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020年,是全球医疗界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给医疗领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疫情的蔓延让人们认识到,完善的临床路径管理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协同合作面对疫情,临床路径工作高度依赖各部门的协同合作。

医院管理部门、医生、护士、药剂师、技术人员等多个岗位需要紧密配合,确保患者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及护理。

2020年,我们在加强内部协同的同时,还与其他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分享疫情防控经验,通过经验交流、资源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优化临床路径设计针对疫情期间的需求,我们在2020年对临床路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我们组织了多次专家讨论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路径方案。

在设计路径时,我们充分考虑了疫情防控的需要,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我们还尝试了数字化临床路径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的系统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加强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临床路径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我们加强了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

每周,我们组织一次病例讨论会,与科室内的医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并邀请专家参与,提供指导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参加了国内外临床路径管理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推动临床路径的数字化转型临床路径的数字化转型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2020年,我们稳步推进了临床路径数字化转型工作。

通过引入医疗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实现了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数字化的临床路径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五、推广临床路径的应用临床路径是一种很好的规范化管理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2020年,我们推广了临床路径的应用范围。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本年度,我积极参与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和实施多个临床路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下面是我对本年度临床路径工作的总结:一、制定临床路径的能力提高通过参与制定临床路径的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制定临床路径的能力。

首先是对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诊疗路径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操作。

其次是对临床路径制定过程的把握更加熟练,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需求,合理地选择适合的诊疗流程。

最后是对临床路径的评估与改善能力的提升,能够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分析临床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优化临床路径的效果。

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合作,我通过参与临床路径工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在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合作中,学会了沟通协调、互相尊重和相互学习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效能。

我也加强了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实际需求和问题,提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方案。

三、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我通过严格贯彻执行临床路径要求,在临床操作中不断体现路径的意义,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得到持续的路径诊疗服务。

我也积极参与了临床路径的跟踪评估工作,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临床路径的效果。

下一年度,我将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参与案例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积累和分享制定临床路径的经验与技巧。

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交流。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我院自2017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不断加强管理,通过该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了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患者治疗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我院2017年开展临床路径涉及15个专业,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消化内科、肿瘤血液科、肾病内分泌科、普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二科、脑外二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外、感染科,录入病种62种,2018年增至75种,2019年增至92种,2020年增至115种,单病种要求的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炎(小儿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心力衰竭、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剖宫产术、阑尾炎切除术、膝半月板切除术、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其他颅骨切开术、乳腺手术)膝半月板切除术、其他颅骨切开术、乳腺手术均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我院每年针对临床路径进行培训会,下科室对操作系统培训,全院临床路径入径率从原来6%,已经提升至30%。

原来开展情况较差的外科,通过整改,入径率显著提高。

下图为2019年1月至目前入径患者人数曲线图。

可以看出临床路径工作显著提升,2020年2月份由于疫情影响,入径人数降低,自3月份疫情缓解后,入径人数已经恢复正常。

下表为2017年-2019年临床路径前23顺位的数据统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院临床路径工作逐步在提升,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导致数据未达标。

总结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的难点:(1)临床路径作为控费工具影响收入临床路径本来是侧重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费用上涨的速度,这与医院的经济利益相冲突。

医院和医生,是需要在治疗好疾病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旦实施临床路径影响了收入,特别是医保没有实行预付费制度改革,医院和医生从心里不乐意使用。

(2)临床路径限制医生个人医疗行为遭软抵制临床路径束规范了每个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对乱检查、多用药、过度治疗产生了更多的约束,由于药品、耗材的社会补偿机制发挥作用,遭到医生个人软抵制,阻扰和消极推行临床路径。

2020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020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我院按照卫生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和卫生局相关要求,结合我院临床路径病种实际情况在我院原有11个专业42个病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专业7个病种(共13个专业4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工作,并制定了新的《临床路径知情同意制度》和《2020年临床路径实施考核制度》。

现将我院2020年上半年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2020年上半年我院共开展临床路径管理2098例,变异数189例,变异率9.00%,比上一年同期度增加了3.52%,退出138例,退出率6.57%,比上季度增加了3.66%。

一、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二、临床路径实施取得的成效:1、2020年3月在原有11个专业42个病种的基础上新增了2个专业7个临床路径病种,分别是:脑梗死、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脑挫裂伤、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慢性扁桃体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新生儿胎肺吸入综合症。

现共开展49个临床路径病种。

2、制定了新的《临床路径知情同意制度》和《2020年临床路径实施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临床路径的考核制度,每月进行临床路径信息统计及质量反馈。

3、简化了临床路径变异及退出的上报程序,减轻了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员每月上报信息的工作量。

三、存在的问题:1、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病历中临床路径标准单上医师、护士及患者签字不及时或签字超前。

2、一些科室医护工作人员对临床路径的宣教工作不到位,甚至有些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都不知道什么是临床路径。

3、个别科室的临床路径病种变异率、退出率过高,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肝硬化腹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硬膜下血肿等,主要原因是自动出院或转上级医院治疗等。

四、整改措施和意见:1、医务科定期对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并进一步加强对临床路径的监督考核工作,及时抽调各科临床路径病历进行检查,确保将临床路径工作落实的实处。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医院的××,现在我给大家做一个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本次工作总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经验和不足;二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三是制定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的临床路径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通过科学规范的路径管理,我们实现了病人的顺序化诊疗,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医疗质量。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优化临床路径制定流程我们通过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开展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一套科学的临床路径制定流程。

我们注重倾听临床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路径制定更加符合临床需求。

我们还建立了跨科室的协作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数据统一,提高了路径制定的质量和效率。

2.完善临床路径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对已有的临床路径指标进行了评估,发现有些指标不够科学和实际。

我们组织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我院的临床路径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初步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加强临床路径培训与宣传我们注重加强临床路径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邀请了专家进行培训讲座,组织了临床路径操作规程的编写和宣传。

通过培训和宣传,我们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二、问题分析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路径的执行不够到位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科室对临床路径的执行不够到位。

有些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一些路径制定不够科学和实际,导致执行难度较大。

我们亟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增强他们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篇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篇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2篇(一)临床途径工作总结在临床途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制定、施行和评估临床途径,以进步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本钱和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以下是我在临床途径工作中的总结:1. 制定临床途径:我根据医疗理论指南和临床经历,制定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病种的临床途径。

在制定过程中,我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亲密合作,确保临床途径符合实际情况,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

2. 施行临床途径:一旦临床途径制定完成,我与医疗团队合作,确保临床途径的正确施行。

我通过培训和教育医疗团队,使他们理解临床途径的目的和步骤,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

在施行过程中,我还与医疗团队进展沟通和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3. 评估临床途径:我定期对临床途径进展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到达预期的效果。

我搜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如患者的治疗结果、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医疗团队的满意度等。

通过评估,我可以确定临床途径的优点和改良的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总的来说,临床途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通过制定、施行和评估临床途径,我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进步,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效劳。

同时,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进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管理才能。

将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良临床途径的工作,为患者和医疗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2篇(二)在一季度的临床途径执行中,我们获得了以下成果和经历教训。

成果:1. 进步了患者的整体流程和诊疗效率。

通过明确的途径指导和流程优化,我们成功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步了患者转归的质量。

2. 实现了优质医疗资的合理利用。

通过精细化的途径规划和资分配,我们更好地利用了医护资,进步了医疗效劳的效能。

3. 进步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我们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重复和负担,进步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经历教训:1. 临床途径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2020年工作总结-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总结-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上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20xx年我院继续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特别是年初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和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通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在执行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要求的同时,根据我院目前存在部分科室人员变动等问题,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织结构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进行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

(三)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

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15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6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1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26个,进入路径706人,入径率90.7%,变异率1.34%,出径率1.32%,完成率98.58%。

完全达到公立医院改革关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

上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小结主要内容进行了现场指导,有力的规范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020年工作总结-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总结-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一、基本作法1、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作为一种好的诊疗模式,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与推进需要一个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医院领导重视,医护人员要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医院于20xx年3月3日召开全院动员大会,使全体医护人员认识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由注重规模扩张、硬件建设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向注重内涵建设、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由之路;是规范服务,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降低不合理费用,适应医改需要的有效手段,增强了全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会上,安排部署了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具体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临床路径实施领导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张建荣院长担任主任,胡贵仲、支小卫副院长担任副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临床专家担任成员,明确了管理委员会职责。

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由业务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履行对临床路径文本的开发,实施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评价指标及评价程序,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改进。

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各科室路径病种的选择、路径文本的制订。

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中设立由主治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负责汇总分析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变异分析。

3、合理选择病种,科学制订文本。

在卫生部公布的76个病种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疾病为原则,选择适合三级医院开展的37个病种,在卫生部公布的文本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进一步明确诊疗时间、诊疗内容,根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明确治疗药物,以达到临床路径“本土化”。

37个病种均制订了医师版临床路径、护理版临床路径文本、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临床路径的工作,并且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

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我的工作成果和收获。

我在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我参与了团队的讨论和决策,协助制定了一些重要的临床路径,并确保它们的正确执行。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临床路径,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优化。

我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和改进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我利用临床数据和统计工具,对临床路径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我通过与临床团队的沟通和合作,成功地实施了一些改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改善。

我在临床路径的培训和宣传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组织了一些培训活动,向医务人员和患者介绍了临床路径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教授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我还通过制作宣传资料和举办宣传活动,提高了临床路径的知名度和接受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持怀疑态度,并且难以改变他们的旧有习惯。

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与多个团队进行协调和沟通。

我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通过参与临床路径的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

临床路径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患者体验和医疗结果。

我将继续致力于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在临床路径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和收获。

我不仅学会了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其知名度和接受度。

虽然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与团队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我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临床路径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一、工作背景和目标近年来,临床路径管理在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所在医疗机构也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本次总结旨在对我参与的临床路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找到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以达到更好的临床路径管理效果。

二、工作过程和方法1. 制定临床路径方案:我们团队根据具体病种或手术的特点,收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和规范,制定了临床路径方案。

在制定过程中,我们注重与相关科室和专家的沟通和协商,充分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实施临床路径方案:在制定好的临床路径方案基础上,我们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向全院医护人员普及并推广临床路径知识。

针对具体病例,我们负责跟进病患的诊疗过程,监督和指导医护人员遵循临床路径方案进行诊疗。

我们不断与科室进行沟通与协作,解决临床路径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 数据分析和评估:在实施临床路径方案的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病例数量、治疗费用、住院天数等。

我们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临床路径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

三、工作成果和效益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效益:1. 提高了医疗质量:临床路径方案明确了治疗流程和标准,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于疾病诊疗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减少了落后和不合理的治疗手段,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

2. 降低了医疗费用:通过规范诊疗流程和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我们成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据统计,与传统的诊疗方式相比,临床路径管理可以节约医疗费用10%以上。

3. 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明确病患的诊疗流程和治疗周期,减少了床位的占用时间。

通过对病患的分类和分级,合理调配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1. 内部沟通不畅:由于医疗机构内部的科室独立性和利益的不同,临床路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内部沟通困难的问题。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目前已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科室路径名称科室路径名称普外科胆管结石康复医学科颈椎病模板胆囊结石腰椎病慢性胆囊炎妇产科计划性剖宫产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盆腔炎性疾病胆囊息肉产褥感染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阴道分娩急性胆囊炎骨外科股骨颈骨折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股骨头坏死肛裂四肢骨折腹股沟疝锁骨骨折肛肠常见疾病桡骨骨折肛周脓肿肱骨干骨折肛瘘肱骨髁骨折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胫骨平台骨折急性乳腺炎胫腓骨骨折乳腺良性肿瘤踝关节骨折下肢静脉曲张髋关节发育不良痔疮髌骨骨折呼吸心血管内科AECOPD模板儿科扁桃体炎高血压病腹泻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轮状病毒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热性惊厥社区获得性肺炎手足口病(一级)支气管扩张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一级)神经内分泌科1型糖尿病支气管炎2型糖尿病疱疹性咽峡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消化内科反流性食管炎脑梗塞慢性胃炎周围性眩晕梅尼埃上消化道出血泌尿外科急性膀胱炎食管息肉急性肾盂肾炎胃息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肠息肉肾结石胃溃疡输尿管结石二指肠溃疡二、xx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1、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基本情况:科室病例数未导入正常完成完成率变异退出变异退出率变异变异率儿科1012 095894、66%535、24%63262、45%妇产科759174397、89%121、58%60479、58%骨外科37372670、27%1129、73%37100、00%呼吸心血管内科87954868 98、75%111、25%81292、38%康复医学科12912100、00%0 0、00%12100、00%泌尿外科341726477、42%7722、58%30188、27%普外科3171227988、01%3811、99%31398、74%神经内分泌科45534429 94、29%255、49%40889、67%消化内科8481384099、06%5 0、59%76990、68%汇总4660167343573、71%1683、61%321969、08%2、临床路径管理经济指标统计:符合人数进入路径病例入组率(%)临床路径病例占全院总数变异数退出路径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与前一年比较(%)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4814466096、857、1832191689、040、22%4838、688、76%3、临床路径考核奖励金额统计:部门奖励金额(元)部门奖励金额(元)儿科51,200、00神经内分泌科16,300、00妇产科24,200、00普外科8,900、00消化内科30,600、00泌尿外科7,600、00呼吸心血管内科34,900、00合计:173,700、003、存在的问题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一、工作背景在医疗行业中,临床路径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之一,旨在优化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作为临床路径工作负责人,我承担着制定、推广和评估临床路径的职责。

本次总结旨在回顾和总结本年度的临床路径工作,以及探讨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发展方向。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制定临床路径:本年度,我与相关科室合作制定了多个临床路径,覆盖了各个临床科室的主要疾病和手术项目。

在制定过程中,我积极与临床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交流合作,充分倾听他们的建议和需求,并结合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制定的临床路径得到了相关科室的认可和应用,并在提高患者诊疗效果和减少医疗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推广临床路径:为了提高临床路径的覆盖率和应用水平,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

在院内开展了临床路径培训和宣传活动,向医务人员介绍临床路径的概念、目的和作用,并详细介绍了已经制定的临床路径。

我积极与相关科室合作,在病例讨论、学术会议等场合进行讲解和讨论,解答医务人员的疑问,并争取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推广活动,临床路径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并在医务人员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3. 评估临床路径:为了了解临床路径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我组织了一系列的评估工作。

通过对已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进行回访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满意度,并对与临床路径相关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些评估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

也得到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反馈,他们普遍认为临床路径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改进方向和发展方向1. 完善临床路径制定过程:尽管本年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下一步,我打算进一步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和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尽可能地提高临床路径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2020年工作总结-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总结-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一、基本情况年月2日至月5日,我院党委书记率团前往浙江省市立医院和医院考察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参加本次考察工作的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医务处、门诊部、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三个专业9个科室的负责人共13人。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我院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73家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之一,即是我院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对我院管理的挑战。

如何立足本院实际情况,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打造临床路径管理样板医院,是时刻萦绕在我院领导和试点科室负责人脑海中的问题。

为学习先进临床路径管理经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自身工作不足,我院组织了本次考察活动。

重点考察了医院临海院区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该院分管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在其会议室热情接待了我们,详细阐述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策划、组织、探索、实施和取得的经验及教训,之后参观了该院的信息中心和部分病房,详细了解了该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步骤及经验,取得了应有的成效。

同时,医院和市立医院与我院领导还分别对公立医院改革、医院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领导班子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质量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诚恳的表示将来愿意采取多种途径与我院加强院级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与繁荣。

二、主要体会与启示(一)临床路径管理卓有成效。

1、起步艰难。

浙江省医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是市目前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前身是19英国传教士创建的恩泽医局,现为恩泽医疗中心(集团)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开放床位1600余张,拥有职工2534人,年门诊人次141。

9万、出院人次5。

9万,是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及瑞典歌德堡大学医学院友好医院。

我们考察的临海院区,自初开始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当年成立组织机构,进行全院培训和有关试点工作,全院正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范本一、工作概述本次临床路径工作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通过对疾病的全程管理和规范化治疗,实现临床路径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二、工作内容1. 制定临床路径:根据相关疾病的临床指南和医学研究成果,制定适用于本医院的临床路径,并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 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和费用支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3. 协调各科室工作:与影像科、药剂科、手术科等相关科室密切合作,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4. 宣传推广:通过会议、培训等形式,向医生和护士宣传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优势,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5. 经验总结和分享: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并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经验分享,以互相借鉴和促进进步。

三、工作总结本次临床路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医疗效率: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周期,提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增加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降低患者费用支出: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治疗流程,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3. 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的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4. 增加团队合作和效率: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各个科室之间的紧密协作和配合,促进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本次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1. 缺乏科学的依据:临床路径的制定和调整需要有科学的依据支持,如临床指南和医学研究成果,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研究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制定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沟通合作不够紧密: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各科室需要密切合作和沟通,但存在沟通不畅、信息闭塞的问题,需要加强协调和沟通机制的建立,促进科室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报告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报告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报告
介绍
该报告总结了我在临床路径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

目标
我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实施过程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 与医疗团队合作:与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

- 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和时间表,使医疗团队能够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治疗。

-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患者的治疗情况,评估临床路径的有效性,并作出必要的调整。

成果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我取得了以下成果:
- 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通过标准化治疗流程和提供一致性
的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改善。

- 优化了医疗资源的利用:临床路径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调配
和利用,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 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患者在实施临床路径后,对医疗服务的
满意度有所提高。

经验教训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以下经验教训:
- 需要充分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临床路径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
密切合作,沟通和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 定期评估和调整:由于患者状况和医疗环境的变化,临床路
径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以保持其有效性。

- 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医疗团队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
识和技能,以适应临床路径的要求。

结论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我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提高了医疗服务
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优化临床路径的实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我的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报告,谢谢阅读。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范文_临床路径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本年度,我作为临床路径管理团队的一员,积极参与了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工作。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临床路径在医院内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益。

二、工作成果1. 临床路径制定:作为主要制定者之一,我积极参与了多个临床路径的制定工作。

通过调研、讨论和参考其他医院的经验,我们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的临床路径,并得到了医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2. 临床路径实施: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我负责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宣传和解释临床路径的目的和要求,协调相关科室和人员的合作,确保临床路径的正常运行。

我也与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他们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理解。

3. 临床路径评估:为了确保临床路径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对部分临床路径进行了评估工作。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临床路径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们也对评估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三、工作体会1. 临床路径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持。

在本次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推动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

2. 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种情况和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在制定临床路径时,我们要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个科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临床路径。

3.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不断地宣传和解释,培训和指导。

只有让医护人员充分理解和接受临床路径,才能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和执行。

四、工作计划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参与临床路径的工作,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的优化和改进。

具体计划如下:1. 继续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工作,与团队成员共同商讨,制定更为完善和符合实际的临床路径。

2. 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和合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5篇)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5篇)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5篇)工作总结的特点自我性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展回忆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纳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阅历、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回忆性这一点总结与规划正好相反。

规划是设想将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展安排。

总结是回忆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展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所以总结和规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一方面,总结是规划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也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规划的重要参考。

客观性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展全面回忆、检查的文种,这打算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

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需完全牢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张、缩小、随便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阅历性总结还必需从理论的高度概括阅历教训。

但凡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

作为精神成果的阅历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珍贵,由于它对今后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需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原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阅历,得出规律性熟悉,这样才能到达总结的目的。

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5篇)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后,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了更多的进步,是不是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记录一下呢?那么你有了解过工作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路径工作总结(通用5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我院从20xx年下半年开头开展临床路径治理工作,我院不断深入加强临床路径治理,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标准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削减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削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16篇)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16篇)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16篇)临床路径篇1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20xx年公立医院重点任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布署,结合实际情况,我院从20xx年x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现对我院半年来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⒈成立相关管理、实施机构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办公室设医务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或副主任担任。

⒉行政保障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并发布院医发x号、院医发x 号文件,对我院的临床路径工作做出具体规划。

⒊积极宣教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对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医、护、药、技及其他科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并采取电教、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培训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于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两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集中培训临床路径知识;临床路径办公室成员反复巡视临床科室,指导、讲解临床路径工作原则。

通过仔细学习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参照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汇编》、《临床路径管理汇编20xx-20xx增补版》及国家中管局下发《中医临床路径》,我院挑选并结合自身情况,于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分2批制定、颁发50个病种相关57个临床路径文本,涉及市医保单病种25个病种相关30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我院制订并执行50个临床路径的目标,满足省厅要求的三甲医院不低于20个临床路径的要求。

每个路径文本经过初定、指导评价小组审定及修改、复审及修改三步,做到贴合我院实际情况、路径本身正确可行,并组织临床科室与相关科室的协调,保障已制定临床路径的切实可行。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

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

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

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管理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

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

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020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0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020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现将近三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情况:近三年来我市临床路径试点病种数150余个,进入路径人数64741人,完成路径人数58218人,完成率89.92%,退出人数4366人,退出率6.7%,平均住院日9.5日,平均住院费用8653.66元。

二、已开展试点病种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同时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工作职责。

三、临床路径工作中取得的成效:1、带动了住院病人的整体费用的更趋合理,依托临床路径管理手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全院门诊平均人次费用和住院平均人次费用更趋合理。

2、带动了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天数,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和后勤保障部门全力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从而带动了全院服务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

3.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是依据“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体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

近年来我市重视基础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基本功培训,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积极配合临床路径的开展。

4、加强了医患沟通,和谐了医患关系: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所有的诊疗行为均公开、透明,每天的诊疗活动在入院时已告知患者和家属,并且需要患者和家属签字认可,同时需要患者参与和配合,医务人员、患者、家属都清晰了解整个诊疗流程和安排,有利于医务人员间的协调和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促进了医患和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一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

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

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

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试点管理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

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

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

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试点的路径病种不一致、路径要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3试点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路径中检查项目太多,担心会增加医疗费用,因而退出临床路径。

4试点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试点科室没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个别科室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管理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

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五、建议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

临床路径试点各专业均迫切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着手按专业分类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培训。

我们建议能尽快利用“中国临床路径网”搭建一个有助于临床路径制定者同具体实践者开展交流的平台,有助于理解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文本及相关政策信息,有助于临床路径的细化,有助于试点科室开发出更加符合当地医院管理流程和实际诊疗水平的临床路径。

很多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编码、《住院病案首页》相关数据分析,在使用中存有困惑,因此,有必要开展这些方面的专题培训。

2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交流。

目前,市内黄梅县人民医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开展临路路径管理的成功经验,医院管理层及科室负责人缺少到外地参观学习的机会,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参观考察,以增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临床路径试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3加快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开发。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是影响试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医院迫切要求提供试点工作的动态监控、自动制表的相关软件,并对临床路径试点医院的相关数据及文档的保存做出统一规定,以利于今后试点工作的评估,并为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以至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

2020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二我院是一所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自今年4月以来,我院结合传染病专科特点和卫生部公布的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病种,拟定6个专业35个病种。

从出院病例统计看,1~10月实际进入路径管理的有22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数683例,完成临床路径的患者数624例,出现变异的患者数59例;1—10月以来我院接诊的门诊病人136520人次,同期相比增长了16252人次,增长率为11.9%;出院病人4429人次,同期相比增加了472人次,增长率为10.7%。

现将有关情况评估与分析如下:一、基本作法1、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作为一种好的诊疗模式,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与推进需要一个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医院领导要重视,医护人员要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院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后通过不同形式的会议反复宣讲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使全体医护人员认识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由注重规模扩张、硬件建设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向注重内涵建设、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由之路;是规范服务,提高效率,控制成本,降低不合理费用,适应医改需要的有效手段,增强了全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临床路径实施领导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实施小组个案管理者,由业务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履行对临床路径文本的开发,实施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评价指标及评价程序,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改进。

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各科室路径病种的选择、路径文本的制订。

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中设立由主治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负责汇总分析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变异分析。

3、合理选择病种,科学制订文本。

在卫生部公布的112个病种中,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以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疾病为原则,选择适合传染病医院开展的35个病种,在卫生部公布的文本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进一步明确诊疗时间、诊疗内容,根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明确治疗药物,以达到临床路径“本土化”。

35个病种中有11个为我院依据传染病专业临床诊疗规范自行制订临床路径文本,其他24个病种均参照实行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操作实施。

8月份我院结核病科主任潘洪秋受邀参加卫生部的结核病临床路径制订与探讨;4、加强人员培训,促进工作开展。

临床路径是规范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涉及诸多管理与技术要点,这就要求执行临床路径工作的相关人员必须熟悉临床路径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及评价制度。

实施前我们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临床路径文本及有关管理要求,不仅做到培训工作的经常性,而且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相关人员专题培训。

为方便实施管理,我们将35个病种管理标准按专业在各科全部印刷成册,有效指导医护人员按照标准规范操作。

5、制订评估方案,落实奖惩制度。

对进入路径管理的病例,由管房医生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填写临床路径表,对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每月统计相关指标,定期组织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对照临床路径标准,重点考核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对实施效果好的科室与个人进行奖励。

医院将上述情况及时统计,定期通报,促使医护人员自觉落实规范。

6、定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医院于5月12日、9月12日分别召开临床路径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并分析总结前期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设,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11月10日召开全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情况通报会,总结1-10月份的路径实施情况。

二、主要成效从1—10月的工作情况看,我们认为实施临床路径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实施临床路径对诊疗程序均有具体明确标准。

在临床路径实施前,医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展诊疗活动,相同疾病不同医生往往有不同的检查治疗行为,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医药费用相差悬殊,既影响了医疗效果,也容易引起医患矛盾。

实施临床路径后,由于临床路径文本对同一疾病的诊疗程序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因此克服了医疗行为的差异,提高了医疗行为的规范及医疗质量。

据统计,1—10月份,我院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为99.5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21.27天,误诊漏诊得到及时纠正。

2、有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水平。

实施临床路径前,医疗行为随意性较大,医疗处置中的重要步骤很容易被遗忘或被忽视,而医疗质量管理又缺乏权威而准确的评价标准,难以对每名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客观而权威评价,导致医疗管理工作难度很大。

临床路径为医疗管理提供了一套规范权威评价标准,各科室、各专业质量水平有了可比性,有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

3、有利于增进医患沟通,保障医疗安全。

由于诊疗程序的规范,医护人员按要求及时沟通并记录,患者入院后对自己住院过程中的诊疗过程能充分了解,标准一目了然,实质上充分赋予了患者对诊疗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方便了医患沟通,患者比过去更加理解医生的医疗行为,因而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明显减少了医患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