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和星云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抚仙湖水质检测报告
抚仙湖水质检测报告一、入湖河流水质监测数据分析:2021年7月开始抚仙湖21条入湖河道共22个分上半月和下半月监测,一个月监测两次,现将2021年第三季度抚仙湖44条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数据予以通报。
(一)2021年7月份抚仙湖44条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省控及市控监测断面(点位)共22个。
上半月指标个数为26项,下半月指标个数为9+X。
上半月监测期间有水的18条河道中,入湖口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的河道共13条,占72.2%;入湖口未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河道5条,占27.8%。
下半月监测期间有水的14条河道中,入湖口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的河道共13条,占92.9%;入湖口未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河道1条,占7.1%。
澄江市控监测断面(点位)共23个,指标个数为9项。
监测期间入湖口有水的6条河道中,入湖口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的河道共5条,占83.3%;入湖口未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河道1条,占16.7%。
(二)2021年8月份抚仙湖44条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省控及市控监测断面(点位)共22个。
上半月指标个数为9+X项,下半月指标个数为9+X。
上半月监测期间有水的13条河道中,入湖口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的河道共10条,占76.9%;入湖口未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河道3条,占23.1%。
下半月监测期间有水的18条河道中,入湖口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的河道共15条,占83.3%;入湖口未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河道3条,占16.7%。
澄江市控监测断面(点位)共23个,指标个数为9项。
监测期间入湖口有水的4条河道中,入湖口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的河道共2条,占50%;入湖口未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Ⅴ类及劣Ⅴ类水质)的河道2条,占50%。
(三)2021年9月份抚仙湖44条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省控及市控监测断面(点位)共22个。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摘要:对抚仙湖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并对工业源和城市生活源负荷进行评价,得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污区域及主要排污行业,并对抚仙湖污染源控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抚仙湖,污染源,污染控制一、自然情况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1053km2 (含星云湖378km2 )。
根据最新勘测结果,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 ,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 ,目前水质为Ⅰ类。
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 。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余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较大洪水时向海口河排泄。
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
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km2 。
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km2 ,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4年,抚仙湖流域人口16.03万人。
其中,澄江县12.13万人(农业人口10.29万人),江川县3.04万人(农业人口2.91万人),华宁县0.85万人(农业人口0.85万人)。
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包谷、小麦等,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畜牧业主要养殖牛、马、羊、猪等。
工业以磷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水产品为主,其中磷化工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流域内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8425万元,占澄江、江川、华宁三县总产值的25.55%。
抚仙湖夏季热分层时期水温及水质分布特征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抚仙湖是我国湖泊储水量第三大的湖泊,同时也是国内深水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
因为抚仙湖的容量大,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因此对当地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此外,深入地研究抚仙湖还能更加深刻地了解高原淡水湖泊。
由于是深水湖泊,抚仙湖一般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湖体都会因为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交换还出现上下分层的现象,这种季节性分层,将直接导致水体温度结构从上而依次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和等温层。
一、抚仙湖夏季热分层时期水温分布特征分析1水温空间特征根据对抚仙湖夏季的相关监测数据可知,抚仙湖在夏季出现明显的水温分层现象,从水面到15m的水深处是变温层,因为这层水体会受到风力的扰动,因此水温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且水温都在22℃以上,水面的最高温度则可以达到25.51℃。
根据温跃层的判断标准可得出:水深15m-40m即为温跃层。
在更深的地方,因为水体难以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水温都恒定在14℃左右,趋于平稳,为等温层。
抚仙湖因为是温带高原湖泊,因此常年底层的水温都维持在14℃左右,略高于琵琶湖和千岛湖湖底10℃的水温。
较高的水温,对抚仙湖来说却不是值得称赞的地方,因为这很有可能会加强对于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并加速湖体的富营养化,因此抚仙湖必须更为严格地控制外来因素的影响[1]。
2水温分层随时间的昼间变化规律除了从空间变化的角度,抚仙湖的水温还可根据着昼间变化而出现分层的现象:在上午,光照辐射慢慢加强,水体离外界相对靠近的变温层和温跃层也受到影响,水温逐渐升高,到11点的时候出现最宽的温度带,水面出现最高水温25.36℃。
至于水下更深处的等温层,因为无法直接接触到太阳带来的能量交换,而且水的导热率较小,所以随随昼间变化的变化并不明显。
二、抚仙湖夏季热分层时期水质分布特征分析1水质空间特征水质的体现就是水体理化因子的体现。
抚仙湖有着云南省高原湖泊都具有的特征性问题,那就是PH值较高,抚仙湖整体的PH都不低于8.2。
滇中三大湖泊氮、磷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旅游业 、水产养殖和周 围生活用水。由于附近无大 型工业 ,城镇人 口不 多 ,主 要污 染源 为农 业 面源和 旅游业 污 染 ,且 自净 能力强 ,所 以抚仙湖的水质变化较小 ,比较稳定。
一
67 —
维普资讯
环 境科 学导- 第 2 7 = 4 6卷
增刊
20 0 7年 6月
1 2 星云 湖 .
1 2 1 地理 位置 ..
( 图 1 ;3个点 位分 上 、下两 水层 从 18 见 ) 9 8~20 05 年按 每年 丰 、平 、枯 3期 6次采 样监 测 。 12 3 监测结 果及 变化 趋 势 .. 仍 按 国 家 环 保 局 颁 布 的 “ 和 废 水 监 测 方 水 法” 规定 采 样监 测 。总氮 、总磷 的监 测数 据 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湖 全湖 总 氮 平 均 浓 度 为 0 19 g L 总磷 平 均 浓 度 为 0 09 g L .7 m / , .0 m / ;星 云 湖 总 氮 为 09 6 gL 总 磷 .2 m / , 00 5 gL .7 m / ;杞 麓 湖 总氮为 2 46 gL .4 m / ,总磷 005 / 。抚 仙 湖水 质 明 显优 于星 云 湖和 杞 麓 湖 ,星 云湖 .5 mgL
维普资讯
环境科 学导刊
20 ,2 ( 07 6 增刊 ) 7— 9 :6 6
C5 N 3—10 / IS 17 95 25 X S N 6 3— 6 5
滇 中三 大湖 泊 氮 、磷 水 质 变化 趋 势研 究
师莉 莉 ,杨 晓 红 ( 云南 省 环境监 测 中心 站 ,云南 摘 昆明 60 3 ) 504 要 :通过 对 滇 中抚仙 湖 、 星云湖 和杞 麓 湖 18 9 8~20 05年 总 氮、 总磷 浓 度 的 变化研 究 ,发现 抚 仙
抚仙湖水质实践报告
调查抚仙湖水质水位实践报告摘要:湖泊是很多城市的水源地,它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当地经济发展。
云南省近几年来连年干旱,已经导致抚仙湖水位严重下降。
库塘蓄水总量持续走低,目前我国最大深水型淡水湖泊水位已降到历史最低点。
湖边得天独厚的风景区,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更加重了水污染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小组联系实际,结合实践对江川抚仙湖沿岸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到当地居民对环抚仙湖水质水位变化等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抚仙湖水质水位污染问卷调查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高原淡水湖, 湖水储水量占云南省淡水储量的60 %以上, 水质清澈、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被誉为“高原明珠”。
对我国西南地区淡水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体保持I类水质,在湖泊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抚仙湖由于其深水特性,湖水更换周期需要两百年,而滇池只需要三四年,这就意味着抚仙湖一旦污染了治理难度要远远超过滇池。
近年来抚仙湖的透明度持续下降,连续四年干旱水位位已经降低到最低水位线以下。
目前局部已超标到II类水体,抚仙湖正面临富营养化加剧的危机。
针对这一现象,我与其他4个同学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主要调查抚仙湖近年来水质与水位变化。
其主要调查结果大部分来自当地居民与新闻报道资料。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小组成员:XXXXXX调查时间:2013年8月01日——2013年8月10日调查地点:江川县抚仙湖沿岸主要景点(包括明星鱼洞、阳光海岸等)及岸边水田调查方式:访问,调查问卷,查阅资料其形式问题主要有:1. 请问您知道您平时的生活用水的水源在哪里吗?2. 请问您知道抚仙湖的污染最主要来自哪个方面?3. 请问您觉得抚仙湖水污染给您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什么?4. 请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您看见往水中乱扔垃圾的行为多吗?5. 请问您觉得抚仙湖与10年前的差别在什么地方?6. 请问您认为抚仙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 请问您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居民能够做到什么?调查结果如下:一、抚仙湖主要水质污染问题(一)我们通过了解与查阅资料,自1980年以来,抚仙湖表层水质各项指标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近年来抚仙湖水质缓慢下降。
抚仙湖水质变化(1980-2011年)趋势与驱动力分析
类活动和 自然环境变化 2 个角度 , 筛选 出9项水质变化的驱动指标 , 建立 了水质指标与驱动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模型. 研
究结果表明 : ①统计 的 6项指标年 际波动 较大 , 其中T P 、 T N和浮游植 物丰 度的变异 系数最 大 , 达到 0 . 6以上 ; ②在 O / = 0 . 0 5 显 著性水平 上, C O DM 、 T N、 S D、 C h 1 . a和浮游植 物丰度 等 5项 指标均 有恶化趋 势 , Ma nn - K e n d a l l 和D a n i e l 趋 势检验 2
GAO W e i ,CHEN Ya n ,X U Mi n ,G UO Hu a i c he n g & XI E Ya n gc u n
( 1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Wa t e r a n d S e d i m e n t S c i e n c e s , Mi n i s t y r o f E d u c a t i o n,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⑥2 0 1 3 b y J o u r n a l o f L a k e S c i e n c e s
Hale Waihona Puke 抚 仙 湖水 质 变化 ( 1 9 8 0 -2 0 1 1年 ) 趋 势 与驱 动 力分 析
高 伟 , 陈 岩 , 徐 敏 , 郭 怀成 H , 谢 阳村
( 1 :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0 8 7 1 ) ( 2: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 院, 北京 1 0 0 0 1 2 ) 摘 要: 水质恶化是湖泊系统生态健康的主要制约因素之 一 , 科学地判别水质变化趋势是正确认识和解决 水环境问题 的
抚仙湖水温特征及趋势分析
< 出 现 的 次 数 ;— — 系列 长 度 。 n
① 对于无趋势 的序列 E( 尸)=n /—1 / ; ( 2 )4 ② 当 P <E( P)时表示 序列可能有下降趋势 ; ③ 当 P >E( P)时表示序列 可能有 上升趋势 ;
数年份水温值在多年平均值以下变化 , 而从 19 9 4—20 0 7年 , 则全部值在多年平均值 以上变化 。 年际平均 水温最 高与 最低
北纬 2 。3 4 1 ~2 。6 , 4 4 总面积为 1 5 m 。 3k 抚仙湖本区集 水 0 面积为 6 5k 湖泊形状呈狭长形 ( 图 1 , 7 m , 见 ) 湖南北长 6 . 58 k 东西宽 2 . m, m, 5 6k 最大水深靠湖的北面 , 1 89n, 达 5 . l平均 水深为 9 . 。 52I 抚仙湖居滇 中湖盆 区中心 , n 上游为星云湖 , 流 域东邻南盘江 , 南与杞麓湖流域相隔 , 西望滇池流域 ,E 阳 接 宗海流域。
收 稿 日期 :0 80 —4 2 0 -71
作者简介: 谷桂华 , , 女 云南玉溪人 ,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信息整理分析 、 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 。
3 8
表 1 抚 仙 湖 水温 统计 表
q c
22 年 际变化 . 根据实测资料 绘 制抚 仙湖 历 年平 均水 温 变化 图 ( 图 见 2 。 图2 出, )从 看 抚仙湖多年平均水温为 1 . 各 年平 均水 7 6o C, 温在多年平均值上下变动 , 日最 高水温为 2 . 19 年 ) 5 5o 9 1 , C(
抚仙湖鱼种丰富 , 3 种之多 。 有 4 近几 十年来 , 抚仙湖的渔 业生产稳步增长 , 浪鱼成 为抚仙 湖 的一 大 品牌 , 鲸 但现 已稀
玉溪市2017年三季度三湖水质状况及水环境保护治理情况
玉溪市2017年三季度“三湖”水质状况及水环境保护治理情况公告按照省九湖办《关于开展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状况及治理情况公告的通知》要求,经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将2017年三季度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简称“三湖”)的水质状况及水环境保护治理情况发布如下:一、“三湖”水质状况四、2017年三季度“三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一)玉溪市“三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实施情况玉溪市“三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共75项,规划总投资192.3亿元(其中:抚仙湖145.08亿元,星云湖27.06亿元,杞麓湖20.16亿元);截止2017年9月底,75个规划项目开工建设51项,开工率65.8%,项目到位资金24.49亿元,完成总投资47.78亿元,投资完成率24.85%,其中:抚仙湖规划项目45项,已开工建设29项,开工率64.44%,到位资金21.33亿元,完成投资42.55亿元,投资完成率29.33%;星云湖规划项目15项,已开工建设11项,开工率73.33%,到位资金1.53亿元,完成投资3.19亿元,投资完成率11.79%;杞麓湖规划项目15项,已开工建设11项,开工率73.33%,到位资金1.64亿元,完成投资2.04亿元,投资完成率10.12%。
(二)“三湖”水环境保护治理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10件惠民实事和重点督查20项重大建设项目的通知》及《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提供2017年重点督查20项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的函》的要求,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2017年保护治理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总投资3.65亿元,其中:抚仙湖计划完成投资2.7亿元,星云湖计划完成投资0.8亿元,杞麓湖计划完成投资0.15亿元。
截止2017年9月底,“三湖”保护治理项目2017年度完成投资4.4亿元,年度投资任务完成率121%。
其中:抚仙湖保护治理项目完成投资2.16亿元,年度投资任务完成率80%;星云湖保护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年度投资任务完成率225%;杞麓湖保护治理项目完成投资0.44亿元,年度投资任务完成率293%。
星云湖环境问题研究进展
l3 8
星 云 湖 环 境 问题 研 究 进 展
王厚 防 唐 种 鹏
( 发新泉建设工程( 海 ) 限公司 , 1凯 上 有 上海 2 10 2 中工 国 际 3 程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京 0 23; 2 北 10 8 ) 000
合 评价 为 V类 , 于重 度污染 , 属 主要污染 指标 为 T N和 T P; 第 2季度 水质综 合评 价 为 >V类 , 于 重度 污 染 , 要 污 属 主 染 指标 为 T N和 B D 第 3季度水 质 综合 评 价 为 >V类 , O 5; 属 于 重度 污染 , 主要 污 染 指 标 为 T T N、 P和 B D 。据 预 O5 测, 如不采 取必要 的污 染 防治 措 施 , 2 1 到 0 0年 , 云 湖 水 星 质 将进一 步恶 化为 V类水 , 湖泊 营养 型将从 中一 富营养 型
降雨补 给 , 湖水循 环更新 十分缓 慢 。多 年平 均人 湖径 流 量
48 86万 n 。星 云湖径 流区 内主要有 江川 县大街 、 l 江城 、 前卫 、 雄关 、 居 5个 乡镇 。流域 总 人 口数 为 2 . 路 6 5万 人 ,
水 质状况 及 治理情 况公告 , 0 年第 1 度星 云湖水 质综 2 9 0 季
( 点源 占 8 % ) O C28 a ( 源 占 7 % ) 2 ,C D r 7t 点 3 / 7 ,其 中:
生 活 污 水 入 湖 污 染 负 荷 总 氮 18 ta 总 磷 2 ta 4 / , 8 /, B D 4 6ta OD r5 4 ta O 5 4 。C C1 9 :工 业 废 水 人 湖 污 染 负 荷 / /
抚仙湖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挺水植物带、人工湿地作为出流水的净化工程,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抚仙湖、星云湖是我省九大高原湖泊的两个姐妹湖,两湖水质综合评价分别为Ⅰ类和Ⅴ类。
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泊,两湖由一条长2.2公里、深5米、宽8米的河道——隔河相连,隔河也是星云湖的唯一出水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工农业及生活污水加剧了星云湖的水体污染,致使星云湖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程度大幅提高。
通过隔河流入抚仙湖的星云湖水成为抚仙湖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出流改道工程将改变抚仙湖、星云湖的流向,让抚仙湖水通过隔河流入星云湖,再经出流改道工程流入玉溪中心城区。
这样不仅可以“抢救”抚仙湖,改善星云湖水质,而且能够解决玉溪市可持续发展的用水问题,加快玉溪生态市建设步伐。
出流改道工程包括水利工程和环境及水质净化工程两部分,采取同步建设施工。
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星云湖出流水要达到20万立方米/天。
星云湖水质量现状已大于Ⅴ类,总磷和非离子氛严重超标,蓝藻爆发频繁。
出流改道工程完工后必须经过严格水净化,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才能进入中心城区。
否则,将影响中心城区的水源和环境。
由此,挺水植物带及人工湿地工程成了出流改道工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挺水植物带及人工湿地工程属生态处理,主要由塘、池组成,是一种投资少、运转费用低、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的工艺,能够达到出流水质要求,而且工程的实施也相对容易。
挺水植物带工程:确保如期完工工艺流程:星云湖水——格栅——清渣桥——挺水植物带——沉砂池——出水闸挺水植物带是出流改道工程进行水质净化处理的第一道设施。
星云湖水经挺水植物带初步净化后,经引水渠系(包括明渠、暗渠、涵管、隧洞工程)向九溪河方向出流排水。
星云湖蓝藻数量在100-300万个/升之间(发生水华时例外),若直接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必然对湿地造成影响。
挺水植物带工程目的在于通过挺水植物水下部分的茎叶及其附着生物膜吸附同化分解,去除星云湖出流水中20%的蓝藻,吸收降解部分总磷、总氮,减缓九溪人工湿地的净化压力。
星云湖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基础综合实习》——《区域环境规划方法指南》实习报告学号:20110751026姓名:刘延虹专业:环境科学2011级实习时间:2013年12月16日——12月29日实习成绩: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12月星云湖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摘要:介绍了星云湖的基本概况和水环境质量,对星云湖的现状、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农业面源是星云湖的主要污染源,和对星云湖的水质改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及现在还存在的问题1、星云湖概况1.1地理位置星云湖位于中国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县城以北2公里,距县城一公里左右。
地理位置为东经102。
45,至102。
48,北纬24。
17至24。
23,南与杞麓湖湖相邻,北与抚仙湖相通,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的源头湖泊,为滇中高原陷落性浅水湖,是抚仙湖上游的唯一湖泊。
1.2自然环境湖面海拔高出抚仙湖1米,该湖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平均宽3.8公里,最窄处2.3公里,湖岸线长36.3公里,总面积为34.7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米。
最大深度10米,透明度约1.5米,星云湖湖湾多,湾弧多,鱼草繁茂,岸边柳树芦草成行,周围多农田,湖底平缓多泥,有机物质淤积较厚,湖内水草繁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也较丰富,属高原断陷湖泊,是一座富营养化湖泊,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1.3自然气候江川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属中亚热带半干燥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年降雨量700~10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95.6mm,流域内风向多为西南风。
降水量受地形和季节影响十分明显,一般山区大于坝区,夏季多雨,春冬干燥。
1.4星云湖水质现状星云湖属淡水湖泊,1953年以前,沿岸乡村人畜多饮用湖水,后随着流域工农业发展,湖水逐步受到污染。
有机污染较重,已属富营养湖泊。
尽管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竣工后,星云湖水质得到一定改善,但截止2009年,星云湖水质仍属劣Ⅴ类。
2.星云湖污染源调查分析2.1污染源调查方法(1)社会调查:深入到工厂、企业、机关、学校,进行访问,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
211104351_1953—2021年抚仙湖水位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第44卷第4期人民珠江 2023年4月 PEARLRIVERhttp://www.renminzhujiang.cnDOI:10 3969/j issn 1001 9235 2023 04 002收稿日期:2022-07-25作者简介:杨文春(1975—),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水环境评价管理、水文科技信息管理和水文站网建设管理等工作。
E-mail:745015420@qq.com通信作者:谷桂华(1972—),女,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工作。
E-mail:535946018@qq.com杨文春,朱文祥,谷桂华.1953—2021年抚仙湖水位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人民珠江,2023,44(4):10-18.1953—2021年抚仙湖水位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杨文春,朱文祥,谷桂华(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玉溪分局,云南 玉溪 653100)摘要:近年来抚仙湖水位持续下降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为了探究抚仙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1953—2021年抚仙湖水位站日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流域历年降水蒸发数据、湖泊蓄水资料和相关调查,采用肯德尔秩次检验法、水量平衡法以及相对评判法进行分析。
结果为:①1953—2021年,抚仙湖多年平均水位1722.02m;1950s—2010s,抚仙湖水位年代际变化特点大致为涨→落→落→涨→大涨→大落,抚仙湖水位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变化;②抚仙湖年内低水位均发生在5月份,高水位基本发生在10月份(9月份偶有发生);③2010—2021年是抚仙湖历史上最低水位时期,其多年平均水位和年内平均水位过程均在法定最低运行水位以下,年、月、日平均水位满足法定最低运行水位的保证率分别为33.3%、34.7%和35.9%;④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抚仙湖水位大幅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水位变化;驱动;湖泊水量平衡;相对评判法;气候变化;抚仙湖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235(2023)04 0010 09VariationCharacteristicsandDrivingFactorsofWaterLevelinFuxianLakefrom1953to2021YANGWenchun牞ZHUWenxiang牞GUGuihua牗YuxiSub BureauofYunnanBureauof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牞Yuxi653100牞China牘Abstract牶Inrecentyears牞thecontinuousdeclineofwaterlevelinFuxianLake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allwalksoflife.InordertoexplorethewaterlevelchangecharacteristicsanddrivingmechanismofFuxianLake牞basedonthedailyobservationdataofFuxianlakewaterlevelstationfrom1953to2021牞combinedwiththeprecipitationandevaporationdataofthebasinovertheyears牞thewaterstoragedataofthelakeandrelevantinvestigations牞theKendallranktestmethod牞waterbalancemethodandrelativeevaluationmethodareadoptedforanalysis.Theresultis牶①From1953to2021牞theaverageannualwaterlevelofFuxianLakewas1722.02m牷From1950sto2010s牞theinterdecadal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waterlevelinFuxianLakeareroughlyasfollows牶Rise→Fall→Fall→Rise→Bigrise→Bigfall牷ThewaterlevelofFuxianLakeshowsaninsignificantdownwardtrend.②ThelowwaterlevelofFuxianLakeoccursinMay牞andthehighwaterlevelbasicallyoccursinOctober牗occasionallyinSeptember牘.③Theperiodfrom2010to2021isthelowestwaterlevelperiodinthehistoryofFuxianLake.Theaveragewaterlevelandtheaveragewaterlevelprocesswithintheyeararebelowthelegalminimumoperatingwaterlevel.Theassurancerateofannual牞monthlyanddailyaveragewaterlevelmeetingthestatutoryminimumoperatingwaterlevelis33.3%牞34.7%and35.9%respectively.④Since2000牞humanactivitieshavebeenthemainfactorcausingthewaterlevelofFuxianLaketoriseandfallsignificantly.Keywords牶waterlevelchanges牷drive牷balanceoflakewaterresources牷relativeevaluationmethod牷climatechange牷FuxianLake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蓄水总量206.2亿m3,综合水质长期保持Ⅰ类,是滇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命线,被列入国家水资源战略储备库。
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现生机
这 样 描绘 抚 仙 湖 :滇 山 唯 多 土 ,故 多 “ 勇流成海 ,而流多浑浊 ,唯抚仙湖最 清。” 如今 , 抚仙湖的保 护与开发却 面 临着 前 所 未 有 的压 力 。 抚仙湖水质 为 I ,总体状况较 类 好 。 是 , 个 事 实不 容 忽 视 : 年来 , 但 一 近 抚 仙 湖 的 富 营养 化 正 在 加 速 ,湖 水 透 明度持续下 降 ,在局部 湖区和季节甚 至 出现 了 Ⅳ类 水 质 。 出 现这 种 状 况 的 原 因 ,一方面是 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 发展 , 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 水 人们对 水 资 源 开 采 过 度 ,工 农 业 及 生 活 污水 大量排放致使水质恶化 ; 另一方 面 , 星 云 湖 的 水 体 污 染 也 成 为 抚 仙 湖 的 心腹 之 患 。位 于抚 l 湖 流 域上 游 的星 云 湖 , " t l j 通过 隔 河 与 抚仙 湖 相 连 。近 几 年 来 , 星 云 湖水 质 污染 和 富 营 养 化 严 重 ,还 不 时发 生 蓝 藻水 华 。 如何 在适度 开发抚 仙 设 ,0 7 l 月 1 03 1 20 年 O 7 日实 现全 线 贯通 ,同 年 1月 底 完 成 建 2
设任务 。该工程项 目包 括水利工程及 环境工程两部分 。其中 , 水利工程 由明 渠、 暗渠 、 顶管 和隧洞 等工 程组成 ; 环
境 工 程 包 括 种 植 进 口挺 水 植 物 带 6 8 亩, 建设 九溪 人 工 湿 地2 8 。 7亩 改 道 以后 ,星 云湖 主 要 向九 溪 河 方 向排 水 ,这 样 就 可 以 成 功 截 断 星 云 湖每年排 向抚仙 湖的4 0 多万立方米 00 的劣 V类水体 ,大大降低 星云湖对抚 仙 湖的污染度 ,使抚仙湖 的 I 类水体 得到较好保护。与此 同时 , 在水位允许 的条件下 ,抚仙 湖水通过 隔河倒 流至 星 云 湖 ,对 星 云 湖 水 体 起 到 置 换 、 改 善 的 作 用 ,减 轻 了 星 云 湖 污 染 程 度 。 另 外 , 道 出 流湖 水 的部 分 , 过 除 改 经 藻 和 湿地 净 化 达标 后 可 流 入 东风 水 库 。通过 这种途 径 , 年可调 水 80 每 00 多万 立方 米至玉 溪市 主城 区 , 于工 用 业发 展用水 、 农业 灌 溉用水 及 中心城 区 的环 境用 水 , 区水 资源 量得 到有 城 效的补充 。 出 流 改 道 工 程 的 实 施 ,既 兼 顾 了抚 仙 湖 的 开发 与 保 护 ,又 为 抚仙 湖一 带旅 游 业 的持 续发 展 提 供 了有
抚仙湖水质评价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抚仙湖水质评价及其变化特征分析曹言;王杰;谢永红;张雷;戚娜;种丹【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35【摘要】基于2008-2014年抚仙湖5个监测站的水质监测资料,开展水体污染程度评价,并分析各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4年抚仙湖各监测站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汛期水体污染指数明显高于非汛期和全年平均,且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趋势.抚仙湖总体水质为Ⅰ类水,但总磷和总氮浓度的变化较为明显,其中总氮浓度上升的趋势较为显著;在月际变化方面,各指标浓度最高值出现的时间相对于降水最多月份(6-8月)滞后1个月,即7-9月,而最低值出现时间与降水最少月(12月至次年2月)基本吻合.【总页数】4页(P100-103)【作者】曹言;王杰;谢永红;张雷;戚娜;种丹【作者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650106;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相关文献】1.抚仙湖后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水质评价 [J], 杜程鹏;李艳华;赵萍萍;赵华刚2.云南玉溪:抚仙湖开发之痛——云南抚仙湖违建酒店高尔夫项目调查 [J],3.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抚仙湖种质资源保护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钟文武;王文玉;孙昳;熊燕;左鹏翔;罗永新4.抚仙湖入湖河流东大河水质评价及其对降雨量的响应研究 [J], 华春莉;王应武5.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因子及水质评价 [J], 吉正元; 刘绍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2014年抚仙湖水质变化特征
2008-2014年抚仙湖水质变化特征胡晓英;王杰;曹言;毛建忠【摘要】抚仙湖是国家保障和提升水生态安全的重点地区之一.利用2008-2014年抚仙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M-K法分析研究了抚仙湖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仙湖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年尺度上整体有所增加,总磷和总氮浓度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增长幅度分别为0.004和0.09mg/(L·10a);2008-2014年抚仙湖水体总体上处于中营养状态,且各监测站点营养状态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孤山湖心和海口站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0.037/10a和0.049/10a,营养状态指数受水位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夏秋季节营养状态指数相对较高,冬春季节营养指数相对较低;2008-2014年抚仙湖水体呈现出清洁—尚清洁—清洁的变化过程,且水综合污染指数表现出汛期>全年>非汛期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抚仙湖水体污染防治提供支撑.【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8(039)005【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主要污染物;营养状态指数;污染综合指数;抚仙湖【作者】胡晓英;王杰;曹言;毛建忠【作者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云南昆明650202;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65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1],中国是世界上相对缺水的国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缺水形势严峻[2-3]。
湖泊水资源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湖泊总蓄水量达7.0×1012 m3,其中淡水储量2.25×1012m3,因而湖泊将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其具有防洪、灌溉、渔业、调节气候、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等多种重要功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充分处理便直接排入湖泊,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水质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湖泊的生态功能与水环境质量[5-7]。
抚仙湖水质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抚仙湖水质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方建华
【期刊名称】《云南环境科学》
【年(卷),期】1999(018)001
【摘要】对12年来主要污染物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湖面水质变化预测表明,持胡
水质综合类别为Ⅰ类水,为贫营养型湖泊,但在一些旅游景点,水质污染发展很快,水质类别已达Ⅲ-Ⅳ类,有机污染呈上升趋势,水质具有恶性化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方建华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4
【相关文献】
1.Mann-Kendall检验法在抚仙湖水质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J], 普发贵
2.抚仙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J], 荆春燕;张秀敏;赵祥华
3.抚仙湖水质变化(1980-2011年)趋势与驱动力分析 [J], 高伟;陈岩;徐敏;郭怀成;
谢阳村
4.抚仙湖和星云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J], 张云鹰;谢曼平;刘姗姗;李华勇;段立曾;;;;;
5.抚仙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J], 荆春燕;张秀敏;赵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抚仙湖_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1.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江苏 南京 210008; 2 玉溪市 环境科学 研究所, 云南 玉溪 653100; 3. 玉溪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系 ,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 : 抚仙湖、 星云湖综合 治理 出流 改道工 程旨 在 保护抚 仙湖、 改 善星 云湖、 不 影响 东风 水库 水 质 , 不仅涉及到玉溪市饮用 水源的保护 和城市水 源的长 远发展 规划 , 还涉及 到东风 水库、 曲江 和 海口河至南盘江及其沿岸城 市引水工程的防洪度汛 , 及两湖一 库 ( 抚仙湖、 星云湖、 东风水库 ) 流 域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因此 , 工程实施前对 工程的主要 生态环境影 响进行全 面 的分析非常必要。对工程所涉及到的 抚仙湖、 星云湖和东风 水库的水质、 生态 效应、 生 物交流以 及 流域内的相关用水 工程的影响作较为全面的分析 , 旨在为工程的进一步 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 抚仙湖 ; 星云湖 ; 出流改道工程 ; 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 X171. 4 文献标识码 : A
2期
侯长定等 : 抚仙湖
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81
出流改道工程不 仅可以保住抚仙湖优 质水体免受星云湖污染水质的连带污染 , 而 且, 还可以利用抚仙湖水 更换星云湖水, 加 速星云湖的生态恢复。同时 , 又可做到合理 调配水资源, 保障玉溪市持续用水。
2
出流改道工程对三个水体 的环境影响
表 1 1999 年 星云湖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 Tab. 1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water quality of Xingyun Lake in 1999 水 期 项 目 CODmn 4. 37 0. 0 5. 99 33. 3 4. 90 0. 0 BOD5 1. 80 0. 0 2. 83 16. 7 1. 15 0. 0 氨氮 0. 32 0. 0 0. 70 91. 7 0. 40 0. 0 非离子氨 0. 076 100 0. 221 100 0. 125 100 总磷 0. 02 0. 0 0. 08 58. 3 0. 03 0. 0 总氮 1. 20 33. 3 0. 74 16. 7 0. 71 0. 0
星云湖水质分析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杨昆琼
(玉溪市水文水资源局 玉溪 653100) 摘要:根据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玉溪分中心 2001~2012 年星云湖水质监测资料,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对星云湖 水质现状及营养状态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水生态保护建议。 关键词:星云湖;水质分析;营养化评价
1 概况 星云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 102°45′,北纬 24°17′,属珠江流 域南盘江水系的源头湖泊,为滇中高原陷落性浅水湖。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泊,两湖由一条长 2.2km 的隔河相连。当水位为 1722m 时,湖面面积 34.71km2,湖岸线长 36.3km,最大水深 9.5m,平 均水深 5.91m,湖泊容水量为 1.84 亿 m3。出流由人工闸门控制,常态下湖水经隔河流入抚仙湖,出 流改道工程建设运行后,湖水经出流隧道流入红塔区。星云湖主要有东西大河、螺蛳铺河、渔村河 等 14 条季节性入湖河流,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 7684 万 m3。 星云湖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属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四季如春,年降雨量 700~ 10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995.6mm,日照 2264h,多年平均气温 15.6℃,流域内风向多为西南风, 历年最大风速达 33m/s。 星云湖是江川县的母亲湖和生命湖,具有水产养殖、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调节气 候等多种功能,她直接影响着江川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星云湖水质状况 2.1 历年水质状况 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玉溪分中心在星云湖设有海门桥、星云湖湖心两个监测站点。2001 年以 来,各站点监测项目为: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耗 氧量) 、氨氮、硝酸盐氮、总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汞、铜、锌、铅、镉、总磷、氟化物; 湖心增测总氮、透明度,共计 21 项。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用单因子法对 监测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以星云湖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为标准,分析主要超标项目状况。各监测站 点水质基本现状见表 2-1、表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Change Trend for Lake Fuxian & Lake Xingyun
Yunying Zhang1,2,3, Manping Xie1,2,3, Shanshan Liu1,2,3, Huayong Li1,2,3, Lizeng Duan1,2,3
2. 研究区概况
抚仙湖(24˚21'~24˚38'N, 102˚49'~102˚57'E)位于云南省江川盆地东部,澄江、江川、华宁 3 县境内,是 半封闭的高原深水湖泊,呈南北向葫芦状,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的贫营养型湖泊之一,水质虽然综 合评价为 I 类(见图 1),但在沿岸旅游景点附近水域,水质已下降到 II~III 类。抚仙湖是中国目前已知的 第二深水湖泊,面积 211 km2,最大水深 151 m,平均水深 87 m,总容积 189.3 亿 m3,占云南省淡水储 量的 6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879.1 mm,盛行南风和西南风,最大风速 28 m/s,多集中在 2~4 月。年平 均水温 17.3℃,湖水矿化度 238.99 mg/L,属重碳酸盐类钙组 I 型。湖盆为一左旋拉张断裂控制的地堑式 断陷盆地,在早更新世以前形成[2]。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旅游业、水产养殖和周围生活用水。由于附 近无大型工业,城镇人口不多,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旅游业污染,且自净能力强,所以抚仙湖的水 质变化较小,比较稳定[13]。 星云湖(24˚17'~24˚23'N, 102˚45'~102˚48'E)位于云南省江川盆地东部, 属古抚仙湖的一部分, 为高原断陷 型浅水湖,湖面高程 1722 m,水域面积 34.71 km2,最大水深 11 m,平均水深 5.3 m,总容积 1.84 亿 m3, 为南北向不规则椭圆形,南北长 10.5 km,东西平均宽度为 3.8 km,湖岸线长 36.3 km,主要入湖河流有东 西大河、螺蛳铺河、渔村河、大庄河、海浒河等 14 条季节性河流。其水源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纳东河、 西河等诸溪水流。周围多温泉。年平均降水量 947 mm,80%集中在 5~10 月,夏季平均水温约 20℃,冬季 平均水温约 10℃,湖水矿化度 331.83 mg/L [2]。从历史监测资料来看,1982 年星云湖水质为 I~II 类,1995 年湖水已严重退化到了国家地面水质标准的 IV 类,严重地段已接近 V 类,2000 年湖水已为劣 V 类。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15, 4(3), 81-9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5 in Hans. /journal/gser /10.12677/gser.2015.430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2
张云鹰 等
系,径流面积达 1053 km2,两湖由隔河相连,构成一个相连湖泊的微生态系统,对调节滇中气候影响非 常大。据江川县县志记载,从抚仙湖南岸、星云湖东岸的路居光坟头、麦冲螺蛳山发现的代表古湖岸线 遗址的螺蛳壳层高度分析,在湖盆发育最盛时期,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湖为连通的古抚仙大湖。 到第四纪,南北向断裂活动,地壳沿断裂沉陷使抚仙大湖解体,形成了现在的抚仙湖和星云湖[8]。2004 年 4~5 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百人计划”共 同资助下,云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云南高原 7 个代表性湖泊和 湖区地貌环境进行系统考察并钻探取样时,在界鱼石附近观音寺和龙门发现了螺壳层,进一步说明星云 湖、抚仙湖曾经在高湖面期自然相连[9]。 国内有关抚仙湖及星云湖的水环境指标的成文调查研究最早见于 1963 年[10]。 但是对 2008 年抚仙湖 –星云湖倒流之后的研究几乎空白,对两湖的整体研究也较少,且缺乏电导率的测定[11]。因此,进一步 收集相关湖泊资料数据,探究水质变化规律变得尤为重要。 抚仙湖、星云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的一对“姊妹湖”。两湖通过 2 公里长的隔河相连,水质相 互影响。自本世纪初,由于星云湖水质下降,2003 年 10 月底,实施了“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 程。2007 年 12 月 23 日竣工。2008 年 5 月 20 日,江川县隔河开闸放水,抚仙湖水改变千古流向倒流进 星云湖,从此截断了星云湖每年排向抚仙湖的 4000 多万立方米劣质水,为保护抚仙湖、有效治理星云湖 奠定了坚实基础[12]。本文结合 1957~2009 年的气象数据和两湖水质参数,分析湖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 响应,同时探究两者联动影响机制及其空间差异,对星云湖湖泊生态修复与抚仙湖水质保护乃至两个湖 泊流域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Keywords
Lake Fuxian, Lake Xingyun, Water Quality Change Trend
文章引用: 张云鹰, 谢曼平, 刘姗姗, 李华勇, 段立曾. 抚仙湖和星云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 地理科学研究, 2015, 4(3): 81-94. /10.12677/gser.2015.43010
张云鹰 等
抚仙湖和星云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张云鹰1,2,3,谢曼平1,2,3,刘姗姗1,2,3,李华勇1,2,3,段立曾1,2,3
1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3 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Email: eagle21@, formelody@, shanshan7737@, Lihuayong2010@, duanlizeng00@ 收稿日期:2015年7月13日;录用日期:2015年7月30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6日
关键词
抚仙湖,星云湖,水质变化趋势
1. 引言
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和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 自然综合体,其生态环境受流域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影响,因而湖泊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对 流域开发、污染物排放、渔业捕捞等人类活动影响十分敏感[1]。地质构造运动在湖泊演化中的作用是长 尺度的,它控制了湖泊演化的格局。而气候条件对湖泊的塑造更为直接,在气候的诸要素中,降水量与 温度对湖泊的影响最为显著[2]。高原湖泊是云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为云南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 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但是云贵高原湖泊的入流水系普遍较少、水量偏少、换水周期较长,湖岸较陡 且滩地不太发育,所以水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3]。近年来,由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加之对湖泊资 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导致湖泊演化的速度加快、湖泊功能急剧退化。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外 相继开展的以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健康为主的湖泊与流域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等地区[4]-[6]。国内开展的流域尺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云 南高原湖泊资料的深度和精度均显不足。 抚仙湖和星云湖位于滇中地区江川盆地东部,属典型的北亚热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小、 干湿季分明,年降雨量偏少且分布不均,80%以上降雨集中在 5~10 月,根据 1957~2009 年的气象数据统 计,多年平均气温约为 18.4℃。属于典型的半封闭高原淡水湖泊,由断层陷落形成,属珠江流域西江水
Abstract
The domestic written research on water environment of Lake Fuxian & Lake Xingyun has begun since 1963. But after 2008, the research on Lake Fuxian & Lake Xingyun is almost blank,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lakes is also insufficient.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957 to 2009 and on th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lakes in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influence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ce. It is found that in nearly half a century,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increase markedly, and the precipitation fluctuation decline slightly. Compared with summer, the two lakes have more sensitive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 winter. Lake Fuxian & Lake Xingyun of Yunnan plateau are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unfavorable to a virtuous cycle; Lake Fuxian & Lake Xingyun both hav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and areas less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y. The water quality is relatively good, and the water quality on the east side of Lake Xingyun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almost all the indicators of Lake Xingyun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ake Fuxian. The conductivity (Spcond) of Lake Xingyun is about twice of Lake Fuxian. The Cynobacteria of Lake Xingyun is about 21 times of Lake Fuxian. However, the PH values of Lake Fuxian & Lake Xingyun are both on the high 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