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地理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可持续发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0•湖南常德高三检测)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厂,茶园面积600亩,每年4月、7月、11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

同时锄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茶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

据此回答1~2题。

1.茶园三次锄草中,导致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4月B.7月C.11月D.4月和11月解析:7月为长江流域的雨季,锄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B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B.枯枝落叶少C.表层土壤养分被大量冲走D.微生物缺乏解析:茶园“消瘦”与锄草有关,主要是锄草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养分被大量冲走。

答案:C(2010•安徽皖南八校)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4题。

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解析: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答案:D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解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

考点十: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考点十: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考点十:区域可持续发展——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全国卷版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

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全国甲卷)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2.(2021全国甲卷)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A.全天性减少B.时段性增加C.时段性减少D.不发生变化3.(2021全国甲卷)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A.火力发电技术B.光伏发电技术C.特高压输电技术D.电能储存技术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20全国I卷)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5.(2020全国I卷)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6.(2020全国I卷)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2020全国II卷)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8.(2020全国II卷)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测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测五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敏感性统计表”,完成1~3题。

大小。

指数越大,其潜在的危险性越大。

1.从敏感等级来看,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的等级是( )A.轻度敏感B.中度敏感[答案] B[解析] 从敏感等级来看,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的等级是中度敏感。

选B。

2.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最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降水最多B.土质最疏松C.植被覆盖率较低D.坡度和坡长最大[答案] C[解析] 城乡居民和工矿用地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最高的原因最可能是植被覆盖率较低。

降水、土质、坡度和坡长据表无法判定。

选C。

3.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少重度敏感和极度敏感耕地的是( )①山坡地等高作垄②坡耕地改修水平梯田③坡耕地还林还草④改良农作物品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解析] 改良农作物品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不能减少重度敏感和极度敏感耕地。

选A。

(安徽淮北二模)“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

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完成4~5题。

4.读图可知虚拟水(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C.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调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从图中信息可知,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故A项正确。

调入量最多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国际调入量大于调出量,全国范围内北“水”南调。

5.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A.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D.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调配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Ⅲ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Ⅲ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________ 。

A、经济利益最大化B、社会公平与和谐C、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D、人口数量控制2、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方式?A、推广清洁能源B、实施生态农业C、加强城市绿化D、扩大工业生产规模3、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内容,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原则?A、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B、公平性原则C、环境保护原则D、持续性原则4、以下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B、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

C、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公平,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是其中的关键。

D、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

5、下列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可持续发展只关注经济发展,忽视生态和社会的发展B、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C、区域可持续发展就是追求GDP的持续高速增长D、区域可持续发展不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6、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中,下列哪个不是主要评价指标()。

A、经济发展水平B、人口密度C、污染物排放量D、教育普及率7、【题目】在下列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播种耐旱作物以减少灌溉用水B. 建设风力发电站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C. 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以满足短期内经济发展需求D. 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8、【题目】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下哪项表述是正确的?A. 只有保持经济增长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B. 区域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统一C. 区域可持续发展只关注生态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D. 区域可持续发展仅指区域性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经济发展优先原则B. 社会公正原则C.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D. 公平性原则 10、下列哪个地区在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时,最需要重视生态补偿机制?A. 城市密集区B. 东北老工业基地C. 沙漠地区D. 水资源丰富地区11、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未来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以下哪项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注重环境保护优先,限制产业的发展B、倡导绿色经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C、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D、加强科技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2、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生态工业园区,比较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符合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A、园区内的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B、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和传统制造业,迅速提升地区经济C、通过节能、降耗、减污等多种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13、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A. 退耕还林还草B. 大规模开发化石能源C.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14、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A. 产业结构调整B. 生态环境保护C. 城乡一体化D. 人口政策调整15、下列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B.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C. 可持续发展只关注经济领域的发展,忽视其他领域的发展D. 可持续发展鼓励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资源,以实现经济增长16、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A. 过度开发矿产资源B. 大规模砍伐森林C.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D. 乱排乱放工业废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案例背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综合检测: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综合检测: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陕西高三月考)丹麦长期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且首推风能。

近年来,丹麦风能开发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向海上发展。

下图为“丹麦地理位置图”。

据此完成1~2题。

1.将风能作为首推能源的主要原因是丹麦()A.濒临大西洋,盛行西风风力较强B.海域辽阔,风能发电场区位优越C.风能开发历史悠久,技术力量强D.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2.丹麦将风能发电场建于海上,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主要是()A.飓风活动频繁B.风大浪高C.大雾天气较多D.地震频发(2019·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模拟)图1示意我国跨省区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该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之一。

图2为徽派建筑景观。

据此回答3~4题。

3.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传统村落保存完整的原因是()A.三省交界,文化多样B.河流众多,人口稠密C.地处山区,地形封闭D.森林茂密,便于修缮4.徽派建筑以木为材,排布密集。

为防止“一家起火,全村遭殃”,建筑设计中采取了特殊的防火结构。

图2中哪种结构是防火灾蔓延的()A.①高墙B.②窗户C.③斜屋顶D.④石材墙基(2020·江苏高考模拟)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几十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

下图为“1987~2013年影响科尔沁沙地演变的部分因素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因素依次是()A.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大牲畜数B.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C.年降水量、总人口、大牲畜数、耕地面积D.耕地面积、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6.科尔沁沙地面积呈缩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退耕B.引入优良畜种C.人工降雨D.生态移民(2020·江苏模拟)下图为运用降水模拟器研究的在保持降水强度不变的状况下,土壤入渗率实验数据统计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带答案)在我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以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请考生认真进行练习。

一、选择题(60分)(乌鲁木齐一诊)下面为世界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B.乙区域自然资源较为贫乏C.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D.乙区域植被根系非常发达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可知,乙区域主要为撒哈拉沙漠。

由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植被为了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根系非常发达;甲区域大部分属于季风区,但并不全部属于外流区;乙区域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 D2.图中乙区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断缩小。

其原因主要是()A.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工业C.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D.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解析由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使灌溉面积不断缩小。

答案 D(专家原创)经过11年的奋战,中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第三季度正式通水。

结合右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A.河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解决B.黄河以南的京杭大运河的通航能力将大幅度提高C.长江径流量会大幅度下降D.黄河南北的干湿地区范围将发生显著改变解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通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河北等地区用水紧张的状况,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江水系庞杂,调水工程对长江径流量的总体影响不大;调水工程对黄河南北的干湿地区范围的影响有限。

答案 B4.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可以利用地势自流送水B.乙处可以利用地势自流送水C.机械化水平低导致丙处每年夏季农作物收割时间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D.丁处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解析甲处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乙处地势北高南低,不能自流;丙处夏季有梅雨,影响农作物的收割,导致收割时间相对推迟;丁处位于黄淮平原,土地荒漠化问题并不严重。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

“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

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交通通道②农业基地③关隘要冲④人口集聚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太行八陉中,连接长治与河北邯郸之间的是()A.飞狐陉B.井陉C.白陉D.滏口陉在昆仑山的南麓有一个叫英雄地的地方,这里被称为亚洲的寒旱中心,顾名思义这里又干又冷,下围为英雄地位置示意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上世纪70年代,我国测绘部队测绘到昆仑山南麓,将一个原本无名的地方命名为“英雄地”,现在要对“英雄地”地理环境研究,应用不到的技术是()A.RSB.GNSSC.GISD.GRS4.英雄地成为亚洲寒旱中心的原因是()A.纬度高、海拔高B.海拔高、周边山高C.周围山体多冰川D.亚洲陆地的中心点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

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

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极力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

5.大同市素有“煤都”之称时,最可能处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下图)中的哪个时期()A.兴起期B.繁荣期C.衰退期D.新生期6.大同市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所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有()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煤)的利用价值②开发新的资源,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③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提升地区经济实力④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⑤完善交通运输网,提升原煤外运能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2009年9月15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三峡坝前水位开始按“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规程缓慢上升,三峡工程迎来了新的全面挑战。

2024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_单元测试

2024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_单元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内容主要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这个单元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运用。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个地理概念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A.区域经济发展B.自然资源保护C.人口迁徙D.气候变化2.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A.气候条件B.地质条件C.水文条件D.经济条件3.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因素?A.人口因素B.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自然灾害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区域的各个方面达到______。

A.经济平衡B.生态平衡C.社会平衡D.全面平衡5.以下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注重经济发展,不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B.只注重环境保护,不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C.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并重D.只注重社会发展,不考虑经济和环境因素6.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功能的集中,以下哪个城市化现象不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A.人口过多导致城市资源短缺B.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C.城市化导致环境污染加剧D.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7.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______。

A.经济效益最大化B.资源利用最优化C.人口流动最大化D.环境污染最小化A.都市圈B.区域圈C.基本圈D.米圈9.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区域发展的三位一体最终目标?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生态效益D.文化效益10.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A.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B.推动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发展C.限制人工污染排放D.加大工业生产的力度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1.“_____就是江河要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造福。

”填入合适的字。

12.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______和国际因素。

1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______。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四幅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可能是()A.B.C.D.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

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①加大科技投入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④加强环境管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B.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C.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D.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某网2019年8月26日报道,中国地调局、青海省、中石化三方联合建设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察开发试验项目,着力打造干热岩勘察开发示范工程。

其总体目标是,最终突破干热岩勘察开发重大技术难题,实现干热岩勘察开发重大仪器国产化,建立中国首个可复制推广的经济型、规模化干热岩开发示范工程。

干热岩一般指温度大于20℃、埋深数千米,内部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

干热岩蕴藏的热能十分丰富,干热岩地热发电比传统火力、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

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干热岩的发电过程,利用的地理原理是()A.生物循环B.水循环C.岩石圈物质循环D.大气环流5.青海省干热岩规模化开采对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要是通过改善能源资源质量增加资源安全B.增加能源供给,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C.增加资源供给,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增强国家能源安全D.加速干热岩资源的枯竭,严重影响资源安全和国家资源安全6.干热岩地热发电比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是()A.综合效益更强B.不排放温室气体C.设备使用寿命长D.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小7.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仅供大家参考!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20XX年-新课标Ⅱ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1.C2.D3.D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故选D。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故选D。

考点区域的划分及界线,区域特征。

该题需要充分理解文字材料信息,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结合架桥和合作更加广泛的材料信息,有利于理解交通的主导作用。

(20XX年-新课标Ⅲ卷)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XX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打开文本图片集一、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实施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绿色革命”。

但“绿色革命”主要限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

读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完成1~2题。

1.印度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作物与地区分布相对应的是:A.小麦—甲、乙B.小麦—丙、丁C.水稻—甲、丁D.水稻—乙、丙2.若印度长期实施“绿色革命”,会使农业发展出现:①地区发展不平衡②产品结构不合理③病虫害灾害多发④土地生产率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美国硅谷一直被誉为科技创新的摇篮,但近年来其对新兴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吸引力逐渐降低,某些企业更愿意到世界其他一线城市发展。

读世界五大城市租金及通勤时间图,完成3~4题。

3.从企业生产成本角度考虑,新兴科技和互联网企业更愿入驻的城市为:A.香港B.柏林C.伦敦D.纽约4.硅谷地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的措施有:A.大力发展房地产,扩大城市面积B.建造机场,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C.限制外来人口数,稳定当地房价D.合理布局交通线,发展公共交通澳大利亚在棉花、羊毛和谷物等初级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优势。

家庭农场是澳大利亚生态农业最主要的经营方式,生态农产品不仅在第一产业发展成熟,还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此完成5~6题。

5.澳大利亚的棉花等初级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具有优势,得益于本国:A.劳动力丰富廉价B.气候湿润C.機械化普及率高D.交通便利6.从产业融合角度看,澳大利亚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是:①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②农场兼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③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主题旅游业④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是美国农业大州。

早期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以小麦种植为主,被称为“小麦经济”。

加州农业结构调整是个历史过程,目前已形成“粮棉种植、果蔬栽培和畜牧发展”的多元结构现代农业。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测试卷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测试卷湘教版必修

、单项选择题(35*1)区域可持续发展》测试卷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 年来平均每年造地 4 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据此回答1—2 题。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C.海水的堆积作用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渤海海区不断下沉D.河流的堆积作用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C .①②③D.②③④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 。

水资源占全国 4.01% 。

读下面两幅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3 — 4 题。

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3.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0 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C.灌溉用水量自1998 年以来呈减少趋势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4.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水土资源丰富 B .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C.水土资源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读“某国示意图”,回答 5 ~6 题:5. 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A.煤炭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C.靠近消费市场D.铁矿石储量丰富6.20 世纪50 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A.煤炭资源耗尽B.军事订单减少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破坏植被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D .环境污染9、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7-9 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12 区域可持续发展(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保护设施内继续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某某吐鲁番市托克逊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积极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

2017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投入资金少,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C.适宜精耕细作,商品率高,收益高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2.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 )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D.发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答案】1.B 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可知,投入资金多,不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A项错误;“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B项正确;由材料“被延迟”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可知,说明投入资金较大,商品率高,收益高,但不适宜精耕细作,C项错误;为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不能提前上市时间,D项错误。

第2题,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是该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但不是农户进一步发展的措施,A 项不合理,符合题意。

目前全球40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左右。

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GDP总量的四成。

下图为2013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总GDP比较(单位:亿元)。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提分题(全国)专练26 区域可持续发展60题(原卷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提分题(全国)专练26 区域可持续发展60题(原卷版)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提分必刷题(全国通用)专练26 区域可持续发展60题”的主要优势是()B.交通C.原料D.资金.江淮汽车在甲国建立组装工厂,对当地的直接影响是().改善水利设施条件B.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发展D.改善投资环境.为适应乙国的地理环境,江淮汽车在该国销售的汽车产品需要在设计上注重()②满足高速运输的要求提升发动机散热性能④提高车载空调的制热效果B.③④C.①③D.②④模拟预测)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偏离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资源诅咒越严重,说明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合理发1990—2007年我国部分区域资源诅咒系数变化趋势。

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利用率高B.能源资源丰富C.人口众多D.气候湿润.为改善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甲河流域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海水倒灌⑤地下水盐度增加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乙岛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河套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平坦开阔B.耕地集中分布C.不合理的灌溉方式D.气候干旱,降水少.与其他盐碱化程度的土壤相比,重度盐碱化土壤含水量较高,是因为().地表径流下渗少B.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下水位较低D.植被根系吸收盐分多.为缓解河套平原的土壤盐碱化,应该().采用排灌相结合的方式B.变耕地为草地.用地膜覆盖以减少蒸发D.大水漫灌压盐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模拟预测)2022年夏季为我国1961年以来最热的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了众多湖泊,但只是暂时性积水,沙漠湖泊演变为永久性绿洲的概率并不大,.图示三个省级行政区中最容易形成产业转移的是()B.天津—北京C.天津—河北D.北京—河北.图示时期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变化总体表现为()B.专业化程度增强D.产业类型多样化模拟预测)2010年以来,辽宁中部地区经历了由辽中城市群到沈阳大都市区的转变过程。

最新高考地理真题分类精编第十一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答案

最新高考地理真题分类精编第十一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答案

第十一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与人类活动[2014·安徽卷]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

完成23~24题。

图7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Ⅱ、Ⅲ、Ⅰ D.Ⅲ、Ⅰ、Ⅱ2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安徽地理及土地利用相关知识。

根据安徽的地形分布进行分析,可知安徽南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大别山区,因此Ⅲ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而根据安徽的城市分布可知Ⅰ为城市化地区。

24.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商业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24.A [解析] 三类区域中,区间人口迁移主要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山区的铁路建设成本高,城市化地区的商业点密集,也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2014·北京卷图6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9~10题。

图69.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9.A [解析] 各区域的菜系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饮食特色,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往往是其发地,故川菜馆集中区主要在四川,与①图相符;湘菜馆集中区主要在湖南,与②图相符;粤菜馆集中区主要在广东,与③图相符;西餐属于外饮食文化,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与④图相符。

10.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10.D [解析] 各菜系特色餐馆并不仅限于本区域,而是向周边区域不断扩散,这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对外扩散;饮食文化扩散对农业地域类型不产生影响,城市服务范围与城市等级有关,与餐馆的扩散无必然联系;餐饮业的不断分散会增加一些地方特色食材的运输成本。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测试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其次章基础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峻。

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改变状况统计表。

读表,完成1~2题。

A.轻度侵蚀B.中度侵蚀C.强度侵蚀D.极强度侵蚀解析:读图可知,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呈负增长;中度侵蚀比例增加了2.93%;强度侵蚀比例增加了1.3%;极强度侵蚀增加了1.52%;猛烈侵蚀比例增加了0.09%。

2.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A )①调整农业结构②修建梯田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纳滴灌技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来蓄水、保土等措施都能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处方”农业主要是为了限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采纳滴灌技术主要是为了节水,多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都要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一次调水调沙活动。

结合所学学问,完成3~5题。

3.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A )①流水侵蚀作用②流水搬运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沉积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带入大海。

4.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 B )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B.可为汛期泄洪供应畅通的河道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D.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解析: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性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最主要的功能为防洪,汛期之前进行调水调沙,可为泄洪供应顺畅的河道,同时还可为其他季节节约珍贵的水资源。

5.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须要实行的治理措施包括( D )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②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③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整水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黄河中游地区存在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除为地上河外,还受夏季洪水、冬春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因而上述措施都为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

高考地理关于可持续发展试题

高考地理关于可持续发展试题

高考地理关于可持续发展试题高考地理关于可持续发展试题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关于可持续发展试题,仅供大家参考!高考地理关于可持续发展试题及参考答案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D【解析】试题分析:1、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为针叶林带;而山中腰树木茂密,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

故选C。

2、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

故选D。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续发展【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

但二者存在差异。

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

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高考地理专题《可持续发展》真题练习含答案专练

高考地理专题《可持续发展》真题练习含答案专练

高考地理专题《可持续发展》真题练习含答案专练一、选择题[2024·湖南永州模拟预测]2023年10月17日至19日,湖南省地膜污染防治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现场交流与业务培训会在湖南益阳市举行,旨在推进地膜污染防治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共同守护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1~3题。

1.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A.避免洪水淹没B.保温、保水C.降低成本D.防止家畜啃食答案:B解析:覆盖地膜能够减少地面辐射,减少热量散失,具有保温作用,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具有保水作用,B正确;地膜不能避免洪水淹没,A错误;覆盖地膜会增加成本,C 错误;覆盖地膜不能防止家畜啃食,D错误。

所以选B。

2.地膜污染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壤污染B.水资源短缺C.水土流失D.大气污染答案:A解析: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造成土壤污染,A正确;地膜不会导致水资源短缺,B 错误;地膜覆盖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小,C错误;地膜不会直接导致大气污染,D错误。

所以选A。

3.推进地膜污染防治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答案:C解析:推进地膜污染防治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体现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体现了持续性原则,C正确;没有体现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A、B错误;阶段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原则,D错误。

所以选C。

[2024·陕西高三三模]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以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的统称)为原材料,制成可再生物质能锅炉直接燃烧的新型清洁燃料。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缺油少气,但人均能源消费量高,能源长期依赖进口。

瑞典人热爱大自然,十分重视环保。

目前,瑞典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开发利用的先锋国家。

据此完成4~6题。

4.瑞典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重工业发达B.交通运输业发达C.供暖对能源消耗大D.能源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瑞典的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故居民取暖消耗大量能源,C正确;瑞典重视保护环境,重工业并不发达,A错误;瑞典的地域面积小,交通运输发达但是并没有很大消耗,B错误;瑞典的能源资源储量不足,依赖进口,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2019高考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题(带答案)2019高考地理的复习需要在做题中进行完善和充实,下面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题,请考生进行练习。

一、选择题(60分)(2019乌鲁木齐一诊)下面为世界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B.乙区域自然资源较为贫乏C.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D.乙区域植被根系非常发达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可知,乙区域主要为撒哈拉沙漠。

由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植被为了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根系非常发达;甲区域大部分属于季风区,但并不全部属于外流区;乙区域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 D2.图中乙区域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断缩小。

其原因主要是()A.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石化工业C.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D.不合理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解析由于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使灌溉面积不断缩小。

答案 D(2019专家原创)经过11年的奋战,中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2019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

结合右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A.河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解决B.黄河以南的京杭大运河的通航能力将大幅度提高C.长江径流量会大幅度下降D.黄河南北的干湿地区范围将发生显著改变解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通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河北等地区用水紧张的状况,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江水系庞杂,调水工程对长江径流量的总体影响不大;调水工程对黄河南北的干湿地区范围的影响有限。

答案 B4.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可以利用地势自流送水B.乙处可以利用地势自流送水C.机械化水平低导致丙处每年夏季农作物收割时间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D.丁处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解析甲处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乙处地势北高南低,不能自流;丙处夏季有梅雨,影响农作物的收割,导致收割时间相对推迟;丁处位于黄淮平原,土地荒漠化问题并不严重。

答案 A(2019长春第一次调研)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气候干旱D.水资源减少解析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区草原退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

答案 C6.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农业灌溉技术B.提高农业种植技术C.建设生态保护区D.退耕还林还草解析②地区为农牧过渡地带,存在因过度开垦而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针对该问题,应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 D(2019名校联考四)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有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

据此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废水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小,湖泊面积缩小。

该地区近年来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以及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

答案 B8.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C.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D.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解析湿地面积减小会导致蓄水量减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当地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

答案 C(2019名校联考六)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结合下图,回答9~10题。

9.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D.家庭农场为主解析三大黄金玉米带的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与美国相比,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商品率较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以国营农场为主;科技投入少,玉米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答案 C10.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C.拉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解析盲目毁林开荒和增施化肥、农药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这是发展沼气的限制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玉米进行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是有效措施。

答案 C(2019专家原创)RS、GIS和GPS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RS是信息采集的主力;GPS可进行空间定位和导航;GIS是信息的大管家。

据此完成11~12题。

11.2019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我国政府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RSB.GISC.GPSD.WPS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能够获取灾害面积信息的是RS,能确定位置信息的是GPS。

答案 A12.要对本次地震的救灾物资运送路线方案进行优劣分析,主要运用的技术是()A.RSB.雷达和网络技术C.GPSD.GIS解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管理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答案 D(2019名校联考七)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湘江流域图和莱茵河流域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有关鲁尔工业区和长株潭经济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属于新兴的工业地域B.都是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工业地域C.工业地域内水资源丰富D.工业地域内大量工厂外迁解析读图可知,鲁尔工业区和长株潭经济圈都位于河流沿岸,工业地域内水资源丰富。

答案 C14.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对长株潭经济圈的发展有明显借鉴作用的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积极引进资源型企业C.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D.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解析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对长株潭经济圈的发展有明显借鉴作用的是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 C(2019名校联考二)为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2019年我国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下图是20192009年我国社会经济投入重心的迁移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15题。

15.下列有关20192009年我国社会经济投入重心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投入重心的各要素总体都有向西移动的趋势B.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向东移动的过程,总体向西迁移C.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就业人口重心一直向西北迁移D.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建成区面积重心一直向西迁移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成区面积、财政支出三个要素总体向西移动,但期间这三个要素也有向东移动的变化。

就业人口重心整体向东移动。

答案 B二、综合题(40分)16.(2019专家原创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闽江是我国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武夷山区,向东注入东海。

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水能、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

流域内的东南沿海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中部以盆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以山地为主。

材料二下图为闽江流域某年6月1224日降水量等值线(单位:mm)分布图。

(1)据材料二说出闽江流域降水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流域的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流域开发的主要方向。

请根据材料为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该流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试提出解决当地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析第(1)问,降水的分布特点可根据等值线数值的大小判断。

成因可从季风环流、海陆分布和地形等方面综合分析。

第(2)问,流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是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重点是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

第(3)问,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开发新能源、跨区域调配)和节流(产业结构调整)两方面分析。

答案 (1)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原因:6月份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该流域东南部地处台湾山脉背风坡的雨影区,降水较少,西北部处于武夷山脉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6月份,锋面雨带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闽江流域北部受锋面雨带南侧影响,降水增多。

(2)丘陵山区发展立体农业;开发水能;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发展旅游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能源跨区域调配。

17.(2019天一原创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首先从转移类型来看,最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然后推进到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这其中是各国比较优势在起作用;其次从转移的主体来看是从发达国家到次发达国家,再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逐层推进。

下图为发达国家向我国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试分析图示不同地域产业选择的特点。

(2)简述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优势。

答案 (1)发达国家产业选择以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能源、高新技术和创意产业为主;我国东部地区以高附加值、低污染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则利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发展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2)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加重土地荒漠化,工业生产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中低附加值产业比重大,产业升级较为困难。

(3)人口密集,城市密度大,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人才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制造业较发达。

第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