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填空--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知识点填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填空--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知识点填空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知识点填空
第15课北伐战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中共决定同孙中
山领导的合作,建立革命统战线。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的事件是
年月在召开的.这次大会实际上确立、、三大政策。

2. 年月孙中山在创办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
后的作了准备。

任总理,任校长,任政治部主任。

3.为推翻、、等的统治,年决定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

4. 、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战场,率领的战功卓越。

赢得称号.
5.经过、、战役后,主力被基本消灭。

接着又消灭了
的主力。

不到半年,北伐军从打到震动全国,在共产党领导下,三次起义,取得胜利。

6.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年月在发动,并在建立;
7.年在召开“”发动,国民革命失败。

8. 年底,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战府,”,至此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92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 、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
中国革命从转入建立的序幕.
2.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是年月日,
领导的.
3. 年月日中央在召开紧急会议,即.通过和的方针,会上提出“”的著名论断。

接着他在领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共23张PPT

具体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1)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 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 孙中山 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 新鲜血液 1924年1月 大政策 地点 广州 .
主题 策 继续北伐
具体内容 政 南京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



背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 景 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 政府,改易旗帜”。至此, 南京政府 在名义上完成了国家 的统一
主持人 孙中山
三大 内容
决定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
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 的正式建立
主题
具体内容
背景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 中国 前提 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合作 国民
的 党陆
时间
1924年5 月
地点
广州黄 埔.
湘赣边界 .
秋收 起义 过程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 工农革命军 ”的旗帜,举行秋收起
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是由于城里敌人力 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 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主题 时间 1928年4月 井 冈 山
国 标

【纵横联系】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共23张PPT)

创办人
孙中山
实现 军军 目的 培养革命军事人才,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新增 官学 性质 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 校 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为 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 了准备
意义
主题 时间 北 伐 胜 利 北伐战争 目的
具体内容 1926年—1927年 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 统治,统一全国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具体内容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1)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 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 孙中山 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 新鲜血液 1924年1月 大政策 地点 广州 .
不同原 导,资本主义成分薄弱;封建势力和帝 国主义力量在城市强大,城市无产阶 级力量弱小;广大农民深受封建压迫, 有强烈的斗争性 资本主义较为发达,无产阶级

集中在城市
【设问分析】 1927年—1937年中国革命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解答】中国共产党历经挫折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建人民军队,力量不断壮
主题
具体内容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会议 .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

义 会 议
内容 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 毛泽东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 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在中共中央的
领导地位.(2)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中考复习(共43张PPT)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中考复习(共43张PPT)
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进军 (农村包围城市的开始)
意义
①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秋收起义



文家市
西

永新 赣

井冈 山江
注意:①文家市决策(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②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权)
2、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队伍。
4、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 政府主席。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毛泽东主席
叶挺





北京



武湖 北昌郑河 南隶县 山安 徽安 徽安 徽东江 苏南浙浙京江上海
进 军 示
长湖 沙南
南江 西昌福福建江 建
意 图
桂桂林林广 州广州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北伐胜利进军原因
1)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作战目标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 用。 5)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比较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
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背景
都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
领导者
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斗争方式 都采取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斗争方式
最终结果
敌强我弱,都遭到失

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提纲

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或国民革命时期或大革命时期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15课北伐战争1、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决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

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3、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4、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5、北伐胜利进军开始:1926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6、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7、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8、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意义: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梳理复习提纲课件(共14张PPT)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梳理复习提纲课件(共14张PPT)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从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主题国共合作国共关系破裂国共对对立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结构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知识点第15课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的原因长征路线遵义会议长征胜利会师知识梳理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第15课北伐战争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顺利进军的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强渡大渡河 吴起镇会师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教学资源推荐
(1)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 (2)白寿彝:《中国简明通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年1月 (3)中央电视台:《中国通史》 (4)历史教学 (5)李莹主编《图说新读中国通史》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年9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 割据
长征的原因、长征路线、遵义会议、长征胜利 会师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 课标解析
第15课 北伐战争
课题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顺利进军的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 明确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点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开始: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长征的经过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精品教育文档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精品教育文档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
时间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中心工作;标志着中国革命有 了新型政党的领导,但未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1922年 中共二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 中共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但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革命领 导权的问题,这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治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 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
时间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地点
汉口
遵义
内容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
名称
时间
创建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
1927年10月
内容
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
发展
井冈山 会师
1928年4月
朱德与毛泽东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 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工农武 装割据
政权 中华苏维埃 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 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到1930年,全国创建 十几块根据地,有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 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
材料三 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 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 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 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 合作分裂?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在政 变后建立的政府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梳理

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国民党一大(1)时间: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 (1)时间、人物、地点:1924年5月、孙中山、广州黄埔。

(2)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

3.经过: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4.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经过: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北伐: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2)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1.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知识总结5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知识总结5

地区,创建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
• A.摆脱了被动局面
B.实现战略大转移
()
D
• C.从挫折走向坦途
D.开辟出一条新路
• 9.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势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便
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这一发展是通过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国 共
南昌起义时 领间 导、 人地 :点 周: 恩来19、27贺年龙8月、1日 叶、 挺南 、昌 朱德、刘伯承等
合毛泽东 作开辟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到 国共 对井 道冈路山秋 与会收 井师起 冈义 山议会八 七时内间容、通 毛地过 泽点决了 东:定土 提在1地 出92秋革 了7收 年命“时8月和政节武7权日发装是、动反由汉武抗枪口装国杆起民子义党中反取动得派”的的总著方名针论,断
肯定毛泽东军事路线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生死攸关转折点
A.湘江战役 C.四渡赤水
B.遵义会议 D.会宁会师
• 7.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
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材料中的“三大主力
军”会合的地点是 • A.甘肃腊子口
B.陕西吴起镇
()
C
•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
• 8.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
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渡过 从 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共 对 立合 作 到 国国 共红 军 长 征中 国 工 农红 胜会 陕军 利突师 甘破意时 时腊企 红 中义与间 间与子图 军 国:红陕 : :口, 长 革红一北1199,保 征 命军方33红56进存 播 的长面年 年军入了 下 新征军11胜00甘党 了 局的月 月胜利肃和 革 面胜, ,利会红 命利中 红会师军 种,共 二师的 子粉中 方基 ,碎央 面干 铸了带 军力 就国领 和量 了民中 红, 长党央 四使 征反红 方中 精动军 面国 神派到 军革 ,消达 到命 打灭吴 达转 开红起 会危 了军镇 宁为的, ,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28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28张)

认 识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的最高体现
【认识启示】2. 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艰难。 (1)国民大革命时遭遇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2)秋收起义中进攻大城市失败,转而向农村进军,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实事 求是,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中国共 产党逐渐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
【中外对比】
中国
世界
革命道路的探索: 1.初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 史舞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2.发展: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国 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3.挫折:国民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 4.正确道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召开遵义会议

(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

切的牺牲精神;
精神 (3)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
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1)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时间 1927年8月1日 地点
南昌
南昌 起义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等人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

最完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精华版)

最完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 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 年6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一大:1924 年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1924 年5 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3、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4、战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5、工农运动: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叛变革命:1927 年4 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 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2、统一全国:1928 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一了全国。

第16 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1、时间:1927 年8 月1 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 、八七会议: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1927 年9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

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点

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一一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IM 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原因:共产党方面:①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血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还不够强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寻找同盟军°②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政党。

国民党方面:①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支持力量°②此时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向他伸出援助之T-O2、中共三大(1923.6)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3、国民党一大(1924∙l广州)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②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X注: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黄埔军校概况:1924年5月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X注:1925.3.12 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5.7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二、北伐胜利进军L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2.时间: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3∙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4 .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先锋部队一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5 .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猥动全国X注: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武汉国民政府6 .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蒋介石、上海(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 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人漏网”后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南京国民政府:1927418南京,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3、全国统(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6进至北京、天津•带(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24成都中考复习课件)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24成都中考复习课件)
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 :。 北伐的主要对象 :
吴佩孚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
孙传芳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
张作霖 北洋军阀奉系首领
主要战场 : 主要战役 :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北伐战争形势图
叶挺(1896—1946)
史料学史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时序坐标】
国共 关系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 “一大”
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
国共对峙
红军长征
民主 革命 进程
1924年 1926年 1927年 1927年 1927年 1927年 1927年 1928年 1929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7月 4月 7月 8月1日 9月 10月 4月 年
10月 1月
给组织涣散和思想混乱的共产党员指明了奋斗方向
三、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地点
湘赣边界
领导
毛泽东
经过
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三湾改 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时间: 1928年4月28日
材料一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
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国两共党结两成党了通统力一合战作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
材作料战二方针。根首据先敌以我主双力方指的向军湖力南情、况湖,北北战伐场军正…采确…取的再集作集中中优战势兵方兵力针力转,、向将各东士个南击各英破省勇…敌作…人战最的

(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点提纲

(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知识网络】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一、北伐战争1.背景: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召开2.军事基础:1924年黄埔军校(孙中山创办)的成立3.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4.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5.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6.战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7.失败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反共8.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9.东北易帜:1928年底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开创)4. 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创建革命队伍6. 中央政府成立:1933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时间:1934 ~1936年3.转折点:遵义会议4.主要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5.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6.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基础知识梳理】一、北伐战争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中共三大(1)时间:1923年6月。

(2)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共第一次合作意向的提出是在中共三大上,实现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召开: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国成第一次合作的成果之一。

(1)建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2)组织: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主题五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主题五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全国
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结果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灭
知识点拨
国民革命运动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北伐战争只是完成了国民革 的任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 争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线2·纵横学史 1. 国共关系的演变
设问:材料中的“起义”是指哪次起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 意义。[侧重史料实证] 答案:起义: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 材料 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讨 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定计划。毛泽东主张放弃 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 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
考点 2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
2011版课标: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线1·要素学考点
(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
南昌 起义
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背景
(2)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 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胜利进 ;北伐将士英勇奋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军原因 (2)客观: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北洋军阀
为战,力量分散
南京 国民 政府 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概况
民政府”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反动
实行“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 政策
①1927年 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实现了“ 统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课件

第15课 北 伐 战 争
8、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 民党右派先后发动“四一二”政 变和“七一五”政变,残酷地屠 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轰轰烈 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第15课 北 伐 战 争 9、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 地点: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 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 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 土豪 ,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 工农武装割据 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 的局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 方志敏 、 邓小平 贺龙 、徐向前 _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 刘志丹 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 _______ 建立革命根据地。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的召开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 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 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2、秋收起义 1、时间: 1927年9月 2、地点: 湘赣边界 3、领导人: 毛泽东 4、结 果: 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 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问 题 思 考
结合本课内容,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 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 2、北伐师出有名,属于正义战争,得 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 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6、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 量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3、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4、战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5、工农运动: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叛变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2、统一全国: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

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3、建立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胜利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5、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三、工农武装割据
1、概况: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
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典型:在全国各地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3、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由于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开始:(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出发地点:江西瑞金
3、长征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惨重,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4、历史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贵州。

(3)内容:①结束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领导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主要军事行动:1、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2、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长征精神:大无谓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