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知识讲座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知识讲座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7f0dea1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6b.png)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知识讲座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和同学们:今天我来讲一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未完全成熟的心理和缺乏生活经验,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面对网络、游戏、影视等多种娱乐方式时,很容易误入歧途,犯下违法犯罪行为。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健康地成长,远离犯罪。
一、明确违法犯罪的危害首先,未成年人要明确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行为是违法的,比如说盗窃、抢劫、欺诈、打架斗殴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破坏社会的秩序,还会对受害者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些犯罪行为的后果可能是无法挽回的,例如死亡、伤残、进监狱等,这些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轻易触犯法律,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二、培养正确的社交价值观其次,未成年人要学会正确的社交价值观,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需要不断地从社交中获取各种信息和经验,因此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社交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互相的尊重、理解和沟通,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
我们要教育未成年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侵犯别人的权利和利益。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自由,不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还必须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学会沟通和妥协,不要过分攀比和攀比。
三、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再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
但是,在网络中也存在许多危险和不良信息,如网游、色情、赌博等,这些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让未成年人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要教育未成年人要遵守网络安全的基本法律,不要随意散播不良信息,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参与网络赌博和违法行为。
四、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最后,未成年人还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心社会,服务社会。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讲座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5185a1edc1c708a1294a441b.png)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讲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讲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讲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讲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制讲座前言讲课之前,我要向大家先介绍以下三个概念,即“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
“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以年龄的划分为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中特定的一个年龄段。
“青少年”是一个笼统的、习惯性的称呼,既包括成年人,又包括未成年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称你为未成年人、少年或青少年时都不算错。
但是在适用法律时,我们的提法都是用“未成年人”,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说到这里在,我们有的同学会说了,温叔叔,别在这里骗我们小孩子了,我知道:小孩干点坏事没事,最多被派出所叫去批评一下就放了。
那么,请问:未成年人“干点坏事”真得“没事”吗?在这里,温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郑某,男,15岁,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在外东游西逛,偶然结识了周某(男,19岁,无业青年)俩人成了铁哥们,俩人干过小偷不摸的事儿,甚至进行盗窃,刚开始,郑某很害怕,但周某说:“小孩干点坏事没事,最多被派出所叫去批评一下就放了。
”郑某抱着这种想法,胆子愈来愈大,逐渐萌发了没钱就去偷、就去抢的念头。
20xx年3月18日,郑某因偷盗被拘留,后因涉嫌抢劫而被逮捕并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怎么会被判刑呢?接下来,我会给大家慢慢说明的。
一、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违法和犯罪这两个词,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但是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同学们可能不是很了解。
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分析,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
我给同学们讲两个案例,一个是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起案件发生在20xx年的七月份某天下午,该学生感觉好玩,将自已买来末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装入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的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5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0d511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6.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5篇第一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和探讨一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问题,希望通过本次的讲座,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如何预防自我犯罪,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1、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对自己的所有行为均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八种行为负刑事责任,对其他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所有犯罪行为均负刑事责任。
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14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作案动机单纯、盲目、初犯、偶犯多。
在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作案动机和目的十分单纯。
绝大多数犯罪都是临时起意,盲目为之,往往因一句话,一件事就可以诱发犯罪,在作案时通常无明确分工,主次难分,且大多数是共同犯罪、共同分赃。
2、未成年人犯罪涉财案件居多。
其主要原因就是未成年人经常上网,喝酒及抽烟等,没有收入就出去盗、抢。
而且团伙犯罪率很高。
3、连续多次作案增多。
由于未成年犯罪人的罪责感弱化,加之社会管理秩序方面存在的缺陷,未成年人初次作案得手后,犯罪心理不断强化,增强了犯罪成功的信心,产生了连续作案的欲望。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受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的侵蚀,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
青少年罪犯在犯罪前大多数无视自己的经济条件,经常出入酒店、舞厅、卡拉OK厅、抽好烟,喝名酒,穿高级服装,以吃喝玩乐为最大追求,以高消费显示自己的派头。
这些人一旦手头拮据,便实施盗窃、抢劫。
2、法制观念淡薄。
犯罪的青少年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平时不学法,法的意识在他们头脑中几乎全无,往往在行动中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甚至犯了严重罪行还全然不知。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讲座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讲座稿](https://img.taocdn.com/s3/m/b903a65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1.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讲座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是我们社会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和帮助的群体,他们往往因为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容易被社会和人生中的各种考验所迷惑,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法律和法规角度出发,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危害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危害。
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犯罪人数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其中以青少年犯罪人数的增长趋势最为显著。
未成年人犯罪所造成的后果和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普遍表现为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财产损失、恶劣社会影响等。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旦成为犯罪分子,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罚款,也会遭受到人生、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严重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犯罪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和损伤。
对于社会而言,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也会严重破坏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接下来,我们来重点谈一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为了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教育引导教育引导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和守法意识。
同时,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禁毒、禁烟等健康生活教育,减少不良习惯对他们的影响。
2.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困扰、压力和焦虑等问题,防止这些问题变成犯罪的催化剂。
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和评估等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题讲座2023040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题讲座20230409](https://img.taocdn.com/s3/m/ceeab0c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1.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题讲座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一个被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无论是从报纸、电视还是网络,可以说,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
有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24.9万人,年均上升8.3%。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也在持续上升。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3.2万人,年均上升6.1%。
2019年至2021年,遭受犯罪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从4.6万人上升至5.2万人,年均上升6.3%,其中,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被害人占56.5%。
同时需注意的是,低龄犯罪正在上升。
据统计,检察院起诉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3534人上升至2021年5334人,占同年起诉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从8.9%上升至15.1%。
个别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恶性犯罪,情节极为恶劣,社会反映强烈。
如何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最好的办法还是预防。
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来打好这场攻坚战。
今天我们讲座的主题就是通过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因时间有限,我们今天讲座紧紧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行展开。
今天我们得讲座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犯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未成年人的哪些行为属于违法犯罪?什么是犯罪?违法和犯罪的关联?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两者的区别?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一部分:犯罪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犯罪呢?我国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法治课: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稿
![法治课: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c2c65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7.png)
法治课: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稿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稿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来上一堂法治课。
今天我们法治课的主题是“预防青少年犯罪”。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各种青少年犯罪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
这些犯罪的青少年往往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对法律的无知致使他们犯下大错,最终追悔莫及!今天这堂法治课就是要消除你们对于法律的无知,让你们敬畏法律,远离犯罪!一、课前互动:辨析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一)同学互动:请同学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犯罪了会怎么样?(二)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下面这些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和犯罪?(1)两个同学被迫给三个高年级学生一人买一瓶汽水;(2)一个同学从班上另一名同学那儿抢来了一本漫画书,看完后装进了自己的书包;(3)三个高年级学生拦住一名低年级学生要钱,要到了五毛钱;-1-(4)两个学生拿着水果刀威胁一名学生要钱,要到了五角钱。
(三)大家对于违反校纪校规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心里清楚吗?学校的校纪校规内容大部分是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不良行为设定的,主要包括(请五位同学参与互动,将卡片上的内容读出来)(1)携带管制刀具;(2)打架斗殴、唾骂别人;(3)偷窃、故意毁坏财物;(4)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不良行为的处理条款:普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不良行为的处理条款。
所以违反校纪校规的后果不只是受到学校纪律处分那末简单。
轻则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或送到工读学校接受管教,重则拘留甚至坐牢。
普及三个基本法律点:(1)强拿硬要任何财物都会构成违法;(这里的强拿硬要任何财物能够被替换成上面我们提到的各种不良行为。
所以套-2-用概念后我们得到……)(2)金额大或手段恶劣都可能构成犯罪;(3)年龄小,构成违法或犯罪可能会从宽处理。
(四)关于青少年立功从轻处理“年龄小,犯罪可能会从宽处理”这句话的几层意思:第一请同学就这句话谈谈你们的理解。
概念普及:①青少年虽然年龄小,做坏事犯了罪同样要承担刑事责任;(我们看到在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犯罪的青少年往往会受到社会上成年人的诱骗,那些成年人告诉他们,未成年人犯罪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只会被公安机关教育一下就送回家里,这种说法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dfe2c89ec3d5bbfd0a74ed.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六五”普法讲座主讲人:李文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我国青少年占全国人口近半数。
其中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事。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一、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
三、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五、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六、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七、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1、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2、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4、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1、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预防未成年犯罪讲座演讲稿
![预防未成年犯罪讲座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3676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f.png)
预防未成年犯罪讲座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学生朋友们:大家好!我今天有幸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讲座。
未成年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给我们的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保障我们的社会稳定和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了解未成年犯罪的背景和现状未成年犯罪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未成年犯罪的背景和现状,才能更好地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未成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犯罪占比较高。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影响巨大。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各种涉及暴力、犯罪的内容,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管教不力,或者存在溺爱现象,使得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另外,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触动力也不容小觑。
一些学校教育存在僵化、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社会环境中也存在不良的榜样和影响。
二、加强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们应该:首先,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成长烦恼。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家里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
其次,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家长要注重品德教育,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维方式。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
孩子需要面对挫折和困难,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长们要给予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责任,让孩子学会独立和自主。
三、加强学校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也是重要的教育阵地。
学校应该:首先,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要将德育融入到各个科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注重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PPT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9b60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f.png)
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 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 理。
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讯问、审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依照刑事 诉讼法的规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到场。
01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19 国家助力戒除儿童网瘾
案例:一名13岁的少年因迷恋上网络游戏,患上了严重的网瘾综 合症。他在网吧连续上网36个小时后,从24层高楼跳下自杀身亡。 其父母认为,该网络游戏含有严重的血腥暴力内容,而开发商在 销售、经营时却故意隐瞒真相,没有进行相关提示,对未成年人 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孩子的不正常死亡。据此,该父 母起诉网络游戏开发商赔偿损失,并要求其在今后开发的此类游 戏中注明未成年人不宜的警示语。
01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12 暴力等不得向小孩传播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 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 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13 食品等不得对小孩有害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讲座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c27d9e9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7.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讲座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快乐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
目前,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人数已占我国所有犯罪人数的70%左右,青少年犯罪比例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可谓触目惊心。
我们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法律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标准体系,它通过对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确认、保护和开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简单扼要地说就是定义为:社会生活中由政府控制的人与人间相互关系的游戏规那么。
一、为什么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根据调查说明,大局部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
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
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那么是做一个有钱人。
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第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所以,我国相继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是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在青少年学法用法中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八章五十七条,今天我们着重来讲解本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九类不良行为,分析这些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它有什么危害,如何进行矫治。
二、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有哪些?人们有很多行为,有的行为是符合道德和法律的,有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和法律。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制知识讲座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制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c57fa87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8.png)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制知识讲座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儿——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法制知识讲座。
我想先跟大家讲个小故事。
我有个朋友在社区工作,有一次他跟我说,社区里有个小孩叫小明。
小明呢,本来是个挺机灵的孩子,可就因为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开始跟着他们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儿。
小明的爸妈忙工作,没怎么注意到孩子的变化。
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小明就像一艘在大海里失去方向的小船,被那些不良的风气和所谓的“朋友”带偏了。
咱们都知道,未成年人就像刚发芽的小树苗,脆弱又充满希望。
他们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保护。
那法制知识呢,就像是小树苗周围的栅栏,给他们划出一个安全的成长范围。
我就问大家了,要是花园里的花没有园丁修剪,没有围栏保护,会变成什么样?那肯定是乱长一气,有些花可能就被杂草挤得没地方长了,甚至还可能被破坏。
未成年人也一样啊。
没有法律知识的约束和引导,他们很容易就走上歪路。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学校的活动,和一群孩子聊天。
我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是犯罪,有个孩子说:“打人很严重就是犯罪吧。
”我就笑着跟他们说:“这只是一部分哦。
犯罪就像一个大怪兽,它有好多张面孔呢。
比如说,偷东西,哪怕是拿了同学一块橡皮没经过同意,这也是不对的行为;还有在网上乱骂人,传播不好的东西,这也可能是违法的行为呢。
”孩子们听了都瞪大了眼睛,他们没想到原来这么多平常不注意的事儿可能是违法的。
再来说说家庭的作用吧。
我认识一个家庭,爸爸妈妈特别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
他们会和孩子一起看法制节目,还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讲一些法律小故事。
这个家庭的孩子,就特别懂事,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他就像一只知道哪里有危险的小鹿,在森林里能健康地成长。
我就想问问那些家长们,你们有没有像这个家庭一样,用心地给孩子灌输法制知识呢?可别觉得这是学校的事儿,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啊。
学校呢,也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我到过一个学校,他们请了警察叔叔来给孩子们做讲座。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讲座材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讲座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afdaf5b77232f60ddcca19b.png)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今天在坐的学生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行为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差,慢慢的一步步误入歧途,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目前,每年有数千名未成年罪犯被收监关押改造。
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的成长及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首先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下,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现实表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那么,这些不良行为有哪些表现呢?这里有几句顺口溜来形容:有些同学真糟糕,前后左右乱了套;上课总想把课逃,找人要到网吧找;不比学习谁更好,只比穿戴谁新潮;考起试来才动脑,八仙过海想偷抄;集体观念无处找,一说劳动就偷跑;哥们义气不得了;打架斗殴把架吵;当起小偷真勤劳;日伏夜出像野猫;为了弄钱走歪道,杀人抢劫都敢搞,坏事做尽被人告,最后乖乖进监牢。
下面给大家分别谈谈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现实表现。
1、旷课、厌恶学习,考试作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旷课,有的纯粹是贪玩,有的是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可能是对老师或某些同学有意见、有隔阂,不愿意去学校,也有的是结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利用旷课的时间从事一些不健康的活动。
平时学习松懈,纪律观念淡薄,旷课、夜不归宿;为了应付考试,只好临场作弊,败坏了学习风气,很多同学,拿起书本头就大,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不是趴桌上,就是寻机乱捣蛋;晚上出去乱游荡,夜不归宿太正常,考起试来包偷看,不看?!保证考鸭蛋!我们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阶段,一些学生因为旷课养成不良习气,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以说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号,必须引起重视。
(看图片)2、厌恶劳动,追求享受。
很多未成年人崇尚吃喝玩乐,盲目同别人攀比,想吃好的,穿名牌的,用新潮的,头发弄着竖起来,整天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凌晨的3点多钟,50岁的出租车司机周某某倒在了血泊之中,气绝身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 PPT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ae4eeef90f76c661371a9c.png)
(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 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 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 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 不良行为。
案例二 网络盗窃犯罪 不满17周岁的小明长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的世界不能自拔, 在一次游戏账号被盗之后,便萌生了“别人能盗号,我也能 盗号”的想法。开始从网上学习盗号,下载盗号木马。为将 盗号木马传到被盗者的电脑里,小明在网络游戏中寻找等级 高、装备精良的玩家,用QQ和他聊天,熟了以后再用QQ发送 木马,盗取账户。得手后的小明想,这么容易就能盗号,何不 多盗点还能卖装备。于是采取同样的手段先后盗号20余个, 卖装备获利5000余元,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二、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 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 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 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 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宪法民法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犯罪原因家庭原因价值观念扭曲社会原因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校原因未成年人刑事法律责任年龄14周周岁岁部分刑事责任完全刑事责任14周周岁岁16周周岁岁认识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一不良行为
什么是法?
法 律 知 多 少?
远离犯罪,加强自我防范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思。
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预防未成年犯罪知识讲座
![预防未成年犯罪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074e630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1.png)
预防未成年犯罪知识讲座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知识讲座。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并且时刻保持警惕,加强法制意识,用正确的行为来回报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未成年犯罪。
所谓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在法律范围内所犯下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中国,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国家非常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但同时,未成年人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不是滥用自己的未成年人身份来进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接下来,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介绍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一、加强法律意识未成年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了解社会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在了解社会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包括刑事责任和社会责任等。
同时,不要随意违反社会规则,学会遵守各种纪律和法律法规,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未成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努力树立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拒绝不良诱惑,走向良好的人生道路。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鼓励、不引导、不参与任何违纪违法活动。
三、防范网络犯罪在当今社会,网络犯罪日益猖獗,未成年人应该警惕各种网络诈骗和色情陷阱,增强自身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意识,不要随意点击链接和下载不安全的软件,不要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
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未成年人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文化、社会文明,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文化艺术活动,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培养自信心和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五、避免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未成年人应该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
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时刻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经常与他们交流,关注他们的变化和心理状态,指导他们明辨是非、正确认识风险,时刻警惕身边的风险和危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三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909ed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6.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讲座【三篇】篇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犯罪行为不仅会给他们自己的未来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讲座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首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讲座可以帮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和宣传正面的价值观念,可以让未成年人明白什么是合法的行为,什么是违法的行为。
同时,还可以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犯罪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伤害,从而提高他们对犯罪的警惕性和拒绝犯罪的能力。
其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讲座可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未成年人通常对法律了解的不够深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通过开展法制宣传讲座,可以让未成年人了解各种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法律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规定,进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减少犯罪的风险。
最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讲座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可以让未成年人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犯罪行为,学习如何与不良环境和不良诱惑抗争。
同时,还可以引导未成年人寻求外界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知道在面临问题时有人可以依靠和倾诉。
总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讲座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宣传正面的价值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以及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可以有效地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篇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讲座的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讲座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教育形式,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防止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沼。
下面,就是这样一场讲座可能包含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
通过讲解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向未成年人展示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性,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犯罪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中小学杜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训讲座家长会主题班会课件
![中小学杜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训讲座家长会主题班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ece1d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04.png)
中小学杜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培训讲座家长会主题班会课件一、开场(5分钟)1. 主持人介绍本次讲座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重性。
3. 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与危害(10分钟)1. 列举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统计数据。
2.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3. 讲解未成年人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强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因素与成因(10分钟)1.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
2.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外成因。
3. 讲解家长如何从心理层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4.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变化。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措施(15分钟)1. 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2.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4. 讲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未成年人犯罪。
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措施(10分钟)1. 学校如何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学校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3. 学校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4. 引导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工作,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与政策(10分钟)1. 介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 讲解家长和学生如何了解和使用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
3. 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七、互动环节:家长提问与发言(10分钟)1. 邀请家长提问,就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2. 鼓励家长分享自己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 主持人对家长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
八、结束语(5分钟)1. 强调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合力。
2. 希望家长们能够将本次讲座的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教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240fd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9.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知识讲座教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道德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讲座活动,向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在面对诱惑和危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犯罪概述(1)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3)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剖析。
2. 法律知识普及(1)犯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2)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及其法律后果;(3)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培养(1)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2)道德观念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3)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自我保护能力提升(1)如何识别身边的危险和诱惑;(2)如何拒绝不良信息和行为;(3)在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救和求助。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一些引人深思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及法律后果等相关知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讲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bf100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f.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而他们的健康成长又离不开法治环境的保障。
为了提醒大家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加强法制宣传,我特地准备了这个讲稿。
希望通过这次讲解,大家能够更加了解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法规,并积极参与到预防工作中去。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
首先,家庭因素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缺乏关爱、教育不到位、家庭纠纷等问题都会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社会不稳定、就业压力大、价值观扭曲等问题都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最后,教育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教育是塑造未成年人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但是,一些学校教育内容单一、方法陈旧,无法满足未成年人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容易导致学生道德观念淡薄,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首先,我国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原则、预防对象、预防措施等内容,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我国还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明确了家庭、社会、学校、法院等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
此外,我国还出台了各种法规和规章,包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条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条例》等,从思想引导、教育保护等多个方面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的重要性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宣传意义重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讲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aded5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f.png)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讲稿是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的。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威胁着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为了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需要加强法制宣传,让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成为社会的有益之才。
首先,我们需要普及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通常对法律了解甚少,容易出现违法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教育中,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制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学生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同时,家庭也是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引导他们养成守法的好习惯。
其次,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与其心理和环境因素有关。
我们应该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理解自己是法律的主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对于那些有不良行为倾向的未成年人,要加强心理辅导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此外,社会应当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培养出正义感和责任感。
再次,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帮助机制。
社会的监督和帮助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至关重要。
公安机关、学校、家庭、社区等各个方面应加强协作,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机制。
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动态,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家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社区要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爱心和关怀。
最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力度。
只有法律的制裁才能有效地震慑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更加具体严格的法律法规,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加以严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知识讲座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来到马埠中学,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些问题聊一聊。
在讲正题之前,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三个概念”。
“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青少年”既包括成年人,又包括未成年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称你为未成人、少年、或青少年时都不算错。
但是在适用法律时,我们的提法都是用“未成年人”,即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这一点很重要。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我今天的讲座主要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开,以让你们达到学习的目的。
下面我将分为以下几大部分来进行今天的讲解。
第一部分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违法和犯罪对同学们来讲不是很陌生,但对二者的区别恐怕就不是很清楚了。
(临时将几个案例区分违法和犯罪:盗窃、敲诈勒索、伤害)违法,是指违反法律,不履行法律义务。
我们通常所讲的未年成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严重不良行为,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上述列举的行为中,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这一行为希望同学们引起注意,这是违法行为;还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过,受害的同学们不要害怕,要改于检举揭发,同这些违法行为作斗争。
那么对具有上述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处理呢?一方面对违法行为较轻的未成年人,一般由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
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14周岁或情节特别轻微可免予处罚,但要予以训诫。
再讲什么是犯罪。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那么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17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17条2款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爱招惹是非,以大欺小、打架斗殴、强索或偷拿别人的钱财,这些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如果严重的话就要进监狱的。
第二部分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和掌控情绪能力下面我开始讲述第一个案例:一个十四岁的中学生投毒案。
这起案件发生在2005年5月的一天,该学生为搞恶作剧,将自己买来未吃的豆奶用注射器将毒药注入豆奶袋内,而后将这袋有毒的豆奶放进了附近一小学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
第二天,坐该座的学生喝了这袋有毒的豆奶后,很快就死了。
这起案件侦破后,投毒的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己没有想害死人,以为人吃了只会拉肚子。
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本来处于人生中最美好快乐的时候,却因为对事物的不了解,明辨是非能力的不足,造成了严重后果。
不仅断送了自己的一生,也断送了一个无辜幼小的生命。
正如本案中的那个同学所说,他并不想杀人,并不知道这个毒药的毒性可以致人丧命。
他的初衷仅仅是弄个恶作剧。
同学们,相信你们也在为这个与你们同龄的同学惋惜,但惋惜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凡事三思而后行,当你做每件事情时,先想想这件事到底对不对,该不该做,做了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切记冲动是魔鬼!某校一男生于某在体育课上踢足球时,因另一年级学生刘某故意将足球踢到了离球场较远的地方而恼怒。
于某对刘某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刘某不服气地冲过来边说“我哪样?!我哪样?!”一边用微微隆起的肚皮顶蹭对方。
于某觉得刘某无理还欺负人、挑衅,气得他忍无可忍,冲动之中上去就给了刘某脸上一拳,这一拳将刘某的双侧鼻骨打成骨折,经法医鉴定为轻伤。
学生于某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六个月拘役,缓刑一年的刑事处分,并对刘某的医药费、护理费进行了经济赔偿。
你们处在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并且不计后果,不懂得负责任。
案例中的于某肯定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起争执的原因也只是同学间的小摩擦,却因为一时没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或其他武力代替说理,避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同时,还要注意在平时任何时候都不要与同学争执。
争执中容易情绪失控,争执不下,会造成内心的不快,继而会因不服气、丢了面子等原因,激情膨胀,有可能会失去理智走向极端。
在未成年的一些激情犯罪中,因“争执”导致犯罪的并不鲜见。
在他人争执时,不参与。
你可以善意地劝导,以免同学间因“争执”产生不悦情绪,并第一时间向老师汇报,免得“争执”升级发生不测,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第三部分自觉遵守学校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的社会规范,坚决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据分析,15-20岁是犯罪的危险期和高发期。
你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淡薄,好奇心和模防力很强,认知能力较差,自控能力弱,情绪易偏激。
如果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影响自己一生的前途。
以下几个真实的案例就是讲述了几个原本优秀的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先讲一下网吧的危害,由于青少年自身控制力不足,往往把网络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上网聊天、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不说,还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容易引起违法犯罪,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这是发生在2008年的一个案件。
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网吧玩游戏。
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要钱。
一天,他在某中学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过去向方某要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
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
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钱。
其中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同意。
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个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方某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
倘若不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刘某也不会威胁自己的同学要钱,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伤害。
网络是把双刃剑,不可否认它有其好的方面,比如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
但对于正处于叛逆期和成长期的你们而言,它的弊往往大于利。
因为它的虚拟性,你们无法了解它的真假虚实。
比如有同学在网上交朋友,与陌生人聊天,却并不清楚他们的真实情况,不能判断能否与他们深聊或者交往。
未成年女生与男网友见面而后被侵害之事屡见不鲜,这难道不是给我们最好的警示吗?当然,我并不是反对与网友聊天谈心,但若对方提出见面,我们应学会拒绝。
无论怎样,现实当中教导我们做人,帮助我们成长的是家长与老师,遇到困难我们应第一时间向他们寻求帮助,而不是网友。
我们应学会区分现实与虚拟世界,不要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多半是因为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结识,因为羡慕他们的所谓潇洒,由此沾染上了许多恶习。
有这样一个案例,钱某原系一高中学生,以前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在他高一暑假的时候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张某等一伙人,他见张某比自己才大三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出手大方,经常带他到网吧、游戏厅玩。
他很羡慕张某,天天跟他玩,自己的钱用完了,就让张某来盗窃本校食堂钱物。
后来发展到馏门撬锁盗窃居民住宅被抓,后被判刑。
他后悔,他说:“我当时只想到玩,没有意识到后果会这么严重,也没有想到会发展的现在这一步。
我多么想参加高考上大学,我没想到会有今天的结果。
”但法律是无情的,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
如果不是受张某等社会混混的影响,原本优秀的钱某或许现在已经坐在某一个大学的教室里继续深造,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骄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仅仅就是因为羡慕张某等所谓的自由,潇洒,放弃了自己美好的前程,最终走上不归路。
同学们,案例中张某之类的人想必在你们的身边也有,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他们的潇洒不是真正的潇洒,是在挥霍自己的青春,挥霍父母老师对他们的教育。
这种人是为社会所不齿的,希望同学们远离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洁身自好。
第四部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杜绝不良恶习从司法实践上看,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都有一个从不良行为→违纪→违法→犯罪的发展过程。
有不良行为的少年,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行为,甚至导致实施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13种不良行为:(一)吸烟;(二)酗酒;(三)旷课;(四)夜不归宿;(五)携带管制刀具;(六)辱骂他人;(七)打架斗殴;(八)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九)偷窃;(十)故意毁坏财物;(十一)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十二)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十三)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营业性互联网、歌舞厅等场所;(十四)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预防上述不良行为的发生,是从源头上预防犯罪、预防被害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先讲一下吸烟的危害性。
首先,你们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吸烟对身体的伤害极大不利于你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吸烟如果不加以制止,会给你们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害。
一方面,由于你们没有经济来源,吸烟成瘾后,为了达到吸烟的目的,会想方设法甚至采用违法犯罪的手段获取钱财。
从近些年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来看,少年由于吸烟成瘾而诱发的盗窃、抢劫、抢夺等案件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吸烟容易诱发不良交友。
未成年人在同伴交往或与其他社会青年人际往来中,由于吸烟的不良行为,使他们脱离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而在吸烟的群体中找到了共同的嗜好和心理的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