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计测控装备研发与-东南大学

合集下载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会召开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会召开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关键技术
与装备”项目启动会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年(卷),期】2018(016)001
【摘要】2018年1月12日,由中国电科院牵头的国家2017年重点研发计划项
目“高效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关键技术与装备”启动会在京召开j国网信通部主任王继业、副主任魏晓菁及国网科技部修建、信通部、项目参与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中国电科院副总经理(副院长)王继业主持会议.
【总页数】1页(PI0004-I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4
【相关文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智能系统可信任机理与关键技术"项目启动会召开 [J],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J],
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矿山安全生产物联网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J],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人员安全保护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J],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医学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J], 施凯文(摄影/报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计测控装备研发与-东南大学

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计测控装备研发与-东南大学
中国
ZL2.2
2013-06-26
第1225801号
东南大学
梅军、郑建勇、姚磊、姚成
授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电流均衡效果的桥路型故障限流器
中国
ZL2.4
2012-10-31
第15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05号
东南大学
郑建勇、姚磊、梅军、施智祥、刘宾、王佳成
授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三相四开关型有源滤波器的滞环控制方法
中国
ZL2.6
姓名:史明明排名:6行政职务:副主任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贡献:全程参与了微电网高可靠性并网技术研究,研究了基于IIR数字滤波器和数字整形的光伏逆变器电流畸变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发电出力曲线斜率的光伏防窃电方法,提升了微电网系统的数据可靠性为创新点1做出了主要贡献。
④微电网高电能质量治理技术。从底层控制和顶层配置两个维度提升微电网中电能质量水平,保证了敏感负荷的电能品质,并设计了基于三相四开关有源电力滤波器和混合储能逆变器的双层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⑤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在微电网系统中集成了高可靠性并网技术、高精度计量技术、快速保护技术,并采用了计测控一体化终端,提升了微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系统性能水平。
项目围绕高性能智能微电网中的关键技术和计测控装备研发与应用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针对高可靠性新能源并网技术,设计了基于IIR滤波和数字整形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发电出力曲线斜率的光伏防窃电方法,采用了更加稳定的准Z源逆变器;为了提升计量精度,采用了基于最小二乘的FIR低延迟和快响应采样滤波,设计了宽量程电能表,提升了计量终端的准确性;针对故障限流问题,设计了系列故障限流装置包括基于新型超导材料的阻抗复合型超导故障限流器等,提升了微电网的故障控制能力;针对电能质量问题,设计了三相四开关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滞环控制方法,混合储能VSI平抑微电网功率波动的控制方法以及基于分解算法的微网电能质量治理方法,多维度提升电能质量治理水平;在微网中采用了计测控一体化终端,融合了电能计量、信息采集、馈线监控等功能,设计了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的整体框架,提升了微电网的智能化程度。所研发的适用于微电网的计测控一体化终端和宽量程电能表具备成本低、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高等优点,产品的各项性能参数都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展品目录》xls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展品目录》xls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展品目录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展品目录
序号 学校 项目名称 展示方式 磁感应肿瘤治疗自控温热籽技术 1 基于视频的交通事件检测系统 2 KV/MV同源双束医用IGRT加速器 3 二次锂电池用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项目 4 高效、低噪声的市政供水设备 5 清华大学 汽车制动系电控系统开发配套技术及关键设备 6 云计算服务平台与桌面虚拟化系统 7 智能家居与功能社区系统 8 新颖的无轴式超小型泵 9 液体安全检查系统 10 动力学仿真技术 11 外骨骼机器人 12 新一代风电机 13 柔性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14 稀土细旦尼龙 15 北京大学 压电微马达 16 温控电控薄膜 17 轻质点阵材料 18 无创肿瘤诊断仪 19 自动血液采集及分离仪 20 抗癌氨基酸硒氨酸 21 新型高效电化学水处理装置 重大 22 非水溶性钾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重大 23 含气量测量仪及其实验方法 24 中国地质(北 海水中甲烷浓度原位探测系统 25 京) 便携式气态烃传感器 26 智控型酸解烃与溶解烃前处理系统 27 井下闭环高精度旋转导向钻进机具 28 具有旋节相分离结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开发 29 新型水滑石类pvc热稳定剂的设计与开发 30 华北电力大学 供暖系统辅助设计软件 31 光导照明系统 32 物流配送车辆远程监控调度管理系统 33 X射线电池自动检测系统 34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级人本知识管理系统 35 节能型二次加压供水系统 36 地理信息核心平台 37 电能质量在线检测及管理系统 38 北京交通大学 磁性液体密封 39 高压输配电设备远程在线监控系统 40 轴承(轴颈)测量仪 41 IGC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42 大型直驱式风电机组并网变流器及变桨距系统 43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CBTC系统 44

智造“顶天立地”的机器人——记东南大学电气仪器控制学部主任宋爱国

智造“顶天立地”的机器人——记东南大学电气仪器控制学部主任宋爱国

封面人物Cover Characters教授,32岁晋升为教授并评为博士生导师。

从刚毕业的博士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博士生导师,在宋爱国看来虽有自己的付出,但更有恩师的指引。

受少年百科丛书《飞向星星》的影响,宋爱国从小就对太空、宇宙充满着探索的好奇心。

高考时被招生老师“志在蓝天”的宣讲所感染,宋爱国将“南京航空学院”填在了志愿表上,之后在那里完成了本科、硕士学业。

为了领略不同学校的学术氛围,他到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攻读了博士研究生,师从黄惟一教授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

宋爱国至今难以忘怀黄老师上第一节课的情形,“机器人传感技术”开课的第一天,黄老师向弟子们讲述了实验室从事机器人研究的历史,回忆起了一段悲痛的往事。

他说:“我们实验室的机器人研究事业,是实验室的创始人查礼冠老师用生命换来的!不将东南大学的机器人技术研究发展好,就对不起查老师!”那段话,一直激励着宋爱国。

宋爱国查礼冠教授是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开拓者,她1958年就率领师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仿人机器人。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她敏锐地感觉到,机器人的时代将会到来,她征求了黄惟一等人的意见后,决定以机器人传感技术作为重点,组建实验室及团队,开展机器人的感知、控制和人工智能研究。

黄惟一老师作为查老师的主要助手,开始从陀螺仪与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转为从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1983年,全国第一次机器人大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查老师作为大会的3个主要发起人之一带领黄老师及两位研究生一起去参加会议。

会议刚结束,两人走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里,一辆失控的汽车从斜坡上直冲而下,撞倒两位教师。

查老师当场身亡,黄老师重伤昏迷。

一年后,康复的黄惟一老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扛起了建设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的重任。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重点开展机器人非视觉传感器的研究。

从1986年开始实验室得到国家原“863”高技术计划项目(以下简称“863”计划)的持续支持,并成为“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机器人传感技术网点实验室的副组长单位。

物联网低功耗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东南大学

物联网低功耗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东南大学
单伟伟
东南大学
对创新点1做出奉献:
提出宽电压下动态频率和电压调整措施,可以基于实时监测预测时序错误,从而可以预先在宽电压范围内对芯片旳工作频率和电压进行实时调整,获得最大旳功耗收益。
提出宽电压下动态频率和电压调整措施,可以基于实时监测预测时序错误,从而可以预先在宽电压范围内对芯片旳工作频率和电压进行实时调整,获得最大旳功耗收益。
2023年
卷:61期:8页:564-568
陈超
陈超
4
".CMO.Switche.Loa.Harmoni.Rejectio.Mixe.fo.DT.Tune.Applications".IEE.Transaction.o.Circuit.an.System.I.Regula.Papers.Chen.Chao.Wu.Jianhui.Huang.Cheng.Shi.Longxing.
US B2
东南大学
时龙兴、单伟伟、杨军、顾昊琳、刘新宁、张阳
2
发明专利
POWER-ON-RESET (POR) CIRCUIT WITH ZERO STEADY-STATE CURRENT CONSUMPTION AND STABLE PULL-UP VOLTAGE
美国
US 8803580 B2
US B2
四、重要知识产权目录
序号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详细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1
发明专利
DYNAMIC VOLTAGE SCALING SYSTEM BASED ON ON-CHIP MONITORING AND VOLTAGE PREDICTION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一基本情况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审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创建于2001年12月,是国家教育部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首批批准成立的35 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是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确立的江苏省首个“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7 年11 月,东南大学与苏州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合作共建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重点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精英人才。

从2008年起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在软件学院(苏州)培养。

学院按照全新理念、全新机制、全新模式进行国际化办学,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投入一流的师资,建立一流的教学实验环境,全面优化培养体系,与国内外著名软件与IT企业精诚合作,努力把学院建成国内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软件与IT 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二专业方向软件学院(苏州)下设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微电子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和数字艺术系。

各系主要研究方向如下:软件工程系: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软件服务工程、计算机图形与三维动画、软件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

网络工程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网络系统软件设计。

微电子技术系: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

信息技术系: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融合通信、虚拟仪器。

数字艺术系:影视动画创意与制作。

三培养目标1、软件工程系依托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优势学科,以国内外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业领域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和平台、具有独立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承担企业软件研发需求分析师、软件构架师、项目经理等职务的软件工程师。

2017年度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结果公示

2017年度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结果公示

第 3 页,共 5 页
序号
项目名称 交通部一卡通在地铁AFC系统中的 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江苏交 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南京地铁运营有 限责任公司 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熊 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完成人 张建平,张鹏,肖震宇,焦科杰,徐建 国,张必成,郝成 石宝钱,汪万元,邹垂国,陆小军,陈 飞,谢金才,曾纪栋 田舟山,冯艳,徐丹,柴雨柱,朱春霞, 章晓骅 俞军,林森森,黄新恩,严明,张元颖 邵阳,邵华武,汪笑男,赵忞超,吴雪, 常志力,张秀艳 周正扬,孙应实,何健,唐磊,刘松,崔 湧,周竹萍 陈鑫,陈文,李良鹏,邱志兵,王睿,徐 悦玥,邵俊杰 冯继锋,沈波,武渊,张琰,张晓梅 吴伟雄,胡海聿,蒋加虎,陈普辉,王振 峰,仝国利,郭超 张玲东,陆平,张晗,张丽,刘聪,高天 晓,周奕 徐锦华,高丰,刘广,姜小龙,羊杏平, 李纲,张曼 余华武,岳峰,张云,丁毅,刘颖,叶品 勇,陈福锋 潘永初,张卫兵,江宏兵,张光东,王震 东,李丹丹,马兰 陆鑫,钱锋,张高峰,胡剑锋,孙超,徐 丹,潘玉春 王小姗,苗爱亮,唐睩,吴彩云,邱文 超,黄舒扬,高媛 饶翔,黄汇,郭铁 孟勇亮,杨启京,吴海伟,王毅,马洁, 唐元合,朱红勤 叶兵,赵志勇,王泰立,陈宇飞,华锋, 许鹍,王振宇
新一代牙科纳米材料的应用基础及 南京市口腔医院 临床循证研究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控制保护设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 备研制及应用 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第 2 页,共 5 页
序号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完成人 曾爱松,宋立晓,严继勇,邢后银,高 兵,高军,冯翠 胡基贵,林业,冯寅斌,綦芳,门永林, 曾要争,张弛 丁慧,刘虎,陈雪娟,白静,黄丹,竺慧, 陈吉 徐世琴,沈晓凤,汪福洲,毛毛,夏凡, 冯善武,李彩娟 欧阳建,陈兵,李娟,许佩佩,许景艳, 周荣富,周敏 刘卫国,陈勇,华平,胡晓,于翠玉 赵海涛,朱晓荣,赵夙,张晖,郭永安, 江凌云,蔡艳 黄家才,朱晓春,汪木兰,施昕昕,舒奇 郭宏新,刘丰,刘世平,严涛,高辉,田 朝阳,卢广贤 王倩,韩晓,朱云霞,林海燕,尹业,陈 芳 庞坚,周乃明,蒋德发,胡正海,李啸, 李莹,黄九洲 康然,谢林,邓蓉蓉,席志鹏,徐文强, 顾军,周小阳 马根山,戴启明,陈立娟,李拥军,陆文 彬,陈中璞,童嘉毅 袁琳,张正东,朱清毅,王美林,储海燕

能源特色类高校助力能源转型(一)

能源特色类高校助力能源转型(一)

能源特色类高校助力能源转型(一)作者:月华(整理)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4年第05期能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导能源,而化石能源生产、消费、转化等方面的革命与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的有效路径。

因此,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能源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河海大学:河润万物,海纳百川打造“金”字招牌河海大学具有悠久深厚的“涉能”历史,水电、热电、风电等专业起步早、实力强,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河海大学培养了须恺、汪胡桢、黄文熙等中国第一批水电事业先驱,他们成了我国水能开发领域的中流砥柱。

另外,学校师生校友还服务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建设,并在三峡、小湾、锦屏、糯扎渡、白鹤滩等一大批举世瞩目的水电工程中建功立业。

不仅仅是水电,在火电和核电领域,河海人同样“长袖善舞”。

100多年前河海大学初创时,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的前身)首任校长许肇南兼任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电厂——南京下关电厂的“总办”,筹建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火力发电厂。

改革开放后,河海人积极参与我国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

如今,河海大学赓续传统,继续打造“金”字招牌。

在太陽能光伏与光热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建模与并网仿真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实现了众多重大技术或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为解决我国能源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比如,“光伏系统集成与装备”团队首次创新提出了光伏阵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有效解决了光伏阵列健康状态评估中的关键性问题,创下3年平均发电效率89.7%的世界纪录,为我国光伏能源科技的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光伏电站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团队解决了光伏电站数字化设计过程中的自动化布置与实时阴影分析等关键技术难题,使华为公司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电领域的研究团队针对在复杂地形中开发建设风电场的问题,开发了微观选址优化设计软件,打破了被国外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为国内500余个风电场的优化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江苏省202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名单

江苏省202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名单

可靠
一、南京大学
1.基于协调分布协作的智能电网运行机制及其应用
2.柔性节能智能汽车网络控制系统研究
3.测控融合技术在智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低碳技术对未来能源系统节能降耗及环境影响研究
5.下一代智能汽车协同技术及安全技术研究
6.基于智能电网的微电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7.基于智能控制的复杂工业系统异常检测及定位
8.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在风能太阳能中的应用
9.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家居系统
10.大型智能电网综合能源优化运行技术
11.大数据能源信息计算和分析
12.基于系统分析的节能空调系统及其可视化研究
13.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14.面向未来电力设备优化调度的新方法
15.基于智能电网的微电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二、东南大学
1.可再生能源调度与电网稳定控制研究
2.新型电池高效充放电技术研究
3.先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及循环寿命的研究
4.新型压电驱动器在电网平衡调节中的应用
5.能源物联网分布式协同技术研究
6.新型储能器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7.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控制及其节能优化。

东南大学微机电系统-MEMS简介.

东南大学微机电系统-MEMS简介.

5:11 PM
14
国外MEMS 技术在引信中的应用
• MEMS 技术在精确打击弹药引信中的应用
美国FMU2159/ B 硬目标侵彻灵巧引信及加速度计
5:11
5:11 PM
装有弹道修正引信的MK64 制导炮弹
16
5:11 PM
单兵20 mm 高 爆榴弹微机电引信
工作时间:8小时左右 视 角 度:140度 视 距:3cm 分 辨 力:0.1mm 体 积:13mm ×27.9mm 重 量:<6g 外 壳:无毒耐酸耐碱高分子材料
图象记录仪
5:11 PM
20
影像工作站
5:11 PM
OMOM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是:患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智 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 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 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 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6~8小时,在 智能胶囊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医生通过 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病人 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5:11 PM
3
微电子机械系统是以微电子、微机械及材料科学为基础, 研究、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型装置(包括微结构器件、 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系统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 1959年就有科学家提出微型机械的设想,但直到1962年 才出现属于微机械范畴的产品—硅微型压力传感器。其 后尺寸为50~500微米的齿轮、齿轮泵、气动蜗轮及联 接件等微型机构相继问世。而1987年由华裔留美学生冯 龙生等人研制出转子直径为60微米和100微米的硅微型 静电电机,显示出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作微小可动结构 并与集成电路兼容制造微小系统的潜力,在国际上引起 轰动,科幻小说中描述把自己变成小昆虫钻到别人的居 室或心脏中去的场景将要成为现实展现在人们面前。同 时,也标志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诞生。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10 2.1 节支率分析 .....................................................................................................................10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11 三、采购供应商 ...........................................................................................................................15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15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16 四、采购代理机构........................................................................................................................20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20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20 五、信用风险 ...............................................................................................................................21 附录 .............................................................................................................................................22

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3)1.2 构网型变流器的作用与重要性 (4)2. 构网型变流器近年来发展概况 (5)2.1 电子技术进步对变流器的影响 (6)2.2 电网稳定性要求的提升 (8)2.3 新能源并网的迫切需求 (9)2.4 政策支持和行业标准的发展 (10)3. 当前构网型变流器的技术现状 (11)3.1 高压大功率技术 (13)3.2 功率器件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 (15)3.3 冷却与散热技术的革新 (15)3.4 数字控制与软件技术的融合 (16)4. 构网型变流器在分布式电网中的应用 (18)4.1 微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 (19)4.2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20)4.3 智能配电与用户侧管理 (22)5. 构网型变流器的控制策略 (23)5.1 电压和频率控制 (25)5.2 无功动态补偿技术 (26)5.3 故障保护与自愈能力 (28)6. 现代构网型变流器的挑战与未来 (29)6.1 可靠性与寿命的优化 (31)6.2 环境适应性与模块化设计 (32)6.3 协同与互联技术的应用 (33)6.4 能效与环保技术进展 (35)7. 结论与展望 (36)7.1 总结构网型变流器现状 (37)7.2 展望构网型变流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39)7.3 行业趋势与未来挑战 (40)1. 内容概括构网型变流器作为电力系统中关键的能量转换装置,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展现了突出的技术突破和应用潜力。

本文档的“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部分旨在梳理当前构网型变流器技术的成熟应用,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功能需求和技术挑战,并前瞻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

在内容概括中,我们首先阐明构网型变流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这些变流器能够实现直流与交流电的能量转换,支持并网、离网以及混合能源系统的有效管理。

重点探讨技术现状,涉及当前构网型变流器在高压和特高压等级线路、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和技术创新。

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发明技术奖项目公示

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发明技术奖项目公示

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发明技术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宽量程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提名单位:东南大学三、主要完成人:黄庆安、秦明、陈蓓、易真翔、董自强、李伟华四、主要完成单位:东南大学五、项目简介物联网是当今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传感器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速风向传感器作为气象监测与预警的基础性、关键性器件,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智能电网、风力发电、船舶航行等领域不可或缺。

随着物联网的应用,传统风速风向传感器性能、体积、功耗、成本等不能满足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巨大需求,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是公认的前沿技术方向,但国际上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指标尚不能达到我国标准,因此,必须通过探索和自主创新研究,才能有效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和重点行业发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持续支持下,该项目组历时15年,解决了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传感器研制和批量生产中。

主要技术发明和创新如下:1. 针对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低风速误差大、高风速难以测量的问题,发明了风速风向传感器深槽隔热结构,降低了衬底横向热传导,提高了灵敏度,降低了测量误差,扩大了传感器的量程。

2. 针对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高风速难以测量的问题,建立了传感器系统级模型,实现了闭环控制;提出了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温度自平衡测控方法,实现了60m/s的量程,解决了长期以来风速风向传感器量程难以提高的技术难题。

3. 针对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野外工作防护技术问题,发明了风速风向传感器的陶瓷圆片级倒装封装技术,提出了导热凸点与导电凸点结构及工艺技术;发明了传感器嵌入式组装结构,突破了传感器野外工作的可靠性技术瓶颈。

4. 针对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风速风向传感器的湿度效应模型;基于传感器材料与结构的温度特性,建立了风速风向传感器温度效应模型,保障了传感器长期工作的稳定性。

东南大学mems简介

东南大学mems简介
2
MEMS CAD
•MEMS 设计与优化/CMOS MEMS 设计与优化 •基于标准工艺的 MEMS 设计/商用 MEMS 设计软件的集成 •特定 MEMS 设计工具开发 •版图设计/器件级模拟/工艺模拟/系统模拟 •测试结构设计/建库
Simulation of thermal actuator
Etch rate diagram of silicon
Medical Technology
➢ Clinical diagnostics, drug delivery systems
Biotechnology
➢ DNA sequencing chips, 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 (μTAS)
IT-peripherals and wireless
Mechanical Material”
26
MEMS的发展史(续2)
80年代后期: LPCVD、RIE、 Lithography
Polysilicon Surface Micromaching 技术的发展
– Polysilicon Cantilevers and Flexures (Howe - UCB) – Polysilicon Micromotors (UCB, MIT) – Accelerometer (Analog Devices) – Integration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with MEMS
• 尺寸可调(几百微米-几毫米) • 圆片级制备
• IEEE Transactions on CPMT,2013; • IEEE ECTC,2012
三、 SEU-MEMS相关基础
技术基础-3:系统级封装基板埋入技术(SIP+Embeded)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专业组初评结果公示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专业组初评结果公示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16
1905201
12吋晶圆级埋入硅基板扇出型封装 技术
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
17
1901049
航天航空高端霍尔传感器关键技术 及应用
南京中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曹文权,钱祖平,张颖松,钟兴建,蔡洋,晋军
徐永兵,王学锋,王枫秋,刘文卿,何亮,翟亚, 杜军,黎遥,张荣
郭其昌,张真,秦小麟,屈蔷,王瑾
12
1914660
新型电磁结构微波毫米波天线与器 件理论与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13
1914563
新一代自旋电子材料微结构调控及 信息器件应用基础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14
1914632
新一代灵活栅格光通信网络组网关 键技术及应用
苏州大学
15
1901047
大容量弹性光网络多层规划与协同 控制策略创新
5
1914566
面向云端融合的大规模分布式数据 处理支撑平台及产业化应用
南京大学,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南京大学镇江高新技术研究院
叶保留,陆桑璐,许峰,谢磊,钱柱中,李文中, 王晓亮,唐斌,张胜,俞俊,张昕
6 1914616 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结构设计与调控 南京邮电大学,黑龙江大学
陈润锋,黄维,许辉,郑超,陶冶,魏莹,李欢欢, 张新稳
附件
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专业组初评候选项目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一、电子信息及系统科学组
完成单位
完成人
1
1914504
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及制备的关 东南大学,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孙伟锋,刘斯扬,祝靖,钱钦松,徐申,苏巍,张

2015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拟立项目清单

2015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拟立项目清单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车辆、电网的互动控制及信息交互检测技术研究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6-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平台应用示范及运行效果评估
南京普斯迪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6-4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协调运行机制 及互动策略研究
无锡乘风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9-3 船用螺旋桨叶片机器人铣削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9-4 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机器人磨抛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无锡航亚科技有限公司
10 高性能低成本聚酰亚胺泡沫的研发制备及其在吸音隔声领域的应用开发 常州天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1 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附件2:
2015年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 拟立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重点项目 1 高端石油化工泵关键技术研究及典型产品开发 1-1 石油化工泵CAD/CFD设计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1-2 石油化工泵精密成形工艺及焊接技术研究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 究所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 究所
18 先进原油在线调合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开发
19 大规模监控视频存储与分析关键技术研发
20 基于高精度三维重建的多视场融合与异常事件实时感知系统
21 基于高精度全景再现的远端虚拟船舶机舱运行实时管理系统的研发
22 毫米波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
23 基于车联网的异构网络安全融合技术研发
24 长距离无线视频传输和管理协议栈的开发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通过科技部验收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通过科技部验收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通过科技部验收佚名
【期刊名称】《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年(卷),期】2015(013)004
【摘要】2015年4月2日,由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牵头完成的国家863课题“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技术验收。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自验收报告汇报,考察了现场,审阅了验收材料,经质询和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该课题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技术研究任务,达到了考核指标。

【总页数】1页(P97-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4
【相关文献】
1.南方电网微电网863计划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J],
2.智能微电网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 [J],
3.南瑞光伏微电网相关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J],
4.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系统可靠性评估综述 [J], 董彦宗
5.含多分布式电源的孤岛微电网改进下垂控制策略 [J], 付光杰;吕春明;江雨泽;齐少拴;李佳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佚名
【期刊名称】《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年(卷),期】2023(41)1
【摘要】近日,2022年度电力创新奖授奖成果正式公布。

其中,由中国电力科学研
究院有限公司雷民、股小东等人申报的“智能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荣获电力创新奖一等奖。

作为电网电压、电流和电能的基础感知节点,计
量系统是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计量系统
可靠测量能力不足,数据融合应用效率低,难以支撑电网数字化转型对海量准确计量
数据的需求,攻克电网数字化计量系统关键技术迫在眉睫。

【总页数】1页(P43-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基于智能电网构架的计量定检及智能采集关键技术研究
2.废液晶屏智能分离再生关键技术及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3.中国电科院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关键技
术研究取得突破4.数字化口腔修复体制作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与实现讲义

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与实现讲义

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与实现讲义微电网是指由分散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和多种类型负载组成的本地化电力系统。

它具有可再生能源、可靠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城市和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

一、微电网的关键技术1. 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是微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将多个独立的发电机组连接在一起,实现电力的分散生产和供应。

常见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燃料电池等。

2. 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以备不时之需。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

3.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监控、控制和优化微电网的能源流动和使用。

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4.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和控制。

常见的电力电子技术包括逆变器技术、功率电子器件技术和电力电子拓扑结构技术等。

5. 安全监测与保护技术安全监测与保护技术是微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确保微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常见的安全监测与保护技术包括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故障定位技术和故障隔离技术等。

二、微电网的实现方法1. 基于传统电力系统改造一种实现微电网的方法是基于传统电力系统的改造。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在现有电力系统中添加分布式发电机组和储能设备来实现微电网的功能。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将传统电力系统转换为微电网,实现能源的分散生产和供应。

2. 基于新建微电网系统另一种实现微电网的方法是新建微电网系统。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建设独立的微电网系统。

新建微电网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规模扩展和功能升级。

3. 基于虚拟电厂模式虚拟电厂模式是一种实现微电网的创新方法,它通过在分布式发电机组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优化调度,实现微电网的功能。

智能电网:承担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重要载体——专访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东东

智能电网:承担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重要载体——专访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东东

智能电网:承担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重要载体——专访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东东贾常艳【期刊名称】《《电器工业》》【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2页(P42-43)【关键词】智能电网; 上海电力学院; 新能源; 工程学院; 副院长; 自动化; 国民经济发展; 载体【作者】贾常艳【作者单位】《电器工业》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51作为智能电力系统一部分的智能电网,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都将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及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生产利用和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及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等方面带来巨大效益。

李东东,1976年生,博士,教授,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00年~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建模与分析、新能源技术、微电网技术等研究。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Ei收录23篇,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有人说,智能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为智能电力系统一部分的智能电网,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都将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及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生产利用和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及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等方面带来巨大效益。

说的通俗一点正如这首风雅的小诗所言:天上一片云,地下端相连,恢恢织成网,服务千万家。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智能电网的重大使命就是遍布空际,造福百姓。

为此,本刊专访了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东东教授,他将为我们讲述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这张承担重要载体的巨型之网。

《电器工业》:请您从规模、技术、影响力等方面谈谈当前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李东东:近几年,在我国两大电网公司等企业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迅速,成效也是较为显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05-17
第2483690号
2、分别已见微网采用FIR采样滤波、一种FPGA的同步时钟装置、智能电表领域采用RTC校准方法、基于量程转换器的宽量程电能计量装置的报道,但本委托项目所述FIR基于最小二乘法,FPGA的同步时钟采用闭环校正,在所检文献中未见述及;
3、已见应用于微电网的桥路型故障限流器的报道,但本委托项目所述桥路型故障限流器具有电流均衡效果,在所检文献中未见述及。除本委托单位申请的中国专利201020658289.3、中国专利201010586957.0外,本委托项目所述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故障限流装置以及基于新型超导材料的阻抗复合型超导故障限流器,在所检文献中未见述及;
②高精度微电网计量技术。实现了基于最小二乘的FIR低延迟和快响应特性的采样滤波,设计了基于FPGA的同步时钟闭环校正系统和基于误差补偿RTC校准方法,提升了计量终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③微电网快速限流保护技术。设计了应用于微电网的系列故障限流装置,结合超导材料的性能优势和常规故障限流器的经济优势,提升了微电网的可靠性和故障控制能力。
推广应用情况
该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江苏华西村变电所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和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分公司等项目,共获得经济效益约35240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50余人,累计利税超8000万元。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降低光伏逆变器电流畸变信号处理方法
中国
201410520268.8
2017-02-15
第2381611号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史明明、袁晓冬、陈兵、柳丹、吕振华、汪志成
授权
授权发明专利
基于光伏出力曲线斜率的光伏窃电识别方法
中国
ZL201510506123.7
④微电网高电能质量治理技术。从底层控制和顶层配置两个维了基于三相四开关有源电力滤波器和混合储能逆变器的双层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⑤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在微电网系统中集成了高可靠性并网技术、高精度计量技术、快速保护技术,并采用了计测控一体化终端,提升了微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系统性能水平。
4、分别已见三相四开关型有源电力滤波器采用滞环控制、混合储能采用分层平抑功率波动方案的报道,但本委托项目所述基于分解算法的微网中重要节点的电能质量治理方法,在所检文献中未见述及;
5、分别已见计测控一体化终端用于微电网,具有电能计量,用电信息采集等功能、馈线监控系统可无线通信的报道,但本委托项目所述同时具备上述功能,在所检文献中未见述及。
⑥项目研究成果在实体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使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该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2、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所查新报告
综合本次国内文献检索结果,并于本委托项目查新点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1、分别已见光伏逆变器采用基于IIR数字滤波器和数字整形电流畸变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预测发电量和实际上网功率比较的光伏防窃电方法、光伏逆变器采用了准Z源逆变器结构的报道,但本委托项目所述一种基于发电出力曲线斜率的光伏防窃电方法,在所检文献中未见述及;
科技进步奖公示:
项目名称
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计测控装备研发与应用
提名者
江苏省教育厅
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计测控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我单位和完成人所在单位都已对该项目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
对照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项目简介
项目“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计测控装备研发与应用”以省部级科技项目为基础支撑,对高可靠性新能源并网技术、高精度微电网计量技术、微电网快速限流保护技术和微网高电能质量治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满足微电网现场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微电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满足了微电网系统的高性能要求,推动了我国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系统的推广建设和技术升级,对于走创新型智能微电网道路,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客观评价
1、江苏省厅课题验收意见
(1)项目组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完整,符合验收要求
(2)项目对微电网运行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学建模,仿真分析,实验验证的技术路线,获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①高可靠性新能源并网技术。采用一种基于IIR数字滤波器和数字整形的光伏逆变器电流畸变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发电出力曲线斜率的光伏防窃电方法,提升了微电网系统的数据可靠性,在此基础采用准Z源逆变器结构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
项目围绕高性能智能微电网中的关键技术和计测控装备研发与应用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针对高可靠性新能源并网技术,设计了基于IIR滤波和数字整形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发电出力曲线斜率的光伏防窃电方法,采用了更加稳定的准Z源逆变器;为了提升计量精度,采用了基于最小二乘的FIR低延迟和快响应采样滤波,设计了宽量程电能表,提升了计量终端的准确性;针对故障限流问题,设计了系列故障限流装置包括基于新型超导材料的阻抗复合型超导故障限流器等,提升了微电网的故障控制能力;针对电能质量问题,设计了三相四开关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滞环控制方法,混合储能VSI平抑微电网功率波动的控制方法以及基于分解算法的微网电能质量治理方法,多维度提升电能质量治理水平;在微网中采用了计测控一体化终端,融合了电能计量、信息采集、馈线监控等功能,设计了高性能智能微电网的整体框架,提升了微电网的智能化程度。所研发的适用于微电网的计测控一体化终端和宽量程电能表具备成本低、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高等优点,产品的各项性能参数都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