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有关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时间计算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
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地球大气受热要经过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等环节大气才增温。
3)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是地球大气重要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4)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以逆辐射的方式把能量返回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有云和湿度大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5)大气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又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了地面。
傍晚太阳西落后,保存下来的这部分能量使地表气温平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与图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精选图第一节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练习题:1.填空 A C D 1 2 3 4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如图6-1)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
垂直方向上的高低压与温度有关。
②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③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补全)三、大气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含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方向:与风向相反(2)可以减小风速**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相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4、等压线图判判读规律:(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注意记实例)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浮尘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散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能量集中在红外光, 绝大部分可被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和浮尘所吸收。
故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
{ 实例 } ①夏季的白天阴天的气温会比晴天低?--- 反射②晴朗的夜晚,朝霞或晚霞,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红色交通信号灯,阴天房间里、教室里没有阳光也是明亮的--- - 散射③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大气逆辐射强④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云少, 大气逆辐射弱 , 保温作用弱⑤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二氧化碳 , 浮尘多 , 大气逆辐射强 , 保温作用强二、大气运动一、热力环流 ------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注意:气压大小比较方法:(1)“高高低低”:如图所示,同一水平面上,附近的等压面向高处凸的是高压区,附近的等压面向低处凹的是低压区。
(① >②,③>④);(2)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介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
(① >⑤=⑥>②,③>⑦>④)(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
( ② >③ ,① >④ )。
综上,① >⑤ =⑥ >② >③ >⑦ >④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力大小:风力取决于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取决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小故同一幅图 , 等压线越密集 , 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
2.两种主要风向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风向的判断与画法:①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根据“南左北右”画出风向:高空: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斜交等压线(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的右边,南半球在左边;摩擦力始终和风向相反。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学好地理最主要的就是要熟悉课本,地理当中有很多的知识都是和书本有关的,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不太注重地理课本,指向去做题,这样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热大地〞,“大地热大气〞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a.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b.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蓝光被空气分子散射〕;旭日、夕阳、朝霞呈橘红色〔早晚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间隔较远。
在到达地面之前,蓝紫光绝大部分被散射了,最后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的光〕。
c.反射:不具选择性。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属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途径越长,被削弱得也越厉害。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小气温的日较差〔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热量减少,使白天地球外表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夜晚地球外表温度不至过低〕;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2.热力环流〔1〕大气垂直运动和程度运动的成因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②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a.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程度气压差→程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等压线:受热地区—近地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冷却地区—近地面向上凸,高空向下凹。
可以用“热胀冷缩〞来记忆,即受热地区两等压线的间隔胀得较远,冷却地区两等压线间隔缩得较近(如右图)。
其中,气压值大小排序为A>B>C>D〔注: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竖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c.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①城市风:城市生活、消费释放大量的认为热,使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②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而海洋上因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完整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_高中地理知识考点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有哪些?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一、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常见天气系统1、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2、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
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4、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1)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梳理
地貌类型侵蚀地貌名称峡谷阶地河流弯曲牛轭湖流水地貌分布地区河流上游河流中上游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过程落差大,水流急,下切作用为主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时期,河流侧蚀。
河流一开始流动,便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的河流便会冲蚀河岸,使之慢慢凹进去,变为凹岸。
同时在另一岸河水流速较慢,发生沉积,变为凸岸。
应用: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河岸陡,适合港口建设;凸岸流速慢,堆积作用,河岸缓,适合聚落建设。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
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
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特点V形河谷,两壁陡峭,谷底狭窄阶梯状地形;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地势越高,阶地越老。
图示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地貌类型沉积地貌名称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沙洲(江心洲)三角洲流水地貌分布地区河流出山口处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河流入海口形成过程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形成的扇子状堆积体。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
河流在凸岸堆积,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河流改道或下切侵蚀,河漫滩废弃。
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起来,形成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
泥沙淤积河流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河流入海(湖)口处地形坡度变缓,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特点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流水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地形平坦四面环水,长条形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
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力主要有地壳构造力和地球物理力,外部力主要包括风化、流水、冰川等自然力的作用。
这些力相互作用,使地球表面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多样的地表形态。
二、地表构造运动与地貌的关系
地表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分为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等现象,进而影响地表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结果。
三、地形分类及特点
根据地形特点,地球表面形态可分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山地地势较高,地形险峻,如喜马拉雅山脉;丘陵地势较为起伏,如我国江南丘陵;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如四川盆地。
四、地貌实例分析
地表形态各异,以下举几个典型地貌实例进行分析。
黄土高原地貌,是由于风力、水力等外力作用,使黄土沉积而成;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解作用,形成奇特的石林、溶洞等地貌;冰川地貌,是由于冰川运动导致的地面侵蚀作用,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五、地表形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可以为人类提供水利资源;地震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山脉的形成和变化,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综上所述,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表构造运动、地形分类、地貌实例等方面均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1.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完整,包括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
2.归纳出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矿石等概念的内在联系
3.写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和种类
4.画出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并标出四大作用)
6.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
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
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8.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动力: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2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大气的热量来源、受热过程(1)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4)受热过程(如图)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特别注意: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昼夜温差。
晴天云层较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小,温差大;阴雨天云层较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大,温差小。
2. 热力环流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热力环流过程(如图)等压面:受热的地方,高空上凸,近地面下凹;冷却的地方,高空下凹,近地面上凸。
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2)赤道高空风向(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3)高空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4)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斜交。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 气压带和风带(如图)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以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为例)1)季风:随季节的变化风向会发生改变的风2)东亚、南亚季风5.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一般情况下: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低气压带控制湿润多雨;西风带控制湿润多雨,信风和东风带控制干燥少雨。
(总结: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信风干)2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2号:天气:持续性降水实例:江淮准静止锋(夏季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华南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注意:① 无论哪种锋,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② 无论哪种锋,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等。
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环境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行星地球1. 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3.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基本要素、类型和使用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热量平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风、气压带和风带等)、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受力分析等。
4.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特点,以及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和影响,以及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以上仅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注意记实例)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浮尘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散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能量集中在红外光,绝大部分可被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和浮尘所吸收。
故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
{实例}①夏季的白天阴天的气温会比晴天低?---反射②晴朗的夜晚,朝霞或晚霞,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红色交通信号灯,阴天房间里、教室里没有阳光也是明亮的----散射③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大气逆辐射强④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⑤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二氧化碳,浮尘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二、大气运动一、热力环流------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注意:气压大小比较方法:(1)“高高低低”:如图所示,同一水平面上,附近的等压面向高处凸的是高压区,附近的等压面向低处凹的是低压区。
(①>②, ③>④);(2)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介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
(①>⑤=⑥>②,③>⑦>④)(3)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③, ①>④)。
综上, ①>⑤=⑥>②>③>⑦>④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力大小:风力取决于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取决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小故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两种主要风向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风向的判断与画法:①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根据“南左北右”画出风向: 高空: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斜交等压线(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的右边,南半球在左边;摩擦力始终和风向相反。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地壳物质的循环沉积岩2.2地球表面形态一:地质作用:按能量****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3 大气环境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风向的应用
(1)判断气压的大小: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知识点1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
(1)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气候变化(例子)
(1)时间尺度:19世纪末至今。
(2)变化特征:虽然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________。
(3)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________的数量增加,特别是大气中________等气体浓度的升高。
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读与应用
1.判断风向
(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成虚线)。
(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形成的一个倾斜的交界面,自地面向高空倾向冷气团的一侧。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2)分类
锋面类型
概念
过境时的天气
过境后的天气
冷锋
______主动向______方向移动的锋
常出现______等天气现象
气压______,气温_______,天气________
4.意义: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5.C__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思考讨论:地球的昼夜温差为什么比月球小?
知识点2 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_______。
2.形成过程
(1)填出图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高低空的气压高低。
①冷热状况:M________,N________。
3.影响水循环: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知识点3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减少________,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能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
暖锋
______主动向______方向移动的锋
多出现______降水或______
气温_____,气压_______,天气________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常形成持续性________天气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剖面
示意图
锋面符号
降水区的
位置
锋前、锋后均
有,主要在锋后
暖锋锋前
气候特征
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知识点1 锋与天气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知识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形成的过程
⇒ ⇒ ⇒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三种作用力
字母
作用力
特征
A
________
________
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B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________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灾害
知识点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原理: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分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
2.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3.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成因
(2)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两类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等
(4)确定锋面性质与移动方向
根据图中E、F、G、H各点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还可确定,锋面都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为CD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AB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2)低压槽:从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________,高空________。
(4)垂直气流:以________为主。
(5)天气状况:易带来________天气。
2.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__四周气压。
(2)高压脊:从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我国典型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知识点2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压(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__四周气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知识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A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B____________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②气压高低: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1)海陆风(白天海风 夜晚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C
________
始终与风向垂直
4.风向
(1)若只受A作用,风向______于等压线,由______气压区指向_____气压区。
(2)若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_____,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________。
(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_____,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________。
1.成因:__________________。
2.分布
(1)夏季:______________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中心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2)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中心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3.影响我国冬、夏季天气的主要高、低压中心
(1)冬季: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3.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的判读
①.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②.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③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2.北半球锋面气旋中冷锋与暖锋的一般特征
(1)确定锋面位置
在低压(气旋)中,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气流在低压槽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锋面。
(2)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
图中F、G点都在锋面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确定F、G受冷气团控制,E、H受暖气团控制。
(2)山谷风(白天谷风 夜晚山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