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选修三:专题4(第1课时)《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作业设计及答案
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课件(人教版选修3)
![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课件(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71f1dc5b8f67c1cfbd6b824.png)
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在近代历史上,为了救亡图存,许多仁人志士上下求索,
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邹容、孙中山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的 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 些事实证明( )
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得出一个重要的
历史性结论,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 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符 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 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
2.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纲领( )
①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
②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③是党领导人民建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 ④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①②的表述是正确的。③表述错误,1927年 选举产生的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是党领导人民建立民主制 度的第一次尝试;④表述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是代行宪法,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A.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斗争虽然实现了人民民主,但没有实现 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C.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民主革命
D.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没有作出什么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练习专题四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练习专题四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https://img.taocdn.com/s3/m/a74a87a1cfc789eb172dc8d0.png)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康有为认为,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A.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不适合我国国情B.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C.我国当时适合实行封建专制D.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康有为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A项观点正确。
B项观点错误,我国现行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
C 项观点错误,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D项观点错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只会去维护,而不会去推翻。
2.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我国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你认为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现代化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建立新型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这样认为D.是错误的,因为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答案B解析我国近代革命的实践证明,我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因而题干观点是错误的。
A、C两项判断错误,应排除。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相联系的阶段,其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故D项观点错误。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最初尝试是()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D.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参议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政权而进行的探索。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
政治《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
![政治《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54a6bb817c1cfad6195fa7c0.png)
专题四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学案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二、【基础知识梳理】:(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2、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实际上,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1、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
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变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2、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选修3专题四《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选修3专题四《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https://img.taocdn.com/s3/m/64ad45b3d0d233d4b14e6971.png)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 国仁人志士的追求。经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 我国是行不通的。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1、艰难的过程
(1)你会唱这些歌曲吗?这些歌词表达了人民的什么意 愿? (2)你能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
联系近代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失败尝 试,对比以上图文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为建立新型政权而进行的不懈探索,你能得 出什么结论?
提示:只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 胜利,从而建立起维护人民利益的国家政 权。
2、不朽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实践也检验 了这样的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职 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职能是民主集 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法律基础——《共同纲领》
例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法律基础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基础
为什么人民群众对选举有这么高的热情?
高中政治 专题4 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专题4 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政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eef3d5192e45361166f5c4.png)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逻辑脉络: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含义、作用、地位、特点、完善六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方面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主要阐明了其对其他制度、对人民当家作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主要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含义、表现、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强调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三个方面的内容。
素养要求:政治认同:明确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作用,坚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通过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科学精神: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作用、地位、特点。
法治意识:既要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增强纪律性,维护中央权威和全国法律、政令的统一。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公共参与: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相关现象,积极体验、参与政治生活。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议题,探究其形成、含义、作用、地位、特点,并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可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集等方式了解资产阶级失败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过程;可调查、例举当地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相关新闻,并在班级探究、展示。
以“民主集中制”为议题,探究其机制、优点、要求。
可搜集相关政治现象,加以体验、感悟、探究;可通过班级活动,感受民主集中制的魅力与要求。
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1.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
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f42322b52acfc789ebc953.png)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4.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在近代历史上,为了救亡图存,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邹容、孙中山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这些事实证明( ) A.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斗争虽然实现了人民民主,但没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C.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民主革命D.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没有做出什么贡献【解析】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阶级软弱性以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阻挠,根本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选A。
B、C、D说法错误。
【答案】 A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创造。
据此回答 2~3 题。
2.具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性质的探索是(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C.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D.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记忆能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
【答案】 A3.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新中国的政体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B.新中国的政体只能是民主集中制C.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新中国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政权【解析】A不正确,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B不正确,民主集中制是政体的组织原则;D不正确,我国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
【答案】 C4.康有为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2019版政治人教版选修3训练:专题四 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2019版政治人教版选修3训练:专题四 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https://img.taocdn.com/s3/m/12eddba6bb4cf7ec4bfed044.png)
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康有为认为,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 )A.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不适合我国国情B.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C.我国当时适合实行封建专制D.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康有为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A项观点正确。
B项观点错误,我国现行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
C项观点错误,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D项观点错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只会去维护,而不会去推翻。
2.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我国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你认为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现代化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建立新型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民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这样认为D.是错误的,因为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答案B解析我国近代革命的实践证明,我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因而题干观点是错误的。
A、C两项判断错误,应排除。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相联系的阶段,其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故D项观点错误。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最初尝试是(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D.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参议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政权而进行的探索。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4ebee189eb172ded63b78e.png)
【学习方略】2018高中政治专题4 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大门B.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人民民主C.使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D.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2.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你认为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欧美国家通过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发达国家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支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3.在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吴邦国同志强调:我们深刻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分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理论影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确立,积极借鉴了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B.是中国传统思想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C.是广大人民的愿望与资本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伟大创造D.是各民主党派与广大人民愿望的结合【能力提升】1.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
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 )A.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留君主制C.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表明( )A.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体现出来B.政体决定国体,政体具有独立性C.国体与政体互为前提而存在D.政体可以巩固国体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向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专题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专题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28f5a5f01f69e31433294b2.png)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逻辑脉络: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含义、作用、地位、特点、完善六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方面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主要阐明了其对其他制度、对人民当家作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主要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含义、表现、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强调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三个方面的内容。
素养要求:政治认同:明确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作用,坚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通过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科学精神: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作用、地位、特点。
法治意识:既要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增强纪律性,维护中央权威和全国法律、政令的统一。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公共参与: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相关现象,积极体验、参与政治生活。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议题,探究其形成、含义、作用、地位、特点,并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可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集等方式了解资产阶级失败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过程;可调查、例举当地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相关新闻,并在班级探究、展示。
以“民主集中制”为议题,探究其机制、优点、要求。
可搜集相关政治现象,加以体验、感悟、探究;可通过班级活动,感受民主集中制的魅力与要求。
1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1.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
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人教版选修三第四专题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教案
![人教版选修三第四专题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e5a3b3c8d376eeafaa311b.png)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诸多知识,并且对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两会早知道·北京进入“两会时间”》相关视频。
探究:你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么?
看书,了解本节课的相关的内容。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
要求学生总结“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的相关知识。
学生总结,回答。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
本课小结
◇本框题小结:
◇1个必然性:即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政体是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知识点二
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展示反映人民成为主人的相关歌曲的相关图片。
探究问题1: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探究问题2:你能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
例题或练习
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讲解。
读课本,结合材料思考、展示问题答案
小组讨论。
知识点一
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展示康有为、邹容、孙中山的主张的相关材料。
探究问题:
1、许多人文志士为救中国提出了很多主张,你能列举一些么?
2、为什么资产阶级不能真正的救中国?
例题或练习
根据学生习题解答情况点拨。合作源自究,结合课本,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初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教师讲解化解本课的难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https://img.taocdn.com/s3/m/757843fdf524ccbff12184be.png)
政治选修3同步训练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普选的基础上,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这表明()①这一制度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②这是一种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国家结构形式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A.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结构形式,故③应排除。
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
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
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
据此回答2~3题。
2.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形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A。
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留君主制C。
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解析:选C。
议会民主制度在中国形成闹剧的原因,主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故C项符合题意;A、B项观点明显错误;D项观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
《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共同纲领》解析:选D.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县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为新中国的百废待兴保驾护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造。
据此回答4~5题。
4。
具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性质的探索是()A.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C。
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D。
2018版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三)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2018版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三)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https://img.taocdn.com/s3/m/a744aa14f12d2af90242e6d0.png)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国体背景 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决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后 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目标导航
1 人民的选 历史的必然
-1-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知识目标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 运用已学的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 中国行不通,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 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法律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 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提醒《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组织基础 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 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奠定了组织基础。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2】 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 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 1亿人,占18周 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 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 请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过程。 审题 审设问:本题要求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过程。 审材料:材料介绍了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 的情况。 定思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即 法律基础、组织基础、建立标志。
高中政治第四专题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政治第四专题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e807c531eb91a37f0115c04.png)
第四专题第一框《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形成的过程,和确立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学会用阶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坚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难点:坚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和支持。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________,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________和________,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__________;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____________制度。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宪法的地位,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________基础。
4.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____________,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5.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
即时巩固:1.在近代历史上,为了救亡图存,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国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邹容、孙中山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这些事实证明( )A.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斗争虽然实现了人民民主,但没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C.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民主革命D.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没有作出什么贡献2.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四专题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附答案)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四专题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a4bd7172ded630b1cb6bf.png)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四专题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基础夯实单项选择题:1、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真正发挥其优越性,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把握人大工作的“度”,人大行使职权要“到位”,不能“越位”。
人大工作要“到位”,是指人民代表大会要()A.依法认真地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B.具体组织好经济建设职能C.加强对其他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D.认真行使国家立法权【解析】具体组织经济建设的是政府,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国家立法权,故B、D 两项应排除;人大工作的“到位”要求依法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法律监督工作,故选A 项而舍C项。
【答案】 A2、坚持制度自信,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确保改革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物质基础B.决定国家性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制度保障C.保证人民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D.在国家政权组织中充分发扬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确保改革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物质基础,故排除A项。
国体决定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不能决定国家性质,也不能保证人民管理公共事务,故排除B、C两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国家政权组织中充分发扬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故D项入选。
【答案】 D3、每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法律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科学民主立法反映强烈,积极踊跃的提出建议。
这说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C.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D.保证了国家决策都要征求全体人民的意见【解析】“人们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科学民主立法反映强烈,积极踊跃的提出建议”,这说明人民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故选C项。
高中政治选修3课时作业2: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练习题
![高中政治选修3课时作业2:4.1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8468280242a8956aece47e.png)
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一课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1.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给欧美发展带来了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追求,对于中国来说,留下的只是梦想的破灭。
这是因为()①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②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③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为什么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行不通的原因,④不是行不通的原因,排除④。
①②③皆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故选A项。
2.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选举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主集中制答案 C解析A、B、C、D都是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但是根本政治制度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为它决定着其他政治制度。
故选C项。
3.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效仿西方的议会民主。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以5 000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590人,史称“贿选总统”。
上述事实证明()①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行不通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③西方的议会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④中国不具备建立民主制度的历史条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做法表明在中国效仿西方民主制度是行不通的,因而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②正确;③错误,议会民主是一种民主制度,但不是人民民主;④错误,中国具备了建立民主制度的历史条件,关键是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创建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最初尝试是()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D.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参议会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政权而进行的探索。
【高中政治】政治选修3人教版:全套精品导学案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高中政治】政治选修3人教版:全套精品导学案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https://img.taocdn.com/s3/m/a716c4ca5727a5e9846a6155.png)
高二政治导学案选修3 编写:薛蕊校对:翁海波审核:薛蕊高二政治导学案选修3 编写:薛蕊校对:翁海波审核:薛蕊高中政治答题技巧政治作为文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知识点也是让同学们头疼的。
哲学,制度等知识点让同学们背坏了头。
但是一切学习都是有方法的,备考政治是要有“工匠精神”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积少成多,积累知识,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
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答题技巧及好用的教辅书。
1经济意义的题描述国内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2政治意义的题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交往活动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政治选修Ⅲ人教新课标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练习
![政治选修Ⅲ人教新课标4-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35e2436ad02de80d4d8407e.png)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3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6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7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4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5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6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7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知识排行榜】重点排行榜难点排行榜易错点排行榜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区别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区别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区别2.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3.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3.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1课时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到2019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走过了57年的历程,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成为我们国家民主法制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思考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1.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____________,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1.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______________身上。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____的地位,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________基础。
2.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________基础。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______________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________________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归纳总结1.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重点)(1)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强大。
它们不希望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旧封建主义不愿退出历史舞台,对新兴的资本主义进行了压制,从而在政治上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中国资产阶级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革命中又怕人民力量的壮大以及人民群众的觉醒,这都注定了其革命的失败。
温馨提示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革命的领导权需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民主深入人心。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3)实践证明了这一结论。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4)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温馨提示不能认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1.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
你认为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欧美国家通过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发达国家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支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点拨中国近代革命的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A、C不选;D项表述错误。
B符合题意。
题源由于中国的国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点拨此题要求指出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A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B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法律基础,C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创造前提条件,只有D项才符合题目要求。
题源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主权利的制度载体。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
我们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半个多世纪来的历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够得出哪些重要结论?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历程,回答时可以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党的领导等角度,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题源(1)国体决定政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政体进行了长期探索,1954年我国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跨越,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1.2019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B.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人民民主C.使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D.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2.康有为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证明了( )①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不适合我国国情②中国不适合实行民主共和制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④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①④3.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
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
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
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形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 )A.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应该继续保持君主制C.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4.《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首有着激昂旋律的歌曲,体现了一代代中国人( )A.实现我国各族人民平等团结的强烈愿望B.摆脱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真正翻身做主人的强烈愿望C.效仿资本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D.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5.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效仿西方的议会民主。
1913年春,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多数席位,其民主派代表宋教仁准备以多数党身份组阁,竟遭军阀集团刺杀身亡。
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以5 000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590人,被选为大总统,史称为“贿选总统”。
上述事实证明了( )①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走不通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③西方的议会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④中国不具备建立民主制度的历史条件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知识点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6.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写道:“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这首“豆选诗”体现的是( )①人民珍惜自己的权利②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亲密关系③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④广大人民积极参与首次普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分别是( )A.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单一制B.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单一制C.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单一制D.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联邦制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