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论文

合集下载

甘草酸单铵盐的制备

甘草酸单铵盐的制备
(G.pallidiflom)、圆果甘草(C【_sguamulosa)等,其中乌拉尔甘草是我国甘草资源中分布最 广的一种。 甘草以根茎入药,其临床应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根含甘草 酸(Glycyrrhizic Acid)、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黄碱酮)、 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甘草苷元(Glabrene)(甘草素)、异甘草苷元(Isoglabrene)(异
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有29种6个交种,我国分布有18种和3个交种【4】,主要收载有乌
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ranch)、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黄
甘草(Gkorshinski)、粗毛甘草(GLaspcra Pall)、云南甘草(Gyunnanensis)以及刺果甘草
affecting
extraction
were
by
circumfluence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method of the
saponins
from Glycyrrhiza
uraiensis
Fisck n地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the saponins Was 5.72%when the
on.Except that,it is also
Fisch from Hei
used as swoeteners in the food factory.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pharmacy,food, cosn'tctics,ere.The

药学论文-比色法测定甘草中总皂苷的含量

药学论文-比色法测定甘草中总皂苷的含量

[J].2006.31(5):357.
0.001 1,r = 0.999 6
3.5 样品待测液的制备测定样品皂苷含量一般采用索氏抽提的方法,这种制
备样品方法既繁琐、费时,又难以抽提完全,不能满足样品批量测定制样的要求。
吉宏武[8]发现 20 倍的甲醇超声波提取 1 h 可将材料中的皂苷提取完全。由
于甘草酸在甘草皂苷中所占比例最大,且在甘草中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 加
比色法测定甘草中总皂苷的含量
【摘要】 目的建立甘草中甘草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香草醛高氯酸 试剂,在 589 nm 处有最大吸收,并对比色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该法精密度高, 1 h 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03%。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稳定性、重复 性好,可用于甘草总皂苷的测定。 【关键词】 甘草;总皂苷;香草醛高氯酸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aponins in Glycyrrhiza by Colorimetry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aponins in Glycyrrhiza. MethodsUse VanillinHClO4 as the chromogenic reagent and detect the maximum absorption at the wavelength of 589 nm. Choose the best chromogenic preparation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the samples. ResultsThe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is high. The color of the treated samples was stable within 1h.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recovery was 99.03%.Conclusion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highly sensitive and reproducible. It may be us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aponins in Glycyrrhiza.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论文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年级 2010 学院中药材学院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任课教师张永刚完成时间 2013-5-11 成绩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

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

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

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

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

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

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

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

甘草制剂在皮肤病治疗中准确应用[论文]

甘草制剂在皮肤病治疗中准确应用[论文]

甘草制剂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准确应用摘要: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证明甘草制剂对治疗慢性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带状疱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天疱疮、斑秃、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甘草;皮肤病;治疗;应用甘草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归为补气药,具有补中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效等功效。

现代医药学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制剂学等方向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已知甘草制剂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文综述其在某些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慢性荨麻疹将106例慢性荨麻疹病人,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

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甜素片75mg,3次/天,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天;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天,均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结果证明治疗组有效率为77.28%,其中治愈率为35.19%,对照组分别为51.92%和23.08%,差异有显著性。

提示复方甘草甜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可供临床使用。

不良反应包括少数人有口干、轻度嗜睡。

荨麻疹与淋巴细胞(tl)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主要由ⅰ型变态反应引起,少数由ⅱ型变态反应引起。

复方甘草甜素片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它包括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三萜皂苷,有较强的acth样活性,并能稳定细胞膜,具有免疫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tl)活化作用,干扰素-γ(ifn-γ)诱发作用,nk活化作用,胸腺外tl分化增强作用。

甘草甜素在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可作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疗法。

研究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外周血t 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选用20例荨麻疹患者和20例正常人做对照。

结果证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正常人,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水平下降。

炙甘草汤药理学论文

炙甘草汤药理学论文

炙甘草汤药理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7-0335-01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为汉代张仲景所创。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方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等九味组成,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能是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又治虚痨肺痿。

通过查新检索,以脉结代、心动悸为证治要点。

现对炙甘草汤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抗心率失常加味炙甘草汤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窦性心率短时复转率。

加味炙甘草汤可明显缩短川乌浸出液所造成的实验性家兔心率失常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炙甘草汤对氯仿致心率失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炙甘草汤灌服家兔的实验发现,炙甘草汤能显著地降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室早、室速并能使心率失常总发生率降低,其对盐酸肾上腺素快速静注后家兔的心率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脉结代,心动悸”,现代报道中也以治疗心律失常为主。

不影响心率失常的发生,但能显著缩短心率失常持续时间,同时正常心率恢复时间加快。

有学者通过微量元素分析发现,炙甘草汤系列诸方中富含镁、锌、锰、硒等微量元素,共中,镁可直接强心复脉,锌、锰、硒又可滋阴补肾,并有间接复脉作用,有实验研究得出,甘草酸、人参总皂苷为人参抗心率失常的主要有效成分。

炙甘草汤用于治疗包括早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房颤等各类心律不齐,炙甘草汤灌服家兔的实验发现,其对盐酸肾上腺素快速静注后家兔的心率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炙甘草汤能显著地降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室早(vp)、室速(vt),但能显著缩短心率失常持续时间,并能使心率失常总发生率降低。

不影响心率失常的发生,加味炙甘草汤可明显缩短川乌浸出液所造成的实验性家兔心率失常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

同时正常心率恢复时间加快。

炙甘草汤对氯仿致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认为较大剂量的炙甘草才能起到平复结代脉和心悸动的作用,加味炙甘草汤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窦性心率短时复转率。

复方甘草酸苷论文复方甘草酸苷论文: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临床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论文复方甘草酸苷论文: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临床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论文复方甘草酸苷论文: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通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来观察其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对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为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每日一次,b组28例为对照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治疗,每日一次,两组均治疗一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及hbv-dna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对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变化比较(表1)2.2 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两组治疗前后hbv-dna比较 (表3)3 讨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肝脏炎症致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慢性损伤,激活了炎症细胞,导致肝星状细胞的增生、转化和分解,在病毒、缺氧、过氧化物等有害因素损伤肝脏后,各种因子引起肝内星状细胞增生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的过度沉积,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抑制肝细胞外基质生成是今大多数抗纤维化治疗的主要目标。

复方甘草酸苷是由甘草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等组成的复合物,最主要活性成分是甘草酸,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以及抑制炎性因子的激活,而产生抗炎活性、调节免疫、保护肝细胞膜和抑制病毒增殖等作用[2~4],从而抑制肝脏羟脯氨酸与内胶原酶,防止肝纤维化的启动;另外其还有良好的抗过氧化作用,防止脂质过氧化物刺激胶原基因转录,抑制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正常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占全部胶原含量的80%,而在纤维化肝组织则升至95%,其中ⅰ型约占70%,ⅲ型约为20~30%,因此,ⅰ、ⅲ型胶原被认为是反映胶原代谢的重要参数以及判定抗纤疗效的重要指标[5],随着肝纤维化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血清ha、iv-c、ln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的有效临床指标。

动物实验表明,甘草酸能显著防治大鼠实验性肝硬化,显著小鼠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从而使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减少[6]。

中药炮制学论文

中药炮制学论文

中药炮制学论文题目: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学校:青海民族大学班级:09药学班姓名:***学号:**********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摘要】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1]。

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甘草片的炮制方法,古代有多种,现代临床主要使用甘草片和蜜炙甘草片两种。

蜜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脘腹疼痛,心气不足,筋脉挛急,脉结代[1]。

【关键词】蜜炙甘草;炮制工艺;设备;辅料。

【Abstract】Net-election or cutting drug,Adding a certain amount of mixing honey and stir method is called salt Sunburn。

Licorice is a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Glycyrrhiza inflate Bat, Glycyrrhiza glabra L. dried root and rhizome。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linical,Only contained in the "Shen Nong's Herbal Classic",As a top grade。

Licorice pieces of processing methods,For a variety of ancient,Modern clinical use of licorice tablets and honey roast licorice piece two。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植物,其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的急剧减少,且GJ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使甘草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对甘草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及栽培甘草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加大,提高甘草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促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提高植物固氮性能,促进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加强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寄主植物健长。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1甘草内生菌的研究现状内生菌是指一生或至少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能进入活体植物组织内,并且不引起明显组织变化的真菌或细菌[1,2]。

1993年,Strobel等[3]从短叶红豆杉TxusbrevifoliNutt的树皮中分离出二百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株内生真菌Txomycesndrene 能产生紫杉醇,这一研究结果引起学者对内生菌的广泛兴趣。

目前,人们已经从长春花、千层塔、银杏、厚朴等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内生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学者对甘草内生菌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内生菌对甘草产生一系列作用。

宋素琴等[4]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并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株真菌,鉴定得出149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2株真菌分属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rium。

有学者发现内生菌可通过拮抗病原菌促进甘草生长。

饶小莉等[5]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ZG分离到内生细菌98株,并采纳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菌株,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鉴定这6株拮抗菌株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cillustroph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enibcilluspolymyx)、枯草芽孢杆菌(Bcillussubtilis)、Penibcillusehimensis。

甘草论文1——精选推荐

甘草论文1——精选推荐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文章概述了甘草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甘草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对甘草的药理作用从对消化系统,抗病毒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法了归纳总结。

简单介绍了甘草目前临床应用现状,它被认为是安全五毒药品,在中药里号称“国老”,它的应用价值不仅在药理方面,并在食品、化妆等轻工业生产中不断兴起,因此,甘草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要用植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随着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甘草的研究还会不断向纵向发展。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现状综合开发利用甘草别名:甜草(东北、内蒙古),甜根子(陕西),生甘草(新疆),甜干草1.概述1.1甘草的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罕深1米。

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甚长,粗长(大),外皮红棕色至暗红色或暗褐色。

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

奇数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长8~24厘米,小叶5~17厘米,小叶片窄长卵形,倒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两面被腺鳞及白毛,下面毛较密。

总状花序腋生,较叶短,花密集。

花萼钟状,萼齿5,花冠淡紫蓝色,长14~23毫米,雄蕊10,9枚基部连合,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亦不等,子房无柄,荚果扁平,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7~9月[1]1.2地理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棕钙土,含盐较少,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钙制草原,在河岸沙质生长良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区。

[1]甘草是豆科甘草属蝶形花亚科植物,该属植物在全世界分布有29种6变种,其中我国产有18种3变种[2]。

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儿甘草(G.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 Bat)、光果甘草(G.glabral),之后,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甘草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不同品种的甘草属,分别有:黄甘草、刺果甘草、粗毛甘草,随着人们对甘草的不断研究与深入,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成分[3]。

甘草的研究报告论文

甘草的研究报告论文

甘草的研究报告论文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功效,如止咳祛痰、抗炎、促进消化等。

本篇研究报告论文将对甘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酸,这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甘草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

它可以抑制白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具有抗炎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具有抗肿瘤活性。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具有抗氧化活性。

除了甘草酸外,甘草还含有甘草苷、异甘草苷等多种有效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保护肝脏、促进胃肠道健康、抗过敏等作用。

甘草苷主要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发挥抗过敏作用。

异甘草苷可以增加胃黏膜的黏液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

临床上,甘草被广泛应用于咳嗽、气喘、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甘草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止嗽、抗溃疡、抗菌等作用。

它可以缓解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气喘症状。

此外,甘草还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减少消化道感染的发生。

因此,在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甘草常常被用作辅助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甘草的使用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是制成甘草煎剂或颗粒剂,然后口服。

此外,甘草还可以制成外用制剂,如甘草酸乳膏或甘草酸软膏,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烫伤等。

甘草酸口服液也是常用的甘草制剂之一,用于缓解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尽管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但其使用仍需谨慎。

甘草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甘草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剂量和疗程的调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抗过敏、保护胃肠道健康等。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咳嗽、气喘、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甘草的使用仍需谨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草的功效与副作用分析

甘草的功效与副作用分析

甘草的功效与副作用分析作者:郝艳华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1期论文摘要: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主题词:甘草功效副作用中图分类号:S567.7+1一、甘草的基本介绍甘草是一种豆科植物,源产于亚洲和欧洲一些地方。

这种植物的根部有甜味,其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除了作为糖果的甜味剂,甘草还有广泛的保健功效。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深知这种植物的治疗用途。

希帕克拉底的医学文献里曾经提到过这种草药,此外,在中国古代也一直用这种植物的根茎治疗各种疾病。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沙土地等。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光果甘草生于荒漠或带盐碱草原、撂荒地,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胀果甘草生于盐渍化土壤处,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茎基、枝叉、须根,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一小捆,再晒全干。

栽培品于种后3至4年秋季采挖。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二、甘草的功效甘草的功效作用包括可以治疗咳嗽,胃溃疡,口腔溃疡,回肠炎,漏肠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

如今,甘草提取物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式,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这也是甘草有甜味的原因所在。

甘草的功效主要有:1.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甘草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论文

甘草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论文

甘草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论文甘草,学名为光叶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甘草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药用价值被人们充分认可。

本文将探讨甘草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以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甘草的功效。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苷等,这些成分赋予了甘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甘草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头痛、牙痛等疼痛症状。

其次,甘草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咽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此外,甘草还具有抗痉挛、抗溃疡、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中。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甘草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甘草中的甘草苷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对多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甘草中的甘草酸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的复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以上临床应用外,甘草还常用于调配中药方剂中,发挥着协同作用。

甘草可以增加其他药材的药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中药方的疗效。

因此,在中医临床中,甘草常与人参、黄芪等配伍使用,共同治疗各种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总之,甘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甘草的药理作用、药效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增进对甘草的认识,推动甘草在临床应用和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中年失眠症疗效论文

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中年失眠症疗效论文
胁痛一证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 中痛”,《灵枢·胀论》又言:“胆胀者,胁下痛胀,曰中苦,善太息”。 肝居胁下,胆附于肝,其经脉布于两胁,故肝胆有病,往往反映到 胁肋部位而发生胁痛,《景岳全书·胁痛篇》也说:“胁痛之病,本属 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说明“胁痛”病位在肝胆, 病机表现为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阴不足、脾虚以及血瘀等。说 明本病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且致病原因繁多,加上本病病程长,变 化多,病人体质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故治疗时应避免以一方自始 而终,也应避免以一方统治所有证型,毕竟临床中该病表现并非
根据慢性胆囊炎以右胁下胀痛为主要症状特点,可归于中医 “胁痛”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竞争 日益激烈,生活压力日渐加大,诸如频繁应酬过量饮酒、过食肥甘 厚味、心情抑郁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慢性胆囊炎患者大幅增 加。发病后往往由于患者继续上述不良的生活习惯致使本病有着 反复发作、病程长、久治难以痊愈的特点。
丹红注射液具有疏肝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利胆的功效。中药 辨证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胆囊炎,针刺、药物、穴位三位一体, 三者协同作用,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经济方便,费用低廉、无 任何副作用,临床证实有十分确切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宽裕.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 72 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 2001,32(5):1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2.282-283. [3] 程 海 然 . 中 药 治 疗 慢 性 胆 囊 炎 临 床 经 验 [J]. 青 海 医 学 院 学 报 , 1995,16(3):55.
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中年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朱弋黔 * 唐荣芬 *

关于甘草的毕业论文

关于甘草的毕业论文

关于甘草的毕业论文甘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多药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甘草的药用功效及其应用领域。

一、甘草的概述甘草,即甘草根,是一种典型的中药材。

它被广泛地用于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和皮肤科的临床治疗中。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甘草很多的药理活性。

二、甘草的药用功效1、调和药性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功效。

它可以调节其他药材的性质,从而提高整个方剂的疗效。

同时,它的温和的性质也可以缓解其他药材的刺激性,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缓解。

2、抗炎和抗过敏甘草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有很好的抗炎和抗过敏的功效。

这个功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过敏症、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3、保肝护肝甘草中的成分可以增加肝脏细胞的代谢能力,调节肝脏的功能。

这样可以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脏。

这个功效主要应用于肝病、肝损伤等领域。

4、促进消化甘草可以增加胃肠道黏膜的保护屏障,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个功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胃溃疡、胃炎、慢性胃肠炎、腹泻等领域。

三、甘草的应用领域1、消化系统疾病甘草可以促进消化,缓解胃痛、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2、呼吸系统疾病甘草可以抗炎和抗过敏,缓解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3、皮肤过敏症甘草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缓解皮肤过敏症的症状。

4、结缔组织疾病甘草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的症状。

5、神经系统疾病甘草可以镇静、安神,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四、甘草的使用注意事项虽然甘草有很多的药用价值,但是在使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甘草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遵守医嘱。

2、长期使用甘草应注意控制剂量,避免出现副作用。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甘草。

4、甘草不能与某些药物同用,如利福平、地塞米松等,因为会引起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摘要目的:建立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总黄酮提取物的规范化HPLC指纹图谱。

方法:用7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采用RP-HPLC分析。

色谱柱为 Angilent TC-C(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18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 ,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 。

结果:测定了11批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标定了10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结论:建立的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为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大叶蛇葡萄;总黄酮;高效液相;指纹图谱Study on HPLC Fingerprint of Total-Flavonoid fromAmpelopsis megalophylla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HPLC fingerprint of total-flavonoid from Ampelopsis megalophylla . Methods :The samples were preparated with 70% ethanol by reflux extraction and analyzed by RP-HPLC with an Agilen TC-C l8 column(4.6mm×250mm,5μm), gradiently eluted with the mixture of acetonitrile and 0.2% phosphoric acid aqueous at 30℃, and monitored with UV detector at 265nm, and sample volume injected was 20μL. Results:The HPLC fingerprints of total-flavonoid from Ampelopsis mealophylla showed 10 common peaks in 11 batches of samples and the result was in a c c o r d a n c e w i t h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f i n g e r p r i n Spectrum.Conclusion:This HPLC fingerprints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total-flavonoid of Ampelopsis megalophylla.Key word:Ampelopsis megalophylla , Total-flavonoid , HPLC , Fingerprint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et.Gilg)是湖北西部地区民间常用中草药,曾以“霉茶”之名收载于《湖北中草药志》,药用其叶及嫩茎。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的功能,用于高血压病、痢疾、泄泻、小便淋痛、头昏目胀等治疗[1]。

课题组前期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0余种化合物,其中主为黄酮类成分 [2],药理研究表明大叶蛇葡萄的提取物具有降血压和抗病毒的作用[3,4]。

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鉴别中药品种和评价中药质量的最有效手段[5]。

它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色谱鉴定手段,借以鉴别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6]结合以上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特点,我们为此采用。

RP-HPLC法建立大叶蛇葡萄的指纹图谱,确定各共有峰的归属, 为其活性物质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文将对11批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分析1 仪器与试剂1. 1 仪器戴安P680高效液相色谱仪 (四元泵、紫外检测器170U及配套色谱工作站);GZX-9146MBE 数显鼓风干燥箱;SK7200HP超声清洗器;AL204型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旋蒸仪(上海亚荣科技公司)。

1. 2 试剂乙腈(AR,美国);甲醇(AR,美国);双蒸水;磷酸溶液;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 3 材料对照品蛇葡萄素、杨梅素、杨梅苷均为自制,经HPLC归一法检测,纯度大于98% ;对照品槲皮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081- 200406); 11批药材均经湖北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张秀桥教授鉴定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大叶蛇葡萄Amegalophylla Dielset.Gilg的茎叶。

样品来源见表1。

表 1 大叶蛇葡萄样品来源及采收时间样品编号样品采集地采集时间1号样(S1)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牡丹坪村2011.6.122号样(S2)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冷水溪村2011.6.123号样(S3)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满店村2011.6.124号样(S4)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杉木塘村2011.6.125号样(S5)重庆市酉阳县兴龙镇兴平村2011.6.106号样(S6)重庆市酉阳县毛坝乡天苍坝村2011.6.107号样(S7)湖南省吉首自治州保靖县王家湾村2011.6.118号样(S8)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五道水村2011.6.119号样(S9)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革勒乡土家寨村1号2011.8.2410号样(S10)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革勒乡小河村2组2011.8.2411号样(S11)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革勒乡土家寨村2号2011.8.242 方法与结果2. 1 色谱条件色谱柱: Angilent TC-C(4.6mm×250mm,5 μm)。

流动相:乙腈18-0.2 % 磷酸水,按表2的条件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65 nm;进样量:20 μL;流速:1.0 mL/min表2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表时间(min)乙腈(%) 0.2%磷酸溶液(%)流速(ml/min)0 10 90 1.315 15 85 1.329 15 85 1.330 15 85 0.754 30 70 0.765 10 90 1.32.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叶蛇葡萄叶和嫩茎5 g,粉碎,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 1 h、0.5 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滤液无醇味,干燥,研磨,即得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

精密称取提取物10 mg,加适量甲醇,超声处理15 min,再加甲醇定容至10 mL;再精密吸取3 mL,转移至10 mL容量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经0.45 μm滤膜过滤,即得供试品溶液。

2.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蛇葡萄素、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对照品1mg,2mg,1mg,1mg,加适量甲醇,超声处理15 min,加甲醇定容至10 mL,浓度分别为0.1mg/mL、0.2mg/mL、0.1mg/mL、0.1mg/mL,再经0.45 μm滤膜过滤,即得对照品溶液。

2. 4 方法学考察2. 4. 1 精密度试验取2号样品,制成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考察各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结果表明10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1.0 ,10个共有峰峰面积百分含量的RSD值小于3.0,结果显示仪器精密度良好。

2. 4. 2 稳定性试验取2号样品,制成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在0 h、2 h、4 h、6 h、8 h、10 h、24 h进样,考察各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

结果表明10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1.0 ;10个共有峰峰面积百分含量的RSD值小于3.0 ,结果显示供试品溶液24h内稳定性良好。

2. 4. 3 重现性试验取8号样品6份,分别按“2.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进行测定,考察各共有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结果表明10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小于1.0 ;10个共有峰峰面积百分含量的RSD值小于4.0 ,结果显示重现性良好。

2. 5 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建立2. 5. 1 共有峰的标定及指纹图谱的建立精密量取11批不同产地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的供试品溶液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考察供试品溶液120 min内色谱分离情况,记录60 min的液相色谱图。

根据11批供试品测定结果所给出的峰数、峰值(积分值)和峰位(相对保留时间)等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制定其指纹图谱。

以蛇葡萄素为内标峰,共标定10个共有峰,见图1,各特征峰峰号及保留时间见表3。

表3 各特征峰峰号及保留时间峰号保留时间(min)峰号保留时间(min) 峰号保留时间(min)1 4.14 0.03 4 20.81±0.16 7 44.53±0.362 15.76±0.11 5 29.67±0.47 8 46.42±0.283 18.39±0.13 6 34.11±0.81 9 49.75±0.2210 52.07±0.21图1 11批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2. 5. 2 共有峰的归属取蛇葡萄素、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对比其保留时间和指纹图谱中相应时间位置的色谱峰,确定4个对照品的保留时间见表4.表4 4个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峰编号 2 6 9 10对照品蛇葡萄素杨梅苷槲皮苷杨梅素保留时间15.9 34.68 49.75 52.132. 6 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与评价2. 6. 1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对11批样品进行测定,对其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各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均小于2.0%(见表 5),。

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同一位置特征峰的保留时间较为稳定,10个特征峰都能稳定出现,说明不同批次的大叶蛇葡萄总黄酮提取物活性成分无明显差异。

表5 11批样品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结果统计P/S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RSD(%)1 0.264 0.265 0.264 0.263 0.263 0.263 0.261 0.263 0.258 0.264 0.262 0.72(s)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03 1.166 1.166 1.166 1.167 1.167 1.167 1.166 1.167 1.167 1.169 1.168 0.14 1.318 1.319 1.320 1.322 1.320 1.320 1.321 1.320 1.322 1.323 1.324 0.15 1.858 1.858 1.859 1.891 1.884 1.891 1.887 1.905 1.889 1.885 1.906 0.96 2.115 2.108 2.102 2.185 2.171 2.181 2.174 2.196 2.186 2.179 2.210 1.77 2.818 2.820 2.820 2.830 2.827 2.828 2.830 2.824 2.833 2.830 2.829 0.28 2.941 2.951 2.953 2.947 2.946 2.944 2.943 2.938 2.950 2.952 2.945 0.29 3.180 3.170 3.171 3.149 3.152 3.148 3.146 3.162 3.154 3.152 3.150 0.410 3.307 3.321 3.322 3.299 3.303 3.300 3.299 3.290 3.306 3.305 3.299 0.3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对11批样品进行测定,对其各特征峰的峰面积百分含量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各特征峰峰面积百分含量RSD值均小于20%~70%区间(见表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