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两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陌生的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建议为了突破难点,可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也可采用“以诵读、研讨为主”,配合点拨、想象为辅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品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教学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的影像。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会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通过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图片、红军长征的图片、视频等)诗歌朗读录音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介绍)学生分组讨论用的卡片和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播放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2. 引入课题: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诗歌——《七律·长征》。
”二、新课呈现1. 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提问:“你们读了这首诗歌,有什么感受?”2.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重点讲解“万水千山”、“五岭逶迤”等意象。
3. 学习重点字词:教师点拨“逶迤”、“磅礴”等字词的含义。
学生通过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这些字词。
三、深入探究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某一意象或某一诗句。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 诗歌朗读比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评价其朗读的韵律和情感。
3. 历史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四、拓展延伸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七律·长征》的格式,创作一首描写自己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诗歌。
2.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的经历,培养坚强意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毛泽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重温诗句,提炼主线1.读诗句,谈感受: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结合资料了解了长征。
长征和红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征:艰难险阻红军:不怕困难、豪迈、豁达)2.读诗引句: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诗中的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顺势板书“远征难、只等闲”)3.理解诗眼,指导朗读。
(1)理解“等闲”:比如“我们绝非等闲之辈”,这句话中的“等闲”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
(2)理解“万水千山”: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3)引发质疑: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经历了这几座山、这几条河吗?课件出示:资料袋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4)引导揣摩:红军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摘要:教学设想《长征》课是人教版学语教材册四单元精课,《长征》课作单元精课境阔感情浓烈十分利学生入情入境完成训练要,6学生思考、助、交流、汇报教学设想《长征》课是人教版学语教材册四单元精课教学四单元课总体要是按照二单元体会思想感情那则写例话要启发学生进入课所描述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反复程感悟革命者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长征》课作单元精课境阔感情浓烈十分利学生入情入境完成训练要是故课学生初步理诗句、体会诗二课以游戏、活动主要方式运用多媒体及络技术紧紧围绕入境与入情做使学生视听交织动助然而然地进入课所描述情境然而然地感受红军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概进而激发他们欲和表达欲形成和表达良感觉和信心达到我要写、我要说、我要画、我要演、我要创、我要唱境界教学目标工具性目标理诗;进入诗境;感悟诗情;背诵诗人性目标感受红军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概;培养学生收集并加工信息、创造并运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识教学重感受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库等教学流程及设计图()活动吹拂起学生情感涟漪图围绕学习重体会思想感情以湘江战役录像片断切入逐步渡到体验感情明显外露语句再到感情隐含暗藏语句既让学生知道情何物又引出课题既激发学生兴趣又由浅入深步步导入奔向重策略导语(充满激情地吟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难足以使人动容;而只更足以使人动情情即情感感情尝感情滋味吗?下面就请你们尝尝愿吧(相机板难只)出示游戏比比看谁从以录像片断看出感情多游戏二赛赛看谁从以语句出感情多导语有兴趣吗?那就开始吧3带领学生做以上两游戏这两游戏充分让学生观察、领悟、表达师根据具体情况引导渡前面两有趣游戏打开了你们情感闸门现有没有兴趣进入情感洪流呢?出示进入试试练习看了下列语句你知道了些什么?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寒尽开颜可这样想这些语句各是什么思;再系课想想其蕴含感情;你如有困难可以助特别是向电脑助5向学生简介库6学生思考、助、交流、汇报7生选择喜欢诗句以己满方式有感情地朗渡孩子们你们已尝到了情感滋味但这还我够现就让我们满怀豪情向情感深处迈进吧(二)活动二掀动起学生情感浪花图用有趣任驱动学生真切地感受红军远征难感受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形成我要说、我要写、我要演、我要创、我要唱心理态势策略出示活动二完成下面这任吧你就会走进红军心长征是历史记录上次那么这次是靠什么完成?根据学生要出示方法推荐反复吟诵诗歌并反复体会诗重词句如只等闲等;从你集寻答案;可请电脑你忙(库);可请老师你忙;还可请你伙伴忙;选择你喜欢方式探究探究吧3生选择喜欢方式探这探可引导学生(特别是进生)库或络上相关激发其欲然而然地体味出红军无畏英勇气概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谈话情感浪花是那么晶莹那么迷人我想如你们把这晶莹、迷人浪花融入你们朗红军天灵定会深受感动吧5练;给要助人听;给伙伴听;给所有人听渡语言不是无情物句句总关情是呀赶快行动起用你们得方式把你们激情爆发出吧(三)活动三激荡起学生情感波涛图让学生由表达心强烈感受活动升发情感拓展延伸将学生引进更趣味盎然更人性化活动策略出示活动三选用己喜欢方式表达表达己强烈感受吧诵诵声情并茂地背诵诗唱唱演唱有关红军歌曲写写插图旁写段、幅对、首诗画画画出你头脑长征画面赛赛赛谁有关红军故事、诗词、歌曲、词语等知道得多如你还有其他表达感受方式就更现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准备准备吧学生准备3汇报展示渡我犯了错误就是让你们风平浪静心忽地波涛汹涌起你们朗你们颂歌你们作真使人感动学生们再带着这份情感(出示)邀约你伙伴请你技术指导采集图片、数据、,再捧出你心灵以长征专题办份长征报吧当然做如你愿可发送给你己友、教师送给你附近老红军胆地做吧有信心吗?那就做吧(结束教学)。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 七律 长征》教案(2课时)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语言应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能联系注释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诗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体会诗歌的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和构思奇伟。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律、崖、渡、索”4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了解中国的七律古诗。
语言应用:朗读古诗,有感情背诵诗歌。
思维能力:能理解诗歌的大意。
审美创造:欣赏诗歌的节奏。
课时重难点背诵诗歌一、导入,播放长征时候的小视频,它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一个传扬世界的神话。
它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
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讨论交流)。
了解长征:1934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板书课题:七律•长征二、了解作者: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汇报交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艰难
汇报交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汇报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汇报交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汇报交流
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 插云霄。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红军却感 觉“云崖暖”?
③
对比阅读《七律•长征》,感受毛主席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 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 味。作者用一“暖”一“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 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 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汇报交流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艰难
展开想象:假如你就置身于这皑皑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 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七律·长征
难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
诗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很难?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反差”是这首诗贯通首尾的修辞艺术,也是最具特征的精神气象。因此,在学生领会了诗的每一联“反差”之后,自然就能感悟诗词所要表现的情感了。“逶迤”与“细浪”“磅礴”与“泥丸”“千里雪”与“尽开颜”,诗词表现的反差愈是强烈,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会就愈鲜明、深入。
四、对比阅读,感受伟人情怀。
预设1:“三军”指的是红军的队伍。
预设2:“更喜”是对上文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的感情收束。
预设3:“尽开颜”是指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翻过岷山,进入陕北,胜利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现在的喜悦更胜一筹。
教师板书:翻岷山英雄气概
三、品味“阅读链接”,感受伟人情怀
五、课堂小结,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全诗短短56个字,带我们重走了长征路,感受到红军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印证了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2.课堂演练
3.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从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诗句,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等角度进行教学,条理比较清晰。在理解诗歌时,我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全篇,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层层深入,使学生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以及领会到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三、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出新课了解长征历史: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总结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自学互助1、整体感知诗歌诗意和感情(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合作讨论)(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读出你体会的感情,个别学生表演朗读(3)听范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红军长征可谓是艰苦卓绝,这首诗中你认为红军长征时克服了.com了那些困难,才胜利到达陕北?(合作讨论)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桥、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5)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整整一年,作者在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来概括长征历史?要用56个字来描写长征丰富浩大的历史内容和不可胜数的英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作者必须选择最能表现红军伟大精神和不朽业绩的典型战例场景。
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件突出文章中心(6)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军长征时的艰难险阻?作者借此歌颂红军战士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2. 请分析《七律·长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答案示例:在《七律·长征》中,毛泽东使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比喻手法如“万水千山只等闲”,将红军面对的艰难困苦比喻为等闲之事,强调了红军的勇敢和坚定。拟人手法如“乌蒙磅礴走泥丸”,将乌蒙山形容为走泥丸,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高大和崎岖,突出了红军的英勇和坚韧。夸张手法如“金沙水拍云崖暖”,通过夸张描述金沙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红军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胜利的喜悦。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律·长征》的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收集与长征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和图表,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安排好教室座位,设置小组讨论区和展示区,以方便学生交流和展示。
4. 巩固练习环节,通过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在批改作业时,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仍有偏差,今后在练习环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较好,学生对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主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和进步。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诗歌意境的感悟。2. 长征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3. 修辞手法的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教案
5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班级:_______ 课时:_______ 课型:______一、学情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并通过借助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气势,最终达到熟读成诵,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借助诗歌的特点,朗读感悟诗句表达的意境。
背诵诗歌。
2.发挥想象,抓住写法理解情感。
感受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想象奇特的诗句。
了解诗歌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感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体会“长征”的含义。
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背诵古诗,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2.视角回顾:出示图片,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五幅画面的?朗读有关词语,对比体会。
(二)品析诗歌1.视角回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作用: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全篇纲领、奠定基调。
(2)“万水千山”突出长征中遇到过的艰难险阻。
“只等闲”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精神面貌。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3)积累词语:万水千山、千辛万苦、山高水险……这些词语形容困难多、艰险多。
挑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4)朗读感悟:总体: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
“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
“万水千山”:音节略拖长,表现红军长征的漫长和艰辛。
“等闲”:音调略微舒缓。
(5)诗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2.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观察两句诗的结构,对比发现:缩小夸张:故意将庞大的事物说得极小。
突出红军战士的豪情壮举。
“逶迤”“磅礴”形容山之高大蜿蜒。
(2)前半句:自然条件的险恶(夸张);后半句: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对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和视频。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视频,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板书)。
2.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气势。
二、理解诗意1.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2.哪两句诗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远征。
一年的时间里,红军战士用双脚走过25000里长征路,并且每天都有敌人的飞机在天上侦察轰炸,每天都有几十万敌人在地面上围追堵截,但是红军怕吗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3.毛主席仅用了56个字就写出了漫漫长征路,一路上走过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呢?默读全诗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4.让我们走进诗中的山山水水。
先来看看这两句,(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板书:逶迤磅礴)。
教师用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意思。
(听老师这样读更有味道)结合这两个词的偏旁想一想你能看见什么样的五岭什么样的乌蒙山?指两名同学来画一画,体现出上的特点。
这两处山在毛主席眼中像什么呢为什么把山比成细浪和泥丸呢?李白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把瀑布夸大,是为了赞美瀑布的壮美,那么毛主席把山夸小是为了赞美什么呢?(赞美红军战士不畏艰难,渺视困难的精神)板书:只等闲。
李白的夸张是文人的浪漫,毛主席的夸张是革命家藐视困难的情怀。
5.请同学们自由读前四句指名读齐读。
6.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水?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写了长征中的两个经典故事,一个是巧渡金沙江,另一个是飞夺泸定桥。
7.教师讲巧渡金沙江:在金沙江南岸的崇山峻岭当中,敌人打起了如意算盘,想把红军消灭在这深山峡谷里面。
但是毛主席巧用了调虎离山之计,把敌人引到深山里面转圈,并且红军战士巧妙的利用敌人探子的渡船乘机过江,等敌人赶到时红军主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一仗打得漂亮,赢得轻松。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理解诗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案重点:理解诗句。
教案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案准备:长征相关战役图片、资料及视频。
教案过程:一、复习导入年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年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创造了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红军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一首英雄的史诗。
回顾漫漫长征路,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不少壮丽的诗篇。
第课《诗词两首》中的《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诗词两首》,下面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一)填空⒈《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作者均为(),内容都与()有关。
⒉“七律”中的“七”表示每行()个字,“律”表示全诗共()行,每两行为一联,分为()联、()联、()联、()联。
⒊“清平乐”是()名,“六盘山”是本词的(),全词共()句()字。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⒈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⒉山势高大、险峻,气势雄伟。
()(三)练写“逶迤”、“磅礴”两词。
二、再读诗歌,感悟情怀。
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七律·长征》。
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联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此联的理解。
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众多的艰难险阻。
(板书:远征难),他们怕不怕?因为这些困难对红军战士来说是——(板书:只等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理解诗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长征相关战役图片、资料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934年10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创造了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红军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一首英雄的史诗。
回顾漫漫长征路,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不少壮丽的诗篇。
第11课
《诗词两首》中的《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诗词两首》,下面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一)填空
⒈《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作者均为(),内容都与()有关。
⒉“七律”中的“七”表示每行()个字,“律”表示全诗共()行,每两行为一联,分为()联、()联、()联、()联。
⒊“清平乐”是()名,“六盘山”是本词的(),全词共()句()字。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⒈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
⒉山势高大、险峻,气势雄伟。
()
(三)练写“逶迤”、“磅礴”两词。
二、再读诗歌,感悟情怀。
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七律·长征》。
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联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此联的理解。
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众多的艰难险阻。
(板书:远征难),他们怕不怕?因为这些困难对红军战士来说是——(板书:只等闲)。
(此联总领全诗,引导学生抓住“远征难”,理解“只等闲”是对诗眼的重申和强化,初步感知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⒉让我们跟随毛主席的诗句重温长征之路,一起去感受红军经历的万水千山。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后三联,画出诗中提到的山、水名。
指名回答。
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经历了这几座山、这几条河吗?(补充资料,指名读)诗人为什么只选这几处来写呢?
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是长征途中最难翻越和渡过的,它们只是万水千山的代表。
三、品读,感悟诗情
⒈我们随着诗人的思绪首先来到五岭和乌蒙。
课件出示五岭、乌蒙图片:
指名说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五岭,怎样的乌蒙,诗中又是怎样形容它们的。
(加深理解“逶迤”、“磅礴”这两个词语,师在黑板上以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示它们。
)
请学生展开想像:红军在翻越五岭、乌蒙山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路途的艰险。
)
指导学生边想像边朗读。
(读出五岭的绵延千里,乌蒙山的气势雄伟,读出红军战士翻越五岭、乌蒙时遇到的艰难险阻。
)可是这样的困难在红军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呢?诗中毛主席用了两个比喻,请学生找出。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细
浪”和“泥丸”。
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联的意思。
学生比较前后两组简笔画,从这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除了体会本诗艺术手法上的对比和夸张外,还要让学生说说这一大一小的强烈对比中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感悟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一切艰难险阻等闲视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再次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种强烈对比的感受。
同时用课件出示首联,指导学生再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加深学生对“远征难”、“只等闲”的感悟。
)
⒉如果说翻越五岭、乌蒙山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自然的困难,那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就展现了红军战士是如何克服战斗困难的。
课件出示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从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暖——寒)对这一对反义词,你有什么疑问?
出示金沙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惊涛拍岸的场景,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同时提问:红军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如果你是一名红军战士,你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让学生体会此时红军战士心中的乐,心中的喜,心中的暖。
)指导学生把这种暖融融的、乐滋滋的感觉读出来。
先指名读,再
全班读: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让我们替红军战士开心地读,让我们替红军战士欢快地读,让我们替红军战士自豪地读。
(这一连三次地读,相信学生定能读出心中所感!)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断。
师: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能说说吗?(学生诉说心中的悲痛)这种感觉就是“寒”!你能把这种“寒”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对读)
回到首联,师: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还是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地事儿,他们的眼中只有无畏,只有乐观!指导学生再次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再次加深学生对“远征难”、“只等闲”的感悟。
)
⒊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用自己的话说说此联的意思。
思考:过雪山时会遇到什么困难?红军战士为什么“尽开颜”?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就能会师了。
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
谁能读出这份喜悦,这份欣喜?
四、熟读成诵
毛主席用诗的语言再现了长征的壮举,再现了无畏乐观的长征精神,同时也把自己的英雄主义气概和浪漫主义情怀表现了出来。
现在,你就是毛泽东,把这种英雄气概和浪漫情怀表现出来吧!
⒈学生自由练读后再指名读、齐读。
⒉熟读成诵。
五、拓展练习
学生阅读补充资料《忆秦娥·娄山关》,小组合作完成对比练习。
六、作业
⒈背诵《七律·长征》。
⒉课外阅读:《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毛泽东长征诗词。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
万水千山
(无畏)(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