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2.0协议标准完整版[1-6章中文翻译]
SD3.0物理层规格书中文版
![SD3.0物理层规格书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1f1b230912a2161479299d.png)
SD3.0中文协议目录1简介 (7)2系统特征 (7)3SD记忆卡系统概念 (8)3.1读写属性 (8)3.2供电电压 (8)3.3卡容量 (8)3.4速率级别 (8)3.5总线拓扑结构 (8)3.5.1SD Bus (9)3.5.2SPI BUS (9)3.6总线协议 (9)3.6.1SD总线 (9)3.6.2SPI总线 (12)3.7SD记忆卡P INS和寄存器 (12)3.8R OM卡 (14)3.8.1寄存器设置要求 (14)3.8.2不支持的命令 (14)3.8.3可选命令 (14)3.8.4WP开关 (15)3.9超高速相I(UHS-I)卡 (15)3.9.1UHS-I操作模式 (15)3.9.2UHS-I卡类型 (15)3.9.3Host和卡组合 (16)3.9.4总线速率模式选择时序 (16)3.9.5UHS系统框图 (17)3.9.5.1Host可变采样 (17)3.9.5.2Host固定采样 (17)3.9.6总线模式总结 (17)4SD记忆卡功能描述 (18)4.1概要 (18)4.2卡识别模式 (19)4.2.1卡复位 (19)4.2.2运行条件确认 (19)4.2.3卡初始化和鉴别过程 (21)4.2.3.1初始化命令(ACMD41) (22)4.2.4总线信号电压切换顺序 (23)4.2.4.1UHS-i初始化顺序 (23)4.2.4.2切换信号电压的时序 (24)4.2.4.3电压切换错误检测时序 (25)4.2.4.4电压切换命令 (26)4.2.4.5调制命令 (26)4.2.4.6UHS-I系统块图示例 (28)4.3数据传输模式 (28)4.3.1总线宽度选择/释放 (30)4.3.2 2 GByte 卡 (30)4.3.3数据读 (30)4.3.4数据写 (31)4.3.5擦除 (32)4.3.6写保护管理 (33)4.3.7卡上锁/解锁操作 (33)4.3.7.1概要 (33)4.3.7.2CMD42的参数和效果 (35)4.3.7.3强行擦除 (36)4.3.7.4ACMD6和上锁/解锁状态的关系 (37)4.3.7.5上锁卡能接受的命令 (37)4.3.7.6上锁/解锁的两种类型 (38)4.3.8内容保护(彭宁华注:主要涉及到一些通用和商业加密等) (38)4.3.9应该规格命令 (38)4.3.9.1通用命令——Gen_CMD(CMD56) (39)4.3.10切换功能命令 (39)4.3.10.1概要 (39)4.3.10.2Mode 0操作——查询功能 (40)4.3.10.3Mode 1操作——设置功能 (41)4.3.10.4切换功能状态 (42)4.3.10.5CMD6数据和其他命令间关系 (45)4.3.10.6切换功能流程示例 (45)4.3.10.7查询示例 (47)4.3.10.8设置示例 (48)4.3.11高速模式(25MB/S接口速率) (48)4.3.12命令系统 (48)4.3.13发送接口条件命令(CMD8) (49)4.3.14命令因卡容量类型而功能性不同 (50)4.4时钟控制 (50)4.5循环冗余码(CRC) (51)4.6错误条件 (53)4.6.1CRC和非法命令 (53)4.6.2读,写,擦除超时条件 (53)4.6.2.1读 (53)4.6.2.2写 (53)4.6.2.3擦除 (54)4.7命令 (54)4.7.1命令类型 (54)4.7.2命令格式 (54)4.7.3命令类别 (54)4.7.4详细的命令描述 (56)4.8卡状态转换表 (62)4.9响应 (64)4.9.1R1(正常响应命令) (65)4.9.2R1b (65)4.9.3R2(CID,CSD寄存器) (65)4.9.4R3(OCR寄存器) (65)4.9.5R6(发布RCA响应) (66)4.9.6R7(卡接口条件) (66)4.10SD卡的两个状态信息 (66)4.10.1卡状态 (66)4.10.2SD状态 (69)4.11M EMORY阵列分区 (73)4.12时序 (74)4.12.1命令和响应 (75)4.12.2数据读 (76)4.12.3数据写 (77)4.12.4时序值 (79)4.12.5SDR50和SDR104模式的时序变化 (79)4.12.5.1CRC 状态开始时序 (79)4.12.5.2读块间隙 (80)4.12.5.3在写操作中CMD12的时序修改 (80)4.12.5.4在读操作中CDM12的时序修改 (81)4.12.5.5时序参数值 (82)4.12.6DDR50模式的时序变化 (82)4.12.6.1奇偶定义 (82)4.12.6.2协议原则 (82)4.12.6.3DDR50的CRC状态Token规则 (83)4.12.6.4DDR50的CRC16 (84)4.12.6.5DDR50模式的数据访问时序示例 (84)4.12.6.6时钟控制 (84)4.12.6.7复位命令 (84)4.13速率等级定义 (84)4.13.1SDSC和SDHC卡的速率等级规格 (85)4.13.1.1分配单元(AU) (85)4.13.1.2记录单元(RU) (85)4.13.1.3写保护 (85)4.13.1.4读性能 (86)4.13.1.5性能曲线定义 (87)4.13.1.6速率等级定义 (87)4.13.1.7在录制中给插入FAT升级的考虑 (88)4.13.1.8速率等级测试条件与要求 (89)4.13.1.9每个速率等级的性能参数要求 (89)4.13.1.10SD文件系统要求 (89)4.13.2SDXC卡的速率等级规格 (90)4.13.2.1速率等级参数 (90)4.13.2.2写性能 (90)4.13.2.3读性能 (91)4.13.2.4FAT升级 (91)4.13.2.5CI(连续信息)升级 (91)4.13.2.6数据类型区别 (92)4.13.2.7SDXC的速率等级测试条件和要求 (92)4.13.2.8速率控制命令(CMD20) (93)4.13.2.9速率等级写录过程示例 (94)4.14擦除超时计算 (94)4.14.1擦除单元 (94)4.14.2擦除时间特征的场景分析 (95)4.14.3擦除大区域的方法 (96)4.14.4擦除超时值用参数寄存器来计算 (96)4.14.5设置块数命令 (96)5卡的寄存器 (97)5.1OCR寄存器 (97)5.2CID寄存器 (98)5.3CSD寄存器 (99)5.3.1CSD_Structure (99)5.3.2CSD寄存器(CSD Version 1.0) (100)5.3.3CSD寄存器(CSD 版本2.0) (106)5.4RCA寄存器 (108)5.5DSR寄存器(可选) (108)5.6SCR寄存器 (108)6SD卡硬件接口 (111)6.1热插拔 (112)6.2卡检测(插入/拔出) (112)6.3电源保护(插入/拔出) (112)6.4供电方案 (113)6.4.1上电 (113)6.4.1.1上电时间 (114)6.4.1.2上电或者供电Cycle (114)6.4.1.3供电Ramp Up (114)6.4.2下电和供电Cycle (115)6.5可编程卡输出驱动(可选的) (115)6.6 3.3V信号的总线操作条件 (116)6.6.1高电压范围的电平阈值 (116)6.6.2峰值电压和漏电流 (117)6.6.3电流消耗 (117)6.6.4总线信号线负载 (117)6.6.5总线信号电平级别 (118)6.6.6总线时序(默认) (118)6.6.7总线时序(高速模式) (120)6.7 1.8V信号驱动强度和总线时序 (121)6.7.1输出驱动强度 (121)6.7.1.1驱动强度4个等级 (121)6.7.1.2I/O驱动强度类型 (121)6.7.1.3I/O驱动目标AC特性 (122)6.7.1.4驱动强度选择 (123)6.7.1.5如何选择优化的驱动强度 (123)6.7.2 1.8V信号的总线操作条件 (124)6.7.2.1 1.8V信号的阈值电平 (124)6.7.2.2漏电流 (124)6.7.3在SDR12,SDR25,SDR50和SDR104模式的总线时序规格 (124)6.7.3.1时钟时序 (124)6.7.3.2卡输入时序 (125)6.7.3.3卡输出时序 (125)6.7.4DDR50模式的总线时序规格 (128)6.7.4.1时钟时序 (128)6.7.4.2DDR50的总线时序 (129)7SPI模式 (129)8附录 (130)1简介SD是一种记忆卡(memory card),是为音视频消费电子设备提供安全,大容量,高性能和便携的一种存储卡。
SD2.0协议标准完整版[1-6章中文翻译]介绍
![SD2.0协议标准完整版[1-6章中文翻译]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07ed26ffe4733687e21aa84.png)
【翻译:沙贝@中科创达 2014.安全、容量、性能、和环境需求的新型音视频电子存储卡。 Sd 卡包含一个内容保护机制,符合 SDMI 标准,并且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容量。 Sd 卡的安全系统采用双向认证和“新密码算法”来防止卡的内容被非法使用。也可以 对用户自己的数据进行非安全访问。 SD 卡也支持基于常用标准的第二安全系统, 比如 ISO-7816, 这样就可以用于将 SD 卡连 接到共用网络和其他系统,来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和数字签名的应用。 除了 SD 卡外,还有 SDIO 卡。SDIO 卡规范在一个单独的规范中定义,命名为“SDIO 卡 规范” ( 可以从 SD 协会得到) 。SDIO 规范定义了一个 SD 卡可能包含不同的 IO 单元同 SD host 之间的接口。SDIO 卡可以包含存储功能,以及 IO 功能。SDIO 卡的存储部分应该完全兼容 SD 卡规范。SDIO 卡基于并兼容 SD 卡。这种兼容包括机械、电气、电源、信号和软件。Sdio 卡的意图是为移动电子设备在低功耗情况下提供高速数据读写。一个主要目标是一个 IO 卡 插到非 SDIO 主机中,不会引起物理损坏或者设备和软件的中断。 这种情况下 IO 卡应该被简 单的忽略掉。一旦插入一个 SDIO 主控,卡的检测将以常规的方法描述,即带有 SDIO 规范扩 展的 SD 卡规范 SD 卡通信是基于 9-pin 接口(时钟,命令,数据 x4,电源 x3),设计在最大 50M 频率以 及低电下工作。通信协议是本规范的一部分。SD 规范分为几个文件: SD 规范安全规格 SD specifications Security Spec 音频规范(Audio) 文件系统规范 Sd 规范物理层规范 Mc-EX 接口规范 SDIO 卡规范 其他应用文档
usb2.0的协议及规范
![usb2.0的协议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ec46cc58bd63186bcebbc04.png)
Usb2.0的协议规范第1章绪论1.1 起因Intel公司开发的通用串行总线架构(USB)的目的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计算机与电话之间的连接:显然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机通信将是下一代计算机基本的应用。
机器和人们的数据交互流动需要一个广泛而又便宜的连通网络。
然而,由于目前产业间的相互独立发展,尚未建立统一标准,而USB则可以广泛的连接计算机和电话。
(二)易用性:众所周知,PC机的改装是极不灵活的。
对用户友好的图形化接口和一些软硬件机制的结合,加上新一代总线结构使得计算机的冲突大量减少,且易于改装。
但以终端用户的眼光来看,PC机的输入/输出,如串行/并行端口、键盘、鼠标、操纵杆接口等,均还没有达到即插即用的特性,USB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
(三)端口扩充:外围设备的添加总是被相当有限的端口数目限制着。
缺少一个双向、价廉、与外设连接的中低速的总线,限制了外围设备(诸如电话/电传/调制解调器的适配器、扫描仪、键盘、PDA)的开发。
现有的连接只可对极少设备进行优化,对于PC机的新的功能部件的添加需定义一个新的接口来满足上述需要,USB就应运而生。
它是快速、双向、同步、动态连接且价格低廉的串行接口,可以满足PC机发展的现在和未来的需要。
1.2 USB规范的目标本书规范了USB的工业标准。
该规范介绍了USB的总线特点、协议内容、事务种类、总线管理、接口编程的设计,以及建立系统、制造外围设备所需的标准。
设计USB的目标就是使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设备可以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下广泛的使用。
该规范改进了便携商务或家用电脑的现有体系结构,进而为系统生产商和外设开发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创造多功能的产品和开发广阔的市场,并不必使用陈旧的接口,害怕失去兼容性。
1.3 适用对象·该规范主要面向外设开发商和系统生产商。
并且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给操作系统/BIOS/设备驱动平台、IHVS/ISVS适配器,以及各种计算机生产厂家使用。
CAN2.0协议规范(个人修改版)
![CAN2.0协议规范(个人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3ce1610b1c59eef8c7b416.png)
数据帧
数据帧组成
帧起始(Start of Frame) 仲裁场(Arbitration Frame) 控制场(Control Frame) 数据场(Data Frame) CRC场(CRC Frame) 应答场(ACK Frame) 帧结尾(End of Frame) 数据场的长度可以为0 允许DLC>8 (*见协议实现指南)
么为“隐性”;
有足够的跳边沿利于总线各节点重新同步; 要求采取“位填充”(Bit Stuffing)。
致远电子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
帧间空间
通过帧间空间(Interframe Spacing)隔离数据 帧(或远程帧)与先行帧; 帧间空间的组成:
Arbitration Field
ID.28
S O M 11-Bit Base ID S S R I D E 18-Bit Extend ID R DLC T R r1 r0
扩展数据帧
RTR=0
致远电子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
扩展数据帧
标准帧格式:具有11位标识符;
Overload Flag 6 Overload Delimiter 8
6-12 bits Superposition of Overload Flags
致远电子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
错误检测机制
进行检测错误,采取以下措施:
致远电子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
标准数据帧结构
RTR=0
recessive RTR-bit(Remote-TransimissionRequest) Delimiter Bits
dominant
sd协议中文版
![sd协议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9d4908227916888486d753.png)
一概述1. SD总线模式下CLK:时钟信号CMD:双向命令和响应信号DAT0-3:双向数据信号VDD,VSS:电源和地信号SD模式下允许有一个主机, 多个从机(即多个卡), 主机可以给从机分别地址. 主机发命令有些命令是发送给指定的从机,有些命令可以以广播形式发送.SD模式下可以选择总线宽度, 即选用几根DAT信号线, 可以在主机初始化后设置.2. SD总线协议SD模式下的命令和数据流都有一个开始位和结束位.>命令: 是在CMD上传输的用于启动一个操作的比特流. 由主机发往从机, 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广播的.>响应: 是在CMD上传输的用于之前命令回答的比特流. 由从机发往主机.>数据: 是在DAT上传输的比特流, 双向传输.无响应模式无数据模式多块读操作模式多块写操作模式命令格式响应格式数据格式SD卡上电后会自动初始化,通过给卡发送CMD0也可以复位卡.二.SD卡命令描述.1.广播命令:给所有卡都发送, 某些命令需要响应.2.点对点命令给指定地址的卡发送, 需要响应.SD卡系统有两种工作模式:1.卡识别模式.主机上电复位后即处于此模式,它会在总线上等待卡. 卡复位后也处于此模式, 直到SEND_RCA(CMD3)命令到来.2.数据传输模式.卡收到SEND_RCA(CMD3)命令后即进入此模式. 主机识别到卡后也进入此模式.卡状态和工作模式对照表1.卡识别模式.此模式下主机复位总线所有的卡, 验证工作电压, 询问卡的地址. 这个模式下所有数据的传输都是只通过CMD线来完成.1)卡的复位.当卡上电或收到GO_IDLE_STATE (CMD0)命令后, 卡即进入Idle State状态. 此时卡将其RCA设为0, 相关寄存器设为传输稳定的最优模式.2)工作电压验证每个卡的最高和最低工作电压存储在OCR. 只有当电压比配时, CID和CSD的数据才能正常传输给主机.SD_SEND_OP_COND (ACMD41)命令用来判断卡的工作电压是否符合, 如果不符合的话, 卡应该放弃总线操作, 进入Inactive State状态. 在发送SD_SEND_OP_COND (ACMD41)命令前记得要首先发送APP_CMD (CMD55).卡的状态变换图.ACMD41命令响应中的BUSY位也用于卡表示其还没准备好, 主机此时应重发ACMD41命令,直到卡准备好.主机在这个阶段的ACMD41中不允许改变工作电压, 如果确实想改变的话, 应该先发送CMD0, 然后再发送改变后的ACMD41.GO_INACTIVE_STATE (CMD15)命令用于使指定地址的卡进入Inactive State模式.3)卡识别过程.ALL_SEND_CID (CMD2)命令用于获取卡的CID信息, 如果卡处于Ready State, 它就会在CMD线上传送它的CID信息, 然后进入Identification State模式. 紧接着发送CMD3 (SEND_RELATIVE_ADDR)命令, 用于设置卡新的地址. 卡收到新的地址后进入Stand-by State 模式.2.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模式下卡的状态转变图进入数据传输模式后, 主机先不停的发送SEND_CSD (CMD9)命令获取卡的CSD信息. SET_DSR (CMD4)用于设置卡的DSR寄存器, 包括数据总线宽度, 总线上卡的数目, 总线频率, 当设置成功后, 卡的工作频率也随之改变. 此步操作是可选的.CMD7命令用于使指定地址的卡进入传输模式, 任何指定时刻只能有一个卡处于传输模式.传输模式下所有的数据传输都是点对点的, 并且所有有地址的命令都需要有响应..所有读命令都可以由CMD12命令停止,之后卡进入Transfer State. 读命令包括单块读(CMD17), 多块读(CMD18), 发送写保护(CMD30), 发送scr(ACMD51)和读模式一般命令(CMD56)..所有写命令都可以由CMD12命令停止. 写命令包括单块读(CMD24), 多块读(CMD25), 写CID(CMD26), 写CSD(CMD27),锁和解锁命令(CMD42)和写模式一般命令(CMD56)..当写命令传输完成后, 卡进入Programming State(传输成功)或Transfer State(传输失败).如果一个卡写操作被停止,但其前面数据的CRC和块长度正确, 数据还是会被写入..卡要提供写缓冲, 如果写缓冲已满并且卡处于Programming State, DAT0保持低BUSY. .写CID,CSD, 写保护, 擦除命令没有缓冲, 当这些命令没完时, 不应发送其他的数据传输命令..参数设置命令在卡被编程时是不允许发送的, 这些命令包括设置块长度(CMD16), 擦除块起始(CMD32)和擦除块结束(CMD33)..当卡正编程时读命令是禁止的..用CMD7使另一个卡进入Transfer State不会终止当前卡的编程和擦除, 当前卡会进入Disconnect State并且释放DAT线.. Disconnect State模式的卡可通过CMD7重新被选中,此时卡进入Programming State 并且使能busy信号.. CMD0或CMD15会终止卡的编程操作, 造成数据混乱, 此操作应禁止.1)总线宽度选择命令ACMD6命令用于选择总线宽度, 此命令只有在Transfer State有效. 应在CMD7命令后使用.2)块读命令块是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 在CSD (READ_BL_LEN)中定义, SD卡为固定的512B.每个块传输的后面都跟着一个CRC校验. CMD17(READ_SINGLE_BLOCK)用于传输单个块,传输完之后,卡进入Transfer State. CMD18 (READ_MULTIPLE_BLOCK)用于多个块的传输,直到收到一个CMD12命令.3)块写命令与块读命令类似, 每个块传输的后面都跟着一个CRC校验.卡写数据时会进行CRC校验.多块写比重复的单块写更能提高效率.如果CSD中的WRITE_BLK_MISALIGN没设置, 并且发送的数据不是块对齐的, 卡会设置状态寄存器中的ADDRESS_ERROR位,并且进入Receive-data-State状态等待停止命令.此时写操作也会停止, 并且卡会设置其的WP_VIOLATION位.如果写缓冲满的话, 卡会停止接受WRITE_BLOCK命令. 此时主机应发送SEND_STATUS (CMD13)命令, 卡返回数据的READY_FOR_DATA位标志卡是否准备好接受新的数据.在多块写操作中通过事先发送ACMD23命令可提高写速度. ACMD23用于定义接下来要写数据的块的数目. 每次多块写操作后, 这个值又被设为默认的1.ACMD22会使卡返回写成功的块数目.4)擦除命令擦除命令的顺序是: ERASE_WR_BLK_START(CMD32),ERASE_WR_BLK_END(CMD33)and ERASE (CMD38).如果(CMD38或(CMD32, 33)接收到出错信息, 卡会设置状态寄存器中的ERASE_SEQ_ERROR 位并且重新等待新的命令时序.如果接收到时序错误命令, 卡会设置其ERASE_RESET位并且重新等待新的命令时序.5)写保护管理三种机制:-.写保护物理开关-.卡内部写保护通过设置CSD中的WP_GRP_ENABLE位和WP_GRP_SIZE位, SET_WRITE_PROT和CLR_WRITE_PROT命令用来设置和清除保护机制.-. 密码保护.三. 时钟控制如果主机要发送1K的数据, 但是主机缓冲区只有512B, 那么主机可以在发送完前512B 后, 可以先停止时钟, 然后把后512B填充入缓冲区, 再启动时钟, 这样卡并不会检测要两次发送之间的间隔, 认为其是一次完整的数据发送过程.四 CRC校验1.CRC7CRC7用于所有的命令, 除R3以外的响应, 以及CID和CSD寄存器.2.CRC16CRC16用于数据块的校验五. 错误类型.1. CRC错误和命令非法错误命令的CRC校验出错, 卡设置其状态寄存器的COM_CRC_ERROR位.非法命令错误, 卡设置其状态寄存器的ILLEGAL_COMMAND位.非法命令包括:不支持的命令,未定义的命令以及当前状态不支持的命令.2. 读,写和擦除超时.卡应该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命令或返回移动的错误信息. 如果在指定的超时时间内主机收不到响应, 应认为卡停止工作, 应重新复位卡.六命令1. 命令类型:- bc不需要响应的广播命令.- bcr需要响应的广播命令. 每个卡都会独立的接收命令和发送响应.- ac点对点命令, DAT线上没数据- adtc点对点命令, DAT线上有数据所有命令均遵守上图中的格式, 总共48位. 首先是1个起始位0, 接着是1个方向位(主机发送位1), 6个命令位( 0-63 ), 32位参数(有些命令需要), CRC7位校验, 1个停止位.2.卡命令根据不同的类型分成了不同的Class, 见下表,其中Class0,2,4,5,8是每个卡都必须支持的命令, 不同的卡所支持的命令保存在CSD中.3.命令详细描述1)基本命令Class02)读命令Class23)写命令Class43)擦除命令Class54)应用特定命令Class8下表中的所有命令使用前都应先跟一个APP_CMD(CMD55)命令七. 卡状态转换表八. 应答.所有的应答都是通过CMD发送,不同的应答长度可能不同.总共有四种类型的应答.1. R1: 长度位48位.注意每个块传输完成后有一个BUSY位.2.R1b:与R1类似, 只是将BUSY位加入响应中.3.R2(CID CSD寄存器) : 长度为136位, CID为CMD2和CMD10的应答, CSD为CMD9的应答.4.R3(OCR寄存器):长度位48位. 作为ACMD41的应答.5.R6(RCA地址应答):长度为48位九. 卡的状态SD卡支持两种状态:-卡状态:与MMC卡兼容.-SD卡状态:扩充到了512位.1.卡状态:R1应答包含一个32位的卡状态.见下表.其中Type中的含义为:E:错误位. S:状态位. R:根据命令在响应中设置.X:根据在命令执行期间设置, 必须再次读此位才能获得命令执行后的情况.Clear Condition:A: 与卡的当前状态有关B: 总是与命令有关,无效的命令会清除此位.C: 通过读此位来清除下表指明了哪些命令可能使哪些位产生变化2.SD卡状态:这些位通过DAT线传输, 并伴有CRC16校验. 其是作为ACMD13的应答.十. 卡存储器形式.-块:块是基本读写命令的单位,它可以是固定的或可变的. 关于块的大小以及其是否可变性存储在CSD中.-扇区:扇区是擦除命令的单位, 它是固定的值,保存在CSD中.十一. 时序图时序图中字母含义:1.命令和应答1)卡识别和卡工作电压确认模式:CMD2,ACMD412)地址分配模式:CMD33)数据传输模式:4)命令结束->下一个命令:5)两个命令直接1)单块读:CMD172)多块读:读过程时序.停止命令时序3.数据写1)单块写:注意Busy信号.2)多块写:多块写命令时序停止命令时序卡主动停止时的时序十二.寄存器.SD卡有六个寄存器OCR, CID, CSD, RCA, DSR and SCR. 其中前四个保存卡的特定信息, 后两个用来对卡进行配置.1.OCR寄存器:保存有卡支持的工作电压, 支持的话相应的位置1,否则为0.2.CID:保存有卡的身份信息.3.CSD保存有如何访问卡的信息.TAAC定义了数据访问的异步时间部分. NSAC为数据访问最坏需要的异步时间.TRAN_SPEED定义了单条DAT线上的最快速度:CCC:SD卡支持的命令集READ_BL_LEN:最大读块长度. WRITE_BL_LEN等于READ_BL_LENDSR_IMP: DSR寄存器是否允许配置, 1为允许,0为不允许.FILE_FORMAT: SD卡上的文件格式.4.RCA保存有卡的地址信息.5.DSR用于配置卡, 默认值为0x4046.SCR寄存器也保存有卡的特定信息.SD_BUS_WIDTHS指明卡支持的传输类型.第二部分 S3C2410 SD卡控制器一 SDI操作1.CPU寄存器设置过程.1)正确设置SDICON寄存器.2)正确设置SDIPRE寄存器.3)等待74个时钟信号初始卡.2.CMD命令发送过程.1)向SDICARG寄存器中写入发送的参数.2)确定命令类型并且通过设置SDICCON[8]来启动命令.3)确定命令是否发送完成. 没应答的话看SDICSTA[11], 有应答的话看SDICSTA[9].4)清除SDICSTA中的相应位.3.数据传输过程.1)向SDITIMER中写入超时值.2)向SDIBSIZE中写入块大小的值.3)设置块模式,总线宽度等, 通过SDIDCON启动传输.4)通过SDIFSTA检查TxFIFO是否可用, 再通过SDIDAT写入发送数据.5)通过SDIFSTA检查RxFIFO是否可用, 再通过SDIDAT读入接收数据.6)通过检查SDIDSTA[4]确定传输过程已完成.7)清除SDIDSTA中的相应位.4. SDIO有两种工作模式,中断和读等待模式.二. SDI寄存器.1.SDICON:SDI控制寄存器字节序类型:Type A: D[7:0] D[15:8] D[23:16] D[31:24]Type B: D[31:24] D[23:16] D[15:8] D[7:0]2.SDIPRE:波特率预分频寄存器.4. SDICCON:SDI命令控制寄存器.5. SDICSTA:SDI命令状态寄存器.6.SDIRSP0-SDIRSP3:命令响应寄存器8. SDIBSIZE:SDI块大小寄存器.9. SDIDCON:SDI数据控制寄存器10. SDIDCNT:SDI数据维持寄存器.12. SDIFSTA:SDI FIFO状态寄存器13. SDIDAT:SDI数据寄存器。
USB3.0合约协议规范标准中文解读
![USB3.0合约协议规范标准中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b40a4666bec0975f465e2f0.png)
.\ USB3.0 与 USB2.0 的特征比较3.2 超速结构超速总线是一个分层的通信结构,以以下图所示:.\协议层:协议层在主机和设施间定义了 end-to-end 通信规则。
超速协议在主机和设施端点 (endpoint)之间供应给用数据信息互换。
这个通信关系叫做管道 (pipe)。
它是主机导向的协议,意味着主机决定什么时候在主机和设施间进行应用数据传输。
设备能够经过一个特定端点向主机倡始异步恳求服务,所以它不是一个轮询协议(为轮询协议)。
数据能够连续突发传输,提高总线效率。
对某些传输种类(块传输),协议供应流控支持。
SS设施能够异步发送,通知主机,设施的功能状态发生改变。
而不是轮询的方式。
设施端点能够经过设施异步发送的“ ready”包( ERDY TP)通知主机进行数据发送与接收,主机对于“ ready”通知,假如有有效的数据发送或许缓存接收数据,会增添管道。
主机发送包含主机时间戳的特别包头( ITP )到总线上,该值能够用于保持设施和主机同步(假如需要的话)。
超速USB电源管理:链路电源管理的重点点是:·设施向主机发送异步“ ready”通知· 包是有路由路径的,这样就同意不参加数据通信的链路进入或依旧逗留在低电源状态。
· 假如包送到一个处于低电源状态的端口,这个端口会切换到退出低电源状态并指示这是个切换事件。
设施:·超速需要支持USB2.0 对默认的控制管道的规定。
HUB 设施:因为 USB3.0 向下兼容 USB2.0 ,为支持 USB3.0 双总线结构, USB3.0 HUB 在逻辑上是两个HUB 的组合:一个 USB2.0 HUB 和一个 USB3.0 HUB 。
连结到上游端口的电源和地线是共享的。
集线器参加到一个端到端的协议中,所担当的工作:·路由选择输出的包到下游端口。
·输入包混淆传达到上游端口·当不在低功耗状态下时,向所有下游端口广播时间戳包(ITP )·当在一个低功耗状态的端口检测到包时,集线器将目标端口转变为退出低功耗状态,通知主机和设施(带内)包遭碰到了一个在低功耗状态的端口。
STM32的SD卡读取
![STM32的SD卡读取](https://img.taocdn.com/s3/m/187d95da26fff705cc170a6f.png)
连载】【ALIENTEK 战舰STM32开发板】STM32开发指南--第四十四章SD卡实验2013-04-04 23:07第四十四章 SD卡实验很多单片机系统都需要大容量存储设备,以存储数据。
目前常用的有U盘,FLASH芯片,SD卡等。
他们各有优点,综合比较,最适合单片机系统的莫过于SD卡了,它不仅容量可以做到很大(32Gb以上),而且支持SPI接口,方便移动,并且有几种体积的尺寸可供选择(标准的SD卡尺寸,以及TF卡尺寸等),能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只需要4个IO口即可外扩一个最大达32GB以上的外部存储器,容量从几十M到几十G 选择尺度很大,更换也很方便,编程也简单,是单片机大容量外部存储器的首选。
ALIENTKE 战舰STM32开发板自带了标准的SD卡接口,可使用STM32自带的SPI/S DIO接口驱动(通过跳线帽选择驱动方式),本章我们使用SPI驱动,最高通信速度可达18Mbps,每秒可传输数据2M字节以上,对于一般应用足够了。
在本章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如何在ALIENTEK战舰STM32开发板上实现SD卡的读取。
本章分为如下几个部分:44.1 SD卡简介44.2 硬件设计44.3 软件设计44.4 下载验证44.1 SD卡简介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文翻译为安全数码卡,它是在MMC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它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
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按容量分类,可以将SD卡分为3类:SD卡、SDHC卡、SDXC卡。
如表44.1.1所示:容量命名简称0~2G Standard Capacity SD Memory Card SDSC或SD2G~32G High Capacity SD Memory Card SDHC32G~2T Extended Capacity SD Memory Card SDXC表44.1.1 SD卡按容量分类SD卡和SDHC卡协议基本兼容,但是SDXC卡,同这两者区别就比较大了,本章我们讨论的主要是SD/SDHC卡(简称SD卡)。
基于嵌入式ARM的SD卡的读写要点
![基于嵌入式ARM的SD卡的读写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f7617b783e0912a2162af8.png)
摘要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文翻译为安全数码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它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本实训的作品是利用基于ARM Cotex-M3内核的嵌入式处理器STM32自带的SDIO硬件接口来驱动SD卡,并结合文件系统 FATFS R0.07C来完成一个基于嵌入式ARM的SD卡读写的作品,现实向SD 卡写入一个txt文件,并读取SD卡的文件目标并通过串口打印到PC机显示。
关键词:嵌入式;ARM;STM32;SD卡;文件系统AbstractSD Card (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 Chinese translation for Secure Digital Card, it is a kind of based on semiconductor flash Memory of a new generation of Memory device, it is widely used in portable devices, such as Digital cameras,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and multimedia player, etc. This training work is based on ARM Cotex - M3 kernel embedded processor STM32 own SDIO hardware interface to drive the SD card, and combined with the file system FATFS R0.07 C to complete a based on embedded ARM of the SD car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work, reality to SD card to a TXT file, and read SD card file goals and through the serial port print to PC display.Key words:embedded;ARM;STM32; SD Card; File system目录1 前言 (1)1.1ARM应用背景 (1)1.2研究内容 (2)1.3研究成果 (3)2 STM32处理器概述 (3)2.1STM32简介 (3)2.1.1 STM32F103VET6的参数 (4)2.2内部资源 (6)2.3C ORTEX-M3内核简介 (6)2.4STM32SDIO简介 (7)2.4.1 SDIO简介 (7)2.4.2 SDIO功能特性 (8)3 SDIO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8)3.1原理 (9)3.2SDIO适配器 (10)3.3SDIO卡识别过程 (11)3.4SDIO写数据块 (12)3.5SDIO读数据块 (13)4 FATFS文件系统 (13)4.1F A T FS文件系统简介 (13)4.2F A T FS文件系统移植 (14)4.2.1移植前工作 (14)4.2.2开始移植 (14)5 测试及结果 (15)5.1JTAG仿真器介绍 (16)5.2现象及结果 (16)6 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1 前言1.1 ARM应用背景如今,学习一种处理器的就有许多ARM内核的处理器可供使用,现在社会已步入嵌入式学习阶段。
NGOD2.0总体架构介绍(中文版)
![NGOD2.0总体架构介绍(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b5cb3b3169a4517723a3fe.png)
目录1概述 (3)1.1总体架构 (3)1.1.1基本架构描述 (3)1.1.2接口 (5)1.1.3配置结构 (6)1.2组件分类 (7)1.2.1资产发布系统(ADS) (7)1.2.2资产管理系统(AMS) (7)1.2.3实时源(RTS)和实时管理器(RTM) (7)1.2.4计费系统 (8)1.2.5授权服务器(ES) (8)1.2.6导航服务器(NS) (8)1.2.7购买服务器 (9)1.2.8点播客户端 (9)1.2.9媒资传播管理器 (9)1.2.10点播资源管理器 (10)1.2.11推流服务器 (10)1.2.12会话管理器(SM) (10)1.2.13 CA系统 (11)1.2.14加密资源管理器 (11)1.2.15加扰器 (11)1.2.16网络资源管理器 (12)1.2.17传输网络 (12)1.2.18边缘资源管理器 (12)1.2.19边缘设备 (12)1.2.20网络管理系统 (13)1.2.21数据仓库 (13)1.2.22日志服务器 (13)2接口描述 (13)2.1资产接口 (13)2.1.1资产分发接口(A1) (13)2.1.2资产获取接口(A2) (14)2.1.3资产传播接口(A3) (14)2.1.4实时元数据接口(A4) (14)2.1.5实时管理接口(A5) (14)2.1.6资产发布接口(A6) (14)2.1.7客户端导航接口(A7) (14)2.2会话接口 (14)2.2.1客户端会话接口(S1) (15)2.2.2会话授权接口(S2) (15)2.2.3会话和点播资源接口(S3) (15)2.2.4会话和加密资源接口(S4) (15)2.2.5会话和网络资源接口(S5) (15)2.2.6会话和边缘资源接口(S6) (16)2.3资源接口 (16)2.3.1资产定位接口(R1) (16)2.3.2推流服务器资源接口(R2) (16)2.3.3 CAS接口(R3) (16)2.3.4加密资源接口(R4) (16)2.3.5网络资源接口(R5) (16)2.3.6边缘资源接口(R6) (17)2.4授权接口 (17)2.4.1授权验证接口(E1) (17)2.4.2客户端购买接口(E2) (17)2.5流控制接口 (17)2.6客户端自动监测接口(D1) (17)2.7视频传输接口 (18)2.7.1源传输接口(V1) (18)2.7.2加密传输接口(V2) (18)2.7.3网络传输接口(V3) (18)2.7.4 客户端传输接口(V4) (18)2.8网络管理接口 (18)2.9数据仓库接口 (18)2.10事件日志接口 (19)2.11服务监测接口 (19)1概述1.1总体架构为了讨论,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包含了所有关键组件和接口的基本架构。
SD卡物理层规范简化版
![SD卡物理层规范简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c638cd2cc58bd63186bdb2.png)
SD存储卡规范第一部分:物理层规范V1.01的简化版本1.概述 (2)2.系统特性 (2)3.SD存储卡的系统概念 (3)3.1 总线拓扑结构 (4)3.2 总线协议 (6)3.3 SD存储卡的引脚与寄存器 (10)3.4 与多媒体卡兼容 (11)4.SD存储卡的功能介绍 (14)5.卡的寄存器 (14)6.SD存储卡的硬件接口 (14)7.SPI模式 (14)8.SD存储卡的机械规范 (14)8.1 卡的外壳 (14)8.2 机械外形参数 (16)8.3 系统:卡和连接器 (19)8.4 薄(1.44mm)SD存储卡 (19)9.附录 (21)10.缩写和术语 (21)1.概述SD存储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特别为符合新出现的音频和视频消费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容量、性能和环境等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存储卡。
SD 存储卡包含符合SDMI标准安全性的版权保护机制,速度更快而且存储容量更大。
SD存储卡的安全系统使用双方认证和“新的密码算法”技术,防止卡的内容被非法使用。
它还提供了一种无安全性的访问方法访问用户自己的内容。
SD 存储卡的物理外形、引脚分配和数据传输协议都向前兼容多媒体卡(MultiMediaCard),但也增加了一些内容。
SD存储卡的通信基于一个高级的9引脚接口(时钟、命令、4条数据线和3条电源线),可以在最高25MHz频率和低电压范围内工作。
通信协议也是本规范的一部分。
SD存储卡的主机接口也支持常规的多媒体卡操作。
也就是说向前兼容多媒体卡。
实际上,SD存储卡和多媒体卡的主要区别在初始化过程。
SD存储卡规范共有几个文档,其文档结构图如图1所示。
SD存储卡安全规范音频规范文件系统规范SD存储卡物理层规范(本文档)其他应用文档图1 SD存储卡文档结构•SD存储卡音频规范这个规范以及其他规范介绍了某些应用(这里是音频应用)的规范以及实现要求。
•SD存储卡文件系统规范介绍了保存在SD存储卡中的数据的文件格式结构规范(包括有保护和无保护方面)。
SDP实现等保2.0合规技术指南 白皮书
![SDP实现等保2.0合规技术指南 白皮书](https://img.taocdn.com/s3/m/a1fe0dfced630b1c59eeb5e3.png)
软件定义边界SDP实现等保2.0合规技术指南白皮书2020年4月编者信息由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CSA GCR)组织SDP工作组专家对《SDP实现等保2.0合规技术指南》进行编写。
参与本文档编写的专家(排名不分先后):●总编辑:陈本峰(云深互联)●安全通用要求章节:组长:卢艺(深信服)组员:刘鹏(深信服)、鹿淑煜(三未信安)、潘盛合(顺丰)、刘洪森●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章节:组长:薛永刚(华为)组员:秦益飞(易安联)、于继万(华为)、魏琳琳(国云科技)、杨洋●移动互联安全扩展要求章节:组长:何国锋组员:张全伟(吉大正元)、张泽洲(奇安信)、孙刚、赵锐●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章节:组长:余晓光(华为)组员:张大海(三未信安)、高轶峰、马红杰、王安宇(OPPO)、杨喜龙●工控系统安全扩展要求章节:组长:汪云林(天融信)组员:靳明星(易安联)、袁初成(缔安科技)、姚凯、于新宇(安几网安)●CSA GCR研究助理:朱晓璐、高健凯、廖飞感谢以下单位对本文档的支持和贡献(按拼音排序):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缔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竹云科技有限公司、云深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序言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由公安部牵头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标准于2019年12月1日实施,等保2.0将等保1.0的被动式传统防御思路转变为主动式防御,覆盖工业控制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为落实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云安全联盟提出的SDP软件定义边界是实施零信任安全架构的解决方案,SDP将基于传统静态边界的被动防御转化为基于动态边界的主动防御,与等保2.0的防御思路非常吻合,成为满足等保2.0合规要求的优选解决方案。
SD协议
![SD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c854008fcc22bcd126ff0cbb.png)
一、SD规范介绍二、物理层规范三、SD Memory Card四、SDIO Card五、驱动编写一、SD2.0规范介绍1、版本SD spec1.0 低速度、低容量25M 2GSD spec1.1 高速度、低容量50M 2GSD spec2.0 高速度、高容量50M 32G2、SD规范包括(1) 物理层规范(2) 文件系统规范(3) SD卡安全规范(4) SD卡音频应用规范+其他相关应用规范(5) SD MC扩展规范移动设备(6) SDIO卡规范现在针对SD Memory 和SDIO两种类型的设备,所以下面内容只涉及子协议(1)、(6)。
3、符合SD2.0规范的设备SD卡MiniSD、MicroSD 1.0/1.1SDIO卡wifi 、GPSSDHC 2.0 最少支持class2SDXCCombo Card传输速度类型分为class0 旧的卡,class2 大于2MB/Sclass4 大于4MB/Sclass6 大于6MB/S二、物理层规范引脚SD模式SPI模式名称类型描述名称类型描述1 CD/DAT3 I/O/PP Card Direct/数据线[Bit3] CS I 片选(negtrue)2 CMD PP 命令/响应DI I 数据输入3 VSS S 电源地VSS S 电源地4 VDD S 电源正VDD S 电源正5 CLK I 时钟SCLK I 时钟6 VSS2 S 电源地VSS2 S 电源地7 DAT0 I/I/PP 数据线[Bit0] DO O/PP 数据输出8 DAT1 I/O/PP 数据线[Bit1] RSV9 DAT2 I/O/PP 数据线[Bit2] RSV2、总线传输模式SPI 串行传输、低速度SD 最多支持四线传输兼容MMC3 SD总线3.1 总线分为host device(1) comand 命令host to device 都是48位A、广播命令B、点对点命令(2) response 响应device to host根据内容不同分为R1、R3、R4、R7(48位)和R2(136位)初始化阶段,host给SD卡分配地址数据传输是有单块传输命令和多块传输命令,然后通过发送一个终止命令停止传输单块还是多块传输,通过host去配置命令先传msb 在lsb3.2 格式(1) 命令格式(2) 响应格式(3) 数据格式有两种(1) usual data bus 字节为单位发送(2) wide data bus 以块单位发送usual data :先发送高位,在发送低位一字节一字节发送wide data bus :整个数据块发送三、SD Memory Card1、初始化,发送命令读写卡中的寄存器发送命令完成读写、擦除等操作名称带宽描述CID 128 卡的ID号。
USB2.0协议入门中文版
![USB2.0协议入门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67bd233169a4517723a344.png)
USB 2.0规范USB 体系简介USB 是一种支持热插拔的高速串行传输总线,它使用差分信号来传输数据,最高速度可达 480Mb/S。
USB 支持“总线供电”和“自供电”两种供电模式。
在总线供电模式下,设备最多可以获得 500mA 的电流。
USB2.0 被设计成为向下兼容的模式,当有全速(USB 1.1)或者低速(USB 1.0)设备连接到高速(USB 2.0)主机时,主机可以通过分离传输来支持它们。
一条 USB 总线上,可达到的最高传输速度等级由该总线上最慢的“设备”决定,该设备包括主机、HUB 以及U SB 功能设备。
USB 体系包括“主机”、“设备”以及“物理连接”三个部分。
其中主机是一个提供USB 接口及接口管理能力的硬件、软件及固件的复合体,可以是 PC,也可以是 OTG 设备,一个 USB 系统中仅有一个 USB 主机;设备包括 USB 功能设备和 USB HUB,最多支持127 个设备;物理连接即指的是USB的传输线。
在USB 2.0系统中,要求使用屏蔽的双绞线。
一个 USB HOST 最多可以同时支持 128 个地址,地址 0 作为默认地址,只在设备枚举期间临时使用,而不能被分配给任何一个设备,因此一个 USB HOST 最多可以同时支持 127 个地址,如果一个设备只占用一个地址,那么可最多支持 127 个 USB 设备。
在实际的 USB 体系中,如果要连接 127 个USB 设备,必须要使用 USB HUB,而 USB HUB 也是需要占用地址的,所以实际可支持的 USB 功能设备的数量将小于 127。
USB 体系采用分层的星型拓扑来连接所有 USB 设备,如右图所示:以 HOST-ROOT HUB为起点,最多支持7层(Tier),也就是说任何一个USB 系统中最多可以允许 5 个 USBHUB 级联。
一个复合设备(CompoundDevice)将同时占据两层或更多的层。
ROOT HUB是一个特殊的USBHUB,它集成在主机控制器里,不占用地址。
SD4.0协议标准完整版
![SD4.0协议标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d5aebc84254b35effd344c.png)
SD 4.0 协议标准完整版历史版本注:本文是在网络流传的“沙贝@中科创达”SD2.0协议标准完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SD4.0内容。
文中正文标注红色表示是SD4.0新增内容;标题标注红色表示为该标题以下的内容都是SD4.0新增加的。
关于UHS-II内容,有另外的翻译版本。
风语者 2016于西安1、总体描述Sd 存储卡,是为了满足安全、容量、性能、和环境需求的新型音视频电子存储卡。
Sd 卡包含一个内容保护机制,符合SDMI 标准,并且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容量。
Sd 卡的安全系统采用双向认证和“新密码算法”来防止卡的内容被非法使用。
也可以对用户自己的数据进行非安全访问。
SD 卡也支持基于常用标准的第二安全系统,比如ISO-7816,这样就可以用于将SD 卡连接到共用网络和其他系统,来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和数字签名的应用。
除了SD 卡外,还有SDIO 卡。
SDIO 卡规范在一个单独的规范中定义,命名为“SDIO卡规范”(可以从SD 协会得到)。
SDIO 规范定义了一个SD 卡可能包含不同的IO 单元同SD host 之间的接口。
SDIO 卡可以包含存储功能,以及IO 功能。
SDIO 卡的存储部分应该完全兼容SD 卡规范。
SDIO 卡基于并兼容SD 卡。
这种兼容包括机械、电气、电源、信号和软件。
Sdio 卡的意图是为移动电子设备在低功耗情况下提供高速数据读写。
一个主要目标是一个IO 卡插到非SDIO 主机中,不会引起物理损坏或者设备和软件的中断。
这种情况下IO 卡应该被简单的忽略掉。
一旦插入一个SDIO 主控,卡的检测将以常规的方法描述,即带有SDIO 规范扩展的SD 卡规范SD 卡通信是基于9-pin 接口(时钟,命令,数据x4,电源x3),设计在最大50M 频率以及低电下工作。
通信协议是本规范的一部分。
SD 规范分为几个文件:图1.1 SD规范文件●音频规范这个规范,以及其他应用规范,描述了一个特殊应用的规范(本文档是音频应用),以及实施需求●文件系统规范这个规范描述了存储在sd卡上的数据的文件格式化结构的规范(保护和非保护区域)●安全规范这个规范描述了内容保护机制和支持的特殊应用命令●物理层规范(本文档)这个规范描述了sd 卡使用的物理接口和命令协议。
等级保护2.0标准解读
![等级保护2.0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4eee2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2.png)
等级保护2.0标准解读等级保护2.0标准解读1. 引言等级保护2.0标准是由国家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制定的,旨在规范和指导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工作。
本文将对等级保护2.0标准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
2. 等级保护2.0简介等级保护2.0是对原等级保护1.0标准的升级和完善。
它采用了更加严格和全面的评估体系,同时注重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
等级保护2.0标准主要包括等级划分、安全需求、评估方法、安全控制和评估规范等内容。
3. 等级划分等级划分是等级保护2.0标准中的核心概念。
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依次为一级(最高)、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最低)。
等级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不同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和评估依据。
4.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等级保护2.0标准对各个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和技术控制的详细规定。
安全需求包括基本需求和增强需求两部分。
基本需求是每个等级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的最低安全要求,而增强需求是在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特定等级信息系统提出的额外要求。
5. 评估方法等级保护2.0标准规定了针对不同等级信息系统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目标评估和技术评估两个层面。
目标评估是通过对信息系统的目标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满足相应等级的安全需求。
技术评估则是通过对技术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验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6. 安全控制安全控制是等级保护2.0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标准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控制措施,用于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访问控制、加密保护、安全运维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7. 评估规范评估规范是对等级保护2.0标准进行实施评估的指导文件。
它提供了评估流程、评估要求、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等详细内容,帮助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开展评估工作。
评估规范的制定旨在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8. 总结等级保护2.0标准作为我国信息系统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对于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SD20标准研究杨光敏-23页精选文档
![SD20标准研究杨光敏-23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6925f36a45177232e60a21c.png)
9
21.09.2019
cpit
CSD version 2.00
10
21.09.2019
cpit
最大容量计算
Memory capacity=(C_SIZE+1)*512kbyte =222-6*219=235=32GB
11
21.09.2019
cpit
寻址方式汇总
• 寻址方式 • 普通容量的卡,以字节为单位; • 高容量的卡,以块为单位,一块大小为
cpit
时钟控制
1、总线频率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最大不超过数据传输频率,卡认证阶 段的频率要求必须满足)
2、ACMD41是一个例外,主机发送完ACMD41以后,接下来要进行下面其 中之一的步骤,直到卡准备好:
• 发送连续的时钟频率,范围在100K~400KHZ之间。 • 如果主机要停止时钟,必须在50ms的间隔内轮询ACMD41命令中的忙状
512byte
12
21.09.2019
cpit
新增加的命令CMD8
• 增加新的命令CMD8(SEND_IF_COND),用来验证SD卡的工作条件。卡通 过分析CMD8命令参数来验证,主机通过分析CMD8的响应来验证.
• 对于高容量SD卡,在发送ACMD41之前必须先发送CMD8。卡收到CMD8以后, 就知道主机支持物理层协议2.00版,并且启动卡的新功能。
小结
对于我们制定标准可借鉴的地方有:
(1) TypeA型只有一块高容量存储介质区;TypeB型有一块高容量存 储介质区和普通容量存储介质区,可以通过开关进行选择;
(2)定义卡支持的速度等级,不同速度等级的卡支持不同的功能需 求;
(3)命令CMD6预留了将卡功能进行扩展的参数。 (4)命令CMD8用来判定卡的版本号 (5)高容量存储卡以块为单位进行寻址 (6)对协议不同版本的兼容方法
STM32学习笔记之SD卡V2.0协议初始化
![STM32学习笔记之SD卡V2.0协议初始化](https://img.taocdn.com/s3/m/edce21db76a20029bd642d5d.png)
STM32学习笔记----SD卡V2.0协议初始化现在使用的4G的SD卡,小于或等于2G的卡是属于标准SD卡,而大于2G的卡小于32G的卡是大容量SD卡,也就是SDHC卡。
对于SDHC卡的初始化和操作要使用V2.0协议。
看了几天的SD卡v2.0协议,现在总结一下啊。
首先是一个流程图,这个图在官方资料上有:第一步操作:复位SD卡上电后先发送(>74个时钟),因为SD卡有个供电电压上升过程需要大约64个时钟,之后的10个时钟是用来与SD卡同步(参考《例说STM32》)。
参考代码:for(count=0;count<15;count++)SPI_WriteReadByte(0xff);//产生74个以上的脉冲SD卡默认是SD模式,现在用STM32去操作,切换为SPI模式后更好操作。
所以在片选为低时发送CMD0,此时卡进入IDLE状态,因为CMD0回应的命令是R1,根据上面R1的回应格式可以看出我们自需要检查最低位就知道是否处于IDLE 状态。
参考代码:do{tmp=SD_WriteCommand(CMD0,0,0X95);//发送SDcount++;}while((tmp!=0x01)&&(count<DISPLAY_COUNT));第二步操作发送CMD8来分辨卡的类型,是V2.0卡还是V1.0卡或MMC卡,还可以检测CMD8响应返回的数据判断是否支持给定的工作电压范围。
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
1.如果SD卡支持当前的电压就会返回R7,并包含CMD8的参数部分,其中包括:Check voltage和check pattern。
2.如果SD卡不支持当前的工作电压则不会返回任何响应信息,继续处在IDLE 状态。
如果是V1.0x的SD卡也不会有响应。
3.在PLV2.0(physical layer version2.0)下,在首次执行ACMD41之前,必须执行CMD8指令,用以初始化SDHC卡,SDHC卡根据是否接收到CMD8指令来鉴别控制器是否支持PLV2.0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沙贝@中科创达 2014.11】
1、总体描述
Sd 存储卡,是为了满足安全、容量、性能、和环境需求的新型音视频电子存储卡。 Sd 卡包含一个内容保护机制,符合 SDMI 标准,并且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容量。 Sd 卡的安全系统采用双向认证和“新密码算法”来防止卡的内容被非法使用。也可以 对用户自己的数据进行非安全访问。 SD 卡也支持基于常用标准的第二安全系统, 比如 ISO-7816, 这样就可以用于将 SD 卡连 接到共用网络和其他系统,来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和数字签名的应用。 除了 SD 卡外,还有 SDIO 卡。SDIO 卡规范在一个单独的规范中定义,命名为“SDIO 卡 规范” ( 可以从 SD 协会得到) 。SDIO 规范定义了一个 SD 卡可能包含不同的 IO 单元同 SD host 之间的接口。SDIO 卡可以包含存储功能,以及 IO 功能。SDIO 卡的存储部分应该完全兼容 SD 卡规范。SDIO 卡基于并兼容 SD 卡。这种兼容包括机械、电气、电源、信号和软件。Sdio 卡的意图是为移动电子设备在低功耗情况下提供高速数据读写。一个主要目标是一个 IO 卡 插到非 SDIO 主机中,不会引起物理损坏或者设备和软件的中断。 这种情况下 IO 卡应该被简 单的忽略掉。一旦插入一个 SDIO 主控,卡的检测将以常规的方法描述,即带有 SDIO 规范扩 展的 SD 卡规范 SD 卡通信是基于 9-pin 接口(时钟,命令,数据 x4,电源 x3),设计在最大 50M 频率以 及低电下工作。通信协议是本规范的一部分。SD 规范分为几个文件: SD 规范安全规格 SD specifications Security Spec 音频规范(Audio) 文件系统规范 Sd 规范物理层规范 Mc-EX 接口规范 SDIO 卡规范 其他应用文档
2、系统特征
● 针对便携式和固定式应用 ● 存储容量: 标准容量 SD 卡:最高达到 2GB 高容量 SD 卡:大于 2GB(本版本规格最高 32GB) ● 电压范围: 高电压 SD 卡-工作电压范围:2.7 -3.6V 双电压 SD 卡-工作电压范围:低电范围(T.B.D) 和 2.7-3.6V ● 专为只读和读/写卡 ● 默认模式:可变时钟频率 0-50MHz,最高 25MB/s 的接口速度(使用 4 条并行数据线) ● 切换功能命令支持高速,电子商务和未来的功能 ● 存储区域错误改正 ● 读取操作过程卡被移除,不会损坏内容 ● 内容保护机制-符合 SDMI 标准的最高安全标准 ● 卡密码保护(CMD42-LOCK_UNLOCK) ● 机械开关的写保护功能 ● 内置写保护功能(临时和永久) ● 卡检测(插入/拔出) ● 应用特殊命令 ● 轻松擦写机制 ● 通信信道的协议属性 SD 卡通信信道 6 线通信信道(时钟,命令,数据 x4) 错误保护数据传输 单块或多块的定向数据传输 ● SD 卡形状 标准尺寸的 SD 卡:见本规格的第 6、8 章 Mini SD 卡:见“miniSD Memory Card Specification” Micro SD 卡:见“microSD Memory Card Specification” ● SD 卡标准尺寸 2.1mm 和 1.4mm 本规范的所有特征都是基于标准尺寸的 SD 卡
表格 3-3 SD 卡系统(SPI 模式)总线拓扑 卡片的识别和寻址方法由一个硬件片选信号代替。没有广播命令。每一个命令,都会有 一个从卡通过拉低片选信号来被选择(表格 3-3)。 在 SPI 活动(命令,响应,数据)期间片选信号应该是连续被拉低的。唯一的例外是在卡 编程期间,此时主机能在不影响编程过程的情况下断定 CS 信号。 SPI 接口使用 SD 总线的 9 线里面的 7 根(DAT1 和 DAT2 不用,DAT3 作为 CS 信号)
3.5.1 SD 总线
图 3-2 SD 卡总线拓扑 SD 总线包含下面的信号: CLK: 时钟信号 CMD: 双向命令/响应信号 DAT0-DAT3: 双向数据信号 Vdd,Vss1,Vss2: 电源和地信号 SD 卡总线有一个主(应用),多个从(卡),同步的星型拓扑结构(图 3-2)。时钟,电源和 地信号是所有卡都有的。命令(CMD)和数据(DAT0-3)信号是根据每张卡的,提供连续地点对 点连接到所有卡。 在初始化时, 处理命令会单独发送到每个卡, 允许应用程序检测卡以及分配逻辑地址给 物理卡槽。数据总是单独发送(接收)到(从)每张卡。但是,为了简化卡的堆栈操作,在初始 化过程结束后,所有的命令都是同时发送到所有卡。地址信息包含在命令包中。 SD 总线允许数据线的动态配置。上电后,SD 卡默认只使用 DAT0 来传输数据。初始化之 后, 主机可以改变总线宽度(使用的数据线数目)。 这个功能允许硬件成本和系统性能之间的 简单交换。
卡片寻址通过使用会话地址来实现,会话地址会在初始化阶段分配给卡。命令,响应和 数据块的结构在第 4 章中描述。SD 总线上的基本交互是命令/响应交互(表格 3-4)。这种总 线交互直接在命令或者响应的结构里面传输他们的信息。此外,一些操作还有数据内容。 SD 卡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在块(block)中完成。数据块以 CRC 位来保证成功。目前有单块 或多块操作。注意:多块操作模式在快速写操作时更好一点。多块传输以命令线上的结束命 令为结束标志。主机端可以配置单线还是多线传输。
3、SD 卡系统概念
SD 卡提供给应用设计者一个低成本的存储设备(支持高安全级别的内容保护的可插拔 卡) ,以及一个简洁,易实现的接口。
SD 卡可以分为几个等级(class),他们提供的功能不同(功过 D 卡系统命令的子集提供) 一个 SD 卡系统包含 SD 卡,总线,以及主机/应用。不过主机及应用的说明不在本文档 中。接下来的各节提供了卡的概述,总线拓扑,SD 卡系统的通信协议。内容保护系统描述 在文档“SD Memory Card Security Specification”中。
3.4 速度等级
我们定义了 4 个速度等级,来表示卡的最小速率:(实际上目前最高 Class10) ● Class 0 – 这种卡不定义具体性能,代表了这个规范出来之前的所有卡 ● Class 2 – 最小 2MB/s 的性能 ● Class 4 – 最小 4MB/s 的性能 ● Class 6 – 最小 6MB/s 的性能 ● Class 8 – 最小 8MB/s 的性能 ● Class 10 – 最小 10MB/s 的性能
● 音频规范 这个规范,以及其他应用规范,描述了一个特殊应用的规范(本文档是音频应用),以及 实施需求 ● 文件系统规范 这个规范描述了存储在 sd 卡上的数据的文件格式化结构的规范(保护和非保护区域) ● 安全规范 这个规范描述了内容保护机制和支持的特殊应用命令 ● 物理层规范(本文档) 这个规范描述了 sd 卡使用的物理接口和命令协议。这个文档的目的是定义 sd 卡以及它 的环境和处理。这篇文档被分为了几个部分: 第 3 章是关于系统概念的概述 第 4 章描述了常见 SD 卡特点。这种描述定义了卡的整体性能,我们建议看产品文档 第 5 章描述了 sd 卡寄存器 第 6 章定义了 sd 卡的硬件接口的电气参数 第 8 章描述了 sd 卡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以及卡槽或者盒子的最小建议。
注意:当 DAT1-DAT3 没有使用的时候,相关的主机 DAT 先应该被设置为输入模式。SDIO 卡 DAT1 和 DAT2 用于信令。
3.5.2 SPI 总线
SD 卡的 SPI 兼容通信模式是用来同 SPI 信道通信,主要是用在市场是哪个的各种微处 理器。模式选择是在上电后的第一次 reset 命令期间,并且只要不断电就不能改变。SPI 标 准只是定义了物理连接,没有完成数据传输协议。SD 卡的 SPI 实现使用了 SD 模式相同的命 令。从应用的角度来说,SPI 模式的优点是使用现成主机的能力,从而减小设计压力。相对 于使能宽总线选项的 SD 卡来说,缺点是性能的损失。SD 卡 SPI 接口同市场上现有的 SPI 主 机兼容。同其他 SPI 设备一样,SD 卡的 SPI 信道有以下 4 个信号: CS: 主机到卡的片选(chip select)信号 CLK: 主机到卡的时钟信号 DataIn: 主机到卡的数据信号 DataOut: 卡到主机的数据信号 另一个 SPI 的通用特点是字节传输,这也是卡的实现。所有的数据都是字节(8 bit)的 整数倍,并且直接总是对齐 CS 信号。
3.3 卡容量
以容量来说,有两种 SD 卡: ● 标准容量 SD 卡,支持最大 2GB 的容量。所有的物理规格文档都会定义这种 ● 高容量 SD 卡,支持超过 2GB 的容量。本文档解释的规格最大为 32GB 容量。只有 Host 支持 2.0 协议才能够识别这种高容量 SD 卡。 注释: 1 “Part 1 物理层规格 V2.0”以及 “Part2 文件系统规格 V2.0”允许标准容量 SD 卡最 大 2GB,高容量 SD 卡最大 32GB。大于 32GB 的容量将在未来的版本中说明。 2 Host 如果可以读写 2GB 到 32GB 的 SD 卡,那么它应该也可以读取 2GB 或更小的卡。如 果 Host 只支持标准容量 SD 卡,则不能识别超过 2GB 的卡。即向下兼容。 ● 高容量的 SD 卡有两种类型。类型 A(单状态卡)有一个单独的高容量存储区域。细节参考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 version2 2.00” 。类型 B(多状态卡)有一个高容量存 储区和标准容量存储区。在 B 类卡中,每次只能有一个存储区域能够使用。可以通过电 气开关来切换哪个区域被使用。 详细信息见未来的文档。 主机端不一定要区别两种类型。
3.1 读写属性
以读写属性来说,有两种 SD 卡: ● 读写卡(闪存,一次可编程-OTP,多次可编程-MTP) 这些卡一般是空白媒体卡卖出,用于存储含量数据,终端用户视频,音频或者数字图像 ● 只读卡(ROM) 这些卡是用固定内容制作的卡。他们通常用软件,音频视频的分发媒体。
3.2 支持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