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5.1《论语》十二章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
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D.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3.《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多闻。
益矣。
”A.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三子出,曾皙后君子之德风觚不觚,觚哉!觚哉B.友直,友谅举善而教不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由也兼人,故退之杀鸡为黍而食之D.尧舜其犹病诸敝之而无憾而耻恶衣恶食者5.《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
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
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
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
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
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
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有删改)(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七上《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字音字形(1)不愠.( ) (2)不思则wǎng( )(3)不学则殆.( ) (4)不逾矩.( ) (4)一dān食( ) (5)笃.( )志(6)反省.( ) 节省.( )2.《论语》一书是记录__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_____篇,是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3.读下列句子,选择归类。
(填序号)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为人谋而不忠乎( )(5)学而时习之(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吾日三省吾身(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小帆觉得自己将知识都背熟了,但成绩还是不理想,请你结合下面材料为他提供一些学习建议。
【材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用原文填空。
(1)学习是很愉快的事,正如《论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学习。
(2)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学而》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常常以此自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获取新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常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启发同学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别人和颜回,告诉我们修身要经受得住困苦、贫穷的考验。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5课《论语》十二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而①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2)其①请问其目______________②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①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4)者①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①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譬如平地____________(3)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____________(4)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5)止,吾止也________5.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第12 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一瓢饮()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B. 不亦说.乎/公大笑乐.C. 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D. 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陈太丘与友期行.5. 翻译下列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 6 9 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12《论语》十二章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下列选项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朋/自远方来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3.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的句子是“,”。
(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4)《<论语>十二章》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4.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共二十篇,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懂得学习的人境界最高。
C.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D.“三十而立,四十而知天命,五十而不惑”中的“而立”“知天命”“不惑”常用来代指年龄。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一、填空题仲尼,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5)思而不学则殆.( )(6)逝者如斯.夫( )(7)曲肱.而枕之( )(8)博学而笃.志( )二、选择题是()A.当说起“学”和“思”的关系时,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在向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时,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当说起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时,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当说到交友要讲诚信时,他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下列句子均出自《论语》,其中没有..涉及到学习方法的一句是()A.温故而知新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下列加点字词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传.不习乎(传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B.不逾矩.(规矩)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D.思而不学则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不堪.其忧(能忍受)6.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一、基础训练1.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堪其忧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A.其不善者而改之B.吾日三省吾身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B.传不习乎(传授)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D.回也不改其乐(乐趣)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择其善者而从之()(5)人不知而不愠()(6)饭疏食,饮水()二、默写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测试时间:20分钟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ɡ)笃.志(dǔ)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ɡ)惑.(huò)D.三省.(xĭnɡ)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学而不思则罔.()(4)人不堪.其忧()(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于.我如浮云()(7)三军可夺.帅也()(8)博学而笃.志()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B.择其善者而.从之(连词,表顺承)C.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并列)D.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4.浩浩同学采用“整理归纳法”复习文言知识。
下表中归纳有误的一项是()选项类别例句呈现A通假字①不:尊君在不。
②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古今异义①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饭:饭疏食,饮水。
③可以:可以为师矣。
C敬辞①尊君:尊君在不。
②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子:子曰。
D词类活用①饭:饭疏食,饮水。
②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传:传不习乎。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注重回顾,要从旧知识中“知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谈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并引用了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的一段话,他说:“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列选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B.温故而知新(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D.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4.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7.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吾日三省吾身C.温故而知新D.匹夫不可夺志也9.就你对孔子的认识,你认为他的星座应该是()A.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狮子座B.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双鱼座C.公正无私,博爱仁慈的天秤座D.处处桃花,风流文雅的射手座10.学《论语》,用《论语》,下列选项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有一个外地同学转到我们班,我们可以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欢迎之情。
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字形及加点字读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2020,岁在庚子,一场新冠.guàn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从荆楚大地曼延波及全国。
党中央统筹安排,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疫情防控的狙.zǔ击战。
B.抱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度难关。
中国精神,在抗疫中粹炼,在磨砺中升华。
C.一个孤单的老人,面对险恶的大海,力量对比是悬殊的,结.jié果似乎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小说却通过接踵而至的搏斗,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论语》聚焦立身处.chù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繁,精辟隽.juàn 永;《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絜领,言简意赅。
二、情景默写三、混合默写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师者,。
(韩愈《师说》)四、文言文阅读A.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B.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C.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D.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张弛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
B.宫墙,指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
C.仞,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文中用“数仞墙”比喻学问高深。
D.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是不是流传下来,要看人的力量。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不亦说.乎(______)三省.吾身(______)传.不习乎(______)不逾.矩(______)一箪.食(______)好.之者(______)曲肱.而枕之(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逝者如斯夫.(______)【答案】(1). yùn(2). wǎng(3). dài(4). yuè(5). xǐng(6). chuán(7). yú(8). dān(9). hào(10). gōng(11). dǔ(12). fú【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省”是多音字,shěng,xǐng,“三省”读“xǐng”,“说”是通假字,通“悦”,要读通字的拼音“yuè”。
“愠”不要读成“wēn”。
“笃”不要读成“mǎ”。
“夫”不要读成“fū”。
“好”是多音字hǎo,hào,“好之者”拼音是“hào”。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思而不学则殆.(5)吾日三省.吾身(6)学而不思则罔.(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博学而笃.志【答案】(1)按时。
同“悦”,愉快。
(2)从。
(3)生气,恼怒。
(4)疑惑。
(5)自我检查、反省。
(6)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越过。
(8)喜爱,爱好。
(9)坚定。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甲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语 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篇《论语》十二章(满分分值:41分)基础巩固训练1.标注字音(4分)(1)人不知而不愠. ( )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 (4)学而不思则罔.( )2.课内实词释义(8分)(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为人谋而不忠.乎(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5)人不堪.其忧(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匹夫不可夺.志也(8)仁.在其中矣3.句子翻译(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4.课内探究(4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人?孔子更欣赏哪种人,为什么?中考提分特训1.读下面句子,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4分)(1)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索热情,我们可以从先贤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孔子说“ , ”,告诉我们做学问应有好学和乐学的精神。
(2)《〈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有所选择的句子是: , 。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修养的重要方法。
通过广泛地学习,① 自己的志向,② 地提出问题,联系现实思考自我,才能循序渐进有所获得。
(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 (2分)3.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循循善诱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的品格。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① ,体现的是曾子内察自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的品格。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意思是② ,③ ,体现的是颜回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
(3分)4.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孔子对远道而来朋友的欢迎。
请摘抄下面古诗中展现王勃对友人真情厚谊的诗句,并将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批注在相应位置。
(3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子”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子。
B. 不同年龄的人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如四十岁称为“不惑”。
C. 《论语》,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和孟子合称为“孔孟”。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 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 “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D. 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知新、任重道远、舍生取义等。
4.下列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
B.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
C. 邰丽华虽然是残疾人,但我们不可刮目相看,因为她领舞的《千手观音》舞蹈的确不错。
D. 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央视主持人朱军、著名作家莫言来到四川读书节,大家感到与名人一起阅读不亦乐乎。
B. 老师告诫我们,作业做错不可怕,只要准备一本错题集,经常温故知新就可避免犯错。
C. 三人行,必有我师,失去进入决赛机会的山东男篮向广厦、江苏队好好学习才能进步。
D. 点赞道德模范,自觉接受心灵洗礼,择善而从之,我们的人生之路一定能够走远走好。
6.下面各项中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7.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人不知而不愠B.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 学而时匀之D. 曲肱而枕之8.下列各组下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大家选我当代表这位是中方企业的代表B. 买了一把锁把门锁上C. 我们要立个规矩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D.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学而时习之
7.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其不善者而改之
B. 吾日三省吾身
C. 学而不思则罔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下面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 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C.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译文: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
出处的把握及成语的记忆。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现代汉语成语的记忆 来推断哪个是成语。答案是“温故知新”和“博学笃志”,前一个成语是方法问题,后一个成语既有方法问题, 也有态度问题。 (4)提取文言文重要信息,得首先理解好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一问,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这从语境中即可判断出来。二问,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题当然是高兴的 事,更是一种乐趣。三问,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可分析孔子的语言、 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上的要求等即可获得答案。 故答案为:(1)①每天;②疑惑;(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 (这一点)做老师了;②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 就 在其中了。(3)温故知新、博学笃志;(4)“朋”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研究问 题当 然是高兴的事,更是一种乐趣。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探讨学问,把这当作乐事。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 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 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通“悦”,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
三省()罔()殆()
2.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
⑺见贤思齐焉(齐:)
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第二部分: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9.“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温故而知新()
⑸学而不思则罔()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10.《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11.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12.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1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4.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4分)
1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18.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
20、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21、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22、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论语十二章》参考答案
1.略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3.⑴说:通“悦”,愉快⑵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⑶信:真诚,诚实⑷新: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⑸罔:迷惑。
殆:有害或疑惑⑹知☆:通“智”,聪明⑺齐:相同⑻弘毅:强毅4.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⑵(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⑶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⑷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5.略6.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己等,解释略7.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8.略9.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10.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11.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1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3.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意思相近即可18.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9.任重而道远20.“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