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发生药害的原因及药害症状

合集下载

植物有这症状可能是受药害

植物有这症状可能是受药害

林 鞠植物有这症状可能是受药害叶 出现不同颜色、形状各异的斑点(药物喷施遗留斑点多为细小圆形)或焦枯穿孔,叶片失绿(如广灭灵对果树的药害、三氯苯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等),叶片黄化(如大豆过量使用赛克津),叶片烧焦(如莠去津对小麦幼苗的药害),叶片畸形(如杜耳、拉索使玉米心叶扭曲成鞭状,常称为牛尾巴叶),叶片脱落等。

果 出现斑果(如褐斑、色斑等,波尔多液可在苹果或梨上产生锈斑)、畸果、落果等。

花 主要是在开花前或开花盛期,落花、提前凋谢或华而不实等(如波尔多液和油乳剂等在开花期施药会引起果树落花)。

根 引起烂根或变粗(如五氯酚钠对水稻根的药害,2,4D类除草剂在水稻拔节期使用会使茎基部肿大);根毛稀少。

种子 主要是发芽率降低(如小麦种子拌种,药量超过0.5%会降低小麦种子发芽率)。

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药害,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排灌补救 对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排灌可减轻药害程度,如“农利来”引起的药害可通过排灌减轻。

追肥补救 对叶部药害和有植株桃园春季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当年桃果的产量与品质,而且对翌年的生产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春季管理上,要特别注意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施肥和浇水 3~4月份桃树相继进入萌芽、开花坐果与新梢生长时期,为了满足树体新梢生长及幼果发育的养分需求,花前追肥尤为重要。

在开花前可适量增施氮肥促进坐果和树体生长,但应注意用量,以免造成新梢旺长,加重落果。

追肥后立即浇水。

追肥方法可选用沟施、穴施、条施、放射状或环状施,也可结合浇水撒施。

疏花和疏果 目前疏花主要是花前复剪和对坐果率高的品种(春艳、大久保、油桃等)进行疏蕾。

疏除程度应依树势、果枝留量和早春气候状况等情况而定,一般短、中、长果枝分别留2、3、4个花蕾,徒长枝留5~6个花蕾。

落花后不久,当幼果能分出大小果时进行第一次疏果,坐果率高的品种可早疏,坐果率低而不稳的品种要晚疏。

留果量要根据树龄、品种、树冠大小、生长势、肥水供应条件、上年产量及当年的开花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见药害的症状和药害的处理

常见药害的症状和药害的处理

常见药害的症状和药害的处理药害是我们每个人谈之色变的问题。

但是农药的安全性都是相对的,我们只能说去宣导正确的用药方式,避免药害的发生。

但是全国发生药害每年都有。

有人开玩笑说,出药害就像东北人喝酒一样,每年都会有,就是数量多少会不同罢了。

所以,药害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去发现药害,正确的处理药害,将损失降为最低。

我们先来看下什么叫做药害:农药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对植物造成的恶伤害。

产生药害的环节是使用农药作喷洒、拌种、浸种、土壤处理等;产生药害原因有药剂浓度过大,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某些作物对药剂过敏;产生药害的表现有影响植物的生长,如发生落叶、落花、落果、叶色变黄、叶片凋菱、灼伤、畸形、徒长及植株死亡等,有时还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或品质。

农药药害分为畸形药害和慢性药害。

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即出现症状的,称急性害;施药后,不是很快出现明显症状,仅是表现光合作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延迟结实,果实变小或不结实,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差,则称慢性药害。

按照农药的性质来分,又可分为除草剂药害、杀虫剂药害、杀菌剂药害和调节剂药害除草剂药害,除草剂一般都有限制的作物即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药害。

网上曾有一篇新闻报道说,我国河北有个地方的一个苗圃地,因为听信国内一个知名农药企业的技术人员推荐,将一种除草剂应用在国槐苗圃里面用于除草。

这个除草剂是一个很著的名大豆田防治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而这个厂家业务经理和当地的经销商一知半解,认为同一科的植物应该通用,就将这个除草剂卖给了苗圃地老板。

结果,一百多亩的国槐叶子全部掉光,后期这些国槐肯定是活不成了。

它们虽然都属于大农业范畴,但是了解的一知半解和全面了解是天差地别的。

只有专业的才会全面了解,才能把握方方面面。

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那可能是巨大的损失。

一百多亩国槐出了问题,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厂家回复说我们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只推广在大豆上,从来不建议用在其他作物上。

什么是农作物药害?发生药害有哪些症状?

什么是农作物药害?发生药害有哪些症状?

什么是农作物药害?发生药害有哪些症状?农作物药害是指因使用农药不当而引起作物反应出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异、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

农作物药害依不同症状可分为一下几类:(1)斑点: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上,有时也会发生在茎杆或果实表皮上。

常见的药斑有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几种。

药斑与生理性病害斑点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植株上分布往往没有规律性,全田亦表现有轻有重。

而后者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

药斑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是,前者斑点小、形状变化大,而后者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较一致。

(2)黄化:表现在植株茎叶部位,以叶片发生较多。

药害引起的黄化与营养缺乏的黄化相比,前者往往由黄叶发展成枯叶,后者常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关,在全田、黄苗表现一致性。

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驻有碎绿状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症状,在田间病株与健株混生。

(3)畸形:表现在作物茎叶和根部,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肿根、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水稻受2,4—D药害,出现心叶扭曲、叶片僵硬,并有筒状叶和畸形穗产生,番茄受2,4—D药害,则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4)枯萎:整株植物再现症状,此类药害大多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

药害枯萎与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村萎症状比较,前者没有发病中心,而且发生过程较慢,先黄化,后死株,根茎中心无褐变,后者多是根茎部输导组织堵塞,先萎蔫,后失绿死株,根基部变褐色。

(5)停滞生长: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一般除草剂的药害抑制生长现象较普遍。

如水稻移栽后喷施丁草胺不当,除出现褐斑外,还表现生长缓慢。

药害引起的生长缓慢与生理性药害的发僵比较,前者往往伴有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而后者则表现为概系生长差,叶色发黄。

(6)不孕:在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会引起不孕症。

如在水稻孕穗期错用草甘膦,会导致秕谷不孕。

药害不孕。

药害不孕与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表现全株不孕,有时虽部分结实,但混有其他药害症状。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一、2.4-滴丁酯(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2.4-滴丁酯比较耐药,但进行茎叶处理比较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易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不会影响出苗,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根会水平生长、畸形、肿大,主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心叶短缩、肿胀、畸形、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2.4-滴丁酯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也应注意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用过2.4-滴丁酯的器械需经彻底清洗后方可用于白菜田施药。

二、麦草畏(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麦草畏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茎叶处理产生药害,根茎部肿大,侧根少。

叶柄弯曲、膨大,叶片翻卷、畸形。

轻的抑制生长,重的生长点枯萎、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麦草畏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要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注意施药时的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上。

用过麦草畏的器械应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白菜田施药。

三、莠去津(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或是茎叶处理,白菜对莠去津均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都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抑制幼苗生长。

出苗后子叶和真叶均会产生大面积退绿斑,先出现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枯萎。

茎叶处理,叶片退绿,从叶片顶端或叶缘开始干枯。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莠去津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莠去津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苗后施用莠去津,也要避免药液飘至白菜田。

一旦发生严重药害,应及时补种或毁种。

四、乙草胺(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会产生药害。

遇内涝等不良条件也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出苗后心叶卷缩、畸形,生长抑制,以后长出的叶片正常。

如何判断与补救农作物药害

如何判断与补救农作物药害

如何判断与补救农作物药害药害是指使用农药方法不当,未严格按照要求施药,而引起被保护的农作物发生各种病态反应,包括由药物引起植物的组织损伤、生长受阻、植株变态、减产、绝产、甚至死亡等一系列非正常生理变化。

如:落叶、落果、叶子变黄、叶斑、凋萎、灼伤、矮化、畸形、植株死亡、品质下降等,即是作物受到了药害。

一、作物药害症状:按照药害症状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急性药害、慢性药害、残留药害。

1、急性药害:农药施用后短时间内(一般10天内)表现出的症状,多为出现斑点、失绿、灼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卷叶畸形、幼嫩组织枯焦、失绿变色或黄化等。

2、慢性药害:施药后药害不会马上出现,症状不明显,短时间不易判断,一般在施药后10天以上才表现出来。

主要是影响农作物的生理活动,大多表现为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延迟结果、果型变小畸形、早期落果、籽粒不饱满、品质下降等。

鉴别慢性药害一般应与健康作物进行比较。

3、残留药害:是由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或其分解产物引起的。

由于喷药时约有半数以上农药落于地面,这些农药有的分解很慢,被土壤吸附后慢慢积累,有的残留期较长,待残留农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作物生长。

残留药害并非本茬施用农药所致,而是前茬、前多茬作物施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症状表现与慢性药害相似,实际属于慢性毒性的一种。

二、引起药害的原因:引起药害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药:农药是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的有毒物品,超过一定的量,对植物往往也有一定毒害作用,尤其除草剂,其防治对象——杂草与作物之间生理特性比较接近,如选择性差的话很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产生药害的主要因素包括农药的理化性质、农药质量、混和使用、施药量和浓度、包装容器不洁净、施药次数和时间、施药方法、器械清洗、标签遗落等。

2、作物:(1)作物种类及品系:各种作物对每一种农药表现不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

(2)作物生育期:作物生育期对农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一般在幼苗期耐药性差,容易产生药害。

上百起药害发生原因总结原来药害都是这样打出来的

上百起药害发生原因总结原来药害都是这样打出来的

上百起药害发生原因总结原来药害都是这样打出来的!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如不谨慎就极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严重时会颗粒无收。

一、常见药害发生原因1、药剂本身质量有问题一些小厂家的产品中含有其他杂质或其他成分,导致对作物产生药害,或者一些产品中含有隐形成分,在复配后容易产生药害。

2、气候条件低温喷药引起药害。

夏季高温喷药易引起农药药害。

一般情况下,夏季喷药发生药害数占全年药害80%以上,或在降雨后,晚间湿度大,夜间果面有水珠,喷药后易产生药害。

3、喷打不均匀,操作有问题有多起药害事件是由农药喷洒不均匀、重喷、喷用过多造成的药害。

4、选择的施药器械错误或者其不够洁净如果使用一些给果树喷施农药的大型高压器械给玉米、小麦等作物喷施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是不合适的。

器械施过除草剂就不能再给敏感作物施药。

所以打药的药桶尽量要和除草剂的药桶分开。

5、用药量过大引起药害有些作物对药剂有安全限用剂量,如果超过太多,用药量重极易导致药害的发生。

6、由药剂本身产生的药害药剂本身对作物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包括药剂成分产生药害,和药剂剂型产生的药害。

如虫螨腈对瓜类(吊瓜、丝瓜等)比较敏感,施用后会有明显药害。

一般乳油制剂中含有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物质,在某些幼果期使用会污染果面造成药害。

7、农药混配产生药害包括农药混配种类过多和不正确混配等,农药混配过多会造成浓度过大,增加药害风险。

不当混配如我们使用的大部分药剂都是偏酸性的,不能和蓝矾、硫酸铜混用,混用会降低药效,也会增加药害风险。

二、药害分类1、急性药害一般在喷药后2~5天出现严重的数小时后即表现出症状。

如: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发根少、子叶叶片有灼伤、变黄、严重时产生叶斑、果斑、调萎、畸形。

这样的植株生长的叶片、花、果都少。

有时幼嫩组织发生褐色焦斑、徒长乃至枯萎死亡这种药害多为施用农药不当或受邻近田块喷施农药影响所致。

从受害株看损害明显发生在嫩叶、花、果等生长较快的部位一般上部叶片重于下部叶片嫩叶重于老叶。

植物药害的发生和预防

植物药害的发生和预防

植物药害的发生和预防植物药害是指由于使用农药不当而引起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病态现象。

一、植物药害的类型及症状表现一般植物药害按症状出现的快慢可分为以下两种:1、急性药害急性药害是指在施药后较短时间,即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药害。

其症状表现多为叶面、果面和嫩芽上产生的黄化、失绿、枯萎、卷叶、落叶、落果、缩节簇生等现象,重者可致全株死亡。

2、慢性药害慢性药害是指经过较长时间,才表现出药害征象的药害。

如光合作用减弱、花芽形成及果实成熟延迟、植株矮化、畸形、果实变小、子粒不饱满、风味色泽恶化以及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质量变劣等。

除以上两种药害类型外,还有因使用农药不当对下季、下茬作物产生的药害,即所谓二次药害现象,如氧磺隆在麦田使用后,可对的茬作物油菜、玉米等造成药害,又如使用过莠去津的玉米田,后茬不宜种植小麦、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

二、引起植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1、使用了不适宜的农药品种不同植物对不同的药剂所表现的耐药性差异极大。

如高粱对杀虫剂中的敌百虫、敌敌畏等品种特别敏感,即使有少量的雾滴飘移在高粱上,也可产生严重的红叶现象。

杀菌剂中的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对桃、李可引起严重药害。

在除草剂中,使用品种不当产生药害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2、使用药剂的剂量或浓度达大使用药剂的剂量或浓度过大是导致植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

植物对农药都有一个耐药量,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尤其是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中更应按药剂的使用要求严格掌握使用剂量或浓度,否则极易产生植物药害。

3、使用了劣质农药使用了劣质农药,如乳油制剂中有沉淀或油水分层现象、可湿性粉剂结块等,或使用了过期变质的农药,都可出现植物药害。

4、不合理的混用农药混用不当,也是造成植物的原因之一。

许多农药之间是绝对不能混用的,如波尔多液不但不能与石硫合剂混用,且单独使用时,二者也不能前后连手,否则就会产生药害。

5、拌种和施药不匀拌种是和施药时如果拌种不匀或施药不匀都会造成部分种子或植物着药量过多而造成药害。

农作物发生药害的药害症状

农作物发生药害的药害症状

农作物发生药害的药害症状产生药害的原因虽然较为复杂,但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错用农药或使用有杂质的农药;二是使用变质和含有害杂质的农药;三是尚未掌握施药技术,选择在不适宜的作物生育阶段以及不适宜的施药天气、方法施药等。

药害的主要症状表现1、斑点型这类药害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茎杆或果实皮上。

常见的药斑有褐斑、黄斑、网斑等几种。

如水稻秧田初期喷洒丁草胺不当,稻叶会发生不规则褐斑;用井冈霉素喷洒西瓜苗叶,会出现小黄斑;波尔多液在苹果表面上可产生木栓组织的棕色网斑等。

2、黄化型这类药害在植株茎叶部位均有表现,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主要是由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所引起。

按药害轻重,有叶片发黄和全株发黄之分,叶片发黄又有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两类。

如杀灭菊酯在西瓜上有新梢发黄表现;小麦受绿麦隆轻度药害时,表现为基叶发黄;小麦受西玛津药害时,可从叶尖边缘开始发黄,然后扩展至全叶,造成叶片或全株发黄枯死;敌草隆可使棉苗叶片出现黄化型退绿症状。

3、畸形型这类药害在作物茎叶和根部均可表现症状,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如小麦种芽收到二甲四氯药害时,表现为芽鞘基部和幼根基部肿大;棉苗遭受除草醚药害,则生长点萎缩,棉叶呈撅叶状畸形;番茄受2-4-D药害时,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4、枯萎型这类药害往往整株表现症状,极大多数是由除草剂使用不当引起。

如水稻苗期的草甘膦药害,可引起植株枯黄死苗;西瓜苗受绿麦隆不当,表现生长迟缓、分枝减少、植株萎缩,以致死苗。

5、生长停滞型这类药害表现在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使植株生长缓慢。

如油菜使用绿麦隆不当,表现生长迟缓、分枝减少、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多效唑用于连晚秧田,若不作移栽处理,采用拔秧留苗栽培,则使秧苗生长缓慢,影响正常抽穗。

6、不孕型这类药害是因为在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引起的。

如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后,使用稻脚青,可引起雄性不育,造成空批青粒穗而减产。

园林植物发生药害的原因及防治

园林植物发生药害的原因及防治

园林植物发生药害的原因及防治药害原因引起农作物药害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使用对作物敏感的农药。

例如大多数园林植物对有机磷农药敏感,应忌用。

二是施药不当。

使用浓度过高或用药量过大易引起药害;施药技术不当或配制方法不科学也易引起药害。

三是在园林植物苗期、花期、幼果期及植物长势弱、耐药力弱时用药易引起药害。

四是受环境影响,如高温、强光照射、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于50%、雨天或露水很大时施药易引起药害。

五是因上次植物使用残留期长的农药引起下茬植物的二次药害,。

六是因质量问题或农药混用不当等因素,引起农作物产生药害。

预防措施充分了解药剂性质,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浓度,选择正确的配制和使用方法。

对作物敏感的农药应禁用或慎用,苗期、花期、幼果期及作物长势弱、耐药力弱时应慎用或降低浓度,高温、干旱、大风时不能施,应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避免上下茬作物、邻近作物使用农药引起二次药害、飘移药害。

对当地未曾施用过的新农药,在施用前必须进行小面积的药害试用。

救治措施灌水排毒:是解决因土壤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最好方法,可灌水洗田。

喷水洗药:因使用浓度过大或使用敏感农药而引起作物的上部遭受药害的,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可连续喷水冲洗几次,从而起到缓解药害的作用。

足量浇水:让植物根系充分吸水,增加细胞水分,降低植物体内药液浓度。

使用解毒剂:根据药害的性质,可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解毒补救。

因多效唑、缩节胺等抑制剂或延缓剂过量引起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芸薹速内酯溶液解除。

追施速效肥料:结合中耕松土,加强肥水管理,增施腐熟的人畜粪尿、碳酸氢铵、硝铵、尿素等速效肥料,促进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作物吸收快,可根据作物需要用0.1%~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0.3%尿素溶液,或叶面宝、喷施宝、绿风95、世纪农丰、多效活力素、惠满丰、丰产灵等叶面肥进行喷施,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尽快恢复生长。

如何判定药害及发生药害后的处理方法

如何判定药害及发生药害后的处理方法

如何判定药害及发生药害后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药害可以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前者是指施药后12小时至十几天内表现出异常形态,如叶片或果实出现斑点、黄化、枯萎、皱叶、落叶和落果等;后者是指施药后经过较长时间表现出的药害症状,如光合作用减弱、成熟期延迟、矮化畸形、色泽差等。

因此,对于农药比较敏感的园林植物,在防治病虫害时,正确选择农药及使用方法尤为重要。

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1.使用范围不当由于除草剂专一性较强,一种除草剂只限于某一范围的杂草种类,不能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更不能错用,否则会伤害花卉植物。

2.时间不当除草剂对花卉植物安全性有一定的适期,如纳替耘等激素型除草剂,对地毯草、野牛苹、结缕草、紫羊茅等禾本科草坪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施用不仅安全,而且药效很好。

而在禾本科草坪植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发育,造成伤害。

干旱时期效果差。

3.剂量不当随意加大剂量有时虽能提高除草效果,但也会给花卉带来伤害。

一些高效除草剂,如加大剂量会明显抑制甚至停止花卉植物的生长。

4.栽培条件一种除草剂不仅有一定的专一性,并且有一定的区域性,尤其是一些土壤处理型的除草剂与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降水量、灌溉状况也有密切关系。

适宜在壤土、粘土地使用的除草剂,在砂壤地使用很不安全。

一些除草剂在ph值高的土壤中很难分解,容易影响后期花卉植物的生长。

5.操作不当使用伪劣产品,操作不当,混用不合理,使用过其他除草剂的喷药器械清洗不干净再用来喷药等等,都会造成药害。

发生药害的补救措施:1.增施营养肥水对于由触杀剂引起的斑点、焦枯、黄化等药害,可通过施肥的方法提高植物再生补偿能力,以减轻药害的发生程度。

如禾本草幼苗出现绿麦隆药害后,追施人粪尿、饼肥等有机肥,或根外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化肥,能促进植株生长,缓解药害症状。

植物产生药害后及时浇水,满足其根系大量吸水要求,从而增加细胞水分,降低体内药物含量,会提高自身抵抗药害能力,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

药害

药害

叶部症状
• 1、叶斑 、 叶斑是最普遍的药害现象, 叶斑是最普遍的药害现象,斑点的形状和颜色也不 一样。如砷制剂对苹果叶产生红斑或褐斑。 一样。如砷制剂对苹果叶产生红斑或褐斑。 • 2、穿孔 穿孔。如铜制剂对桃叶的药害。 穿孔。如铜制剂对桃叶的药害。 、 • 3、焦灼枯萎 砷制剂的急性药害,可使叶片或叶边枯焦。 、 砷制剂的急性药害,可使叶片或叶边枯焦。黄 瓜叶上的六六六药害也有这样的现象。 瓜叶上的六六六药害也有这样的现象。 • 4、黄化 植物的叶片变黄。如砷制剂所产生的慢性药害。 、 植物的叶片变黄。如砷制剂所产生的慢性药害。 • 5、失绿或褪绿 福美锌对杏叶的药害,表现为失绿或褪绿。 、 福美锌对杏叶的药害,表现为失绿或褪绿。 • 6、卷叶 叶片内的组织被药剂伤害,叶片呈现卷曲, 、 叶片内的组织被药剂伤害,叶片呈现卷曲,如番茄 叶受铜制剂的药害形成卷叶。 叶受铜制剂的药害形成卷叶。 • 7、落叶 叶片产生黄化或焦灼枯萎后,产生落叶现象, 、 叶片产生黄化或焦灼枯萎后,产生落叶现象,如桃 树受铜制剂的药害,造成落叶。 树受铜制剂的药害,造成落叶。 • 8、畸形 叶片边一部分死去,中间继续生长,叶生长畸形。 、 叶片边一部分死去,中间继续生长,叶生长畸形。 如黄瓜受波尔多液害,除草剂药害多导致畸形。 如黄瓜受波尔多液害,除草剂药害多导致畸形。
药害处理
1.灌水排毒:对因土壤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可灌水洗土,排除药 .灌水排毒:对因土壤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可灌水洗土, 物,减轻药害。 减轻药害。 2.喷水冲洗:叶片遭受药害,可在受害处连续喷洒几次清水,以清 .喷水冲洗:叶片遭受药害,可在受害处连续喷洒几次清水, 除或减少作物叶片上的农药残留量。 除或减少作物叶片上的农药残留量。 3.足量浇水:满足植物根系大量吸水,增加细胞水分,从而降低作 .足量浇水:满足植物根系大量吸水,增加细胞水分, 物体内药物的相对含量,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物体内药物的相对含量,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4.局部摘除:对花卉果实或花枝局部涂约或灌药受害,可摘除药害 .局部摘除:对花卉果实或花枝局部涂约或灌药受害, 果实和被害枝条。如主茎( 果实和被害枝条。如主茎(干)产生药害还应结合施用中和缓解 剂或清水冲洗消毒。 剂或清水冲洗消毒。 5.追施肥料:结合浇水追施速效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植株自身 .追施肥料:结合浇水追施速效肥,促进作物生长, 抵抗药害的能力。 抵抗药害的能力。 6.中耕松土:结合灌水、施肥进行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发育,增 .中耕松土:结合灌水、施肥进行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发育, 强作物的恢复能力 7.喷施调节剂:根据植物需要,喷施叶面宝、喷施宝、等叶面营养 .喷施调节剂:根据植物需要,喷施叶面宝、喷施宝、 调节剂或植物激素,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调节剂或植物激素,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8.使用解毒剂:根据导致药害的药物性质,可用和其性质相反的药 .使用解毒剂:根据导致药害的药物性质, 物中和缓解。也可用某些特定的解毒剂补救, 物中和缓解。也可用某些特定的解毒剂补救,如硫酸铜药害可喷 0.5%生石灰水;多效唑等抑制剂或延缓剂过量造成的药害,可喷 %生石灰水;多效唑等抑制剂或延缓剂过量造成的药害, 施赤霉素。 施赤霉素。

农药药害的基本症状

农药药害的基本症状

连续施用同一种农药或 同一类农药,导致作物 抗性增强,同时也会造 成药害。
土壤质地、酸碱度、有 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 都会影响农药的吸收和 降解,从而影响药效和 药害的发生。
02
药害的识别与诊断
药害的识别
观察植物生长状况
药害会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或促进,导致植株矮小、叶片
黄化、茎秆弯曲等。
调查施药情况
残留药害
在施药后一段时间内未表现明显症 状,但会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和发 育。
药害发生的原因
施药浓度过大
施药不均匀
施药时间不当
施药次数过多
土壤因素
浓度过大是引起药害的 主要原因,如杀虫剂使 用浓度过大,常造成作 物药害。
在配制药液时搅拌不均 匀或喷雾器清洗不干净 ,造成局部浓度过大而 产生药害。
在作物敏感期施药或高 温时施药,易引起药害 。
使用解毒剂
针对不同农药的药害,可以选用相 应的解毒剂进行处理,以缓解药害 对植物的损害。
加强田间管理
在药害发生后,应该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灌溉和修剪等措施, 以促进植物的恢复和生长。
THANKS
农药药害的基本症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药害症状总述 • 药害的识别与诊断 • 常用药剂的药害症状 • 药害的预防与补救
01
药害症状总述
药害的分类
急性药害
在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 明显症状,如烧伤、枯萎、落 叶、落花、落果、畸形、生长
停滞等。
慢性药害
在施药后数天到数个月才出现明 显症状,如黄化、生长异形、小 果、劣果等。
接触性皮炎
接触有机硫类药剂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灼伤、红肿等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及预防措施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及预防措施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及预防措施杭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耕地174651公顷,主要种植早晚稻、玉米、大豆、薯类、杂豆等农作物,每年农药使用面积都在125000公顷以上,因农药使用不当引起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为了预防药害的发生,在此介绍一下农作物药害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农作物发生药害的主要症状农作物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不当或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引起的作物反应出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依不同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1.斑点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

斑点往往大小不均匀。

2.黄化黄化的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合成,或阻断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或破坏叶绿素。

3.畸形农作物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

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番茄受2,4-d药害时,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水稻2,4-滴药害,出现心叶扭曲、叶片僵硬,并有筒状叶。

4.枯萎一般整株表现,此药害大多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

5.生长停滞生长抑制剂、除草剂施用不当出现药害。

如矮壮素用量过大引起作物生长停滞。

6.不孕引起这类药害的原因是花期用药不当。

如在水稻抽穗时施用稻脚清会造成空秕粒。

7.脱落表现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农作物受药害后,有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

8.劣果果实出现药害有时表现为果面异常、品质变劣。

如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暗红色、有异味。

二、农作物发生药害的原因1.用错了农药将除草剂当作杀虫剂使用。

农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给农作物喷药时,一定要分清其防治的对象,防治害虫要用杀虫剂,防治病害用杀菌剂,防除杂草要用除草剂,决不能张冠李戴。

一旦将除草剂当作杀虫剂误用后,必将使农作物造成大面积的药害。

2.过量使用浓度过高或者浓度正确而施药中重复喷药造成药害。

每种农药都有最大限制用量,不可随意更改。

园林绿化植物药害的发生原因

园林绿化植物药害的发生原因

THANKS
感谢观看
清洁田园
阻隔法
采用阻隔法,如设置防虫网、利用石硫合剂堵塞虫洞等,减少昆虫对植物的侵害。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灯光诱杀昆虫,减少昆虫对植物的侵害。
热力处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土壤进行热力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减少其对植物的侵害。
工程治理
05
结论
植物药害是指在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方法或剂量导致植物受到的伤害。
科学选药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合理配制药量,避免过量使用农药。
适量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抓住病虫害的薄弱环节适时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适时用药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清除植物病虫害源头
做好环境卫生
加强环境管理
增加土壤有机质
施用有机肥料,如腐熟的有机肥、堆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药害抵抗能力。
土壤酸碱度调节
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
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地杀死病虫害,保护植物生长。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注意使用量和频率,避免对植物造成药害。
03
化学治理
02
01
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如瓢虫、草蛉虫等。
天敌昆虫
使用微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来促进植物生长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微生物菌剂
根据土壤酸碱度情况,使用适量的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以提高土壤的药害抵抗能力。
土壤消毒
对于土壤中残留的病虫害,可以使用适量的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减少病虫害的数量和传播途径。
改良土壤性质
04
植物药害的治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发生药害的原因及药害症状
产生药害的原因虽然较为复杂,但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错用农药或杂质的农药;二是使用变质和含有害杂质的农药;三是尚未掌握施药技术,施药时选择了不适宜的作物生育阶段以及不适宜的施药天气、方法等。

药害的主要症状表现:
斑点型这类药害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茎秆或果实皮上。

常见的药斑有褐斑、黄斑、网斑等几种。

如水稻秧田初期喷洒丁草胺不当,稻叶会发生不规则褐斑;用井冈霉素喷洒西瓜苗叶,会出现小黄斑;波尔多液在苹果表面上可产生木栓组织的棕色网斑。

黄化型这类药害在植株茎叶部位均有表现,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主要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所引起。

按药害轻重,有叶片发黄和全株发黄之分。

叶片发黄又有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二类。

如杀灭菊酯在西瓜上有新梢发黄表现;小麦受绿麦隆轻度药害时,表现为基叶发黄;小麦受西玛津药害时,可从叶尖边缘开始发黄,然后扩展至全叶,造成叶片或全株发黄枯死;敌草隆可使棉苗叶片出现黄化型退绿症状。

畸形型这类药害在作物茎叶和根部均可表现症状,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小麦种芽受到二甲四氯药害时,表现为芽鞘基部和幼根基部肿大;棉苗遭受除草醚药害,则生长点萎缩,棉叶呈撅叶状畸形;番茄受24-D药害时,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枯萎型这类药害往往整株表现症状,极大多数是由除草剂使用不
当所引起。

如水稻苗期的草甘磷药害,可引起植株枯黄死苗;西瓜苗受绿麦隆药害后,表现出嫩叶黄化,叶片枯焦,植株萎缩,以致死苗。

生长停滞型这类药害是抑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使植株生长缓慢。

如油菜使用绿麦隆不当,表现生长迟缓、分枝减少、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多效唑用于连晚秧田,若不作移栽处理,采用拔秧留苗栽培,则使秧苗生长缓慢,影响正常抽穗。

不孕型这类药害是在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而引起。

如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后,使用稻脚青,可引起雄性不育,造成空批青粒穗而减产
脱落型这类药害大多表现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有落叶、落花。

落果等症状。

如桃树受铜制剂药害,会引起落叶;梨树花期使用甲胺磷,会引起落花;山楂使用乙烯利不当,会引起落果、落叶;波尔多液可引起苹果落花落果;石硫合剂对苹果也可引起落果劣果型这类药害主要表现在植物的果实上,使果实体积变小,果表异常,品质变劣,影响食用价值。

如西瓜受乙烯利药害,瓜瓤暗红色,有异味;番茄遭受铜制剂药害,可使果实表面细胞死亡,形成褐果现象;葡萄受增产灵药害,表现果穗松散,果实缩小。

药害与病害的不同
斑点型药害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植株上的分布往往没有规律性,全田亦表现有轻有重;而后者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

斑点型药害与真菌性病害也有所不同,前者斑点大小、形状变化大;而后者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较一致。

药害引起的黄化与缺乏营养元素而出现的黄化相比,前者往往由黄叶发展成枯叶,阳光充足的天气多,黄化产生快;缺乏营养元素而出现的黄化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且黄化常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关,在全田黄苗表现有一致性。

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有碎绿状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病状,病株与健株混生。

药害引起的畸形与病毒病害畸形的区别在于前者发生具有普遍性,在植株上表现局部症状;后者往往零星发病,表现系统性症状,常在叶片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

药害枯萎与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枯萎症状比较,前者没有发病中心,且大多发生过程迟缓,先黄化、后死株,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后者多是根茎部输导组织堵塞,在阳光充足、蒸发量大时先萎蔫,后失绿死株,根基导管常有褐变。

药害引起的缓长与生理性病害的发僵和缺素症比较,前者往往伴有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而后者中毒发僵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发僵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等。

药害劣果与病害劣果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有病状,无病症,除劣果外,亦表现出其他药害症状;后者有病状,多数有病症,而一些没有病症的病毒性病害,往往表现系统性症状,或不表现其它症状。

坚持做到先试验后应用。

在农药品种大面积推广前,必须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筛选该药的适用范围、防治对象、防治适期、用药剂量、施药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

严格掌握农药使用技术。

首先是要选准所用的药剂,做到对症下
药;其次是要配准农药剂量或使用密度,还必须掌握好适当的施药时期,采用恰当的施药方法,并应注意施药的质量。

抓好药后避害措施。

首先是要彻底清洗喷雾器,尤其是施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若再喷施其他药剂,必须彻底清洗;如施用过2,4-D 丁酯除草剂的喷雾器械,若清洗不彻底,会对双子叶农作物产生药害。

正确的清洗方法是:对塑料桶喷雾器,要用5%碱液浸泡数小时,用清水反复冲洗;对铁桶喷雾器,用1%硫酸亚铁溶液10公斤,浸2小时后,再用清水洗2遍以上。

另外,对喷雾器械的喷头、喷片、开关等处,也应认真清洗。

其次是要妥善处置喷雾器中剩余的药液,即当施药完毕后,剩余药液不可随地乱倒,以免发生药害。

药害后应采取的补救措施:
在施药后一星期内经常检查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施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田块,更需做好田头检查。

减轻药害的急救措施有以下几种:
施肥补救。

对产生叶部药斑、叶缘枯焦和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增施肥料可减轻药害程度。

如麦苗出现绿麦隆药害后,可追施人粪尿,根外追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

排灌补救。

对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排灌也可减轻药害程度。

激素补救。

对于把制或干扰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的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2,4—D丁酯、甲草胺、杀草丹、禾大壮、乙烯利、整
形素等药剂,在药害后喷洒赤霉素可缓解药害程度。

如西瓜亩误用二甲四氯,产生药害后用赤霉素20-30PPm喷洒,可减轻药害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