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及评价办法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及评价办法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及评价办法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海绵城市的综合能力和效益,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及评价办法。

下面将围绕海绵城市的特点和目标,阐述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及评价的办法。

一、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海绵城市的绩效考核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指标。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评估海绵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与产出、就业创造、产业引导、经济效益等。

具体指标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与产出比例;(2)海绵城市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的就业机会创造;(3)海绵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4)海绵城市建设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主要评估海绵城市对于社会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改善程度,包括民生福利、社区参与、居民满意度等。

具体指标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2)海绵城市建设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3)海绵城市建设对社区居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4)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度。

3.环境指标环境指标主要评估海绵城市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程度,包括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具体指标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体环境水质的提升;(3)海绵城市建设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4)海绵城市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绩效评价的方法绩效评价应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1.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考核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

例如,通过统计投入产出比例、就业人数、经济增长率等指标的具体数值,对经济指标进行定量评价。

同时,可以使用调查问卷或面谈等方式,收集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度等相关数据。

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和意见以及专家的评估进行。

例如,可以组织专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居民的意见和参与程度,对社会指标进行定性评价。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尊敬的网民:您好,您好,您咨询海绵城市评价指标细项的有关材料已收悉,现答复如下:1、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落实重点建设任务,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海口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参考相关规划成果,确定了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五项分项目标及22项指标,五项分项目标具体表述为:水生态全面恢复、水环境显着改善、水资源适度利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制度建设完备,具体指标如下表;表3-1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目标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水生态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 ≥7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20% ≥8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标;3 内河水系生态岸线比例≥40% ≥5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4 绿地率41% 45% 参考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 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平均降幅低于历史同期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6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水环境7 水环境质量优于IV类标准达到Ⅲ类标准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8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年径流污染总量控制率≥50% ≥6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9 合流管网年溢流≤12次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次数价指标水资源10 污水再生利用率≥20% ≥3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要求再生水利用率≥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水资源11 雨水资源利用率≥% ≥% 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重视雨水收集利用,有逐步推广雨水利用工程与项目的政策、计划并实施;12 供水管网漏损率≤10% ≤8%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12%,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水安全13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0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14 龙头水质达≥99% 10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率标;15 排水设计标准管线设计重现期3-5年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参考海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16 内涝防治标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50年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参考海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制度建设17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18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19 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20 投融资机制建设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21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22 产业化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2、由于海绵城市规划尚未得到政府批准,目前不宜向您提供规划文本;感谢您对海口规划提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此复;海口市规划局2017年9月20日。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雨水管理能力:评估项目的雨水管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等方面。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雨水收集率、雨水渗透率、雨水利用率等。

2. 水资源保护能力:评估项目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能力,并鼓励使用可再生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和浪费。

3. 暴雨控制能力:评估项目对暴雨天气情况下的水logging防治能力,包括道路排水系统、堤坝和水源控制等。

4. 生态环境保护: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包括湿地保护、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5.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包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

6. 技术可行性: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包括技术成熟度、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7. 社会认可度:评估项目在当地社区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包括项目对当地人民利益的保护和尊重、社区参与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标准,具体的评价标准还可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评价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评估。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是衡量城市是否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城市内涝、改善水质和水量调控能力,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应包括城市绿地率和覆盖率。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而城市绿地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

这两项指标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绿化程度和绿地覆盖情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城市雨水利用率和雨水渗透率。

城市雨水利用率是指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等方面,而雨水渗透率则是指城市地表雨水的渗透能力。

这两项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城市对雨水的利用和排水能力,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指标。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还应考虑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和水质改善情况。

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包括城市水系的净化设施和植被的保护情况,而水质改善情况则是指城市水体的水质达标情况和水质改善趋势。

这两项指标可以客观评价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情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指标。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城市抗灾能力和生态保护情况。

城市抗灾能力包括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而生态保护情况则是指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两项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状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社会指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应包括城市绿地率和覆盖率、城市雨水利用率和雨水渗透率、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和水质改善情况,以及城市抗灾能力和生态保护情况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评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向海绵城市转型发展。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摘要:一、背景介绍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三、示范城市的选择与评价标准四、绩效评价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五、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内涝、水污染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于2015 年开始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作为一项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实现城市排水防涝、雨水资源利用、生态景观改善等多重目标。

为了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运而生。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总体绩效指标、分类绩效指标和评分绩效指标。

其中,总体绩效指标包括8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雨水收集与利用、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节能减排、机制创新、群众满意度、管理绩效。

分类绩效指标则针对不同城市规模、气候区、经济水平等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

评分绩效指标则是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对各分类绩效指标进行细化评分。

三、示范城市的选择与评价标准示范城市的选择主要依据申报城市的积极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基础、实施方案可行性等因素。

评价标准则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各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成果进行量化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排名。

四、绩效评价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绩效评价不仅能够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进行有效评估,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指导各城市调整建设方向,提高建设效果。

此外,绩效评价还能激发城市间的竞争,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的共享与传播。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将不断完善。

未来,建议在绩效评价中进一步强调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引导各城市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构建适应性、有弹性的城市系统来解决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问题的城市发展理念。

为了评估一个城市是否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防洪能力:海绵城市应该具备强大的防洪能力。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排水系统的总体设计能力、排水能力与降雨特点的匹配度、道路与建筑物对洪水的适应性等。

2.水资源保护:海绵城市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水资源的供应稳定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率、水环境的保护水平等。

3.水环境质量:海绵城市应该致力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的程度。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水体的水质情况、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浓度、水下生物多样性等。

4.生态保护:海绵城市应该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建筑绿化率、城市绿色空间的比例、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等。

5.水灾害风险抗性:海绵城市应该具备较强的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面对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时的应急响应机制、城市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灾能力等。

6.社会参与度: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程度、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度以及海绵城市相关项目的社会影响力等。

7.可持续性: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发展的生态足迹、资源利用效率、社会公平性等方面。

在评价海绵城市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

同时,不同城市的评价指标可能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最重要的是,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以确保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城市应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等方面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为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和要求,所设定的一系列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指导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重要参考,对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基础设施指标1.雨水收集利用率:指城市雨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雨水收集利用的比例。

2.雨水渗透率:指城市地表面积的雨水渗透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反映城市地表径流减少的程度。

3.雨洪容量:指城市地表对雨洪的承接能力,即城市下几乎所有的雨水都不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河道,而是在城市内部湿地、储水池等地下设施中暂时储存。

4.绿地比例:指城市绿地与城市总面积的比例,绿地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

5.车辆通行指数:指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度量指标,反映城市交通流畅程度。

二、城市生态系统指标1.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保留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等。

2.植被覆盖率:指城市区域植被的面积占整体区域面积的比例,植被覆盖率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

3.空气质量: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指标,包括PM2.5浓度、二氧化硫浓度等。

4.水质状况:指城市内部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的水质状况。

5.噪音污染控制:指城市内部噪音污染的程度,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等。

三、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指标1.热岛效应降低:指城市在设计和建设中采取措施,减少热岛效应的程度。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城市在供水方面采取的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暴雨管理:指城市在应对暴雨天气方面的准备和应对能力,包括雨水排放、防洪等。

4.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粮食安全:指城市在粮食供应方面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仅为海绵城市控规指标体系的一部分,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指标体系可能有所不同。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而制定的重要准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

而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1 简介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全面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和成效而建立的一套评价体系。

它涵盖了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城市生态建设、抗洪排涝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旨在全面反映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劣和发展状况。

1.2 指标体系内容(1)环境保护指标: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相关指标。

(2)水资源利用指标: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率、水资源节约利用率、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水资源利用相关指标。

(3)城市生态建设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等城市生态建设相关指标。

(4)抗洪排涝指标: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完善程度、防洪措施落实情况等抗洪排涝相关指标。

二、全面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2.1 优势与特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可以客观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城市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2.2 评价体系的意义(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城市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可以激励示范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一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我认为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

2019年公布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2019年公布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2019年公布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2019年,我国公布了一套海绵城市评价指标,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评估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本文将围绕这些评价指标展开探讨。

一、城市水资源利用评价海绵城市的核心目标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评估指标包括城市用水量、雨水利用率、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等。

通过优化供水系统、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城市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

二、城市雨洪管理评价海绵城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评估指标包括城市排水能力、雨洪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

通过构建雨洪调蓄设施、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可以更好地应对极端降雨事件,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三、城市绿地覆盖评价海绵城市强调绿色生态,评估指标包括城市绿地覆盖率、绿地质量等。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绿地质量,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如调节气温、净化空气、保护水质等,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四、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海绵城市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评估指标包括城市用地密度、开发强度等。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态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五、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海绵城市强调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评估指标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栖息地等,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六、城市社会参与评价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评估指标包括公众参与水平、社区组织能力等。

通过加强社会参与和社区组织,城市可以形成共治共享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提高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七、城市管理与技术支撑评价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有效的管理体系,评估指标包括城市管理水平、技术支撑能力等。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海绵城市是以海绵特性为基础,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建设,减少城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水涝和水源污染,增加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评价和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需要制定相应的指标。

一、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1.雨水利用率:评估城市在降雨过程中收集和利用的雨水的比例,表示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开发程度。

2.水量调控能力:评估城市的降雨径流调控能力,包括蓄滞洪能力和排洪能力,衡量城市防洪能力的强弱。

3.水源净化效率:评估城市在城市内部和城市入海口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程度。

4.水体生态保护指数:评估城市水体的生态状况,包括水质状况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二、建设成果指标1.海绵公园面积比例:评估城市绿地中的海绵公园(含生态湿地、雨水花园等)所占的比例。

2.防洪用地比例:评估城市用于防洪的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衡量城市对防洪的重视程度。

3.雨水渗透面积比例:评估城市地表的可渗透面积所占的比例,衡量城市地表渗透能力的增强程度。

4.基础设施适应性:评估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韧性,包括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能否应对极端天气条件的挑战。

三、社会经济效益指标1.经济增长率: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等方面。

2.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包括减少水源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等方面。

3.居民获得感:评估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包括生活品质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

4.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四、政府管理指标1.政策法规健全程度: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定和落实情况。

2.投资使用效益: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使用效益,包括预算的合理调配和使用效果评估等方面。

3.建设监督与评估: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情况,包括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督和评估。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评估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文条件:评估区域的水文条件,包括年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下水位等,以确定区域的排水能力和调蓄能力。

2.下垫面条件:评估区域的下垫面条件,包括绿地率、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率等,以确定区域的自然积存和渗透能力。

3.排水设施:评估区域的排水设施,包括管网密度、管道材质、排水口间距等,以确定区域的排水效率和防涝能力。

4.调蓄设施:评估区域的调蓄设施,包括调蓄池、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以确定区域的雨水调蓄和利用能力。

5.生态环境:评估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水质等,以确定区域的生态本底和生态恢复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维系生态本底的渗透、滞蓄、蒸发(腾)、径流等水文特征。

2.保护和恢复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3.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色设施和绿色设施相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综合施策。

4.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相关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

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

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为了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对海绵城市的绩效进行评价与考核。

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以推动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套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的办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1.环境安全性评价: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对环境质量的评价,通过监测、抽样和检测等方式来获得数据。

2.天灾预警响应能力评价:包括对海绵城市在面对突发天气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价,如雨水倒灌、城市内涝等情况。

3.水资源利用评价:包括对水资源流量、水质、水利设施等的评价,以及对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评估。

4.生态环境评价:包括对海绵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如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5.社会参与度评价:包括对海绵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的评价,如居民的意识、行为等。

二、考核办法1.数据收集与处理:在海绵城市各个部门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系统,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2.抽样调查与现场考察:通过抽样调查与现场考察的方式,了解海绵城市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专家评估与评分:请相关的专家组成评估团队,对海绵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打分。

4.绩效分级与奖惩机制:根据海绵城市的绩效评分,将绩效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5.广泛宣传与社会监督:通过广泛宣传,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改进措施1.完善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度,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与行动。

3.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

4.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评估团队的专业水平,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5.定期修订和完善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与时俱进,确保评价办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水资源利用指标
1.雨水收集利用率:评估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包括雨水收集系统的总量、收集率和利用率等。

2.水资源回用率:评估城市水资源回用系统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包括回用系统的总量、回用率和回用水的应用领域等。

二、降水管理指标
1.道路和广场透水率:评估城市道路和广场的透水性能,包括透水载荷、透水面积和透水深度等。

2.单位面积降水处理能力:评估城市降水处理设施的能力和效果,包括单位面积处理的降水量和降水处理的时间等。

三、城市风险管理指标
1.内涝防治效果:评估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包括内涝点的数量、内涝点的深度和内涝点的面积等。

2.土地沉降控制效果:评估城市土地沉降的控制情况和效果,包括沉降点的数量、沉降速度和沉降范围等。

四、生态环境改善指标
1.绿地覆盖率:评估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和比例,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商业区绿地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评估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情况和效果,包括保护区的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栖息地的面积等。

五、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1.建设投资效益:评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回报情况,包括总投资额、产出值和投资收益率等。

2.社会满意度:评估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度调查结果和居民参与建设的意愿等。

以上只是一个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简要示例,实际的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和建设目标进行设计和调整。

同时,为了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建议在指标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文学评价:评估项目的水量平衡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地下水和表面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2. 气象学评价:评估项目的气候适应性和抗旱能力,包括降雨量、蒸发量、气温等气象要素的考虑。

3. 水环境评价:评估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排污和污水处理、水质保护、河道和湿地的保护等。

4. 绿地评价:评估项目的绿地覆盖率、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包括绿化面积、植被种类选择、景观设计等。

5. 生态评价: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

6. 灾害风险评价:评估项目的抗洪、抗旱和抗风险能力,包括洪水、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7. 社会经济评价:评估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等方面。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具体的评价标准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要求进行调整。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摘要:一、背景介绍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城市规划与设计2.城市建设与维护3.城市水环境改善4.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高5.城市生态环境优化6.市民参与与满意度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意义1.实施流程2.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3.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继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后,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也开始启动。

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绩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否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否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等问题。

2.城市建设与维护城市建设与维护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关键。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建设与维护过程中是否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城市建设与维护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3.城市水环境改善城市水环境改善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水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城市内涝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

4.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是否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5.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优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

评价指标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保护等。

6.市民参与与满意度市民参与与满意度是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的重要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参与度及满意度等。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意义1.实施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指标计算、评价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等环节。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内容与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内容与要求
(3)径流峰值控制:雨水管渠及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新建项目外排径流峰值流量不宜超过开发建设前原有径流峰值流量;改扩建项目外排径流峰值流量不得超过更新改造前原有径流峰值流量;
(4)新建项目硬化地面率不宜大于40%;改扩建项目硬化地面率不应大于改造前原有硬化地面率,且不宜大于70%
应符合GB51345-2018第5.2节的规定
5.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生态性岸线保护
(1)城市开发建设前后天然水域总面积不宜减少,保护并最大程度恢复自然地形地貌和山水格局,不得侵占天然行洪通道、洪泛区和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敏感区;或达到相关规划的蓝绿线等管控要求;
(2)城市规划区内除码头等生产岸线及必要的防洪岸线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水体的生态性岸线率不宜小于70%
应符合GB51345-2018第5.5节的规定
6.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
年均地下水(潜水)水位下降趋势应得到遏制
应符合GB51345-2018第5.6节的规定
7.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夏季按6月~9月的城郊日平均温差与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应呈现下降趋势
应符合GB51345-2018第5.7节的规定
道路、停车场及广场
道路:应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径流污染控制;对具有防洪行泄通道功能的道路,应保障其排水行泄功能;停车场与广场: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新建项目不应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及所对应计算的径流体积;改扩建项目经技术经济比较,不宜低于“我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所在区域规定下限值,及所对应计算的径流体积;②径流污染控制:新建项目年径流污染物总量(以悬浮物SS计)削减率不宜小于70%,改扩建项目年径流污染物总量(以悬浮物SS计)削减率不宜小于40%;③径流峰值控制:雨水管渠及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新建项目外排径流峰值流量不宜超过开发建设前原有径流峰值流量;改扩建项目外排径流峰值流量不得超过更新改造前原有径流峰值流量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利用自然系统和人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了评价和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的一些建议:
1.雨洪管理效果评价
海绵城市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解决城市雨洪问题。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洪水位、暴雨空间分布、降雨径流处理率等。

具体指标的确定需要结合城市的地形、气候条件以及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海绵城市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率、水资源回用率、水资源消耗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在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绩效。

3.生态环境改善效果评价
4.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5.技术创新和市民参与评价
6.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评价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应包括雨洪管理效果、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社会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市民参与、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和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指导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类别项指标要求方法性质一、水生态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当地降雨形成的径流总量,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规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在低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降雨量时,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不得出现雨水外排现象。

根据实际情况,在地块雨水排放口、关键管网节点安装观测计量装置及雨量监测装置,连续(不少于一年、监测频率不低于15分钟/次)进行监测;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数据、相关设计图纸、现场勘测情况、设施规模及衔接关系等等进行分析,必要时通过模型模拟分析计算。

定量(约束性)2 生态岸线恢复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查看相关设计图纸、规划,现场检查等。

定量(约束性)3 地下水位年均地下水潜水位保持稳定,或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平均降幅低于历史同期。

年均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不评价此项指标。

查看地下水潜水水位监测数据。

定量(约束性,分类指导)类别项指标要求方法性质4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夏季(按6-9月)日平均气温不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日均气温,或与同区域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查阅气象资料,可通过红外遥感监测评价。

定量(鼓励性)二、水环境5 水环境质量不得出现黑臭现象。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

当城市内河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要指标不得低于来水指标。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水质检测。

定量(约束性)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或不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水质检测。

定量(鼓励性)6城市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1.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2.非降雨时段,合流制管渠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3.雨水直排或合流制管渠溢流进入城市内河水系的,应采取生态治理后入河,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IV类。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将普通城市转变为具有更高的水环境质量和
抗洪排涝能力的“海绵型”城市。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主要目标是改善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洪水管理体系,以实现人们安居乐业的愿望。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可以衡量建设的效果,并且可以帮助确定建设的时序和步骤。

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1.综合排水能力: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指标。

针对特定
的污染源,要考虑污染抑制流量,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创造循环型水系,以及建立生态化中水回用技术等综合排水技术。

2.建设效率: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高效率。

要考虑建设效率,
必须考虑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各个方面的效率。

3.社会经济效益: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水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带来社会经济的效益。

因此,该评价标准应考虑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如经济增长、居住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改善、资源生产等效益。

4.建设条件: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建设条件,如水资源供应、既有管理结构、技术手段、财政投入等。

以上评价标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得到充分考虑,以保证建设工
程的质量,使城市建设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结论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计划,它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水系统结构,带来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效益。

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确定建设步骤,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强、科学合理,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得10分;不符合,不分。
0~10分
评价试点项目技术路线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情况
0~10分
评价成本补偿保障机制建立情况
4
产出数量
按工程形象进度评价。计划建成面积数全部或超额完成,得20分;完成率在80~100%,得10分;完成率在80%以下,视为绩效考核结果“不合格”。
0~20分
评价试点工作实施计划完成情况
5
产出质量
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毫米数评价。对比经批复的试点目标:达到目标任务,得10分;低于目标任务但不超过10个百分点或5毫米,得5分;低于目标任务超过10个百分点或5毫米,不得分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评价指标
评分标准
分值范围
指标解释
1
资金使用和管理
资金下达及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得15分;资金下达不及时,执行率在705~90%,管理和使用情况符合规范且未对试点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得7分;资金下达不及时,执行率低于70%,管理和使用情况不规范,影响试点工作推进,不得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0~10分
评价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计划目标的情况
6
项目效益
试点区域内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显示度等各项指标全部达到计划目标,得25分;一半及一半以上指标达到,得15分;一半以下指标未达到,不得分。
0~25分
评价试点区域内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显示度等各项指标达到计划目标情况
7
技术路线
0~15分
评价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2
政府和社会资金合作
按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额度占试点工作总投资额比例评价。70%以上的,的10分;30~70%的,得5分;30%以下的,不得分。
0~10分
评价实行PPP模式的情况
3
成本补偿保障机制
按是否根据项目类别建立收费价格标准制度体系,建立运营维护费用保障机制,确定政府补贴标准,确保有效运营进行评价。建立前述机制,得10分;未建立前述机制,不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