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获奖教学设计《播种希望》
湘教版劳动教育六上第课播种希望教案
湘教版劳动教育六上第课播种希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播种的方法和原则,掌握播种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播种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田的关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播种。
播种是农事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播种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与播种有关联的农事活动。
2. 提出问题(5分钟)老师针对播种提出以下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a. 什么是播种?b. 为什么要进行播种?c. 如何选择种子?3. 提供知识(15分钟)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老师依次解答问题,讲解播种的基本定义、意义和种子的选择原则。
4. 播种方法和步骤(20分钟)- 播种方法:直播和秧苗播种- 直播:将种子直接撒在土地上,适用于栽培作物。
- 秧苗播种:先在苗床里培育好幼苗,再将幼苗移植到田地中,适用于水稻等。
- 播种步骤:- 准备土地:将耕作整地涤草、耙地、拔除杂草。
- 制作播种沟:按照作物的要求,挖好播种沟。
- 播种:按照适当的间距将种子均匀撒在播种沟中。
- 覆土:将土壤覆盖在种子上。
- 压实:用脚或压实工具将土壤轻轻压实。
- 浇水:给播种地适量浇水。
- 养护: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保证作物的生长。
5.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播种一块土地。
老师组织学生实践播种操作,指导他们按照步骤完成实际的播种过程。
6. 总结分享(10分钟)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享:- 播种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播种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解决方法?7.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回顾重点知识,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进行劳动实践。
四、教学反思和拓展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播种的方法和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获奖教学设计《播种希望》
播种希望(方法指导课)一、教学指导资源分析《播种希望》,选自市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
春天里“撒下种子,播种希望”,活动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陌生,同时在语文、思品、科学等学科中也都有相关的学习。
一下语文《种子》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表述一颗种子的成长,知道种子的成长需要合适的土壤、水和空气。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春天的种植》中,通过小种植、小研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下科学课《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把这一活动内容放在三下进行。
以一、二年级学科教学的情感为基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操作、合作分享丰富学生的经历感受,同时为四年级的科学课学习进行了铺垫,充分体现学科的融合性。
学生在启动课上进行了自由组队,并制定计划、分工合作经历一周的实践,小苗陆续发芽。
二、活动指导对象分析本项活动设计定位年级为三年级。
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思品课学习中对种子的成长有一定的感受,但通过调查,有种植和观察体验的学生还不到班级人数的五分之一。
因此,本项活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中,实践性的且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合作经验还没有。
在一周的合作活动中,出现许多状况:有组长一人替代一组;有意见不合“闹情绪”还有不能坚持,记录随意的倾向。
三、教学指导设计意图阐述为了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播种希望”的前期准备活动、自由组队、制定计划及初步的观察实践活动。
但活动中表现出的观察记录的随意性及合作中的诸多问题,势必阻碍活动的良性开展。
同时,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主动的探究意识和习惯,为后续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联系学生前一阶段的实践感悟开展中期指导活动就不仅是学生前期活动的感悟和小结,更重要的是,依据学生在合作、观察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中期指导,既贯彻了“以生为本,先学后导”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反思承接、再实践的作用。
播种希望教案及反思
播种希望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播种希望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播种的意义和希望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未来的期待。
3. 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播种的过程。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播种的概念,并讨论播种与希望之间的关系。
- 引发学生思考,询问他们对希望的理解和期待。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播种的步骤:准备土壤、选择适合的种子、播种、浇水、照料等。
- 解释播种的含义:播种是一种行动,代表对未来的希望和努力。
3. 实践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块小花坛或花盆。
- 学生们根据概念解释中的步骤,一起种植花草或蔬菜。
- 引导学生在播种的过程中,思考并分享他们的希望和期待。
4. 反思(10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播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 引导学生讨论播种对他们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播种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5. 结束(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播种希望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和经验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案反思: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播种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播种的意义和希望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实际种植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播种的过程,并通过反思来加深对希望的理解。
这个教案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个教案与其他学科或主题进行关联,例如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种植过程、与艺术相关的绘画活动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兴趣。
总之,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播种的意义和希望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获奖教学设计《播种希望》(第一课时)3
《播种希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四年级播种希望播种希望(第一课时)【活动指导资源分析】:1、地域资源:本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居住地多为附近的农房,大部分孩子可以通过盆等器皿进行播种实践活动,小部分孩子甚至可以找到播种的土地。
2、环境资源:学校附近有大型花鸟市场,方便学生自主进行调查、参观、咨询等实践活动。
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可以上网学习、收集各类资料。
3、家长资源:班级中所有孩子均来自全国各地农村,大部分家长有种植经验。
其中有两位家长在花鸟市场从事花卉植物经营,两位家长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工作。
这些种植经验丰富的家长都可以成为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课外辅导员,并可为学生提供参观、咨询的场所和平台。
3、教师资源:教师是由语文学科教师兼职,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和家庭情况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有能力协调好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并有益于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多学科共融。
【活动指导对象分析】:活动指导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孩子。
四年级的学生正好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这个年段的孩子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段,同时也是培养创造性的关键时期。
生活在城市中的小学生除了学习活动之外,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其它的知识。
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普遍被娇惯,与人合作意识较弱,依赖性较强,动手能力较弱。
本校学生均是外来务工人员孩子。
父母平常很忙,很少有时间带他们出去玩。
他们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除了学习,就是电视和游戏。
如何指导孩子有效、有意义地自主使用好课外时间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活动指导理念阐释】:(课程理念、课程理论、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
本课是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课。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获奖教学设计《春的旋律——播种希望》
活动着快乐着成长着《春的旋律——播种希望》教学活动设计课题:《播种希望》(第1课时)执教班级:三(2)班一、活动指导资源分析:生活性分析——亲近自然,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关注它们的生长过程,由此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
因此我选择了“播种希望”这一主题内容,从孩子的兴趣和生活内容、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要性分析——“播种希望”共设计了“撒下希望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成长”、“我有美丽的希望”三个专题活动。
其中“撒下希望的种子”是让孩子了解播种的基本方法,自己动手播种,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两个专题活动能否成功开展。
因此,作为教师,要着眼于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安排,精心备好课。
可行性分析——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有种植凤仙花活动:以及《种子变成了芽》、《种子长成了苗》、《开花了!结果了!》各课的观察、记录、交流等研究活动。
播种这一环节在科学课中已经教授过,这就降低了综合实践课上播种技能的教学难度。
另外,科学课重视的是播种结果和科学概念的提炼,而综合实践强调的是问题的呈现和过程的展示。
可以说,选择本课教学,既实现了与科学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教学侧重点的互补,也是尊重孩子们的学习愿望和践行综合实践活动自主性和实践性教育宗旨的认真落实。
二、活动指导对象分析:在开展这个活动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走进南北双塔》、《家乡的古井》和《走街串巷》三个主题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参观过、调查过、访问过,知道上网去查询资料,探究事物时会试着从各个方面去思考。
在几次活动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作团队,即研究小组,在活动前,知道要拟一张活动计划表。
通过科学课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掌握了一定的播种技能。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将关注重点放在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上、个人独立与共同合作的灵活运用上。
《播种希望》教案
《播种希望》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种植植物的活动,培养他们关注环境保护、传递正能量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通过参与植物种植活动,学生将理解种子的重要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关注,同时也能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果的喜悦。
二、教材准备1. 播种希望故事绘本2. 种子3. 花盆或花园土壤4. 播种工具(如小锹、小铲子等)5. 水壶或喷雾器6. 大型绘本展示板或投影设备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种子的基本构成和生长过程。
-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播种及照料植物的方法。
- 培养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珍惜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并理解付出的价值和回报。
四、教学过程【引入】1. 制作一个大型绘本展示板或使用投影设备,展示《播种希望》的绘本图片。
2. 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讨论和思考以下问题:- 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主人公有哪些行为和特点?- 植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播种希望,我们应该怎么做?【实践活动】1. 分发种子、花盆或花园土壤,并提供播种工具。
2. 引导学生依次进行以下活动:- 将土壤放入花盆中。
- 在土壤表面挖小孔,并将种子放入孔中。
- 用土壤轻轻覆盖种子。
- 用水壶或喷雾器给种子浇水。
3. 鼓励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播种,互相帮助和合作。
4. 解释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水、阳光和空气),引导学生根据需要给植物提供适量的养分。
5. 指导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种植植物的过程和经验,让他们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2. 提问学生,种植植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3. 通过讨论,总结出种植植物的基本步骤,并强调与环境的互动和关系。
4.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播种希望的活动,我们能为社会和环境带来什么正向影响?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口号等,传递种植植物的重要性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2017春季版《播种希望》教学设计
播种希望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是个种植的季节,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2.通过亲自种植,观察和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和收获的不易。
3.懂得树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以实际行动爱护绿色生命。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亲自种植种子,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过程。
认识植树造林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种植活动分享劳动的快乐,感受生命的成长和收获的不易。
学生能以实际行动爱护绿色生命,认养爱护树苗。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春天的特征,感受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学生翻开教科书至第4页)让我们看看,春天里,人们正在忙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春天里,播种忙人们插秧,栽树苗,在春天里,农民伯伯播下种子,种下一年的希望同学们,你们知道了什么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吗?春天是个繁忙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种点什么?大家来齐声朗读文化宝典中的民谣。
你们知道一些种植的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1、剪下杨柳的枝条,插在泥土里就可以长出新芽。
2、盖上土,浇些水,黄豆会发芽。
3、给凤仙花种子浇些水,他会发芽。
4、同学们要记得,种下了就要好好照顾它哟。
春天里,去植树1、你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发言。
2、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节日的,你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节日吗?学生自由发言。
3、那么多国家都确立了植树节,那你知道花草、树木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益处?学生自由发言。
植树我们能做些什么?1、植树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学生自由发言。
(工具、树苗)2、在植树的时候,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洞要挖得深,树要种得直……)3、按小组讨论植树任务分配。
4、分小组去校园帮忙种树。
观察课本第7页的几幅图,分组讨论怎样才能让我们认养的树长的更好?种下我的希望我们做个游戏,写下自己的心愿,挖个小坑把它埋起来,过些时间看看我们的心愿是否能成真。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播种希望的日子》,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章内涵,理解“播种希望”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其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温馨、充满希望的氛围,为进入课文内容做情感铺垫。
提问学生:“春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你们是如何理解‘播种希望’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知识铺垫。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准备在后续的讨论中解决。
鼓励学生使用字典或上下文推测词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尝试总结文章大意。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对文章细节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播种希望”的深层含义和文章主旨。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谈谈对“播种希望”的理解和实践。
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对“希望”这一主题的认识。
开展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播种希望”的短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播种希望”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对教学的建议或意见。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 播种希望 教学设计
2. 播种希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活动,分享劳动的快乐,明白植树造林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升华热爱春天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大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责任心和爱心,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知识与技能:知道春天是个种植的季节,初步了解种子发芽所需条件,增长学生的自然常识,知道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体验认养管理树木的过程,共同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学会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种植活动,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收获的不易,并认识到植树造林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实际行动爱护绿色生命。
教学难点感受到生命成长和收获的不易,学会分享劳动的快乐,以实际行动爱护绿色生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自己种植种子,并观察记录它的成长过程;2.多媒体课件、(儿歌、音乐、图片等);3.卡通树木饰物;④小奖品。
学生准备:种子发芽的小花盆,彩笔、纸。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种子发芽了”。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8—P9页内容,话题为“春天里,植树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种子发芽了活动一访一访,大家播种忙1.课件播放:欣赏儿歌《小雨沙沙》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首歌,我们就知道,天气暖和了,风儿变柔,雨水变多了,万物复苏,种子都迫不及待的发芽、长大了。
的确,春天正是人们播种的好季节,你们看,大人们都在忙播种。
2.课件出示:人们栽花、植树、种庄稼的录像。
3.师:他们在种什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种?请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录像中的人们。
(录像话外音回答)。
问:种花的阿姨A.阿姨,你在种什么?为什么现在种?(因为春天到了,雨点沙沙落到花草上,小花苗就能快快地长大,开出漂亮的花)。
问:插秧的伯伯B.伯伯,你在种什么?为什么现在种?(春天太阳好,雨水多,秧苗种下去能快快长大,到了秋天小秧苗就长成金灿灿的稻穗)。
爱心播种希望教案
爱心播种希望教案教案标题:爱心播种希望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帮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意愿。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个爱心主题的PPT或海报,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需要爱心?”知识讲解:3. 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讲解,介绍爱心的定义和重要性。
4. 阐述爱心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如增强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
案例分析:5. 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爱心行为和影响。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爱心,例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关心同学的困难等。
小组活动:7.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爱心项目,旨在帮助他人或改善社区环境。
8. 每个小组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实施计划、资源需求等,并准备一个简短的展示。
展示和总结:9.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爱心项目,并分享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10.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传播爱心。
教案评估:11. 通过观察学生的小组活动和展示,评估他们对爱心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12. 提供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他人的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教案延伸:13.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体验实际的爱心行动。
14. 组织学生参观慈善机构或社会公益项目,加深对爱心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以上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理解爱心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将这些概念付诸行动。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将得到培养和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获奖教学设计 播种希望
播种希望一、活动指导资源分析“播种希望”这一主题选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版)中第一章节“春的旋律”。
“播种希望”主题活动的任务之一便是通过挑选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等活动,了解种子发芽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学会对观察记录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分析处理的能力。
为了有效达成活动目标,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一书中,活动的体验环节就设计了三项表格,包括“表一观察记录”、“表二观察日记”、“表三记录整理”。
这三项表格不仅可以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接运用,同时,为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指导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而作为“播种希望”阶段指导课的教学设计便是建立在学生多样化的观察记录基础上。
“播种希望”主题活动的开展同时得益于期初时就在我校全面铺开的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一——播撒种子。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活动起始阶段之后,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学生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播种希望”阶段指导课的开展正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和整个活动任务的达成而设计的。
二、活动指导对象分析“播种希望”主题活动适用于小学四、五年级。
该年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及能力储备,有多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历,特别是学生在数学、科学等方面的学习经验,为本次“播种希望”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知识性基础。
三、活动指导理念阐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中,学生往往需要从多方面收集信息,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学生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技能,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能否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有了这种技能,学生就走上了自我进行智育的道路,但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播种希望》阶段指导课的设计便是让学生学习并经历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特别是信息整理的方法,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和习惯。
2019-202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播种绿色 播种希望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播种绿色播种希望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沙尘暴问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类懂得树木森林与自身生存的关系经历过许多曲折。
3.了解人们为恢复环境所做的努力。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34~137页教学准备1.根据所在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补充准备一些材料。
例如,如果是南方地学校,学生对于沙尘暴缺少亲身经历,如果是城市地学校,学生可能对草原概念模糊,教师应当尽可能有针对性地搜集一些直观形象的材料,以便加强教科书所出示材料的效果。
2.了解一些本地区的有关情况,比如沙尘暴的发生、荒漠化的情况,并且将其纳入到教学中。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评价学生在上一课题完成的宣传标语、图画等,并说明与水相关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就是树木、森林。
这就是今天讨论学习的内容。
2.阅读与探究。
教师朗读教科书地56页开始的文字,然后请学生阅读本页及第57页的照片和文字。
以下面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曾经听说过或者经历过沙尘暴吗?能够就听说的或者自己的经历描述以下沙尘暴的情景吗?教科书上说沙尘暴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那么是什么样的威胁?沙尘暴是从哪里来的?是纯粹的自然现象吗?可以参考教科书第56页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单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升对沙尘暴的已有认识。
)(这些羊怎么了?许多媒体曾经报道这些羊的事情,有同学听说过吗?请知道的学生介绍,或者由教师介绍。
这些是内蒙古的羊,由于各种原因——过度的放牧、乱砍滥伐、随意将草原开垦为农田等,使原本水草丰美的草原逐渐荒漠化了。
草越来越少,已经不能使羊群吃饱,羊群找不到足够的事物,在极度饥饿的折磨下,竟然互相咬食同类身上的羊毛!照片上那之羊的腿上是光秃秃的,就是被别的羊咬的。
为了防止它们这样做,无奈的牧人只好替它们穿上衣服的。
)总之,沙尘暴和羊穿衣,都食对我们人类的警告:对绿色的破坏已经带来严重的后果。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一下第2课《播种希望》教学设计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一下第2课《播种希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播种希望》是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一下第2课的主题,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本质,体会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生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可能缺乏对生活深层次的思考和热爱。
他们可能对生活中的琐事感到烦恼,但对生活的美好和未来充满期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生活,让他们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本质,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如何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准备问题清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美好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提问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引发他们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活中的案例,例如一个感人的故事或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呈现一个关于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乐观,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主人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是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
《播种绿色 播种希望》教学设计
《播种绿色播种希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播种绿色,播种希望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真美丽第二主题做一名地球卫士中的第三课,本单元让学生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做一名地球卫士”的主题学习,让学生知道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只有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形成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侧重于了解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人们反思后为恢复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学生情况: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大量宣传,没有处及自己的切身利益,已经麻木不仁,大部分人认为: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没有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教学目标:1.了解沙尘暴问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2.知道人们为恢复环境所做的努力,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
3.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沙尘暴危害和形成。
教学难点:树立环保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调查了解亲人经历沙尘暴的情景;绿色奥运绿色家园的图画;搜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危害的资料可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呈现老师准备:沙尘暴和危害的视频;搜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的资料;植被对土壤的作用的试验:2个水槽、2个托盘、土、水、草坪;对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上课使用教学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我预设了课上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沙尘暴的危害第二环节沙尘暴的形成原因(重难点)第三环节我们播种绿色,播种希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沙尘暴的危害1.你眼中的绿色奥运,绿色家园是怎样的?介绍自己和小伙伴所完成的图画作品。
好的环境和好的天气让我们心情舒畅,但不总是这样美好,我们也会遇到让人无奈的恶劣天气。
2.看一段视频,这样的天能开奥运会吗?沙尘暴天气说一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沙尘天气3.那么沙尘暴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呢?说一说你搜集的资料通过一组数据了解沙尘暴的频繁发作是土地沙漠化的加剧蔓延引起的。
播种希望活动方案
《播种希望活动方案》小朋友们,咱们要来一起参加播种希望的活动啦!活动那天呀,阳光会暖暖的,风儿会轻轻的。
我们要去学校后面的那片小空地。
到了那儿,老师会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种子的小故事。
比如说,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一直梦想着能长成一棵大树。
它努力地吸收阳光和雨水,最后真的长成了一棵大大的树,还结出了好多甜甜的果子。
讲完故事,老师会给每个人发一些小种子,有圆圆的豆子,有尖尖的瓜子。
然后呢,大家一起拿起小铲子,在土地上挖一个小小的坑。
就像给小种子做一个温暖的小床。
把种子轻轻地放进去,再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就好像给小种子盖上了软软的被子。
种完种子,我们要给它们浇浇水。
水哗啦啦地流出来,小种子们一定觉得很舒服。
浇完水,我们可以在旁边插上一个小牌子,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就能知道哪颗种子是自己种的啦。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要来看看小种子有没有发芽。
也许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小种子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那时候,你的心里一定会乐开了花!小朋友们,准备好一起播种希望了吗?《播种希望活动方案》小朋友们,马上要有一个特别好玩的活动,叫播种希望!活动的时候,天气肯定特别好。
我们要到村子边上的那片田野里去。
一到那儿,老师会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颗小种子,它被埋在黑黑的土里,周围什么都看不见。
它很害怕,但是它一直想着要长大。
最后,它努力地生长,终于破土而出,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讲完故事,老师会给大家发各种各样的种子。
有像小米粒一样的玉米种子,有穿着黑衣服的芝麻种子。
然后,大家一起用小手拿着小锄头,在土地上刨出一个个小坑。
把种子小心地放进坑里,再用土轻轻地盖上。
就好像给小种子盖了一座小房子。
盖好房子,我们要提来小水桶,给小种子喝点水。
水一浇下去,土地变得湿漉漉的,小种子一定开心极了。
浇完水,我们可以在旁边放一块小石头,做个小记号。
之后的每一天,我们都会跑过来看看小种子有没有长大。
说不定有一天,你会看到嫩绿的小苗苗从土里钻出来,像一个个小战士,可威风啦!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期待这次活动呀?《播种希望活动方案》小朋友们,咱们要一起参加播种希望的活动咯!活动当天,天空湛蓝湛蓝的。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播种希望》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播种希望》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播种希望》,使学生了解种子的重要性,懂得播种希望,追求美好的人生。
•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关注植物的生长。
二、教学准备•课件: 包含故事《播种希望》的图片和关键词的课件。
•知识储备:教师对故事背景和内容进行充分了解。
•创意小道具:可以准备种子、花盆等。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接引学生•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询问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
•引出问题:“你们见过种子吗?你们了解种子的功能和重要性吗?”3. 呈现故事•利用课件呈现故事《播种希望》。
•边讲解边展示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4. 带着问题读故事•教师再次呈现故事,这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问题包括: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种下了什么?为什么要种下这些种子?故事的结局如何?等等。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之间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互相交流对故事的理解。
•每个小组挑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6. 故事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播种希望》的主题是什么?如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7. 植物的生长过程•利用课件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到成长为植物的全过程。
•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8. 体验植物的成长•教师准备好几个小花盆和种子,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成长。
•学生按照指导播种,定期进行浇水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四、教学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故事的主题和植物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种植的兴趣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记录种植的过程和对植物的感悟。
•学生可以利用Markdown文本格式完成作业并提交。
以上,是对于《播种希望》这一教案的规划和安排。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在故事中理解种子的重要性,并亲自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案
《播撒希望的种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播种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怀,懂得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播种的基本技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种子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种子、泥土、水、放大镜等。
2. 场地:户外种植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讲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4. 实践:学生在户外种植区进行播种,体验种植的乐趣。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生长的过程,以及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种子生长的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种植体验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播种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种植体验的感悟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怀。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农业知识。
3.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植物园,拓宽他们的视野。
九、教学资源1. 种子、泥土、水等实物资源。
2. 相关教学视频或图片。
3. 种植工具(如铲子、水壶等)。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生长特点。
2. 后续课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3. 期末总结:举办一场植物生长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十一、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如绘画、作文等),评估他们对种子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小班社会:播种希望教案
社会+语言《播种希望》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播种枇杷的活动,通过培土、浇水等播种枇杷核。
2.乐意与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播种感受,知道枇杷核播种可以长成枇杷树。
核心经验:愿意参与播种枇杷的活动,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播种感受。
前期经验:有采摘枇杷的经验,有种植的经验,准备浸泡过的枇杷核
活动准备:
盆、土、枇杷核等。
一、回顾活动,我想播种
1.之前我们想了各种办法采摘枇杷,还认识了枇杷,品尝了枇杷,对枇杷有了很多的了解,你们开心吗?
2.在我们摘完枇杷后,树上的其它枇杷也全都掉落了,树上没有枇杷了!
3.很多小朋友还想再摘来分享,可是枇杷已经没有了,只留下了小小的枇杷核。
4.经过前期的讨论,我们决定把小小的枇杷核进行播种,以后可能会长出很多的枇杷树,就可以采摘更多的枇杷了。
二、播种枇杷,播种希望
1.我们准备了很多的工具(盆、土等),你知道要怎么播种枇杷核吗?
2.个别幼儿示范
(1)先在盆里放点泥土,再把枇杷核放进去
(2)再给枇杷核上面再放一点泥土
(3)最后再浇点水
三、实践播种,播种希望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播种吧!
2.幼儿播种,教师指导要点
(1)先在盆里放点泥土,再把枇杷核放进去(注意放泥的量)
(2)表扬大胆播种的孩子,引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完成播种。
3.鼓励每位幼儿大胆参与种植活动。
四、播种希望的快乐
1.今天我们把吃出来的枇杷核种进了花盆里,很多小朋友播种的特别认真,将自己的感受也画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2.鼓励一对一、两两,集体等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种希望(方法指导课)
一、教学指导资源分析
《播种希望》,选自市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
春天里“撒下种子,播种希望”,活动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陌生,同时在语文、思品、科学等学科中也都有相关的学习。
一下语文《种子》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表述一颗种子的成长,知道种子的成长需要合适的土壤、水和空气。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春天的种植》中,通过小种植、小研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下科学课《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把这一活动内容放在三下进行。
以一、二年级学科教学的情感为基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操作、合作分享丰富学生的经历感受,同时为四年级的科学课学习进行了铺垫,充分体现学科的融合性。
学生在启动课上进行了自由组队,并制定计划、分工合作经历一周的实践,小苗陆续发芽。
二、活动指导对象分析
本项活动设计定位年级为三年级。
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思品课学习中对种子的成长有一定的感受,但通过调查,有种植和观察体验的学生还不到班级人数的五分之一。
因此,本项活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中,实践性的且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合作经验还没有。
在一周的合作活动中,出现许多状况:有组长一人替代一组;有意见不合“闹情绪”还有不能坚持,记录随意的倾向。
三、教学指导设计意图阐述
为了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播种希望”的前期准备活动、自由组队、制定计划及初步的观察实践活动。
但活动中表现出的观察记录的随意性及合作中的诸多问题,势必阻碍活动的良性开展。
同时,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主动的探究意识和习惯,为后续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联系学生前一阶段的实践感悟开展中期指导活动就不仅是学生前期活动的感悟和小结,更重要的是,依据学生在合作、观察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中期指导,既贯彻了“以生为本,先学后导”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反思承接、再实践的作用。
四、教学活动指导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种子挑选、发芽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增强学生观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分工合作、交流分享,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4.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五、教学指导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了解种子成长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难点:观察指导,设计“种子成长记录单”
六、教学指导前期准备
学生自由组队,合作挑选种子种植,并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载七、教学指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