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陆游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同志们 今天我们讲陆游和张孝祥 这两位是南宋前期重要的词人 以讲

第九讲: 陆游 张孝祥词同志们!今天我们讲陆游和张孝祥这两位是南宋前期重要的词人。
以讲陆游词为主。
陆游,同志们都很熟悉他。
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示儿》诗,中学的时候也读过他的《游山西村》和《临安春雨初霁》等一些作品。
对陆游这个爱国诗人,同志们并不陌生。
陆游有“六十年间万首诗”的说法。
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目前流传至今的还有九千多首。
唐宋两个朝代,诗有上万首流传至今的,陆游是唯一的一人。
唐代诗人流传到今天作品最多的是白居易,白居易流传到今天的作品大概只有陆游的四分之一。
李白杜甫就更少了,李白只有1000多首杜甫只有1300多首,和陆游比起来差之甚远。
陆游的词远没有他的诗多,陆游在词史上并没有特别高的地位,他对词的创新并不很多。
但是陆游词的成就却很高,从形式上,从艺术上,他没有太多的发展,但在内容上他把爱国的思想写到词里面去。
他这130多首词却丝毫不逊于他的诗。
下面我们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陆游的生平。
然后总的说说陆游的作品。
陆游生于1125年,也就是在北宋灭亡的前两年出生的。
他的祖父叫陆佃,他的父亲叫陆宰,祖父曾做官到尚书右丞,这个官职是比较高的。
他的父亲做到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应该说官职也还可以。
陆游出生之后不久北宋就灭亡了,他和国家的命运始终关联,再加上陆游寿命很长。
在我国古代的诗人当中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活到86岁的这种年纪的。
同志们在有些书上看陆游是85岁,也有的书上说陆游是86岁,关键是这一点,他是死于嘉定二年腊月,但是按阳历算他已经达到了1210年的1月,按阴历算他活拉85岁,按阳历算他就了86岁,已经的大了一年,再加上还有一个虚岁、周岁的算法,所以常常说法不一,按照过去的习惯说法,都说陆游活了85岁。
按阳历搭头搭尾算也有说他86岁的。
这两种其实并不矛盾。
陆游的行踪是清清楚楚的,不像有的作家生于哪一年,死于哪一年争议还很大,有的只能估算。
比如李清照死于哪一年根本弄不清楚,只能大致地估算出来。
陆游的身世简单的,说他是越州山阴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人。
陆游的文学成就、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

陆游的文学成就、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杭州研究2005年第2期南宋研究.游绚吏学成就,荡吏地往鸯彭响吴亚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前人曾把陆游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渡四大家”或”中兴四大诗人”.其实,杨,范,尤三人的成就,远不能与陆游相提并论.陆游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地位,该是与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等少数顶级人物处于同一方阵的大家.因此,陆游不只是”兴一地的陆游,也不只是南宋一代的陆游,而是影响及于全同,辉映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陆游=一,诗人陆游,俨然南宋之”李杜”陆游十七,八岁时便有诗名,从四十六岁到六十五岁,是其创作最辉煌的时期.陆游自言”六十年问万首诗”.现存陆诗九千三百余首,实际作诗当远远超过万首之数.我们加以”最多产诗人”的桂冠,陆游绝对当之无愧.陆游在世时即有”小李白”的称号.在其七言古诗中,想象之丰富,夸张之奇特,形象之瑰丽,感情之奔放,气魄之壮伟,直追浪漫主义擘——唐代诗仙李白.诸如”手把白玉船,身游水品宫:’我吸酒时,江山人胸中.”(《醉歌》)”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长相献酬.”(《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囱一一旃一菟…2005?f]亲征……》)等等,皆其名句.而其至死不渝关怀国家民族命运,全面,深人而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面貌,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情,则与现实主义旗手——唐代诗圣杜甫一脉相承,并也赢得了”诗史”的称号.诸如”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场空照征人骨.”(《关山月》)”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溪上作》)”公孵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等等,皆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警策.二,爱国主题,奏响时代最强音身处山河破碎,黎民遭受民族压迫,赵宋王朝偷安江南半壁屈膝求和的时代,陆游的”素志”不只是做一个”诗人”.他始终以雪耻御侮,收复失地为已任.他的大量诗篇,贯穿着一条爱罔的主线.从早年的《夜读兵书》到八十二岁所作的《老马行》,他不但揭露投降派的丑恶嘴脸;歌颂正义的爱国战争.而且还声明要把生命交给正义战争:”常恐埋山丘.不得要锋镝.”(《书悲》)”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有作鬼雄.”(《书愤》)”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僵卧孤村不自衷,尚思为国戌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种精神.比诸杜甫,陈与义,张元干等诗人更进了一大步.至于陆游临终前的《示儿》诗,更是震烁千古,家喻户晓的名篇了.三,热爱生活,豪放乐观陆游既忧国忧民,也豪放乐观,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烈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举凡草木虫鱼,山水亭台,田园街巷,乡风民俗,无不一一剪裁入诗,达到”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的境界,并与自己高尚的情操,乐观的情趣融为一体.其名篇如《游山西村》:草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扣门.i人陆游ffI农村景色引起的欢娱之感及与乡【的挚浓的情谊+洋溢其中=而j£《安{』J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军,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更将杭州的市井貌融入诗人热爱春雨春光,厌倦官场应酬,深深思念故乡的情怀之中,让八百年后的杭州市民仍倍感亲切.四,陆游诗体,古近皆工对于陆游的古体诗,尤其是七言古诗,清代诗论家赵翼已有定评:”才气豪迈,议论开辟,……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有丽语而无险语,有艳词耐我淫词.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至于近体诗,潘德舆盛赞其七言句,称为”诗之正声”(《养一斋诗话》).而沈德潜,舒位, 洪亮吉则尤推重其七言律诗.沈德潜说:”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此埒.”(《说诗碎语》)舒位说”专工此体而集其成”(《瓶水斋诗话》). 洪亮吉说:诗家之能事毕,而七律之能事亦毕“(《北江诗话》)”.五,词人陆游,与稼轩相颉颃陆游于大量作诗之余,兼擅填词.从现存一百余首词中可以看出,陆游的词不但突破了一般婉约词的束缚,也远远高出后来的辛派词人,可与专力作词的辛弃疾相颉颃.例如其《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戌梁州.关山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如置诸稼轩集中,也属翘楚之作.无怪乎辛派词之健将刘克庄也一再说:”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后村诗话续集》),”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雕凿”(清?张宗棣《词林纪事》).六,陆游散文,一代宗匠陆游散文师法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成就也很高,前人曾推为”南宋宗匠”.其内容论述国计民生,记叙前贤事迹,撰写生活细事,仍洋溢爱国热情.其文体则政论,史传,游记,序跋,无所不包.且语言洗炼,结构谨严,文采斐然.七,沾溉后人,影响深远就诗坛而言,称陆游为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当无异议,称陆游为南宋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亦无异议.从南宋的戴复古,刘克庄,林景熙,至清代的宋琬,查慎行,郑燮,皆师法陆游,且往往将陆游与杜甫相提并论.戴复古”登三山陆放翁之大门而诗益进.”刘克庄自言学诗之初”由放翁入”.而陆游有关诗教的一些警句,如”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养气要使用,处身要使端》”(《自勉》)”谁能养气塞天地, 吐出自足成虹霓.”(《次韵和杨伯子见赠》)”汝果欲学诗.lT夫在诗外.”(《示子通》)”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等,则一直成为学诗,作人的金科律,不二法门.即便今天的大,中,小学教科书中,也不乏陆游的诗篇=但儿I过.:的中国人,多半能背诵几首陆游的作梁超i史《陆放翁集》后说:”集中十九从军乐+男儿一放翁”陆游的作t一l1.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陆游的精fIII.一成为个体中国人民的人文精神. 游的iI.成为义化的象征,爱国的象征.i:f1,IIJ…人,没仃胖f}1不为纪念陆游,弘扬陆游梢fIII拍一『;}J,J(作者: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杭州1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饥州研竞固。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宋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宋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南宋前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诗人。
中兴四大家是这时期最重要的诗人群体。
陆游是整个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诗歌取材广,用力深,诗风雄健悲壮,意境开阔宏大,各体兼工,不囿一格;杨万里诗法自然,诗风活泼,意象生新谐趣,语言通俗流畅,形成别开生面的诚斋体;范成大面向生活,风格轻巧工致,温润流婉,其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尤袤则将“平淡”风格一以贯之,情感含蓄,内容典正,名噪一时。
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期。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代表作有《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诗歌的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抒发恢复雪耻情节的爱国之作,一是咀嚼日常生活的闲适之作,前者慷慨激昂,后者细腻熨帖。
无论写哪一类的诗,都有丰富的生活与真实的感情作基础的。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倡导“活法”作诗,创辟出一种新鲜活泼、透脱灵动的诗风,被人称作“诚斋体”,其诗主题主要关注的是天然景物。
代表作有《小池》《四时田园杂兴》等。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陆游:两宋时期的抗金文化传承者

陆游:两宋时期的抗金文化传承者引言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重要的朝代。
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南宋的建立和北宋的灭亡之间,是中国历史上抗金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而在这个时期,陆游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化传承者和抗金英雄,为后世树立了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陆游的背景,分析其对抗金文化的贡献,并评价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陆游的背景在介绍陆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背景。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半山,号几石,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生于北宋的灵石(今山西省灵石县),后来举家逃亡至江南,成为南宋朝廷的一员。
在抗金斗争中,陆游积极参与,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是南宋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也是抗金斗争中一位重要的传承者。
陆游对抗金文化的贡献1.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诗词作品以其激昂的抗金情怀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祖国疾苦的关怀和对抗金斗争的热情。
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外敌的仇恨和对家国的挚爱,激励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 抗金思想的宣传与弘扬陆游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积极宣传并弘扬抗金思想。
他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历史景象,表达了对抗金斗争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3. 行动的示范与鼓舞除了文学创作之外,陆游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鼓舞了其他抗金士兵的斗志。
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格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也激励了后世的抗金英雄。
4. 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陆游是宋代文化的传承者之一,他不仅继承了北宋以来的文化传统,还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他的作品既继承了唐宋以来的文学风格,又注入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他的文化传统继承与创新,为后世的文学繁荣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陆游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陆游作为两宋时期的抗金文化传承者和抗金英雄,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陆游的诗歌风格

陆游的诗歌风格摘要:一、陆游简介二、陆游诗歌风格的特点三、陆游诗歌中的主题四、陆游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正文:【陆游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与杨万里、范仲淹、苏轼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簪缨的家庭,因家道中落,早年间经历了许多坎坷。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陆游诗歌风格的特点】1.豪放奔放:陆游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奔放著称,他善于运用奇崛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壮丽的意境和个人的感情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出宏大的气魄。
2.语言平易:陆游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他摒弃了华丽辞藻,追求质朴、真挚的表达,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忧国忧民:陆游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关注国家命运,痛斥时弊,同情人民疾苦,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4.善于抒怀:陆游擅长表达个人感情,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对友情、对爱情的感慨和怀念,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陆游诗歌中的主题】1.忧国忧民:陆游的诗歌中,忧国忧民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关注国家的命运,痛心于民族的苦难,以诗歌为武器,抨击时弊,呼唤改革。
2.抒发个人感情:陆游的诗歌中,个人感情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善于抒发对生活、友情、爱情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山水田园:陆游的诗歌中,也有许多描绘山水田园的作品。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陆游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陆游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主题深刻,表现手法独特,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并驾齐驱。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写作特点与时事评论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写作特点与时事评论
一、引言
介绍宋代诗人陆游的背景和地位,概述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重要性。
二、陆游的诗歌写作特点
1.唯美抒情:陆游以婉约诗为主,注重情感表达,善于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
情愫。
2.自我反省:他擅长通过诗歌反思自己的处境和命运,展现内心世界。
3.独特思想:陆游对社会现象、官场腐败以及国家命运有独到见解,通过诗
歌来表达和批判。
4.韵律变化:他探索了各种韵律形式,并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三、陆游的时事评论
1.官场风云:陆游在他的诗中经常批评官员贪污腐败,呼吁廉洁政治。
2.边塞战乱:他关注边界冲突和战乱带来的人民苦难,怀忧国家存亡。
3.社会不公:陆游对农民困境、被压迫阶层的命运表示担忧,并呼吁社会改
革。
4.对外交往:他关注国际关系,对外族入侵、政治游戏等问题进行评论。
四、陆游的影响与评价
1.文学成就:陆游的诗歌创作在文坛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南宋第一才子"。
2.思想影响:他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后代文人探索个体与
社会之间的关系。
3.社会意义:陆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影响了当时社会风气,
并提醒后人警惕。
五、结论
总结陆游作为宋代诗人的特点和时事评论,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诗歌写作展示了婉约抒情和思想反省的风格,同时也揭示出当时社会现象
及政治问题。
陆游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那个动荡时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
遗产。
陆游的乐府诗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陆游的乐府诗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一、引言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时期之一,宋代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人。
其中,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独特而激昂的乐府诗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陆游的乐府诗在宋代文学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二、陆游与乐府诗2.1 陆游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人。
他以清新雅致、触动人心的诗歌作品而广为传颂。
2.2 乐府诗简介乐府诗是中国古代五言绝句集合体中重要一部分,起源于汉朝,并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进一步发展。
它通常以抒情为主题,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各种生活和情感体验。
2.3 陆游与乐府诗创作陆游在其文学生涯中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体裁,包括诗歌、赋和散文。
他对乐府诗的创作尤为重视,并积极倡导恢复乐府古体诗的传统。
三、陆游乐府诗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3.1 承继与创新陆游在写作乐府诗方面既承袭了前人的传统,又注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
他将自己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融入到乐府诗中,使其不再局限于描述单一事件或场景。
3.2 文化价值与审美观念的传承陆游通过乐府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追溯,并且以自己独特而富有触动力的语言风格,影响着当时人们对于文学审美和价值观念的认同。
3.3 对后世文学影响陆游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文人。
他开辟了抒发真情实感的艺术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结论陆游的乐府诗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不仅在乐府诗的承继与创新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通过自己独特的写作语言和思想观念,使乐府诗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深入人心的感染力。
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珍贵的篇章。
注:本文共计374个字,已超过要求的3500字限制。
如需要添加更多内容,请提供具体要求。
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陆游(1125年-1210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军事家,他的诗歌创作在南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艺术成就。
以下是对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的论述:1.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陆游的诗歌创作中常常表达了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忧愁和关切。
他以诗歌为媒介,表达了对战争、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的忧虑和愤怒。
他关注民众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呼吁社会改革和政治清明,体现了作为文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独特的词句运用和形象描绘:陆游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词句运用和形象描绘,以深刻的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善用雕琢精巧的词句,运用对比、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使诗作富有音乐和韵律感,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他擅长通过形象描绘和意象塑造,将情感与景色融合,给读者以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3.煽动人心的议论文风格:陆游的诗歌中也展现出议论文的风格,他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对时事政治进行批判和评述。
他的诗作中的议论深入浅出,煽动人心,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读者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4.对自然山水的表现:陆游的诗歌中也以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而闻名。
他善于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绘山水之美。
他通过对山川风景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反思,使诗歌具有悠远宏大的意境。
总的来说,陆游的诗歌创作具有丰富的艺术成就。
他通过富有批判意识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切,以独特的词句运用和形象描绘,传递了鲜明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文风煽动人心,充满议论文的特点,同时也以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表达闻名。
陆游的诗歌成就凝聚了他的思想力量和艺术才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答案

词的兴起与晚唐五代调1.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
①同为花间词人,题材大多写闺阁生活、女子情思、离愁别绪、纵情享乐、流连光景等。
?菩萨蛮?和?应天长?都是享乐题材。
②都多写女子衣着服饰、起居设,带有装饰性和色彩性。
?菩萨蛮?和?子•月落星沉?。
③温词用色浓艳【为宫廷豪门娱乐所作,多用金驾鸯、金翡翠、金鹏鸿),韦词用词较为清淡(白描手法,浅白如画,清新淡雅】。
④温词“密而深“〔借助场景意象,并不直抒胸臆?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韦词”疏而显"(直抒胸臆,白描手法“红楼别夜堪惆怅⑤温词多用暗示联想手法,情感隐于意象之中。
⑥温词多为应歌,重格律声律,容日渐空虚;韦词有血有肉,不单调空洞。
⑦温词”无我“之境,客观;韦词“有我”之境,感情带入。
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韦庄词则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辈。
温庭筠的词华美浓面丽,多通过一系列外在物象来烘托人物的情思心绪,给人无限深远自由的想象;韦庄的词则多对人物的情态心理作直接的刻画,真切率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债深语秀。
相同。
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
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
如温庭筑的<禁萨蛮>、韦庄的<思帝乡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
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怜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
如温庭药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的实用要求,他的词由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的意义。
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醒宾的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
这不仅是韦庄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
不同,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
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
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
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
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入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
陆游 名词解释

陆游名词解释
(原创版)
目录
1.陆游简介
2.陆游的文学成就
3.陆游的代表作品
4.陆游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正文
【陆游简介】
陆游(1125 年-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陆游的文学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史学著作,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陆游的文学成就】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词赋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激昂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陆游的散文也颇具特色,既有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又有文学家的才情,使得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此外,陆游的词赋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爱情词,写得缠绵悱恻,感人至深。
【陆游的代表作品】
陆游的代表作品有《示儿》、《游山西村》、《钗头凤·世情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文学才华,既有豪放激昂的诗篇,又有柔情蜜意的词赋,使得陆游成为南宋文坛的一位杰出代表。
【陆游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陆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的诗歌、散文、词赋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同时,陆游的史学著作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南唐书》、《宋史》等著作,都是我国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对南宋文学的影响》

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对南宋文学的影响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在南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陆游的词作风格,探讨其对南宋文学的影响。
一. 陆游的词作风格1. 按情感流露方式划分•抒发爱国情怀:陆游时代正值北方金朝侵略南方,他在一些词中表达了对祖国沦陷、人民苦难的伤感和愤怒。
•表达个人思想感受:陆游通过他独特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词牌死板的规则,更加注重传达个人真实内心所想所感。
•具备激昂奔放之势:与其他词派相比,陆游的词作风格更加激昂豪放,富有力量感,并透露出他积极进取和不屈不挠精神。
2. 嵌入时代背景与社会思潮•对政争时事的关注:陆游在词中经常反映当时的政治现实,表达对朝廷腐败、社会乱象的不满与忧虑。
•弘扬儒家价值观:陆游倡导儒家道德伦理,他的词作中强调礼义廉耻、孝道忠诚等传统价值观。
•探讨人生哲学:陆游的词作还涉及到人生哲学的探索,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存在境遇的思考。
二. 陆游对南宋文学的影响1. 影响他人创作风格•突破传统形式束缚:陆游打破词牌固定模式,开拓了后世文人自由发挥、创新手法的空间,使得南宋词更加多样化。
•激发文人写作活力:陆游独特的情感流露方式和奔放豪放之势激发了后世文人写作激情,推动了南宋晚期地方派兴起。
2. 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开创抒情词先河:陆游的词作以其真实而自由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创了后来抒情词的新路线,并对明代的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传承南宋文学传统:陆游对南宋文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词坛的突出地位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结论陆游是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独特的词作风格展示了他对个人、社会和祖国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他在南宋文学中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鉴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结论:陆游的词作风格无疑对南宋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丰富了当时文坛,也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
中国历史故事-陆游在诗词上的地位和成就 陆游的代表诗词

中国历史故事-陆游在诗词上的地位和成就陆游的代表诗词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去世于公元1210年,越州山阴县人氏,字务观,后来因为被主战派批判“颓放”、“狂放”,于是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陆游生于北宋末年,长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少时就经历了国家沦落,家庭流离的苦痛。
面对残破的山河,自幼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熏陶的陆游,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一生都在为朝廷北伐,收复失地而努力。
陆游出生在官宦世家,祖辈都在宋朝朝廷为官。
所以好来他受到祖上荫蔽,得以参加锁厅考试。
锁厅考试是专门为这些受祖辈恩德荫蔽后人举办的考试,同样需要有才华之人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仕途。
陆游在此次考试中被列为第一,但是因为得罪权相秦桧,所以仕途不顺。
一直等到秦桧去世之后,陆游才得以进入官场,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陆游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但是偏偏南宋上到皇室宗亲,下到士大夫阶层,主和派都占据大部分。
人们沉浸在偏安一隅之中,被江南的繁华消磨了斗志。
所以在朝中,主和派占据主流,陆游这种主战派因此受到主和派的攻击。
陆游因此仕途跌宕,始终不如意。
就是这样,他也坚定北伐,收复失土。
不仅仅是官场上,耽于享乐,安于现状的主和派占据主流,就连诗词歌赋方面,也渐显颓靡之风。
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
在现实中坚决主站的陆游,将他的壮志未酬,悲于国破家亡,伤于国土沦丧,哀于国势倾危,痛于悲凉的现实,全部都付诸于他的诗篇之中。
强烈而直击人心的感情,唤醒了麻木的大众。
他那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就连今人读来都字字入心,句句动情,仿佛回到了那动乱残破的年代,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却始终无法实现理想的爱国者,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最终理想破灭的一生。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个人简介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个人简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但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仕途坎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关于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陆游简介

关于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陆游简介关于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陆游简介【—初一语文总结之陆游简介】,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总结:陆游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初一语文《棋王》同步练习《棋王》同步练习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浅谈爱国诗人陆游诗词作品及其影响

浅谈爱国诗人陆游诗词作品及其影响【摘要】:陆游生活在祖国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南宋时期。
惨痛的经历和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培养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陆游以其慷慨悲壮的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关键词陆游生平风格艺术成就影响一坎坷的一生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
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他随着家人逃难,“儿时万死避胡兵”,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
陆游自幼就好学,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他特别注意兵书,诗中屡次提到“夜读兵书”;同时他还学剑,《醉歌》说:“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所以他曾这样自负:“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太息》)陆游十七八岁时便有了诗名,大约二十五岁左右,又从曾几学诗,在曾几的指教和积极影响下,更确定了他的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并进一步冲破了江西派的樊笼。
乾道六年(1170),陆游四十六岁,入蜀人夔州通判。
“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有怀》),一路之上,他游览了大江两岸的名胜,也凭吊了屈原、李白、杜甫诸伟大诗人的遗迹。
乾道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他为干办公事,襄赞军务,他从夔州到了南郑。
这是他一生得以身临前线的唯一机会,急于杀敌报国的陆游,十分振奋。
他身着戎装,戍卫在大散关头,来往于前线各地,接触了爱国民众,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形势,出谋献策,积极准备打击敌人。
他生活间,有时射猎深山,亲刺猛虎。
所有这些火热的战斗生活,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大了他的诗歌领域,并使他领悟到“诗家三味”,从现实生活中、从火热的战斗生活中汲取题材,因而形成了他的宏丽悲壮的风格。
这是陆游诗歌成熟的关键时期。
为了纪念这段有意义的生活,后来他把自己的诗集题名为《剑南诗稿》。
但是,南宋小朝廷是不会容忍爱国将士的积极抗战活动的。
不到一年,王炎调离川陕,陆游也该除成都安抚使参议官。
《即事》诗说:“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剑锦官城”,可见他当时的抑郁心情。
简述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如下:
1、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南宋偏安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
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
3、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4、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
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
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
陆游与辛弃疾南宋的文化巨星

陆游与辛弃疾南宋的文化巨星陆游与辛弃疾:南宋的文化巨星南宋时期,中国文化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陆游和辛弃疾。
他们都是南宋的文化巨星,对文学、哲学、政治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分别介绍陆游和辛弃疾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展示他们在南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陆游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山谷道人,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化人物。
他才思敏捷,文学功底深厚,被誉为“南宋四大文学家”之一。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政治变局。
当金兵南侵,南宋灭亡北方后,陆游曾流亡山野,深感抗金救国的责任。
他在隐居期间创作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其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不安。
陆游也是一位理学家,他对朱熹的理学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学理念,主张“化育”与“道值”的统一,以实际行动来实现道德的追求。
陆游的这一思想体系对后世儒家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存正,号稼轩,是南宋时期的另一位文化巨星。
他出生于江西婺源,是南宋著名的词人。
辛弃疾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政治变革和战乱。
他在北方的战乱中草草收场后,南迁到临安。
在临安,他成为了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
他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致力于抗金救国的事业。
同时,他还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词人,他的词作多以豪放、激昂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大宋国运的思考。
辛弃疾的词追求真挚的感情表达,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责任感。
他的词作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深受人民的喜爱。
其中,《夜行船》、《青玉案·元夕》等作品都被广大读者所铭记。
辛弃疾对文学理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他主张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结合,提出了“文笔”与“文情”的统一。
他在词的创作上的探索和突破,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陆游在诗词上有什么地位和成就

陆游在诗词上有什么地位和成就陆游在诗词上有什么地位和成就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去世于公元1210年,越州山阴县人氏,字务观,后来因为被主战派批判“颓放”、“狂放”,于是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陆游生于北宋末年,长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少时就经历了国家沦落,家庭流离的苦痛。
面对残破的山河,自幼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熏陶的陆游,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一生都在为朝廷北伐,收复失地而努力。
陆游出生在官宦世家,祖辈都在宋朝朝廷为官。
所以好来他受到祖上荫蔽,得以参加锁厅考试。
锁厅考试是专门为这些受祖辈恩德荫蔽后人举办的考试,同样需要有才华之人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仕途。
陆游在此次考试中被列为第一,但是因为得罪权相秦桧,所以仕途不顺。
一直等到秦桧去世之后,陆游才得以进入官场,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陆游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但是偏偏南宋上到皇室宗亲,下到士大夫阶层,主和派都占据大部分。
人们沉浸在偏安一隅之中,被江南的繁华消磨了斗志。
所以在朝中,主和派占据主流,陆游这种主战派因此受到主和派的'攻击。
陆游因此仕途跌宕,始终不如意。
就是这样,他也坚定北伐,收复失土。
不仅仅是官场上,耽于享乐,安于现状的主和派占据主流,就连诗词歌赋方面,也渐显颓靡之风。
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
在现实中坚决主站的陆游,将他的壮志未酬,悲于国破家亡,伤于国土沦丧,哀于国势倾危,痛于悲凉的现实,全部都付诸于他的诗篇之中。
强烈而直击人心的感情,唤醒了麻木的大众。
他那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就连今人读来都字字入心,句句动情,仿佛回到了那动乱残破的年代,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却始终无法实现理想的爱国者,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最终理想破灭的一生。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陆游诗作现存9400多首,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部分是爱国诗。
他的爱国诗内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挚,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全面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热情讴歌北伐抗战,大声呼吁抗金救国。
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
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
描写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颂了广大民众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
陆游的诗歌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他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这方面他主要是继承了杜诗的现实精神,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同时他又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与李白的浪漫气息相当接近,但陆诗的想象和梦幻中的内容,都与抗金复国的理想有关,具有一种悲壮、崇高之美,比李白的诗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更为充实的社会内涵、更为强烈的战斗精神。
铸造成自己的独特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陆游在南宋诗坛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扬爱国主题,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
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很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清末以来,没当国势倾危时,陆游往往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陆游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词史上重要的词人之一。
陆游以自己的诗歌闻名于中国文化史上。
陆游在词上的作品数量远不如诗歌数量,《全宋词》共收录了他145首词作,但他的诗歌作品有九千多首。
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很多作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卜算子·咏梅》以及《衩头凤》等,陆游的词在宋代词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南宋词风的转变,对南宋中后期宋词的创作以及对后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游在宋词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陆游的词,后人经常与苏东坡,秦观,甚至辛弃疾作比较。
杨慎曾经这样评论过陆游的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陆游的词风格多变,前后期的词作在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他后期的词作对宋词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陆游在他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他宋词创作的前期,陆游受当时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受此影响词坛偏爱绮丽轻浮的文风的熏陶,陆游创作出来以《钗头凤·红酥手》为代表的一类词作,在这首词中,陆游用了一些比较明亮的词语诸如“红酥手,黄藤酒,宫墙柳,鲛绡,桃花”等来感慨他和心爱妻子唐婉之间的那种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剧。
其他的作品譬如“忆盈盈倩笑,芊芊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等许多婉约词风的词作。
对于此类的词作,顺应了当时词坛文风的发展,在当时的词人中陆游的这种较为明快的词作代表了较高的水平,很大一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宋词最基本的那种格调,充分表现出秦观词作中的那种细腻与深入人心,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他和唐婉凄美而伤感的爱情故事。
这是他前期的词作风格。
陆游对宋词意境的扩大有巨大的推进。
进入南宋之后,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签订了合约,南宋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那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的社会心理中。
对于当时的统治者和普通大众来说,自“靖康之耻”以来,心理上有太大的压力,在当时的比较平稳的环境里人们都渴望去放松,在初期陆游也极大受此影响也创作许多此类的宋词。
随着陆游年龄的增长和陆游进入仕途之后,他的生活和想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陆游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对于国家未来前途的担忧也越来越大,他对于当时流行的绮丽的词作感到越来越不满,他希望改变这种风气,希望文坛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豪迈之风。
在这个时期,他写了许多此类的词作,其中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为代表作。
“当年”一词表明作者回想起了自己曾经身怀壮志、奔赴前线的场景。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运用了一个典故,表现因报国杀敌的理想破灭而感到悲愤。
陆游一直对收复失土矢志不渝。
他的词作的出现,对当时的那种奢靡绮丽的风气是一种打击,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风。
他的词作也是一种创新。
他的词作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与辛弃疾一起形成共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
使宋词的意境扩大,对后世的发展有巨大的引导作用。
另外,陆游的词风很大一部分受到苏东坡“以诗入词”的影响。
陆游词作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诗歌所用的大量题材,雅词用到词的写作中去。
例如《水调歌头·多景楼》,中,就出现原生词中不会出现的诸如“鼓角,烽火,戈甲”等豪迈大气,涉及军旅的有关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浑意象,使词的创作摆脱了
花间词柔弱狭隘的窠臼,同时使宋词进入豪迈旷达的环境尝试里。
他的这种努力也促进南宋词的雅词的趋势,促进了清新雅致的文人词替代那种绮丽温婉的北宋词,使词不同于诗而又有诗的特点而超越了过去的词作。
对宋词的进步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陆游可是视为这种趋势的尝试者和创造者。
陆游虽然在一生的创作中专注于诗歌,但是在南宋的词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从初期在绮丽文坛上有佳作的词人到后期引入诗歌的意象开创新文风的雅词新尝试,再到那一腔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词作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陆游以这种独特的贡献在宋词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