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永正老师事迹有感

合集下载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在网上看了国家的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特别是关于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

于老师把语文教学该如何去教、怎么教心里非常非常的明确。

教学应以本为本,不要偷工减料,不要违背规律。

低年级要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上。

识字一定要把握好让孩子们充分的通过象形字、形声字等特点学习认识汉字,一定要确保孩子们认识汉字上的达标;写字根据书法学习的规律:读贴、描红、仿影、临帖。

交给孩子观察字的结构,一个一个进行认真的指导。

第一天学习每个字写三遍,第二天写两遍,第三天写一遍,一星期后写一遍,再停一星期后写一遍。

按照遗忘的规律,给孩子们留相应量的作业,讲究科学。

朗读指导的策略“跟我读”,教师一定要示范朗读,通过表情、语气动作的展示来朗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不用或者尽可能少的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释。

背诵一定要人人过关。

谈到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低年级孩子也已经可以自学了,可以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如果想提高孩子学语文课的兴趣,首先要孩子喜欢你。

课堂上少问、少讲,多示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果断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惜时如金;要有自己的绝招。

每节课后要冷静的反思,听课、上课、评课一定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牢记让孩子们有最大的收获。

首先打造高校课堂,后转向深刻、独到、广博的优质课堂。

于老师如今已白发苍苍,年近七旬,教学艺术高超,但于老师仍然谦虚的.跟大家鞠躬行礼,在孩子们面前连声不敢称自己有学问。

非常的尊重和不断的发现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询问孩子的尊姓大名,夸奖孩子们的可爱和勇敢,与孩子们的交流不是和蔼,而是非常非常的和蔼、特别特别强的亲和力。

于老师的严谨治学,备课的充分,每个字和词语亲自的查找资料然后给孩子们示范,充分的体现和履行着“身教重于言教”的真理!学习于老师!向于老致敬!。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于永正老师在1999年12月14日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开卷有益,打开书时,就被吸引了,我边读边思考自己的教学,读到感动之处就写下读书心得。

当我读完时,真是收获颇多。

本书记录了于永正老师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明了教育方向,传授了实践方法。

我总结了几点: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

是我毕生的追求。

”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好一件事,能坚持一辈子,真是了不起。

想想自己能否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教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

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对这个老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有所发展。

二、课堂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

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

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在我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告诉我:“娃娃,做人一定要善良”,当老师之后我觉得做老师更要善良,自己快乐也要让孩子快乐。

听于永正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于永正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于永正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听于永正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10月15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作课于太原,亲自执教四年级的作文训练课《学习写人物对话》,还作了一场题为《强化目标意识,过关意识,扎实抓好语文》的习作讲座,受益不少。

于老师在进行讲座前,提到了两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一是班级要有良好的学习纪律,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知识点,一定要落实。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好的组织者,课堂要管,但不能管死,要活泼,但要有度。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纪律很少放在教学中进行探讨,进行反思。

对于特级教师于老师,当面对执教班级个别学生不听话,爱说话的现象时,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在课堂上马上严厉地纠正,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要学会思考,而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于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对于老师的讲座进行整理,让自己在往后的习作教学中进行吸收,消化。

一、什么是目标意识?什么是目标意识:从教师这个角度上说,就是要明确语文教什么;从学生这个角度上说,就是知道语文学什么。

二、语文教学目标1.大目标:识、写、读、背、说、作、习。

(即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习作、习惯。

)简而言之: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要而言之:听读和说写。

2.小目标:即每篇课文后面的学习要求。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越位,有不到位。

三、过关意识(落实意识)过关即是落实,不满足于“讲过了”、“练过了”,要看学生是否学会了,掌握了。

过关,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下任年级的老师负责,对家长负责。

阅读要过“五关”。

1.过字、词关(1)认会3500个字,会写2500个字,这是基础的基础。

这一关不过,势必影响今后的读和写,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2)每课过关、每单元过关、每册过关,在运用中巩固。

(3)过写规范字关:描、仿、临,持之以恒。

(4)汉字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智慧的文字。

2.朗读过关(1)意义: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各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 b.朗读是内化语言的桥梁;c. 朗读是理解的需要; d.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

于永正童心不泯读后感

于永正童心不泯读后感

于永正童心不泯读后感读了关于于永正老师童心不泯的事迹后,我就像挖到了教育界的宝藏一样兴奋。

于永正老师啊,他就像一个超级大孩子混在了一群小屁孩中间。

你能想象吗?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那种板着脸、拿着教鞭敲桌子的古板模样,而是像个孩子王,带着孩子们在知识的大乐园里尽情玩耍。

他的童心首先体现在他特别能理解孩子们的心思。

我想啊,他肯定有一个能钻进孩子脑袋里的魔法通道。

孩子们那些古灵精怪的想法,在他那儿不是被打压,而是被当作稀世珍宝。

比如说,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答得歪七扭八,要是别的老师可能就皱眉头了,可于老师呢,他能从那些看似不靠谱的答案里找到孩子独特的思考闪光点,就像在一堆乱石头里发现了宝石一样。

这得有多强的童心啊,才能和孩子们的思维频道对上号。

而且,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充满了童趣。

他不会干巴巴地照本宣科,就像那些老和尚念经似的让孩子们昏昏欲睡。

他像是一个魔法师,把知识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小魔术。

他可能会把生字编成一个好玩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就把字记住了。

他就像带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森林里探险,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森林里等待发现的宝藏。

他这样做,其实就是用自己的童心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火焰。

从于永正老师身上,我觉得作为一个教育者也好,或者哪怕是一个家长也好,有一颗童心太重要了。

要是大人总是高高在上,用大人那一套复杂的、沉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那孩子肯定觉得自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想飞又飞不出去。

但要是像于老师这样,保持着童心,就能和孩子手拉手在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地奔跑。

于永正老师的童心不泯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道路,也让我这个旁观者恍然大悟:原来教育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充满活力。

我就希望啊,这个世界上能有更多像于永正老师这样童心未泯的大人,这样孩子们的世界就会更加五彩斑斓,充满欢乐啦。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范本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而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于永正先生的一些著作和讲座,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学习于永正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学习于永正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他的讲座中,他强调了知识和智慧对个人和社会的巨大作用。

他指出,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我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

同时,他也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认识。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境界。

其次,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学习需要有恒心和毅力。

在他的著作和讲座中,他不断强调了对学习的持续投入和毅力的重要性。

他告诫我们,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他还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这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我们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和成长。

另外,学习于永正也启发了我对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思考。

在他的著作和讲座中,他提到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他强调了学习要有系统性和目标性,要有计划和方法地学习。

他还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学习于永正还让我明白了学习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知识本身。

他提到,学习是一种提升自身修养和境界的方式,是一种追求真理和美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使命。

他还提醒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和能力用于造福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最后,学习于永正让我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乐趣。

在他的著作和讲座中,他充满了对学习的热爱和激情,他用幽默和生动的语言讲述着学习的故事和经验。

于永正上课有感

于永正上课有感

将语文带回最自然的状态——听于永正老师学术报告会有感3月20日下午,在实验小学,我有幸目睹了全国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大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其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艺术,聆听了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于老师年逾7旬,头发花白,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尤其是身上散发着的那种蓬蓬勃勃的教育教学激情令人深深折服;其优雅娴熟的教育教学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听了于老师上的《爱如茉莉》这节课,我懂得了什么叫教学艺术。

对于老师的课,我觉得任何溢美之词都不为过,任何赞赏性的语言都会是多余的,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于老师这两节课,有三个细节令我深受感动。

细节之一:于老师上课板书一笔一画,无论写字的姿势还是力度都是那么一板一眼、一丝不苟。

是啊,“读好书、写好字、做好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重点。

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与指导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书写态度读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植物都有向光性,学生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写字更是这样。

如果教师板书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就难以培养起学生的正确的书写态度。

想想自己教学板书时,时有的随意性,心中着实惭愧。

何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不仅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一言一行上,更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

于永正老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真不愧称得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标杆”细节之二:当于老师让一名女生回答“妈妈为什么生气时?”那名学生可能是紧张,一时回答不出来。

于老师轻抚学生的肩膀,温暖的说道:“没关系,都怪于老师太着急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评价啊!我听了以后,一股暖暖的热流在我心头涌动。

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学生内心一定会充满不安,甚至是自责。

此时教师不宜对学生批评、指责,亦不可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我们一直在讲以“学生文本”,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可我们做到了吗?于老师那轻轻的一个动作,那“都怪于老师太着急了”的话语,不正是对学生真心关爱、以生为本最好的诠释吗?细节之三:当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母女对话时,于老师说:“谁愿意和我做搭档分角色读”时,一个女生站了起来。

听于永正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听于永正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听于永正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后朱家小学张雪莉源于一本《教海漫谈》,源于两节精彩的课堂实录,对于永正老师有了了解。

于永正老师成为了我最熟悉,最崇拜的名家。

当听到校长告诉我,让我去听于老师的报告时,心中不由得窃喜。

居然能亲自听于老师的课,真是太棒啦!到了会场,第一感觉人真的太多了,可见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真多啊。

经过一天的学习,真是收益颇丰。

首先是于老师的一堂《爱如茉莉》让我深有感触:一、于老师的课堂轻松而实在。

在课堂上,于老师不是肢解分析课文,也不是抄词解句,更不是下定义,而是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展开想象,从而体会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一遍又一遍耐心的指导,更是饱含深情地进行了范读,在读的基础上指引学生品析文章。

于老师还非常注重“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节课,但我相信他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影响重大。

纵观整堂课,普普通通的五年级学生、平淡无奇的教学语言、司空见惯的教学方法,到了于老师这里被运用得出神入化,像被魔术棒点化了一般,居然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反思我们的教学,今后一定要抓好基本功训练,踏踏实实的进行教学。

二、课堂上的于老师是亲切的。

无论是动作还是语言无不透着于老师的和蔼可亲。

每当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于老师总是一首帮学生拿着话筒,一手扶着肩膀,无形之中一定会让学生感到温暖、感到踏实。

当于老师让一名女生回答“妈妈为什么生气时?”那名学生可能是紧张,一时回答不出来。

于老师轻抚学生的肩膀,温暖的说道:“没关系,都怪于老师太着急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评价啊!我听了以后,一股暖暖的热流在我心头涌动。

三、课堂上的于老师是风趣的。

当一位学生读完之后(此同学读时错了一个字,当时他自觉改正了过来,这时另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他读错了字”),于老师说:“他已经知道错了,再指出他的错,他会难为情的。

最新整理读于永正老师《我的教育故事》有感范文.docx

最新整理读于永正老师《我的教育故事》有感范文.docx

跟职业倦怠说再见——读于永正老师《我的教育故事》有感小羽麻麻参加工作以来总会在各种场合听到或者看到于永正老师的名字,他已然是小语届的泰斗级人物。

遗憾的是,我一直未曾亲眼目睹过于老师的课堂;惭愧的是,我一直没有阅读过于永正老师的着作。

此番阅读《我的教育故事》,是与于永正老师的第一次相识。

相见恨晚,是我切实的感受。

虽然老师于20xx年离我们而去了,但是好在,文字留了下来,思想也就留了下来。

翻看着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教育故事:语文课堂的教学片段;与学生外出的实践活动;对待特殊学生的智慧教育......消除了我的职业倦怠,激起了我的教育热情,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唤醒了我的教育初心。

一、看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

1.看到孩子的内心。

第一则故事《“儿童,往往因错误而美丽”》,说的是学生考试作弊主动向于老师报告的故事,于老师没有批评,反而与学生分享了自己年幼时偷梨的故事,“儿童,往往因错误而美丽。

”取代情理之中的责备,于老师用自己的故事温柔地教育了孩子,用这样独特的方式直接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远比说教更有效。

再如《洗头》故事中的玲侠,成绩不好,头上还生虱子,遇到别人应该会嫌弃她,但是于老师不但不嫌弃,还亲自给她洗头、创设机会鼓励她,使玲侠成为了一个自信的人。

《放学路上》一文中提到于老师经常会和学生一起放学走路回家,利用这一段时间“平等对话”,亲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2.看到孩子的差异。

于老师在多篇文章中提到了关于学困生的转化,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待“老班长”成明同学,于老师采取的是捧角的方法,用“老班长”的标准激励他,使成明自觉向上向善发展;对待“留级生”庆涛同学,于老师采取的是以自己为示范、让其他同学慢慢接纳庆涛的方法,消除庆涛的自卑、孤独心理;对待调皮捣蛋的武维同学,于老师采取的方法是刚柔并济,打太极的方式,看似柔弱无力,可是招招致胜......孩子每一个都不同,我们做老师的应对计谋也要不断改变才行啊。

于永正童心不泯读后感

于永正童心不泯读后感

于永正童心不泯读后感读了关于于永正老师童心不泯的故事和论述后,我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兴奋。

于永正老师就像一个超级有趣的老顽童。

你能想象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那种刻板地照本宣科吗?他就像个大孩子一样,能和学生们玩到一块儿去。

这一点太酷了,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很多老师都在讲台前摆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像个严厉的指挥官。

可于老师不是,他就像是学生们的大伙伴。

他的童心表现在对孩子们想法的尊重上。

就好像每个孩子脑袋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念头,在他眼里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

他不会轻易地否定孩子,而是跟着孩子的思路去走。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些特别的想法,却总是被大人觉得不靠谱。

要是我能遇到于老师这样的老师,那童年得多快乐啊。

他在教学的时候,会用一些特别孩子气的方法。

比如说,他可能会像孩子一样模仿课文里的角色,声音、动作都惟妙惟肖。

这可不是一般老师能做到的,这得有颗多年轻的心呀。

他这么做,一下子就把课堂变得像个大舞台,学生们都被吸引住了。

这就好比把知识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把知识学到了。

哪像我们以前,有些课就像催眠曲一样,让人昏昏欲睡。

而且,于老师的童心让他能够理解孩子的错误。

孩子们嘛,总是会犯错的,就像小猴子总是调皮捣蛋一样。

他不会因为孩子犯了错就大发雷霆,而是用一种温和又巧妙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改正。

这就像是在给一棵小歪脖树轻轻扶正,而不是一斧子砍下去。

于永正老师的童心不泯,还让我想到教育这件事其实是很温暖、很有人情味的。

不是把知识硬塞给孩子,而是像朋友之间分享有趣的东西一样。

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就像春风一样,轻柔地吹进孩子的心里,让那些知识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读完之后,我就想,要是每个老师都能像于永正老师这样,那孩子们得多幸福啊。

学校就不再是那种让人有点害怕的地方,而是像一个充满欢乐和惊喜的大乐园了。

于永正老师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给教育这片天空带来了不一样的光彩,也给我们这些旁观者很多关于教育、关于童心的启示呢。

向于永正老师学习心得体会

向于永正老师学习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向于永正老师学习心得体会教师:王顺梅当我第一次听说于永正老师的时候,我觉得,在中国小学语文界,于永正老师,那是须仰视才见的大师,是只能怀着崇敬望其项背,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大师。

其实,他也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成长起来的。

想当初,他也是和我们一样,曾经面对过许许多多的问题,许许多多的教育困惑。

只是,他太善于学习,太善于思考,太善于积累罢了。

是他随时学习,随时反思,随时积累的良好习惯,成就了他的大家风范,一代宗师的风格!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他以人为镜,以书为师,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己,一张纸条,一个绰号,一个微笑,一次活动,学生中的一句话……都能引起于老师的思考,这种思考,甚至使失误也变成了财富!正因为如此,于老师才有了经验,有了应对任何教育问题的教育机智,也才成了大师!可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却总是感觉很忙,也总是感觉有很充足的忙的理由:我们要备课,我们要上课,我们要批改作业,我们要组织活动,我们要教育学生,我们还要读书,要照顾老人,要照看孩子……可是,我们的忙碌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忙忙碌碌中,我们是否也曾迷失方向,甚至在茫无头绪中走偏了路,等到猛然觉醒,却往往悔之莫及,所以,生活中,教学中,就往往多了遗憾,多了叹息!有人说,教育最大的浪费是对已有经验的浪费。

怎么样才能在我们的教学中少些遗憾,多些精彩;少些叹息,多些感动呢?于永正老师就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所以,就让我们跟随大师的脚步好好学习吧!于老师说:“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喜欢与工作挂钩。

”是的,再忙也要读书!在人生的旅程中,凭借经典几句话,往往就足以于顷刻之间,化解许多困境与危机,更会源源.不断地启发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受益终生。

这使哦想起毛泽东关于读书的一个故事:当你在延安,斯诺访问毛泽东,发现美国刚刚出版的一种科幻小说毛泽东都读过,感觉相当的惊诧。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1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1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民族小学蔡瑞华
12月20日,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应邀来莘县实验小学,为我们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课求真、务实,不用任何课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朴实无华,生动有趣。

当于老师讲到“嗔怪”时,他亲切地询问学生们课前查字典了吗?全班同学无人回应。

这不禁也让我想到我自己,想到了我的学生们。

我平时要求同学们有查字典的习惯吗?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有字典吗?曾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让同学查一个字的读音,全班同学竟然没有一个带字典的。

虽然我有时也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多查字典,但没落实到行动,这一点我要学习于老师严谨认真地教学态度。

接着于老师给我们做了报告。

他一再强调,学语文要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

"在他的两节课中,这几个字都体现出来。

尤其是读好书。

听了于老师的范读课文,听完感觉余音袅袅,对文章的情感不觉油然而生。

再反思我们的读,和于老师比起来,只能算是把课文读通顺了。

看来今后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用在朗读课文上,对自己和学生都提高要求,真正的做到能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要想学好语文,教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

返璞归真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我们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5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5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5篇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1近日读他的著作《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其中收录了_篇口语交际课堂实录.一篇篇读来,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笑眯眯地望着面前的小朋友,我的耳边似乎能聆听到孩子们爽朗欢快的笑声.一节节口语交际课不仅妙趣横生,让人感觉好玩开心,而且还能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平时在课堂上,对于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口语交际,我也能够认真地带领学生去完成,我比较注重课堂交际环境的轻松及交际双方的互动,还曾经被王庆华老师亲点参加课堂展示活动,但是对于交际环节的设计与交际情境的创设,则过于简单了,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时常会有现场失控.学生表达不够满意的感觉.在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节精彩的课例后,使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教师要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口语交际课,怎样让学生愿意说?于老师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交际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喜闻乐见的,因此,不仅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也有话说,所以,交际课堂上学生愿意说.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参与.例如《说说,画画,写写》一课,学生说的是自己同班熟悉的同学,画的是自己想画的人物,自然课堂就充满了灵动.《听广播,打电话,写紧急通知》一课,教师就从学生明天要举行的爬山比赛引入,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为而作.很多老师把口语交际做为可有可无的内容,而对于作文指导又一筹莫展,只好拼命让学生背范文,以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眼中关注的都仅仅是分数而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仅靠背几篇范文侥幸取胜的学生不是真正的高素质学生.于老师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入手,从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出发,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他不仅自己选择交际的材料,而且还善于用心设计交际的环节.例如《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一课,一位陌生的老师走进教室要向于老师传达局长的通知,于老师不在请小朋友们转告.所以,当于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纷纷发言,趁此机会训练学生描述人物外貌与学习转述通知,当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后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于老师的每一节口语交际课都是让学生在这样明确的交际目的中进行练习,学生的说.写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老师.家长而学,更不是被逼而学,而是为了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我要学〞,所以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益.三.教师要遵循学生语言表达的规律.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会有听课老师的笑声与掌声来表达对学生精彩发言的表扬,但是,学生的精彩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在老师的指导后产生的.例如在《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课中,教师挎着篮子走进教室解释说〝中午要招待客人〞,并让学生说说买了什么东西.学生的回答很简单,仅仅是把于老师买的这些东西罗列出来而已,但是,于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学生这样较低层次的发言上,而是提出〝把每样东西的数量也说出来〞,于是,学生的发言就更进了一步,使用了数量词.之后,教师又继续引导:〝不但说出各种东西的数量,还要说出它们的特点,比如,什么颜色啦,什么气味啦,什么形状啦…….〞,学生在练习后表达更准确更生动了.那么,怎样招待客人呢?训练又提高了一步.于老师就是这样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表达的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顺理成章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引导,而毫无斧凿痕迹.而学生在教师这样一步步的引导中丝毫没有感觉到表达的难度,在积极参与中提高了言语表达的水平.很多孩子往往说得头头是道,而写作却寥寥数语,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说得好而且写得也很好,于老师是怎样指导的呢?例如在《说说,画画,写写》一课中,学生描述班里两个同学的样子,于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找出这两个小朋友.接着,老师提出如果我想念他们怎么办呢?可以读一读写他们的作文,接下来自然转入了写作的环节.可以写这两个同学,也可以写老师,还可以写想象的人物——猪九戒,宽泛的写作空间少了限制多了选择.教师还出示〝习作例文〞供学生借鉴.在写作时可以先写后画,也可以先画后写.画画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喜欢的一件事,更别说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所以学生兴致满满地又写又画.因为有上一环节充分地〝说〞,所以学生在写时就很轻松.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困难,于老师也会及时地提醒,例如在学生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于老师在巡视.指导时插话〝他画的猪九戒的耳朵是尖的,并且往上长,他想象的猪九戒脸很长……〞老师这样貌似不经意的几句话就为其他的同学打开了思路,同时对于这位学生本人也是一种鼓励.写作完成后的点评是于老师课堂教学的常态,他以自己敏锐的语感.高超的文学功底指导学生随时发现不足之处,又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地方,学生在这样一篇篇的习作点评中也学习到了修改的方法.因此,在教师点评完后学生自己再次修改,抄写到作文本上.仅仅从课堂实录中我就发现了诸多的美妙之处,在于老师的课堂上,肯定还有更多精彩的地方,值得我不断地学习,希望假期之中借助这本书的阅读能够提升一点我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能力.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2〝学案〞教学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现在我校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使用学案以及使用过程中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思索.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始推行学案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教学认识不多.感觉是个新鲜事物.有很多教师也出现抵触情绪.首先,在编写上的困难.因为没有范本,我们无从下手.怎样编写学案呢?其次是在使用上.什么时候使用?怎样使用?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困惑着我们.经过两年的教学积累.我们学校开展了许多有关学案教学的教研活动.也让我们慢慢地认识学案教学的模式.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这种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学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而学案就是为学生而设.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它又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它不单单是学前预习.它还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这刚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二.学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按课本的内容和教学用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述就行了.但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学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就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课文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浅到深.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并且把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做到教前先预习.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得差不多,有不明白的问题就留到课堂的时候向老师提问.教师就可以节省了很多时间,真正可以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了.使用学案后,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案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把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三.对学案教学的困惑实施学案教学以来,小组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有时讨论一个问题时,学生还想继续讨论,那其它的知识就讲不完了.有时收的太紧,只有个别的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言堂.另外一个就是学案发给学生回家预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好地完成学案的内容.到了课堂上就能积极回答问题,但对于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学案发给他们后,有的把学案弄丢了,有的更是偷懒不做.上课时进行讨论,他们是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了.总之,学案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3在网上看了国家的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特别是关于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于老师把语文教学该如何去教.怎么教心里非常非常的明确.教学应以本为本,不要偷工减料,不要违背规律.低年级要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上.识字一定要把握好让孩子们充分的通过象形字.形声字等特点学习认识汉字,一定要确保孩子们认识汉字上的达标;写字根据书法学习的规律:读贴.描红.仿影.临帖.交给孩子观察字的结构,一个一个进行认真的指导.第一天学习每个字写三遍,第二天写两遍,第三天写一遍,一星期后写一遍,再停一星期后写一遍.按照遗忘的规律,给孩子们留相应量的作业,讲究科学.朗读指导的策略〝跟我读〞,教师一定要示范朗读,通过表情.语气动作的展示来朗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不用或者尽可能少的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释.背诵一定要人人过关.谈到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低年级孩子也已经可以自学了,可以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如果想提高孩子学语文课的兴趣,首先要孩子喜欢你.课堂上少问.少讲,多示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果断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惜时如金;要有自己的绝招.每节课后要冷静的反思,听课.上课.评课一定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牢记让孩子们有最大的收获.首先打造高校课堂,后转向深刻.独到.广博的优质课堂.于老师如今已白发苍苍,年近七旬,教学艺术高超,但于老师仍然谦虚的跟大家鞠躬行礼,在孩子们面前连声不敢称自己有学问.非常的尊重和不断的发现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询问孩子的尊姓大名,夸奖孩子们的可爱和勇敢,与孩子们的交流不是和蔼,而是非常非常的和蔼.特别特别强的亲和力.于老师的严谨治学,备课的充分,每个字和词语亲自的查找资料然后给孩子们示范,充分的体现和履行着〝身教重于言教〞的真理!学习于老师!向于老致敬!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4转眼间特岗教师服务期已经满了,回想起来,当特岗教师已经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三年前刚刚考上特岗教师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还是稚气未脱的学生,充满激情和希望.三年的教师生活改变了我,磨练了我,这三年,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在此,我要感谢培养我,鼓励我,支持我的领导,感谢一起走过,互相帮助的同事们.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本人对这三年的任教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品德方面: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记得一开始教育局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岗前培训,后来走上岗位后我也一直没有停止培训自己,我不断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法律法规.基础教育改革常识性和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等,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通过三年的实践,我将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认真对待学生,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二.教育教学方面:刚开始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由于我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带的班级成绩不是很理想,后来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听优秀老师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断学习改正,针对一些学生信心不足的问题,经常找他们谈话,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中的感触,不断鼓励他们.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这三年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更深刻的理解课本,在把握课本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开阔大家的视野,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三.继续教育学习方面: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拥有自来水.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其他老师学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电脑询问,经常阅读关于教学类的书籍,经常去各种教学网站.教学论坛看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掌握一定应试技巧,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有最大的提高.同时自己还利用暑寒假的时间去桂林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函授学习,今年取得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并把在本科所学习的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四.生活方面:一开始刚踏入社会,很多做人处事方面都不成熟,加之过惯了大学里的生活,那种慵懒的状态一时觉得很难调整过来.不过对此慢慢也习惯了.现在已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总之,在这三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5童心世界是一首牧歌,虽然谱写的音符简单又简单,但却清纯.温馨而深情;童心世界是一流清泉,虽然没有浓烈的芬芳与香甜,但却纯净.透明而晶莹.六年前,带着对这片净土的向往与渴望,我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幼儿园这个多彩的世界,去实现我儿时的梦想―做一个像妈妈那样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然而,就是在那个本该收获的九月里,我却一无所获.面对那一双双滴溜溜乱转的眼睛,我本能地去躲闪;面对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我无计可施;面对那短短二十分钟的教学活动,我不知所措.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我上课尽量表演得活灵活现,他们却总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更叫人头疼的是户外活动时他们会满世界乱跑,让我不得不与他拼耐力与嗓音.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幼儿教师,从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变成了失败的教育者,刹那间,角色和地位的转换.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对自己的选择开始怀疑,更多的则是对未来的恐惧.我经常对着寂寥的夜空扪心自问,难道我选择错了吗?在妈妈语重心长的鼓励下,在无数次是与否的抉择中,我终于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明白,我不再是个可以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而是一名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幼儿教师.也是在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一句至理名言: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你战胜了自我,也就获得了成功.此后,我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带班经验不足我不怕,我利用不带班的时间,观察主班老师的半日活动.用心记下她课上的每个环节.每句话甚至每个表情和语气;没有教育技能和方法我不怕,我虚心向周围的老师请教,请他们为我〝出谋划策〞;教育理论欠缺我不怕,我认真阅读各种幼教书籍和报刊,从中汲取营养,完善自我.更多的时候我学会了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反思,逐渐积累经验,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我曾经为了安排第二天的半日活动而反复修改计划直至深夜,我曾经为了准备一节开放日的活动而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我曾经为了组织好每一天的教育活动,请当小学教师的妈妈做我教的孩子,一遍遍试讲和反复修改.在同事.领导和自己的努力下,一段时间后,我能够顺利地带好半日活动,能够灵活地组织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也能够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去因材施教.远离了那段忧郁的日子,我不再为明天的工作而苦恼,也不再为外界的诱惑而动摇.我和孩子们沐浴着朝霞和夕阳共同进步,看着孩子们在我的呵护和教育下健康成长,我终于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那个在黑夜里苦苦挣扎的我已经消失,现在的我是一个对明天和未来充满希望的女孩.〞一个好的开始,预示着成功的希望.工作的第二年,我园开展了〝以美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活动,我勇敢地承担了美术教改的任务,果断地摒弃了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经验来表现不同的事物,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作品.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幼儿不仅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次尝试的成功,增加了我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我把自己的热情.智慧乃至青春奉献给幼教事业的决心,催促我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此外,经过两年的尝试,我在如何开展幼儿英语教学方面也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也给国内的其他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蓦然回首,我和孩子们已经一起走过了酸甜苦辣的六年时光.六年的幼教生涯我始终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走过来的,没有半点懈怠,没有半点退缩,有的只是满腔的热情.奋进的脚步.大胆的创新,有的只是我对这片沃土的深深眷恋.一个人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度过一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我愿是一颗流星,即使只在人们眼里出现一瞬,也要留下灿烂的轨迹;我愿是一捧泥土,永远伴着这些幼苗一起长成参天大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可以大声地对自己说:〝闪光的青春,无悔的选择.〞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2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2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学习于永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和体会。

永正教育是一所专注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学校,它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首先,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多重要。

在传统的学校里,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永正,学生们被激励去主动学习。

我记得在一次班会上,老师分享了一位学长的成功经验,他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每天的反思来提高学习效率。

这给我很大的启示,我开始尝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每天做好总结和反思。

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我更加专注和有条理地掌握知识,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于永正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里,学习不再是孤独的战斗,而是一个共同努力的过程。

在每一个项目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一起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

有时候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通过团队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与人合作和共同成长。

这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学习于永正还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在这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职业和行业,通过实践和实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我记得参观一家大型企业的时候,我被他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所吸引,决定将来要从事这个行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开始积极参加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通过实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追求自己梦想的重要性,并且教会我如何去实现它。

最后,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在永正,他们通过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价值观和人生的意义。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1师生相互尊重中的“双赢”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师,于老师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答案,总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尊重学生的教师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学生们都打心里喜欢于老师,喜欢他的课,喜欢他独特的教学方式。

这种“尊重”也使得于永正老师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尊重”的长者。

2幽默的语言我们不妨从一个课堂片段中来领略于老师作为“幽默语言大师”的魅力。

《狐假虎威》片断:师:是的。

“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

(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

)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朗读第二节)于老师的“课堂幽默”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还一点点地形成了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从于老师身上感染到的幽默气质。

3讲台一一另一种“舞台”《草》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赞美了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学过课文之后,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于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经典的检查环节。

用戏剧语言形容的话,即第一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妈妈” ,主要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第二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哥哥” ,以“哥哥”记错作者为“李白”,来检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第三幕最有趣,“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奶奶” ,并事先提醒学生“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由这样的奶奶提出“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呢?”和“一岁一窟窿”的误解,从而检查学生对诗歌诗句和主题的理解。

并在最后以“奶奶像你这么大时候,哪有钱上学呀”的感慨形成今昔对比。

4粉笔一一描绘五彩课堂有人说,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

于永正老师报告体会1019

于永正老师报告体会1019

感受xx老师的为师之道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的报告,参会的除了国培学员外,还有慕名而来的附近几所学校的老师,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大家都热切地盼望一睹大师的风范。

怎样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喜欢?于老师给出了我们答案,就是以所有教过自己的老师为镜,按照自己喜欢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于老师被同事称为性温、味甘的“甘草”。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位,做甘草就是做好老师、做好人。

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

我想,正因为有如此的胸怀和人品才成就了今天的于永正!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借用托德的那句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学生,但是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喜欢他,无论你是否真的从内心喜欢,但是你的行为却对孩子来讲是很重要的。

老师的一个小小动作、一个微笑、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件小小的礼品,都是喜欢的方式,这些细节,体现的不只是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一个老师人格魅力的外在显现。

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我们也曾经年少,自己也曾经犯过错,我们渴望怎样的对待,现在的孩子也一样。

于老师说,课堂上我们应该是老师又不是老师,是上课又不像上课。

这话是一种境界。

意思是说,我们不要总是端着老师的架子,高高在上,更不要总是把课堂搞得那么严肃。

课堂上老师应该是和孩子平等的,应该是亲切的,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蹲下来看孩子,消除恐惧感,让课堂多一些欢笑与快乐。

于老师的观点是:少一些包办,多一些自主;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

此消彼长,则理自然就在情中了。

于老师无论是课堂还是和学生的交流都注重情感的投入,他的一句名言这样说:岁月的刻刀能在我的脸上刻上深深地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

这就让我看到了于老师不眠的童心,一颗真正贴近孩子的心。

越来越像一个孩子,用于老师的话说自己就是“老顽童”。

听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课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课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课心得体会近日学校组织了一次特级教师于永正课堂教学观摩课,我有幸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他这次做课的题目是《关注小事,把小事写大,关注细节,把细节写细》。

这节作文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我受益匪浅。

上课伊始,于老师做了精彩的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他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接着出示作文题目《老师》,于老师幽默的说道: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你们可能认为没什么新意,感觉是老掉牙的题目,可同学们一定要知道:“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

”只要做有心人,看似平常的夕阳芳草都能赋之以新意。

”紧接着于老师出示了两个片段,于老师首先让学生读片断,然后说出片断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最后总结出: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关注小事,把小事写大,关注细节,把细节写细。

后来于老师让学生练习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于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同学自己读自己的作文,发现不好的地方及时改正,最后于老师指名同学上讲台读作文,并给予指导,最后给学生打分100,150等。

于老师最后做总结,万事皆下物,只要敢于发现,就可以去写通过看于老师的作文课,我们可以发现:于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1.关注小事,关注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的实质,也并非一日学成,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要甘于平淡,认真做好,做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

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魅力就如同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一样。

2.关注学生的作文的修改。

从与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自己对作文的修改。

他让孩子们写完作文之后要把自己的作文读三遍,边读边改。

陶行知曾经说过,好作文都是读出来的,改出来的。

3.模拟场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从课堂中我们发现于老师为我们模拟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墨”字“武'写错,为同学纠正错误的场景,一个是同学不注意写字姿势老师给予提醒的场景.通过模拟场景,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有感张晓蕾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爷爷,70多岁的高龄,却仍站在三尺讲台上,甚至一站就是90分钟,看不出年迈,而是那么年轻。

这就是于永正老师。

他的课堂不仅是上给孩子们听的,也是上给听课老师听的,因为从他的课堂上,我学会了如何教孩子们学会读书方法。

于老师的两节课上,强调又强调的是三句话:1、要有探究的精神;2、好好读书,用心读;3、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而这三句话,恰好用在了整堂课的三个流程中:1、检查预习;2、指导朗读;3、指导书写。

一、检查预习。

“要有探究的精神”这句话,于老师讲了不下于十次,他一再强调,学习时,要思考。

在检查三个词语时(嗔怪、眸子、袅袅),于老师无时不刻地在强调要有探究的精神。

一个词语,要思考到它的词义、字义、字的本意。

当然,得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的时候,就应该细致到这些层面上。

对于预习得好的同学也毫不吝啬得给予高度的评价,这就给了他们信心,也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整堂课,虽然于老师只抓了三个词语,但通过这三个词语,学生们应该就学会了如何才是真正的预习。

二、指导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老师的课堂很好地体现了这句话。

不用说太多,读吧!读着读着,自然就体会到文中所含的感情了。

整堂课上,于老师共安排了五次读全文的机会,其中老师范读一次,自由读一次,分段读一次,默读两次。

为什么于老师可以安排出这么多的时间读“全文”呢?平时我们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总舍不得将时间“花费”在范读上,总觉得太费时了!但从学生们的一次次朗读上,大家都应该感受到了“范读”带来的作用!指导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为了完成我们的教学设计而读。

而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指导朗读,是应该让孩子们在朗读上真正有所提高,通过指导,可以读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与之前的朗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才是指导朗读的目的。

而于老师是怎么指导的呢?不是对课文进行各种深度的分析再引出句或段进行朗读,也不用找出重点词,指导哪里哪里应该加着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于永正老师事迹有感
于永正老师退休之后,细想自己从前工作的点点滴滴,总觉得有些愧疚。

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成就斐然,在育人方面也是建树颇多,却总是在反思自己的教学。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具有很强的自我反思能力,于老师的反思让我们这些正在从事这繁杂的教育工作的有了另一种思考,我们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冠冕堂皇的话和理论都会说,我们是不是真的在围绕这个意义去工作,恐怕未必然,很多时候,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不断偏离的。

假如现在让我们也退休了,估计有很多人也会有于老师的想法,但是在职的时候我们看了于老师的文章,会很感动,甚至有些愧疚,但当我们步入自己的教学岗位之后,依旧是随着以前的惯性、学校工作的惯性在工作,甚至是在追赶和推动这种惯性。

退休前,我们关注的是教案、课堂教学效果、目标达成等等,退休后,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育人。

退休前,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规则、纪律(说好听点叫礼仪),退休后,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成长、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

因为当我们退休后,才能真正从各种评价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去思考:我们的教育是要干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小学一直在尝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一开始,确实是想通过公开的及时的评价,让每个孩子能够重视自己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起到约束和督促的作用,后来逐步改进,
加入了相当比重的学生的德育、特长等方面的评价,这些方面远比前面几项的分值高。

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学校能够有尊严的学习、生活。

通过一学年的尝试,几乎所有的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都是认同的,有几次集会,随机让几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发言(不是批评),谈谈自己的努力方向,结果孩子们谈的很好,不是仅仅围绕学习去谈,而是想通过在不同方面的进步来赶超其他同学。

根据这几个同学的发言,我们设置了以《做最好的我们》为题目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引言,阐明我们的评价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大家的认同,获得自己的尊严,进而真正的爱学校、爱学习。

鉴于此,学校加大了这些方面的工作力度,2017年的工作目标就有这样的几点:“继续完善
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评价促提高,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让学生真正爱学校、爱学习。

”以及:“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尊严的学习。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机会,趁着我们还有能力做出改变的时间,让我们真正去做同学们的导师,去引导、去激励,让同学们真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