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整体教学设计【可修改文字】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整体教学设计【可修改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a8dfcaf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0.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整体教学设计临沂第三十一中学组长:董德萍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字与写字:积累识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阅读:(1)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书写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手法。
(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作品托物言志的异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写作:文从字顺。
清楚,明白,准确,流畅。
4.综合性学习:(1)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逐步建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2)学习分析招牌、撰写广告词和鉴赏对联。
(3)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品质。
5.名著阅读:二、单元课时课型整体备课设计(18课时)三、课型备课示例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教读课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识字与写字:积累识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阅读:(1)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书写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手法。
(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作品托物言志的异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写作:文从字顺。
清楚,明白,准确,流畅。
4.综合性学习:(1)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逐步建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2)学习分析招牌、撰写广告词和鉴赏对联。
(3)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好品质。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并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课时主题概括赏景物,品语言,明主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图片,情景导入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3e0c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e.png)
本文是对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的解析,通过对该教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如何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循序渐进,共分五个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韵、格、曲等;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词的兴趣和能力;3.学习了解古代文化。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代文化缺乏基本了解;2.学生对古诗文的文化内涵理解不深。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了解古代诗词: 学生了解什么是诗词,诗词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
2.了解诗的基本知识: 学生了解韵脚、格律、曲调等基本概念。
3.学习古诗文的赏析方法: 学生学习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4.表演古诗文: 学生练习朗诵和演唱古代诗词。
5.了解古代诗词文化: 学生了解古代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素养。
四、教学策略1.想像练习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运用他们的想像力。
比如,学生需要识记诗词的作者、背景、意义,并进行联想,产生出一幅美好的画面;2.体验性学习:本单元中让学生进行表演古诗文,强调了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不光是要听课并且背诵古典诗词,还要尝试着用身体去表达,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培育他们的审美情趣;3.合作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
透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配合,互相支持,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从而获取长足的进步。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寻找学生的问题与反应,了解学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2.作业评分:老师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程度、文化素质、题目的广度深度等内容。
3.期末检测:老师可以通过文化课考试、期末作文、诗词导赏等方式,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反馈与评估。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3fec4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d.png)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本单元课文,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文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
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故事、图片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预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课文学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系统讲解本单元的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 阅读与写作训练选取适合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鉴赏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仿写、扩写、缩写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巩固记忆。
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朗读、背诵、阅读理解、写作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七年级下册Unit5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Unit5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fc6876284ac850ac024217.png)
Unit 5 I’m watching TV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本单元是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5。
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等语言功能。
需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Section A 所呈现的是现在进行时几种句型的基本结构以及初步运用。
这部分内容从呈现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着手,通过视、听等方式提供信息,并引出本单元的主要句型:①What are you doing ? I’m watching TV. ②What’s he doing ? He’s reading.接着设疑启思,猜测Nancy ,Bill ,Tom , Mary 正在做的动作引出本单元的另一主要句型:③Is Nancy doing homework ? No, she isn’t .She’s writing a letter.文中安排的听力练习由易到难,能让学生轻松完成听力训练,使得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主动运用英语。
<Activity 3a ,3b,4>的编造对话和表达图片内容,能引导学生初步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项目。
Section B 是在Section A 的基础上的知识扩展和综合运用。
首先通过看图填表来复习Section A 中的语言知识。
再通过阅读书信和模仿写信,以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英语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单元以现在进行时展开的各项活动为主线,通过看图片、介绍家人活动情况、阅读书信等形式来操练、巩固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句型。
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运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听、说、读、写依次展开,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种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等整体发展基础上的,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和本校学生知识结构及认知特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基本词汇、动词短语和现在进行时的结构;能用英语表达或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并了解中西方电话用语的不同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6ad1a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1.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教案及反思追随勇者脚印,体会不灭精神——七班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
《宏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但文学味特殊浓,渗透了剧烈的主观感情,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在沙漠中心》是篇纪实文学,记录了飞机失事后,在撒哈拉沙漠中的见闻感受以及人生思索。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它证明中国人也是有剧烈的探险精神的。
《真正的英雄》是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关于,体现了人类的探究精神。
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致的语言表达,既能激起同学的求知欲、探究欲,又能引导同学准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培育同学敢于探险的士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喜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流淌的风景》分为十个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补充,所选的文章故事生动、语言精致,让同学在增长学问的同时,可以被文中人物的大无畏和探究精神所折服。
阅读丛书中的文章能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能充分培育同学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力量,本单元重点处理《宏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短文两篇》三篇文章及其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流淌的风景》中的“极地探险”“沙漠探秘”“远古时期的想象”。
《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和丛书的“跋山涉水”“探寻宇宙的奇妙”次要处理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
同学可以学习文中人物在面对困难时的百折不挠,不断进取,战胜自我的精神。
同时文中对不同人物有具体的描绘,同学可以学习其中的任务描写。
如《宏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一行人物的刻画。
《在沙漠中心》中圣艾克絮佩里的内心活动。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脉络。
2、过程与方法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d85ea9e53a580216fcfeeb.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
当代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可以通过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生机勃勃;同时,这也是一篇励志的散文,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领会作者由花的变化感悟到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的道理。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它们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然而本文写于1982年,写作的背景和文革有关,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复杂。
既有“文革”动乱造成的心灵创伤,又有亲人身患绝症不久于世的哀痛,七年级学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教师要补充必要的助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那暗香浮动的幽兰,那凌寒绽放的腊梅,那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还有大地上许多无名的野花无不蕴涵着炽热而鲜活的生命,无不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
在女作家宗璞的笔端,小小的紫藤萝花绽放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2ac2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08.png)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生词时,可通过例句展示词汇的具体用法,如“瀑布”一词,可引用“水流如练,从山涧倾泻而下,形成一幅壮观的瀑布”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分析修辞手法时,可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为例,如“紫藤萝如同绿色的飘带,在春风中舞蹈”,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带来的生动形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阅读课文《紫藤萝瀑布》,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词和短语,如:瀑布、藤萝、蔓延、辉煌、诠释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短语理解: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如“瀑布、藤萝、蔓延、辉煌、诠释”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
-修辞手法分析:学会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对表达效果的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色: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特色,如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以及如何通过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鼓励这些学生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写作练习中展示了各自的风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文章结构不够清晰、语言表达不够丰富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9af9bbba0d4a7302763ac4.png)
《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含答案)【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基础知识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并能够正确运用,同时了解重要的作家及作品。
2、深入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和情感,熟记文中的名句和细致分析精彩语句、语段。
3、学习本单元文章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教学重点: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2、夯实基础,掌握重点语段分析。
教学难点:总结做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教法】1、自读质疑学生自由复习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二、明确复习目标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重温一个精段、学习一种妙思三、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点拨(一)知道一点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以赏花的过程为顺序组织材料的。
B.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深刻感悟。
C.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D.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指的是泰山。
中国有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
泰山是“五岳之首”。
(二)识记一批雅词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矜持(jīn) 孱头(càn) 迸溅(bèng) 怆然(chuàng)B.依傍(bàng) 单薄(bó) 伫立(chù) 决眦(zì)C.挑逗(tiǎo) 猥琐(wěi) 涉足(shè) 岱宗(dài)D.酒酿(niàng) 颤抖(chàn) 路径(jìng) 鸡豚(tún)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花苞褪尽幽寂血气方钢 B.嫁结延绵爱怜仙露琼浆C.笼罩挣扎瞬息淅淅沥沥 D.盘虬苦涩服待荒草萋萋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f8c55c0b1c59eef9c7b411.png)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认知目标: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情感目标: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1、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
2、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
3、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4、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对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大家好。
佛家有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只要用心体会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都能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与顿悟。
比如说:看到秋风中一朵娇小的野菊花,高高地扬起他们饱满的花盘,我们不禁会为生命的顽强而喝彩;看到一蓬野草的飘摇我们便会慨叹四季轮回里的萧瑟,有时,一片叶的静默,一棵树的坚守,甚至是一枚野果的调皮与张扬,或许都会解开在我们心中郁结已久的忧伤或落寞。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的文字,漫步到一棵盛开的藤萝树下,静听花语、感悟人生。
二作者介绍,注意强调璞”写法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她的小说明丽含蓄,流畅而有余韵。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juàn永yǒng如rú水shuǐ。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和《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集《丁香结》和《宗璞散文选》。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三、配乐朗诵(教师范读,学生标出段落)四、理解课文1、作者因为一棵树驻足,回忆思考感悟,明白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请问,作者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到这句话。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句子中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文中提到的紫藤萝花遇到了怎样的不幸?1找到相关段落2\学生齐读3划出相关语句。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dīng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26407425c52cc58bd6be7c.png)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其中编排了两篇教读课文《紫藤萝瀑布》《古代诗歌五首》,两篇略读课文《一棵小桃树》《外国诗二首》和一个文从字顺写作。
【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2、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比较方法,进行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
难点:注意读写结合,加深对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1、略读法。
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
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2、感悟法。
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
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17紫藤萝瀑布【课题】:紫藤萝瀑布【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宗璞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目标】:1、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如何状物,这是一个能力目标,即本课的重点。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2、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3、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9fd80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3.png)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员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点】 1、2、3【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课时建议】 2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偌大( ) 刹那( ) 栅栏( ) 蜷曲( ) 倏忽( )参考答案:ruò;chà;zhà;quán;shū。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参考答案: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
3.读课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5.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6.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参考答案: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
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4a72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3.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2ba47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9.png)
5.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兴、对仗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己亥杂诗》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诗歌中的比喻、对仗等表现手法,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己亥杂诗》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关键词语与名句:如“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等,需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及用法。
-诗歌表现手法:比兴、对仗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并欣赏其艺术效果。
2.教学难点
-诗歌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需通过补充资料或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意境与情感的把握:对于初中生来说,把握古代诗歌的深层意境和诗人情感可能存在困难,可以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讨论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方法帮助学生感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分析诗歌情感表达的手法。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6502c387c24028905fc3df.png)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案单元整体构思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
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
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4、学习写消息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单元学习步骤:一、走近消息、通讯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二、走进教材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 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三、走进社会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等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d85ea9e53a580216fcfeeb.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
当代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可以通过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生机勃勃;同时,这也是一篇励志的散文,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领会作者由花的变化感悟到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的道理。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它们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然而本文写于1982年,写作的背景和文革有关,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复杂。
既有“文革”动乱造成的心灵创伤,又有亲人身患绝症不久于世的哀痛,七年级学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教师要补充必要的助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自我反思、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那暗香浮动的幽兰,那凌寒绽放的腊梅,那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还有大地上许多无名的野花无不蕴涵着炽热而鲜活的生命,无不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
在女作家宗璞的笔端,小小的紫藤萝花绽放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a556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e.png)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案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了解习作例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写作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重点难点:1.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2.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二、反馈练习,交流互评1.复习交流《夏天里的成长》和《盼》。
预设: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学生已经结合课文交流了主要的写法,此时可提问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对反复交流过的内容,学生应该都能简单地概括出来。
明确: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2.反馈“初试身手”的选材练习,展示学生的选材,学生互评。
预设: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展示过相关选材,但因时间有限,展示的材料也有限。
而且通过学习,学生或许会对自己的选材做出调整。
此时可再请几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选材,注意每个题目都要涉及,在黑板上做好板书、标注。
在后面的学习中可再运用这些题目和材料。
三、例文引路,学习写法1.学习写法: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1)阅读、交流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意思写了哪些事例,其中哪一个事例写得体。
明确:作者把爸爸给“我”订暑期计划的事例写得体。
(2)学生自由读“订暑假计划”段落,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部分写具体?(3)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明确:爸爸在各个方面都喜欢做计划,却格外重视“我”的暑假计划,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这与“我”息息相关,爸爸特别关心“我”;二是暑假生活很长,爸爸认为这值得做计划;三是这样的计划容易产生戏剧效果——哪个孩子不愿意暑假轻松度过啊,可遇到个这么爱订计划的爸爸就“倒霉”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c4cd3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d.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英雄的基本概念。英雄是那些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勇气、正义和牺牲精神的人。他们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草原》和《黄河颂》中的英雄形象。这些作品展示了英雄在实际历史背景下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和激励后人。
2.教学难点
-英雄形象的理解:对于英雄的定义和形象的理解,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需要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需要通过具体例句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批判性阅读的实践:学生可能不熟悉批判性思维,不知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逻辑的论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英雄形象的内涵和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英雄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体验英雄的决策和行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英雄主题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好奇。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英雄精神的内涵。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1.学生对于英雄概念的理解各有千秋,这说明他们对英雄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英雄形象,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准确把握《草原》、《黄河颂》、《最后一课》、《英雄的中国人》四篇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英雄形象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二、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文化大革命”前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文化大革命”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三、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1982年10月病逝),作者非常悲痛,她在《哭小弟》一文中写道:“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此时,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四、读准字音五、辨清字形(包括引入新课,课小结作业布置。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色、花形、花香。
同时,作者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文章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七、【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7):着重描绘盛开的紫藤萝瀑布的形和色,抒发“我”的赏花之情。
第二部分(8、9段):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反映出国家和人民(个人)重获生机。
第三部分(10、11段):写“我”由眼前盛而密的紫藤萝瀑布,思考领悟到人生哲理。
八、【感悟精彩句子】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从修辞手法分析该句的表达作用。
句中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形状,突出了花朵儿的活力、娇美之态,也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3.“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积小流以成江河。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灿烂辉煌。
【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借对一株紫藤萝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的思想变化过程。
抒发了作者对美之本质的深度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着拷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情感。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既写一树花,又写一穗花、一朵花,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因此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过去家门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萝花,隐喻家里曾遭受的不幸和灾难,小弟的病症更是“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正是这样含蓄而有节制地表达情感,才能更理性地领悟生命的本质,感受生命的永恒和美好。
2.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
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一句将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而贴切地表现出花的繁盛、灿烂;“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仿佛一个顽皮、吵闹的孩子,突出了花的情趣。
另外,作者还运用通感、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表现出自己观花赏花时心情趋于宁静平和的细微感受;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巧妙地写出了花香给作者的那种缥缈的感受。
九、作业布置【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并灵活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作文,抒发某种情怀。
(包括引入新课,课小结作业布置。
)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
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
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
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伫立:长久地站立。
生灵:生命。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娇弱柔美。
服侍:伺候,照料。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恍然: 忽然醒悟的样子。
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含贬义。
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赤裸: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祸不单行:形容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祸,灾难。
新课导入贾平凹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从小孤苦伶仃,生活贫苦,然而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
本文中的小桃树象征了什么?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本课文。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①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表现了它的弱小。
②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感悟精彩句子】赏析下列句子。
(1)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这几句表明“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2)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详尽地描述了小桃树被无情的风雨肆意折磨过后的“可怜”相。
【探究写作技巧】文章第8、9两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有什么作用?作者写这篇散文是为了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慨叹、理想和情志。
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倒叙写法,结构巧妙。
开头先写小桃树第一次开花便经风雨,接着具体写了小桃树怎样从播种到第一次开花过程中如何经历磨难,展示它顽强不屈的性格,是文章的主体,最后写小桃树与风雨搏斗,照应开头,突出中心。
倒叙的结构安排,叙事一波三折,悬念层叠涌现,吊足了读者的阅读胃口。
2.对比衬托,层层渲染。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小桃树和院子里爷爷的盆景的待遇做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待小桃树的冷漠;而肆虐的暴风雨和“我”的不忍看、颤抖、内心凄惨的呼喊则衬托了小桃树的纤弱、单薄、苍白;千百次地俯下身、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显示出小桃树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描述一个人事物前后的变化差别,200字左右。
(包括引入新课,课小结作业布置。
)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
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
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
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
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
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
最终他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当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
正如诗中所说:“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感悟精彩句子】细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2)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心里总是存着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可从多角度理解。
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把握文章主旨】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崇高境界。
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未选择的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感到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