“三品院”,名为入狱,其实和住在家里差不多。
苏味道不敢骑马,徒步来到“三品院”,在门口遇见被革职下狱的同僚张锡。
张锡在狱中像没有什么事似的,饮食起居和平日一样。
苏味道则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他不敢高卧,只在屋角摊一席地铺,一日三餐不进荤腥,用些粗茶淡饭而已。
有人将狱中情形密报武则天。
于是,武则天赦免了苏味道,让他官复原职;同时,将张锡流放岭南(唐初十道之一,以在五岭之南得名)。
苏味道重又蟒袍加身,心里暗自庆幸。
这时正是暮春三月,忽然天降大雪。
他声称这是祥瑞之兆,兴冲冲率领百官入宫朝贺。
苏味道三呼万岁,带头颂赞皇恩浩荡,喜雪遍泽。
不料,有位敢讲真话的侍御史出班奏道:“暮春阳和布气,草木发荣,而寒雪为灾,岂得诬以为瑞。
朝贺者都是谄谀之士!”寥寥数语,像一阵冷风吹散了金銮殿上一片虚假的颂德歌功之声。
武则天拂袖起身,罢朝而去。
苏味道讨个没趣,讪讪地走出朝门。
回到官邸,有个亲近的门生求见,向他请教为官之道。
苏味道长叹一声,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他沉呤半晌,伸手握住座椅上的棱角,郑重地说道:“处理事情,千万不要做出明白的决断,否则,一有错误就要获罪受罚。
只要像用手摸棱这样,把棱木的正反两面都抓在手里就可以了。
”这番话后来传扬开去,人们因此私下替他起了个诨号叫“苏模棱”,又称他为“模棱宰相”。
一个告密者的下场
一个告密者的下场作者:宋石男来源:《领导文萃》2015年第18期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五月初一,下令禁止天下宰杀牲畜及捕捉鱼虾。
时江淮大旱,粮食歉收,百姓却不得捕鱼捉虾,饿死的人很多。
右拾遗张德生儿子办喜事,偷偷宰了只羊请同事会餐。
补阙杜肃也被宴请,悄悄藏起一个羊肉饼,归后上书告发。
第二天,武则天上朝,对张德说:“听说你生了个男孩儿,挺为你高兴。
”张德拜谢。
武则天忽问:“可你请客的肉是从哪儿来的呢?”张德大惊,叩头服罪。
武则天说:“我下令禁止天下屠宰,但红白喜事不在其列。
不过,以后你请什么人来吃饭,也该有所选择。
”跟着就拿出杜肃告密的奏表让大家看。
杜肃无地自容,满朝官员都鄙视杜肃,想要吐这个告密者一脸口水。
由这个故事可以窥见,唐代官场已有告密习气,但告密被视为很不体面的事,即使是统治者本人,也对告密者甚为不齿。
君主鼓励臣下告密,甚至正式建立告密制度,大约要到清代。
这一制度学界通常唤作“密折奏事”,创自康熙,由雍正发扬光大。
学者杨启樵认为,密折奏事是皇朝统治者推行专制政治的有效手段:其一,皇帝可以直接处理庶务,强化其权力;其二,皇帝可以借此有效控制官员,使他们互相牵制,只管效忠。
笔者近日读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所编《李煦奏摺》,略窥个中情节,检点二三有滋味之事件,表而出之。
李煦,康熙朝官员,1693年出任苏州织造,《奏摺》选录即为该任期内之密奏,其个人专折数目居当朝之首。
清代沿袭明制,于江宁(南京)、杭州、苏州三地各设织造官一名,通称江南三织造。
其人选均由内务府中点派,虽然品级不高,一般是正五品或从五品,但系钦差大臣,且可专折奏事,故具特殊地位。
康熙一朝的江南三织造,均为玄烨心腹担任,充当金牌耳目,专打小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李煦担任苏州织造时,江宁织造为其妹夫曹寅(曹雪芹祖父),杭州织造为孙文成(曹寅母系亲戚)。
考李煦之奏折,多为报告雨水、米价、田禾收成等农业经济的要素状况,占了总数的八成以上。
古人举报官员的那些事儿
古人举报官员的那些事儿作者:唐蕾王凡来源:《公务员文萃》2014年第03期我们都在电视上看过击鼓鸣冤、冒死拦御驾,其实,古代真实的举报远不止这么简单……为了征集到举报线索,统治者在公堂和民间设了各种举报工具,诽谤木、登闻鼓、铜匦……御史大夫负责“举报”官员中国古代政治上的监察,是以君主任用御史作耳目开始的。
御史,最初是王室事务总管的属官,以后逐渐演变为中国专制社会监察官的一般通称。
御史大夫专职“举报”官员,那么,举报的信息是从何而来呢?除了御史主动查以外,官方也设立了很多征集渠道,当事人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来进行举报。
我们来认识几种举报所用的器具。
缿筒:最早的举报箱据史籍记载,远在尧舜之时,就有了让百姓议政的“进善之族、诽谤之木”,舜继位后,在朝廷前设立木牌,名“诽谤木”,让百姓把批评意见写在木牌上,也叫做“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
”那时候“诽谤”的意思,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诬陷,而是“责过失、论是非”。
汉代君主又将谤木改成了“桓木”。
汉朝时,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举报箱。
这是由汉宣帝时的名臣赵广汉创立的。
他到颍川任郡守时,发现颍川土豪结党营私,鱼肉百姓,而民众敢怒不敢言,不敢直接到官府进行举报,赵广汉决定彻底治理,他令人制成了一个接受信件的器具,叫做“缿(xiàng)筒”,形状像瓶子,上面有个小孔,可入不可出,就像我们熟知的存钱罐。
举报箱设立以后,赵广汉便令部下拿到各地悬挂,并张贴告示,鼓励民众投书举报,保证为他们保密。
官吏和群众纷纷写信反映土豪劣绅的不法行为,赵广汉根据举报的线索,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掌握真凭实据后进行了严厉打击,使奸党散落,稳定了社会安定,赵广汉也因此名声大振。
登闻鼓:击鼓升堂是包拯所定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的场面,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登闻鼓也是举报的一种器具。
追溯登闻鼓的源头,有一说是西周时期的路鼓,是申诉者打击宫门外所设的鼓,由专门受理路鼓的人先倾听申诉,再告知于周王,学界一般认为,路鼓是后来“登闻鼓”制度的前身。
关于武则天设置的铜匦及糊名问题
年)
“
有 飞 骑 十余 人 座未 散
。 ’, ,
:
`
知 别无勋赏 呈
.
不若 奉庐 陵
,
一人 起
,
出诣 北 门 告 之
。
皆捕
系羽 林 狱
言者 斩
余 以 知 反 不 告 皆绞
, .
告 者除 五 品 官
. ,
。
告 密 之 端 自此 兴 矣
.
L
: “
武 则 天 时 告 密 之 风 盛 行 的原 因
后 自徐 敬 业 之 反 服
比 《中 国 历 史 三 百 题 》 早 几 年 出 版 的 《隋 唐 五 代 史 》 把 设 置 铜 巨 作 为 武 则 天 巩 固 统 治 的 一项措 施
曰 延恩
,
并 引 用 《资 治 通 鉴 》 的 记 载
,
,
认为 设 的 也 是 四 个 铜 巨
,
:
“
… … 第五
;
,
置四匪
,
,
其东
献赋 颂
求仕 进 者 投 之
使
“
诣行在
虽农夫 樵人
,
.
虞 于客馆
。
”
并 且 告对 了 可 以 升 官
. .
告 错 了也 不 治 罪
。 ’ ,
所
言或称 旨
则不 次除 官
.
无实者不 问
于 是 四 方 告密 者 峰 起 中间分成 四 隔
.
人 皆重 足屏息
L
综上所 述
武 则 夭 设 置 的铜 匪 是 一 个整 体
,
可 以 从 四 面分 别投入 不同 的
一室的 四 面 四个 门
易中天:封建必不专制,专制必非封建
易中天:封建必不专制,专制必非封建──《易中天文集》第十一卷前言解读需要审视,而审视需要怀疑,特别是要怀疑那些流行的说法。
实际上,流行未必正确。
比如“封建专制主义”,就很可疑。
为什么?因为封建必不专制,专制必非封建。
什么是“封建”?封,就是划定疆域,分配领地;建,就是建立政权,指定领主。
天子把天下分成若干“国”,划定一个范围,指派一个国君(诸侯),然后世袭,叫“封土建国”。
诸侯再把“国”分成若干“家”,也划定一个范围,指派一个家君(大夫),然后世袭,叫“封土立家”。
这就是“封建”,是周代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我称之为“邦国制”。
秦汉以后的制度,则是“帝国制”。
帝国与邦国的不同,首先就在于是否封建。
邦国是一定要封建的,天子封建诸侯,诸侯封建大夫。
帝国则一定是不封建的。
就算封王封侯,那也是荣誉称号;就算封了土地,王侯们也只是地主,不是领主。
他们对那块土地,只有财权,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
这,充其量只能叫做“封而不建”。
实际上,帝国实行的是“郡县制”,邦国实行的才是“封建制”。
天子封建诸侯以后,诸侯如何“治国”,天子是不管的。
诸侯封建大夫以后,大夫如何“齐家”,诸侯也不管。
然而在帝国时代,州官如何治州,县官如何治县,皇帝或朝廷可是要管的。
就连谁去当那县官州官,也归皇帝或朝廷任命,不能世袭。
所有的权力,仍然归于中央,州县不过代理。
显然,帝国制或郡县制,是“集权制”。
邦国制或封建制,是“分权制”。
真正的“封建社会”,连集权都做不到,又哪来的“专制主义”?同样,把秦汉唐宋元明清,都称之为“封建社会”,也成问题。
因为秦汉以后就不“封建”了,怎么还是“封建社会”?所以,今后遇到这类说法,我们至少也得问一句:是这样吗?其实就连帝国时代,也未必都专制,也有不专制的。
大体上说,明清以前,是有时候专制,有时候不专制,或者专制得开明。
比如按照唐代制度,一道命令,如果不经政事堂会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就直接由皇帝发出,是不合法的。
历史趣谈为什么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主政时期告密之风盛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什么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主政时期告密之风盛
行?
导语:有一段时间,网上许多人都在讨论中国的“告密文化”,论者言之凿凿,说“告密”属于国民劣根性,传统文化是滋生“告密”的沃土难不成“
有一段时间,网上许多人都在讨论中国的“告密文化”,论者言之凿凿,说“告密”属于国民劣根性,传统文化是滋生“告密”的沃土——难不成“告密”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而“被告密”则是我们摆脱不掉的历史宿命?但细一想,又觉得不对。
以笔者的了解,在传统社会,告密行为一直是受到主流文化排斥的,中国的主流文明与其说是“告密文化”,不如说是“反告密文化”。
过去处于主流、正统地位的儒家文明,对告密行为可谓深恶痛绝。
孔夫子曾问他的弟子子贡:你最讨厌哪些行为?子贡说:“恶徼以为智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这里的“讦”,即告密。
将告密当成正直的表现,是子贡最厌恶的行为之一。
发生在亲人、朋友之间的告密行为,由于直接破坏了小共同体最基本的人际信任,挑战了人伦底线,更是受儒家抵制。
曾有人告诉孔子:我们那里有个正直的人,发现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便跑到官府举报了。
孔子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亲亲得相隐匿,社会的人伦底线才不会被突破。
用汉宣帝的话来说:“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
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亲亲相隐”的原则自此列入中华法系,并历代相沿。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中天:武则天的告密制度编者按:本书是“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之一种。
本书勾沉史实,从文化角度品评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独具只眼,新颖的评说、生动的文笔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
而这一章则着重描写了武则天的政治手段,让读者从故事中还原了历史真相。
武则天赢了,但赢得并不光彩。
因为她在这一场较量中,使用了最可耻的手段——告密,建立了最卑劣的机制——告密制度。
告密肯定是人类社会中最卑鄙下流的行为之一。
无论武则天是出于何种动机奖励告密,无论这些动机如何地被说成是迫不得已或冠冕堂皇,也无论武则天登基后做了多少好事,有过多少贡献,为她奖励告密而作的任何辩解都是最无耻的谰言。
我们可以不苛求武则天这个人,但不能不谴责告密。
告密和举报是不同的。
举报出于公愤,告密出于私欲;举报出于正义,告密出于邪恶。
告密的动机无非两种:或是陷害他人,以泄私愤;或是邀功请赏,讨好卖乖。
反正不是为了损人,就是为了利己。
而且,告密往往意味着出卖。
因为只有告发最隐秘之事才是告密,而若非关系极为亲密者,这些事情又何以知晓?可见告密不仅是报告秘密,也是告发亲密,或者说是出卖。
历史上那些告密者,不是卖主求荣,便是卖友求荣,不是出卖亲人,就是出卖同志。
所以,告密之风一开,社会风气就会迅速污染,人类那些美好的情感,如亲情、爱情、友情,便都荡然无存了。
武则天当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她的告密制度,便是以举报之名出笼的。
她最初的做法,是在庙堂的四周各放一个类似于信箱的东西——铜匦,分别收集劝农务本、朝政得失、申冤告状和天象军机四个方面的常人表奏,颇有些广开言路、下情上达的意思。
她自己也声称:“铜匦之设,在求民意畅达于朝廷,正义得张于天下。
”可惜,在专制政治体制下,这些说法即便不是掩人耳目,也会变成一纸空文。
真正的民意并不可能反映上来,反映上来也不会被采纳,邪恶反倒可能假正义之名横行于天下。
原因就在于体制是“君主”而不是“民主”。
民作主,民意当然就是天意;君作主,则天意也无非君意。
这样,即便有种种广开言路的措施,也完全不顶用的。
因为说不说固然由民,听不听却完全由君。
君主既然是言论是非的最高仲裁者,则君主一人之好恶,也就成了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这样一来,大家当然都拣君主爱听的话说,投其所好,以谋私利,以防不虞。
如此,则所谓“民意畅达,正义伸张”云云,也就成了自欺欺人的鬼话。
君主们爱听什么话呢?无非吹牛拍马和挑拨离间。
因为专制君主都有两个通病,一是自以为是,二是疑神疑鬼。
所以,专制君主的身边,总少不了两种人,一是马屁精,二是告密者。
马屁精保证他感觉良好,告密者保证他不遭暗算。
即便所告之密,不过臣下们的相互攻击,也很不错。
臣子们越是互不相让,互不相亲,皇上的君位就越安全。
臣子们如果团结一致,那他这个君可就真是孤家寡人了。
所以,历朝历代的君王,几乎没有一个不爱听人吹捧,也没有一个不爱听人告密的。
不过,歌功颂德的话不妨公开来讲,投入那铜匦之中的,便十有八九是告密。
武则天不一定欣赏告密,却需要告密。
她必须查清哪些是暗藏的反对派,也希望朝廷的大臣们狗咬狗。
对于这一类的权术,她是很在行的。
因此她故意把举报和告密混淆起来,而且故意对举报不实者不予追究。
这就不但是奖励告密,而且是鼓励诬告了。
道理很简单:告别人一下,运气好一点,没准能扳倒仇人,或捞他一把。
运气不好呢,也没什么损失,岂非不告白不告?其实在这最黑暗的年代,几乎没有什么人会“白告”。
因为武则天不仅建立了告密制度,而且豢养了酷吏集团。
这些人比武则天还要喜欢告密者。
他们自己就是靠告密起家的,是“告密专业户”,对告密自然有一种“职业兴趣”,和其他告密者也原为一丘之貉,很欢迎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结为狐朋狗党,或雇为打手耳目。
再说,如果没人告密,他们就没有事情做,岂不是要砸饭碗?这些王八蛋原本就恨不得没事找事,无风也兴三尺浪,现在既然有人告密,岂有不炼成大狱之理?结果,某人只不过撇了一下嘴巴,到他们那里就变成了诽谤朝廷;某人不过只是发了几句牢骚,到他们那里就变成了妄图谋反。
犯人不肯招供么?他们有的是办法。
一是集体诬告,即买通雇佣一批告密者,在不同的地方一起告发,众口一辞地诬告某人谋反,使不明真相者信以为真,被诬告者有口难辩。
二是严刑逼供。
比如索元礼、来俊臣的刑具,光是大枷就有十种,名称也十分吓人,有“死猪愁”和“求即死”等等。
常言说“死猪不怕开水烫”,又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酷吏的刑法既然能让死猪发愁,恨不能马上就死,可见比开水还厉害,比死亡还可怕。
第三种办法更便当,就是一刀砍下犯人的脑袋,然后在预先写好的供词上按下犯人的手印。
有这么多办法,什么案子不能小题大做,变成必须从重从快的大案要案?实际上酷吏们不把案子做大也是不行的。
因为武则天嘴巴上说要听取民意,其实只对谋反案有兴趣。
既然是谋反,那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了,非得有谋反集团不可。
于是,只要有一人被密告谋反,他的亲人、朋友、同僚也都得跟着倒霉。
这样一来,恐怖的气氛便立即传遍全国。
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在某一天被告发,也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在某一案件中被牵连。
然而武则天的政权并没有垮台。
相反,在她登基之后,新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还当真出现了新的气象。
这些成就甚至连武则天的敌人也无法否认,而且被视为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其实这事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武则天一当上皇帝,便迅速地调整了政策,由高压一变而为怀柔,由恐怖一变而为开明。
这既是武则天高明之处,亦无妨看作她本性所然。
武则天毕竟不是嗜血成性的杀人狂,而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
她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政策,就像人们头顶上的天空一样,有时候和风细雨,有时候雷霆万钧。
生与杀,爱与恨,宽容与忌刻,抚慰与整肃,全都取决于政治的需要。
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这个非凡的女人不惜翻云覆雨,左右开弓,也不惜出尔反尔,翻脸不认人。
武则天在临朝称制之初曾对臣下说过:“朕情在爱育,志切哀矜。
疏网恢恢,实素怀之所尚;苛政察察,良素心之所鄙。
”这话一半是真一半是假。
武则天确实并不真心喜欢苛政,也不真心喜欢那些卑鄙下流、阴鸷歹毒的小人、酷吏和告密者。
任何一个可以称得上“雄”的人,无论他是英雄、豪雄、枭雄、奸雄,在内心深处都不会喜欢这些东西。
所不同者,仅在于有些雄者完全拒绝这类下流角色,有的则把他们视为粪桶便器一类的东西,不可没有,但可利用而不可重用。
武则天就是这样。
她手下最有名的三个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官阶都不高,职位都不重。
除了罗织罪名、诬人谋反,也没别的什么权力。
道理很简单:第一,这些家伙能力不强,学问不多,人望不高,靠他们治国根本就不行,而女皇陛下并不愿意自己的国家紊乱无序、民不聊生。
第二,这些家伙都是鹰犬,而鹰犬是不能喂得太饱的。
喂得太饱,他们就不抓狐狸和兔子了。
武则天对告密者的厌恶使她忍不住要捉拿一下这些王八蛋。
当然,只能挑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来发难,挑那些不太重要的家伙来开涮。
如意元年亦即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则天为了表示虔心礼佛,心血来潮,下令禁止屠杀牲畜和捕捞鱼虾(这项禁令在八年后因凤阁舍人崔融的劝谏而被废止)。
右拾遗张德因为喜得贵子,违禁杀了一只羊,宴请同僚,结果被一个前来赴宴的人告发。
武则天却在朝会上将告密信交给张德观看,还对他说:以后请客,最好先看清人头,不要把好酒好菜拿去喂了背后咬人的狗。
众目睽睽之下,那个名叫杜肃的告密者当众挨了一耳光,脸上火辣辣,心里灰溜溜,从此抬不起头来,再也没脸见人。
武则天这件事做得似乎不怎么地道。
禁屠的命令是她下的,告密的风气也是她鼓励的,现在却把告密信交给被告看,岂非存心推翻自己的主张,而且故意出卖自己的走狗?但对待那些卑鄙下流的告密者和出卖者,没有什么比当众揭露他们出卖他们更大快人心了。
正如战争只能由战争来消灭,出卖也只能由出卖来遏制。
而这种大快人心的效果,又正是武则天的政治需要。
此刻的武则天,已不是当年那个临朝称制、名不正言不顺的代理皇帝,而是堂堂正正的大周圣神皇帝了。
新王朝要有新气象。
当务之急是要刷新政治,调整政策,改善形象,是让人们感到幸福和安宁。
黑暗、恐怖的岁月只能属于那个该死的李唐,不能属于光辉灿烂的武周。
武周的皇帝是武曌,曌也就是光明的天空。
光明的天空日月高悬,岂能再容魑魅魍魉横行?因此,告密这种卑劣的行径应该根除,而告密者则应该受到鄙视。
杜肃这个蠢货在这个时候还想用这种卑鄙下流的办法来讨好卖乖,简直就是自讨没趣,愚蠢透顶。
于是,武则天决定用他那不开窍的笨驴脑袋给大家开开窍:第一,现在是新朝,需要的不是恐怖,而是祥和,你们不要打错了算盘。
第二,告密或者不告密,说别人的好话或者坏话,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会看老娘的眼色,懂得按老娘的旨意去办事。
老娘需要有人告密时你不告,是没眼色;不需要有人告密时你来告,也是没眼色。
没眼色,挨一耳光也是活该。
还有一层意思也很明显:你们大家都看见了,朕其实是很宽容的,张德违禁而未受处分便是证明。
朕其实也是厌恶告密的,杜肃告密而当众出丑也是证明。
至于先前的奖励告密,重用酷吏,完全是因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大家有怨气,那就应该把仇恨集中在那些“反贼”身上。
如果他们不谋反,朕又何苦要劳神费力,盖那么多监狱,养那么多鹰犬呢!武则天到底是武则天,她不过只是拿杜肃这个小人物开了个小玩笑,就出台了一个大政策,搞掂了一件大事情:清算了过去,交代了历史,改变了方针,也撇清了自己。
过去的黑暗、恐怖、肮脏、丑恶,都是别人的责任:裴炎之流要谋反,杜肃之流没眼色,而周兴之流又做得太过分(周兴已于此事发生前一年被杀),则天太后或则天皇帝是没有过错的,也是一贯正确的。
现在,她慈眉善目,宽宏大量,和蔼可亲,俨然一副菩萨模样菩萨心肠。
她高踞于皇帝的宝座之上,笑逐颜开地舒展着她那张青春永驻灿若桃花的老太婆脸,全然不知道那上面沾满了血迹。
刚刚从恐怖高压之下透过气来的臣民们还能说什么呢?他们只能诚惶诚恐,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