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综合实验答题
统计简答题
一、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如何?区别:(1)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
联系:(1)统计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2)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
二、样本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
样本容量与其大小成正比;(2)抽样方法。
重置抽样要求的样本容量比不重置抽样大一些;(3)允许的极限误差的大小,样本容量与其大小成反比;(4)抽样组织方式。
等距抽样和分类抽样比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要求的样本容量要少些。
(5)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大小。
它与样本容量成正比。
三、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解决复杂总体不能同度量问题的思路不同。
综合指数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先对比,后综合;(2)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
综合指数要有一一对应的全面资料,而平均指数即适应于全面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资料;(3)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不同。
综合指数可进行因素分析,平均指数不可进行因素分析。
)联系:二者都是总指数的计算形式。
四、抽样平均误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
总体标志变动度与其大小呈正比;(2)抽样方法。
重置抽样的平均误差比不重置抽样大一些;(3)样本容量。
抽样平均误差与样本容量的平方根呈正比;(4)抽样组织方式。
等距抽样和分类抽样比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误差小。
五、数据筛选的含义及内容1.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尽可能予以纠正2.当发现数据中的错误不能予以纠正,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调查的要求而又无法弥补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3.数据筛选的内容包括: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的数据予以剔除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而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予以剔出六、什么是离中趋势1.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2.离中趋势的各测度值是对数据离散程度所作的描述3.反映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因此也称为离中趋势4.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集中趋势测度值的代表程度5.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不同的离散程度测度值七、什么是集中趋势1.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2.测度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3.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不同的集中趋势测度值4.低层次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适用于高层次的测量数据,反过来,高层次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并不适用于低层次的测量数据5.选用哪一个测度值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所掌握的数据的类型来确定八、什么是定距尺度1.对事物的准确测度2.比定序尺度精确3.数据表现为“数值”4.没有绝对零点5.具有+或-的数学特性九、什么是定比尺度1.对事物的准确测度2.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3.数据表现为“数值”4.有绝对零点5.具有´或¸的数学特性十、什么是定类尺度1.对事物分类的同时给出各类别的顺序2.比定类尺度精确3.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4.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序5.具有>或<的数学特性十一、什么是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1.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总体2.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目的是描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调查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总体十二、简述统计数据的误差及质量要求1.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2.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类登记性误差: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完整版)统计简答题
(完整版)统计简答题统计简答题1.请写出三种常⽤的描述统计资料离散趋势的统计量,以及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这些统计量。
为例,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抽样误差?(2)引起抽样误1、以估计总体均数差的原因?(3)如何估计抽样误差的⽔平?①抽样误差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2分)②造成抽样误差的原因是个体差异的存在(2分)③样本均数的标准差也就是标准误常⽤来估计抽样误差的⼤⼩(2分)3请回答关于两组独⽴样本的⾮参数检验的问题:(1)什么时候⽤⾮参数检验?(2)为什么不管原始数据的分布情况⽽直接采⽤⾮参数检验对我们是不利的?(3)在两独⽴样本的秩和检验中H0的内容?①当总体分布未知或者资料为等级资料不满⾜参数检验的条件时,可⽤⾮参数检验。
(2分)②因为⾮参数检验丢弃了观察值的具体数值⽽只保留了其⼤⼩次序的信息,⽽当资料满⾜参数检验时⽤⾮参数检验就损失了数据信息,也降低了检验效能,所以不管数据的分布直接使⽤⾮参数检验对我们是不利的。
(2分)③⾮参数检验的H0内容是假设两样本所在总体中位数相同或假设两样本总在的总体分布相同。
4 简述针对数值变量资料制作频数表的过程?答:(1)计算极差 2分(2)确定组数、组段和组距 2分(3)列表划记 2分5 两个样本均数或多个样本均数⽐较时为何要作假设检验?答:两个样本均数或多个样本均数⽐较时之所以要作假设检验,是因为均数之间的差异有两种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引起,解释⼀下抽样误差(3分)⼆是均数之间的确实存在差异,尤其是多个样本均数之间存在差别时,有必要进⾏两两之间的⽐较(3分)。
假设检验可以判断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
6 参数检验和⾮参数检验的区别是什么?答(1)参数检验、⾮参数检验的定义 2分(2)⽆严格的条件限制,适⽤范围⼴,计算简便 2分(3)秩次代替变量值 2分样题21 以总体均数的估计为例,试说明何为点估计,何为区间估计?点估计:以样本均数作为总体均数的点(值)估计区间估计:以预先给定的概率(或可信度)估计总体参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估计⽅法3 系统抽样的具体做法是什么?有何优、缺点?系统抽样也称为间隔抽样或机械抽样。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和计算题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和计算题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答: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标志是所要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到的结果。
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
2、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例如某人的“职业”是品质标志;而“工资水平”就是数量标志。
3、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答:变量分组是指按数量标志分组,分组的种类有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由于变量有离散型和连续型之分,所以变量分组要根据变量的类型。
如果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变动幅度比较小,则采用单项式分组,如果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变动幅度很大,项数又很多,就要采用组距式分组。
而连续变量由于不能一一列举变量值,所以不能作单项式分组,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4、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是结构相对指标。
而某地区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比例就是比例相对指标。
5、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对象由调查目的所决定。
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的组成要素;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单位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统计分析综合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姓名:学号:统计分析综合实验考题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要求收集国家统计局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二者的比较,然后写出有说明解释的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报告必须包含所收集的公开数据表,至少包括总人口,流动人口,城乡、性别、年龄、民族构成,教育程度,家庭户人口八大指标;2.报告中必须有针对某些指标的条形图,饼图,直方图,茎叶图以及累计频率条形图;(注:不同图形针对不同的指标)3.采用适当方式检验二次调查得到的人口年龄比例以及教育程度这两个指标是否有显著不同,写明检验过程及结论。
4.报告文字通顺,通过数据说明问题,重点突出。
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自选某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要求:1.自行搜集问题所需的相关数据并且建立线性回归模型;2.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系数的计算和模型检验;3.如果回归模型通过检验,对回归系数以及模型的意义进行解释并且作出散点图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分析报告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65825048人次,总人口数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平均年增长率为0.57%。
做茎叶图分析:描述年份统计量标准误人口数量2000年均值40084265.35 4698126.750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30489410.50上限49679120.215% 修整均值39305445.50中值35365072.00方差684244243725744.400标准差26158062.691极小值2616329极大值91236854范围88620525四分位距41049359偏度.503 .421 峰度-.652 .8212011年均值42992737.65 4963014.104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32856910.64上限53128564.655% 修整均值41924325.67中值37327378.00方差763576778787588.500标准差27632893.059极小值3002166极大值104303132范围101300966四分位距36481362偏度.625 .421 峰度-.332 .821茎叶图箱形图:(二)流动人口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篇一: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作业题参考答案】=txt>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0分)1 边际效应2 唯一差异性原则3 小概率实际不可能性原理4 统计假设 5 连续性矫正1 边际效应:指种植在小区或试验地边上的植株因其光照、通风和根系吸收范围等生长条件与中间的植株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2 唯一差异性原则:指在试验中进行比较的各个处理,其间的差别仅在于不同的试验因素或不同的水平,其余所有的条件都应完全一致。
3 小概率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或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4 统计假设:就是试验工作者提出有关某一总体参数的假设。
5 连续性矫正:连续性矫正:?2分布是连续性变数的分布,而次数资料属间断性变数资料。
研究表明,当测验资料的自由度等于1时,算得的?2值将有所偏大,因此应予以矫正,统计上称为连续性矫正。
二、填空(22分)1、试验观察值与理论真值的接近程度称为(准确度)。
5、用一定的概率保证来给出总体参数所在区间的分析方法称为(区间估计),保证概率称为(置信度)。
6、试验设计中遵循(重复)和(随机排列)原则可以无偏地估计试验误差。
7、样本标准差ss=(?(x?)n?12),样本均数标准差sx=x2s1.72440.5453。
n1012(?e?)iikk(o?e)222228、次数资料的?测验中,??=(),当自由度为(1),?c= ?)。
(?ci?11eei9、在a、b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结果分析中已知总自由度为26,区组自由度为2,处理自由度为8,a因素自由度为2,则b因素的自由度为(2),a、b二因素互作的自由度为(4),误差的自由度为(16)。
10、统计假设测验中直接测验的是(无效)假设,它于与(备择)假设成对立关系。
211、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决定系数),它反映了(由x不同而引起的y的平方和u??(?y?)占y总平方和ssy??(y??y))的比例。
《数据统计与分析》题集
《数据统计与分析》题集第一大题: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研究的全部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样本的特点?A. 包含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B. 是总体的一个子集C. 不能用来推断总体的特性D. 总是与总体完全相同2.下列哪一项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A. 使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参数B. 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C. 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D. 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3.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 通常为0.05),则应该:A. 接受原假设B. 拒绝原假设C. 增加样本量重新检验D. 无法做出判断4.下列哪种图表最适合用于展示不同类别数据的比例关系?A. 折线图B. 饼图C. 条形图D. 散点图第二大题: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在统计学中,______是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常见的有方差和标准差。
2.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其中,第一类错误是指错误地拒绝了实际上为真的原假设。
3.在回归分析中,如果回归系数的值为正,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______关系;如果回归系数的值为负,说明它们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4.时间序列分析中,______是一种常用的平滑技术,它通过计算序列的移动平均值来预测未来的值。
第三大题: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在进行参数估计时,点估计给出了参数的一个具体数值,而区间估计则给出了参数可能取值的一个范围。
______2.相关性分析可以证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______3.在进行方差分析 ANOVA)时,如果F值很大,说明组间差异远大于组内差异。
______4.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是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这样可以使不同量纲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______第四大题: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及其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简答题与课后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和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和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它有以下的特点:(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4)应用围比较狭窄。
5.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包括的基本容答: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是全部调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
是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保证。
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的容有:调查目的与任务、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答:统计分组是根据事物的在特征和研究要求,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部分的一种方法。
统计分组必须遵循“穷举”和“互斥”的原则。
“穷举”是指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可能被归入某一组。
“互斥”是指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一个组,而不能同时归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
统计分组方法因选择的分组标志及其组合形式不同而异。
常用的有按一个品质标志或一个数量标志所作的简单分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重叠起来所作的复合分组等。
多元统计分析简答题
1、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H0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检验0=ΣΣ0p H =ΣI : /2/21exp 2np n e tr n λ⎧⎫⎛⎫=-⎨⎬ ⎪⎩⎭⎝⎭S S00p H =≠ΣΣI : /2/2**1exp 2np n e tr n λ⎧⎫⎛⎫=-⎨⎬ ⎪⎩⎭⎝⎭S S检验12k ===ΣΣΣ012k H ===ΣΣΣ:统计量/2/2/2/211i i kkn n pn np k iii i nnλ===∏∏SS2. 针对一个总体均值向量的检验而言,在协差阵已知和未知的两种情形下,如何分别构造的统计量?3. 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一定是线性形式的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线性关系是指什么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答: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不一定是线性形式。
当自变量与因变量是非线性关系时可以通过某种变量代换,将其变为线性关系,然后再做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线性关系指的是随机变量间的关系,因变量y 与回归系数βi 间存在线性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的条件是:(1)各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各自变量与残差独立;(3)各残差间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 (4)Y 与每一自变量X 有线性关系。
4.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基本思想:所谓回归分析,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叫做一元回归分析;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叫做多元回归分析。
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实验一描述性统计分析过程(1)
实验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过程(1)实验目的:学习利用统计分析的means 、univarite 、capability 等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实验要求:编写程序,结果分析.实验内容:1.简答题:(1)写出一维样本均值、p 分位数、样本方差、四分位极差的计算公式,说明其作用.(2)本章介绍了哪几种检验的方法?1. 一维样本均值: 作用:描述取值的平均位置。
pn x x ni i /)(1∑==分位数: 作用:大体上整批数据⎪⎩⎪⎨⎧+=++是整数不是整数,),np x x np x M np np np p )(21)1()(1]([100p%的观测值不超过p 分位数。
样本方差: 作1)(122--=∑=n x x s n i i 用:描述数据取值分散性的一种度量。
四分位极差: 作用:描述数据分散性的数字特征。
25.075.0131M M Q Q R -=-=2.上机实验题:61名11岁学生的身高(习题1.1)数据1.4要求:(1)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均值:139 方差:49.8983051 标准差:7.06387324 变异系数:5.08192319 偏度:-0.5100771 峰度:-0.1261294(2)计算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 、四分位极差 、三均值;中位数:130.0000 上四分位数:144.5 下四分位数:135.0四分位极差:9.50000 三均值:0.25*135.0+0.5*139.0000+0.25*144.5=139.375(3)作出直方图,拟合正态分布曲线;学号:班级:姓名:(4)作出茎叶图;(5)作出正态QQ图,并判断数据是否来自正态分布总体;从图中看出,散点近似地在一条直线上,可认为数据来自正态总体。
(6)作正态性W检验.对应程序:data examp1_1;input x @@;cards;126 149 143 141 127 123 137 132 135 134 146 142135 141 150 137 144 137 134 139 148 144 142 137147 138 140 132 149 131 139 142 138 145 147 137135 142 151 146 129 120 143 145 142 136 147 128142 132 138 139 147 128 139 146 139 131 138 149;proc univariate data=examp1_1;proc capability data=examp1_1 graphics noprint;histogram x/normal(mu=est sigma=est) vscale=proportion;cdfplot/normal(mu=est sigma=est);学号:班级:姓名:qqplot x/normal(mu=est sigma=est);proc univariate data=examp1_1 plot;run;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实验二描述性统计分析过程(2)实验目的:学习利用统计分析的corr等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实验要求:编写程序,结果分析.实验内容:1.简答题(1)写出p总体数字特征的性质,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2)写出p维总体的样本均值向量、样本协方差矩阵、Pearsen相关系数矩阵.2.上机实验题:习题1.7数据(见文件exersice1_7.txt)要求:(1)计算观测数据的均值向量和中位数向量;(2)计算观测数据的Pearson相关矩阵R,Spearman相关矩阵Q及各元素对应的检验p值,并做相关性的显著性检验.。
统计分析综合实验答题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分析综合实验考题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要求收集国家统计局2011年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二者的比较;然后写出有说明解释的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文字通顺;对统计结果的说明分析重点突出;几条要求如下:1.报告必须包含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表;至少包括总人口;流动人口;城乡、性别、年龄、民族构成;教育程度;家庭户人口八大指标;2.报告中必须有针对某些指标的条形图;饼图;直方图以及累计频率条形图;茎叶图可选作3.采用适当方式分别检验二次调查得到的人口年龄比例以及教育程度这两个指标是否有显着不同;写明检验过程及结论..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自由建立;如将某地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作为因变量与解释变量;或某地家用汽车消费量与人均收入作为因变量与解释变量等均可..统计分析报告必须写明:实际问题的背景;所采用的模型与数据来源;至少有20个原始的样本数据;回归方差分析表以及回归系数及显着性检验表5%;回归系数的95%置信区间;散点图;分析结论;应用价值等均不可缺少..特别提醒:按时交打印稿并且附此试题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分析综合实验答题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与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分析报告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数为;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次;二家庭户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家庭户人口数共有人;有家庭户;平均每个家庭3.46人..2011年增长到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减少0.36人..三流动人口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四城乡构成2000年农村居民人口数为人;占63.08%;城镇居民则有人;占36.92%..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通过下面的条形图可以清楚的看到2000年—2011年十年间;农村居民减少而城镇居民增加;通过进一步计算可以得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76个百分点..城乡人口复式条形图城乡人口堆积面积图五性别构成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为人占51.53%;女性人口为人;占48.47%..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通过下面的饼图可以放大百分比上些微的变化两个年份左边较小的部分均为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1下降为105.20..根据上面给出的原始数据表;两次普查的年龄构成大致如下..2000年人口普查:人;占22.90%;15-59人;占66.64%;60岁及以上人口为 人;占10.46%..20011年人口普查:..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年龄段;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划分标准将年龄进一步细分;用直方图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整理如下:两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 单位人年龄段 2000年 2011年 少儿0~14岁 青年15~44岁 中年45~59岁 年轻老年人60~74岁 老年人75~89岁长寿老人90岁及以上9712271984220首先利用SPSS 软件将六个年龄段分别负值;1为少年;2为青年;3为中年4为年轻老年人;5为老年人;6为长寿老人..然后将描述统计量以400万为一单位分为个体数据;通过直方图显示其分布频数..第五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直方图 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直方图通过直方图的分布可以得出;两次统计结果显示了相似的正态分布..青年人口数量占有绝对较高的比例..具体看到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变化为了方便陈述;以数值代指各年龄段;年龄段1有较明显的人口数量减少;年龄段2、3、4、5在其原有基础上缓慢增长;年龄段3取代年龄段1变为人口数第二的年龄段..由于年龄段6人口数始终较少;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其特征无法被放大;2000年年龄段6的频数为0.242;2011年增长到0.496;其增长比例是最为显着的;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多.. 七民族构成2000年普查;汉族人口为人;占91.53%;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8.47%..2011年普查;八教育程度2000年人口普查时;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人;..男女人口数饼图2011年;具有大学大专及;..以累计频率条形图对教育程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类似于年龄构成的数据处理方法;以500万为单位对各个文化段的人口数进行调整;得出具体的个体值;再利用SPSS软件分别作出两次普查教育程度的累计频率条形图..第五次普查教育程度数据累计频率条形图从上图可以看到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特别低..累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20%不到;累计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为50%左右;累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为90%左右..通过简单的相减可以得出结论;占比最大的文化段应该在小学文化程度..另外注意到小学文化程度过后的文盲;占比约有10%..第六次普查教育程度数据累计频率条形图看到第六次普查的数据;首先;大学大专文化及以上程度人口有显着增长;接近翻倍..其他文化程度除文盲也都有所增长;其中累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频率约为25%;累计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频率约65%;累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频率约95%..同样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占比最大的文化段由小学文化程度移至初中文化程度..最后看到文盲所占比重;相比较十年前;削减了近二分之一..总的来说;对比两次普查;可以很肯定的说十年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国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升..九对两次普查人口年龄比例这一指标是否有显着不同的检验..单从两次普查三个年龄段的数据来看;表1和表2给出了各自的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误差以及两次数据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前后两次统计并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表3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包括配对变量差值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误差以及差值的95%置信度下的区间估计;给出了t统计量和p值..结果显示p=0.588>0.05;所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上述三个年龄段得到的人口数据没有显着不同..表1:表2:两次人口普查三个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数据的相关系数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N Correlation Sig.3 .987 .102Pair 1 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表3:分为五个: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数;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数;文盲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数..单从两次普查五个分段的教育程度数据来看;表4和表5给出了各自的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误差以及两次数据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前后两次统计并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表6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包括配对变量差值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误差以及差值的95%置信度下的区间估计;给出了t 统计量和p 值..结果显示p =0.451>0.05;所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教育程度得到的人口数据没有显着不同..表4:两次人口普查教育程度的描述统计量表5:两次人口普查教育程度数据的相关系数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N Correlation Sig. Pair 1第五次人口普查 & 第六次人口普查4.915.085表6:——江苏省南通市1993年—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与人均食品支出之间的关系一实际问题背景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预期收入等多方面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原因..而食品支出作为消费中最为基础的生存型消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却在逐步走低;居民消费的增长低于经济的增长;而其中农村居民的消费又更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于增加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分析以江苏省南通市农村居民十五年的人均收入和人均食品支出为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该地区农村经济和消费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二数据来源从江苏省统计局网站上取得1993年—2006年各年江苏省南通市农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食品支出的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局网站上得到的各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了剔除价格因素对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具体步骤如下:1.以1999年为基期;计算各年CPI值..上年调整后的CPI*当年CPI/100=当年调整后的CPI2.根据调整后的CPI;对各年的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数据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人均消费=人均消费/调整后的CPI*100;调整后的人均GDP=人均GDP/调整后的CPI*100原始数据如下表:1993年—1993年—%三数据分析对这两个变量;考虑人均收入对人均食品支出的影响;建立的模型如下:yi=α+βxi其中;yi是人均食品支出;xi是人均收入1.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的散点图通过SPSS工具作出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的散点图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相关系数表Correlations人均收入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收入Pearson Correlation 1 .768**Sig. 2-tailed .001N 14 14人均食品支出Pearson Correlation .768** 1Sig. 2-tailed .001N 14 14**.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从表中可得到两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68;双尾检验概率p值尾0.001<0.05;故变量之间显着相关..根据住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散点图与相关分析显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前提下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3.线性回归分析1回归模型拟和优度评价Model Summary bModel R R Square Adjusted RSquareStd. Error of theEstimate1 .768a.590 .556 133.439461a. Predictors: Constant; 人均收入b. Dependent Variable: 人均食品支出上表给出了回归模型的拟和优度R Square、调整的拟和优度Adjusted R Square、估计标准差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从结果来看;回归的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768和0.590;即人均消费的60%左右的变动可以被该模型所解释..2原假设;即该模型的整体是显着的..显着性水平0.05;因此;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都通过了t检验..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149;即人均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食品支出就增加0.149元..y=584.836+0.149x.. 5为了判断随机扰动项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观察下图所示的标准化残差的P-P图;可以发现;各观测的散点基本上都分布在对角线上;据此可以初步判断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四分析结论及应用价值通过上面的回归分析;并结合原始数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一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农村居民的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是存在正向内在联系的..其次;此次的数据分析可以验证经济理论:收入是影响收入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最后;在已知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前提下;一方面对于江苏省而言;要重视苏北地区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经常说的“把蛋糕做大”..从而增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其消费水平;促进农村消费结构的转变;使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保持由量到质的转变;增加其他消费如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进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视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调动起农民群体的消费能量;充分发挥合理适度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对劳动者的激励作用;使得“消费”与“出口”“投资”这三辆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并驾齐驱..。
统计学简答题完整版
一、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P2含义:“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和统计学。
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本质: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二、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P71.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纳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
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2.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绝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有明确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它通过其它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比照来表达联系关系。
平均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表达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3.统计数据按照其X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
观测数据是通过统计调查或观测的方法而猎取的反映研究现象客观存在的数量特征的数据。
实验数据是在人为操作的条件下,通过实验的方法而获得的关于实验对象的数据。
4.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
原始数据是指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的、尚待加工整理、只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
次级数据也称为加工数据或二手数据,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各种非原始数据。
5.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
时序数据是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即空间状态相同,时间状态不同〕。
截面数据是对一些同类现象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即空间状态不同,时间状态相同〕。
统计简答题——精选推荐
统计简答题1.简述描述⼀组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指标。
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种位置参数,⽤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
算术均数:适⽤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数列;中位数:适⽤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于分布末端⽆确定值得资料。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四分位数间距:适⽤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差和标准差:都适⽤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较2.举例说明变异系数适⽤于哪两种形式的资料,作变异程度的⽐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的⽐较。
例如,欲⽐较⾝⾼和体重何者变异度⼤,由于度量衡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标准差来⽐较,⽽应⽤变异系数⽐较。
3.试⽐较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关系与区别。
区别:⑴标准差S:①意义:描述个体观察值变异程度的⼤⼩。
标准差⼩,均数对⼀组观察值得代表性好;②应⽤:与均数结合,⽤以描述个体观察值的分布范围,常⽤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③与n的关系:n越⼤,S越趋于稳定;⑵标准误SX:①意义:描述样本均数变异程度及抽样误差的⼤⼩。
标准误⼩,⽤样本均数推断总体均数的可靠性⼤;②应⽤于均数结合,⽤以估计总体均数可能出现的范围以及对总体均数作假设检验;③与n的关系:n越⼤,SX越⼩。
联系:①都是描述变异程度的指标;②由SX=s/n-1可知,SX与S成正⽐。
n⼀定时,s越⼤,SX越⼤。
4.简述应⽤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复习考试题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一、名词解释1.总体: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并且能代表总体的单元组成的这类资料称为样本。
3.参数:由总体里所有观察值算得用以说明总体的数据特征,常用希腊字母表示。
一般有总体平均数μ,总体方差δ2,总体标准差δ等几种参数恒定不变。
4.统计数:有样本里全部观察值算得说明样本特征的数据。
包括样本平局数,标准差S,样本方差S2.5.准确性:试验结果真是结果相接近的程序。
6.精确性:在相对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同一试验,其结果相接近的程度。
7.系统误差:认为因素造成的差异。
8.随机误差:各种偶然的或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差异。
9.数量性状的资料:能够称量、测量和计数的方法所表示出来的资料。
可分连续性.数量性状的资料和间断.数量性状的资料。
10.连续性资料:用计量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性资料。
11.间断性资料:用计数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性资料。
12.质量性状的资料:只能观察、分类或用文字表述而不能测量的一类资料。
13.两尾检验:具有两个否定域的假设试验。
14.一尾检验:具有单个否定域的月统计假设试验。
15.参数估计:又叫抽样估计,是样本统计数估计总体参数的一种方法。
16.点估计:用样本统计数直接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方法。
17.区间估计:在一定的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参数去估计相应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18.置信区间:估计出参数可能出现的一个区间,使绝大多数该参数的点估计值都包含在这个区间内,所给出的这个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19.α错误:把试验误差判断为真实差异,否定了正确的H0(措施:降低显著水平)。
20.β错误:把真实差异判断为试验误差,接受了错误的H0(措施:科学的试验设计,提高样本容量)。
21.置信度:保证参数出现在置信区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度。
22.直线回归:研究x、y变量间因果依存的方法。
23.直线相关:研究两个变量间直线关系的相关分析。
24.试验指标:根据研究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
高中数学大题规范解答-全得分系列之(十)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考试卷中,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概率计算,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大题规范解答——得全分”系列之(十)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答题模板[典例](2012辽宁高考改编·满分12分)电视传媒公司为了解某地区观众对某类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女性有55名.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观众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不低于40分钟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已知“体育迷”中有10名女性.(1)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并据此资料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2)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不低于50分钟的观众称为“超级体育迷”,已知“超级体育迷”中有2名女性,若从“超级体育迷”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附K2=n(ad-bc)2(a+b)(c+d)(a+c)(b+d),[教你快速规范审题]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借助直方可确定图非体育迷及体育迷人数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观察所求结论―→完成2×2列联表并判断“体育迷”与性别的相关性 −−−→需要确定a ,b ,c ,d 及K 2的值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由直方图及条件确定体育迷与非体育迷人数―→完成列联表―→计算K 2可判断结论1.审条件,挖解题信息观察条件―→确定“超级体育迷”标准且有2名女性“超级体育迷” −−−−−−→由率分布直方频图 确定“超级体育迷”的人数2.审结论,明解题方向观察所求结论―→从“超级体育迷”中任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 −−−−→分分析类1名女性观众或两名女性观众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确定“超级体育迷”的人数−−−−−→列法列出举举所有基本事件并计数为n 和至少有1名女性的基本事件,计数为m mP n−−−−→代入=求概率[教你准确规范解题](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抽取的100人中,“体育迷”有25人,从而完成2×2列联表如下:(3分)将2×2列联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K 2=100×(30×10-45×15)275×25×45×55=10033≈3.030.因为3.030<3.841,所以我们没有95%的把握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6分)(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超级体育迷”为5人,从而一切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基本事件为(a 1,a 2),(a 1,a 3),(a 2,a 3),(a 1,b 1),(a 1,b 2),(a 2,b 1),(a 2,b 2),(a 3,b 1),(a 3,b 2),(b 1,b 2),其中a i 表示男性,i =1,2,3,b j 表示女性,j =1,2.由10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9分)用A 表示“任选2人中,至少有1人是女性”这一事件,则A ={(a 1,b 1),(a 1,b 2),(a 2,b 1),(a 2,b 2),(a 3,b 1),(a 3,b 2),(b 1,b 2)},(11分)事件A 由7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 (A )=710.(12分)[常见失分探因]忽视直方图纵轴表示为频率组距导致每组人数计算失误.K 2的计算不准确、导致结果判断出错.1.“超级体育迷”人数计算错误导致失误.2.由5人中任取2人列举出所有可能结果时重复或遗漏某一情况导致失误.————————————[教你一个万能模板]—————————————————―→―→―→―→1.(2012·佛山模拟)已知某车间加工零件的个数x 与所花费时间y (h)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1x +0.5,则加工600个零件大约需要的时间为( )A .6.5 hB .5.5 hC .3.5 hD .0.3 h解析:选A 将600代入线性回归方程y ^=0.01x +0.5中得需要的时间为6.5 h. 2.(2013·衡阳联考)已知x 与y 之间的一组数据:已求得关于y 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2.1x +0.85,则m 的值为( ) A .1 B .0.85 C .0.7D .0.5解析:选D 回归直线必过样本中心点(1.5,y ),故y =4,m +3+5.5+7=16,得m =0.5.3.有甲、乙两个班级进行数学考试,按照大于等于85分为优秀,85分以下为非优秀统计成绩,得到如下所示的列联表:已知在全部105人中随机抽取1人,成绩优秀的概率为2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列联表中c 的值为30,b 的值为35B .列联表中c 的值为15,b 的值为50C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若按95%的可靠性要求,能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D .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若按95%的可靠性要求,不能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解析:选C 由题意知,成绩优秀的学生数是30,成绩非优秀的学生数是75,所以c =20,b =45,选项A 、B 错误.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得到K 2=105×(10×30-20×45)255×50×30×75≈6.109>3.841,因此有95%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4.已知x 、y 的取值如下表:从所得的散点图分析,y 与x 线性相关,且y =0.95x +a ,则a ^=( ) A .2.5 B .2.6 C .2.7D .2.8解析:选B 因为回归方程必过样本点的中心(x ,y ),又x =2,y =4.5,则将(2,4.5)代入y ^=0.95x +a ^可得a ^=2.6.5.(2012·湖南高考)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y (单位:kg)与身高x (单位:cm)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x i ,y i )(i =1,2,…,n ),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 ^=0.85x -85.7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B .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 ,y )C .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增加1 cm ,则其体重约增加0.85 kgD .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为170 cm ,则可断定其体重必为58.79 kg解析:选D 由于回归直线的斜率为正值,故y 与x 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选项A 中的结论正确;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选项B 中的结论正确;根据回归直线斜率的意义易知选项C 中的结论正确;由于回归分析得出的是估计值,故选项D 中的结论不正确.6.(2013·合肥检测)由数据(x 1,y 1),(x 2,y 2),…,(x 10,y 10)求得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则“(x 0,y 0)满足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是“x 0=x 1+x 2+…+x 1010,y 0=y 1+y 2+…+y 101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x 0,y 0为这10组数据的平均值,又因为回归直线y ^=b ^x +a ^必过样本中心点(x ,y ),因此(x 0,y 0)一定满足线性回归方程,但坐标满足线性回归方程的点不一定是(x ,y ).7.(2012·唐山模拟)考古学家通过始祖鸟化石标本发现:其股骨长度x (cm)与肱骨长度y (c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1.197x -3.660,由此估计,当股骨长度为50 cm 时,肱骨长度的估计值为________ cm.解析:根据回归方程y ^=1.197x -3.660,将x =50代入,得y =56.19,则肱骨长度的估计值为56.19 cm.答案:56.198.在一项打鼾与患心脏病的调查中,共调查了1 671人,经过计算K 2的观测值k =27.63,根据这一数据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打鼾与患心脏病是________的.(有关,无关)解析:由观测值k =27.63与临界值比较,我们有99%的把握说打鼾与患心脏病有关. 答案:有关9.(2012·宁夏模拟)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y 度与气温x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由表中数据得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中b =-2,预测当气温为-4℃时,用电量的度数约为________.解析:x =10,y =40,回归方程过点(x ,y ), ∴40=-2×10+a . ∴a =60.∴y ^=-2x +60.令x =-4,∴y ^=(-2)×(-4)+60=68. 答案:6810.已知x ,y 的一组数据如下表:(1)从x ,y (2)对于表中数据,甲、乙两同学给出的拟合直线分别为y =13x +1与y =12x +12,试利用“最小平方法(也称最小二乘法)”判断哪条直线拟合程度更好.解:(1)从x ,y 中各取一个数组成数对(x ,y ),共有25对,其中满足x +y ≥10的有(6,4),(6,5),(7,3),(7,4),(7,5),(8,2),(8,3),(8,4),(8,5),共9对.故所求概率P =925.(2)用y =13x +1作为拟合直线时,所得y 值与y 的实际值的差的平方和为S 1=⎝⎛⎭⎫43-12+(2-2)2+(3-3)2+⎝⎛⎭⎫103-42+⎝⎛⎭⎫113-52=73.用y =12x +12作为拟合直线时,所得y 值与y 的实际值的差的平方和为S 2=(1-1)2+(2-2)2+⎝⎛⎭⎫72-32+(4-4)2+⎝⎛⎭⎫92-52=12. ∵S 2<S 1,∴直线y =12x +12的拟合程度更好.11.(2012·东北三省联考)某学生对其亲属30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一次调查,并用茎叶图表示30人的饮食指数.(说明:图中饮食指数低于70的人,饮食以蔬菜为主;饮食指数高于70的人,饮食以肉类为主.)(1)根据茎叶图,帮助这位学生说明其亲属30人的饮食习惯; (2)根据以上数据完成下列2×2的列联表:(3)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其亲属的饮食习惯与年龄有关,并写出简要分析. 解:(1)30位亲属中50岁以上的人多以食蔬菜为主,50岁以下的人多以食肉为主. (2)(2)K 2=30(8-128)12×18×20×10=30×120×12012×18×20×10=10>6.635,有99%的把握认为亲属的饮食习惯与年龄有关.12.某电脑公司有6名产品推销员,其工作年限与年推销金额的数据如下表:(1)(2)求年推销金额y 关于工作年限x 的线性回归方程;(3)若第6名推销员的工作年限为11年,试估计他的年推销金额. 解:(1)依题意,画出散点图如图所示,(2)从散点图可以看出,这些点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设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b ^x +a ^.则b ^=∑x =15(x i -x )(y i -y -)∑x =15 (x i -x )2=1020=0.5,a ^=y -b ^x -=0.4, ∴年推销金额y 关于工作年限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5x +0.4.(3)由(2)可知,当x =11时,y ^=0.5x +0.4=0.5×11+0.4=5.9(万元).∴可以估计第6名推销员的年推销金额为5.9万元.1.某研究机构对高三学生的记忆力x 和判断力y 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如下表:则y 对x 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 ) A.y ^=2.3x -0.7 B.y ^=2.3x +0.7 C.y ^=0.7x -2.3D.y ^=0.7x +2.3解析:选C ∵∑i =14x i y i =6×2+8×3+10×5+12×6=158,x =6+8+10+124=9,y =2+3+5+64=4.∴b ^=158-4×9×436+64+100+144-4×81=0.7,a ^=4-0.7×9=-2.3.故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y ^=0.7x -2.3.2.(2012·东北三校联考)某校为了研究学生的性别和对待某一活动的态度(支持和不支持两种态度)的关系,运用2×2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经计算K 2=7.069,则有________的把握认为“学生性别与是否支持该活动有关系”.附:解析:因为7.069与附表中的6.635最接近(且大于6.635),所以得到的统计学结论是:有99%的把握认为“学生性别与是否支持该活动有关系”.答案:99%3.某网站就“民众是否支持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资金投入”进行投票.按照北京暴雨前后两个时间收集有效投票,暴雨后的投票收集了50份,暴雨前的投票也收集了50份,所得统计结果如下表:已知工作人员从所有投票中任取一个,取到“不支持投入”的投票的概率为25.(1)求列联表中的数据x ,y ,A ,B 的值;(2)绘制条形统计图,通过图形判断本次暴雨是否影响到民众对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的态度?(3)能够有多大把握认为北京暴雨对民众是否赞成加大对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有关?附: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解:(1)设“从所有投票中抽取一个,取到不支持投入的投票”为事件A , 由已知得P (A )=y +30100=25,所以y =10,B =40,x =40,A =60.(2)由(1)知北京暴雨后支持为4050=45,不支持率为1-45=15,北京暴雨前支持率为2050=25,不支持率为1-25=35.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暴雨影响到民众对加大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的态度.(3)K 2=100(30×40-20×10)250×50×40×60=1000 00050×20×60=503≈16.78>10.828.故至少有99.9%的把握认为北京暴雨对民众是否赞成加大对修建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有关.1.以下是某地最新搜集到的二手楼房的销售价格y (单位:万元)和房屋面积x (单位:m 2)的一组数据:若销售价格y 和房屋面积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1)求销售价格y 和房屋面积x 的回归直线方程;(2)根据(1)的结果估计当房屋面积为150 m 2时的销售价格.解:(1)由题意知,x =80+105+110+115+1355=109,y =18.4+22+21.6+24.8+29.25=23.2.设所求回归直线方程为y ^=bx +a ,则b =∑i =1n(x i -109)(y i -23.2)∑i =1n(x i -109)2=3081 570≈0.196 2, a =y -b x ≈23.2-0.196 2×109=1.814 2,故回归直线方程为y ^=0.196 2x +1.814 2. (2)由(1)知,当x =150时,估计房屋的销售价格为y ^=0.196 2×150+1.814 2=31.244 2(万元).2.(2012·徐州二模)在研究色盲与性别的关系调查中,调查了男性480人,其中有38人患色盲,调查的520名女性中,有6人患色盲.(1)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2列联表;(2)若认为“性别与患色盲有关系”,求出错的概率. 解:(1)2×2列联表如下:(2)假设H 0:“性别与患色盲没有关系”,根据(1)中2×2列联表中数据,可求得K 2=1 000×(38×514-6×442)2480×520×44×956≈27.14,又P (K 2≥10.828)=0.001,即H 0成立的概率不超过0.001,故若认为“性别与患色盲有关系”,则出错的概率为0.1%.。
最新《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β《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题目1一、判断题: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多数的系统误差是特定原因引起的,所以较难控制。
( × ) 2 否定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 )3 A 群体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 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 )4 “唯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 )5 某班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知84.321,05.0=χ)。
( √ ) 6 在简单线性回归中,若回归系数,则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可以用于由自变数X 可靠地预测依变数Y 。
( × )7 由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 )二、填空题:根据题意,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填上正确的文字、符号或数值。
(每个空1分,共16分 )1 对不满足方差分析基本假定的资料可以作适当尺度的转换后再分析,常用方法有平方根转换 、 对数转换 、 反正旋转换 、 平均数转换 等。
2 拉丁方设计在 两个方向 设置区组,所以精确度高,但要求 重复数 等于处理数 ,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3 完全随机设计由于没有采用局部控制,所以为保证较低的试验误差,应尽可能使 试验的环境因素相当均匀 。
4 在对单个方差的假设测验中: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212ναχχ-<或2,22ναχχ>;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12ναχχ-<;而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2ναχχ>。
5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是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的可加性 、 误差的正态性 、 误差的同质性 。
6 一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为80%,若每穴播两粒种子,则每穴至少出一棵苗的概率为 0.96 。
《精品》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习题与训练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习题与训练知识题1、简答题1.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统计工作中有何作用?2.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有何不同?3.什么是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各有什么作用?4.计算总量指标应遵循哪些原则?5.什么是相对指标?它有哪几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6.相对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7.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8.什么是平均指标?它有什么作用?9.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有何区别?10.平均指标有哪几种?为什么说算术平均数应用最广泛?11.什么是加权算术平均数?什么是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2.在什么情况下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试举例说明。
13.在组距数列中,利用组中值计算的算术平均数,为什么只是一个近似值?14.调和平均数有何特点?其应用条件是什么?15.试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和应用。
16.试述变异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17.什么是全距?有什么优缺点?什么是平均差和标准差?有哪些计算形式?18.什么是标准差系数?在什么情况下要计算标准差系数以比较不同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19.什么是是非标志?如何计算是非标志的标准差?20.总方差和组间方差、平均组内方差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
2、填空题(1)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数形式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4)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作为权数和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5)2007 年某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 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6)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C.全距D.均方差(2)多项选择题1)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D.成数E.复名数2)平均数的种类有(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 )因素的影响A.各组频数和频率的影响B.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4)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相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5)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6)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E.某年人均消费额(3)计算题1.某纺织厂某月棉纱生产情况如下:棉纱支数产量(千克)折合系数标准产量(千克)6 33500 0.32410 10274 0.69018 45670 0.86720 53296 1.00021 42500 1.10032 23540 1.890合计-[要求]根据表中资料计算;(1)棉纱混合产量,(2)统一折合成20 支纱的标准产2.某厂计划规定,第一季度单位产品成本应比去年同期降低10%,实际比去年同期降低8%,该厂第一季度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如何?3.某企业今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3%,实际为去年的107%,问今年产值计划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4.某企业生产甲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为50 元,实际为48 元,问甲产品计划完成程度如何?5.某厂某年工业增加值计划与实际数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季度工业增加值本季止累计实际增加值本季实际为本季计划(%)累计增加值完成计划(%) 计划实际一800 750二900 890三900 950四1000全年合计3600[要求]根据表中资料:(1)计算表中所缺数值,并填入表内;(2)根据第三季度累计完成计划的进度,分析第四季度能否完成全年工业增加值计划?6.某管理局所属三个企业下半年产值计划及执行情况资料如下:企业第三季度实际产值(万元)第四季度第四季度为上季的(%)计划实际计划完成程度(%)元)比重(%)产值(万元)比重(%)甲115 120 122乙133 150 100.0丙232 240 98.0合计480[要求]根据表中资料:(1)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2)简要分析该局产值计划完成情况;(3)用第四季度实际产值资料,以甲为基数计算甲、乙、丙实际产值比例。
统计简答题
简答题:1、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与联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①区别:标准差,是描述资料离散程度的指标;标准误,是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的指标,它反映了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也反映了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的差异。
②联系:均数的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而与样本例数n的平方根成反比,若标准差固定不变,可通过增加样本含量来减少抽样误差。
③用途:标准差,用于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程度,还可用于估计正常参考值范围;标准误,用于描述资料的抽样误差的大小,还可用于估计资料的可信区间。
2、为什么要进行抽样研究?抽样时为什么会产生抽样误差?抽样研究就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因为个体变异的存在,随机抽样就会引起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就产生了抽样误差。
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为什么要作r和b的假设检验?r和b与其它统计量一样,即使从总体回归系数β和总体相关系数ρ中做随机抽样,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其样本回归系数b和样本相关系数r也不全为0,故求得一个样本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后,仍需进行回归系数β和相关系数ρ为0的假设检验。
4、两个样本率的u检验和四格表的x2检验有何异同?区别:①两个样本率的u检验主要是通过在两个总体中分别进行抽样所得的样本率P1和P2来推断总体率л1和л2是否相等。
②四格表x 2检验是推断两个总体率或构成比是否有差别,两个分类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
③x2检验可用于2×2列联表资料有无关联的检验。
相同点:①两个样本率的u检验和四格表的x2检验关系:u2=x2即凡是能使用u检验进行两个率比较检验的资料,都可使用x2检验,两者是等价的。
②二者都存在连续性校正的问题。
四格表的u检验和x2检验有何关系?当样本例数足够大时,x2检验的结论与产检验等效。
5、在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时,应按哪些步骤进行,才不易犯统计学方向的错误?(直线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①作回归分析一定要有实际意义;②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应绘制散点图;③考虑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理论上讲,按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应满足:线性、独立、正态和方差齐性(LINE)等条件;④取值范围,避免外延;⑤两变量间的直线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
统计学简答题(完全)
简答题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
(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能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数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综合出数量指标。
3.时期指标有什么特点?(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表示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生的总量;(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直接相关,时期越长,时期指标数值就越大。
4.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动程度(总体内部差异程度);(2)抽样单位数的多少;(3)抽样组织方式;(4)取样方法(重复抽样或不重复抽样)。
5.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有何区别和联系?区别: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只有名称,没有数值;而质量指标是统计指标中的一种,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综合性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部分组成.联系: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之间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可以利用按某一品质标志分组的资料,计算各组某种质量指标,研究这种质量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变动规律,这时两者之间便产生了一定的联系.6、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区别?(1)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指标表示现象处在某一时刻上的状态(2)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点指标则不能(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计算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7、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统计分析复习题(园艺、植保、设施)
第二章:试验设计技术1.进行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主要方式?2.解释田间试验的概念,并说明为什么田间试验是进行园艺植物科学研究最主要的一种方法。
3.解释下列概念:试验方案、试验指标、试验因素、试验处理和处理组合、试验误差、试验小区、表头设计、复因素试验、综合实验4.简述园艺植物科学试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控制误差的主要途径。
5.品种试验、栽培试验、植保试验分别是研究哪些问题的?6.按试验阶段可将田间试验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7.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是其应具有正确性、代表性、重演性,请问这“三性”分别的含义是什么?8.试验设计的三条基本原理(原则)是什么?各自的含义及其功能是什么?9.什么是区组?区组的特点是什么?10.随着小区面积的增大以及重复次数的增加,试验误差是下降的。
是否小区面积越大、重复次数越多越好呢?为什么?园艺植物试验时一般重复次数为多少?采用单株小区设计时,重复次数最低为多少?11.试验为什么要设置对照?我们对对照小区的要求是什么?12.什么是边际效应?我们对保护区和对照区的植株要求是否一样的?13.比较顺序排列设计和随机排列设计各自主要优缺点。
</SPAN14.比较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各自主要优缺点,并说明各设计方法适用范围。
第六章试验资料的整理1.解释下列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数,变数与变量,集中性与离散性,频率分布和累计频率分布2.试验数据可分为哪两类?说出各种数据的特征以及获取这些数据的主要手段。
3.调查100株某植物幼苗高度如下表,请将此资料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并绘出次数分布图。
用加权法计算该变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4.表示变数分布集中性和离散性常用的统计数是什么?5.算术平均数的特性是什么?请作证明。
6.说出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异同点。
7.随机抽取某个苹果品种果实10个,测定其果实重量分别为205、230、198、175、230、254、215、220、225、185克,请计算改变数的平均数、平方和、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平均数变异系数(写出计算公式),并判断该变数平均数的代表性强否?第七章试验资料的统计假设测验1. 何谓二项总体、二项分布?简述二项分布的形状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分析综合实验考题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要求收集国家统计局2011年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二者的比较,然后写出有说明解释的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文字通顺,对统计结果的说明分析重点突出,几条要求如下:1.报告必须包含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表,至少包括总人口,流动人口,城乡、性别、年龄、民族构成,教育程度,家庭户人口八大指标;2.报告中必须有针对某些指标的条形图,饼图,直方图以及累计频率条形图,(茎叶图可选作)3.采用适当方式分别检验二次调查得到的人口年龄比例以及教育程度这两个指标是否有显著不同,写明检验过程及结论。
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自由建立,如将某地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作为因变量与解释变量,或某地家用汽车消费量与人均收入作为因变量与解释变量等均可。
统计分析报告必须写明:实际问题的背景,所采用的模型与数据来源,至少有20个原始的样本数据,回归方差分析表以及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表(5%),回归系数的95%置信区间,散点图,分析结论,应用价值等均不可缺少。
特别提醒:按时交打印稿并且附此试题!统计分析综合实验答题一、样本数据特征分析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与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分析报告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42612226人次,总人口数增加97112626人,增长7.82%,平均年增长率为0.78%。
(二)家庭户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家庭户人口数共有1178271219人,有家庭户340491197,平均每个家庭3.46人。
2011年增长到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减少0.36人。
(三)流动人口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四)城乡构成2000年农村居民人口数为783841243人,占63.08%;城镇居民则有458770983人,占36.92%。
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通过下面的条形图可以清楚的看到2000年—2011年十年间,农村居民减少而城镇居民增加,通过进一步计算可以得知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76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复式条形图 城乡人口堆积面积图(五)性别构成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为640275969人占51.53%;女性人口为602336257人,占48.47%。
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通过下面的饼图可以放大百分比上些微的变化(两个年份左边较小的部分均为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1下降为105.20。
根据上面给出的原始数据表,两次普查的年龄构成大致如下。
2000年人口普查:0-14岁人口为284527594人,占22.90%;15-59岁人口为828106762人,占66.64%;60岁及以上人口为 129977870人,占10.46%。
20011年人口普查: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年龄段,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新划分标准将年龄进一步细分,用直方图进行分析。
原始数据整理如下:两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 单位(人)年龄段2000年 2011年 少儿(0~14岁) 284527594 221322621 青年(15~44岁) 632911142 668233610 中年(45~59岁)195195620265660198男女人口数饼图通过直方图的分布可以得出,两次统计结果显示了相似的正态分布。
青年人口数量占有绝对较高的比例。
具体看到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变化(为了方便陈述,以数值代指各年龄段),年龄段1有较明显的人口数量减少,年龄段2、3、4、5在其原有基础上缓慢增长,年龄段3取代年龄段1变为人口数第二的年龄段。
由于年龄段6人口数始终较少,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其特征无法被放大,2000年年龄段6的频数为0.242,2011年增长到0.496,其增长比例是最为显著的,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多。
(七)民族构成2000年普查,汉族人口为1137386112人,占91.53%;少数民族人口为105226114人,占8.47%。
2011年普查,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
(八)教育程度2000年人口普查时,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40201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28345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2238660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41613351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5069667人。
2011年,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
以累计频率条形图对教育程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类似于年龄构成的数据处理方法,以500万为单位对各个文化段的人口数进行调整,得出具体的个体值,再利用SPSS软件分别作出两次普查教育程度的累计频率条形图。
第五次普查教育程度数据累计频率条形图从上图可以看到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特别低。
累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20%不到,累计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为50%左右,累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为90%左右。
通过简单的相减可以得出结论,占比最大的文化段应该在小学文化程度。
另外注意到小学文化程度过后的文盲,占比约有10%。
第六次普查教育程度数据累计频率条形图单从两次普查三个年龄段的数据来看,表1和表2给出了各自的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误差以及两次数据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前后两次统计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表3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包括配对变量差值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误差以及差值的95%置信度下的区间估计,给出了t统计量和p值。
结果显示p=0.588>0.05,所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上述三个年龄段得到的人口数据没有显著不同。
表1:两次人口普查三个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的描述统计量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Mean 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Pair 1 第五次人口普查 4.14E8 3 3.667E8 2.117E8 第六次人口普查 4.47E8 3 4.276E8 2.469E8 表2:两次人口普查三个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数据的相关系数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N Correlation Sig.Pair 1 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3 .987 .102表3: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aired Samples TestPaired Differencest dfSig. (2-tailed)MeanStd.DeviationStd. ErrorMean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DifferenceLower UpperPair 1 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3.237E7 8.779E7 5.069E7 -2.505E8 1.857E8 -.639 2 .588(十)对两次普查人口教育程度这一指标是否有显著不同的检验。
这一指标下人口数分为五个: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数;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数;文盲(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数。
单从两次普查五个分段的教育程度数据来看,表4和表5给出了各自的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误差以及两次数据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前后两次统计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表6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包括配对变量差值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误差以及差值的95%置信度下的区间估计,给出了t统计量和p值。
结果显示p=0.451>0.05,所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教育程度得到的人口数据没有显著不同。
表4:两次人口普查教育程度的描述统计量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Mean 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Pair 1 第五次人口普查 2.62E8 4 2.007E8 1.003E8第六次人口普查 2.97E8 4 1.796E8 8.978E7表5:两次人口普查教育程度数据的相关系数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N Correlation Sig.4 .915 .085Pair 1 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表6: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江苏省南通市1993年—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与人均食品支出之间的关系(一)实际问题背景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预期收入等多方面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经济方面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原因。
而食品支出作为消费中最为基础的生存型消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另一方面,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却在逐步走低,居民消费的增长低于经济的增长,而其中农村居民的消费又更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于增加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分析以江苏省南通市农村居民十五年的人均收入和人均食品支出为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进而了解该地区农村经济和消费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二)数据来源从江苏省统计局网站上取得1993年—2006年各年江苏省南通市农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食品支出的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局网站上得到的各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为了剔除价格因素对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